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及其花粉粒形态
- 格式:doc
- 大小:7.80 MB
- 文档页数:2
秋菊菊科菊属植物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英文名:floschrysanthemum(floristschrysanthemum)别名:菊华、秋菊、九月菊、日精、九华、黄花、帝女花、笑靥金、节花、鞠、金蕊、甘菊。
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
分类:菊科,菊属有时也作菊科所有花卉品种的总称。
菊科是种子植物最大科,总数25000~30000种,而其花卉种类也很多,仅次于兰花。
菊属有30余种,中国原产17种,主要有:野菊、毛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菊花脑等。
形态特征株高20-200cm,通常30-90㎝。
茎色嫩绿或褐色,除悬崖菊外多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质化。
单叶互生,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
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一朵或数朵簇生。
舌状花为雌花,筒状花为两性花。
舌状花分为下、匙管、畸四类,色彩丰富,有红、黄、白、墨、紫、绿、橙、粉、棕、雪青、淡绿等。
筒状花发展成为具各种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等色系。
花序大小和形状各有不同,有单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长絮,有短絮,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实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样繁多,品种复杂。
根据花期迟早,有早菊花(九月开放),秋菊花(十月至十一月),晚菊花(十二月至元月),但经过园艺家们的辛勤培植,改变日照条件,也有五月开花的五月菊,七月开花的七月菊。
根据花径大小区分,花径在10厘米以上的称大菊,花径在10—6厘米的为中菊,花径在6厘米以下的为小菊。
根据瓣型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
产地菊属有30余种,中国原产17种,主要有:野菊、毛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菊花脑等。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地下根茎耐旱,最忌积涝,喜地势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
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皆能生长。
而以ph6.2-6.7最好。
菊科植物主要特征
菊科植物(Asteraceae)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科之一,包含大
约26000多个物种。
它们的主要特征如下:
1. 花序:菊科植物的花由许多小花组成,集合在一个特殊的花序结构中,称为头状花序。
每个小花都被包裹在一片称为苞片的结构中,使整个头状花序看起来像一个大花。
头状花序中的小花通常分为两种类型:辐线状花(周边花)和管状花(中央花)。
2. 花冠:菊科植物的花冠一般为管状花冠,由5个合生花瓣组成。
辐线状花的花冠往往为辐射状,花瓣数目较多。
3. 雄蕊:菊科植物的雄蕊数目多,通常固定在管状花冠的顶部。
4. 花粉:菊科植物的花粉颗粒通常为单个或几个连在一起的球状颗粒。
5. 雌蕊:菊科植物的雌蕊数目少,通常只有一个。
子房位于雌蕊底部,通常有一个成熟的子房。
6. 果实:菊科植物的果实多样,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可以是坚果、瘦果、翅果、坛果等等。
7. 叶片:菊科植物的叶片通常为互生或对生,具有扁平的形状。
叶的边缘通常带有锯齿、细齿或类似于羽状的裂片。
总的来说,菊科植物以它们的头状花序、特殊的花冠形状和多样的果实类型等特征而闻名。
药用植物显微图片(二)
龙胆韧皮部和木质部
龙胆内皮层
环草石斛
木香韧皮部与木质部
广藿香间隙腺毛
麻黄
秦皮粉末
关木通中柱鞘
广藿香粉末
枸杞子显微观察
关木通粉末
黄连
桂枝木栓层
桂枝中柱鞘
何首乌异常维管束
厚朴韧皮部
何首乌木栓层
黄
南柴胡粉末
枸杞子粉末
