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英语诗歌教学四部曲

高中英语诗歌教学四部曲

高中英语诗歌教学四部曲
高中英语诗歌教学四部曲

高中英语诗歌教学四部曲

——以Module 6 Unit 2 Poems Reading为例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加强英文诗歌的分析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理解能力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本文以一堂诗歌教学课为例,对高中英语诗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总结出高中英语诗歌教学四部曲:体验音韵妙趣,感受诗歌之语言美;了解诗歌类型,感受诗歌之形式美;搭建创作平台,体验诗歌创作;赏析经典诗例,感受诗歌之意境美。

【关键词】诗歌语言形式创作意境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把英语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对英美文化的感悟力。诗歌是真实的语篇,是语言艺术的精华它不仅语言优美、韵律感强,而且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选用合适的诗歌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高中的英语文化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他们很少接触英语文学作品,更别说是诗歌。

下面我以Module 6 Unit 2 Poems Reading为例,谈谈我对高中英语诗歌教学模式的探究。本课堂以英语诗歌作为载体,组织大量有效的教学活动。在鉴赏诗歌时,每种诗歌组织不同的活动,如:朗诵、找韵脚、找主题、翻译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了英语诗歌的特点。这种“在活动中学习”的探究模式下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高中英语诗歌教学模式探究

1.体验音韵妙趣,感受诗歌之语言美

(1)读出诗歌韵味

诗人北岛曾说:“诗歌不是拿来看的诗歌是拿来读的,不懂得这个道理,

不会读懂诗,也不会写好诗“作为一个阅读文本,诗歌以富有节奏的韵律给语言

一份韵味。在英语诗歌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齐声朗读诗歌,体验音韵妙趣。例如: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

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

教师引导学生在富有节奏的朗读中感受、发现英语诗歌的基本特点:Rhyming words: star,are,high,sky; The type of rhyme is aabb; rhythm pattern。大声朗读能帮助学生获得体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也有利于学生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诗歌的意境。

(2)感悟诗歌韵味

教师可设计一些押韵和节奏练习,让学生充分理解英语诗歌的押韵和节奏特点。押韵练习

A clumsy young fellow named Tim,

Was never taught how to_____(swim)

He fell off a dock,(码头)

And sunk like a_____(rock)

And that was the end of him.

节奏练习

Tiger!/ Tiger!/ burning / bright, In the / forests / of the / night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高中生要完全理解和掌握英语诗歌的特点,并不现实。选择难度比较小的诵读和押韵练习能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2. 了解诗歌类型,感受诗歌之形式美

学生分组朗读不同的诗歌类型,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并进行分享。分享时,学生先朗读,再呈现特点。

(1)赏析童谣, 让学生讲述童谣的特点,并给学生搭建平台,分享更多的童谣,从而深刻体会童谣的特点。

Nursery Rhyme

Language:Concrete but imaginative

Rhythm:Strong rhythm;

A lot of repetition; Easy to learn and recite

Theme: a father’s love for his child

(2) 让学生讲述清单诗的特点。两首清单诗,各有所则重。赏析Poem B,找出the rhyming words。赏析Poem C, 理解诗歌的主题。

the rhyming words: fire, squire; high, sky; lead, dead; race, lace; cat hat; too, true List Poems清单诗,是文学诗作的一种,不断重复短语和节奏,比较容易创作,是学生模仿写作的好对象。清单诗可长可短,可以重复一些短语,较为灵活。有些清单诗有韵脚,有些则没有。

List poems have a flexible line length and repeated phrases. Some rhyme while others do not.

Poem B

I saw a fish-pond all on fire,

I saw a house bow to a squire,

I saw a person twelve-feet high,

I saw a cottage in the sky,

I saw a balloon made of lead,

I saw a coffin drop down dead,

I saw two sparrows run a race,

I saw two horses making lace,

I saw a girl just like a cat,

I saw a kitten wear a hat,

I saw a man who saw these too,

And said though strange they all were true.

Poem C

Our first football match

We would have won…

if Jack had just scored that goal,

if we’d had just a few more minutes,

if we had trained harder,

if Ben had passed the ball to Joe,

if we’d had thousands of fans screaming,

if I hadn’t taken my eye off the ball,

if we hadn’t stayed up so late the night before,

if we hadn’t taken it easy,

if we hadn’t run out of energy,

We would have won…

if we’ve been better!

The speaker conveys his ___________(regret) for not winning the match.

( 3 ) Cinquain五行诗是指每段由五个诗行组成的诗歌。赏析Poem D, 分析Cinquain的特点。

Brother ---one word (topic)

Beautiful, athletic ---two adjs

Teasing, shouting, laughing ---three verbs with –ing

Friend and enemy too four words

Mine ---one word

Summer夏日

Sleepy, salty 困乏,咸涩

Drying, drooping, dreading 干涸,枯萎,恐怖

Week in, week out 周而复始

Endless 永无止境

头韵alliteration是英语语音修辞手段之一,它蕴含了语言的音乐美和整齐美,使得语言声情交融、音义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头韵是加强行内节奏感的一种手段,是节奏式辅助因素。这也是英语追求形式美,音韵美的一个重要表现。赏析Poem E, 引导学生发现此首诗的特点,从而向学生介绍头韵。Love’s Labor’s lost 《爱的徒劳》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

Sense and Sensibility 《理智与情感》

(4)俳句的篇幅短小且格式规整给人一种精致的美感,每个句子仿佛近似,仔细品味每个句子的内容却包括万象。

学生赏析Poem F, Poem G,总结俳句的特点。

Haiku is a ________ (Japanese)form of poetry that is made up of _____( 17)syllables. It is easy to write and can give a _______ ( clear ) picture and create a special feeling using the minimum of words.

