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组成
- 格式:docx
- 大小:27.54 KB
- 文档页数:11
拖拉机工作原理拖拉机是一种用于农业和工业领域的机械设备,其主要作用是牵引和驱动其他机械设备或农具,以完成各种耕作、播种、施肥、收割等农业生产活动。
拖拉机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动力传递、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多个方面,下面将对拖拉机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1. 动力传递系统。
拖拉机的动力传递系统由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和传动轴等部件组成。
发动机是拖拉机的动力源,通常采用柴油发动机,也有少部分采用汽油发动机的。
发动机通过离合器与变速箱相连,离合器可以实现发动机与变速箱的连接和分离,以便实现换挡和停车等操作。
变速箱可以实现拖拉机的前进、倒退和不同速度的调节,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后轮或履带上,从而驱动拖拉机前进或后退。
2. 驱动系统。
拖拉机的驱动系统包括轮式拖拉机和履带式拖拉机两种。
轮式拖拉机的驱动系统主要由前轮和后轮组成,前轮用于转向,后轮用于传动和牵引。
履带式拖拉机的驱动系统采用履带来代替轮胎,履带可以增加接地面积,提高牵引力和通过性,适用于泥泞或崎岖的地形。
3. 转向系统。
拖拉机的转向系统主要由转向轴、转向器、转向杆和转向轮等部件组成。
转向轴连接前轮,转向器用于控制前轮的转向角度,转向杆通过操纵杆或方向盘来控制转向器,从而实现拖拉机的转向操作。
4. 制动系统。
拖拉机的制动系统用于控制拖拉机的速度和停车,主要由踏板、制动片、制动鼓和制动液等部件组成。
踏板通过踩踏来控制制动片与制动鼓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制动操作。
制动液用于传递踏板的力量到制动片和制动鼓上,从而实现制动效果。
总的来说,拖拉机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动力传递、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多个方面,这些系统共同协作,使得拖拉机能够完成各种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作业。
拖拉机的工作原理对于农民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和掌握拖拉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提高拖拉机的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确保安全生产。
拖拉机的⼯作原理及基本组成拖拉机的⼯作原理及基本组成⼀、拖拉机的⼯作原理(⼀)轮式拖拉机的⼯作原理1、拖拉机的⾏驶拖拉机能⾏驶是靠内燃机的动⼒经传动系统,使驱动轮获得驱动扭矩Mk,获得驱动扭矩的驱动轮再通过轮胎花纹和轮胎表⾯给地⾯⼩、向后的⽔平作⽤⼒(切线⼒),⽽地⾯对驱动⼒⼤⼩相等、⽅向相反的⽔平饭作⽤⼒Pk,这个Pk饭作⽤⼒就是推动拖拉机向前⾏驶的驱动⼒(也称喂推进⼒)。
当驱动⼒Pk⾜以克服前后车轮向前滚动阻⼒和所带农具的牵引阻⼒时,拖拉机便向前⾏驶。
若将驱动轮⽀离地⾯,即驱动⼒Pk等于零,则驱动轮只能原地空转,拖拉机不能⾏驶;若滚动阻⼒与牵引阻⼒之和⼤于驱动⼒Pk时,拖拉机也不能⾏驶。
由此可见轮式拖拉机⾏驶是由驱动扭矩驱动轮与地⾯间的相互作⽤⽽实现的,并且驱动⼒要⼤于滚动阻⼒与牵引阻⼒之和。
下⾯我们再分析⼀下影响拖拉机⾏驶有主要因素。
2、影响拖拉机⾏驶的主要因素(1)滚动阻⼒拖拉机的滚动阻⼒,主要是由于轮胎和⼟壤的变形⽽产⽣的,在拖拉机的重量作⽤下,轮胎被压扁、⼟壤被压实。
车轮在滚动过程中、轮胎沿圆周围⽅向与地⾯相接触的各个部上继被压扁变形,且把车轮前⾯⾼出⼟壤压下去使⼟壤压下去使⼟壤变形⽽形成轮辙,即产⽣了阻碍车轮向前滚动的滚动阻⼒。
影响滚动阻⼒的因素很多,主要与地⾯的坚实和潮湿程度上的垂直载荷的⼤⼩等因素有关。
对同⼀台拖拉机来说,若地⾯条件不同,其滚动阻⼒也不同,如在沥青和⽔泥或⼲硬地⾯上⾏驶滚动阻⼒⼩,拖拉机牵引⼒就⼤,在同样使⽤条件下,若加在轮胎上的重量越⼤,⼟壤在垂直⽅向的变形越⼤,滚动阻⼒也就越⼤。
