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鉴赏选修课赏析《起风了》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9
起风了歌曲点评
《起风了》是由著名歌手陈雪凝演唱的一首经典流行歌曲。
这首歌曲被许多网友广泛传唱,旋律动听,曲调抒情,深受广大歌迷的喜爱。
歌曲以一个伤心的小故事开始:“你走,留下一片孤寂,让我在寂寞中等待,当落叶覆盖大地,将所有的忧伤都带走。
”这样的开篇就能深深引起听众的共鸣,彷佛真的经历过那种悲伤的孤寂。
随后歌词描述了一个人在失去备恋人之后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爱:“起风了,爱已经如此宁静,叹息声是我的情歌,就算淋湿了眼眶,我依然默默爱你。
”这种坚韧不拔的真心深深打动了所有爱情热情的人,也可以说是充满了勇气。
而旋律也是最吸引人之处。
陈雪凝特有的独特嗓音加上理性又多愁善感的旋律,使得歌曲给人以深沉的感动。
中间的旋律变换极其自然,不断提升情绪,由低到高的音调重复得到最终的解放感。
特别是最后一句“起风了,我要坚强地爱你”,又让有情人重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总之,《起风了》是一首经典而经典的流行歌,旋律动听,歌词温暖,可以说是一首令人感动的美妙作品。
它可以在每一个感人的时刻里,抚慰我们内心中拥有着最真挚的爱。
《起风了》影评在一个闲适的周末,我重新观看了宫崎骏的动画电影《起风了》,这部电影以其精美的画面、动人的音乐和深刻的主题,给我带来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影片从崛越二郎儿时的梦境开始,那是一个关于飞天的梦。
他对飞行的热爱和向往,贯穿了整个故事。
进入学校后,二郎更是如饥似渴地阅读外文杂志,学习飞机设计,甚至在梦中与飞机设计师卡普罗尼相遇,追逐着他的脚步。
这种对梦想的执着和追求,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上学的路上,二郎结识了菜穂子,然而他们并没有保持联系,直到多年以后才重逢。
二郎在学校是最刻苦的学生,在三菱公司也是最认真的员工,他一心设计飞机,工作了五年。
期间,他还去德国学习环游西方,增长了见识。
二郎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的飞机试飞成功。
然而,他也不得不面对战争的残酷现实。
他的梦想与战争联系在一起,这让他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尤其是当他看到自己设计的飞机在战场上造成的破坏时,他的良知开始隐隐作痛。
影片中,二郎和菜穂子的爱情故事也令人感动。
他们在相处中逐渐产生了感情,尽管菜穂子身患肺结核,生命即将走向尽头,但他们依然珍惜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他们在黑川家中举行了简单的婚礼,那一刻,他们的爱情如烟花般绚烂。
而当菜穂子从高原医院出来时,她为了在二郎面前展现最美好的一面,几乎用尽了生命的力量,这种爱的双向奔赴,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力量。
电影中的画面也十分精美,每一帧都可以截下来当作壁纸。
尤其是那些关于飞行的场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飞行的自由和美妙。
同时,电影的音乐也非常出色,久石让的音乐为影片增色不少,让人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一场听觉的盛宴。
然而,影片中也反映出了一些传统的思想和观念。
例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男尊女卑的思想依然存在,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这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有所不同,我们应该倡导男女平等,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
此外,电影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性。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起风了》影评《起风了》的叙事风格简洁而深沉,没有过多的台词和情节转折,却通过细腻的画面和音乐传达出了强烈的情感。
影片开篇,二郎在梦中飞翔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他的飞行梦想在那一刻种下。
此后,二郎的人生经历如同一幅画卷展开,他在工作中的执着、爱情中的温柔、面对战争时的矛盾,都被一一展现。
