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妇科术后尿路感染的护理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妇产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有效措施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家医保水平的提升,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使得当今选择住院治疗的患者显著地增多,患者的法律意識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也得以加强。
因此,医务工作者不但要治病救人,还应当防重于治。
妇产科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的科室,频繁地和血、阴道分泌物接触,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潜在传播感染。
医院感染的管理、预防以及控制尤为重要,各级医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妇产科的感染问题,以便于保证母体以及新生儿的健康。
本文详细论述了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且深入探讨防范妇产科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标签:妇产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防范医院感染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加剧医患矛盾,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而对于妇产科这一特殊科室,应科学地认识医院感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保证医疗安全尤为重要,规范产房、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使产房、手术室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是提高产妇和婴儿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从而保证产科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所以,应该对妇产科医院导致感染的危险原因进行分析,构建针对性的对策,确保产妇健康,从根本上提高新生儿存活率,使医院医疗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1 导致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1.1 呼吸道感染因素因为剖宫产、子宫切除等患者均需要在麻醉的状态下进行手术,患者因受到腹部疼痛等影响,即使有痰液也无法有效地进行咳嗽,同时由于患者完成手术后抵抗力降低,亲戚朋友常来探视,医院病室的空气受到影响,使患者很容易被病原体侵袭,导致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
1.2 医疗器械和医务人员的因素手术人员操作技术和无菌质量是构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因为医护人员诊疗、护理以及手术前没有根据规范进行洗手,同时无法严格清洗、杀灭细菌,使手术感染的风险有所增加。
1.3 切口感染因素因为产妇在分娩时体内能量会被大量消耗,生产前、生产后由于受到各方面疾病的影响造成产妇自身免疫力降低,从而导致出现感染。
术后感染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术后感染,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
以下将从术后感染的预防、观察和处理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术后感染的预防1. 加强术前准备(1)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手术;(2)对有感染危险因素的患者,如糖尿病、贫血、免疫力低下等,术前给予针对性的治疗;(3)做好手术部位的皮肤准备,如剃毛、清洗等,减少皮肤细菌数量;(4)术前给予预防性抗生素,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2. 优化手术环境(1)手术室应保持清洁、通风,温度控制在18-24℃,湿度以50%-60%为宜;(2)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前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洗手;(3)手术器械、物品应经过严格消毒或灭菌处理。
3. 术后伤口护理(1)术后伤口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感染;(2)定期观察伤口情况,如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3)及时更换敷料,避免敷料潮湿、污染;(4)术后伤口拆线时间根据伤口愈合情况而定。
4. 加强营养支持(1)术后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营养补充,如氨基酸、脂肪乳等。
5. 严密观察病情(1)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2)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3)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二、术后感染的观察1. 体温观察术后患者体温升高可能是感染的表现,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如体温持续升高,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 伤口观察术后伤口如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应考虑感染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 尿液、粪便观察术后患者如有尿路感染、肠道感染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术后患者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时,应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三、术后感染的处理1. 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糖尿病并尿路感染护理诊断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