What does the poet want to describe? A fallen blossom

is coming back to the branch.

look, a butterfly! (by Moritake)

(5 )Tang Poems

通过翻译练习,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感悟英汉诗歌的异同。

Where she awaits her husband,

On and on the river flows

Never looking back,

Transformed into stone.

Day by day upon the mountain top,

wind and rain revolve.

Should the journey return,

this stone would utter speech.

(by Wang Jia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can convey the woman’s feelings

A. loneliness

B. joy

C. love

D. trust

E. anger

F. hate

G. sorrow Translate Poem H into Chinese.

望夫石

王健

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

行人归来石应语。

3.搭建创作平台,体验诗歌创作。

学生通过了解几种常见诗歌类型的特点、鉴赏不同类型的诗歌后,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诗歌创作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展现自己的独到见解,激发学生对英语诗歌的热爱。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最后的诗歌分享活动中,学生极易产生成就感,这些对学生的可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学生课堂创作的部分诗歌:

Children

naughty, cute

sucking, sleeping, smiling

crawl here, crawl there

Happiness

Classmates

pure, kind

learning, quarrelling, laughing

come in, come out

Forever

Morning

Little little baby, smile smile please,

Would you like to eat some please,

If you don’t like the smell of it,

Brother will make you some tasty meat,

Birds are singing outside for us,

Why not go for a travel by bus,

Or we can fly together to Mars, Now the sun is hanging over your head, And it ’s the time to get out of bed.

学生在短时间内创作这么好的诗歌真是令人想不到,这样的聪明才智是从“书面表达”的中看不出来的! 学生在自我创作中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4.赏析经典诗例,感受诗歌之意境美

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意象是诗人的感官接触事物,经过幻想、加工、创造,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形象。引导学生赏析经典诗例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诗歌之意境美。 A Red, Red Rose

by Robert Burns O my lu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 my luve is like the melodie, That's sweetly played in tune. As fair thou art, my bonie lass, So deep in luve am I;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Till a' the seas gang dry.

Till a' the sea gang dry, my dear, And the rock melt wi' the sun;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While the sands o' life shall run.

A Red Red Rose

《红

红的玫瑰》是罗伯特·彭斯的一首抒情短诗,诗人在诗中歌颂了恋人的美丽, 表达了诗人的炽热感情和对爱情的坚定决心。诗的开头用了一个鲜活的比喻——红红的玫瑰。一下子就将恋人的美丽写得活灵活现,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感情。诗人将爱人比成六月玫瑰和琴上乐曲,在诗人的心中,恋人不仅有醉人的外表.而且有着柔美灵动的心灵,像一段乐曲,婉转动人地倾诉着美丽的心灵。

的一条路。

三、结论与启示

学习英文诗歌是学好英语、欣赏语言美、培养语感的一个有效途径,诗歌教学更能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本之间的多维互动,促成有效课堂的形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唱响高中英语诗歌教学四部曲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

2.蒋建华“例析有效开展初中英语诗歌教学的切入点”,《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第11期

3.凌霄燕“着眼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注重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第4期