电影中的爱情线索同样动人,二郎与菜穗子在火车上的相遇,在疗养院的相处,他们的爱情在疾病和战争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菜穗子的离世让人感到悲痛,但她的坚强和乐观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的画面精美绝伦,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宫崎骏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然景观的美丽,电影中的山川、田野、星空等场景都令人陶醉。
同时,他也善于营造紧张和压抑的氛围,比如战争场景的描绘,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无奈。
在人物塑造方面,二郎的形象略显单薄,但是菜穗子的形象却非常丰满。
她的坚强、善良和乐观,给观众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其他角色如二郎的父亲、菜穗子的父亲等,也都有着鲜明的个性。
音乐也是《起风了》的一大亮点,久石让的配乐为电影增色不少。
主题曲《风筝》的旋律优美动听,与电影的主题相得益彰。
电影中的音乐很好地烘托了气氛,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然而,《起风了》也并非完美无缺。
一些观众认为电影的节奏过于缓慢,情节发展有些拖沓。
此外,电影对于战争的描写也有些简单化,没有深入探讨战争的根源和意义。
《起风了》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动画电影,它不仅有精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还有深刻的主题和情感。
电影通过描绘二郎的成长和爱情,展现了生命的美好和脆弱,也让观众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奈。
尽管电影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其优点依然足以让人们为之感动和思考。
影视动画赏析总结鉴赏动画:起风了姓名:齐亨班级:物联网1301学号:13516110通过这学期的动画鉴赏选修课,我学会了很多鉴赏知识。
知道了如何从背景,主题思想,制作流程,视听特征等方面鉴赏一部影片,例如蒙太奇手法等等。
不过,对于起风了这部动画,我认为它注重内容和思想,不注重画面和形式。
很多人看了这片动画,总觉得没有宫崎骏曾经的作品优秀,不如千与千寻荡人心魄,不如龙猫温暖人心。
在这两节鉴赏课上,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并不关注这部作品,甚至还有一个同学傻傻的说什么不喜欢日本动画,说起风了不贴近现实,去喜欢商业爆米花的变形金刚。
所以,我打算写一篇另类的赏析总结。
起风了,作为宫崎骏的封笔之作,让我感觉到了它是一代大师对自己整个艺术哲学观的最终总结。
整部影片如影片的名字一样,充满着宫崎骏式诗意。
很多人说《起风了》比宫崎骏的以往的作品相对而言更晦涩难懂,并且因为其战争题材的原因也更严肃。
不管这部影片是否能够得到欣赏影片者的理解或接受,对我而言,《起风了》一点没有让我失望。
我也隐约能够理解到宫崎骏真心想要言说的一些什么,而这些东西,关系到宫崎骏整个艺术哲学的本质和他艺术表达的诗意美学。
封笔之作《起风了》从开始就奠基了其诗化的基调,所以如果观众本身对于诗的理解和鉴赏存在障碍,那么,对这部影片的理解将必会是生涩的。
而如果有人质疑为什么宫崎骏要把自己的封笔之作拍成“晦涩”的诗,让观众难以理解呢?进而会不会影响到大众对《起风了》的接受呢?我想,一方面还是对诗本身的欣赏能力问题,另一方面并没有完全站到宫崎骏的立场上,并没有真正理解过宫崎骏一脉相承的生命哲学观。
诗,是超越一切文学体裁的艺术,它所表达的东西因为其本身的意蕴之深而更加悠远,深邃。
这样的一种表达对于封笔的意义是再合适不过的。
整部影片也就不只在内容上以诗性的方式留有让人琢磨不够的意蕴,更在影片的表达方法,结构排版上充满着诗化特点。
从开始到结尾,贯穿整部电影的意象就是“风”,所以我们也就避不可免的要反复来品味那句,宫崎骏“费尽心思”选择的法国诗人保罗·瓦勒的“Le ven 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从叙事形式的角度浅析动画电影作品《起风了》作者:薛尧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05期【摘要】动画电影作品的叙事风格有四种:小说式叙事风格、戏剧性叙事风格、纪实性叙事风格以及抽象式叙事风格。
