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任务书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1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方案引言:大学物理实验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物理概念、掌握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的方案,旨在提供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强的实验项目,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实验目标:本实验的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掌握力学、光学、电磁学等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方法。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其科学研究思维和创新能力。
实验内容:本实验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具体的实验项目:1. 弹簧的拉伸与弹性势能测量实验目的:探究弹簧的拉伸性质和弹性势能的关系实验步骤:使用一弹簧,通过测量受力和位移,计算弹簧的拉伸量以及弹性势能实验要求:精确测量实验数据,合理设计实验装置,注意安全操作2. 杆上的转子平衡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力矩平衡的条件与原理实验步骤:在一树脂杆上悬挂多个重力均匀分布的转子,通过调节位置使得杆保持平衡状态实验要求:精确测量实验数据,加深对力矩平衡的理解与应用3. 球体滚下斜面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球体在斜面上滚动的加速度,研究运动学与动力学关系实验步骤:在斜面上放置球体,测量球体加速度与斜面角度的关系实验要求:理论计算与实验测量相结合,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4. 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光在介质中的折射规律与折射率计算实验步骤:通过改变光线入射角度,测量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度,计算折射率实验要求:精确测量实验数据,加深对光的折射现象与光学定律的理解5. 电磁感应实验实验目的:研究磁场对导体的感应电动势产生的影响实验步骤:通过改变磁场强度和导体运动状态,测量感应电动势与磁场、导体相对运动速度的关系实验要求:精确测量实验数据,探索磁感应现象与电磁感应规律的关系实验设计与要求:1. 实验选材:根据学生的学习年级和知识储备,选择适合的实验项目,并确保实验器材的可获得性和安全性。
应用物理学专业实验课程设计题目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应用物理学专业实验课程设计说明书基于单片机的16LED摇摇棒的设计目录第一章概述 (2)第二章设计方案 (3)2.1设计目的 (3)2.2设计要求 (3)2.3设计思路 (3)第三章硬件设计 (4)3.1水银开关 (4)3.1.1 水银开关的原理: (4)3.2摇摇棒原理图 (4)3.2.1 单片机最小系统: (5)3.2.2 LED显示系统: (5)3.3硬件整理 (6)第四章软件设计 (8)4.1软件设计思路 (8)4.2主程序流程图 (8)4.3汉字取模软件 (9)4.4程序编写 (10)第五章总结 (16)参考文献 (17)第一章 概述LED 显示棒,又称摇摇棒,是一种利用视觉暂留效应整理的“高科技”玩具。
可以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来形容它,即当静止时,它只是几个LED 发光二极管(后简称LED ) ,而一旦按照一定的频率去摇晃它,它就会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亮或灭),最终显示一幅图片或字符串。
……本设计要求整理LED 色”两个字。
标题:黑体16磅加粗居中,单倍行距,段前0磅,段后18磅 内容:宋体12磅,多倍行距 1.5行,段前段后0磅 注意:每一章都要从新的一页开始。
2.1本次设计整理的是一个显示棒,基本要求就是要小巧、轻便,所以要将单片机的系统板简化设计。
通过本次设计,加强学生对MCS-51单片机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2.2 设计要求设计一个16只高亮度LED发光二极管构成的摇摇棒,通过单片机编程配合手的左右摇晃就可呈现一幅完整的画面,可以显示字符、图片。
2.3 设计思路本系统要求设计一个LED显示棒且需要有按键进行内容切换,它主要是由中央控制部分,LED驱动部分,LED显示部分以及电源部分组成。
单片机将提取的字模进行存储,当接收到按键输入的指令时单片机就将相应的字模代码通过I/O口输出,使LED灯点亮,利用视觉暂留原理最终使图案完整的显示在摆动的显示屏中。
最新大学物理实验1-实验报告模板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1. 掌握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基本方法。
2. 熟悉使用比重瓶和电子天平的操作。
3. 分析实验误差,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原理:密度定义为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 \( \rho = \frac{m}{V} \)。
本实验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其密度。
对于固体,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测量;对于液体,体积可通过比重瓶直接测量。
实验仪器:1. 电子天平2. 比重瓶3. 烧杯4. 移液管5. 蒸馏水6. 待测固体样品7. 待测液体样品实验步骤:1. 使用电子天平测量待测固体样品的质量 \( m \)。
2. 将适量的蒸馏水倒入烧杯中,使用移液管将部分水转移到比重瓶中。
3. 将待测固体样品完全浸入比重瓶中的水中,并记录比重瓶中水的体积变化 \( V_{water} \)。
4. 计算固体样品的体积 \( V = V_{water} \)。
5.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固体样品的密度 \( \rho = \frac{m}{V} \)。
6.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不同液体样品的密度。
7. 记录所有数据,并进行必要的误差分析。
实验数据与结果:(此处填写实验数据表格,包括样品编号、质量m、体积V、计算出的密度ρ以及可能的误差分析)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不同固体和液体样品的密度,并掌握了使用比重瓶和电子天平进行密度测量的方法。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近,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这些误差来源包括仪器的精度限制、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
未来可以通过改进实验方法和提高操作精确度来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实验实训主要内容
通过手感目测来判断纤维的大类,而后通过显微镜来观察纤维的纵向结构进一步来判断纤维的种类。
二、实验实训方法、过程步骤
A、试样准备(纵向结构)
取试样一小束,手扯整理平直,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夹取20-30根纤维,将纤维放在载玻片上,滴上蒸馏水,将盖玻片从一侧慢慢压下,即制备好玻片试样。
B、显微镜的认识和调节
