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作文-说明文专项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3.53 MB
- 文档页数:163
中考语文最新复习难点06 说明文阅读(六大考点多种技巧)说明文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及所占比例都不及散文和小说。
从选材看,阅读材料大多来自课外,以前沿科学、社会热点、生态环境、自然现象、历史知识、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为主,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趣味性,特别是前沿科学、社会热点的比例不断加大。
从考查的内容看,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思路的分析与归纳仍然是考察的重点,包括对说明对象的特点、功能、成因等方面的理解;涉及到纯知识性的内容一方面是逐步弱化,另一方面考查的角度在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联系实际、推断预测等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试题,这类题目可能会涉及到其他学科、课外知识和社会生活等内容,要求考生进行知识迁移和综合运用,越来越受到各地中考语文命题者的青睐。
从题型看,逐渐减少选择题的形式,而更多地采用主观题的形式,如填空和简答等,以增加对考生思维过程的考查。
从试题数量和赋分看,一般在2-4题,分数在8分上下波动。
考点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设题形式】1.这篇文章(或第×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请简要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3.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点的标题。
【答题要点】1.分清说明对象。
(1)看题目。
有的标题直接表明说明对象,如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这些都是事物说明文,标题就直接表明了文中要说明的事物,即说明对象。
(2)观首段。
题目没有表明说明对象时,甚至有的文章没有题目时,那么我们就要看文章的第一段,在第一段的结尾处往往会点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3)找结尾段。
有时文章标题与首段均找不出说明对象,作者会在文章的结尾处揭示文章的说明对象,所以要十分关注结尾段落。
(4)抓关键句。
有些说明文还往往利用一些段首的总括句或段尾的总结句来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
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这些句子,进而把隐含在文中的说明对象挖掘出来。
(5)归纳总结。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可行,那么这时候,只能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中考作文说明文写作的事例举证写作说明文是中考作文的一种常见体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阐述某个问题或现象,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如何运用事例举证的方式来写作中考说明文。
案例一:食品安全问题题目: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首先,我们可以从新闻中提取一些食品安全问题的事例,例如:“xxx食品公司的某款产品被检测出含有过量的防腐剂”,“某餐馆使用劣质食材导致多人食物中毒”,等等。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统计数据来进一步支持观点,如“据某调查显示,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不断增加”,“每年因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
这些具体的事例以及数据的引用,可以使说明文更具有说服力,读者能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增强他们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的认识。
案例二:环境保护问题题目:如何参与环境保护?对于环境保护问题,我们可以引用一些实际的案例来说明个体对环境保护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例如,“某市民通过垃圾分类参与环境保护,每个月能减少几十公斤的可回收垃圾”,“某学校组织了植树活动,数百名学生共同参与,为城市增加了大量绿化面积”。
在写作时,可以适当引用这些具体的案例,同时加入一些相关的环保数据,比如“据调查,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引起的身体疾病和死亡人数达到数十万”,“近年来,某地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使当地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这些事例的引用和数据的运用,可以使中考说明文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读者能够通过实际的案例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其中。
案例三:科技发展问题题目: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当谈论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时,我们可以引用一些实际的案例来展示科技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比如,“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在写作时,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统计数据,并结合一些真实的案例来说明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中考作文说明文写作的举例与解释说明文是中考作文中一种常见的写作形式,其目的是通过解释和举例说明某个问题、现象、方法或原理。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中考作文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并通过举例加以解释。
