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牡丹野生种的花粉形态及其演化_分类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21.19 KB
- 文档页数:5
牡丹花的品种介绍及生长习性牡丹花的生长习性也是需要注意的,牡丹的品种虽多,但各有芬芳,马上也要到了赏牡丹的季节,在赏牡丹之前让我们先了解牡丹花的品种及牡丹花的生长习性。
牡丹花的品种介绍牡丹大约有462个品种!中国是世界牡丹的发祥地和世界牡丹王国。
中国牡丹园艺品种根据栽培地区和野生原种的不同,可分为4个牡丹品种群,即中原品种群、西北品种群、江南品种群和西南品种群。
中原主要野生原种是矮牡丹如紫斑牡丹,在杨山牡丹也参与了中原牡丹品种的形成。
西北紫斑牡丹和矮牡丹的野生分布区主要在黄土高原、黄河流域地区。
从西北牡丹品种的主要性状表现中可以证明,西北牡丹品种群的主要野生原种是紫斑牡丹,但也带有矮牡丹的血缘。
江南主要原种为杨山牡丹。
西南天彭牡丹主要是由中原牡丹和西北牡丹引种后,那些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残留下来,和当地原有品种经过历代栽培选育而形成的。
由引可见,天彭牡丹的野生原种,主要应为紫斑牡丹和矮牡丹,或有杨山牡丹的血统。
由于牡丹的品种过多,大家根据自己的喜爱来做欣赏吧!牡丹花的生长习性性喜温暖、凉爽、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
喜阳光,也耐半阴,耐寒,耐干旱,耐弱碱,忌积水,怕热,怕烈日直射。
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
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长不良。
充足的阳光对其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植株呈休眠状态。
开花适温为17-20℃,但花前必须经过1-10℃的低温处理2-3个月才可。
能耐-30℃的低温,但北方寒冷地带冬季需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冻害。
南方的高温高湿天气对牡丹生长极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给其特定的环境条件才可观赏到奇美的牡丹花。
牡丹的研究报告习作牡丹的研究报告习作1. 引言牡丹(学名:Paeonia)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毛茛科。
牡丹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
它以其鲜艳多彩的花朵而闻名,被广泛种植和欣赏。
牡丹的种类繁多,包括姜牡丹、木荷牡丹、花月牡丹等,每一种都具有独特的外观特征和生长习性。
本文旨在通过对牡丹的研究,了解其物种分类、生态特征、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以期为牡丹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牡丹的物种分类牡丹根据花型和花色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种族:单瓣、半重瓣和重瓣。
其中,单瓣牡丹的花瓣仅由花瓣变为,外观简单而典雅;半重瓣牡丹的花瓣介于单瓣和重瓣之间,既有花瓣变为,也有萼片变为;重瓣牡丹的花瓣多为缩小的雄蕊和花瓣变为,花型丰满而华丽。
此外,根据花径和开花时间的不同,牡丹还可以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个类型。
早熟牡丹的花径较小,开花时间较早;中熟牡丹的花径较中等,开花时间较中期;晚熟牡丹的花径较大,开花时间较晚。
3. 牡丹的生态特征牡丹喜欢阳光充足、湿润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较强。
它繁殖方式多样,既可以通过种子繁殖,也可以通过分根繁殖。
牡丹的花期通常在春季,花朵鲜艳美丽,具有浓郁的芳香味,能够吸引很多昆虫来传粉。
在牡丹的生态系统中,牠们被认为是重要的花卉资源,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有积极的影响。
其根系能够稳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并具有净化空气的效果。
4. 牡丹的栽培技术牡丹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址、育苗、定植、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选址是牡丹栽培的第一步,牡丹一般喜欢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环境。
因此,在选址时,应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并且注意土壤的排水情况。
育苗是牡丹栽培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播种或插花枝的方式进行。
播种时,应选择优质的种子,放在肥沃的土壤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插花枝时,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切割成适当长度,插入土壤中。
