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生理和解剖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3.65 MB
- 文档页数:5
家禽的解剖简介(一)覃子榕我在这里主要以简单介绍鸡的一些外貌特征、生理特点以及在解剖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其主要目的是针对一些兽医初学者及养殖户更好的入门。
家禽的骨有丰富的钙质,骨质较白而坚硬。
成年时,除翼和后肢下段外,大部分骨的骨髓被吸收而填充空气(又叫气骨),以适应飞翔生活。
其骨骼分为脊柱、胸廓、头骨、前肢骨和后肢骨5部分。
家禽的肢变为翼,后肢与躯干形成坚固的连接和关节,有利于跳跃、行走和划水等。
禽体由骨骼和所附着的肌肉构成,体表覆盖物为及其衍生物羽。
家禽的基本生理特点如下:(一)、新陈代谢旺盛。
其表现为:1、体温高。
2、心率高。
3、呼吸频率高。
(二)、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由于家禽皮肤没有汗腺,又有羽毛紧密覆盖而构成非常有效的保湿层,因而当环境气温上升达26.6度时,辐射、传导、对流的散热方式受到限制,而只能靠呼吸排出水蒸气来散热。
当鸡体温升高到42-42.5度时,则出现张嘴喘气,翅膀下垂咽喉颤动,此情况若不及时纠正,往往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生产。
(三)、繁殖潜力大:一只精力旺盛的公鸡,一天可交配40次以上。
而母鸡虽说仅有左侧卵巢与输卵管发育正常,但繁殖能力却一点不可小看,高产的母鸡年产蛋达300枚以上。
这些蛋经孵化大概有70%可成为雏鸡,则每年每只母鸡可获200多个后代。
家禽的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密切相关,其中以光照、温度和饲料对繁殖影响最大。
在自然条件之下,产蛋随着季节性变化而变化。
然而在现代化养殖中人们利用这一特点人为的控制和改善,从而改变为全年都能均衡保持优良的生产性能。
鸡的消化系统:家禽没有唇、牙,只有角质化坚硬喙,鸡的唾液腺不发达,唾液内含少量淀粉酶。
舌较硬,肌组织较少,舌的味觉乳头不发达,所以我们常能看到当放苦味的药物混入其饮用水中,它们依然喝得很“开心”,无异常表现。
鸡有嗉囊,具有贮存和软化食物的功能。
嗉囊内容物常呈酸性。
再往下,就是鸡的胃了,鸡的胃分为腺胃、肌胃。
腺胃主要分泌胃液,胃液含蛋白酶和盐酸,用于消化蛋白质。
鸡的解剖实验报告鸡是一种常见的家禽,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来源。
而了解鸡的解剖结构对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鸡的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鸡进行了解剖,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
首先,我们对鸡的外部特征进行了观察。
鸡的身体呈纺锤形,头部有喙和两只眼睛,颈部有颈椎,胸部有胸骨,腹部有腹肌。
鸡的羽毛覆盖全身,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斑纹。
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鸡的外部结构特征,这为我们后续的解剖工作奠定了基础。
接着,我们对鸡进行了解剖。
首先,我们切开了鸡的腹部,观察了其内脏器官。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鸡的消化系统,包括食道、胃、肠道等器官,它们协同工作,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鸡的呼吸系统,包括气管和肺部结构,它们起着呼吸和气体交换的重要作用。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鸡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它们负责输送血液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部位。
除此之外,我们还对鸡的神经系统进行了观察。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鸡的大脑、脊髓和神经末梢,它们是鸡的神经中枢,负责感知外界刺激、传递神经信号和控制身体各部位的活动。
通过对神经系统的观察,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鸡的行为和运动特征。
最后,我们对鸡的骨骼系统进行了解剖。
鸡的骨骼结构轻巧而坚固,适合它们在地面上快速奔跑和飞翔。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鸡的骨骼结构,包括头部、颈部、胸部和四肢的骨骼,它们为鸡提供了支撑和保护,同时也是肌肉活动的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鸡的解剖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鸡的内部器官和系统,还可以更好地理解鸡的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性。