⼀般说来,减少轮胎本⾝的变形和⼟壤垂直⽅向的变形,有利于减少滚动阻⼒。
若拖拉机在松软地⾯上⾏驶,采⽤低压轮胎,加⼤轮胎⽀承⾯积,则可减⼩⼟壤在垂直⽅向的变形,降低滚动阻⼒,从⽽提⾼牵引⼒。
由于拖拉机主要⽤于⽥间作业,多在松软地⾯上⾏驶,为减⼩⼟壤在垂直⽅向的变形,因此拖拉机⼀般采⽤的最低压轮胎,采⽤加宽轮胎也是同样的道理。
拖拉机工作原理
拖拉机是一种用于土地耕作、牵引车辆和运输物品的机械设备。
它通过内燃机产生的动力,转化为机械能来驱动车辆的运动。
拖拉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内燃机工作原理:拖拉机通常采用柴油发动机作为动力源。
柴油发动机通过内燃机循环工作,即通过供油、压缩、点火和工作冲程等过程将柴油燃料转化为能量。
这种能量通过连杆机构将活塞上下往复运动,产生连续的转动动力。
2. 变速设备:拖拉机通常配备有变速箱,用于调整输出转速和输出扭矩。
变速箱中的齿轮组会根据需求改变齿轮传动比例,从而实现不同车速和转矩输出。
驾驶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选择合适的挡位,如高速挡或低速挡。
3. 动力传输系统:拖拉机的动力传输系统主要包括离合器、传动轴和后桥。
离合器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用于连接和断开发动机与变速箱的动力传输。
传动轴将发动机的转动动力传输到后桥上,而后桥则通过驱动轮实现车辆的行进。
4. 承载和工具连接装置:拖拉机通常还配备有托架或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各种工作设备和农机具。
根据需要,可以在拖拉机前后部或底盘上安装不同的工作装置,如犁、耙、割草机等。
这些装置通过连接装置与拖拉机的动力传输系统相连接,从而实现对土地的耕作和其他农业作业。
总之,拖拉机通过内燃机的燃烧产生动力,经过变速设备和动力传输系统传递到驱动轮,实现车辆的行进和工作设备的耕作。
这种工作原理使拖拉机成为农业生产和运输中重要的机械设备。
第一章轮式拖拉机的基本组成及名称解释第一章轮式拖拉机的基本组成及名称解释2010年09月24日拖拉机的形式和大小虽不相同,但都是由发动机、底盘和电器设备三大部分组成。
1、底盘在拖拉机的结构中,除发动机和电器设备以外的所有其他系统和装置,统称为底盘。
底盘的作是支承整机全部重量,传递动力。
底盘是由传动系统、行走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和工作装置组成。
(1)传动系统轮式拖拉机的传动系统由离合器、变速箱、后桥(中央传动和最终传动)组成。
①离合器a、离合器的功用是分离和接合发动机同时传给传动系动力,以利于变速箱的挂挡(或换挡)和使拖拉机平稳地起步、变速和停车,同时防止传动机件过载损坏而起保护作用。
b、离合器的组成。
拖拉机广泛采用的是摩擦式离合器。
由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机构和操纵机构四部分组成。
主动部分同飞轮一起旋转,它包括飞轮、离合器盖和压盘等。
从动部分包括从动盘和离合器轴,从动盘的两边铆有摩擦片。
压紧机构是装在压盘与离合器盖之间的几组螺旋弹簧。
操纵机构由分离轴承、分离轴承座、分离杠杆、拨叉、拉杆和踏板等组成。
c、工作原理。
摩擦式离合器依靠其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摩擦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动力。
当离合器处于结合位置时,发动机的全部扭矩通过离合器摩擦片传给离合器轴。
分离离合器时,离合器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之间出现间隙,摩擦力消失,切断发动机动力。
②变速箱a、变速箱的组成。
拖拉机变速箱大多为强制操纵的齿轮式变速箱,主要由变速装置(变速箱壳体、齿轮、轴、轴承)和操纵机构(包括换挡机构和锁定机构)两部分组成。
b、变速箱的工作原理。
常用的滑动齿轮变速箱主要由不同传动比的多对啮合齿轮和互相平行的轴组合而成。
通过变速箱操纵机构来移动滑动齿轮,使变速箱中各轴上的齿轮处于不同的啮合和排挡位置,从而实现减速增扭、变速变扭、空挡和倒挡。
③后桥后桥的功用是将变速箱传来的动力进一步减速增扭。
轮式拖拉机的后桥由中央传动、差速器和最终传动等部件组成。
拖拉机动力传输原理拖拉机是一种常见的农机工具,用于推动和驱动农业机械进行农作物耕种和农田作业。