(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2)对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中心)。
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3)放置玻片试样:取一玻片试样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
(4)调节焦距: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试样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
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试样片的损坏。
然后,两眼同时睁开,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左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
(5)如果采用高倍物镜,一般先用低倍物镜,然后转动物镜转换器,使高倍物镜代替低倍物镜。
三、实验实训结果与分析
四、讨论与小结
自己写。
大学物理设计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设计一套大学物理实验方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原理,并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本方案包括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操作步骤和预期结果等方面的内容。
2. 实验一:测量重力加速度2.1 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地表重力加速度,验证重力加速度在不同地点的变化。
2.2 原理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原理,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自由落体时间和高度,计算出重力加速度。
2.3 器材•弹簧测力计•垂直测距仪•计时器2.4 操作步骤1.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垂直测距仪上方,并将其底部与地面接触。
2.将待测物体(如小球)固定在弹簧测力计的下方。
3.将垂直测距仪归零,然后松开待测物体,使其自由下落。
4.同时启动计时器和记录垂直测距仪读数。
5.当待测物体触地时,停止计时器并记录时间。
6.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计算出重力加速度。
2.5 预期结果通过多次实验测量,可以得到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数据,并验证其变化的规律。
3. 实验二:测量力的平衡3.1 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力的平衡条件,探究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原理。
3.2 原理力的平衡条件要求合力为零,即各力之间的合力为零。
可以利用这一原理来测量不同方向上的力。
3.3 器材•弹簧测力计•不同质量的物体•可调节夹角的支撑架3.4 操作步骤1.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支撑架上方,并将其底部与地面接触。
2.调整支撑架夹角,使得弹簧测力计所受的重力和施加在上方的力平衡。
3.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记录下来。
4.更换不同质量的物体,并重复上述步骤。
5.根据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分析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情况。
3.5 预期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验证力的平衡条件,并理解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原理。
4. 实验三:测量简谐振动的周期与频率4.1 目的通过实验测量简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验证简谐振动的特性。
4.2 原理简谐振动是指物体围绕平衡位置做周期性振动的运动。
周期和频率是描述简谐振动特性的重要参数。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贯彻落实我国教育方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我校决定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目的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增强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 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活动内容1. 实践操作类活动(1)科学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2)艺术创作:开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3)手工制作:组织学生进行剪纸、编织、陶艺等手工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实地考察类活动(1)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了解历史、科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走进企业、农村: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农村,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和农村现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考察名胜古迹:组织学生考察名胜古迹,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社会调查类活动(1)社区调查:组织学生开展社区调查,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环保调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调查,了解环境污染现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社会热点问题调查:组织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四、活动时间本次教学实践活动时间为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具体活动安排如下:1. 2022年9月:制定活动方案,组织教师进行活动培训。
2. 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开展实践活动,包括实践操作、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
大学生物理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1. 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2. 加深对物理理论的理解。
3. 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我们进行实验的理论基础,需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教材来和理解。
实验器材
1. 需要明确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包括仪器设备、工具和消耗品等。
