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炼钢)
- 格式:doc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11
钢铁行业(炼焦)清洁生产指标要求一、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 1 采样本标准所涉及的各项指标均采用炼焦行业和环境保护专业最常用的指标,易于理解和执行。
本标准的各项指标的采样和监测按照国家标准监测方法执行。
废气和废水污染物产生指标均指末端处理之前的指标。
所有指标均按采 样次数的实测数据进行平均。
2 统计与计算企业的原材料、新鲜水及能源使用量、产品产量、工序能耗、焦炉煤气利用率、吨焦耗热量等均以法定月报表或者年报表为准。
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①温度系数MA M A M K 2)()(焦机均-+-=式中:K 均——均匀系数;M ——焦炉燃烧室数(除去检修炉和缓冲炉);A 机——机侧测温火道的温度超过平均温度±20℃(边炉±30℃)的个数; A 焦——焦侧测温火道的温度超过平均温度±20℃(边炉±30℃)的个数;NA A N K 2)(2'‘焦机+-=式中:K 安——安定系数;N ——每昼夜直行温度测定的次数;'A——机侧平均温度与加热制度所规定的温度标准偏差超过±7℃的次数;机‘A——焦侧平均温度与加热制度所规定的温度标准偏差超过±7℃的次数。
焦②推焦系数执计总K K K ⨯=m a m K 1-=计 na n K 2-=执 式中:K 总——总推焦系数;K 计——计划推焦均匀系数; K 执——执行推焦均匀系数;m ——本班计划规定的推焦炉数;a 1——本班计划结焦时间与规定结焦时间相差±5min 以上的炉数; a 2——本班计划推焦时间与规定推焦时间相差±5min 以上的炉数; n ——本班实际出炉数 ③冒烟率%100%⨯=运行的炉门个数冒烟的炉门个数)炉门冒烟率(装煤孔、上升管冒烟率含义同上。
④吨焦耗干精煤量、吨焦耗新鲜水量、吨焦耗电量、吨焦耗蒸汽量)年(本季)焦炭产量(耗干精煤量年(本季)生产焦炭消焦)吨焦耗干精煤量(t t t t )(/=)年(本季)焦炭产量(耗新鲜水量年(本季)生产焦炭消焦)吨焦耗新鲜水量(t m t m )(/33=)年(本季)焦炭产量()电总量(年(本季)生产焦炭耗焦)吨焦耗电量(t h kw t h kw ⋅=⋅/)年(本季)焦炭产量()耗的蒸汽总量(年(本季)生产焦炭消焦)吨焦耗蒸汽量(t t t t =/⑤焦化工序能耗TRE Q I -+-=工序耗能式中:T ——焦炭产量,t ;I ——原料煤折热量,kg (标煤); Q ——焦化产品折热量,kg (标煤); E ——加工能耗折热量,kg (标煤); R ——余热回收折热量,kg (标煤)。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目录前言 (1)1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 (2)2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2)3 钢铁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及权重值 (7)4 钢铁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方法 (11)4.1 定量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11)4.2 定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13)4.3 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的考核评分计算 (13)4.4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14)5 指标解释 (14)前言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钢铁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用于评价钢铁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作为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的主要依据,并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两级,即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和代表国内一般水平的“清洁生产企业”。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每3~5年修订一次。
本指标体系由冶金清洁生产技术中心起草。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1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本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钢铁行业,包括由烧结、焦化、炼铁、炼钢以及轧钢等各主要工序组成的长流程生产企业和由电炉炼钢、轧钢等主要工序组成的短流程生产企业。
2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和指标的可度量性,本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要求两大部分。
定量评价指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建立评价模式。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实际达到值、评价基准值和指标的权重值进行计算和评分,综合考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企业清洁生产程度。
一、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 清洁生产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 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 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 烧结工艺指含铁原料加入熔剂和固体燃料,按要求的比例配合、加水混合制粒后,平铺在烧结机 台车上,经点火抽风烧结成块的过程。
3 小球烧结指将混合料制成大于3mm 占75%以上的小球进行烧结的方法。
4 烧结厚料层操作指通过提高铺在烧结台车上的混合料层的厚度,提高烧结矿强度,降低固体燃料消耗的 操作工艺。
5 低温烧结工艺指以较低的温度烧结,产生一种强度高、还原性好的针状铁酸钙为主要粘结相的烧结方法。
6 烧结铺底料指在烧结机上铺上混合料之前先铺上的一层垫底料。
7 生产取水量指生产每吨合格成品矿需要的新水取水量。
8 烧结矿显热回收指对烧结矿在冷却机高温段废气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的工艺。
9 转鼓指数指试样在专用的转鼓内进行测试后,所得粒度大于规定标准的试样重量占试样总重量的 百分比。
10 水重复利用率指烧结工序重复利用水量与总用水量的百分比。
二、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 1 采样本标准各项指标的采样和监测按照国家标准监测方法执行。
2 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 2.1 除尘设备同步运行率设备除尘运行H H R式中:运行R ――除尘设备同步运行率,这里所指的除尘设备包括从原燃料破碎、配料、混合、烧结机头、烧结机尾、整粒、转运等工序配套的除尘系统,应对各除尘设备分别统计,%;除尘H ――除尘设备运行小时数,h ; 设备H ――主体设备运行小时数,h 。