它的运行离不开动力传输系统,该系统将动力从发动机传递到驱动轴上,从而驱动车辆行驶或驱动农业机具进行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拖拉机动力传输原理及其组成部分。
一、液压传动系统拖拉机的动力传输主要通过液压传动系统进行。
液压传动系统由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控制阀、液压油箱和液压管路等组成。
1. 液压泵液压泵是液压传动系统的关键组件之一,其作用是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
拖拉机的液压泵通常为齿轮泵或柱塞泵,通过转动传动轴带动液压泵的转子运动,将液体吸入并压缩,然后输送到液压马达或液压控制阀。
2. 液压马达液压马达是液压传动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
液压马达通常由柱塞马达或齿轮马达组成,当液压泵向液压马达供油时,液体的压力力膨胀活塞,从而带动轴的旋转或线性运动。
3. 液压控制阀液压控制阀用于控制液压传动系统中的液体流动方向、流量和压力。
拖拉机的液压控制阀通常采用手动或电动控制,通过操作阀门来实现液压能的控制和调节。
4. 液压油箱和液压管路液压油箱用于储存液压油,并通过液压泵泵送油液至液压传动系统。
液压管路将液压能从泵传输至马达或控制阀,形成封闭的液压系统。
二、动力传输装置除了液压传动系统外,拖拉机的动力传输装置还包括传动轴、离合器和差速器等。
1. 传动轴传动轴位于发动机和后桥之间,将发动机的功率传递给后轮驱动。
传动轴通常由多个节段组成,通过万向节连接,使得传动轴能够在不同角度下传输动力。
2. 离合器离合器位于发动机和传动轴之间,用于连接和断开发动机与传动轴之间的动力传输。
通过操作离合器,可以实现启动发动机或断开发动机与传动轴的连接。
3. 差速器差速器位于拖拉机后桥中,主要用于实现驱动轮的差速转动。
差速器使得拖拉机在转弯时能够灵活运动,不会因内外轮速度差异而造成轮胎损坏,并能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拖拉机的工作原理拖拉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机械设备,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拖拉机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1. 发动机:拖拉机通常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
内燃机包含多个关键组成部分,如气缸、曲轴、活塞等。
在工作过程中,内燃机的活塞运动产生压缩燃气混合物的能量,然后通过火花塞点火使混合物燃烧,产生爆发力推动活塞运动,从而带动曲轴旋转。
2. 传动系统:拖拉机的传动系统包括离合器、变速器和传动轴等。
离合器位于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主要用于连接或断开发动机与变速器的动力传递。
变速器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控制,将发动机输出的转速和扭矩传递给传动轴。
传动轴负责将动力传递给拖拉机后部的功臂、后轮或其他机械装置。
3. 驱动装置:拖拉机的驱动装置通常是后轮驱动。
动力从传动轴流向驱动桥,然后通过差速器分配到左右两个后轮。
差速器的作用是使左右两轮可以以不同的速度旋转,使拖拉机能够灵活变向。
根据需要,拖拉机还可以配备前轮驱动或四轮驱动系统,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和工作需求。
4. 动力输出装置: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装置常用的有功臂。
功臂位于拖拉机后部,用于连接和驱动农机具,如犁耙、收割机等。
功臂通常由液压系统驱动,通过液压油缸产生的压力实现上下、左右和前后的运动。
拖拉机还可以配置电力输出装置,用于给农田灌溉、自动化播种等工作提供动力。
5. 操纵装置:拖拉机的操纵装置包括驾驶座椅、方向盘、踏板等。
驾驶员通过方向盘控制车辆的转向,踏板用于控制油门和制动器。
拖拉机上还可以配备其他辅助操纵装置,如挂车装置、悬挂装置等,以便于完成各种农业工作。
总结起来,拖拉机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发动机产生的动力,经过传动系统传递到驱动装置,再经过动力输出装置将动力传递给农机具,从而实现各种农业操作。