一、明确要阐明的问题在写作说明文时,首先要明确要阐明的问题,确定所要解释或说明的内容。
例如,要写一篇关于如何科学制作一道美味的蛋炒饭的说明文,那么问题就是“如何科学制作蛋炒饭”。
确立了明确的问题之后,接下来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写作。
二、介绍基本信息或背景在进行具体的解释之前,需要先向读者介绍一些基本信息或背景知识,以便读者了解所要说明的问题的前提条件。
在蛋炒饭的例子中,可以介绍蛋炒饭的起源、特点和受到的喜爱程度等相关背景知识。
三、分步骤进行解释在对问题进行解释时,可以按照步骤进行说明。
在每个步骤中,要保持语句通顺、内容准确,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保持表达的清晰明了。
以蛋炒饭为例,可以分为选材、预处理、炒饭、加入鸡蛋、翻炒等步骤进行解释。
每个步骤都要清晰明了地解释所需要的材料、工具和操作方法。
四、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在说明文中,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解释,增加说服力。
例如,在解释炒饭的步骤时,可以举例说明在加入配料时,有的人喜欢加入青豆,有的人喜欢加入火腿肠等。
通过举例解释,可以更直观地让读者了解不同的做法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或差异。
五、总结全文,展示解释的效果在全文的结尾,可以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重申所要解释的问题,并展示解释的效果。
例如,在蛋炒饭的例子中,可以重申“科学制作蛋炒饭的方法”,并强调通过遵循这些步骤可以制作出美味可口的蛋炒饭。
综上所述,中考作文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包括明确要阐明的问题、介绍基本信息或背景、分步骤进行解释、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以及总结全文。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使说明文的内容更加清晰明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要阐述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中考作文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写作技巧,取得好的成绩!。
(语文)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20世纪四十年代末,由于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测量原子稳定能级之间跃迁的方式来计时的方法后,计时方式进入了所谓的“原子钟时代”。
②原子钟的计时方式是采用测量一种稳定的原子能级之间的跃迁频率作为计时的方法。
在1967年,国际度量衡大会决定采用原子钟来定义基本时间单位。
到20世纪末,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对原子钟的使用条件进行严格规定,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改进,例如使用激光冷却和原子俘获,以及更精密的激光光谱技术,使原子钟的精确性有了更大的提高。
这种精确的计时装置使时间的计量更加统一和准确,为科学技术研究、现代生产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于是有人将之称为“时间魔盒”。
③进入21世纪,科学家不但在原子钟的准确性方面继续努力,还在原子钟的微型化和节能化方面狠下功夫,使得新一代原子钟实现了芯片级的跃升,所需能量也大大降低,从而在稳定性和精密性方面再一次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并进入到了商业化推广阶段。
④当前,原子钟在工作物质方面也开始多样化,不再限于铯元素。
工作模式则分为光学原子钟和量子原子钟等多种不同的模式。
原子钟甚至已经突破了单纯原子的界限,开始朝着原子核和单个离子特性测量的方向发展。
特别重要的进展还在于,如今的原子钟________已作为一种精确的计时装置得到应用,________成为科学家研究宇宙天体乃至地形地貌等更广泛科学领域的新型探测工具。
⑤我们已经知道时间并非绝对均匀的流逝过程,在不同的引力条件下时间流逝是有一定差异的。
反映到原子钟的运行上,其时间快慢也由于引力场的作用而有所差异。
但一般原子计时装置可能无法觉察到这种微小差异,只有超精密的原子钟才有可能探测到这个差异。
基于这个思路,在目前更新一代原子钟技术的基础上,科学家开始通过探测其时间差异来研究不同宇宙天体的变化所引起的引力波现象。
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本试题共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强大的“足球草”(14分)黄增强①2016年8月5日至8月21日,举世瞩目的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足球比赛在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纳体育场和奥林匹克体育场竞技场进行。
赛场上,运动员们激烈的足球比赛令我意犹未尽,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世界杯赛场上的“足球草”。
它们被运动员疯狂地踩来踩去,不但不低头,反倒茁壮成长,世界上有一种能专门用在足球场上名叫“足球草”的草吗?当然没有!目前,人类还没有发现一种能满足所有球场需求、能专门种植在球场上的草。
②要满足足球这种高强度、激烈对抗的运动需求,足球场草坪草必须满足几个条件:为了尽可能降低运动员受伤的几率,草必须软;为了不影响球的回弹率,草坪草的弹性也得好。
最重要的一点,草的耐践踏能力要特别强大,要有一种“球员虐我千百遍,我只待他如初恋”的乐观主义精神,还得有较强的恢复能力,抗旱、寒、虫、病等能力。
③即使要求如此苛刻,人们也找出了很多满足条件的草坪草的种类。
