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42.85 KB
- 文档页数:2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冯永军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5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尿路感染组与无尿路感染组患者引起尿路感染因素上的差异.结果350例糖尿病患者40例合并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1.45%;尿路感染患者年龄≥60岁占87.50%,女性占
80.00%,空腹血糖≥8.0 mmol/L 占70.00%,存在糖尿病并发症占57.50%,留置尿管占45.00%,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占47.50%;均高于无尿路感染糖尿病患者.结论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多,应实施相应的预防对策以避免或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总页数】2页(P67-68)
【作者】冯永军
【作者单位】洛川县医院,陕西洛川 727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J], 谭小燕
2.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J], 叶琪
3.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J], 陈瑛
4.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J], 董丽萍
5.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J], 缪明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产生尿路感染的原因有哪些
导语:能够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非常多,比如说有的糖尿病患者会因为尿液当中存在糖分,所以病菌容易滋生,这样就容易出现尿路感染。
还有的人因为全
能够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非常多,比如说有的糖尿病患者会因为尿液当中存在糖分,所以病菌容易滋生,这样就容易出现尿路感染。
还有的人因为全身性疾病容易出现尿路感染,比如说重症肝炎患者,再比如说某些慢性肾病患者以及某些肿瘤病人就容易出现尿路感染现象。
上尿路感染在女性极为常见,主要由于女性尿道短,细菌上行较男性更容易。
另外,女性尿道口有大肠杆菌存在,性交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原因。
一般有4.5%孕妇有细菌尿,其发病率较无妊娠的同龄女性组高,年龄大的孕妇和经产孕妇的发病率更高。
因此,妊娠是尿感的重要诱因。
尿路梗阻是诱发尿感易于上行感染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尿路梗阻者的尿感发生率较无阻塞者高12倍。
由于结石、肿瘤、尿道狭窄、前列腺肥大、女性膀胱颈梗阻、包茎、神经性膀胱、膀胱憩室、肾下垂等原因,出现尿流不畅,细菌不易由膀胱排出而大量繁殖,易发生感染。
尿路畸形或功能缺陷,如肾脏发育不全、多囊肾、髓质囊性病、铁蹄肾以及其他肾、肾盂、输尿管畸形或膀胱输尿管反流(即排尿时,尿液从膀胱逆流至肾盂的反常现象)等,都易发生感染。
当然引起尿路感染的因素不仅仅限于上述介绍,有的女性是因为妇科炎症而进一步引发尿路感染,还有一些人是因为高血压或者是低血钾现象而使得肾脏遭到损害,最后出现的尿路感染。
如果那用抗生素,则病菌容易有耐药性,这样尿路感染的发病风险会增加。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糖尿病患者妇科术后尿路感染的护理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糖尿病妇科尿路感染护理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DM)老年患者居多,发生感染几率高,妇科手术后以尿路感染最常见,成为多数患者妇科手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本文总结我院2006年4月-2008年4月住院的老年女性妇科疾病合并DM,术后尿路感染患者38例,现就其感染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8例患者,20例妇科肿瘤,18例阴道前壁膨出,其中压力性尿失禁27例。
术前均诊断DM,DM诊断符合1999年WHO标准。
年龄52~70(平均58.9±3.5)岁,DM病程4~27(9.1±2.9)年。
入院时空腹血糖在7.0~8.9mmol/L者10例,9.0~10.9mmol/L 者8例,11.0~12.9mmol/L者10例,13.0mmol/L者10例。
术前空腹血糖均控制在4.48~6.72mmol/L。
全部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尿痛,尿频,排尿不畅,尿道口瘙痒等症状。
患者清洁中断尿化验结果:细菌定量分析105/ml,尿沉渣白细胞10个/HP。
尿细菌培养结果:大肠杆菌1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类链球菌5例,链球菌3例,其他5例。
1.2 用药情况术后联用左氧氟沙星+头孢类等两种以上抗生素者30例,使用三种以上抗生素者8例。
使用口服药物稳定血糖者13例,另25例需加用胰岛素治疗方能使血糖良好控制,感染症状消失。
全部治愈出院。
2 原因分析2.1 年龄因素老年女性患者易并发尿路感染,分析其原因如下:(1)老年患者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水平低下,尿路上皮细胞糖原含量下降,pH值上升,抵抗力差,菌群失调,致病菌过度生长;(2) 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细胞吞噬,体液自净等功能下降;(3)老年患者盆腔组织松弛,张力低下,盆腔器官脱垂,妇科肿瘤压迫,压力性尿失禁。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探索构架发表时间:2020-12-17T13:19:27.52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7期作者:刘洋马淑娟李文娟[导读] 目的:讨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刘洋马淑娟李文娟南航吉林分公司航卫室吉林长春 ?130031【摘要】目的:讨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方法:现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接诊的120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将其设定为实验组,同时选取120例糖尿病患者未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影响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制定预防对策,降低糖尿病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几率。