拖拉机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有效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对现代化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拖拉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拖拉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液压油箱:拖拉机液压系统的油箱储存着液压油,通过油泵将油送入系统中。
油箱内还设置有过滤器,用于过滤油中的杂质,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 油泵:油泵是液压系统的动力源,它将油从油箱中抽取,并通过压力产生装置产生压力。
常见的油泵有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等,它们通过旋转或运动产生压力,推动油液在系统中流动。
3. 液压阀:液压阀是控制液压系统中液压油流动的装置,它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油液的流量、压力和方向。
常见的液压阀有单向阀、溢流阀、手操作阀等,它们通过开启或关闭来控制油液的流动,从而实现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
4. 液压缸和液压马达:液压缸和液压马达是液压系统中的执行器,它们将液压能量转化为机械能,执行相应的工作。
液压缸通常由活塞、缸筒和密封件组成,当液压油进入缸筒时,活塞受到压力推动,从而实现线性运动。
液压马达则是将油液的压力能转化为旋转能,通过马达的旋转输出功率。
以上就是拖拉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的简要介绍,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液压油的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来实现拖拉机的运动和操作。
拖拉机动力传输原理拖拉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工程领域的重型农用车辆,它的动力传输原理是其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本文将着重介绍拖拉机的动力传输原理,并进行适当的分节论述。
一、拖拉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拖拉机作为一种动力车辆,需要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输到车辆的驱动轮上,以实现牵引和推动车辆的作用。
拖拉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动力传输系统将发动机的扭矩转化为驱动轮的转矩,从而驱动车辆的运动。
二、拖拉机的动力传输系统1. 发动机:拖拉机的动力源来自于内燃机,通常是柴油机或汽油机。
发动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从而驱动汽缸的活塞运动,产生连续的转动力。
2. 引擎离合器:引擎离合器是一种用于连接或断开发动机与传动系统之间的装置。
当离合器分离时,发动机的动力不会传输到传动系统中,车辆处于空档状态;当离合器结合时,发动机的动力才会传递到传动系统,使车辆能够运动。
3. 变速器:变速器用于调整发动机输出转矩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可以实现不同的传动比,从而改变拖拉机的速度和扭矩。
4. 输转器:输转器是一种用于实现动力传输的装置,主要由离合器、液力变矩器和行星齿轮装置组成。
通过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可以使拖拉机在起步时具有较大的启动扭矩。
5. 驱动轴和差速器:驱动轴将传动系统的输出扭矩传输给驱动轮,使拖拉机能够前进或后退。
差速器则用于配平驱动轮的转速差异,以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三、拖拉机动力传输原理的应用拖拉机的动力传输原理不仅适用于农业领域,也广泛应用于其他工程领域,如道路建设、土地整理和施工等。