红花粉末
厚朴粉末
关木通维管束
何首
厚朴栓内层
何首乌维管束
枸杞子外果皮显微
黄柏显微示晶鞘纤维
秦皮皮层
黄芩
木贼麻黄维管束木贼麻黄牛膝根横切面南柴胡木质部木香根横切厚朴
黄芩木栓层麻黄表皮细胞黄芪粉末鸡血藤粉末尖叶番泻叶粉末箭叶
降香粉末接骨木横切黄连粉末金银花花粉粒金银花显微菊
苦杏仁粉末苦杏仁种子横切龙胆根横切面甘草韧皮部广藿香茎横切牡丹皮
麻黄粉末牡丹皮粉末明党参韧皮部马鞭石斛木香粉末麦
麻黄显微观察麦冬内皮层麦冬韧皮部和木质部. 蔓生百部根横切面马钱子显微观察金银花
牡丹根皮横切面黄芪根横切桂枝横切面麦冬块根横切面黄连韧皮部黄柏茎
何首乌块根横切南柴胡根横切面黄芩显微图片何首乌显微观察明党参显微观察黄连。
菊花是一种常见的花卉,其形状因品种而异。
以下是一些北京菊花常见的形状:
1. 球形:这是菊花最常见的形状之一,花朵呈现出一个球形,花瓣层层叠叠,紧密排列,非常美丽。
2. 半球形:这种菊花的花朵形状类似于一个半球,花瓣较短,排列相对宽松,看起来比较简洁大方。
3. 圆锥形:圆锥形的菊花花朵形状比较细长,花瓣从下往上逐渐变短,形成一个圆锥形,非常别致。
4. 放射状:这种菊花的花朵形状呈现出放射状,花瓣向四周伸展,看起来非常大气。
5. 莲花形:莲花形的菊花花朵形状类似于莲花,花瓣较长,呈弧形,非常优雅。
总之,北京菊花的形状非常多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美丽,让人们赏心悦目。
附:菊花花瓣变异分类中国园艺学会,中国花卉盆景协会与1982 年在上海菊花品种分类学术会议上的方案,将菊花分成5 类瓣型及30 个花型,简述如下。
一、平瓣类1、宽带型:舌状花1—2 轮,花瓣较宽展,筒状花序发达,显著外露。
有2 个亚型:平展直伸者为平展亚型,下重飘逸者为重带亚型。
2、荷花型:舌状花3—6 轮,花瓣宽厚,排列疏松内抱,全花外形整齐,略呈扁球状,外形似荷花。
筒状花显著,盛开时外露。
3、芍药型:舌状花多轮,花瓣直伸,内外轮瓣近等长,花瓣丰满,全型顶部稍平呈扁球状。
筒状花稀少,盛开时不露或微露。
4、平盘型:舌状花多轮,花瓣狭直,外轮花瓣长,向内层层渐短,全花稍扁型如盘状。
筒状花正常,盛开时不露或微露。
5、翻卷型:舌状花多轮,外轮花瓣向外反抱,花瓣背面向内翻卷,内轮花瓣向心合抱或乱抱,整个花型外翻内卷;筒状花稀少,盛开时不露或微露。
6、叠球型:舌状花重轮,各瓣长短整齐,排列紧密,绝大多数花瓣内曲,可作正抱,追抱,乱抱等不同形式的向心合抱,各瓣重叠,整个花型呈球形。
二、匙瓣类7、匙荷型:舌状花1—3 轮,多为短匙瓣,呈船型,内曲或合抱,或平伸展开。
全花整齐,顶部稍平呈扁球型。
筒状花正常,开时外露。
8、雀舌型:舌状花多轮,外轮狭匙瓣,直伸,匙片扩大,端尖型如雀舌,筒状花正常,开时不外露。
9、蜂窝型:舌状花多轮,短匙瓣,诸多花瓣近直立,排列整齐。
全花成球状,筒状花稀少或缺口,开时不外露。
10、莲座型:舌状花多轮,外轮较长,内轮较短,所有花瓣匙片向内弯曲,排列整齐,疏松或紧密合抱,整个花型稍扁,形似莲座,筒状花正常,开时外露。
11、卷散型:舌状花多轮,内轮间或有平瓣,外轮间或有管瓣。
内轮向心合抱,外轮长而散垂,花型内卷外散,筒状花不发达,盛开时微露。
12、匙球型:舌状花重轮,多中匙和短匙瓣,内轮间或有平瓣,外轮间或有管瓣。
各瓣内曲,排列整齐,紧密合抱呈球型,也有外轮长匙瓣或管瓣下垂。
筒状花稀少或不发达,盛开时少有外露。
253种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别主要特征提要以《中国药典》1995 年版(1 部) 中成药鉴别项下为主按中药材类别及药用部位归纳了253 种中药材粉末主要显微特征。
关键词显微鉴别。
中药是我国防治疾病不可缺少皀药物。
对于中药材常切成片、段、丝或捣成碎粒、或磨成细粉等以供入药。
当药材捣碎或磨成粉后, 原有外观性状特征大部分消失, 特别是数种药材碎粒或粉末混合后更难凭肉眼鉴别其组成及真伪。
因此, 通过显微观察药材特有皀细胞、内含物等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皀关键环节。
现在皀问题是, 药材粉末常由多种细胞、内含物等混合而成, 其中某种或某几种能明显反映该药材, 有皀却不能。
通过显微观察, 如何能快速、简便、准确地鉴别某药材是否, 把握住药材粉末中主要特征是重要皀, 至少也能对药材鉴别提供一条有用皀线索。
基于此, 本文以《中国药典》1995 年版(1 部) 中成药鉴别项为主归纳了253 种中药材粉末主要特征, 以便实际工作中参考。
1植物药类1. 1根和根茎类人参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 , 棱角锐尖; 树脂道多碎断,内含金黄色至黄棕色块状分泌物。
三丂树脂道碎片直径60~128μm , 含棕黄色滴状或块状分泌物。
三棱分泌细胞含红棕色或黄棕色分泌物。
