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框架柱的配筋计算10教程

10框架柱的配筋计算10教程

10框架柱的配筋计算10教程
10框架柱的配筋计算10教程

框架柱的配筋计算

选取第一层柱进行计算和配筋: 1.柱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柱的配筋采用对称式(以利于不同方向的地震作用),为便于施工,柱子纵向钢筋绑扎接头,应避开箍筋加密区。搭接、锚固及截断见混凝土结构施工整体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

柱截面尺寸为550550mm mm ?,'35s s a a mm ==,055035515h mm =-=。 (1)确定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强度及几何参数

采用30C 混凝土,2300/y f N mm =,214.3/c f N mm =,采用335HRB 级钢筋,

'2300/y y f f N mm ==,21.43/t f N mm =,1 1.0α=,0.55b ξ=。

a. A 轴线外柱

查柱组合表可以知道A 轴线外柱 max 129.72M KN m =?,max 1322.85N KN =。 (2)判断大小偏心受压

0.50.514.35505502162.88b c N f A KN ==???=

0.52162.88 1.64 1.01322.851322.85

b c N f A N ===>,截面破坏时为大偏心受压破坏。 原始偏心距 3

0129.7210981322.85

M e mm N ?=== 附加偏心距 550

18.32030

30

a h

e mm ===<,取20a e mm =

初始偏心距 i 09820118a e e e mm =+=+=

1max max 0.52162.88

1.64 1.0132

2.85

b c N f A N N ξ=

===>,取1 1.0ξ= 0

2 1.150.01

1.150.01 6.0 1.09 1.0l h

ξ=-=-?=>,取2 1.0ξ= 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长度为

00

1.03300

33006.05550

l H l h ==

==>所以需要考虑偏心距增大系数220120

1

11()1 6.0 1.0 1.0 1.11118

14001400515i l e h

h ηξξ=+

=+???=?? /2 1.11118550/235370.98i s e e h a mm η=+-=?+-=

(3)求s A 和's A

20032

2

(10.5)()

1322.8510370.9814.35505150.55(10.50.55)

3563.43300(51535)

c s s y s Ne f bh A A f h a mm ξξ--'==

'-??-????-?=

=-

23563.43 2.36550550

ρ?==?﹪

选配428422φφ+实际配筋面积为2

3983s

s

A A mm '==。 由《规范GB50011-2001》可知,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角柱为0.9%,边柱和中柱为0.7%。

配筋率:min 23563.43

2.36%0.7%550550

ρρ?==>=? 满足要求。

b. B 轴线内中柱

查柱组合表可以知道B 轴线中柱 max 121.88M KN m =?,max 2597.22N KN =。 (1)判断大小偏心受压

0.50.514.35505502162.88b c N f A KN ==???=

0.52162.880.83 1.02597.222597.22

b c N f A N ===<,截面破坏时为小偏心受压破坏。 原始偏心距 30121.8810472597.22

M e mm N ?=== 附加偏心距 550

18.32030

30

a h

e mm ===<,取20a e mm =

初始偏心距 i 0472067a e e e mm =+=+=

1max max 0.52162.88

0.83 1.02597.22

b c N f A N N ξ=

===<,取10.83ξ= 0

2 1.150.01

1.150.01 6.0 1.09 1.0l h

ξ=-=-?=>,取2 1.0ξ= 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长度为

00

1.03300

33006.05550

l H l h ==

==>所以需要考虑偏心距增大系数220120

1

11()1 6.00.83 1.0 1.1667

14001400515i l e h

h ηξξ=+

=+???=?? /2 1.1667550/235317.72i s e e h a mm η=+-=?+-=

10

2

10

101

332

0.45()()

2597.22100.55 1.014.3550515

0.552597.22317.72100.4514.3 1.0550515

1.014.3550515

(0.80.55)(51535)

0.67

b c b

c c b

s

N f bh Ne f bh f bh h a ξαξξααβξ-=

+-+'--?-????=+??-????+???-?-=

(2)求s A 和's A

20032

2

(10.5)()

2597.2210317.7214.35505150.67(10.50.67)

723.79300(51535)

c s s y s Ne f bh A A f h a mm ξξ--'==

'-??-????-?=

=-

2723.790.48550550

ρ?==?﹪

选配525φ实际配筋面积为2

2454s

s

A A mm '==。 由《规范GB50011-2001》可知,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角柱为0.9%,边柱和中柱为0.7%。