2.2 烧结工序能耗合格单位I E E E RS -=式中:E 单位――烧结工序能耗,kgce/t ;E S ――烧结工序消耗的各种能源的折标准煤量总和,不包括烧结机机头脱硫工序耗用 能源量,kgce ;E R ――烧结工序回收的二次能源量折标准煤量,kgce ;I 合格――合格成品烧结矿生产量,t ; 其中:电力折标系数采用 0.1229 kgce/kW ·h 。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目录前言 (1)1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 (2)2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2)3 钢铁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及权重值 (7)4 钢铁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方法 (11)4.1 定量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11)4.2 定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13)4.3 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的考核评分计算 (13)4.4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14)5 指标解释 (14)前言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钢铁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用于评价钢铁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作为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的主要依据,并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两级,即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和代表国内一般水平的“清洁生产企业”。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每3~5年修订一次。
本指标体系由冶金清洁生产技术中心起草。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1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本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钢铁行业,包括由烧结、焦化、炼铁、炼钢以及轧钢等各主要工序组成的长流程生产企业和由电炉炼钢、轧钢等主要工序组成的短流程生产企业。
2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和指标的可度量性,本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要求两大部分。
定量评价指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建立评价模式。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实际达到值、评价基准值和指标的权重值进行计算和评分,综合考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企业清洁生产程度。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目录前言 (1)1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X围22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23 钢铁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及权重值74 钢铁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方法114.1 定量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114.2 定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124.3 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的考核评分计算124.4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135 指标解释13前言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XX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钢铁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用于评价钢铁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作为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的主要依据,并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两级,即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和代表国内一般水平的“清洁生产企业”。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每3~5年修订一次。
本指标体系由冶金清洁生产技术中心起草。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1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X围本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钢铁行业,包括由烧结、焦化、炼铁、炼钢以及轧钢等各主要工序组成的长流程生产企业和由电炉炼钢、轧钢等主要工序组成的短流程生产企业。
2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和指标的可度量性,本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要求两大部分。
定量评价指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建立评价模式。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实际达到值、评价基准值和指标的权重值进行计算和评分,综合考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企业清洁生产程度。
《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高炉炼铁)》(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高炉炼铁)》编制课题组二○○七年九月目次1 现状和发展趋势 (1)2 编制过程 (4)3 适用对象 (4)4 制订标准的依据和主要参考资料 (4)5 制订标准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6)6 指标确定说明 (7)7 标准实施的可行性 (8)8 标准的实施建议 (9)9 标准反馈意见及处理说明 (9)《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高炉炼铁)》编制说明1 现状和发展趋势高炉炼铁是以烧结矿、球团矿为原料,与燃料焦炭和熔剂石灰石等按一定比例配料、称量后送往高炉炉顶布料,由热风炉向高炉炉缸鼓入热风助焦炭燃烧,炉内原、燃料在高温下熔化而逐渐下降;在炉料下降、煤气上升过程中,先后发生传热、还原、熔化、渗炭作用生成铁水;烧结矿等原料中的杂质与炉内熔剂结合生成渣液,当炉内铁水和渣液达到一定量时从高炉排出。
高炉渣采用水力冲渣,使其生成水渣;铁水送炼钢车间。
高炉炼铁生产主要工艺流程见图1。
烧结矿、块矿、球团矿焦炭石灰石白云石1.1炼铁工艺现状2006年全国生铁产量为4.041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9.78%,高于钢产量的增幅(18.48%),保持了2005年以来全国生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态势。
但中国炼铁工业的现状是处于多种层次、不同生产结构,不同生产技术水平共同发展阶段。
全国有500多家炼铁企业,约有1100多座高炉,平均炉容580m3,仅为日本高炉平均炉容的七分之一。
全国大于1000m3以上容积的高炉只有110座,而大于300m3容积高炉只有370多座,大多数高炉的容积是属于应当淘汰的300m3容积以下,其产能在9980万吨/年。
