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微观经济学博弈论初步
- 格式:ppt
- 大小:800.00 KB
- 文档页数:51
第十章博弈论初步一、教学目的使学生具备博弈论的思维,会使用博弈的方法来分析经济问题,掌握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参与人、行动、信息,纯策略均衡,混合策略均衡。
三、教学难点纳什均衡的概念、策略选择。
四、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五、教学安排本章计划安排6学时六、教学步骤(一)课程导入传统博弈论纳什均衡解的概念是以博弈规则、参与者的理性以及参与者的收益函数都是共同知识为前提的。
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并不是理性的,行为主体很难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寻找到自己的最优决策,同时对其他主体的行为预测也同样不可能准确无误。
列举“囚徒困境”、“智猪博弈”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博弈的思考,理解策略的意义和应用性。
(二)课堂教学设计以寡头市场为例引入教学内容:我们知道,在寡头市场上(寡头市场又成为垄断市场。
它是指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厂商们之间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每个厂商都需要首先推测或者了解其他厂商对自己所要采取的某一行动的反应,然后在考虑到其他厂商这些反应方式的前提下,再采取对自己最有利的行动。
在寡头市场上的每一个厂商都是这样思考和行动的,因此,厂商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如同博弈。
(三)教案内容第一节博弈论和策略行为一、博弈论的含义博弈论是研究在策略性环境中如何进行策略性决策和采取策略性行动的科学。
策略性环境是指,每一个人进行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都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策略性决策和策略性行动是指,每个人要根据其他人的可能反应来决定自己的决策和行动。
二、博弈的三个基本要素三个基本要素,即参与人、参与人的策略和参与人的支付。
所谓参与人(或称局中人),就是在博弈中进行决策的个体;所谓参与人的策略,指的是一项规则,根据该规则,参与人在博弈的每一时点上选择如何行动;所谓参与人的支付则是指,在所有参与人都选择了各自的策略且博弈已经完成之后,参与人获得的效用(或期望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