草坪草的种类草坪草分为冷季型草坪草和暖季型草坪草。
我国北方通常用冷季型的草坪草来建植球场,如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等种类,最适宜生长温度为17℃~25℃。
高羊茅在我国运营成本较低的球场中非常常见,是冷季型草坪草中最耐干旱、最耐践踏的草种,适应的土壤类型广泛,耐贫薄,对肥料反应敏感,抗盐碱能力好。
相比之下,多年生黑麦草就娇气多了,对低温非常敏感,但耐践踏,长得快,最关键的是草坪质地柔软,软到让你真想上去摔上一两跤。
④我国南方用暖季型草坪草建植球场,如,狗牙根和结缕草。
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
前者素有暖季型草坪草“当家草种”之称,广泛应用于南方的各种球场、高尔夫果岭、公园中、质地细腻、色泽浓绿,还耐踩;至于结缕草,它非常“耐操”,抗旱、耐磨又耐踩,弹性很好。
适于大面积种植,但有叶片质地较硬、绿期短的硬伤。
⑤欧州、南美等“足球发达国家”使用的草坪草从物种上来说和国内是一样的,这次巴西世界杯上也不例外。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材料一橡皮擦邓莉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家属是如何熬过来的?”在这个问题下有763条回答,几乎每一条回答就是一个家庭关于“熬”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遗忘”的故事。
姥爷是南下干部,离休后,在区人民法院担任陪审员一职。
那时候,家里的大门背后挂着手撕式日历,姥爷总会用红色的水彩笔,在他需要去法院陪审的日子做醒目标注。
到现在,每每想至此,那一页页小方块的日历,依然无比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不记得是从哪一天开始,日历上再也看不见红色的标注了,姥爷常常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然后又会突然停下来,眼神中透着焦虑,迷茫地站在原地。
他再也不会陪我玩扑克牌游戏“24点”了,再也不能拿着手柄操作他最爱的“超级玛丽”,甚至,他根本都不记得我是谁了。
姥爷的记忆正在一点一点地被偷走。
他喜欢的,他不喜欢的,和他有关的,和他无关的,正在不受控制地一点点溜走。
但,除了一个人。
姥爷平日里像个儒雅的绅士,可只要脾气一上来,还是会让我悄悄躲到姥姥的衣角后。
在他病重住院后,他只会反复念叨一个人的名字———张素云,这是他为大字不识的姥姥改的名字。
懂事后,我一直觉得姥爷其实很有文艺范儿,他的内心一定住着一个小清新。
在最后的那段日子里,姥爷每天就像失了魂一样,直到和姥姥通上电话。
他会很心疼地对姥姥说:“我没事,你要好好的。
放心吧,我很快就能回去了,这回回去,就不走了,就和你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
”有人忘记了一切,却能牢牢记得这是自己的爱人。
这大概就是爱情的力量吧,我想。
“我国自主研发的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GV-971申报上市,这是16年来全球唯一一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通过临床3期试验。
”看到这则新闻时,已经是姥爷离开我的第12个年头。
看过一部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韩剧,叫《我脑海中的橡皮擦》,看完,我哭了很久。
看到这则新闻,我想,那无数块橡皮擦,将再也擦不掉亲人的记忆了。
中考作文说明文写作的步骤与方法说明文是中考作文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它要求我们对一个事物、一个现象、一种方法或一种现象进行解释、说明和阐述。
在写作说明文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以确保我们的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并能准确地向读者传达我们要表达的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写作说明文的步骤与方法。
一、明确主题写作说明文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要写的主题是什么。
如果没有明确的主题,我们的文章就会缺乏重点和逻辑性。
所以,在正式写作之前,我们要进行主题的选择和确定。
可以选择一个我们感兴趣或者熟悉的话题,这样能够更好地展示我们的观点和知识。
二、收集资料在明确了主题之后,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以便编写说明文。
可以通过查询书籍、阅读相关的文章和报道,或者进行实地调研等方式来获取相关的资料。
收集到的资料要经过筛选和整理,确保其与主题相关,并能够支持我们的观点和论证。
三、确定结构一个好的说明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这样读者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论证和观点。
一般来说,说明文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是我们呈现主题和吸引读者注意的部分。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用名言或者举例子等方式来引入文章的主题,并激发读者的兴趣。
2. 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是我们详细说明主题和进行论证的部分。
可以根据主题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方式来展开论述,例如按时间顺序、按问题分类、按因果关系等方式来组织文章的内容。
在主体部分,我们要通过事实、数据、例子等来支持我们的观点和论证,并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说明。
3. 结论部分:结论部分是我们对文章的总结和归纳。
可以简要重述我们的观点和论证,强调文章的重要性,并给出一些建议或者展望。
结论部分要简洁明了,让读者对我们的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四、用清晰简练的语言说明文的语言要简洁清晰,避免使用太过复杂或晦涩的词语。
我们要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观点和论证,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奇妙的人体海洋陈夏法①对于生命来说,水比阳光更重要。