在产量增长的同时,全国重点钢铁企业炼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1) 炼铁系统能耗在降低由于炼铁工艺的特点,其能源消耗占钢铁联合企业各工序(包括烧结、焦化、炼铁、转炉炼钢、轧钢)总能耗的63%,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钢铁行业(炼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钢铁行业(炼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组2017年8月目录1 前言 (1)1.1编制背景 (1)1.2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3主要依据 (2)2 行业概况 (2)2.1炼钢工序发展概况 (2)2.2炼钢工序产排污情况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4)2.3炼钢工序能耗、水耗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3 编制过程 (7)4 适用范围 (8)5 指导思想 (8)6编制原则、依据和参考资料 (9)6.1编制原则 (9)6.2编制依据 (9)6.3参考文献 (10)7 编制方法和技术路线 (10)7.1编制方法 (10)7.2编制技术路线 (11)8 指标体系框架的确立 (13)9 指标内容的确定 (13)9.1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13)9.2二级限定性指标的确定 (13)9.3二级指标基准值的确定 (13)10 指标体系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8)11 指标体系实施后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19)12 初审会修改意见采纳情况说明 (20)1 前言1.1编制背景为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修正案),满足各行业推行清洁生产的迫切需求,加快形成统一规范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文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中央编办,加快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修编整合工作,指导重点行业推行清洁生产的要求,经公开征求编制建议并筛选,研究制定了《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修)订计划(第二批)》,并于2016年4月8日在互联网上联合颁布2016年第8号公告,向社会公布了第二批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修)订计划。
冶金清洁生产技术中心接受了三部委的委托,承担了制(修)订计划中的钢铁行业(炼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任务,成立了指标体系编制工作小组,制订指标体系编制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指标体系编制工作。
1.2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1)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炼钢清洁生产管理手段政府主管部门需要了解炼钢清洁生产水平状况、评估清洁生产绩效、设置炼钢节能减排导向目标;以及需要制定相关产业发展政策,促进炼钢实施清洁生产,进而规范和指导炼钢清洁生产持续有效地向前发展,在钢铁企业中建立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清洁生产机制。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技术要求编制说明(初稿)编制小组二〇一〇年四月目录1.前言 (1)1.1标准编制出台的背景 (1)1.2标准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3标准编制的主要依据 (2)2 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2)2.1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2)2.1.1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2)2.1.2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6)2.1.3 我国钢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9)2.2国外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2)2.2.1国外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12)2.2.2国外钢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4)3 编制过程 (16)4 适用范围 (17)5 标准编制指导思想 (17)6 标准编制依据和参考资料 (18)7 编制方法和技术路线 (19)7.1编制方法 (19)7.2编制技术路线 (20)8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22)8.1定量考核指标框架体系的确定 (22)8.2定性考核指标框架体系的确定 (22)9 指标内容的确定 (25)9.1定量指标基准值的确定 (25)9.1.1 焦化工序 (25)9.1.2 烧结 (26)9.1.3 球团工序 (26)9.1.4 炼铁工序 (27)9.1.5 炼钢工序 (27)9.1.6 轧钢工序 (28)9.1.7 联合企业 (29)9.2定性指标内容的确定 (29)10 标准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30)11 标准实施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30)12 标准实施建议 (31)13 反馈意见及处理说明 (31)附件: (31)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技术要求编制说明1.前言1.1标准编制出台的背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工信部节能司根据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务院,2007年6月)有关要求,在已发布《2008-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国标委工一[2007]54号)的基础上,于2008年12月4日发出《关于报送2009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向各行业协会征求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制修订项目,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展与科技环保发展部的牵头组织下,冶金清洁生产技术中心经由中国钢铁协会向工信部提出了编制《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标准》的申请,在获得工信部正式批准后,于2009年4月1日开始启动标准编制工作,按工信部进度要求计划于2009年12月31日完成标准编制工作。
附件5前言 (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指标体系 (2)5 评价方法 (18)6 计算方法与数据来源 (19)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铁合金生产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钢铁行业(铁合金)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指数总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分为三级,Ⅰ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冶金清洁生产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铁合金工业协会、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五矿湖南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本评价指标体系技术起草人:杨宝玉、李艳萍、张启轩、吕杰、姜琪、杨奕、肖莹、师钰、赵传海、张青玲、彭灵芝、张昕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提出。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1 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规定了铁合金生产企业清洁生产一般要求。
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装备及技术指标、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产品特征指标、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采用电炉法生产硅铁、高碳锰铁、锰硅合金、中低碳锰铁、高碳铬铁和低微碳铬铁共六个品种产品的铁合金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环保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