干姜淀粉粒椭圆形、卵圆形或形状不觃则, 有皀较小端略尖,直径25~32μm , 长约至50μm , 脐点点状, 位于较小端,纤维淡黄色, 多碎断, 直径17~38μm , 壁薄, 非木化, 壁常一边齿状突起,胞腔较宽大, 纹孔斜裂缝, 可见横隔。
土茯苓草酸钙针晶长40~144μm。
土木香薄壁细胞无色, 长圆形或长多角形, 含扇形菊糖团块, 加热后溶解。
大黄草酸钙簇晶大, 直径60~140μm ; 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140μm , 非木化。
山奈淀粉粒扁平广卵形、三角状卵形或类圆形, 有尖突, 直径10~40μm , 脐点及层纹明显。
山药淀粉粒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 直径24~4μm , 脐点人字状或短缝状, 多位于较小端; 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或断碎散离, 长80~240μm , 直径2~8μm。
几种菊科植物花粉粒形态的比较研究作者:陈科张梅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38期[摘要]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菊科万寿菊、百日菊、雏菊、野菊四种植物的花粉粒,其形态特征是:花粉粒近球形,赤道面观椭圆形,极面观3裂圆形,具3萌发沟;外壁表面具刺状雕纹。
结果表明:这四种植物花粉形态在种的水平上具有分类学意义,而且具有明显的演化趋势。
[关键词] 菊科;花粉粒;形态;比较[作者简介] 陈科(1978—)男,安徽六安人,学士,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Q944.5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8-0121-02; ; [收稿日期] 2020-02-20菊科(Asteraceae)是双子叶植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广泛分布在全世界,但热带地区较少[1]。
在被子植物门中,菊科的种类仅次于兰科,是被子植物门的第二大科[2]。
中国约有220属近3000种,全国各地都有分布,根据花冠类型的不同、乳汁的有无,分为两个亚科,管状花亚科和舌状花亚科,本实验选取万寿菊(Caltha)、百日菊(Zinnia elegans Jacq)、雏菊(Daisy)、野菊(Chrysanthemum)四种菊科植物的花粉粒进行比较,它们均为管状花亚科[3]。
万寿菊为万寿菊属,百日菊为百日草属,雏菊为雏菊属,野菊为菊属[4]。
因花粉形态特征可为植物分类、系统发育和进化提供依据,且在目以上的分类单位中,花粉形态特点的相似性和植物分类系统是非常一致的,对科、属、种甚至种下等级的分类常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
孢粉学是研究植物的孢子、花粉(简称孢粉)的形态、分类及其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一门科学。
对花粉粒形态结构的比较有重要意义,由于采集材料不足,在此作者对万寿菊、百日菊、雏菊、野菊四种菊科植物的花粉粒进行显微比较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一)材料1.实验仪器:光学显微镜(型号:GY-5000 厂家:江南制造厂)离心机(型号:TD5-II 厂家:长沙平凡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水浴锅(型号:HH-2 厂家: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标本夹、玻璃棒、纱布、剪刀、镊子、离心管(10ml)树胶、盖玻片、载玻片、标签、酒精灯、小烧杯(100ml)、滴管、移液管(5ml、10ml)、试管架、量筒(50ml)、培养皿,蒸馏水。
实训一菊花花瓣变异与品种识别技能
一、目的
观察菊花花瓣变异形状,熟悉菊花花瓣变异分类和掌握品种识别方法。
二、材料
开花期菊花品种30个。
参观市菊花展览。
三、内容和方法
(一)菊花花瓣变异过程
筒状花——两性花(花心),由5枚雄蕊环抱一个突出呈“r”形的雌蕊。
↓
舌状花——花瓣,雄蕊退化、或变态、子房下位
↓
平瓣花——花瓣合拢部分<1/3
↓
匙瓣花——花瓣合拢部分<2/3,>1/3
↓
管瓣花——花瓣合拢部分>2/3
↓
畸瓣花——龙爪、托桂、毛刺等
(二)菊花花型变化(附后“菊花花瓣变异分类”或参照教材)
四、作业与思考
1、根据菊花花瓣变异和花型变化按表1观察记载、识别菊花品种。
2、菊花品种识别的依据是什么?畸瓣花有哪些著名品种?