4.章坚中《外语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3-03-21T16:13:08.07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吴丹丹 [导读] 现代高中英语教学的首要目的应是帮助学生取得持续发展的基础,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吴丹丹江苏省灌南县第二中学 222500 摘要本文笔者对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现代高中英语教学的首要目的应是帮助学生取得持续发展的基础,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现代英语专家、学者们大量的研究发现:词汇困难频繁地影响着口头交际,交际的中断常常是人们不能适当使用词汇所致。所以,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如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一、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导入( Presentation)。单词的呈现最好在上下文中。只是为教单词而单词,孤立地呈现,既枯燥又乏味。我通常以介绍和讨论关键词(与文章主题思想紧密相关的词语)来启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关键词可以由教师课前有意识地精心挑选,在上课时进行介绍;也可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找出文中的关键词语。这样就把学生的思路引到了文章的脉络上。这些关键词串成一条线,高度浓缩了文章的内容,使学生对整篇文章的内容有了总体的了解。 讨论( Discussion)。通过分组讨论思辨,积极活动产生头脑风暴来发展语言的应用能力,调动学生已有的词汇知识,发表学生自己对文章内容的观点和看法,实现知识向能力迁移,使他们在尝试错误与“词义达到”时,加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的重新构建。 活动( Activity),通过复述或表演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深化学生对新学词汇的理解。小组活动能减轻学生在参加语言交际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焦虑心理,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小组活动也能使学习者个体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练习使用目的语。大量研究表明,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产生的交互修正能大大增加语言习得的可能性。此外,将讨论模式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减轻学生的被动性以及对记忆的过分依赖。 强化( Reinforcement)。通过口头、笔头练习或游戏,来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达到巩固所学词汇之目的。课外有条件的话,以E-mail的形式,建立校园网上作业----作业“超市”,加强师生联系,让学生摄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在强化阶段,应进行适当的超量学习。刚刚完整地记忆所学材料后再继续用50%的时间和精力去重复记忆能获得最佳效果。就是说,刚刚能完整地记住的时间或次数定为100%,再继续用50%的时间或次数去记忆,效果最佳。 我们的英语教学中阅读词汇向听力词汇转化是一个薄弱环节。通过大量的阅读可提高词汇自动化程度。教师应指导学生先从简单易懂、生词少的文章读起,然后配合核心单词和词组的学习,读一些含有常用词汇、出现频率高的词汇的文章,以此来巩固已学词汇,逐步达到词汇辨认自动化。然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强化学习效果。并且对有些内容幽默有趣的文章,通过背诵、讲故事等形式,促进阅读词汇向听力词汇的转化。 二、英语语篇教学策略 语篇教学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浏览和捕捉重要语言线索,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分段(语篇)找出中心思想和主要信息,对文章进行表层理解;在此基础上,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立场,对篇章进行深层理解:然后学生根据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观点,进行评价性理解。因此,我们在对英语课的设计过程中,围绕这三个理解,具体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导入(呈现):通过有效的导入能丰富和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对篇章的理解要大于语言知识。 2.速读:对整个篇章有个大致了解,能回答一些识记性的问题。 3.理解:通过作记录、问答、找中心、关键词( key words)等途径来检查学生对文章的表层理解。 4.精读:通过精读,使学生掌握文章中所内含的信息。了解各语篇的含义、作者的写作意图,对文章进行深层理解。 5.复述(激情表演).通过复述或表演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深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好地服务于速读和精读这两个环节。 6.讨论:通过分组讨论或俩俩讨论来发展语言的应用能力,发表学生自己对作者所发表内容的观点、看法,实现知识向能力迁移。还有对篇章进行评价性的理解。 7.巩固:巩固本课的内容,加深记忆。可通过一些口头或笔头练习,来检测学生对该篇章的理解,达到巩固的目的。 语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注重向学生传授各方面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具体说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教材中的语言难点的分析和训练,而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那些含有民族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内容的语言现象,并结合这些语言现象,广泛地向学生传授文化、语用、认知、文体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外语应用能力。 语篇理解是一个双向的心理过程,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就需要运用读者自己脑子里储存的知识。在语言交际中,听者和读者往往根据说者和写者发出的语言信息,在自己的记忆中搜寻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来对可能发出的话语信息进行预测、假设和推断,从而达到理解。因此,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不但要备课,更要备“人”,以填补学生的信息沟(information gap)。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内容和阶段,精心备课,以使学生能在课堂上通通自身的实践,掌握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真正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阳泉二中王美玲 [案例背景] 一:笔者正任教高二一文一理两个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笔者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笔者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二:我们学校规定禁止学生把手机、Mp3、Mp4等各种通讯和娱乐工具带入校园,可是我班文艺委员许燕上自习时听Mp3,我非常生气,班干竟然带头违纪,拿到办公室一听,里面有毛宁的《涛声依旧》、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芳草无情》、周杰伦的《东风破》《青花瓷》等等,她噘着嘴说是为了学习古典诗词,我想她确实不是狡辩,这些流行歌曲的确都与古典诗词有关,心中怒气消解了许多,批评其违纪的同时更多的赞扬…… 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 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笔者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笔者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 由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 1、在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空间狭小,阅读品位降低。 现在的高中生课业负担都非常重,再加上网络、电视、广播和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课外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学生都在看些什么书呢?我们经常看到有老师从学生那里没收到动漫、武侠或者言情一类的书。我的学生是理科班,整天忙于数理化,他们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没有大块的时间来读长篇名著,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阅读局限在这类书中。这些书在学生眼中可谓图文并茂,情节引人入胜,通俗易懂,携带方便,便于隐藏,而且一个中午就能读上一本,所以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 经常性的阅读这些书,使得学生的语言水平深受其害,如我们经常可以听见学生张口就来周星弛的口头禅:“哇靠”“哇塞”,更有甚者能把他的经典台词“曾经有一段爱情放在我面前……”倒背如流。千篇一律的说话方式阻碍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品位难以提高,拿到高雅的古诗词就没精打采,无兴趣去读。 2、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离骚》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3、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例谈高中英语诗歌的教学设计-2019年