在农业中,拖拉机的动力传输原理被用于耕地、播种、施肥和收割等作业;在道路建设和施工中,拖拉机的动力传输原理则被用于运输和推土等工作。
总结:拖拉机的动力传输原理是其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通过发动机、引擎离合器、变速器、输转器、驱动轴和差速器等组成的动力传输系统,拖拉机能够将发动机的扭矩转化为驱动轮的转矩,实现牵引和推动车辆的作用。
拖拉机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组成一、拖拉机的工作原理(一)轮式拖拉机的工作原理1、拖拉机的行驶拖拉机能行驶是靠内燃机的动力经传动系统,使驱动轮获得驱动扭矩Mk,获得驱动扭矩的驱动轮再通过轮胎花纹和轮胎表面给地面小、向后的水平作用力(切线力),而地面对驱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饭作用力Pk,这个Pk饭作用力就是推动拖拉机向前行驶的驱动力(也称喂推进力)。
当驱动力Pk足以克服前后车轮向前滚动阻力和所带农具的牵引阻力时,拖拉机便向前行驶。
若将驱动轮支离地面,即驱动力Pk等于零,则驱动轮只能原地空转,拖拉机不能行驶;若滚动阻力与牵引阻力之和大于驱动力Pk时,拖拉机也不能行驶。
由此可见轮式拖拉机行驶是由驱动扭矩驱动轮与地面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并且驱动力要大于滚动阻力与牵引阻力之和。
下面我们再分析一下影响拖拉机行驶有主要因素。
2、影响拖拉机行驶的主要因素(1)滚动阻力拖拉机的滚动阻力,主要是由于轮胎和土壤的变形而产生的,在拖拉机的重量作用下,轮胎被压扁、土壤被压实。
车轮在滚动过程中、轮胎沿圆周围方向与地面相接触的各个部上继被压扁变形,且把车轮前面高出土壤压下去使土壤压下去使土壤变形而形成轮辙,即产生了阻碍车轮向前滚动的滚动阻力。
影响滚动阻力的因素很多,主要与地面的坚实和潮湿程度上的垂直载荷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对同一台拖拉机来说,若地面条件不同,其滚动阻力也不同,如在沥青和水泥或干硬地面上行驶滚动阻力小,拖拉机牵引力就大,在同样使用条件下,若加在轮胎上的重量越大,土壤在垂直方向的变形越大,滚动阻力也就越大。
一般说来,减少轮胎本身的变形和土壤垂直方向的变形,有利于减少滚动阻力。
若拖拉机在松软地面上行驶,采用低压轮胎,加大轮胎支承面积,则可减小土壤在垂直方向的变形,降低滚动阻力,从而提高牵引力。
由于拖拉机主要用于田间作业,多在松软地面上行驶,为减小土壤在垂直方向的变形,因此拖拉机一般采用的最低压轮胎,采用加宽轮胎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我们经营中应注意低压轮胎、加宽轮胎和高压轮胎在使用上的区别。
(2)牵引阻力牵引阻力是拖拉机带动农机具进行作业所要克服的阻力,它等于拖拉机通过连接装置传给农机具的牵引力。
由于牵引力等于驱动减去滚动阻力,因此,增加驱动力和减少滚动阻力是提高牵引力的有效措施。
(3)驱动力它是路面对驱动轮的水平反作用力。
因此,内燃机通过传动系统传到驱动轮上的驱动扭矩Mk的大小,表明了拖拉机的驱动力Pk也越大。
但由于Mk是由内燃机的功率决定的,因此Pk也受到内燃机功率的限制。
同时Pk又受土壤条件的限制,不能无限增加,因为当土壤的反作用力即驱动力Pk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同,土壤被破坏,驱动轮严重打滑,驱动力Pk不能再增加了。
我们把土壤对驱动轮所能产生的最大反作用力叫做“附着力”。
由此可见,驱动力Pk的最大值除了受内燃机率限制外,还受土壤附着力的限制,而不能无限增加国。
附着力反映了驱动与土壤间产生最大驱动力的能力。
影响附着力的因素很多,主要与地面的条件,轮胎气压、尺寸、花纹和作用在轮胎上的垂直载荷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对拖拉机来说,在一定的土壤条件下,在一定的范围内降低轮胎气压、增大轮胎支承面积、改善车轮对土壤的抓着能力、增加车轮的附着重量等,都有利于提高拖拉机的附着力,在拖拉机上普遍采用低压轮胎,有的拖拉机采用了加宽轮胎和高花纹轮胎以及在拖拉机驱动轮上加配重铁,都是为了增加拖拉机的附着力,提高拖拉机的牵引能力而采取的措施。
但应指出驱动轮上加配重铁,虽然可增加附着力,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壤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增加了滚动阻力,因此是否加配重铁,还要视具体使用条件,权衡总的效果进行取舍。
