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钓寒江雪 古典 萧索 古朴 水墨画 ppt模板
- 格式:ppt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4
马远《寒江独钓图》-宋代马远传世山水人物名画高清大图赏析作品名称:寒江独钓图作者名称:马远创作时间:南宋作品规格:纵26.7厘米,横50.6厘米作品材质:绢本水墨收藏现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图片规格:4000x2556像素资源大小:1.66MB《寒江独钓图》,宋代,马远,绢本水墨,纵26.7厘米,横50.6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点击下载:马远《寒江独钓图》4000x2556像素高清大图】马远所绘的《寒江独钓图》以严谨的铁线描,画一叶扁舟,上有一位老翁俯身垂钓,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四周都是空白。
画家画得很少,但画面并不空。
反而令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
而且还觉得空白之处有一种语言难以表述的意趣,是空疏寂静,还是萧条淡泊,真令人思之不尽。
这种诗—般耐人寻味的境界,是画家的心灵与自然结合的产物,在艺术上则是利用虚实结合而产生的结果。
马远《寒江独钓图》局部高清大图《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独坐垂钓的渔翁,他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或许此时正有鱼儿咬钩?由于钓者坐在船的一端,故尔船尾微微上翘。
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更突现出一个“独”字,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幅画取唐人诗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画清冷静寂的湖面上,停一小舟,一位蓑笠翁正独自垂钓,对岸山势险峻,天空阴沉,将雪山反衬得更为鲜明。
近处挺劲的青松被积雪覆盖,迎风傲立,枯树低枝,颇具生机。
在艺术表现上,这幅画取平远布局,构图有宋人笔意。
画面上的色调单纯,点以赭石、花青,与墨色相间。
一派寒气,使作品凝重而又生气,充满了静寂、萧寒的气氛。
在中国画中何谓虚实?一般说,“实”指绘画中有笔墨处。
虚与实相对,无笔墨处即为“虚”。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独钓寒江雪全文及背景作品原文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写作背景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
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
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
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
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写作手法艺术表现上,除虚实相生、动静相成外,该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用仄韵。
五绝是绝句中最玲珑剔透的小品,用仄韵是罕见的,也最难写出神韵,因为仄韵字,容易造成逼仄压抑的心理反应,不利于诗境的开拓。
而此诗却用仄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绝”“灭”“雪”因为逼仄造成的冷峻刻削之感,正好与雪境的氛围相合,体现出柳诗峭拔的骨力与清冷色调紧相揉合的特色,比较典型地代表了柳诗的基本风格。
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
诗题是“江雪”。
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
栖鸟不飞,行人绝迹。
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
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
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
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柳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文学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代表作有《黔之驴》、《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及绝句《江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