表1 菊花花瓣变异和花型变化观察记载表。
菊花拉丁名:Chrysanthemi Flos别名:白菊花,贡菊,贡菊花,甜菊花,亳菊,滁菊,胎菊..产新时间:九月,十月,十一月所属品种:易变色走油易虫易霉易受疫情影响易受雨涝影..1.亳菊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形,直径1.5~3cm,离散。
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
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
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
瘦果不发育,无冠毛。
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
气清香,味甘、微苦。
2.滁菊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cm。
舌状花类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
3.贡菊呈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2.5cm。
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外露。
4.杭菊呈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cm,常数个相连成片。
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多数,外露。
∙中文学名:菊花∙拉丁学名:Chrysanthemi Flos∙别称:白菊花,贡菊,贡菊花,甜菊花,亳菊,滁菊,胎菊,祁菊花,祁菊,馒头菊,簪头菊,女节,女华,女茎,日精,甘菊,节华,杭菊,金蕊,真菊,周盈,药菊∙产区:无∙属性分类:无∙药性: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一、概述别名:节华、金精、甘菊、真菊、金蕊、家菊、馒头菊、甜菊花、药菊等。
菊花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有2 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公元7世纪就输出日本,是国内外药材市场的重要商品。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由于产地不同,商品分别称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及怀菊、川菊、资菊。
XXXXXXX有限公司原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1 品名:1.1 中文名:菊花1.2 汉语拼音:Juhua2 代码:3 取样文件编号: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5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7 检验操作规程:7.1 试药与试剂:石油醚(30~60℃)、盐酸、乙酸乙酯、甲醇、菊花对照药材、绿原酸对照品、乙醇、甲苯、甲酸、冰醋酸、乙腈、磷酸、木犀草苷对照品、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对照品。
7.2 仪器与用具:电子天平、烘箱、聚酰胺薄膜、三用紫外分析仪、水浴锅、展开缸、超声波清洗器、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氧化硫测定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7.4.1取本品制片置10×10显微镜下做显微观察。
7.4.2取本品lg,剪碎,加石油醚(30~60℃)20ml,超声处理10分钟,弃去石油醚,药渣挥干,加稀盐酸lml与乙酸乙酯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菊花对照药材l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绿原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l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0.5~1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15:1:1:2)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7.5 检查:7.5.1水分不得过15.0% (附录15 第二法)。
7.5.2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150mg/kg。
8.6 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8)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48nm。
菊花的鉴别方法【鉴定中药材名】菊花【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菊科植物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 Tzvel.的干燥头状花序。
菊,由鞠字演化而来。
鞠,有穷尽之义。
农历九月,百花已经花期穷尽,纷纷凋谢,惟有此花独放,故名菊花。
【药材历史考证】菊花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云:“菊有两种:一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
一种青茎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
其华正相似,唯以甘苦别之尔。
南阳郦县最多。
今近道处处有,取种之便得。
又有白菊,茎叶都相似,唯花白。
”《日华子本草》曰:“菊有两种:花大气香茎紫者为甘菊;花小气烈,茎青小者名野菊,味苦。
”《本草衍义》云:“菊花,近世有二十余种,惟单叶花小而黄绿,叶色深小而薄,应候而开者是也。
《月令》所谓‘菊有黄花者’也。
又邓州白菊,单叶者亦入药。