拖拉机驱动轮与地面间产生的最大附着能力和抵抗打滑的能力,称为拖拉机的附着性能。
若附着性能好,打滑较轻,则驱动扭矩就能充分利用,内燃机的能力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拖拉机在工作时就显得有劲。
若附着性能差,打滑严重,则驱动扭矩就不能充分利用,内燃机的能力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拖拉机在工作时就显得有劲使不出来,或者说拖拉机没有多大劲。
驱动轮严重打滑,会使拖拉机行驶速度降低,生产和经济性下降,同时也加快了驱动轮轮胎的磨损,此外土壤的结构也会遭到破坏。
(二)履带式拖拉机的工作原理履带式与轮式拖拉机不同,它是通过一条卷绕的环形履带支承在地面上。
履带接触地面,履刺插入土内,驱动工不接地。
驱动轮在驱动扭矩的作用下,通过驱动轮上的轮齿和履带板节销之间的啮合连续不断地把履带从后方卷起。
接地那部分履带给地面一个向后的作用力,而需也相应地给履带一个前的反作用力Pk,这个Pk反作用是推动拖拉机向前行驶的驱动力。
轮式拖拉机的驱动力是直接传给行走轮的,而履带式拖拉机不同,它的驱动力Pk 是通过卷绕在驱动轮上的履带传给驱动轮的轮轴,再由轮轴通过拖拉机的机体传到驱动轮上。
当驱动力足以克服滚动阻力和所带农具的牵引阻力时,支重轮就在履带上表面向前滚动,从而使拖拉机向前行驶。
由于驱动轮不断地把履带一节一节卷送到前方,再经导向轮将其铺在地面上,因此支重轮就可连续地在用履带铺设的轨道上滚动了。
由此可知,履带式拖拉机行使是由驱动扭矩通过驱动轮使履带与地面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并且驱动力大于滚动阻力与牵引阻力之和。
驱动力的最大值与轮式拖拉机一样,它一方面取决于内燃机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受到履带与地面间附着条件的限制。
一般说来,拖拉机的功率越大,驱动力就越大。
影响附着力的因素很多,就其拖拉机本身的结构来说,合理的选择履刺、履带的形状尺寸,在一定限度内增加履带的承受重量等,均可提高附着力,增加拖拉机的牵引力。
履带式拖拉机的滚动阻力是由土壤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和行走系各机件间的相互摩擦作用而形成的,减小滚动阻力,可增加拖拉机的牵引力。
二、拖拉机的基本组成拖拉机虽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机器,其型式和大小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由发动机、底盘和电器设备三大部分组成的。
(一)发动机它是拖拉机产生动力的装置,其作用是将燃料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向外输出动力。
我国目前生产的农用拖拉机都采用柴油机。
(二)底盘它是拖拉机传递动力的装置。
其作用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驱动轮和工作装置使拖拉机行驶,并完成移动作业或固定作用。
这个作用是通过传动系统、行走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和工作装置的相互配合、协调工作来实现的,同时它们又构成了拖拉机的骨架和身躯。
因此,我们把上述的四大系统和一大装置统称为底盘。
也就是说,在拖拉机的整体中,除发动机和电器设备以外的所有其他系统和装置,统称为拖拉机底盘。
(三)电器设备它是保证拖拉机用电的装置。
其作用是解决照明、安全信号和发动机的起动。
发展趋势从拖拉机的生产和使用情况来看,拖拉机的主要发展趋势是:① 平均功率不断增大。
不论农业用拖拉机还是工业用拖拉机,为了提高单机的作业生产率,平均功率继续增大,但增长的速率已有降低趋势。
北美地区和苏联因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大多采用大型农机具,并配备相应的大功率拖拉机。
在一般发展中国家里仍以中小功率拖拉机为主,但其平均功率也在不断增大。
② 在农业拖拉机中轮式拖拉机占绝对优势。
在许多国家的农业生产中已基本不使用履带拖拉机。
在苏联、意大利和中国,虽仍有部分履带拖拉机在使用,但所占比重也在不断下降。
在工业拖拉机中,尤其是推土机、挖掘机等机型,履带式仍占绝对优势。
随着拖拉机功率的增大,四轮驱动拖拉机得到较快的发展。