同时,糖尿病患者也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这可能会加重疾病并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护理诊断是针对患者状况,为护理团队提供指导,指导护理行为,并最终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
对于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护理诊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风险:尿路感染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患者免疫功能受损,常规检查发现感染迹象的能力较弱。
因此,护理团队需要关注患者的感染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预防。
2. 血糖管理: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可能会导致血糖失控,护理团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采取相应的药物管理和饮食控制措施,确保血糖稳定。
3. 预防并发症:尿路感染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肾盂肾炎、脓毒血症等。
护理团队需要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 促进康复:除了积极治疗尿路感染,护理团队还需要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情绪支持、营养咨询和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全面康复。
在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护理中,以上护理诊断是护理团队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和持续进行有效护理的重要指导。
通过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病人抵抗力,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 教育和指导:在护理诊断中,教育和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护理团队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糖尿病和尿路感染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发病机制、症状表现、预防和治疗措施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还应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指导,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和预防尿路感染的再次发生。
6. 预防措施:针对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的特点,护理团队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这包括定期进行尿液检查,遵循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等。
另外,也需要监测患者的饮食和营养摄入情况,确保均衡饮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从而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妇产科病人控制泌尿道感染措施
1.根据需要妥插屎管,防止滥用导尿管。
2.安插导尿管时,要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应用灭菌导尿管,乳胶手套和孔巾.一次性润滑消毒软膏。
3.正确掌握操作技术,避免损伤尿道。
4.必须留置导尿管时,要妥善固定,防止滑动及牵引导尿管。
5.使用封闭式无菌引流导尿,除必须神洗导尿管外,应避免冲洗。
6.若无菌技术遭破坏,如: 导尿或集尿接头脱落或发生渗漏,应采取无菌技术,在消毒导尿管.集尿管接头处之后更换集尿管。
导尿系统应保持通畅,避免管道扭曲,每3小时排空于该病人专用容器内,妇产科病人术后留置尿管一般为24小时。
集尿袋安置,应低于膀胱水平,如发生堵塞及时冲洗或更换。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本文选取的资料探究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造成尿路感染的原因有哪些。
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11月到2011年11月接收的120例糖尿病出现尿路感染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综合分析这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
结果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多发于女性,发生率达到了29.12%,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病程大于十年,患者的身体质量比较差。
结论糖尿病和并尿路感染的情况非常常见,这与年龄、性别以及空腹情况下的血糖以及病程等有很大的关系。
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阴部卫生。
要实现患者身体的恢复一定要综合考虑患者身体状况,采用全身式支持法,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关键词】糖尿病;尿路感染;临床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6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52-01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具有很大的遗传性[1],是一种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疾病。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罹患糖尿病。
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而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是糖尿病患者的容易得的疾病,很多医疗机构加强了对糖尿病的研究,尤其是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
