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尿路感染与哪些因素有关
- 格式:docx
- 大小:15.74 KB
- 文档页数:1
术后疼痛明显等缺点,尤其是术后复发率较高,成为传统腹外疝修补手术的短板。
而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大大减少,更为重要的是统计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后复发率仅为1%左右[1]。
另外在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时应注意,不同类型的老年患者腹外疝在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时应根据循证医学,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按中华医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腹股沟疝分型[2],疝环缺损<2cm的Ⅰ、Ⅱ型患者可以考虑实施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处缺损在2 3cmⅡ型患者可使用与疝环缺损大小相适宜的网塞;疝环缺损>3.5cm的Ⅲ型老年患者,可使用多网塞缝合固定后填充,以便按要求置入内环。
老年期作为人体生命的一个阶段,有其独特的特点,然而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大多趋于负面,例如: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的变化;对手术和创伤等各种刺激的耐受性减低。
同时老年患者常伴有一些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前列腺肥大、慢性便秘等。
基础性疾病的存在不仅仅会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威胁,而且慢性疾病长期发展会导致腹压升高等。
一系列损害也增加了腹外疝的发生机会,同时更对疝的治疗和预后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会使腹外疝发生嵌顿。
因此在腹外疝的诊疗过程中,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同时重视对老年患者基础性疾病的治疗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总结对比了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腹外疝修补术的在治疗老年患者腹外疝中的临床效果,从中发现,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临床治疗中有着良好的效果,与传统腹外疝修补术相比,有着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天数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
但本组病例随访时间短,尚需进一步观察。
4参考文献[1]钱礼,郑树森,张启瑜,等.钱礼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3.[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修改稿)[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9(1):84.[收稿日期:2012-11-05编校:郑英善]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153例临床分析林彬(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揭阳522000)[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
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68例临床特点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72.5%的尿路感染患者无自觉症状;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4个因素与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多为无症状菌尿。
积极控制血糖,治疗并发症,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防治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尿路感染;老年;女性;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中尿路感染常见,其危害严重,可能导致继发肾病[1]。
而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尿路感染多为无症状菌尿[2],易漏诊,延误治疗。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8月于我科住院的68例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老年女性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危险因素、病原体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经验。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1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445例,合并尿路感染68例。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符合who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2.符合1985年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尿路感染诊断标准[3];排除有尿路手术史,导尿史等。
1.2 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培养病原菌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共445例,其中并发尿路感染68例,感染率15.28 %,其中有73.53%(50/68)无尿路刺激症状。
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与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密切相关(见表1)。
中段尿培养共检出病原菌64株,检出率94.12%。
糖尿病感染哪些器官易高发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6年第7期教授罗学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长沙410008)感染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并发各类感染的机会远远超过一般人群。
有资料显示,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抵抗力比正常人低,全身各个器官感染发生率高达36.8%,其中最常见的是以下几个部位。
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抵抗力较弱,在高血糖状态下,患者白细胞的吞噬和杀菌力下降,使肺炎球菌在呼吸道大量繁殖,易导致肺部感染。
美国疾控中心的研究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得肺炎的概率是健康人的6 倍,感染肺炎后的死亡率是健康人的3 倍。
我国亦有报道,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的比例高达23.35%~44.50%,位居合并感染之首。
糖尿病患者接种纯化肺炎双球菌荚膜多糖(23种血清型)疫苗,可以预防84%的肺炎感染,同时还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有鉴于肺炎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美国早已将糖尿病患者需接种肺炎疫苗写入《糖尿病诊疗指南》。
我国有专家指出,糖尿病患者最好同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
流感疫苗每年都接种,接种的最佳时机是入冬之前。
肺炎疫苗每5 年接种一次即可。
同时,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1~2 次胸部X 线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防治呼吸系统疾病。
糖尿病患者结核病患病率要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6 倍,糖尿病与肺结核都是消耗性疾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很大,因此,患者既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又要尽快地控制好肺结核。
据报道,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可高达32.6%~90.5%,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尿路中的高浓度尿糖特殊环境特别有利于细菌繁殖。
老年女性由于雌、孕激素水平下降,泌尿道黏膜变薄,抵抗力下降,加上高浓度的尿糖环境,更易发生尿路感染;老年男性则多数会因为前列腺肥大,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残余尿增多、细菌易逆行进入膀胱等原因而感染致病。
因此,糖尿病患者尤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多饮水、多排尿,保持外阴清洁。
定期检查尿常规,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留置尿管获得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研究进展【关键词】留置尿管;获得尿路感染;相关因素;护理;综述文献【中图分类号】r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71-02留置导尿是解决排尿异常和观察尿量的基本手段[1]。
留置导尿管易导致尿路感染,这已形成共识,并成为世界性难题。
有研究表明[2-3]医院获得的感染中40%为尿路感染,其中又有17%以上与留置尿管有关,置导尿管3~2ld,患者菌尿发生率按每日5%递增。
有文献报道,长期留置尿管患者几乎l00%发生菌尿[4]。
尿路感染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使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本文针对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护理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1 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1.1 环境与患者自身因素(1)环境因素病室内探视家属过多,室温过高、湿度过大,空气不流通,都可增加尿路感染发生机率。
(2)生理因素性别、年龄和活动程度与尿路感染的发生有关。
当尿管长期留置尿道膀胱内,可以刺激尿道黏膜,破坏正常的生理结构,削弱了黏膜对细菌的防御功能,增加尿路感染机会,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5]。
吴阶平研究[6]报道,致病菌无论是杆菌或球菌皆常在会阴部定居、繁殖,然后污染尿道外口,造成尿路感染。
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女性发生率为78.57%,男性则为16.18%。
这可能与女性尿道短,且尿道周围区域的病原菌定植率较高有关[7]。
由于老年肾的退行性变化、老年人全身及局部的免疫力下降是易感染的原因之一[8]。
同时卧床日久,肢体少动,破骨过程加强,钙离子流失尿液碱化,也易发生尿路感染[9]。
(3)病理因素糖尿病患者血糖、尿糖浓度增高,成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加之代谢紊乱,白细胞趋向性及吞噬功能差,血清调理素和细胞的免疫作用受抑制,多种防御功能缺陷,使患者极易感染[10],尿糖增多为细菌入侵、滋生、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发生机率。
1.2 医源性因素(1)膀胱冲洗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探讨关于膀胱冲洗的效果,发现其对控制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效果并不理想[11],膀胱冲洗可增加感染机会或加重尿路感染。
第 1 页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尿路感染与哪些因素有关
*导读:糖尿病与感染可相互影响,感染可加重糖尿病,而
糖尿病患者则容易并发感染。……
糖尿病与感染可相互影响,感染可加重糖尿病,而糖尿病患
者则容易并发感染。糖尿病病人并发感染的患病率可高达
32.6%~90.5%。在这些感染中以呼吸系统感染最多,其次为尿路
感染。糖尿病患者的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感染也可见到。约有10% ~20%的患者表现为无症状性菌尿。
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主要与下列因
素有关:
1糖尿病患者的尿中含有较多的葡萄糖,某些细菌在含糖量
较高的尿液中容易繁殖。
2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具有细胞吞噬、细胞内杀菌、
细胞免疫等多种防御功能的缺陷,从而使糖尿病病人容易发生尿
路感染。实验证明,糖尿病病人粒细胞杀菌作用比一般人群明显
减弱,而经控制血糖后杀菌作用明显加强。
3糖尿病患者易继发神经原性膀胱、尿潴留,使细菌容易在
膀胱内繁殖,特别是使用导尿管后则更易发生逆行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