定植是指将牡丹苗移植到固定地点的过程。
定植时,应注意保护牡丹的根系,确保根系完整。
中国野牡丹属植物系统分类研究野牡丹属(Melastoma Linn.)是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的一个属。
前人研究认为,中国野牡丹属植物有9个种。
而在最近出版的《Flora of China》中,则只承认5个种,对该属植物进行了如下处理:将紫毛野牡丹(M. penicillatum Naud.)归并为毛菍(M. sanguineum Sims);枝毛野牡丹(M. dendrisetosum C. Chen)被作为毛菍的异名,不被承认为一个种;将展毛野牡丹(M normale D. Don)和多花野牡丹(M. affine D. Don)归并为野牡丹(Mmalabathricum)。
本研究针对中国原产野牡丹属植物分类学上存在的争议,采用分子系统学手段,结合该属植物形态方面的特征,对我国原产的野牡丹属植物的系统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探讨。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野牡丹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中:成功筛选出了21段目的序列的23对引物,并对引物的退火温度进行了优化;采用正交设计优化了PCR扩增反应体系;采用优化后的PCR反应条件,成功扩增了21段基因序列,通过序列分析,采用信息位点相对较多的cpDNA的ndhF序列、mtDNA的matR序列和nrDNA的ETS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 MP),以及贝叶斯分析(Bayesian Inference, BI)构建了分子系统树。
结果表明,整个野牡丹属植物形成一支,为单系类群;目前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可以解决野牡丹科属间的系统关系;野牡丹属植物中,地菍(M. dodecandrum Lour.)可以形成单独的一支,与其余野牡丹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细叶野牡丹(M. intermedium Dunn)形成单独的一支,与野牡丹属其余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
2.形态特征上:紫毛野牡丹、毛菍和枝毛野牡丹在花、被毛、果实和枝叶等形态特征上有明显的区别。
【潮州物种日志】野牡丹的种类及传粉智慧花朵,是多数植物赖以繁衍的生殖器官,长久以来也被人们视作寄托情感的美好象征,同时以丰富的形态,承载着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的使命,对自然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花的类型繁多,花瓣(花冠)、花萼与花蕊的变化千奇百怪,但一切都是为了高效地授粉,所以植物需学会了借助环境的力量。
美丽的花朵上,那些为人所欣赏的色彩、形状与图案,都是与动物传粉者,特别是与昆虫们协同演化的结果。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植物王国里的一个大科——野牡丹科,大家先看看下图,相信很多南方的朋友都见过这种美丽又常见的花卉绿化植物,它叫巴西野牡丹,来自巴西。
目前中国园林应用的野牡丹科植物,几乎全部是外来物种,以蒂牡花属为主,包括巴西野牡丹(Tibouchina semidecandra)、银毛野牡丹(T. aspera)、蒂牡花(T. urvilleana)、角茎野牡丹(T. granulosa)。
此外,原产于非洲、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粉苞酸脚杆(Medinilla magnifica)也常被作为高档盆栽花卉出售,因其花序上粉红苞片硕大,形如莲花花瓣,故被称作“宝莲灯花”。
巴西野牡丹(Tibouchina seecandra)中国的野牡丹科有25属约156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地。
本科植物既有乔木、灌木,也有草本或藤本。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潮州自然环境中部分野牡丹科植物及其和昆虫间有趣的传粉繁殖过程。
先来看看本地有记录到的11种野牡丹,很多名字非常有趣,有的却很无厘头也很难记住。
1、野牡丹(Melastoma malabathricum)野牡丹是该科的科长,常见于较低海拔的山坡松林下或开朗的灌草丛中,是酸性土常见的植物。
叶片坚纸质,全缘,7基出脉,两面被糙伏毛及短柔毛。
花瓣长3-4厘米。
花期5-7月。
2、毛菍(Melastoma sanguineum)毛菍,菍为果实之意,意思就是说其果实有很多糙毛,比起科长野牡丹来说,体形更大,花、叶也更大,高可达1.5-3m。
几种野牡丹属植物杂交育种技术研究野牡丹属(Melastoma Linn.)隶属于野牡丹科(Melastomaceae),目前全世界约有100种,本属植物大多处于野生状态,其观赏价值还有待挖掘和改良。