2. 熟悉并了解这些器材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的准备:包括实验场地的布置、实验器材的检查和准
备工作。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原理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注意观察实
验现象,并做好数据记录。
3.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
实验结果。
4. 实验报告的撰写: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 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要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包括
实验条件、测量数据和观察结果等。
2. 实验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的整理、计
算和图表的绘制等。
实验安全
1. 实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在实验前了解实验物品的性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佩戴好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安全。
实验报告
1.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数据和分析等内容。
2. 实验报告应简洁明了,条理清晰,数据准确,分析深入。
以上是大学生物理实验方案的基本内容,具体实验方案应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进行制定。
大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书.大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书大学物理实验力学部分实验一长度与体积的测量实验类型:验证实验类别:专业主干课实验学时:2所属课程:大学物理所涉及的课程和知识点:误差原理有效数字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长度的几种常用仪器的使用,并会正确读数。
练习作好记录和误差计算。
二、实验要求(1)分别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测金属圆筒、小钢球的内外径及高度,并求体积。
(2)练习多次等精度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金属圆柱体,小钢球,铜丝四、实验方案1、用游标卡尺测量并计算所给样品的体积。
2、分别用千分尺和读数显微镜测量所给金属丝的直径。
数据处理注意:有效数字的读取和运用,自拟表格,按有关规则进行数据处理。
描述实验过程(步骤)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五、考核形式实际操作过程实验报告六、实验报告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和处理。
对实验中的特殊现象、实验操作的成败、实验的关键点等内容进行整理、解释、分析总结,回答思考题,提出实验结论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等。
七、思考题1、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时如何读数?游标本身有没有估读数?2、千分尺以毫米为单位可估读到哪一位?初读数的正负如何判断?待测长度如何确定?实验二单摆实验类型:设计实验类别:专业主干课实验学时:2所属课程:大学物理所涉及的课程和知识点:力学单摆周期公式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使用停表和米尺,测准单摆的周期和摆长。
利用单摆周期公式求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二、实验要求(1)测摆长为1m时的周期求g值。
(2)改变摆长,每次减少10cm,测相应周期T,作T—L图,验证单摆周期公式。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单摆、米尺、游标卡尺、停表。
四、实验方案利用试验台上所给的设备及材料,自己制作一个单摆,然后设计实验步骤测出单摆的周期,再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速。
物理学实验教学计划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通过在斜面上滚动小球,利用运动学知识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2.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使用光路仪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探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3. 静电场力实验:使用电荷计和静电仪研究电荷之间的库仑力,了解静电场力的基本特性。
4. 简谐振动实验:利用弹簧振子进行实验,观察振动的周期和频率与振幅的关系,探讨简谐振动的规律。
5. 热传导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了解热的传导规律,探讨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前准备:学生需提前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做好实验记录表。
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规范和仪器使用方法。
3. 数据处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并填写实验报告。
4. 实验讨论:学生在实验结束后,进行实验结果讨论,交流经验和感想,提出问题和思考。
四、实验要求1. 学生必须认真学习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严格按照实验规范进行操作。
2. 学生需积极参与实验讨论,主动思考和提问,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 学生需诚实记录实验数据,准确填写实验报告,并按时提交给实验指导教师。
五、实验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实验指导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和实验能力表现,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六、实验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实验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七、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将进一步增强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在物理学实验教学中获益良多,不断拓展学术视野,勇攀科学高峰!。
实验报告任务书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提供详细的任务要求和实验要求,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过程,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项目及内容:本实验包括以下项目:1. 实验准备:a. 列出实验所需材料和器材清单;b. 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和溶液;c. 设计实验流程和步骤。