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鸡的生物学特征和行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和数据。
鸡的解剖实践总结报告在本次鸡的解剖实践中,我们对鸡的解剖结构和器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加深了对鸡的生理结构的理解,同时也获得了实践操作的经验。
首先,我们观察了鸡的外部结构。
鸡的身体主要由头部、颈部、胸腹部、翅膀和尾部组成。
我们注意到鸡的头部有喙和眼睛,颈部有颈椎,能够灵活转动头部。
胸腹部扁平且肌肉丰富,适合飞行和奔跑。
鸡的翅膀由翼爪和翅膀骨组成,能够实现飞行功能。
尾部由尾羽和尾巴组成,起到平衡身体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对鸡进行了解剖。
我们首先进行了鸡的皮肤解剖,观察了鸡皮肤的颜色和纹理,了解了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然后,我们进行了鸡的肌肉解剖,注意到鸡的肌肉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主要由红肌和白肌组成,分别负责不同的运动功能。
接着,我们进行了骨骼解剖,发现鸡的骨骼轻巧且坚硬,适合飞行和奔跑。
鸡的骨骼主要由头骨、脊椎、胸骨和四肢骨组成。
最后,我们进行了鸡的内脏解剖,观察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通过解剖,我们了解到鸡的内脏器官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解剖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要注重解剖操作的环境卫生,确保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其次,我们要熟悉解剖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剖解的步骤和顺序。
在解剖过程中,我们要小心谨慎地操作,保持器官的完整性。
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鸡的解剖实践,我们增强了对鸡的生理结构的理解和学习,同时也获得了解剖实践的经验。
这次实践对我们的课程学习和职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提高解剖技能和科学素养。
初生雏鸡解剖生理学特点鸡饲养管理与其他畜禽相比较,初生雏鸡具有独特的解剖生理学特点,根据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措施,对雏鸡生长发育和疾病防治具有特殊意义。
一.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初生雏鸡体温较成年鸡低2℃-30℃,4日龄后开始有所上升,10日龄才接近成年鸡的体温,到20日龄体温调节机能发育逐步完善,才能保持体温处在恒定的状态。
如初生雏鸡温度保持不好,达不到雏鸡对外界环境温度的要求,雏鸡不但不能正常生长,而且也难于成活。
鸡是恒温动物,在一定环境温度范围内,能保持体温相对恒定,但超出一定的温度范围,鸡体温可随环境温度升高或降低,而体温随之升高或降低。
当体温降低到鸡群中有50%发生死亡时的体温称低限致死体温,反之则称高限致死体温。
1日龄雏鸡低限致死体温为15.4~-15.8℃,日龄越小,对低体温耐受力越强,但御寒力则相反,成年鸡在-50℃的环境中能耐受1小时,而1日龄雏鸡IO℃—15℃的环境温度就是致死温度,如果温度是逐步下降,即使25℃的环境,也能使幼雏死亡。
初生雏鸡的高限致死体温为45℃-47.8℃。
因此,适宜的环境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
初生雏鸡腹内有残存未被吸收完的卵黄,在出壳3—5天内雏鸡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剩余卵黄,如雏鸡腹部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充分饮水,有助于剩余卵黄的吸收,能增强雏鸡的体质,提高存活率。
尤其对弱雏,适当提高育雏温度更有好处,1—7日龄37℃-36℃。
二.初生雏鸡消化器官容积小发育快初生雏鸡消化道容积小(尤其是胃),肌胃研磨力弱,消化道又缺乏某些消化酶,消化力差。
但初生雏鸡消化器官发育快,各器官的相对重量达到峰值的时间:肌胃为4-5日龄,胰脏为9日龄,小肠为7日龄。
成鸡消化道全长(从喙角至泄殖腔)210cm,雏鸡20日龄消化道全长达到85cm,为成鸡的40.5%。
在20日龄以内,十二指肠长度增长最快,已达12cm,为成鸡(20cm)的60%。
盲肠长度增长最慢,仅为成鸡的28.57%,回肠和空肠长度已达49cm,为成鸡(120cm)的40.8%。
蛋鸡解剖知识点总结蛋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农业家禽,它们主要用于产蛋,肉蛋并重。
了解蛋鸡的解剖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蛋鸡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进行养殖管理和科学喂养。