地球之所以物种繁茂,生命昌盛,是因为有约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
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
②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
经科学测定,一个身体质量为70千克的成年人,分布在各种组织和骨骼中的体液达到45~50千克,占体质的65%~70%。
一个人的胚胎发育到3天时,所含的体液达97%,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蜇等)所含的水一样多;发育到3个月时,所含的体液达91%;新生儿身上含水量达80%;1岁以上的孩子身体内的含水量就和成人一样了。
③(A)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以后,海洋中的生物逐渐向陆地迁移,并把诞生地的海水带到自己的体内,而在后代中留下了从海洋起源的印记。
(B)为了说明人身上的血液与大洋中的纯海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前苏联科学家弗·杰普戈利茨还特地对海水和人类血液进行了对此测量,结果发现海水和人血中溶解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惊人地接近。
(C)在海水中,氯为55.0%,钠为30.6%,氧为 5.6%,邻为 1.1%,钙为 1.2%,其他元素为6.5%;而在人血中,氯为49.3%,钠为30.0%,氧为9.9%,邻为1.8%,钙为0.8%,其他元素为8.2%。
(D)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人类来自海洋的最好佐证。
④海水的固有特征就是带有成味,否则不成其为海水。
人体血液中就带有这种海水特有的稍咸的味道。
当你在进食时,如果不慎咬破舌头,伤口流出了血,你就尝到了血的成味。
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盐度低一些,而且,科学家在考察地球历史中发现,在原始生命诞生时期,海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盐分,比今日要低得多。
之后大陆上的盐分逐渐随水流注入海洋,海水才慢慢变得成起来。
而在鱼类进化到两栖类,并由海中登上陆地的时候,其成度就相当于现在人血的成度。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常见考点导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常见考点: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详细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
3、说明方法:一般答复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详细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防止重复穿插的现象。
③.列数字:详细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提醒,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提醒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详细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详细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详细生动形象。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关于“板桥道情”的讨论帖,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楼:汪曾祺先生在《故里杂记》里,写到民间艺人怀抱渔鼓,手打筒板,唱《板桥道情》“老渔翁,一钓竿……”二楼:接着是“靠山崖,傍水漪,扁舟往来无牵绊,沙鸥点点清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刹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日薄西山。
”三楼:这部是最后,这只是十首送情词中的第一首“派霸”,我上传一幅渔翁图给你们看着。
四楼:多美啊!谁给这幅画起个有诗意的名字呢?五楼:第二首词是“樵夫”,后面还有“头陀”“道人”“书生”“乞丐”等。
六楼:“头陀”什么人啊?七楼:《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人好像都是头陀……(1)下文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与樵夫的对话。
接着孙悟空还向樵夫打听什么地方?他要干什么事?行者近前作礼道:“樵哥,闻讯了。
”那樵子撇了柯斧,答礼道:“长老何往?”行者道:“敢问樵哥,这可是翠云山?”樵子道:“正是……”(2)下文划线的句子是解说“扬州道情”的。
请问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道情脱离原先的宗教色彩而回归市井后,在我国的许多地方流行。
扬州道情是其中重要的一支。
许多文人也为道情作词,最著名的就是郑板桥所作的道情词,即板桥道情。
(3)根据示例,从“渔翁”唱词中选一句词作为渔翁图的名字,写一则回复四楼的帖子。
【示例】我选“高歌一曲斜阳晚”这句唱词作为渔翁图的名字。
你看,忙碌了一天的渔翁正面对着夕阳的余晖,纵情放歌呢。
这种画面与“高歌一曲斜阳晚”所创造的意境相符,词和画都流露了豁达、乐观的情怀。
【答案】(1)行者道:“有个铁扇仙的芭蕉扇现在何处?”他要借芭蕉扇。
(2)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许多文人也为道情作词(3)我选“扁舟来往无牵绊”这句唱词作为渔翁图的名字。
你看,夕阳之下一叶扁舟在河水之处悠闲地划过,平静的水面无遮无拦。
这种画面与“扁舟来往无牵绊”所创造的意境相符,词和画都流露了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语言特点专题复习知识点讲解:一、体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最基本特征。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对说明对象进行精确的修饰、限制、补充,甚至以模糊词语来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