例谈高中英语诗歌的教学设计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英语教师逐渐更新观念,比以往更加关注以学生为主体,更加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调运用语言习得理论,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习得语言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凸显语言习得需要真实环境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之中。笔者以高中英语选修6(人教版)的第二单元《诗歌》为例,谈谈该话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诗歌为话题,从学生初次接触诗歌,一直谈到诗歌创作的动机、有关诗歌的一些基本知识等。旨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在初步了解和掌握诗歌这一文学形式的基本常识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本单元共分8部分:1.热身部分;2.读前部分3.阅读部分;4.理解部分;5.语言学习部分;6.语言运用部分;7.小结部分;8.学习建议部分。 教学目标 ①语言知识:掌握重点的词汇和短语;掌握和理解几种诗歌的类型以及诗歌意镜; ②语言技能:通过听课文捕捉特定信息的能力并且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通过读课文,形成对所获得信息的处理、判断、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③学习策略:通过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形式,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思维与英语表达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④情感文化:通过学习,感知诗歌的语言美和艺术美,初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英语诗歌的语言美和艺术美;②如何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学案导学法。 教学过程 一、热身部分Warming-up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略) 复习本单元的短语和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起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导入部分Presentation (1)欣赏宋词《水调歌头》的MTV视频,学生随视频一起欣赏和诵唱; (2)头脑风暴:分组讨论诗歌创作的目的:Why do people write poems然后请学生表述各自的观点,教师加以点评;最后,教师总结和展示诗歌创作的目的。 三、授课过程 (1)学生对照课本,听录音,完成练习材料; (2)细读并分组讨论。 Ⅰ.What is the poem A aboutⅡ.What is the poem B aboutⅢ.What is the poem C aboutⅣ.What is the Poem H about让学生分组阅读讨论四个问题,然后各小组选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并展示相关答案。(通过问题的导向,使学生学习和加深对A,B,C,H诗歌的理解,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艺术美) 四、巩固过程――诗歌创作 通过学习D,E,F,G诗歌及诗歌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模仿诗歌结构进行简单创作诗歌;同时,教师也参与到该项活动之中,进行诗歌创作。 ①学生分组讨论并创作,教师及时辅导学生的创作;②教师展示和欣赏部分学生的作品; ③教师展示和欣赏自己的作品;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方法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方法 [摘要]纵观往年的高考大纲,对于学生诗歌的考察一直以来都占据较大的考察比例。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诗歌的练习,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素质素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歌信息 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是建立在对语言理解的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反馈信息表明学生对诗歌理解的障碍较大,综合分析之后得出三点原因:①对诗歌特点认识不足,因而把握不准;②思路不清晰;③综合分析能力不够。就学期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几方面的措施: 1掌握诗歌特点,挖掘潜在信息 丰富的思想内涵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对于诗歌而言,在这样短短的几句话中要想呈现出大量的形象和情感要素是需要一定的创作功底的,这就要求诗歌创作者能够巧妙地将外显的信息化作潜在的内涵信息,换句话说,一篇好的诗歌从其潜在信息的含量就可以分辨出来。一般情况下,诗歌内在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是,形象信息;二是,情感信息。诗歌所描述的东西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一样,也都

是以人、物、景等对象,但有所不同的是诗歌在对事物描述的过程中,其语言十分简练,内容较为紧凑,因此,诗歌的显性描述中包含了大量的潜在涵义。 潜在形象信息主要包括景物特征和抒情主体(人物)。进行诗歌鉴赏时,景物是我们的必然着眼点,诗人所写的景物作为外在的显信息是我们捕捉潜信息的关键。在鉴赏“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时,我让学生比起眼睛来大胆得想象,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出了想象中有初升的明月、呜叫的山鸟,我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外在的显信息,但透过这些,我们可以捕捉到春山涧溪中倾泻而下的皎洁的月光,想象到在声声鸟鸣中愈发显得寂寥和静穆的山林景象,至此,诗人内心闲静的情感和诗中反衬的艺术手法也就不言而喻了。通过我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接着我有举出了名句“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请学生自主分析。平时大大咧咧的孙同学说:“我从诗歌中独坐一个人在斋中的表层信息,联想到周边优美的景象与主人翁孤独的心态。”伴随着班级学生的一片赞扬,我对孙同学的发言进行简评,并强调这是抒情主体形象。人们常说:“任何景语都是为了表达情语。”在诗歌中国外在的信息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在信息,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在写景物时,必须要形象地描述出景象的外在特征,当然,在描述其特征的同时也必须要渗透出抒情的主体形象,因此,潜在信息的挖掘

高中英语有效教学

《高中课堂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佛冈县第一中学英语课组陈敏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形势的发展,严峻的现实,使我们懂得教育的重要性,也使我们更加懂得有效教学的必要性。为了培养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所需求的新型人才,各地对高中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新一轮课改中,核心是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由于素质教育的推行,要求各学校开齐开足课程,英语课时减少,而课程内容相对加大,造成教学任务大大增加,老师和学生压力都很大。此外,受教师的观念、水平以及教育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用旧方法教新教材的现象,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因此,我认为,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只有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顺利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把有效教学观融入英语教学中以实现有效教学? 对此,听了我校何高会校长主讲的《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只有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顺利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如下几个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一、有效教学的目标 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之后,学生达到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的研究不仅仅是理论研究层面的问题,更是行动研究的实践问题,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一是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研究有效教学策略,建构有效教学课堂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二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改革,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三是建构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掌握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而且能够灵活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调整评价标准,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四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启迪教师实施反思教学,使大多数教师自觉地转