结果:影响糖尿病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女性、年龄大、空腹血糖高、存在留置尿管、合并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以及应用抗生素,以上因素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针对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来讲,相关影响因素较多且比较复杂,临床可通过针对性干预措施进行改善,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几率。
【关键词】糖尿病;尿路感染;相关因素;预防对策糖尿病是我院内分泌科接诊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在本病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较多并发症,且并发症会累及到身体多个系统和器官[1]。
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泌尿系统感染在糖尿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最为常见的是尿路感染,患病后会出现小便次数增加、局部疼痛的症状,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找到影响糖尿病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对患者来讲具有重要意义[2]。
为此,笔者针对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接诊的120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尿路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对策。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现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接诊的120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将其设定为实验组,同时选取120例糖尿病患者未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尿路感染
首先应该控制血糖到理想水平,使尿糖呈现阴性或微量,这样细菌就失去了繁殖的良好环境。
患者要注意环境和自身的卫生,尤其是女性由于尿路短,更易受感染,外阴的清洁卫生是很重要的。
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尿路感染,都不宜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性及真菌感染,这时中医中药就会发挥它的威力了。
尿路感染在中医学中属于淋证的范畴,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糖尿病在中医称为消渴,消渴合并淋证其病因病机多由膀胱湿热、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引起,临床上应注意区别、辨证治疗,下面我们将逐一论述。
需要提到一点,糖尿病可能影响到膀胱神经而发生尿潴留,从而引起或加重尿路感染,中医治疗十分重视“通利”二字。
1.膀胱湿热
证见小便频数、短涩刺痛、尿急灼热,色黄赤,小腹拘急胀痛,或发热恶寒伴口苦呕恶,或腹痛拒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火,利湿通淋。
方药以八正散加减:石韦30克,蒲公英30克,木通6克,瞿麦10克,车前草15克,篇蓄10克,滑石30克,山栀10克,大黄6克(后入),灯心草10克,生甘草6克。
2.脾肾气虚
倦怠乏力、纳呆腹胀、腰背酸痛,尿频清长或夜尿多,大便稀软,时感小便涩滞,时作时止,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补肾,益气利湿。
方以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党参15克,黄芪15克,熟地30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枸杞15克,菟丝子15克,薏苡。
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留置导尿术是基础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是抢救危重休克病人,一些手术者的术前准备以及排尿困难者的排尿手段,是临床治疗和诊断的重要方式,也是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据有关资料表明,有导尿或有尿路器械操作的病人中,约有20%~60%的病人有尿路感染,其中80%与导尿有关,20%与尿路器械有关留置导尿管超过3天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尿路感染,尿路感染致原发病情复杂,延缓了疾病的恢复。
本文通过临床实践探讨了留置导尿感染的原因并采取了积极的预防措施。
总结如下:1、导尿操作是导致感染的直接因素:在常情况下,人体的尿道是无环境整的粘膜是防止细菌侵入的有力屏障,导尿管的插入,常导致尿道粘膜损伤,破坏了尿道粘膜的天然屏障。
且导尿管是人体的异物,刺激尿道及膀胱粘膜,削弱了膀胱及尿道对细菌的防御作用,也影响了膀胱对细菌的正常冲刷作用,致使细菌逆行至泌尿系生长繁殖,引起感染。
2、留置尿管是引起尿路感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留置导尿管不仅损伤尿道粘膜,破坏机体防御屏障,增加逆行感染的机会,同时也对尿路上皮细胞造成机械性损伤,促进病原菌的定植,加上长期留置导尿管,管腔内细菌定居及各接头的污染,致使细菌容易逆行至泌尿系生长繁殖引发感染。
随着留置导尿管时间的延迟,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2.1 尿管:留置导尿管本身做为异物体就可致尿道粘膜及膀胱粘膜产生刺激性炎症。
尿管插入粗暴,尿道粘膜损伤,增加膀胱感染的机会。
尿管插入长度过长可形成膀胱内残余尿,而残余尿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加重膀胱感染,重者可形成脓尿。
如果尿管固定不当,频繁脱管造成频繁插管,可加深尿道粘膜受创伤的程度,降低抗感染能力并且增加病菌带入的机会。
2.2 引流袋:集尿袋内壁及空气中的致病菌溶入尿液内繁殖,当引流管接触尿液时致病菌顺引流管内壁上升把病菌带入膀胱。