本文将围绕蛋鸡的解剖知识展开总结,包括蛋鸡的外部形态、内脏器官结构和功能特点等内容,以期帮助读者对蛋鸡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蛋鸡的外部形态蛋鸡的外部形态主要包括头部、颈部、体部和尾部等部位。
蛋鸡头部呈三角形,嘴部呈锥形,有鼻孔和无外鼻突。
颈部粗短,有13个颈椎。
体部由胸部、腹部和腰部组成,胸部宽大,腹部圆饱,腰部粗壮,尾部短小。
蛋鸡的翅膀发达,尾巴较短,脚下有4个脚趾,其中3个在前,1个在后。
二、蛋鸡的内脏器官结构蛋鸡的内脏器官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其中,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等器官,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等器官,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器官,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生殖腺等器官。
三、蛋鸡内脏器官的功能特点1.消化系统的功能蛋鸡的消化系统主要负责食物的摄取、分解、吸收和排泄。
口腔内有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食物的咀嚼和润湿,食道负责传输食物,胃负责分解食物,肠道负责吸收养分,粪便排泄。
2.呼吸系统的功能蛋鸡的呼吸系统主要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当蛋鸡呼吸时,空气首先通过鼻腔进入喉部,然后通过气管进入支气管,最终到达肺部,进行氧气的交换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3.循环系统的功能蛋鸡的循环系统主要负责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排出代谢废物。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器官,它通过心脏收缩和舒张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起到供血和排泄废物的作用。
4.泌尿系统的功能蛋鸡的泌尿系统主要负责排泄体内的代谢废物,调节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它通过滤网将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保持体内的内环境稳定。
5.生殖系统的功能蛋鸡的生殖系统主要负责生殖和繁殖。
鸡的生理特征鸡的生理特征有以下四点:一、皮下脂肪层组织结构鸡的皮下脂肪层是主要隔热层。
早期的雏鸡表皮组织很薄,呈半透明状,皮下尚未形成脂肪沉积层,尤其是腹部,几乎可以透过表皮看到剩余的蛋黄。
其肌肉组织也很薄并含有多量的水分,而水本身也是一种热导体。
这种表层的组织结构不可能有效地隔住低温,而且早期的雏鸡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健全,没有调节体温的能力,御寒能力差。
而成鸡的表层组织则不同,它既有较厚的表皮组织,又有较厚的皮下脂肪层,尤其是腹部的脂肪更厚,还有结构坚实的肌肉纤维组织以及灵敏协调的神经系统。
这种组织无论是在产热还是防热(低温)的能力上都是雏鸡的结构所无法比拟的。
二、特殊的肺结构由于鸡肺附有9个气囊,造成鸡的需氧量和排出的废气按单位体重计算要比其他家畜高出1~2倍。
当大规模集约化饲养管理时,它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要比其他家畜严重得多。
据测定,当鸡舍内二氧化碳气体达到8%时,雏鸡的精神便表现出痛苦不堪的状态,而达到15.2%时便会出现昏睡。
鸡舍潮湿,会加速粪便的腐烂分解过程,可产生大量的氨气。
氨能麻痹或破坏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而使病菌易于侵入鸡的体内,比二氧化碳气体对鸡的危害更严重。
据测定,舍内空气中氨浓度仅为20毫克/千克时,如保持6周以上,就会引起肺水肿、充血,新城疫发病率增高;若是达到50毫克/千克浓度,饲养数日后就要流鼻涕和眼泪;达到100毫克/千克浓度时,产蛋率会下降13%~15%,并难于短期内恢复。
三、超短肠道结构鸡的肠道长度仅为其体长的6~7倍(而羊为30倍、牛为25倍、马和猪为15倍、兔为10倍),加之代谢率高,尽管因品种、年龄、食物与气温不同而对水的代谢、饲料的消化量与浓度都有所不同,但都比其他家畜进行得快。
鸡消化谷粒仅需12~14小时,其他食物通过消化道经4~5小时就有半数从肛门排出。
全部食物通过仅需18~20小时即可完成。
而水分只需30分钟便可通过。
由于饲料通过肠道很快,因此鸡的排粪频率甚高,而残留于粪便中的有机物也比其他动物粪便要多,其含氮物质也最高。