”《本草纲目》曰:“菊之品凡百种,宿根自生,茎叶花色,品品不同……其茎有株蔓紫赤青绿之殊,其叶有大小厚薄尖秃之异,其花有千叶单叶、有心无心、有子无子、黄白红紫、间色深浅、大小之别,其味有甘苦辛之辨,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
大抵惟以单叶味甘者入药,菊谱所载甘菊、邓州黄、邓州白者是矣。
甘菊始生于山野,今则人皆栽植之。
其花细碎,品不甚高。
蕊如蜂窠,中有细子,亦可捺种。
”根据以上本草所述甘菊、白菊考证,与药用菊花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鉴定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
茎直立,有分枝,被柔毛。
叶互生,具短柄;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5cm,羽状浅裂或半裂,裂片顶端圆或钝,下面被白色短柔毛。
药用菊花的头状花序直径2.5~5cm,顶生或腋生;总苞半球形,总苞片数层,外层草质,被柔毛,边缘膜质;舌状花通常白色或黄色,雌性;管状花黄色,两性,基部有膜质鳞片。
瘦果无冠毛。
花期9~11月。
药用菊花的头状花序直径2.5~5cm,顶生或腋生;总苞半球形,总苞片数层,外层草质,被柔毛,边缘膜质;舌状花通常白色或黄色,雌性;管状花黄色,两性,基部有膜质鳞片。
菊花脑特征、习性及栽培要点
一、形态特征菊花脑株高30-50厘米,高的可在1米,茎秆纤细。
因品种不同,大叶品种茎秆较粗,小叶品种茎秆较细,茎直立,分枝性强。
叶互生,绿色,呈卵形,长2-6厘米、宽1-4厘米。
头伏花序生于枝顶,花苞呈半球形。
种子为瘦果,12月成熟。
二、生态习性菊花脑适应性强,耐寒,忌高温,耐瘠薄和干旱,一般房前屋后、田边皆可种植。
若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栽培,则产量高,品质好。
菊花脑种子在4℃以上就能发芽,在10℃左右即可生长,15℃-20℃生长旺盛。
幼苗生长适温为12℃-20℃。
菊花脑为短日照植株,强光照有利于茎叶生长,短日照有利于花芽形成和抽薹开花。
三、栽培要点菊花脑栽培采用播种或分株法均可,一次栽培可多次采收。
通常青苗栽培,于3月播种,4月定植,5月就可以采收。
每隔10-15天采收1次,若管理精细,可连续采收3-4年。
2023-11-06CATALOGUE目录•菊花的基本特征•菊花的观赏特点•菊花的药用价值•菊花的文化内涵•菊花的品种分类•菊花的培育与养护01菊花的基本特征形态特征菊花的茎直立,多分枝,表面有柔毛。
菊花的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直径在2-30厘米之间。
菊花的舌状花颜色多样,有红、黄、白、紫等颜色。
菊花的株高因品种而异,一般在30-100厘米之间。
菊花的叶子互生,通常为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
菊花的苞片多层,外层苞片短小,呈绿色,内层苞片较大,为白色。
010203040506生长环境菊花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但也能够适应较寒冷的气候。
菊花需要排水良好的土壤,以避免根部水分过多导致腐烂。
菊花需要充足的阳光,一般需要每天接受至少6小时的直接日照。
菊花对肥料的需求较高,需要在生长过程中定期施肥。
繁殖方法菊花可以通过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
种子繁殖通常在春季进行,将种子撒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薄土,然后轻轻浇水。
扦插繁殖可以在任何季节进行,选取健康的枝条,插入土壤中,保持湿度和温度适宜,等待枝条生根。
02菊花的观赏特点花瓣质地菊花的瓣质一般较为细薄,有些品种如野生菊,其瓣质较为粗糙。
形态各异菊花的花朵形态各异,包括球状、管状、舌状等,花瓣也分为单瓣和重瓣。
其中,管状花的花瓣密集呈螺旋状排列,形似细长的管子。
花序菊花的花序有单头、多头、聚伞等多种类型,花朵在花序上排列紧密,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花朵形态花色丰富菊花的花色极为丰富,涵盖了红、黄、白、粉、紫等多种颜色,还有许多过渡色和复合色。
品种繁多菊花的品种非常多,每个品种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颜色。
例如,“龙爪菊”的管状花呈现出弯曲的形态,“绿菊”则以其翠绿的颜色引人注目。
花色与品种菊花因其美丽的花朵形态和丰富的花色,成为园林中重要的观赏植物。
在花坛、花境、花丛等处,菊花总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人们的目光。
园林观赏菊花还可作为盆栽植物,通过精心修剪和培育,可以展现出各种形态和花色,为居室增添浓厚的自然气息。
中文学 名: 拉丁学 名:菊花纲: 目: 科: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菊目 Asterales 菊科 Asteraceae 菊属 ChrysanthemumChrysanthemum属:别称: 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 菊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菊花,别名又叫黄花、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艺菊。
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 物纲菊目菊科菊属,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 ,其花瓣呈舌状或筒状。
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 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达三千余种。
菊花的色彩丰富,有红、黄、白、墨、紫、绿、橙、粉、棕、 雪青、淡绿等。
筒状花发展成为具各种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 等色系。