杂交育种是改良亲本性状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多花野牡丹、野牡丹、毛稔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异型雄蕊花粉活力测定和花粉贮藏研究;以野牡丹、毛稔为亲本,研究野牡丹属植物杂交亲和性,并对杂交子代进行形态学鉴定,为该属植物杂交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染色法测定花粉活力12-KI染色法无法有效的测定花粉活力;TTC染色法测得的花粉活力较萌发法偏高;联苯胺染色法适合检测多花野牡丹花粉活力,但野牡丹和毛稔花粉所测得的活力较萌发法偏高。
多花野牡丹和毛稔的长花药花粉活力要高于短花药花粉,而野牡丹两种类型花药的花粉活力无差异。
(2)花粉离体萌发最佳条件以蔗糖、H3BO3.CaCl2.培养温度为影响因子,设置L9(34)正交试验筛选花粉萌发最佳培养基。
结果表明异型雄蕊花粉萌发特性基本一致,多花野牡丹花粉萌发最适宜培养条件为20 g.L1蔗糖+200 mg·L-1 H3BO3+50 mg·L-1 CaCl2+30℃,毛稔为20g.L-1蔗糖+50 mg·L-1 H3BO3+100 mg·L-1 CaCl2+20℃;野牡丹为10 g.L"1蔗糖+100 mg·L-1 H3BO3+50 mg·L-1 CaCl2+30℃.多花野牡丹和毛稔的长花药花粉萌发率高于短花药花粉萌发率,其中多花野牡丹花粉萌发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野牡丹长短花药萌发率无明显差异。
(3)花粉贮藏特性将花粉干藏于常温、4℃、-23℃,-80℃四种贮藏条件,定期统计花粉萌发率。
结果显示贮藏温度越低,花粉活力越高;以-80℃超低温干燥贮藏效果最好,贮藏120 d时,花粉仍然具有较高活力,同一材料的异型雄蕊贮藏特性基本相似。
名贵牡丹花分类鉴赏大全8个最名贵的牡丹花品种魏紫牡丹名贵品种“魏紫”出自五代洛阳魏仁博家。
花紫红色,荷花形或皇冠形。
花期长,花量大,花朵丰满,被推为“花后”。
赵粉牡丹名贵品种“赵粉”出自清代赵家花园。
因花为粉红色而得名,旧时称“童子面”。
花型多样,植株生长势强,花量大,为多花品种,清香宜人。
姚黄牡丹名贵品种“姚黄”出自宋代洛阳邙山脚下白司马坡姚崇家。
花初开为鹅黄色,盛开时金黄色。
花开高于叶面,开花整齐,花形丰满,光彩照人,气味清香,有“花王”之称。
二乔牡丹名贵品种“二乔”出自宋代元丰年间银李园,原称“洛阳锦”,移至曹州(今菏泽)后改称二乔。
同株、同枝可开紫红、粉白两色花朵,或同一朵花上紫红和粉白两色同在,甚为奇特。
洛阳红子二乔牡丹名贵品种“洛阳红”又名“紫二乔”、“普通红”。
花艳紫红色,为丰花品种,一株能开百朵花,璎珞满身。
花繁叶茂,被冠以“新花后”的美称。
牡丹名贵品种“御衣黄”又名“御袍黄”。
顾名思义,其花如御衣的黄色,高贵典雅。
花初开浅黄色,盛开为黄白色。
酒醉贵妃牡丹名贵品种“酒醉杨妃”开粉紫色,盛开顶部为粉红色。
由于植株枝条柔软,花头下垂,纤纤醉态,故名“酒醉杨妃”。
牡丹名贵品种“青龙卧墨池”雌蕊呈绿色于花心,周围是墨紫色的多层花瓣,似一条青龙盘卧于墨池中央,故称之青龙卧墨池“魏紫”“赵粉”“姚黄”“二乔”“洛阳红”“紫二乔”“御衣黄”“酒醉杨妃”“青龙卧墨池”九色牡丹扮靓九朝古都洛阳自古有九朝古都(据考证,也有十一朝、十三朝之说)之美名,洛阳牡丹则素有甲天下之美称。
甲天下之洛阳牡丹,共有红、黄、紫、绿、蓝、白、黑、粉和复色九个谱系。
一、红牡丹红牡丹色泽娇艳,比较名贵的品种有:国红 Guo Hong:红宝石 Hong Baoshi:状元红 Zhuang Yuan Hong: 朱砂红;火炼金丹;王红;霓虹焕彩;满园春光;百花争春;火炼碧绿等。
状元红 Zhuang Yuan Hong相传宋代洛阳一书生家中种了许多牡丹,他终日徜徉于牡丹丛中读书,后中了状元。
中国野生牡丹种质资源分布保护现状及合理利用措施探讨王二强1,韩鲲1,王占营1,谢巧霞2,王晓晖1,卢林1(1 洛阳农科院,河南洛阳471022;2 洛阳孟津城关镇农业服务中心,河南孟津471100)摘要:本文对中国现有11种牡丹野生种的重要性状及分布范围进行介绍;对我国牡丹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现状进行阐述;对牡丹濒危原因进行分析,重点对野生牡丹种质资源的利用保护措施进行探讨,对我国今后野生牡丹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牡丹;种质资源;现状;措施中国不仅牡丹野生种的唯一产地,也是栽培品种的起源和演化中心,但长期以来对牡丹野生资源可持续发展重视不够,投入严重不足,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刚刚起步,与国内外牡丹产业的飞速发展极不适应,要保持中国牡丹在国际市场中优势地位,开展牡丹野生种质资源利用保护研究工作刻不容缓。
1 中国牡丹野生资源及其分布1.1矮牡丹花白色,部分微带红晕基部淡紫红色。
主要分布于陕西西南部和陕西北部。
陕西西南部的浦县、稷县、永济等地.在稷山县西社乡马跑泉村附近为矮牡丹集中分布区。
在陕西中部,矮牡丹分布于延安市万花山, 宜川、耀县等地也有少量分布。
1.2卵叶牡丹卵叶牡丹与矮牡丹相近,生长于湖北神农架松柏镇。
1.3紫班牡丹花瓣白色,腹内基部具大斑;花丝淡黄色,花盘黄白色。
紫班牡丹分布区域比较广泛。
主要分布于陕西境内秦岭中段以西太白山。
以北陕西延安,甘肃西秦岭山南、北坡,天水、两当、微县、成县、康县、文县、武都、舟曲等县的林区,以及兰州附近的临夏、宁夏、青海西宁、河南伏牛山,湖北神农架,四川西北部秦巴山地等地区。
1.4杨山牡丹花紫红色。
分布在秦岭山脉向西分布到甘肃省东南部,向南到湖北西南部及湖南西北部,向北经河南东南部分布到安徽南部。