在宫崎骏的大都动画电影作品中,叙事风格往往采用前两种,《起风了》是唯一一部以“纪实式”叙事风格创作的动画电影作品,研究这部动画电影作品对宫崎骏的创作风格、日本当时历史背景及对飞机设计师堀越二郎都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起风了;纪实式;宫崎骏;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起风了》这部动画电影作品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先生于2013年完成的一部动画电影,是宫崎骏大师的收山之作。
同名漫画作品《起风了》早在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就刊登于日本漫画月刊《Model GraphiX》,宫崎骏本来没有将这部漫画作品转换成动画片的想法,但多次被老搭档吉卜里工作室制作人铃木敏夫劝说,最终决定将漫画作品制作成动画电影,于2013年7月20日在日本上映。
《起风了》这部动画电影作品讲述的时间是20世纪20~30年代,影片其中一条的主线描绘的是二战期间日本飞机工程师堀越二郎如何在日本落后西方列强的情况下设计零式战斗机的故事,另一主线是堀越二郎与女主角里见菜穗子凄美的爱情故事,则取自于和堀越二郎生活在同一时期日本文学家堀辰雄的纪实性同名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起风了”是作家堀辰雄翻译法国诗人瓦雷里《海滨墓园》的一句诗,“Le vent se lève,il faut tenter de vivre”。
堀辰雄把这句诗作为小说的题目及开篇的第一句,称为“开篇诗”。
这句话在中国有三种译法,岳远坤将此句诗翻译成:“起风了,努力活下去”;江荷偲采用诗人崔舜华对《海滨墓园》法文原诗的中译,翻译为:“风起,唯有努力生存”;而烨伊则翻译为颇有中文诗歌韵味的“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笔者个人认为,其中最符合影片主旨的译文则为“起风了,努力活下去”。
影视动画赏析总结鉴赏动画:起风了姓名:***班级:物联网1301学号:********通过这学期的动画鉴赏选修课,我学会了很多鉴赏知识。
知道了如何从背景,主题思想,制作流程,视听特征等方面鉴赏一部影片,例如蒙太奇手法等等。
不过,对于起风了这部动画,我认为它注重内容和思想,不注重画面和形式。
很多人看了这片动画,总觉得没有宫崎骏曾经的作品优秀,不如千与千寻荡人心魄,不如龙猫温暖人心。
在这两节鉴赏课上,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并不关注这部作品,甚至还有一个同学傻傻的说什么不喜欢日本动画,说起风了不贴近现实,去喜欢商业爆米花的变形金刚。
所以,我打算写一篇另类的赏析总结。
起风了,作为宫崎骏的封笔之作,让我感觉到了它是一代大师对自己整个艺术哲学观的最终总结。
整部影片如影片的名字一样,充满着宫崎骏式诗意。
很多人说《起风了》比宫崎骏的以往的作品相对而言更晦涩难懂,并且因为其战争题材的原因也更严肃。
不管这部影片是否能够得到欣赏影片者的理解或接受,对我而言,《起风了》一点没有让我失望。
我也隐约能够理解到宫崎骏真心想要言说的一些什么,而这些东西,关系到宫崎骏整个艺术哲学的本质和他艺术表达的诗意美学。
封笔之作《起风了》从开始就奠基了其诗化的基调,所以如果观众本身对于诗的理解和鉴赏存在障碍,那么,对这部影片的理解将必会是生涩的。
而如果有人质疑为什么宫崎骏要把自己的封笔之作拍成“晦涩”的诗,让观众难以理解呢?进而会不会影响到大众对《起风了》的接受呢?我想,一方面还是对诗本身的欣赏能力问题,另一方面并没有完全站到宫崎骏的立场上,并没有真正理解过宫崎骏一脉相承的生命哲学观。
诗,是超越一切文学体裁的艺术,它所表达的东西因为其本身的意蕴之深而更加悠远,深邃。
这样的一种表达对于封笔的意义是再合适不过的。
整部影片也就不只在内容上以诗性的方式留有让人琢磨不够的意蕴,更在影片的表达方法,结构排版上充满着诗化特点。
从开始到结尾,贯穿整部电影的意象就是“风”,所以我们也就避不可免的要反复来品味那句,宫崎骏“费尽心思”选择的法国诗人保罗·瓦勒的“Le ven 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风,代表着每个人不可把握的人生际遇。
它可能是病痛,是天灾,是战争,亦可能是每个人追逐梦想的路上所遭遇的现实和打击。
在这部动画中,宫崎骏用飞机、梦想等意象展示了战争和狂热的野心对人性的摧残,用爱与生死表达自己反战的立场,宣扬爱与和平。
二、爱
宫崎骏在影片中虚构了莱穗子这样一个人物。
她与二郎相识于地震当中,彼此倾心,互相爱慕。
多年后,当两人再度相遇时,却已是物是人非——莱穗子染上肺结核。
莱穗子和崛越二郎的爱情既给观众带来了因爱而生的温暖,同时亦加重和渲染出了影片的悲剧色彩。
莱穗子和林黛玉、正冈子规一样都有严重的肺病。
(肺病是一种具有浓重文艺色彩的疾病,尤其是东方文化里“杜鹃啼血”的意象,与肺病症状相吻合,这恰恰又与日本“物哀”文化相对应。
)
影片中最温暖的情节莫过于二郎和莱穗子在度假村的那场嬉戏,两个相爱的年轻人欢快地做着游戏,场面看似温馨、浪漫,但他们掷纸飞机的场景,却预
三、死
卡普罗尼问二郎:“是选择一个有金字塔的世界,还是没有金字塔的世界呢?”二郎不知道。
那么如果美与战争必定相伴,应该如何作出取舍?
