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律总结】 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 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姬姓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 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 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思维导图】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者的关系。
【概念解读】 礼乐制度:西周为维护宗法分封制而制定的一系列表示等级秩 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它名目繁多,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要求贵 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 别,其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它是维护等级制 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春秋后期逐渐瓦解。
(2)目的: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3)概况
①分封对象: 同姓亲族 (主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
②分封内容:土地、物资、武装和人口等。
③诸侯义务:服从周王室的政令;承担各种军事义务;定期朝觐和交纳各种贡赋等。
(4)影响
①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
国家。
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朝
(1)起止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
(2)历史地位: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3)主要政治制度:王位继承的 传子制度 。
2.商朝
(1)起止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2)主要政治制度: 内服与外服 制度。
①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素养落实 课前预习 史料探究 随堂训练
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
【主题立意】 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是早期文明国家重要内容之一,为后世政治 制度和民族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结合教材,理解分封制的特点、实行的目的及影响,培养时空观念 及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 (2)利用史料结合教材,分析宗法分封制的影响,归纳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 特征,培养史料实证及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3)挖掘教材知识,利用教材插图,系统掌握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相关知识,运用 典型题目加深对两大制度的理解。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宗法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影响。
【结论】 特点:①从分封对象上看,以同姓亲族为主体,也包括功臣、先代贵 族等;②从地理分布上看,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北方富庶之地和战略要地;③从范 围上看,周朝通过分封制势力范围大为扩展。 积极意义: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使周的文化形式覆 盖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推动了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 【深化拓展】 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的对象具有多样性。主要有同姓王室贵族、异姓功臣、先代帝王后裔 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等。 (2)等级森严、层层封授。 ①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形成贵族统治阶层内部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 大夫—士”。 ②周王分封诸侯后,诸侯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可 对士进行再分封。
史料探究
主题探究·史料教学
探究主题1 分封制的特点及作用
材料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人。”
【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图中信息,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并叙述其积 极意义。
【解读】 解读地图,一要看空间变化,二要看文字信息,并用所学知识去解读。 在西周分封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同姓、异姓封国的地理分布与数量多少,也可 以看出疆域变化趋势——越来越大。
②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
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③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天侯下—共卿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1.宗法制度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 权力、财产和土地继 承上的矛盾。 (2)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3)内容 ①核心是 嫡长子继承制度 。(嫡长子指正妻所生长子)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相对的。 ③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 政治隶属关系。 (4)作用 ①保障各级贵族享受“ 世卿世禄 ”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 在一起。
③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5)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血缘关系的松弛,宗法制及以其为基础建立的分封 制必将崩溃。 2.礼乐制度:即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是各级贵族的政 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概念解读】分封制:也称封邦建国,由中央给臣属分封领地、广建封国,以 拱卫王室的政治制度。周灭商后,分封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为诸侯, 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 供军赋、力役等义务。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统治,但 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强大起来,分封制逐渐瓦解。 【走出误区】 商代虽然也有分封,但这些封国大部分是地方部族,大部分与 商王朝无血缘关系,在商王朝强大时,听命于商王朝,在商王朝衰落时,就会与 中央对抗甚至叛乱,与中央的关系非常不稳定。
②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制度特点
①②商商王王对通过附垄属断国
的控制力有限。 神权 以强化王权。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
二、封邦建国
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国,史称西周。
2.分封制
(1)概念: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 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
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王室。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时空坐标】
时空定位·单元主题
【主要线索】 本单元概述了我国古代先秦至明清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其总体趋势是君主 权力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带有浓厚的宗法色 彩。 2.秦朝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 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3.从汉代至元代,历代统治者不断调整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体制,专制皇权 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4.明代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 强化并发展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