1.5四川牡丹____________________基金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牡丹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资助。
作者简介:王二强(1979—),男,河南新安人,主要从事牡丹资源收集、管理及育种工作。
13个牡丹品种花粉形态及萌发率比较张少伟;贾文庆;张红兰;孙振元【摘要】By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 we observed the pollen morphology of 13 peony varieties , including the germi-nation of pollen shape , pattern and size, and external organs , and studied the 13 peony pollen germination rate by in vitro culture method.The 13 varieties of peony pollen were more obvious , and the equator plane view was divided into nearly spherical and long ball .Polar view-crack was divided into three round and three crack triangle , the germination organ with three intended hole groove , external wall decoration patterns and diverse , which was divided into small foveolate , foveo-late, reticulate, and foveolate-reticulate.Highest germination rate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is'baihuajiao ' of 677.%, and the worst is 'luoyanghong ' of 19.43%.%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较了13个牡丹品种的花粉形状、大小、外壁纹饰及萌发沟等.采用离体培养法,分析比较了13个品种的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13个牡丹品种的花粉有较明显的多样性,赤道面观有近球形和长球形,极面观有三裂圆形和三裂三角形.花粉均具三拟孔沟,外壁纹饰形态多样,有小穴状、穴状、网状、穴网状.'百花娇'花粉萌发率最高(67.70%),'洛阳红'萌发率最差(19.43%).【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5)010【总页数】4页(P20-23)【关键词】牡丹;花粉形态;萌发率;扫描电镜【作者】张少伟;贾文庆;张红兰;孙振元【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100091;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科技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5.11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原产于中国,是我国传统的木本名贵花卉,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中国野生牡丹研究(二)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
洪涛;齐安.鲁普.奥斯蒂
【期刊名称】《植物研究》
【年(卷),期】1994(14)3
【摘要】本文发表一个新亚种和一个新等级.新亚种林氏牡丹和紫斑牡丹同属一个种系,花瓣基部均具紫斑,花丝、花盘及柱头均为白色;但林氏牡丹的小叶多为披针形或窄卵形,全缘,而紫斑牡丹的小叶多为印形式卵圆形,常1-3深裂。
稷山牡丹为我国野生牡丹,其栽培后代演变为若干品种,形成稷山牡丹系列品种群,应定为种的等级.
【总页数】4页(P237-240)
【关键词】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毛莨科
【作者】洪涛;齐安.鲁普.奥斯蒂
【作者单位】中国林科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9.746.5
【相关文献】
1.中国芍药属牡丹组的分类、分布与药用之间的关系研究 [J], 方前波;王德群;彭华胜
2.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Moutan)及四川牡丹(P.decomposita)扩繁技术综述 [J], 蒋钵;焦晋川;李陈;李田
3.中国芍药属牡丹组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研究与修订 [J], 沈保安
4.中国野生牡丹研究(一)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 [J], 洪涛;张家勋;李嘉珏;赵文忠;李明瑞
5.中国野生牡丹研究(三)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 [J], 洪涛;戴振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