“我只想制造出优美的飞机”,二郎如是回答(历史上的崛越二郎在面对盟军的审问时也这样回答的)。
作为和平主义者的宫崎骏,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句话,才选择由—— 一个武器设计师——崛越二郎担任故事的主人公。
二郎的梦是“优美的飞机”,而不是“零式战机”;本庄的梦是“振兴祖国”,而不是“侵略他国”。
当日本的军国主义“美梦”化成了灰烬时,二郎、本庄。
起风了歌曲点评《起风了》是一首由乔任梁演唱的歌曲,该曲是由刘炅然作词、作曲并制作的。
这首歌于2015年发布,由于乔任梁于2016年离世,因此这首歌也成为了他音乐生涯的终曲。
他用清澈纯净的嗓音和真挚的表达,将这首歌唱得动情而又深刻。
首先是这首歌的歌曲曲调,它以简单、舒缓的编曲风格赢得了大量听众的喜爱。
歌曲开头的吉他和钢琴的合奏,温柔而又悦耳,为整首歌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
而歌曲在副歌部分的高潮上扬,增加了整首歌的张力和感染力。
此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都十分流畅,能够引人入胜,易于记忆。
其次是这首歌的歌词,它表达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感悟。
歌曲的名字"起风了"象征着改变和转变的到来。
歌词用简洁而又朴实的文字描述了人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韧和勇敢。
例如歌词中的“我拿青春做铠甲,只为保护你”。
这句歌词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用我们的力量去保护我们所爱的人。
同时,歌词中表达出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歌曲中反复出现的“相信自己”的句子,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坚信自己的能力,不要放弃希望。
再者,乔任梁在演唱这首歌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将歌曲的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嗓音清澈而有力,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歌曲中的情感和感受。
这首歌曲虽然旋律简单,但歌曲中乔任梁用音乐将情感表达出来,给听众带来了深深的触动。
他的演唱充满力量和激情,让听众能够更好地体味歌曲中的情感和内涵。
最后,这首歌曲所传达的核心价值观使得它成为了一首开朗向上的歌曲。
它告诉我们即使面对困难和逆境,我们也应该坚持追求梦想,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无论风起云涌,还是平静无波,我们都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
总之,《起风了》是一首优美而又感人的歌曲,它通过简洁明了的歌词、舒缓动人的旋律以及乔任梁充满感情的演唱,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这首歌歌颂了坚持和希望,鼓励人们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
无论何时何地,这首歌都能将人们从烦恼和忧愁中解放出来,给人们带来力量和勇气,成为心灵的一剂良药。
《起风了》作品欣赏
《起风了》创作于1876年,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国立博物馆。
画家介绍:
温斯洛霍默1836年出生于波士顿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由于家庭环境优越,霍默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尤其对美术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钟爱之情,后来霍默到纽约美术设计学院进行专业学习,因此它的艺术风格具有典型的美国艺术文化特征。
霍默的作品表现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早年的作品,那时候的作品一般都是表现美国人民愉悦的生活场景。
第二阶段是霍默的中年时期,在这个阶段美国国内的战争,所以他的作品基本上是表现战争场面的题材。
霍默的艺术表现阶段的第三个时期是他的四十岁以后的作品,主要表现海边渔民的生活情景,《起风了》就是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品介绍:
《起风了》这幅作品描绘了三个渔夫正在用身体去压船的右舷,试图让船只转变方向,画面真实地记录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嘴真实的、最可信的乡村生活。