浅谈高中语文古典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古典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在我国,诗、乐、舞是同源而生的,古典诗歌最初是用来传唱的。早期的《诗经》、汉魏六朝乐府,都是合乐而唱的歌曲;唐宋年间,最负盛名的诗歌就是依曲谱而唱的;元明期间的剧曲与散曲,都含有歌曲的音律。因此,诗歌与音乐是相互影响、相互发展的。到了近代,乐曲的散佚,大部分合词而歌的乐谱遗失,古音乐出现断层,而大部分合乐而唱的诗歌却得以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了下来。我国古典诗歌以永不倒的不老松形式一直存在于高中语文课本中,同时,它还是高考必考的一部内容。在高考改革下,占高考试卷的分值也越来越重。另外,古典诗歌还充当着激发学生学习古文学知识的媒介。因此,寻源头之教法,将音乐引入课堂,与古典诗歌完美契合的教学方法,不仅是遵从了古典诗歌原有的神韵,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使古典诗歌焕发出新的光辉。 一、音乐导入 音乐能缓解人紧张的情绪、释压、放松,用好的音乐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亦是这节课成功的开始。用与课堂内容有关的音乐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环境中,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在感受音乐的同时,迅速进入古典诗歌的学习,从听觉盛宴中走进绚丽的想象空间,在愉悦的听觉感中进入心理、精神上的享受,引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 例如以安雯的《月满西楼》导入李清照的《声声慢》,《月满西楼》是由李清照另一首词《一剪梅》经谱曲而成的,让学生通过音乐感情的直观表达,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这首词表现的是李清照闺阁离愁的情绪,以此引出作者的艺术风格,再提出问题,作者的人生经历对作品有没有影响,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同时,以《月满西楼》来回顾之前学过的诗词,做到温故而知新,引发学生用音乐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以音乐导入课堂,能够在课堂伊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调动学生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诗歌在歌曲直观的表达下,学生也能够更容易理解诗歌和作者的感情色彩。 二、音乐感知情感 学习鉴赏古典诗歌的重难点之一,就是学习诗歌的感情色彩。人的感情表达是抽象的,有时诗人会运用正衬、反衬、比喻、反问等各种修辞手法或选择意象来表达感情,含蓄的表现手法、具有年代感的意象表达,让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真正的感情就显得有些困难。这时可以利用音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感情,用豪放