特别要注意表示时间、空间、数量、频率、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的有关词语,它往往起修饰限制或补充作用,平时可以用删除法和换词法比较体会其准确性。
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可以平实见长,也可以生动活泼见长,平实和生动就是说明文语言的两种不同风格。
在有些说明文尤其是科学小品文中,作者会运用优美词语、描写性语句和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事物变得生动形象,如《苏州园林》第7段中“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情景;古老的藤萝枝干“盘曲嶙峋”,开花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相结合,以此来增强表达效果。
二、赏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常见题型:(-)第一种题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1.答题模式:①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字的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②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解析。
⑴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涅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答:“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说明毒蛇,飞虫差不多被吃光,但是没有绝迹,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⑵村干部还告诉记者,可熊是现在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些人为的捕杀,这两年鹭鸟越来越少了。
答:“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鹭鸟数量减少的原因,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第二种题型: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答题模式:①不能。
②因为……(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若删去,就变成……的意思,和实际情况不符,“XX”(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展示。
(下面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⑴旅人桥可熊是有记载以来最早的石拱桥了。
答:①不能。
②因为“可能”是估计、推测的意思。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与答题指导1、说明文文体知识A说明文的分类:从说明对象的角度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分为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B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C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的例子,通俗易懂、有说服力地说明了。
②分类别:分门别类、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③作比较:把和比较,突出说明了。
④作诠释:详细具体地揭示了。
⑤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⑥摹状貌:对进行描摹,生动形象地说了。
⑦下定义:准确、科学、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
⑧列数字:准确、科学、有说服力地说明了。
⑨列图表:直观、一目了然地说明了。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引用的例子,通俗易懂、有说服力地说明了。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引用的数据,准确、科学、有说服力地说明了。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引用,有说服力地说明了。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引用,增强了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D、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E、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2、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①判断是什么说明文(事物、事理说明文)如是说明具体事物的,就是事物说明文(如《绿色蝈蝈》);如是说明抽象事理的,就是事理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
②判断说明顺序并分析作用答题格式:本文(段)使用了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中考作文说明文写作的事实与数据支持写作说明文是中考作文中常见的一种题材,它要求我们以客观、准确的语言,通过事实和数据的支持,对某一具体事物进行合理解读和说明。
本文将从写作方法、事实依据和数据支持三个方面展开,具体解析中考写作说明文的要点。
一、写作方法写作说明文可以采用以下的写作方法:定义解释法、比较对比法、原因分析法、事例论证法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事例论证法,即通过列举具体实例来支持自己进行说明。
例如,在说明文写作中,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案例来阐述问题。