画面所展示的这片水域、以至于所表现的这只小船都并非出自虚构,它是画面写实描绘出的海边夏日清新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之情。
《起风了》这幅作品从画面上的构图上看,画面中的小船和渔夫位于画面视觉中心的良好位置上,与船下奔腾的海水、远方薄薄的云彩形成强烈的对比,
充分显示出渔民那种充满惬意的生活场面。
被虚构了的现实--日本动画电影《起风了》作品分析
于苗
【期刊名称】《艺海》
【年(卷),期】2015(0)6
【摘要】日本动画电影大师宫崎骏在2013年的时候创作了自己的收山之作《起风了》,这是宫崎骏反战思想延续的一种“临终式”表达。
动画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真实人物掘越二郎为故事主人公,以讲述二战背景下的技师生活以及与结核病少女两者的动人爱情故事为主线。
这部《起风了》既是宫崎骏的代表作品,也是日本动画电影发展历史上的最高水准佳作。
而这部作品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深刻意味更加令人深思。
本文针对日本动画电影《起风了》的艺术作品进行解析,探究在虚构的现实环境中生存的掘越二郎以及菜惠子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总页数】2页(P106-107)
【作者】于苗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动画电影《起风了》之故事内容分析 [J], 冯夏楠;吴定勇
2.翻译目的论观照下日本电影字幕版与配音版翻译对比分析——以日本动画电影《多啦A梦·大雄的恐龙》为例 [J], 李琼
3.阳光下的泡沫——路遥的人生经历与其作品中虚构童话和现实悲剧的内在联系[J], 曹晛;;;;
4.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连接点\r——日本动画圣地巡礼文化分析 [J], 周广
5.超民族性话语:日本纪录片与虚构影视作品中的中国民族形象研究 [J], 徐锦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者: 冯夏楠[1] 吴定勇[2]
作者机构: [1]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0 [2]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00
出版物刊名: 新闻研究导刊
页码: 6-7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
主题词: 起风了 故事剧情 动画电影
摘要:宫崎骏制作的动画电影在全球范围内享有超高的知名度,几乎代表了日本动画电影的最高水平.2013年,被称为宫崎骏收官之作的《起风了》在全球上映,引发了全球的热烈反响.《起风了》延续了宫崎骏动画一贯的优良品质,画风精致,故事情节富有感染力.本文将着重从故事内容的角度分析该动画的特点,分析主要从人物设置、情节设置与思想观念三个角度展开.。
《起风了》影评《起风了》,一部由宫崎骏执导的动画电影,于昨日在我眼前展现了它的绚丽与动人。
这是一部充满矛盾的作品,在日本国内上映时也是毁誉参半。
它既秉承了吉卜力一贯的唯美、温馨与细腻,又在叙事风格上展现出了独特的拖沓与铺垫。
然而,这些不足之处并未成为我诟病它的理由,因为最主要的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充满了矛盾,而宫崎骏本人在影片上映前的宣传活动中发表的见解,更是刺激到了右翼分子的神经。
因此,《起风了》无疑是最具争议的宫崎骏作品之一。
且不提主题,单从故事结构和叙事风格来看,由于这是宫崎骏第一部以真实人物生平为蓝本的作品,我感觉其内容不够丰富,情节串接也稍显生硬。
特别是堀越二郎与恋人里见菜穗子从相恋到结合的情节,一个镜头一个直接的表白就交待了,完全不见宫崎骏一贯的细腻处理,唐突得甚至有些狗血。
此外,堀越二郎的梦境和现实穿插过于频繁,虽然梦境中的唯美世界是堀越二郎的动力源泉,也是本片的立意所在,但过多的梦境描述不仅拖延了剧情的发展,也带有较浓的说教色彩,欠缺了一些浑然一体的感觉。
以往观看宫崎骏的电影,总能给我带来一种明确的感受,或悲伤如《萤火虫之墓》,或感动如《天空之城》,或清爽如《龙猫》,或回味如《千与千寻》……若非要为《起风了》贴上一种感觉的标签,那便是矛盾。
由于我对真实的堀越二郎的生平了解甚少,而宫崎骏本人是个有着左翼思想的反战人士,所以电影中的堀越二郎会不可避免地被植入反战的情绪。
但他同时又是个以制造最美丽的飞机为目标的设计师,并为此一直努力着。
然而,造物弄人,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制造出了精锐的战斗机,却不幸成为了高性能战争武器。
堀越二郎身上梦想与现实的矛盾贯穿始终,随着“零式”的成功上天,电影也在此时戛然而止。
可以说,是宫崎骏暧昧的叙事风格将故事的矛盾推向了最高潮。
电影结束后,对于宫崎骏通过《起风了》想要表达的内容,我感到有些困惑,无法理清一个清晰的头绪。
也许正如他本人所说,“制作该片不是为了宣扬反战,也不是借‘零式’的精锐鼓动日本年轻人,只是想讲述一个忠诚于自己梦想的年轻人的故事而已。
