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 (1)
- 格式:ppt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37
第7课学案第一次工业革命【学习目标】1.掌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过程和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感悟工业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学习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学习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流程】一、知识链接: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逐渐拓展了世界市场的规模。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成为工业革命开端的标志。
从棉纺织业开始,英国的许多生产部门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生产效率提高,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
人们把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称为“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为欧美资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生产力,他们的产品开始行销世界各地,也需要在世界各地寻找市场和原料产地;工业革命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密切。
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了。
二、新课导学【自主梳理】(5分钟)请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1.从珍妮机到蒸汽机(1)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①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确立了________。
②市场条件:殖民地不仅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还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③劳动力条件:地主们热衷________,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④技术条件:手工工场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2)进程和重大发明:①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________”。
②工业生产的变化: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________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③动力技术的革新: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________,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从工场到工厂(1)生产组织形式: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________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25 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基本条件⎩⎪⎪⎨⎪⎪⎧ ①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 劳动力。
②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积聚了丰 厚的资本。
③技术: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为资本主义的发 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④市场:18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殖民国家,市场需求扩大。
(必要性)[思维导图] 图示概括工业革命的条件2.进程(1)开始: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2)发展: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工场手工业。
(4)扩展:随后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易错提醒] 区分工业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制造业的建立。
3.影响(1)经济基础⎩⎪⎨⎪⎧ ①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 极大提高。
②生产组织: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③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④城乡结构: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⑤阶级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两大对立阶级。
(2)上层建筑⎩⎪⎨⎪⎧①社会变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 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②思想意识: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 自由主义兴起,殖民扩张和掠夺的步伐加快。
4.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条件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③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地的扩张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第一次工业革命1769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了以煤炭为动力的现代蒸汽机,并取得了专利,生产效率因此大幅提高。
7 1787—1840年,英国的棉花产量“从2 200万磅[1] 猛增至3.66亿磅”,与此同时,生产成本却大幅降低。
到1850年,燃煤蒸汽机已经风靡欧洲与北美。
然而,直到爆发欧洲大革命的1848年,法国境内的水力却“仍为蒸汽能源的2.5倍”。
在法国,相比煤炭、火电、蒸汽技术,水力仍被广泛地用于工业生产。
例如,在法国784家钢铁企业中,仍有672家使用水磨产生能源。
19世纪后半期,能源混合方式迅速变化。
蒸汽动力从1850年的400万马力飙升至1870年的1 850万马力。
在煤炭储备充足的国家,蒸汽动力迅速普及。
在欧洲,英国是第一个由水力和风力向煤炭能源转变的国家,德国紧随其后,美国也凭借其充足的煤炭储备迅速赶上了欧洲各国。
在“一战”爆发之前,上述三国已经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力军。
燃煤蒸汽技术迎来了新型通信/能源矩阵,即蒸汽印刷和蒸汽机车,而这两者则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广阔技术平台。
燃煤蒸汽机车缩短了空间距离和事务处理时间,改变了商业贸易的本质。
截至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车的时速超过了60英里[2] 。
身处21世纪的我们很难想象,当时蒸汽机车能够以如此速度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事实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影响。
截至1845年,每年有4 800万英国人乘坐火车。
10 仅19世纪50年代,美国就铺设了超过2.1万英里的铁轨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部分地区连接起来。
11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火车所带来的时空压缩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1847年,从纽约到芝加哥,乘坐马车需要三周甚至更长时间;而到1857年,同样的路程,乘坐火车只需72小时。
除了速度优势,蒸汽机车提供了一种可靠的交通方式,不同于公路运输及水路运输,蒸汽机车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
对于同一路程,在相同时间内,驳船只能走完一趟,而蒸汽机车则可往返数次;此外,在同等运费下,蒸汽机车的运输量是驳船运输量的三倍。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开始的原因
1.原因: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2.工业革命开始的部门棉纺织部门。
二、经过
1.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
2.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发明“珍妮机”的意义: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3.蒸汽机
(1)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蒸汽时代的到来。
(2)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3)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三、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1.时间:19世纪
2.标志: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四、火车与铁路
1.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火车的发明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2.火车发明的意义: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3.工业革命的意义: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5.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归纳知识点归纳(一)进程1.珍妮机的发明(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国家)的(行业)中展开。
(2)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引发了棉纺织业的一系列革命。
后来,其他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有力的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历史上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称为“”。
2.瓦特改进蒸汽机瓦特制成了,使得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1785年,英国建成了第一个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纺纱厂,此后,冶金、采矿等工业部门也很快采用。
这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加快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步伐,从此,人类进入了。
3.火车机车的发明蒸汽机的应用推动了交通运输业工具的发明和改进。
英国工程师__________利用蒸汽机发明了“旅行者号”并试车成功。
从此,铁路交通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二)影响1.实质: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到生产的飞跃。
2.影响:创造了,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东方从属于西方)。
答案:(一)1.英国,棉纺织业。
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
2.改良蒸汽机,工业化,蒸汽时代。
3.史蒂芬孙,火车机车。
(二)1.大机器工厂。
2.巨大生产力,封建主义。
【重难点讲解】1.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和政治前提:(1)直接原因: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市场急剧扩大导致商品供不应求。
(2)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2.第一次工业工业革命的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2)首先在棉纺织业进行,各部门相互促进,产生连锁反应;(3)许多技术发明尚未真正结合。
3.如何正确评价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证明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优越。
同时,资产阶级用手中的政治权力,使社会上大多数人变成无产阶级,成为他们剥削的对象,以榨取剩余价值,造成两个阶级严重对立。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前预习】1、工业革命的背景和过程2、工业革命的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导致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①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兴起; ②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③生活方式:出现了城市化浪潮; ④阶级关系: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⑤社会意识: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盛行(3)促进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进一步影响)①形成条件:A.工业革命完成,机器生产需要更广阔世界市场。
(英国:1840年前后,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法国和美国等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B.资产阶级拓展世界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C. 交通运输条件 的改变,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更为便捷D.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
②基本形成:A.落后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亚非拉地区)B.发达国家主动扩大世界市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C.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③影响: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 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推进新课】探究一: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已的见解。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
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指点迷津: 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以后,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历史上把这一过程称为“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广义上指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狭义上指国际商品交易的场所或领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两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及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1690—-法国—- 活塞1705—-英国—- 纽可门—大气活塞式蒸汽机1733—-英国—- 凯伊—飞梭1765—-英国—- 哈格里夫斯—手摇纺纱车(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1769—-英国—- 阿克莱特—水力纺纱车1769—-英国—- 瓦特—单动式蒸汽机1771—-阿克莱特在德比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 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1779—-英国—- 克隆普顿—骡机1782—-英国—- 瓦特—联动式蒸汽机(万能蒸汽机)1785—-英国—- 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1794—-英国—- 莫兹利—移动刀架1797—-车床—- 刀具制作实现机械化1798—-美国—使用通用部件制造滑膛枪—-推动美国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19世纪初(1800---)—刨床、磨床、__床、__床、汽锤—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了,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1803—-美国–-富尔顿—汽船;1807—“克莱蒙特”号在美国试行(蒸气轮船)1814—-英国—史蒂芬孙—蒸气机车,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1825—-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1831—-英国—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1837—-美国—莫尔斯—有线电报(电信)1838—-俄国—雅可比—电动机19世纪中期(1850—):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中国的“门户开放”——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1851—横跨英吉利海峡电缆——第一条海底通信电缆总结: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倾销工业品,将亚、非、拉广大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新思想萌发魏源、林则徐等开明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