配筋率:min 22454

1.62%0.7%550550

ρρ?==>=? 满足要求。

c.C 轴外柱

查柱组合表可以知道C 轴线外柱 max 105.79M KN m =?,max 981.07N KN =。 (1)判断大小偏心受压

0.50.514.35505502162.88b c N f A KN ==???=

2162.88 2.20 1.0981.07

b N N ==>,截面破坏时为大偏心受压破坏。 原始偏心距 3

0105.7910107981.07

M e mm N ?=== 附加偏心距 550

18.32030

30

a h

e mm ===<,取20a e mm =

初始偏心距 i 010720127a e e e mm =+=+=

1max max 0.52162.88

2.20 1.0981.07

b c N f A N N ξ=

===>,取1 1.0ξ=

2 1.150.01

1.150.01 6.0 1.09 1.0l h

ξ=-=-?=>,取2 1.0ξ= 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长度为

00

1.03300

33006.05550

l H l h ==

==>所以需要考虑偏心距增大系数220120

1

11()1 6.0 1.0 1.0 1.11127

14001400515i l e h

h ηξξ=+

=+???=?? /2 1.11127550/235373.20i s e e h a mm η=+-=?+-=

(2)求s A 和's A

20032

2

(10.5)()

981.0710373.2014.35505150.55(10.50.55)

3233.72300(51535)

c s s y s Ne f bh A A f h a mm ξξ--'==

'-??-????-?=

=-

23233.72 2.40550550

ρ?==?﹪

选配425422φφ+实际配筋面积为2

3484s

s

A A mm '==。

由《规范GB50011-2001》可知,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角柱为0.9%,边柱和中柱为0.7%。

配筋率:min 23233.72

2.40%0.7%550550

ρρ?=

=>=? 满足要求。

2、柱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以底层柱A--② B--② C--②加以详细计算。钢筋HPB235级:2

300/y f N mm =。有关内力设计值由内力组合表查得。

《规范》规定对矩形截面框架柱的截面必须满足:00.25c c V f bh β≤,此外,当满足

1.75

0.071.0t V f bh N λ≤

++时,可不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而仅需按普通箍筋的轴心

受压构件的规定配置构造箍筋。 A--②柱:

上柱柱端弯矩设计值为113.66M KN m =?,对于三级抗震等级,柱底的弯矩设计值

为129.72M KN m =-?。则框架柱的剪力设计值为: 1.288.50t b

c c n M M V KN H +==。

3

088.50100.0220.21.014.3550515

A c c V f bh β?==

剪跨比:03300

3.20322515

n H h λλ=

==>?取=3.0 305151322.850.30.314.35501215.1410

c N KN f bh KN =>=???=

取1322.85N KN =

3

181.430.25515

0.25 1.014.35501012.6210A c c V KN f bh KN

β=≤=????= 满足要求。

31.75

181.430.071.01.755151.435500.071322.85269.813 1.010

t V KN f bh N

K λ=≤

++==???+?=+

所以只需按照构造要求配置箍筋,箍筋为复式箍四肢410@150φ,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范围内箍筋加密,为410@100φ。

B--②柱:

上柱柱端弯矩设计值为115.53M KN m =-?,对于三级抗震等级,柱底的弯矩设计

值为121.88M KN m =?。则框架柱的剪力设计值为: 1.286.33t b

c c n M M V KN H +==。

3

086.33100.0210.21.014.3550515

A c c V f bh β?==

剪跨比:3

0121.8810 2.74386.33515

c c M V h λλ?===

305152597.220.30.314.35501215.1410

c N KN f bh KN =>=???=

取2597.22N KN =

3

121.880.25515

0.25 1.014.35501012.6210B c c V KN f bh KN

β=≤=????= 满足要求。

031.75

121.880.071.0

1.755151.435500.072597.22359.013 1.010

t V KN f bh N

KN λ=≤

++=???+?=+

所以只需按照构造要求配置箍筋,箍筋为复式箍四肢410@150φ,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范围内箍筋加密,为410@100φ。

C--②柱:

上柱柱端弯矩设计值为81.98M KN m =?,对于三级抗震等级,柱底的弯矩设计值为

129.76M KN m =-?。则框架柱的剪力设计值为: 1.277.00t b

c c c n M M V KN H +==。

3077.00100.0190.21.014.3550515

c c c V f bh β?==

0174.7110 4.41377.00515

c c M V h λλ?===>?取=3.0

30515987.010.30.314.35501215.1410c N f bh KN =<=???=,取1215.14N KN =

30515132.570.250.25 1.014.35501012.6210

c c c V KN f bh KN β=≤=????=

满足要求。

31.75

132.570.071.01.755151.435500.071215.14262.27103 1.0

t V KN f bh N

KN

λ=≤

++=???+?=+

所以只需按照构造要求配置箍筋,箍筋为复式箍四肢410@150φ,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范围内箍筋加密,为410@100φ。