2016年第03期动画电影《起风了》海报动画电影《起风了》是宫崎骏先生著名的动画电影之一,也是其收山之作,于2013年7月出现在荧屏上。
《起风了》给观众讲述了一个动荡的年代,平凡的日本少年崛越二郎迷恋飞机,并且与薄命的少女菜穗子之间的恋爱故事。
电影《起风了》不仅仅获得了票房上的成功,并且因为相对敏感的故事题材展示了作者对战争的反对态度,引起了全世界的议论。
日本右翼网民认为此部电影给大众传递的是和平,反战争的信息,是完全的“左翼”主义的电影,也有人给宫崎骏先生打上了“叛国”的标签。
但是也有人认为,宫崎骏先生所导的电影《起风了》是对日本在战争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刻意的回避。
那么,电影《起风了》究竟是在宣扬反战争的思想,还是对日本所犯下的错误进行美化?观众需要对电影进行深入地分析。
一、创作意图(一)电影所传递的反战思想1.电影主人公崛越二郎是非军国主义者的象征。
电影《起风了》的男主角崛越二郎是著名飞机设计师,其也是二战中设计零战实际存在的人物。
但是男主角崛越二郎并不是军国主义者。
电影导员宫崎骏本身是一个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和平主义者。
但是,却在其电影《起风了》中塑造了一个设计武器的飞机设计师的形象,当时创造的出发点让观众很难理解。
因此,观众想要对作者的创意进行了解,解剖出作者想要表达出来的真实思想,就必须对电影《起风了》进行深入的分析。
电影《起风了》的男主角崛越二郎并不喜欢战争,他设计飞机的初衷只是因为自己喜欢飞机,并不动画电影《起风了》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 王 征【作者简介】王 征,男,河南南阳人,南阳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艺术教育理论方向研究。
101动画视阈Focus on Animated Movies是为了发动各国之间的战争。
作者宫崎骏所要表达的思想并不是崛越二郎为了发动战争而进行飞机的设计。
在电影一开始,作者就已经向观众传递了这个信息。
当主人公崛越二郎在梦中和卡普尼罗建立了朋友的关系,并且从朋友那里汲取到勇气和灵感。
动画电影《起风了》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作者:王征来源:《电影评介》2016年第03期动画电影《起风了》是宫崎骏先生著名的动画电影之一,也是其收山之作,于2013年7月出现在荧屏上。
《起风了》给观众讲述了一个动荡的年代,平凡的日本少年崛越二郎迷恋飞机,并且与薄命的少女菜穗子之间的恋爱故事。
电影《起风了》不仅仅获得了票房上的成功,并且因为相对敏感的故事题材展示了作者对战争的反对态度,引起了全世界的议论。
日本右翼网民认为此部电影给大众传递的是和平,反战争的信息,是完全的“左翼”主义的电影,也有人给宫崎骏先生打上了“叛国”的标签。
但是也有人认为,宫崎骏先生所导的电影《起风了》是对日本在战争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刻意的回避。
那么,电影《起风了》究竟是在宣扬反战争的思想,还是对日本所犯下的错误进行美化?观众需要对电影进行深入地分析。
一、创作意图(一)电影所传递的反战思想1.电影主人公崛越二郎是非军国主义者的象征。
电影《起风了》的男主角崛越二郎是著名飞机设计师,其也是二战中设计零战实际存在的人物。
但是男主角崛越二郎并不是军国主义者。
电影导员宫崎骏本身是一个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和平主义者。
但是,却在其电影《起风了》中塑造了一个设计武器的飞机设计师的形象,当时创造的出发点让观众很难理解。
因此,观众想要对作者的创意进行了解,解剖出作者想要表达出来的真实思想,就必须对电影《起风了》进行深入的分析。
电影《起风了》的男主角崛越二郎并不喜欢战争,他设计飞机的初衷只是因为自己喜欢飞机,并不是为了发动各国之间的战争。
作者宫崎骏所要表达的思想并不是崛越二郎为了发动战争而进行飞机的设计。
在电影一开始,作者就已经向观众传递了这个信息。
当主人公崛越二郎在梦中和卡普尼罗建立了朋友的关系,并且从朋友那里汲取到勇气和灵感。
在梦中,卡普尼罗告诉崛越二郎“飞机是人们美丽的一个梦想”,其实也是作者想要告诉观众的信息,飞机本身不具备任何发动战争的作用,设计飞机单纯是出于对飞机的热爱,是设计师完成自己梦想的一个过程。
影视动画赏析总结鉴赏动画:起风了姓名:***班级:物联网1301学号:********通过这学期的动画鉴赏选修课,我学会了很多鉴赏知识。
知道了如何从背景,主题思想,制作流程,视听特征等方面鉴赏一部影片,例如蒙太奇手法等等。
不过,对于起风了这部动画,我认为它注重内容和思想,不注重画面和形式。
很多人看了这片动画,总觉得没有宫崎骏曾经的作品优秀,不如千与千寻荡人心魄,不如龙猫温暖人心。
在这两节鉴赏课上,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并不关注这部作品,甚至还有一个同学傻傻的说什么不喜欢日本动画,说起风了不贴近现实,去喜欢商业爆米花的变形金刚。
所以,我打算写一篇另类的赏析总结。
起风了,作为宫崎骏的封笔之作,让我感觉到了它是一代大师对自己整个艺术哲学观的最终总结。