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加贴近生活,增加文章的可信度,有利于读者对文章的理解。
二、事实依据要编写一篇准确的说明文,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有力的事实依据。
事实依据可以是科学实验、调查报告、专家观点等。
以写作说明文为例,当我们要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说明文时,我们可以引用相关的科学实验数据,比如地球变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等。
这些事实依据能够让文章更具权威性和可信度,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三、数据支持在写作说明文时,数据是非常重要的支持材料。
通过数据的引用和分析,可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和令人信服。
例如,在说明文写作中,如果我们要说明吸烟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我们可以引用相关的统计数据,如吸烟者患肺癌的比例高于非吸烟者等。
这样的数据支持可以让读者对文章的观点产生共鸣,进而接受并支持我们的观点。
综上所述,中考作文中的说明文写作是一种要求以客观、准确的语言来阐述某一具体事物的题材。
在写作方法上,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展开说明,其中最常用的是事例论证法。
在事实依据上,我们可以借用科学实验、调查报告、专家观点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而在数据支持上,我们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的统计数据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通过运用这些写作技巧,我们能够撰写出一篇准确、有力的说明文,以期在中考作文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玉米棒里的超强益生元①大家都听说过木糖醇,因为这种物质常用于无糖口香糖、无糖饼干等食品中,但是说起低聚木糖,也许你就不太熟悉了。
低聚木糖由2~7个木糖分子连接而成,其中以木二糖和木三糖为主。
由于它具有很好的健康功效,因而在国内外食品和保健品行业广泛使用。
你知道吗,其实低聚糖是来自废料中的宝贝。
变废为宝的天赐之物②植物的细胞壁里有一种名为木聚糖的物质,通过高压蒸煮或蒸汽处理将这种聚糖提取出来,然后用从细菌中提取出的木聚糖酶降解,便可以得到低聚木糖。
生产低聚木糖的技术最早是日本人发明的,中国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才起步,但现在的产量早已超过日本。
③很多植物原料都能用来生产低聚木糖,比如玉米芯、甘蔗渣、棉籽壳、麦麸、麦秆、稻草、稻壳、树皮等,可以说是变废为宝。
目前,低聚木糖是国家批准的“新食品原料”,除了婴幼儿食品外,在其他食品中都可以使用,每天的食用量不超过3克即可。
不过,用于食品中的低聚木糖必须以小麦秸秆和玉米芯为原料。
④低聚木糖对于食品工业来说真是天赐之物,它和其他的糖或低聚糖相比,最大的优势是稳定性很好。
低聚木糖在pH值2~8的范围内很稳定,而几乎所有食品的酸碱度范围均在此之内,包括酸奶、碳酸饮料等酸性食品。
它还能承受121℃高温(相当于高压锅的温度)处理1小时以上,因此可以用于高温灭菌食品和烤烤食品。
肠道和口腔健康好帮手⑤低聚木糖最大的特点是能选择性地增殖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因此是典型的益生元,其增殖效果比低聚异麦茅糖、低聚果糖强20倍。
同时,它只需要很少的用量就可以起作用。
研究表明,每天只需口服0.7克低聚木糖,两周后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比例可以从8%增加到18%,三周后双歧杆菌的比例可增至20%。
⑥除了帮助益生菌生长,它还能选择性地抑制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病原菌生长,具备双向调节的能力。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说明:说明文之数字说理法中考作文写作指导说明:说明文之数字说理法数字说理法是用数字来说明事理的一种说话方法。
这种方法具体、真实,有极强的说服力,并易使人产生好感。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王汉仁被盐城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为什么?原来,34年来,他已为50多位病人无偿献血16000毫升,比1989年评出的7名全国无偿献血金质奖章获得者中献血最多的一位还多11300多毫升。
”话不多,但给人的感觉具体、真实,把他评为劳模谁还会有意见?怎样运用好这一方法呢?也请注意两点:一是运用的数字必须准确无疑。
苏州寒山寺的除夕钟声整整响了108下,最后的一下钟声刚好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时间12点整的最后一声相吻合。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寒山寺当家和尚净持与灵岩山法师明旭和尚作了最好的说明。
他们向游客说:“钟声共108响,象征一年中的12个月、24个节、72个侯。
撞响第一声从11时42分起,其间每下钟声相隔10钞钟,每声钟响又需木鱼引导……如此类推,18分钟,刚好敲完108下。
” 18分钟是1080秒,隔10秒钟敲一下,正好是108下,勿庸置疑。
1 / 2二是引用数字不在多而在于精,恰到好处。
四川乐山大佛是唐开元年间,劳动人民历时九十年才在凌云峰上凿成的,据传佛高71米。
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与四川测绘所的研究人员用现代仪器测量的结果却为:头高11。
7米,脸宽7。
8米,鼻长3。
5米,身长6。
43米,头上的发髻共1200个,大佛从头顶到脚板底高58。
7米。
于是就有了乐山大佛变矮的说法。
乐山大佛是否“变矮”了呢?最后,文物界的专家出来说话了:乐山大佛并没有变矮,因为大佛建成后,已有1100多年,历经劫难,莲花座已不复存在了。
如果参照文献,莲花座按正常比例能配得上大佛的话,该莲花座的高度应为12米。
这样12米加上58。
7米正好与传说的71米相近了。
一个莲花座数字,就有力地驳斥了乐山大佛“变矮”的谣传。
可见引用数字不在多,而在精,而在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