本文就综合分析了我院接收的这30例糖尿并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尿路感染的发病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措施。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09年11月到2011年11月间接收的30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25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23岁;属于1型糖尿病的有52例,属于2型糖尿病的有68例;患者具有尿频、尿痛以及尿急和膀胱刺激的临床症状;有15例患者要接受血液透析,透析的时间为5月到12年。
平均3.56年,每周都要透析一次,每次透析的时间要持续4-6小时。
糖尿病患者妇科术后尿路感染的护理分
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糖尿病妇科尿路感染护理
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DM)老年患者居多,发生感染几率高,妇科手术后以尿路感染最常见,成为多数患者妇科手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本文总结我院2006年4月-2008年4月住院的老年女性妇科疾病合并DM,术后尿路感染患者38例,现就其感染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8例患者,20例妇科肿瘤,18例阴道前壁膨出,其中压力性尿失禁27例。
术前均诊断DM,DM诊断符合1999年WHO标准。
年龄52~70(平均58.9±3.5)岁,DM病程4~27(9.1±
2.9)年。
入院时空腹血糖在7.0~8.9mmol/L者10例,9.0~10.9mmol/L 者8例,11.0~12.9mmol/L者10例,1
3.0mmol/L者10例。
术前空腹血糖均控制在
4.48~6.72mmol/L。
全部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尿痛,尿频,排尿不畅,尿道口瘙痒等症状。
患者清洁中断尿化验结果:细菌定量分析105/ml,尿沉渣白细胞10个/HP。
尿细菌培养结果:
大肠杆菌1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类链球菌5例,链球菌3例,其他5例。
1.2 用药情况术后联用左氧氟沙星+头孢类等两种以上抗生素者30例,使用三种以上抗生素者8例。
使用口服药物稳定血糖者13例,另25例需加用胰岛素治疗方能使血糖良好控制,感染症状消失。
全部治愈出院。
2 原因分析
2.1 年龄因素老年女性患者易并发尿路感染,分析其原因如下:(1)老年患者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水平低下,尿路上皮细胞糖原含量下降,pH值上升,抵抗力差,菌群失调,致病菌过度生长;(2) 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细胞吞噬,体液自净等功能下降;(3)老年患者盆腔组织松弛,张力低下,盆腔器官脱垂,妇科肿瘤压迫,压力性尿失禁。
排尿自控机制障碍,易发生尿潴留;(4)老年患者DM病程长,缺乏系统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因此多合并神经性膀胱等,反复导尿易发生感染;(5)老年患者思想保守,有尿路感染症状时难以启齿,延误治疗。
2.2 血糖因素总结本组资料发现,血糖越高,感染的几率越大。
究其原因可能是血糖高,尿液中的含糖量自然会高,因此尿道pH失常,这样,吞噬细胞的功能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尿道的廓清、自净能力减弱。
本组25例在加用胰岛素后感染尽快得以控制也说明高血糖是本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2.3 感染因素本组患者中36例发生尿路感染,术后分析发现
本类患者的根本病因为DM,在血糖长期得不到理想控制时,蛋白质合成受限,补体等身体内防御系统功能减弱,术后机体抵抗力低下,加之解剖结构的特殊及老年人尿道功能的改变,尿管刺激,术前治疗不彻底时易复发,术后感染的情况。
2.4 用药因素本组患者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感染菌群复杂,种类繁多,术后绝大多数联用两种以上抗生素治疗,预防切口感染。
忽略上述情况,提示DM患者术后合并尿路感染,应在细菌学检查的基础上联合用药。
3 护理对策
3.1 加强术后护理术后常规留置尿管,同时观察并记录引流尿量、颜色等,置管期间,常规消毒尿道口,留置尿管3天以上者,应膀胱冲洗。
观察有无腹痛,阴道流血等情况,保持外阴清洁,并观察尿道分泌物的颜色、性状及有无异味。
老年患者膀胱逼尿肌功能减退。
麻醉后上述表现更加突出,对该种情况应行会阴、膀胱冲洗,必要时予以足三里、三阴交维生素B1封闭处理。
预防尿潴留合并感染。
对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每天应特别重视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并记录。
3.2 合理饮食饮食控制是治疗DM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因为饮食控制能够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有利于胰岛素的协调分泌,同时可提高其敏感性。
建议病人少量多餐,进食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适当增加水的摄入,克服因怕多尿而限制饮水的不良做法。
3.3 加强DM知识宣教教育患者了解DM是终身性疾病,同时又是一个多系统都能受损的全身性疾病,而且绝大多数病人缺乏特征性表现,尽管在早期病人无明显不适,但其危害自始至终存在;讲明DM最常见并发症是血管、神经受损,感染等,让患者了解这些并发症出现时的典型、特征性的表现;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女性患者最易并发尿路感染,而且往往成为是经常就医的原因,建议患者在出现外阴瘙痒,尿急,排尿不畅等症状时要查血糖;指导正确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控制DM。
3.4 健康指导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内裤。
推广淋浴洗澡;加强盆底肌群的训练,坚持每晚睡前做床上抬腿运动和肛门会阴收缩运动,这样可促进松弛的膀胱基底和尿道筋膜的张力增加;膀胱功能训练养成定期排尿的习惯,经常按摩下腹并间断适度的叩打膀胱区,促进血液循环。
3.5 合理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女性患者易反复发生尿路感染,由于病程迁延反复,患者治愈的积极性和决心逐渐下降,思想趋于麻痹化,顺从性差,不能很好遵守医嘱,在有症状时自行服药,稍有缓解即行停药,结果造成体内菌群失调,耐药菌株产生。
术后切口疼痛,留置尿管,更易引起尿路感染。
因此,应特别注意手术前后治疗应正规,用药要科学,疗程应足够,以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
加强术后护理。
为了良好控制血糖,缩短疗程,改用胰岛素配合治疗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