整部影片如影片的名字一样,充满着宫崎骏式诗意。
很多人说《起风了》比宫崎骏的以往的作品相对而言更晦涩难懂,并且因为其战争题材的原因也更严肃。
不管这部影片是否能够得到欣赏影片者的理解或接受,对我而言,《起风了》一点没有让我失望。
我也隐约能够理解到宫崎骏真心想要言说的一些什么,而这些东西,关系到宫崎骏整个艺术哲学的本质和他艺术表达的诗意美学。
封笔之作《起风了》从开始就奠基了其诗化的基调,所以如果观众本身对于诗的理解和鉴赏存在障碍,那么,对这部影片的理解将必会是生涩的。
而如果有人质疑为什么宫崎骏要把自己的封笔之作拍成“晦涩”的诗,让观众难以理解呢?进而会不会影响到大众对《起风了》的接受呢?我想,一方面还是对诗本身的欣赏能力问题,另一方面并没有完全站到宫崎骏的立场上,并没有真正理解过宫崎骏一脉相承的生命哲学观。
诗,是超越一切文学体裁的艺术,它所表达的东西因为其本身的意蕴之深而更加悠远,深邃。
这样的一种表达对于封笔的意义是再合适不过的。
整部影片也就不只在内容上以诗性的方式留有让人琢磨不够的意蕴,更在影片的表达方法,结构排版上充满着诗化特点。
从开始到结尾,贯穿整部电影的意象就是“风”,所以我们也就避不可免的要反复来品味那句,宫崎骏“费尽心思”选择的法国诗人保罗·瓦勒的“Le ven 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这句诗第一次出现也对应着二郎在火车上第一次见到菜穗子。
在那刻,这句诗,成为了二郎和菜穗子注定般的爱情的开始。
事实上宫崎骏的电影的一个标志性的特点就是命运注定的爱情。
宫崎骏式爱情哲学,在《天空之城》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巴鲁自接到从空而降的希达的一瞬间,就注定了爱情,注定了生与死的不离不弃。
同样《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也如此,宗介和波妞看似神奇的相遇,对于宫崎骏来说,完全是命运注定的。
《起风了》起着命运这个意义的意象正是风,充满诗意的风。
在火车上风将二郎的帽子吹飞了出去,而恰好被菜穗子伸手够到,二郎在紧张菜穗子为抓住吹飞的帽子险些失足之后的那句“nice”也是他们在“魔山”度假再次相遇的伏笔,那一次相逢的又是因为——风,菜穗子在魔山修养顽疾期间,在原野画画时一阵风将她的伞吹走,路过的二郎踉跄着将伞追上并在大风中合上了伞,在这个过程里,菜穗子认出了他就是那次火车上邂逅的“心上人”。
早就认出二郎的菜穗子,在远处也像二郎一样喊了那句nice。
当然那时候二郎并没有注意到眼下这个画画的姑娘是谁,宫崎骏这一幕的设计又一次突出了他的爱情哲学,它经由菜穗子说出一下子道破了自第一次的见面后她已经将那个坐在三等火车上的温文尔雅的青年铭记于心了,而无论是否因为一阵风他们的爱情必将是要如风一样充满了浪漫色彩。
或许那么一瞬间,菜穗子又在心里默念了那句“Le ven 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
诗的魅力本身就在于此,同一句诗不同的人读它能领会到完全不同的意思,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境遇里在心里默念起相同的一句诗的时候,所理解和领悟的意思也可能完全没有一点联系。
“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便反反复复的出现在整个故事中,尤其是在二郎和卡普拉尼相连的梦里及二郎和菜穗子的爱情中。
整部电影的表达也始终以这两点为主要线索。
如果说,宫崎骏的“奇幻”是宫崎骏象征性的诗意,那么这部以战争为题材的电影仿佛就没有施展奇幻的舞台了,不过,我们看下去就知道了,宫崎骏怎能不奇幻,换句话说,没有宫崎骏式诗意的电影怎么可能出自宫崎骏之手,在《起风了》这部影片中,宫崎骏将“奇幻”部分给了他巧妙设计的那个二郎与卡普罗尼相连的“梦”,那个梦境的反复穿插也充分的展现了他诗性的表达。
宫崎骏大师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的“奇幻”而是在于他的诚实,他的善良。
这一点才真正意义上决定了艺术家的艺术魅力所在。
诚实,善思的宫崎骏,不会为了“奇幻”而“奇幻”,他的创作生涯记录着他整个心魂的发展,他整个人生哲学的发展。
这一切都没有离开他的“真”。
宫崎骏用鲜明的色调转换来凸显着二郎的那个梦和二郎所处的现实世界。
这种鲜明的对比,最明显的一次是二郎在德国进修时,乘火车去欧洲其他国家学习过程中的那个场景,那一次二郎在火车上再次进入与卡普罗尼相逢的梦,现实世界一副灰暗,阴冷的色调,连同二郎在日本设计飞机时对当时日本环境色调的描述一样,而当他和卡普罗尼一起跳入他们的纯粹的飞翔的梦想的梦境时,一瞬,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意盎然、勃勃生机。
这样异常鲜明的对比是宫崎骏的故意而为之,他正是希望通过这种夸张的诗意的鲜明的对比,来引起观影者的注意,引起他们对这两幅色调下宫崎骏所暗含深意的思考。
在梦和现实的不断切换中不断的切换着这两幅鲜明的画面,这种色调的切换还同样出现在二郎和菜穗子的爱情中,他们相遇的时候也是那样的清新、欢快的色调。
这个梦在务虚与务实的场景切换中,表达的是主人公或者说是热爱思考的人自己的心魂历程。