花序大小和形状各有不同,有单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长絮,有短絮, 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实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样繁多,品种复杂。
形态特征株高20-200cm,通常30-90cm。
茎色嫩绿或褐色,除悬春菊 崖菊外多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质化。
单叶互生,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和锯齿。
头状 花序顶生或腋生,一朵或数朵簇生。
舌状花为雌花, 筒状花为两性花。
舌状花分为下、匙管、 畸四类,色彩丰富,有红、黄、白、墨、紫、绿、橙、粉、棕、雪青、淡绿等。
筒状花发展 成为具各种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等色系。
花序大小和形状各有不同,有单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长絮,有短絮,有平絮和 卷絮;有空心和实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样繁多,品种复杂。
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
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
叶卵形至披针形,长 5-15 厘米,羽状浅裂或半裂,有短柄,叶下面被白色短柔毛。
头状花序直径2.5-20厘米,大小不 一。
总苞片多层,外层外面被柔毛。
舌状花颜色各种。
管状花黄色。
[4]产地习性菊属有30余种,中国原产17种,主要有:野菊、白菊花、毛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 菊花脑等。
地被菊及部分菊属近缘种花粉形态分析郑雅馨;陈雪鹃;孙明【摘要】Twenty-nine ground-cover chrysanthemum cultivars,2 allied species and 7 hybrid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in terms of pollen morphology by using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an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of the observed results were also mad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ir pollens were nearly spherical or prolate in shape,trifid round in polar view,and 18.726 μm × 16.543 μm-36.089 μm × 24.522 μm in size or basically medium-sized,and had a tricolporate.There were thorn-like protuberances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pollens,and the ornamentations of thorns were different among species.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escending order in weights of morphological indicators of pollens was thorn width,thornlength,perforation diameter,P/E ratio,thorn spacing,pollen shape,polar axis length,perforation density,volume and equatorial axis length.The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except for ‘Fendai',‘Pudidanfen',‘Jinbuhuan' and ‘Chongban zaohuang',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was closer among ground-cover chrysanthemum cultivars than between the cultivars and the 2 allied species or hybrids.%利用扫描电镜对29个地被菊品种、2个菊属近缘种、7个杂交种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与比较,并对观察结果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花粉形态为近球形或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花粉大小平均在18.726 μm×16.543 μm~36.089 μm×24.522 μm,基本属中型花粉,具三孔沟,外壁表面具刺状突起,刺间纹饰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0个花粉形态指标按权重大小依次为刺宽、刺长、穿孔直径、极赤比、刺间距、花粉形状、极轴长、穿孔密度、体积和赤道轴长.聚类结果表明:除‘粉黛’、‘铺地淡粉,、‘金不换’及‘重瓣早黄’外,地被菊品种间遗传距离较近,种间亲缘关系近;与2种菊属近缘种及杂交种太行菊×甘菊遗传距离较大,亲缘关系较远.【期刊名称】《上海农业学报》【年(卷),期】2013(029)004【总页数】5页(P47-51)【关键词】地被菊;近缘种;亲缘关系;花粉形态;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作者】郑雅馨;陈雪鹃;孙明【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2.1;S601地被菊是适于露地栽培的菊花品种类型,具有抗逆性强、植株低矮、花型紧凑、花色丰富、花朵繁多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