家禽的一些解剖生理特征:《养禽与禽病防治》点击数:870 更新时间:2008-1-31家禽属于鸟纲动物,在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体温、泌尿、神经、内分泌、淋巴和生殖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哺乳动物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了解家禽解剖生理特征,对正确饲养家禽、认识家禽疾病、分析家禽致病原因,以及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有效预防措施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家禽的血液生理特点家禽的血浆蛋白含量较哺乳动物的低,即使同为家禽,其血浆蛋白的含量也因家禽品种、龄期、性别、生产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家禽血浆的总渗透压相当于0193%的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与哺乳动物相近,但家禽的血浆胶体渗透压却比大多数哺乳动物要低得多,主要原因是由于家禽的血浆白蛋白的含量比较低,而白蛋白对胶体渗透压的影响要比球蛋白大。
家禽血浆中非蛋白含氮物的含量虽与哺乳动物相近,即100毫升的血浆中约有20~30毫克非蛋白含氮物。
但家禽血浆中非蛋白含氮物在成分上与哺乳动物却存在明显的差别,家禽的主要为氨基氮和尿酸氮,尿素氮甚少,肌酸几乎没有,而哺乳动物则主要为尿素和肌酸,氨基氮和尿酸氮含量极少。
家禽血糖与哺乳动物血糖成分虽然都是D-葡萄糖,但家禽的血糖含量比哺乳动物高。
家禽血浆中的含钙量一般也与哺乳动物的含钙量基本一致,但在产蛋期间,血浆的含钙量则比哺乳动物的血钙要高出许多。
另外,家禽血浆始终保持高钾低钠状态,这点是比较特别的。
家禽血浆中的胆碱酯酶贮量很少,因此对抗胆碱酯酶的药物(如有机磷)非常敏感,容易中毒。
家禽的血细胞是由红细胞、白细胞和凝血细胞组成。
红细胞为卵圆形,有核,这点与哺乳类红细胞有着显著的不同。
家禽红细胞的体积也比哺乳动物的大,而比爬行类动物的小。
家禽红细胞的数量常因家禽品种、性别、龄期和生理状态不同而变化,但不管如何,红细胞的数量肯定要比哺乳动物少。
白细胞分为异嗜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等五种。
鸡解剖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解剖鸡的过程,深入了解鸡的解剖结构和器官功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成年母鸡进行解剖,并对其各个器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首先,我们对鸡进行了外部观察。
鸡的身体呈纺锤形,由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和尾部组成。
头部有喙、眼、耳和鼻孔,颈部灵活,胸部宽阔,腹部饱满,尾部有尾羽。
在外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对鸡进行了剖开。
在解剖过程中,我们首先剖开了鸡的腹部,发现了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
鸡的消化系统包括食道、胃、肠道和肝脏。
我们对这些器官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记录下它们的形态和位置。
接着,我们剖开了胸部,观察了鸡的呼吸系统。
鸡的呼吸系统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部,我们对这些器官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和记录。
除此之外,我们还对鸡的循环系统进行了解剖。
鸡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央,由心房和心室组成。
我们剖开了心脏,观察了它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我们还观察了鸡的血管系统,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记录下它们的分布和特点。
最后,我们对鸡的神经系统进行了解剖。
鸡的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
我们剖开了鸡的头部和胸部,观察了这些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这次解剖实验,我们对鸡的解剖结构和器官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加深了对生命科学的认识。
总的来说,鸡的解剖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动物解剖结构和器官功能的机会。
通过对鸡各个系统的解剖,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动物生理结构的认识,也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对大家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有所帮助。
家禽生理特点资料整理:赵姝12鸡和哺乳动物相比有许多特点。
从消化系统来看,家禽没有牙齿,而有坚硬的喙和贮存食物的嗉囊;3有一个腺胃和一个肌胃,腺胃又叫真胃,可分泌消化液,肌胃起研碎食物的作用。
家禽全身覆盖羽毛,不4利于散热,丧失了飞翔能力。
下面以鸡为例说明家禽的生理特点。
5一、消化系统671. 鸡没有牙齿,而又坚硬的喙和贮存食物的嗉囊;有一个腺胃和一个肌胃。
82. 口:鸡没有嘴唇、软腭、面颊和牙齿,鸡饮水时不能将水吸入口中,必须抬起头使水借助重力流入食9道,没有吞咽动作。