高中英语诗歌教学四部曲

高中英语诗歌教学四部曲 ——以Module 6 Unit 2 Poems Reading为例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加强英文诗歌的分析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理解能力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本文以一堂诗歌教学课为例,对高中英语诗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总结出高中英语诗歌教学四部曲:体验音韵妙趣,感受诗歌之语言美;了解诗歌类型,感受诗歌之形式美;搭建创作平台,体验诗歌创作;赏析经典诗例,感受诗歌之意境美。 【关键词】诗歌语言形式创作意境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把英语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对英美文化的感悟力。诗歌是真实的语篇,是语言艺术的精华它不仅语言优美、韵律感强,而且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选用合适的诗歌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高中的英语文化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他们很少接触英语文学作品,更别说是诗歌。 下面我以Module 6 Unit 2 Poems Reading为例,谈谈我对高中英语诗歌教学模式的探究。本课堂以英语诗歌作为载体,组织大量有效的教学活动。在鉴赏诗歌时,每种诗歌组织不同的活动,如:朗诵、找韵脚、找主题、翻译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了英语诗歌的特点。这种“在活动中学习”的探究模式下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高中英语诗歌教学模式探究 1.体验音韵妙趣,感受诗歌之语言美 (1)读出诗歌韵味 诗人北岛曾说:“诗歌不是拿来看的诗歌是拿来读的,不懂得这个道理, 不会读懂诗,也不会写好诗“作为一个阅读文本,诗歌以富有节奏的韵律给语言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初探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18-04-16T10:02:49.673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7期作者:谢聪慧[导读] 本文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模式反思、诗歌教学的思考和诗歌教学设计实例三方面入手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进行了探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255200 摘要: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本文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模式反思、诗歌教学的思考和诗歌教学设计实例三方面入手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实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 一、对现存诗歌教学模式的反思 现在的教师最怕人们评价自己的课堂是“学生活动不充分”,一旦被扣上这样的帽子,就是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当然,语文课堂可以算是最好搞学生活动的课堂之一,所以众语文老师不论青红皂白一律安排了大量的学生活动。明明几句话一点拨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安排学生进行讨论;为了体现诵读涵泳的精神,每一首诗都要让学生翻来覆去的诵读;学习诗歌单元的时候最好能安排个诗歌朗诵比赛,这样才能显示出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学完诗歌之后一定得让学生动笔写首诗,惟其如此才更能落实“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我们的活动很丰富,但是我们的活动也很模式化。学生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教学安排和进度也时有差异,可是我们的活动设计却显得那么有规律。如果有一天我们课堂中的学生活动就是仅仅为了活动的话,那么我们语文课堂的实质和特点又体现在哪里呢? 二、对诗歌教学的思考 1.思考学生。我们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我们学生对现代诗歌了解和接受的实际情况。在当今这个信息急速更新的时代,我们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读诗也不喜欢诗的,他们除了囫囵吞枣地把教材上的诗歌背下来、在别人的诗歌朗诵中鼓鼓掌、在老师的讲解中修改一下答案之外,他们的收获非常有限。那么面对这样程度的学生,我们应该教他们什么?又该怎么教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吸收和接受?这是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2.思考教材。我们在苦挖教材的时候,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苦恼:这些诗其实我自己都不太喜欢,也觉得阅读起来有难度,但还得按部就班地一首首地讲下去,并且告诉学生这首诗有多么多么好。如果我们费尽力气讲一首自己和学生都不喜欢的诗,语文教学又怎么可能有趣味?在新课改的课程设置中,教材、课程的设置都变得更为灵活,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必要的时候脱离教材的束缚,而选择一些自己和学生都喜闻乐见又容易接受的作品来丰富语文课堂呢? 3.思考定位。我们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是否真正考虑过我们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在不考虑纸上所写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类的说辞前提下,我们是要让学生从此热爱诗歌,还是要让他们成为诗歌鉴赏的高手?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一蹴而就的,还是有步骤、有梯度地逐步实现的?什么样的定位是可操作、可实现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实施教学之前必须考虑的,因为我们的教学定位将决定我们的教学是否有成效。 总而言之,诗歌教学如果仅靠诵读、默写、习题、创作这些手段来支撑,就很难真正将学生吸引到诗歌的世界中来。我们需要考虑到所有的现实困境,从教材到课程到目标,一步一步地为学生搭好梯子,引领他们走进来、读进去、悟出来并爱起来。阶梯式的引领式教学,对于高中诗歌教学来讲是个可尝试的教学策略。 三、诗歌教学设计实例 举例来说,高二学生的现代诗歌选修部分是一个难题。首先学生对现代诗歌阅读量太小,因为不了解所以也没兴趣,接受起来更是存在一定难度。其次鲁教版教材中现代诗歌部分的编写主要是以题材类型为标准来进行选诗,但其中所选诗歌在篇幅长短、创作年代和写作风格等方面差异太大,不全适于现在的高二学生程度。 因此笔者思考再三,确定了这样几条原则:第一,一定要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一定要给学生设置台阶和梯度,使其更容易接受;第三,一定要给学生相应的方法性指导,否则学生读了半天诗也不过是“盲读”而已。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决定部分地舍弃鲁教版教材,而是自选诗歌编制阅读材料,同时对课程设置也进行了自己的设计。 课后反思: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首先,学生在课后感慨自己有生之年从未读过这么多现代诗,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尤其是女生开始对现代诗歌产生兴趣。其次,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参与度较高,除了大量的配乐诵读练习之外,还自己搜罗、自己介绍、自己创作诗歌,引发了他们很大的参与热情。再次,学生从最初的排斥、厌烦,到后来会读一点诗并爱上配乐朗诵,更创作出相当有新意的诗歌,形成了比较大的跨越。而回顾这一切效果的取得,都是源于在教学设计当中给学生设置了他们可以尝试和接受的阶梯,才使得他们一步一步走进了现代诗歌的世界。 总之,我们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感性的东西去挖掘理性的东西,并且要做到活学活用,这样才能达到诗歌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菡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意境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2]龚敬伟浅析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A],2015。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摘要: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英文材料可以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可以丰富语言知识和扩大词汇量。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新一轮的改革后对英语阅读教学和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英语阅读教学却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显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作者在诸多学者对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基础之上,对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对策 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之一,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特别对已经具备一定自学能力的高中生来说,阅读成了他们翱翔知识海洋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学能力的高低与阅读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因为当今60%~70%的知识是靠阅读获得的。”①从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来看,考察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题的分值超过45%。阅读的分值高,正说明了阅读能力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新课改以来,不少一线中学英语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高中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阅读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如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划分段落、找出中心句、努力去明白作者的意图等,但还存在着一些比较常见却又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时,只注重自己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中的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的对文章的讲解力求做到“无微不至”,对每一句每一个单词都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忽略了文章作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而存在的,对文章的整体思想构建却没有进行足够的讲解,这样容易让学生对英语的阅读产生一个误区,可能会让学生片面认为阅读就是一个词汇的积累以及语言点的背诵过程。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没有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以及英语水平的提高。 (二)忽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部分老师认为即便花大量时间进行课内外广泛阅读,考试的成绩也不一定就会马上提高;因此为了使学生“吃透”书本,老师总是抱着几本教科书“精耕细作”,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书本知识的重复和枯燥地操练之上,把学生人为地圈定在与之密切相关的题海之中,无暇顾及阅读,从而忽视了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及语感语义的培养。有些教师注意到语言输入的意义,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加大了阅读材料的输入,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教师找几篇现成的材料,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阅读,然后核对答案,草草了事。②这种教学与练习,学生从阅读材料除获取一些细节外,其他收获甚小,更无从谈起对篇章结构的了解。长久如此,教学就会很机械、乏味,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逐渐减小,以致受到抑制。 (三)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单一 许多教师仍把阅读文章分解成孤立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教授,不管文章的体裁,把教学的注意力放在词句的细节理解上,忽略了对文章的语篇理解和把握,以及对相关信息和背景知识的讲解。对于阅读材料的脉络搞不清楚,也就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从而就会影响对整篇文章理解的准确性。高中英语阅读材料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体裁多样,有小说、散文、诗歌等等。针对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文体,也会有相应不同的阅读的目的,这种情况下相对一成不变的阅读教学模式就很难实现不同的教育目的。 (四)很多教师在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课本知识内容的解,而缺乏英语文化方面的教学 英语的阅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同时对学生在句法和语法方面知识的积累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形象优秀公开课教案 一颦一笑总关情 ---------- 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明确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答题模式与规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悟作者情思,培养鉴赏能力,提高解题技能。 二、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答。 四、教学方法: 1、引导法、自主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 五、教学手段: 1、借助多媒体进行文字图片处理,以期提高课堂效率。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闰土少年时童真,善良,简朴. 中年封建,穷,悲观,保守是封建伦理制度下的牺牲品闰土是生活在重压下的纯朴善良的贫苦人民的代表, 别里科夫是个死板的教条主义者,是沙俄时期一个没落的知识分子代表。他盲目地维护着腐朽沙俄政府制定的种种落后体制、规定,却不知自身已被套上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套子”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以语言为手段而创造的艺术形象,也称文学形象,泛指文学作品中整个的形象性表现、形象体系、生活图景。诗歌形象根据鉴赏的不同要求,大致可以划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物之形象三种类型。形象(意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1、人物形象(“人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而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它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进一步补充。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在抒情诗中,诗人是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我形象的塑造。 (偏重抒情的诗歌)