框架结构柱配筋

框架柱纵筋 直径: 《砼规》 (Ⅰ)柱 9.3.1 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 3 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 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9.3.3 I形截面柱的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20mm,腹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当腹板开孔时,宜在孔洞周边每边设置2~3根直径不小于8mm的补强钢筋,每个方向补强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被截断钢筋的截面面积。 腹板开孔的I形截面柱,当孔的横向尺寸小于柱截面高度的一半、孔的竖向尺寸小于相邻两孔之间的净间距时,柱的刚度可按实腹I形截面柱计算,但在计算承载力时应扣除孔洞的削弱部分。当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时,柱的刚度和承载力应按双肢柱计算。 《抗规》 6.3.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 二、三级不应小于0.3。 6.3.4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柱得配筋与尺寸要求: 【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得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得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得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 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得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与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得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二级为0、75;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得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 ①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 ②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一般取150-200。(大于600得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中改瞧配筋就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③上下层纵筋得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 (7)箍筋配置原则: ①柱箍筋加密区得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 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 ②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得1/6、与500mm得最大值。2)底层柱得下端不小于柱净高得1/3。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4)剪跨比不大于2得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得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得柱、框支柱、一级与二级框架得角柱,取全高。 ③框支柱与剪跨比不大于2得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框支柱:例如底框结构,柱子上部就是墙,则就是框支柱;剪跨比小于等于2即就是短柱,当剪跨比不大于2而且柱得反弯

轴压比估算柱截面

一.用轴压比估算柱截面 1、估算公式:Ac>=Nc/(a*fc) 其中:a----轴压比(一级0.7、二级0.8、三级0.9,短柱减0.05) fc---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Nc---估算柱轴力设计值 2、柱轴力设计值:Nc=1.25CβN 其中:N---竖向荷载作用下柱轴力标准值(已包含活载) β---水平力作用对柱轴力的放大系数 七度抗震:β=1.05、八度抗震:β=1.10 C---中柱C=1、边柱C=1.1、角柱C=1.2 3、竖向荷载作用下柱轴力标准值:N=nAq 其中:n---柱承受楼层数 A---柱子从属面积 q---竖向荷载标准值(已包含活载) 框架结构:10~12(轻质砖)、12~14(机制砖) 框剪结构:12~14(轻质砖)、14~16(机制砖) 筒体、剪力墙结构:15~18 单位:KN/(M*M) 4、适用范围 轴压比控制小偏心受压或轴心受压柱的破坏,因此适用于高层建筑中的底部楼层柱截面的估算。 二.柱配筋 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电算结果往往是构造配筋即可。按柱的构造配筋率0.8%配筋,只相当于定额指标的1/2~1/3,有经验的设计人是不会采用的。因为受地震作用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和大开间、大进深的边柱,一般均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而电算程序则是按两个方向分别为单向偏心受压的平面框架计算配筋,结果往往导致配筋不足。 笔者建议:框架柱配筋的调整可做以下几项: 1)应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框架计算,也可两个方向均进行计算后比较各柱的配筋,取其教大值,并采用对称配筋。 2)调整柱单边钢筋的最小根数:柱宽<=450mm时3根,450<柱宽<=750mm时4根,750mm<柱<=900mm时5根。(注意:柱单边配筋率不小于0.2%) 3)将框架柱的配筋放大1.2~1.6倍。其中角柱放大大些(不小于1.4倍),边柱次之,中柱放小些(1.2倍) 4)由于多层框架时电算常不考虑温度应力和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当多层框架水平尺寸和垂直尺寸较大以及地基软弱土层较厚或地基土层不均匀时,再适当放大一点框架柱的配筋也是可以理解的,具体放大多少,就要由设计人的经验决定 5)框架柱的箍筋形式应选菱形或井字形,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柱箍筋直径宜增加2mm

框架结构柱配筋

框架柱纵筋 直径: 《砼规》 (Ⅰ)柱?9、3。1 柱中纵向钢筋得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得配筋率不宜大于5%; 3 偏心受压柱得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得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得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9、3.3 I形截面柱得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20mm,腹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当腹板开孔时,宜在孔洞周边每边设置2~3根直径不小于8mm得补强钢筋,每个方向补强钢筋得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被截断钢筋得截面面积、?腹板开孔得I形截面柱,当孔得横向尺寸小于柱截面高度得一半、孔得竖向尺寸小于相邻两孔之间得净间距时,柱得刚度可按实腹I形截面柱计算,但在计算承载力时应扣除孔洞得削弱部分。当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时,柱得刚度与承载力应按双肢柱计算。 《抗规》 6.3。3 梁得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得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 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得底面与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得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6.3、4梁得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得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得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得1/4; 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得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得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得1/20;对其她结构类型得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得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得1/20、 间距:

关于柱截面尺寸估算

关于柱截面尺寸估算 柱截面的确定,在高层的情况下,往往是由轴压比控制,而多层不见得是。层数越少,越可能不是轴压比控制。这是个概念问题,首先应当明确。对高层(或者层数较多的多层),在柱截面估算时,应当先明确几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结构的抗震等级、轴压比限值。只有知道这几点,估算轴力才可能确定截面。柱轴力的估算,首先确定每层柱受荷的面积。此部分的面积,可简单的取柱左右(上下)两个跨度之和的一半进行计算。再根据结构型式及活荷载的情况,确定每层的自重。这个自重是个经验值,在各种手册上都有相关的介绍。一般是框架结构 14~16KN/m^2,剪力墙结构15~18KN/m^2。值得提醒的是,这里的自重是标准值,而在算柱轴压比时应当采用设计值。最后,对每层的受荷载面积累加并乘以结构的自重,可算出柱轴力,柱轴力除以轴压比限值可得出柱截面面积。 以上情况,仅是对柱截面的估算。最后应当整体的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框架柱截面的估算 1、估算公式:Ac>=Nc/(a*fc) 其中:a----轴压比(一级0.7、二级0.8、三级0.9,短柱减0.05)fc---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Nc---估算柱轴力设计值 2、柱轴力设计值:Nc=1.25CβN 其中:N---竖向荷载作用下柱轴力标准值(已包含活载) β---水平力作用对柱轴力的放大系数 七度抗震:β=1.05、八度抗震:β=1.10 C---中柱C=1、边柱C=1.1、角柱C=1.2 3、竖向荷载作用下柱轴力标准值:N=nAq 其中:n---柱承受楼层数 A---柱子从属面积 q---竖向荷载标准值(已包含活载) 框架结构:10~12(轻质砖)、12~14(机制砖) 框剪结构:12~14(轻质砖)、14~16(机制砖) 筒体、剪力墙结构:15~18 单位:KN/(M*M) 4、适用范围 轴压比控制小偏心受压或轴心受压柱的破坏,因此适用于高层建筑中的底部楼层柱截面的估算。 我补充一点: 根据轴压比的公式:Ac>=Nc/(a*fc)

梁板柱配筋计算书

截面设计 本工程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延性框架设计准则,截面设计时,应按照“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对内力进行调整。 框架梁 框架梁正截面设计 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M u 1 s f c bh02(9-1-1)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M u E 1 s f c bh02 / RE(9-1-2)因此,可直接比较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和水平地震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乘以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后RE的大小,取较大值作为框架梁截面弯矩设计值。即 M Max M u , RE M uE(9-1-3)比较 39 和表 43 中的梁端负弯矩,可知,各跨梁端负弯矩均由水平地震作用 控制。故表 39 中弯矩设计值来源于表 43,且为乘以RE后的值。 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 T 形截面的翼缘计算宽度应按下列情况的最小值取用。 AB 跨及 CD 跨: b f 1 3l0 =7.5/3=2.5m; b f b s n0.3 [ 4.20.5 (0.25 0.3)] 4.2m b f b12h f0.3 12 0.3 1.86m h f h00.1 , 故取b f =1.86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一排钢筋取 h0=700-40=660mm,

两排钢筋取 h0=700-65=635mm, 则 f c b f h f h0h f 2=14.3×1860×130×(660-130/2) =2057.36kN.m 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BC 跨: b f 1 3l0 =3.0/3=1.0m; b f b s n =0.3+8.4-0.3=8.4m; b f b12h f 0.312 0.131.86m ; h f h00.1, 故取b f =1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 取h0=550-40=510mm, 则 f c b f h f h0 h f 2=14.3 ×1000×130×( 510-130/2)=827.26kN.m 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各层各跨框架梁纵筋配筋计算详见表 49 及表 50。 表格 49 各层各跨框架梁上部纵筋配筋计算 层号 AB 跨BC 跨CD 跨 -MABz-MABy-MBCz-MBCy-MCDz-MCDy 负弯矩 M ( kN·m)-213.6-181.8-188.86-188.86-181.18-213.6 M bh0.1140.0970.1010.1010.0970.114 1 f c0 s2 1(12s ) 0.1210.1020.1070.1070.1020.121 4 0.9710.9490.9470.9470.9490.971 s 0. 5 1(12s ) 配筋 As(m m2)925.84803.52839.35839.35803.52925.84实配钢筋3C203C203C203C20 3 负弯矩 M ( kN·m)-370.84-319.2-347.48-347.48-319.92-370.84

柱配筋计算

柱配筋计算 1)如果随意放大梁的配筋,有可能会导致梁的配筋率大于1%,此时按照规范要求是需要进行双排布置钢筋的,这时候由于as发生了变化,as相比原来配筋计算时用到的as增大,导致受压区高度h0变小,这样实际上可能会导致增加的钢筋量有可能达不到用新的as计算的钢筋量,可能造成计算配筋结果偏小。 2)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支座处的梁受拉配筋会导致梁端计算的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发生变化,有可能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或者构造配筋要求,这样就无法保证梁构件的延性。原来计算出的受拉、受压面积是按照对应抗震等级要求下的构造面积及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双控的结果。 3)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支座处的梁受拉配筋会导致梁端部实际受弯承载力变大,对于强柱弱梁的实现不利。软件中强柱弱梁的处理是按照柱端部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弯矩乘以对应抗震等级下的调整系数,得到柱计算配筋。实际上梁的实际受弯承载力还应该包括在翼缘范围内板钢筋的作用,仅按照直接放大柱端组合弯矩调整系数方式很难实现强柱弱梁,如果再增大梁端受拉钢筋,由于柱钢筋不变,会进一步导致强柱弱梁更难以实现。