口中的腺体可分带淀粉酶的唾液,但是食物在口中的通过速度很快,所以食物在口腔10内发生消化的机会很小。
113. 嗉囊的作用是贮存食物,嗉囊没有消化功能,但口腔分泌的唾液可在嗉囊继续对食物进行消化。
124. 腺胃:腺胃也称真胃或前胃。
腺胃中的腺细胞呈突起状,也称腺胃乳头。
腺细胞分泌的胃液中含有消13化蛋白质的胃蛋白酶以及盐酸,消化液通过腺胃乳头的小孔进入腺胃。
由于食物通过腺胃的速度较快,所14以食物在腺胃中的消化量很少。
胃液中的酶可以在食物进入肌胃后发生硝化作用。
155. 肌胃:肌胃也称沙囊,内有很厚的年末,有两对强有力的肌肉能发出强大的力量,对食物起到磨碎的16作用。
176. 肠道:家禽的肠道很短,饲料消化利用很不完全。
小肠壁可以分泌少量酶对蛋白质和糖类进行消化。
18盲肠的确切作用还不十分清楚,不过对食物的硝化作用不大。
盲肠内有一些细菌的活动,似乎对鸡的免疫19力有关。
大肠的作用是重新吸收水分以增加鸡体细胞中的含水量和保持体内水平衡。
20PS: (1) 体长:消化道长度鸡=1:5 鸭鹅=1:4.521(2) 十二指肠至直肠的上皮细胞结构类似:绒毛细胞层及高度不同22(3)继续将水解的营养分子切割为更小分子23247. 泄殖腔是消化道、尿道和生殖道的公共出口。
258. 肝脏分两大叶,其功能之一是分泌胆汁。
胆汁市含由胆汁酸的黄绿色液体,胆汁进入十二指肠的下段。
解剖鸡的实验报告解剖鸡的实验报告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家禽,它们不仅提供美味的肉食,还能为我们提供鸡蛋。
然而,了解鸡的内部结构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动物的生理特征以及饲养和养殖方面的知识至关重要。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对一只鸡进行解剖,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它的内脏器官和骨骼结构。
首先,我们需要对鸡进行解剖前的准备工作。
我们将鸡放置在一个干净的工作台上,并准备好解剖所需的工具,如手术刀、剪刀和镊子。
在开始解剖之前,我们需要先观察鸡的外部特征,包括羽毛、爪子和喙等。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鸡的性别和年龄。
接下来,我们将开始解剖。
首先,我们将用剪刀剪开鸡的腹部,沿着腹部中线切开。
在切开腹部后,我们可以看到鸡的内脏器官。
我们将注意观察和记录鸡的心脏、肺部、肝脏、胃和肠道等重要器官的位置和结构。
鸡的心脏位于胸腔的正中央,它是鸟类循环系统的核心。
我们可以看到心脏有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这些腔室通过心脏瓣膜相互连接,以确保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的正常流动。
观察心脏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鸡的循环系统。
接下来,我们将注意观察鸡的肺部。
鸡的肺部位于胸腔两侧,起着呼吸和气体交换的作用。
通过观察鸡的肺部结构,我们可以了解到鸟类的呼吸系统与哺乳动物的呼吸系统有所不同,鸟类的肺部内有许多气囊,这些气囊可以帮助鸟类在飞行时保持轻盈和平衡。
在继续解剖过程中,我们将注意观察鸡的肝脏。
鸡的肝脏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它是消化系统和代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肝脏在鸡的体内起着许多重要的功能,包括产生胆汁、分解毒素和合成蛋白质等。
通过观察肝脏的结构和大小,我们可以了解到鸡的健康状况和饲养管理是否得当。
此外,我们还将注意观察鸡的胃和肠道。
鸡的胃有两个部分:瘤胃和肌胃。
瘤胃是鸟类消化食物的关键部分,它内部有许多细小的颗粒,可以帮助鸡类消化纤维素。
肌胃则负责进一步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通过观察鸡的胃和肠道,我们可以了解到鸡的消化系统如何工作以及饲养过程中饲料的选择和管理的重要性。
鸡各系统器官组成
一、消化系统:
1、消化道组成:
喙—口腔—咽—食道—嗉囊——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直肠—泄殖腔—肛门
2、消化腺组成:
唾液腺、胰脏、胆囊
3、生理特点:
A、鸡嗉囊主要起储存食物的作用,由于鸡不属于逆呕动物,因此,鸡一旦发生药物中毒,不宜使用催吐剂排毒,而应实施嗉囊切开术;
B、腺胃主要分泌大量消化液,肌胃由坚厚的肌肉构成,内层为黄邑的角质膜.常充有沙石,是磨碎食物的地方•有代替牙齿的功能;
C、小肠长约 1 55厘米.盲肠约10—15厘米,肝重30—60克,脾重2.5克左右。
二、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组成:
鼻—喉—气管—支气管—肺—气囊
2、生理特点:
A、呼吸系统生理解剖缺陷
a.鼻空有膜质鼻盖,鼻腔狭窄,支气管分叉处狭窄。
(易发生渗出物堵塞)
b.肺体积较小,通气量小,无真正意义的咳嗽;肺内支气管的分支不形成支气管树,而是形成互相连通的管道。
c.无完整的膈肌,胸腔和腹腔形成的开放系统。
d.独特的气囊结构。
e.骨骼的独特构造—充气骨。
B、呼吸系统组织生理缺陷
a.鼻腔、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纤毛不是很发达,黏液腺及杯状细胞发达,黏液分泌多,炎性渗出物多不易排除.