最新-校本课程《英语诗歌鉴赏》总结

2017-2018校本课程《英语诗歌鉴赏》总结 本学年开设的《英语诗歌鉴赏》是英语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对英语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的文学和人文素养,提高英语阅读和鉴赏水平,并且了解每个不同时期的代表诗人及其经典诗歌作品。本课程内容涵盖英语诗歌的基本知识教授和训练,英语诗歌格律、分类、风格、诗人诗作等的介绍和阅读鉴赏,诗歌诵读和翻译,培养学生的文学品鉴能力培养等内容。本课程可适应不同层次的高中学生对于英语文学,尤其是诗歌这一重要的文学门类的学习和研究的需求。 当今时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回归生活即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使受教育者去感受并建构生活世界中那种生动的充满“人格主义”态度的交往。著名语言教育家王蔷教授也提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涉及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学生是有情感、动机和价值观的人,他们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因此教育必须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关注人的发展和人的需要。”可见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具有紧迫性和重大意义。 人文是一种精神文化.具有一种力量。可以激发人的动机、热情、创造性和调动人的内在潜能。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多种形式传授受教育者.并配合环境熏陶,使其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的教育。它强调的是一种基础。一种素养.一种做人和做学问成功的功底。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素养得以提高。 用诗歌教学。陶冶审美情操。诗歌是语言的极致.英语诗中有朗朗上口的韵律。有跳跃的词汇,诵读时。抑扬顿挫,似在音韵中舞蹈,妙趣横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背诵一些原版的英语诗,并注意督促检查。这不仅可以增加英语语感。而且可以进一步感受语言的美感。 通过一学年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基本了解各个时期的英语国家的重要的代表性诗人和诗歌作品、能够联系各个时代批评性地认识和分析诗歌作品,形成独立理解和鉴赏英语诗歌的能力、可以自如地翻译和仿写一些风格的英语诗歌、养成阅读英文原文文学作品的意识、提高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基本掌握一些比较文学的知识,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意识应用于实践,

高中语文诗歌说课稿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蜀道难》说课稿(人教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蜀道难》,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做解说。 一、教材分析 《蜀道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本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单元学习目标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意境,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本文是李白在长安时为了送友人入蜀而作,属于一篇古体诗。 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李白豪迈飘逸的诗歌特点,整体感知诗歌寓意。2. 反复诵读,鉴赏诗歌的意境美,了解诗歌的写作技巧3. 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为:把握与体味诗歌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 二、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确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只有反复的诵读学生才会理解诗歌的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当学生陷入迷途时,教师要适时的启发、点拨。 教是为了学,教师的教授只有在学生那里转化为学习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我所任教的班级属于音乐班,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并且思维活跃,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所以,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本课根据诗歌的特点采取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教学手段上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 三、教学过程本课我计划一课时完成,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由学生回忆李白的诗句导入,大多数学生可能会想到“床前明月光”“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诗句,由此得出李白诗歌一个很大的特点,奇特的想象,夸张的表现手法。从而引出《蜀道难》。此环节意在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引发他们更大的学习新课的兴趣。 【环节二】、认识李白。 此环节由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发言完成,既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课前预习情况。 【环节三】、诵读感悟诗歌学习重在诵读,所以,此环节首先设计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来朗读,初步感受诗歌意境。然后师生共同欣赏flash配乐朗诵《蜀道难》,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将诗歌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此时,学生的情绪已被诗歌感染和打动,再以配乐的形式让学生学生集体朗诵,加深理解。 【环节四】、讨论文本 学生上一环节通过充分地感受诗歌,已经有较深的印象,本环节主要用讨论法、启发法 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艺术技巧。新课标对古诗文的学习要求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师鼓励学生在合作探

例谈高中英语诗歌的教学设计-2019年教育文档

例谈高中英语诗歌的教学设计-2019年教育 文档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例谈高中英语诗歌的教学设计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英语教师逐渐更新观念,比以往更加关注以学生为主体,更加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调运用语言习得理论,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习得语言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凸显语言习得需要真实环境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之中。笔者以高中英语选修6(人教版)的第二单元《诗歌》为例,谈谈该话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诗歌为话题,从学生初次接触诗歌,一直谈到诗歌创作的动机、有关诗歌的一些基本知识等。旨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在初步了解和掌握诗歌这一文学形式的基本常识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本单元共分8部分:1.热身部分;2.读前部分3.阅读部分;4.理解部分;5.语言学习部分;6.语言运用部分;7.小结部分;8.学习建议部分。 教学目标 ①语言知识:掌握重点的词汇和短语;掌握和理解几种诗歌的类型以及诗歌意镜;