4)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支座处梁受拉配筋会导致梁端部实际受弯承载力变大,这也不利于梁端塑性铰机制的出现。有可能由于钢筋的增加导致梁端部实际受弯承载力大于跨中,出现梁出现塑性铰时跨中先于支座部位。规范中对梁配筋要求梁跨中弯矩不小于按照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也是期望在竖向荷载下,梁跨中受弯承载力高于支座部位。如果加大梁端计算钢筋,规范这条有可能就名存实亡了。 5)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支座处梁受拉配筋,增大到当实际配筋大于2%时,梁端加密区的最小直径要增大2mm,因此,如果增加钢筋量有可能会导致对箍筋的配置有一定的影响,这容易被设计师忽略掉。

10框架柱的配筋计算10教程

框架柱的配筋计算 选取第一层柱进行计算和配筋: 1.柱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柱的配筋采用对称式(以利于不同方向的地震作用),为便于施工,柱子纵向钢筋绑扎接头,应避开箍筋加密区。搭接、锚固及截断见混凝土结构施工整体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 柱截面尺寸为550550mm mm ?,'35s s a a mm ==,055035515h mm =-=。 (1)确定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强度及几何参数 采用30C 混凝土,2300/y f N mm =,214.3/c f N mm =,采用335HRB 级钢筋, '2300/y y f f N mm ==,21.43/t f N mm =,1 1.0α=,0.55b ξ=。 a. A 轴线外柱 查柱组合表可以知道A 轴线外柱 max 129.72M KN m =?,max 1322.85N KN =。 (2)判断大小偏心受压 0.50.514.35505502162.88b c N f A KN ==???= 0.52162.88 1.64 1.01322.851322.85 b c N f A N ===>,截面破坏时为大偏心受压破坏。 原始偏心距 3 0129.7210981322.85 M e mm N ?=== 附加偏心距 550 18.32030 30 a h e mm ===<,取20a e mm = 初始偏心距 i 09820118a e e e mm =+=+= 1max max 0.52162.88 1.64 1.0132 2.85 b c N f A N N ξ= ===>,取1 1.0ξ= 0 2 1.150.01 1.150.01 6.0 1.09 1.0l h ξ=-=-?=>,取2 1.0ξ= 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长度为 00 1.03300 33006.05550 l H l h == ==>所以需要考虑偏心距增大系数220120 1 11()1 6.0 1.0 1.0 1.11118 14001400515i l e h h ηξξ=+ =+???=?? /2 1.11118550/235370.98i s e e h a mm η=+-=?+-= (3)求s A 和's A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

一、柱主筋直径相差小于2级 二、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1.4.12-1条) 第11.4.12条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11.4.12-1规定的数值,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对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采用;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11.4.12-1 6.3.7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注: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2.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 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三、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1.4.12-1条)说明:依表11.4.12-1注,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本程序对表中数值减小0.1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程序对表中数字增加0.1 计算最小配筋率时按GB50010-2002第9.5.1条注3取全截面面积计算 注:Ⅳ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 0.8%的要求 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 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 表9.5.1 率(%)

柱配筋计算

柱的配筋如何计算如图 柱截面尺寸600*600 角筋: 4根直径25的二级钢筋 每边中间配有3根直径22的二级钢筋箍筋:直径8的一级钢筋@100/150 第一层100---106.5 第二层106.5---113 请说明计算公式谢谢 保护层厚度20mm 请给出各个钢筋的用量多少谢谢~

· 柱正截面单向偏心受力承载力计算书 1 已知条件 柱截面宽度b=600mm,截面高度h=600mm,纵向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缘距离as=35mm,弯矩平面内计算长度l0x=4000mm,弯矩平面外计算长度l0y=40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纵向钢筋强度设计值fy=360MPa,非抗震设计,截面设计压力N=500kN,设计弯矩M=300kN·m,截面下部受拉,计算配筋面积。 2 配筋计算 构件截面特性计算

A=360000mm2, Ix=10800000000.0mm4, Iy=10800000000.0mm4 ix=173.2mm, iy=173.2mm 查混凝土规范表4.1.4可知 fc=14.3MPa 由混凝土规范6.2.6条可知 α1=1.00 β1=0.80 由混凝土规范公式(6.2.1-5)可知混凝土极限压应变 εcu=0.0033 由混凝土规范表4.2.5可得钢筋弹性模量 Es=200000MPa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ξb=0.518 截面面积 A=bh

=600×600 =360000mm2 截面有效高度 h0=h-as=600-35=565mm 根据混凝土规范表6.2.15可得轴心受压稳定系数 φ=1.000 轴心受压全截面钢筋面积 A's=0.00mm2 根据混凝土规范6.2.3条,判断是否需要考虑轴压力在挠曲杆件中产生的附加弯矩 N/(fcA)=500000/(14.3×360000)=0.10 ≤0.9 M1/M2=0.00/300=0.00 ≤0.9 lc/i=4000/173.2=23.1 ≤34-12(M1/M2)=34-12×(0/300)=34 不需要考虑轴压力在挠曲杆件中产生的附加弯矩影响