b.肺支气管通道型的特殊组织学结构,缺乏淋巴组织。
c.气囊壁很薄,内层为单层扁平上皮,外层是与浆膜相连续的单层扁平上皮。
两层上皮之间仅为疏松结缔组织,缺乏淋巴组织。
d.体温高(41—42℃),通过呼吸散热,呼吸强度大,呼吸道病多。
e.血液为有核红细胞,携氧量低,阻力大。
乌骨鸡为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中的鸟纲动物,其各个组织、器官和系统都有着独特的生理学和解剖学特点。
掌握这些特点,对正确饲养乌骨鸡,养好乌骨鸡,防病治病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循环系统生理特点乌骨鸡属于鸟类,它的心脏比哺乳动物心脏所受压力大,心律快,并具有双重神经控制特点,即鸡在静息状态下,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同时作用于心脏。
所以,鸡的心律比哺乳动物的心律快。
由于鸡的血脑屏障形成较晚,致使有些病原体(如鸡脑脊髓炎病毒)和某些药物(如高渗氯化钠)易通过血脑屏障进人脑内,导致疾病的发生。
鸡的血浆蛋白含量较低,血浆非蛋白含氮物主要为氨基氮和尿酸氮,并且无论是否产蛋期,都保持高钾低钠的状态。
由于血浆中的胆碱醋酶储量很少,故对有机磷药物(抗胆碱醋酶)高度敏感,容易发生中毒。
2 .呼吸系统生理特点由于鸡为鸟纲动物,为适合高空飞翔要消耗大量的氧,同时为减轻体重,体内形成特有的空气储备囊,前、中、后共有9 个,从而出现了独特的鸟类双重呼吸现象,即每呼吸一次进行的是两次气体交换。
这样,就需要大量的氧气供应,鸡所处的环境必须通风良好,经常保持有新鲜空气,否则,会因呼吸不畅、体温调节不当而发生血液电解质紊乱,中毒死亡。
因此,夏季一定要做好鸡舍的防暑通风工作。
3 .消化系统生理特点鸡的消化器官包括咏、口腔、咽、食道、嗦囊、腺胃、肌胃、小肠、盲肠、大肠、直肠、泄殖腔以及肝、胰等。
食物通过咏、口腔、咽、食道而进人嗦囊被暂时储存。
主要进行消化的器官为肌胃,含有砂粒的肌胃进行有节律性的收缩,从而使颗粒较大的食物被磨碎,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由于鸡的肠道较短,故食物从胃进人肠后,停留时间较短,这样食物中许多营养物质未被消化吸收就随粪便很快排出体外。
这提醒我们,在向饲料添加营养成分或药物时,尽量用溶解度好的类型,以便在短时间内被吸收利用。
4 .体温生理特点鸡的正常体温为40 一44 ℃,比哺乳动物高得多。
由于鸡没有汗腺,并且被有丰厚的羽毛,所以它必须通过调节控制皮肤血管收缩、呼吸频率和羽毛振颤等来维持体温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