②语言技能:通过听课文捕捉特定信息的能力并且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通过读课文,形成对所获得信息的处理、判断、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③学习策略:通过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形式,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思维与英语表达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④情感文化:通过学习,感知诗歌的语言美和艺术美,初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英语诗歌的语言美和艺术美;②如何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学案导学法。 教学过程 一、热身部分Warming-up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略) 复习本单元的短语和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起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导入部分Presentation (1)欣赏宋词《水调歌头》的MTV视频,学生随视频一起欣赏和诵唱;

高中语文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的音韵美教案

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的音韵美教案 ——诗歌是看得见的音乐 树德中学尹德华 初中课文<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说:“法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是最清晰的语言,最严谨的语言。”小弗朗士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也深深地震撼了我。一个小学生可以惊叹祖国语言的美,哪怕是个小小的发音。我还记得一个英国小孩自豪地给我朗诵一首小诗: I try I try to do my best each day , 每天我都在尽最大的努力, In my work and in my play . 无论是工作还是嬉戏, And if I always do my best , 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 I needn't worry about my test . 就不必为考试着急 .听懂的部分我感受到了美,没听懂的部分我也觉得很美。美在音节,美在唇齿之间。可是,今天我要说,中国汉语言更美!不仅外型美,音域美,书法美,而且意境也美。尤其是古诗词,读懂了,品味它的意境,研读它的词句, 读不懂也能够赏析它的外型美,聆听它的音乐美,感受那份读不懂的晦涩与朦胧之美,还有那令人销魂的音韵美,更有那停留在唇齿之间和满口的余香。 同学们:你们知道多少诗歌的知识?有关诗歌的音乐美你又知晓多少?老师有几个疑问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21世纪最受欢迎的人应该具备七种能力。其中,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说服他人的能力,当然还有我们每天都在训练的不断学习的能力,你们的这些能力具备了吗? 教学设想:由于学生对诗歌的知识了解甚少,对于诗歌的音乐美没有更真切的了解,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很难体会出诗歌的音韵美,所以在诗歌的鉴赏上没有真正的深入下去。更重要的是没有了那份对诗歌的狂热的喜爱。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语言的音乐美的具体体现,激起对古典诗词的那份狂热。 2.运用这些诗歌知识运用到诗歌鉴赏中。 教学重点: 1.关于诗歌语言美的几个关键问题。 2.双声、叠韵、平仄、押韵的音乐美。 3.高考试卷中怎样具体作答。 4.培养学生吟诵诗歌的浓厚兴趣。 一、引入:中国古代诗歌是世界上最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之一,自它产生之日起就跟音乐有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在后来的发展中,它虽然从音乐中分离出来,但它具有浓郁的音乐美质,主要表现在节奏的回环美、音调的抑扬美、声情的和谐美。这种音乐美使得中国古代诗歌具有长存不衰的魅力。 吟诗玩词。 古琴声具有平稳、宁静的精神,缺乏跌荡起伏的戏剧性。琴是自娱,铮是娱人。 今天老师有几个有趣的问题,希望得到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 问题1:为什么古诗中以五言、七言的居多?而没有发展出较多的六八言诗歌? 问题2:五言、七言的音乐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3:古诗的声调、节奏的美的具体体现又是什么呢? 问题4:了解了这些知识对诗歌鉴赏有没有好处呢? 二、诗歌与音乐的妙合关系

高一英语励志美文诗歌赏析

高一英语励志美文诗歌赏析 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高一英语美文励志,一起来看一下吧。 A man found acocoonof a butterfly. One day, a small opening appeared; he sat and watched thecocoonfor several hours as it struggled to force its body through that little hole. But it seemed to stop making any progress. It appeared as if it had gotten as far as it could, and it could go no further. 一个人捡到一个蝴蝶茧。一天,茧上出现了一个小孔;他坐下观察了这茧几个小时。 茧内的蝴蝶努力挣扎着让身体通过茧孔。但是,看起来没有什么进展。茧里的蝴 蝶似乎已经使尽了全部力气,再也钻不动了。 Then the man decided to help the butterfly, so he took a pair of scissors and snipped off the remaining bit of thecocoon. The butterfly then emerged easily. But it had aswollenbody and small,shriveledwings. 于是这个人决定帮助这只蝴蝶,他拿剪刀剪掉了茧的剩余部分。 蝴蝶很容易就出来了。但是它的身体臃肿,翅膀也萎缩了。 The man continued to watch the butterfly because he expected that at any moment the wings would enlarge andexpandto be able to support the body, which wouldcontractin time. 这个人继续观察着蝴蝶,他期望有那么一刻蝴蝶的翅膀会变大,张开支撑住身体,臃肿的身体也会及时缩小。 Neither happened! In fact, the butterfly spent the rest of its lifecrawling around with aswollenbody andshriveledwings. It never was able to fly. 什么都没有发生!事实上这只蝴蝶只能拖着臃肿的身体和萎缩的翅膀度过余生了。 它飞不起来。 What the man in his kindness and fast action didn’t understand was that therestrictingcocoonand the struggle required for the butterfly to get through the tiny opening were nature’s way of forcingfluidfrom the body of the butterfly into its wings so that it would be ready for flight once it achieved freedom from thecocoon. 这个好心而性急的人没有明白的是,茧的束缚和蝴蝶通过小孔的努力是把体内的 营养挤压到翅膀的自然方式,这样它破茧而出的时候就可以展翅而飞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