框架柱配筋设计

框架柱配筋设计 1.纵向钢筋 1.1纵向钢筋直径及根数(非抗震) (1)纵筋直径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砼规》9.3.1第1条) (2)纵筋根数 圆柱中纵向钢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且宜沿周边均匀布置。(《砼规》9.3.1第4条) 1.2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抗震) 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11.4.12-1规定的数值,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增加0.1。(《砼规》11.4.12,《高规》6.4.3,《抗规》6.3.7) 特一级框架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应按本规程表6.4.7规定的数值增加0.02采用;全部纵向钢筋构造配筋百分率,中、边柱不应小于1.4%,角柱不应小于1.6%。(《高规》3.10.2第3条) 1.3纵向钢筋最大配筋率 柱的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大于5%、不应大于6%,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5%。(《高规》6.4.4第3条) 框架柱、框支柱(抗震)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砼规》

11.4.13,《砼规》9.3.1第1条) 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其单侧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砼规》11.4.13,《高规》6.4.4第4条) 2.箍筋 2.1箍筋加密区范围 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应在柱全高范围内加密箍筋,且箍筋间距应符合本条第2款一级抗震等级的要求。(《砼规》11.4.12第3条)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柱截面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中的最大值;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角柱应沿柱全高加密箍筋。底层柱根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不小于该层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箍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砼 2.2加密区箍筋构造 (1)加密区箍筋肢距 柱箍筋加密区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中的较大值;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当采用拉筋且箍

第九章-柱的配筋计算

第九章 柱的配筋计算 9.1验算轴压比: 由于底层柱中柱的轴力最大,并且各柱的截面尺寸与混凝土强度相同,所以只取底层中柱进行验算 9.0297.05606003.1410016.14253 <=???==c c c f h b N n 满足规范要求。 梁端弯矩调整见下表:

9.2 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以第二层B 柱为例说明计算过程。根据B 柱内力组合表,将支座中心处的弯矩换算至支座边缘并与柱端组合弯矩的调整值比较后,选出最不利内力进行配筋计算。 mm N M e 66.17110 685.11091049.190310 0=??== a e 取20mm 和偏心方向截面尺寸的30/l 两者中的较大值,即 mm 2030/600=故取a e =20mm 确定柱的计算长度 534.063000712502 35833=+?=u ? 470.063000 7125027280 35833=++= u ? ()()m H l l u 14.46.3]470.0534.015.01[]15.01[0=?++=?++=?? mm e e e a i 66.1912066.1710=+=+= 因为59.6600/1014.4/30>=?=h l ,故应考虑偏心距增大系数。 0.132.210685.11096003.145.05.03 2 1>=???== N A f c ξ取0.11=ξ 150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 的规范要求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柱主筋直径相差小于2级 二、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条) 第条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1 6.3.7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 注: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2.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 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 三、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条)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程序对表中数字增加 注:Ⅳ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 %的要求 第9.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 表9.5.1 率(%)

且剪跨比小于2的柱 五、柱全部纵筋最大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条) 第条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λ≤2时,柱每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抗震规范规定 6.3.8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2 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 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 4 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5 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六、柱纵筋间距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0.3.1条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圆柱中纵向钢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根数不宜少于8根,且不应少于6根; 2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h≥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为10-16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3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 4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抗震设计规范 6.3.8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2 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 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 4 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5 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七、框架柱箍筋最小直径 (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10第6.3.8-2条) 2 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框架结构柱配筋

框架柱纵筋直径:《砼规》 (I)柱9.3.1 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 3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 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9. 3. 3 I形截面柱的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20mm腹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当腹板开孔时,宜在孔洞周边每边设置2?3根直径不小于8mm的补强钢筋,每个方向补强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被截断钢筋的截面面积。 腹板开孔的I 形截面柱,当孔的横向尺寸小于柱截面高度的一半、孔的竖向尺寸小于相邻两孔之间的净间距时,柱的刚度可按实腹I 形截面柱计算,但在计算承载力时应扣除孔洞的削弱部分。当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时,柱的刚度和承载力应按双肢柱计算。 《抗规》 6. 3. 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 0.5 ,二、三级不应小于0.3 。 6. 3. 4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巾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 / 4;三、四级不应少于2巾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 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 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

结构设计梁柱配筋计算

结构设计梁柱配筋计算 有一句很流行的口头禅:“算不清加钢筋”,当然这是一句笑谈,但是这也反映出,很多设计师认为实际配筋量只要大于软件计算输出的配筋量结构就没有问题,因此,就随意的放大配筋,尤其当结构比较复杂时,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但这样直接放大配筋真的都是对结构安全性有利的吗?正如“肉要长对地方一样,长不对地方就是赘肉”一个道理,加钢筋不能盲目乱加,如果加的不合理反而会对结构不利。下面以加大梁、柱这两类构件计算配筋作为最终实配钢筋而引起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弊端。 ▋直接放大梁的计算配筋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如果随意放大梁的配筋,有可能会导致梁的配筋率大于1%,此时按照规范要求是需要进行双排布置钢筋的,这时候由于as发生了变化,as相比原来配筋计算时用到的as增大,导致受压区高度h0变小,这样实际上可能会导致增加的钢筋量有可能达不到用新的as计算的钢筋量,可能造成计算配筋结果偏小。