起风了是宫崎骏对日本二战最好的思考。
站在一个参加战争的日本人角度里来思考战争为被侵略的国家,为自己的国家所带了的会是怎样的伤害。
如果不是战争,二郎不会设计出最完美的“杀人武器”,但如果不是战争他难道不会设计出和卡普罗尼一样的带给乘客梦境体验的飞机吗?“杀人武器”的设计本身就违背了二郎的意愿,宫崎骏将这一点放在了影片的最开始。
少年时代的二郎在梦中驾驶着他的飞机,在一片祥和之中,天空下的日本安居乐业,阳光普照着大地,人们带着对飞翔的崇敬和兴奋向二郎挥手致意,那一刻飞机和飞翔对于二郎,对于人民而言就是那阵轻缓柔和的风,就是那束金黄明亮的光,就是丰饶的大地和清澈的河流,就是欢笑和热情,就是梦想。
音乐欢愉轻快,二郎的飞翔也似乎要这样一直幸福下去。
忽然间,音乐中杂进刺耳的轰鸣,在洁白的云彩里隐约出现了黑漆的斑点,二郎定睛一看,那是一颗颗炸弹,一架全身黑漆印着类似“法西斯”图腾的,庞大又丑陋的飞行物出现在了二郎的头上,来不及看清楚,一个阴谋者打扮的鬼魅一样的家伙把一颗“呲嘴獠牙”的炸弹投向了二郎,也投向了整个人民的祥和之所,投向了人民的梦想,一瞬间,二郎那架像大鸟一样的飞机被炸的支离破碎。
还有一幕,二郎在看到高年级的同学在欺负一个低年级的孩子时,他毅然冲过去保护那个孩子,制止他们的暴力形式的“恃强凌弱”,我总觉得这也是宫崎骏的用心之笔,一个人的天性是难以改变的,宫崎骏通过这一幕映射出二郎天性中的正义,这种正义也会是他对日本发动战争来“恃强凌弱”时的愤慨,是他内心中反对日本发动战争的必然。
战争从那个时候已经成为二郎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
这是一个充满他整个人生的矛盾所在,这样的矛盾又何尝不存在于卡普罗尼身上呢,一方面他为意大利制造攻打他国的飞机,另一方面他不断地研究和改进着他的梦想中的带给人民飞翔喜悦的飞行物。
就像二郎在梦中和他的第一次相遇那样,从言语中我们就看出了战争对于卡普罗尼而言是一个“无可奈何”的工作,一个作为国家特别一员(出色的飞机工程师)的不得不做满足国家政治要求的任务和义务,而那本不是他的热情所在,不是他的梦想所在。
二郎在现实生活里为军队设计实现霸权的杀人武器,但在他的梦境之中或心灵深处,他最真挚的渴望是用飞机带给梦想飞翔的人,带给追求梦想的人实现飞翔的欢乐。
而这也是宫崎骏想要表达的一个所在,是宫崎骏对战争思考的一个所在。
宫崎骏丝毫不掩饰对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罪行的控诉。
作为一个日本人,他是深刻反思日本二战的罪行的一个艺术家,这种反思通过二郎的故事来道出他的观点。
就像他在《风之谷》,在《幽灵公主》,在《天空之城》甚至在《千与千寻》中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入思考一样,战争永远不会成为追求幸福的手段,它会禁锢和扼杀幸福的梦,承受者将遭受战争的剧痛,而发动战争时人性狰狞的人也必将遭受战争之后冷静下来时巨大的心灵折磨,更不会获得发动战争之前,对胜利结果预期中那样的收货。
宫崎骏一再尽全力阐明“暴力”是一切罪恶的呈现。
而使用暴力所追求的美好,根本不因暴力的实施而实现。
一个民族的科技发达程度,对应着的一定是这个民族的民族自信。
这自信一旦建立就会永久的传承,这自信的意义在于,这个民族对全人类发展的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心。
这种自信,让其科技不断处于全世界顶级水平,与此同时,这种心态,使他们越来越想要获得全世界的尊重和膜拜。
进而这种心态超离经济科学层面,进入一种自我崇拜的疯狂层面。
战争的发动者总是这样一个角色,他的强大源于人民富裕,安宁的生活,他的错误又将葬送这样的生活。
实现一切幻想中的美好,惟独只有爱!惟独爱情是宫崎骏一生艺术生涯的哲学内在。
一切“暴力”所带来的灾难,惟独靠着对爱的执着信仰的人们得以拯救,得以抚慰。
无论是那乌西卡,是巴鲁和希达,还是阿西达卡和幽灵公主。
暴力的侵犯与暴力的复仇只有带来更深的仇恨和苦难。
但暴力的侵犯和复仇却似一种咒符,依附在人类文明的进展的整个过程之中。
无论哪一个年代,无论哪一个宗教教义都无法彻底的改变它。
在“懂得”与“背弃”的深刻矛盾之间,人性永远占据着主动权。
而唯独,而幸好还有爱的存在。
在矛盾里的反反复复之中,爱也是上帝的符咒。
如果,不是那场战争,二郎的爱情是否会有个完美的结局。
因为军方对研制飞机的渴求,二郎不得已让身患重病的爱人离开医院来工作地陪他,如果不是这个原因,那么菜穗子是否能平安治愈顽疾,与二郎共度余生呢?我总觉得这也是宫崎骏想问的一个问题,他想让人们思考这样的问题。
宫崎骏大师的封笔之作,最最打动我的也仍旧是他执着的爱情,菜穗子和二郎的爱情,那个和风有关的爱情,菜穗子第二次和二郎相遇时,她哭了,她说她在感谢一口泉水,她祈求那泉水把二郎带来。
是的呀,美好的爱情,多么美好的爱情,尽管她已经得了难以治愈的顽疾,但她仍旧得到了如风,如泉的二郎,得到了如风,如泉的爱情。
从风把彼此送过来的那一刻他们就彼此爱上了彼此,哪怕这爱是那样短暂,那样残忍。
影片最后,二郎设计的“杀人武器”全部都毁灭了,无一幸免,这惨重的损失对于被日本侵略的国家难道不是加倍的?战争给双方带来的伤痛,让法西斯成为影片中德国人说的“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