2. 实验操作:a. 按照实验流程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b. 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c.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数据、测量值等。
3. 数据处理:a. 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b. 进行数据分析,包括计算、统计和图表制作;c. 对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和推理。
4. 结果与讨论:a.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b.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不足之处和改进意见;c. 总结实验的重要发现和对相关领域的意义。
要求:1. 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试剂;2. 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注意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3. 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处理和分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 实验报告要有明确的结构,清晰的逻辑,语言准确简练;5. 实验报告要包括必要的图表和数据分析,且结果与讨论相结合;6. 实验报告要注重实验的可重复性和推广性,结果能够得到验证和应用。
参考资料:学生可参考教材、期刊论文、相关实验指导书等资料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可以使用国内外通用的引文格式,如APA、MLA等。
截止日期:学生需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并交至指定邮箱或实验室办公室。
逾期不交或考核不合格者,成绩将受到相应扣分或不予批阅。
备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如遇到实验器材缺失、操作不当等问题,请立即向实验室管理员或实验指导教师反馈,以便及时解决。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准备实验,并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通过实验的开展,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技能,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所涉及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郑州华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理实验讲义电气工程教研室实验一 三线摆法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大小的量度,是表征刚体特性的一个物理量。
转动惯量的大小除与物体质量有关外,还与转轴的位置和质量分布(即形状、大小和密度)有关。
如果刚体形状简单,且质量分布均匀,可直接计算出它绕特定转轴的转动惯量。
但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常碰到大量形状复杂,且质量分布不均匀刚体,理论计算将极为复杂,通常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
转动惯量的测量,一般都是使刚体以一定的形式运动。
通过表征这种运动特征的物理量与转动惯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转换测量。
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方法有多种,三线摆法是具有较好物理理想的实验方法,它具有设备简单、直观、测试方便等优点。
【实验目的】1、学会用三线摆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2、学会用累计放大法测量周期运动的周期。
3、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实验仪器】DH4601转动惯量测试仪,游标卡尺,物理天平,钢板尺,圆环,圆柱体【实验原理】图1是三线摆实验装置的示意图。
上、下圆盘均处于水平,悬挂在横梁上。
三个对称分布的等长悬线将两圆盘相连。
上圆盘固定,下圆盘可绕中心轴AB 做扭摆运动。
当下盘转动角度很小,且略去空气阻力时,扭摆的运动可近似看做简谐运动。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刚体转动定律均可以导出物体绕中心轴AB 的转动惯量(推导过程见本实验附录)。
2002004T H gRr m I π=(1-1) 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如下:0m 为下盘的质量;r 、R 分别为上下悬点离各自圆盘中心的距离;0H 为平衡时上下盘间的垂直距离;0T 为下盘做简谐运动的周期,g 为重力加速度。
将质量为m 的待测物体放在下盘上,并使待测物体的转轴与AB 轴重合,测出此时摆动周期1T 和上下盘间的垂直距离H 。
同理可求得待测刚体和下圆盘对中心转轴AB 轴的总转动惯量为:212014)(T Hg R r m m I π+= (1-2) 如不计因质量变化而引起悬线伸长,则有H =0H 。
实验物理实施方案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内容。
1. 弹簧振子的周期与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关系实验。
2. 用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数实验。
3. 利用光栅测定光波长实验。
4. 利用光电池测定光电效应实验。
5. 利用示波器观察交流电信号实验。
三、实验器材。
1. 弹簧振子实验,弹簧振子装置、计时器、测量尺、弹簧振子、挂钩。
2. 光电效应实验,光电效应装置、电压表、光源、滤光片。
3. 光栅测定光波长实验,光栅、光源、光电计数器。
4. 光电效应实验,光电效应装置、电压表、光源、滤光片。
5. 示波器观察交流电信号实验,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压表。
四、实验步骤。
1. 弹簧振子实验:a. 将弹簧振子装置固定在实验台上,调整弹簧振子的长度,使其自然长度等于所需的长度L。
b. 将质量挂在弹簧振子下端,使其振动,用计时器测量其振动的周期T。
c. 改变质量的大小,重复实验,记录数据。
2. 光电效应实验:a. 将光电效应装置放置在实验台上,调整光源位置,使其照射到光电效应装置上。
b. 用电压表测量光电效应产生的电压随光强的变化,记录数据。
3. 光栅测定光波长实验:a. 将光栅放置在实验台上,调整光源位置,使其照射到光栅上。
b. 用光电计数器测量光栅产生的光谱,记录数据。
4. 光电效应实验:a. 将光电效应装置放置在实验台上,调整光源位置,使其照射到光电效应装置上。
b. 用电压表测量光电效应产生的电压随光强的变化,记录数据。
5. 示波器观察交流电信号实验:a. 将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连接,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
b. 用示波器观察交流电信号的波形和参数,记录数据。
五、实验数据处理。
1. 弹簧振子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振动周期与质量的关系曲线,利用线性拟合得到弹簧的劲度系数。
2. 光电效应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光电效应电压随光强的变化曲线,利用线性拟合得到普朗克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