2)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支座处的梁受拉配筋会导致梁端计算的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发生变化,有可能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或者构造配筋要求,这样就无法保证梁构件的延性。原来计算出的受拉、受压面积是按照对应抗震等级要求下的构造面积及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双控的结果。 3)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支座处的梁受拉配筋会导致梁端部实际受弯承载力变大,对于强柱弱梁的实现不利。软件中强柱弱梁的处理是按照柱端部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弯矩乘以对应抗震等级下的调整系数,得到柱计算配筋。实际上梁的实际受弯承载力还应该包括在翼缘范围内板钢筋的作用,仅按照直接放大柱端组合弯矩调整系数方式很难实现强柱弱梁,如果再增大梁端受拉钢筋,由于柱钢筋不变,会进一步导致强柱弱梁更难以实现。 4)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支座处梁受拉配筋会导致梁端部实际受弯承载力变大,这也不利于梁端塑性铰机制的出现。有可能由于钢筋的增加导致梁端部实际受弯承载力大于跨中,出现梁出现塑性铰时跨中先于支座部位。规范中对梁配筋要求梁跨中弯矩不小于按照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也是期望在竖向荷载下,梁跨中受弯承载力高于支座部位。如果加大梁端计算钢筋,规范这条有可能就名存实亡了。 5)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支座处梁受拉配筋,增大到当实际配筋大于2%时,梁端加密区的最小直径要增大2mm,因此,如果增加钢筋量有可能会导致对箍筋的配置有一定的影响,这容易被设计师忽略掉。 ▋放大柱的计算配筋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柱的纵筋面积,会造成本层的抗剪承载力发生变化,有可能引起新的抗剪承载力薄弱层。在SATWE中计算楼层抗剪承载力之

柱配筋总结

柱配筋要求 柱纵向受力钢筋 1、基本要求: (1)《混规》9.3.1,纵筋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直径不宜小于12mm; (2)《混规》9.3.1,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周鑫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中距不宜大于300mm(基本不考虑);《混规》11.4.13、《抗规》6.3.8、《高规》6.4.4.2,纵向钢筋宜对称布置。抗震设计时,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要求满足); 2、最大配筋率要求:《混规》9.3.1、《高规》6.4.4,对于抗震设计不宜大于5%,不应大于6%(基本不考虑);《混规》11.4.1 3、《抗规》6.3.8第3款、《高规》6.4.4,对于抗震设计不应大于5%(要求满足)。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2 λ时(H n/2h0)短柱,柱每侧配筋 ≤ 率不宜大于1.2%。 2

2 3、最小配筋率要求:《混规》11.4.12第1款、《抗规》6.3.7第1款、《高规》6.4.3第1款(含非抗震),单侧不应小于0.2%。 4、纵向受力钢筋面积调整: (1)《混规》11.4.13、《抗规》6.3.8第4款,框架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在地震组合下处于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向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2)《抗规》6.1.14第3款第1项,地下一层柱截面每侧纵向钢筋不应小于地上一层柱对应纵向钢筋的1.1倍;第2项,地下一层梁刚度较大时,柱截面每侧纵向钢筋面积应大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 5、构造钢筋:《混规》9.3.1第3款,柱高度不小于600时,在侧面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的构造钢筋,并加复合箍; 柱箍筋 1、加密区范围:《混规》11.4.12第3条、《混规》11.4.13、《抗规》6.3.9.1、《高规》6.4.6 (1)柱端,取截面长边尺寸、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

梁板柱配筋计算书

梁板柱配筋计算书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截面设计 本工程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延性框架设计准则,截面设计时,应按照“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对内力进行调整。 框架梁 框架梁正截面设计 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2 0c s 1u bh f M αα= (9-1-1) 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RE 2 0c s 1E u /γααbh f M = (9-1-2) 因此,可直接比较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和水平地震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乘以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后?RE 的大小,取较大值作为框架梁截面弯矩设计值。即 {}uE RE u ,Max M M M γ= (9-1-3) 比较39和表43中的梁端负弯矩,可知,各跨梁端负弯矩均由水平地震作用控制。故表39中弯矩设计值来源于表43,且为乘以RE γ后的值。 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T 形截面的翼缘计算宽度应按下列情况的最小值取用。 AB 跨及CD 跨: f 31l b ='=3=; 1 .00f ≥'h h , 故取f b '=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 一排钢筋取0h =700-40=660mm , 两排钢筋取0h =700-65=635mm, 则

()2f 0f f c h h h b f '-''=×1860×130×(660-130/2)=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 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BC 跨: 0f 31l b ='=3=; n f s b b +='=+; m h b b f f 86.113.0123.012=?+='+='; 1.00f ≥'h h , 故取f b '=1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 取0h =550-40=510mm , 则 () 2f 0f f c h h h b f '-''=×1000×130×(510-130/2)=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 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各层各跨框架梁纵筋配筋计算详见表49及表50。 表格49 各层各跨框架梁上部纵筋配筋计算