液压转向装置的应用能解决这种机型的转向困难问题,铰接式转向能大大减小转向半径,这些因素更促进了大功率四轮驱动拖拉机的发展。
为了提高在水田中的牵引附着性能和通过能力,中小功率轮式拖拉机的四轮驱动变型在日本等国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③ 拖拉机的安全性、操纵轻便性和工作环境舒适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设计制造良好的驾驶室和各种仪表不仅可改善驾驶员的工作条件,保证安全,还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质量。
④ 拖拉机及其零部件的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是方便生产、使用、降低制造成本和简化配件供应的重要措施。
为了能以较少基本型号的拖拉机满足拖拉机市场多方面的需求,欧美各大拖拉机公司都生产一个或几个系列产品。
在苏联等国则有全国统一的拖拉机系列型谱,用以指导各生产厂产品的发展。
发展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功率等级的、有一定有机联系的拖拉机基本型号及其相应的变型,构成系列产品,可使产品之间的零部件具有最高的通用化程度,从而加大通用零部件的生产批量;或能在同一条加工线上生产相似的零件,在同一条装配线上装配相似的部件和相邻等级的拖拉机。
这对于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和降低生产成本都十分有利。
⑤ 液压技术在拖拉机上的应用日益广泛。
在现代拖拉机尤其在大型拖拉机上,几乎所有主要部件的操纵都采用液压装置,如离合器、变速箱的动力换档、差速锁、制动器和转向机构等。
在某些拖拉机上,连座位的调整、玻璃窗的启闭也都用液压装置。
电子-液压控制的悬挂系统已在某些拖拉机上采用,这种装置由于操纵开关布置上的方便,液压管路可相应地缩短,在大型拖拉机上将会得到更多的应用。
⑥ 拖拉机某些构件长期承受随机交变载荷,会引起疲劳损坏,影响拖拉机的工作可靠性和寿命。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大的拖拉机公司都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和人力,制取在各种工况下零件载荷谱,组织模拟试验和应力分析,在积累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编制电子计算机软件,进行优化设计。
这不仅能提高产品质量,并可缩短新产品的研制周期。
先进的拖拉机生产企业都已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手段进行产品设计。
优化设计的研究和应用也日渐受到重视。
拖拉机的分类一、手扶拖拉机小型拖拉机适合当前农业小规模经营购买能力和使用条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小型拖拉机包括手扶拖拉机和小四轮拖拉机。
1993年末全国生产小型拖拉机产品的工厂计80多家,生产小型拖拉机85.5万台,其中手扶拖拉机38.2万多台。
(一)大型手扶拖拉机8.8千瓦(12马力)手扶拖拉机多年来一直是手扶销售市场的主销产品,销售市场以中南、华东、西南地区为主,西北,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对手扶拖拉机的需求量相对较小。
手扶拖拉机的主导产品仍然是东风-12、工农-12K、红卫-12等四种8.8千瓦(12马力)定型产品。
随着形势的发展,今后小拖发展的趋势是上向11千瓦(15马力)、13.2千瓦(18马力),下向4.4千瓦(6马力)、5.9千瓦(8马力)延伸。
(二)中小型手扶拖拉机中型一般指4.4~5.9(6~8马力);小型一般指2.2~3.7千瓦(3~5马力)。
80年代,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对中小型手扶拖拉机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小型手扶拖拉机的主要型有GN-31、丹霞-4、长江-51、长江-31、江西TY-81等。
二、轮式及履带式拖拉机1993年大中型拖拉机生产厂共13家,计生产16种型号的拖拉机,其中:轮式14种,履带式2种,集材型2种,农用四轮驱动型3种,功率范围从18.4~58.9千瓦(25~80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