各个规范整合柱子配筋

各个规范整合柱子配筋

————————————————————————————————作者: ————————————————————————————————日期:

柱设计相关规定汇总 结构类型注意部位相关规定参见规范 柱纵向钢筋 1、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 《砼规》P12 3,9.3.1 2、柱中纵向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宜大于300mm; 3、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 并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4、圆柱中纵向钢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且宜沿周边均匀布置; 5、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 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箍筋 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 《砼规》P12 3,9.3.2 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 3、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规范规定最小锚 固长度,且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

4、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 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5、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 6、在配有螺旋式或焊接环式箍筋的柱中,如在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中考虑间接钢筋的作用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80mm及dcor/5,且不宜小于40mm,dcor为按箍筋内表面确定的核心截面直径。 框架柱截面尺寸1、矩形截面柱,抗震等级为四级或层数不超过2层时,其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 级抗震等级且层数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截面直径,抗震等级为四级或层数不超过2层时 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抗震等级且层数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砼规》P 175,11.4.11 2、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3、柱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框架柱、钢筋配置1、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最小配筋率,详见附表1,同时,每一侧《砼规》P175,

六层建筑框架柱的配筋计算

混凝土强度: 梁.柱.板:C30,2tk 2t 2c mm /01.2f mm /43.1f mm /3.14f N N N ===,, 钢筋强度 :2'22'22 '2/360,/360400/360,/360400 /300,/300335m m N f m m N f HRB m m N f m m N f HRB m m N f m m N f HRB y y y y y y ======,柱:,梁:,箍筋: 框架柱地配筋计算 柱地配筋采用对称式配筋(以利于不同方向风荷载地作用) 柱截面 mm mm h b 600400?=? mm mm h h 565350=-= § 1 轴压比验算 KN N 32.3034max = 轴压比:]05.1[884.0600400/3.141032.303423≤=???==mm mm mm N N A f N c c N μ 满足要求 则柱地轴压比满足要求. 518.0033 .0100.236018.015=??+=+ = cu s y t b E f εβξ § 2 截面尺寸复核 取mm mm h h 565350=-= KN V 26.149max = 因为 441.1400565/≤== mm mm b h w 所以 KN KN mm mm mm N bh f c c 61.12595.807565400/3.140.125.025.020>=????=β 满足要求. § 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柱同一截面分别承受正反向弯矩,故采用对称配筋 KN mm mm mm KN bh f N b c b 7.1674518.0565400/3.140.1201=????==ξα 取一层柱为例进行计算,如下: 1层C 轴柱:选择下列四种组合形式

柱配筋例题

6.15已知某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柱,处于一类环境,安全等级为二级,截面尺寸为400 mm×500mm ,柱的计算长度l c =l 0=4.0m ,选用C35混凝土和HRB400钢筋,承受轴力设计值N =1400kN ,弯矩设计值M 1=247kN ?m ,M 2=260kN ?m 。若箍筋直径d v =10mm ,采用对称配筋,求该柱的对称配筋面积。 【解】 (1)确定基本参数 查附表1-2、附表1-5、附表1-10和附表1-11可得:C35混凝土f c = 16.7N/mm 2;HRB400钢筋f y = f ’y =360N/mm 2;α1=1.0,β1=0.8;ξb = 0.518 查附表1-13,一类环境,c =20mm 取402/v 's s =++==d d c a a mm ,则460405000=-=-=s a h h mm A =400×500=200000mm 2,I=bh 3/12=400×5003/12=4.167×109mm 4, mm 34.144==A I i 202030max a =?????? =,h e mm (2)判别考虑二阶效应的条件 M 1/ M 2=247/260=0.95>0.9 l 0/ i =4000/144.34=27.71 34-12 M 1/ M 2=22.6,所以l 0/ i >34-12 M 1/ M 2 N /( f c A )=1400000/(16.7×200000)=0.42<0.9 故需考虑二阶效应 (3)求考虑二阶效应的弯矩设计值M C m =0.7+0.3 M 1/ M 2=0.985 ζc =0.5f c A /N =0.5×16.7×200000/1400000=1.19>1.0,所以取ζc =1.0 11.1/)/(130011c 2 00a 2ns =??? ??++=ζηh l h e N M C m ηns =1.09335>1.0,则M =C m ηns M 2 =284.27kN ?m (4)计算e 0、e i mm 1.2031014001027.28436 0=??==N M e mm 1.223201.203a 0i =+=+=e e e (5)计算ξ,并判断偏心受压类型 518.0456.04604007.160.1101400b 3 0c 1=<=?? ??==ξαξbh f N 所以为大偏心受压。 (6)计算A s 和A 's 0.174m m 460 802456.00s =='>=h a ξ mm 1.433402501.2232s i =-+=-+=a h e 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