2.3 接头:更换集尿袋或冲洗膀胱时引流管与尿管接头端消毒不严格,接头端污染致病菌可进入膀胱。
糖尿病并尿路感染护理诊断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
同时,糖尿病患者也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这可能会加重疾病并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护理诊断是针对患者状况,为护理团队提供指导,指导护理行为,并最终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
对于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护理诊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风险:尿路感染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患者免疫功能受损,常规检查发现感染迹象的能力较弱。
因此,护理团队需要关注患者的感染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预防。
2. 血糖管理: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可能会导致血糖失控,护理团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采取相应的药物管理和饮食控制措施,确保血糖稳定。
3. 预防并发症:尿路感染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肾盂肾炎、脓毒血症等。
护理团队需要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 促进康复:除了积极治疗尿路感染,护理团队还需要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情绪支持、营养咨询和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全面康复。
在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护理中,以上护理诊断是护理团队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和持续进行有效护理的重要指导。
通过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病人抵抗力,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 教育和指导:在护理诊断中,教育和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护理团队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糖尿病和尿路感染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发病机制、症状表现、预防和治疗措施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还应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指导,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和预防尿路感染的再次发生。
6. 预防措施:针对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的特点,护理团队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这包括定期进行尿液检查,遵循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等。
另外,也需要监测患者的饮食和营养摄入情况,确保均衡饮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从而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老年百病防治-泌尿系统疾病-下泌尿道感染下泌尿道感染是指由细菌引起的下尿路感染,它包括输尿管炎、膀胱炎,其中膀胱炎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肾盂肾炎常合并有下泌尿道感染。
老年人由于自身免疫力下降及内分泌的失调,极易引下泌尿道感染。
[发病原因]老年人患下泌尿道感染有以下几种因素:1.细菌侵入。
任何细菌侵入尿路都可以引起尿路感染,其中大肠杆菌是常见的致病菌。
2.抵抗力下降。
老年人自身免疫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下降,容易诱发细菌侵入而发病。
3.疾病所致。
某些老年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易诱发下泌尿道感染。
4.尿道梗阻。
泌尿系结石或泌尿生殖系肿瘤易引起尿道梗阻而诱发下泌尿道感染。
5.其它因素。
如尿路器械检查(导尿术等)、性生活过度、男性前列腺炎、女性妇科炎症均是引起尿路感染的常见诱因。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淋证”范畴,多由湿热之邪而致,湿热之邪或由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或多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太过,酿成湿热,下注膀胱,而发为淋证。
慢性炎症多为正虚邪恋,相争不下,故缠绵难愈。
[临床表现]单纯性下泌尿道感染无明显全身症状,尤其是老年患者反应性差,下泌尿道感染多无全身症状,或仅表现为乏力、头昏,但局部症状表现突出,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夜尿频,下腹部不适等膀胱刺激症状;尿常规检查常可发现血尿,或尿中白细胞增多,中段尿培养出细菌生长;少数患者可有轻度腰痛、发热。
[预防措施]1.消除尿路梗阻。
如结石、肿瘤、尿路狭窄、畸形,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等,尤其是老年男性因前列腺肥大、尿路梗阻,易引起尿路感染,据统计其发生率较无梗阻者高12倍,必须及时治疗。
2.慎用尿路器械。
尿路器械的使用,易将细菌带入尿路,且使尿路粘膜损伤更易发病。
据统计,一次导尿,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3%,留置导尿管1天,尿路感染发生率为50%,留置3~4天感染可达90%以上。
膀胱镜检、逆行肾盂造影,均易引起尿路感染。
若病情需要做上述检查,应在检查后多饮水,并预防性口服复方新诺明1片,以防尿路感染。
老年男性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临床分析感染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而泌尿系感染在糖尿病合并感染中占第2位[1]。
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致感染因素增多,免疫功能低下、组织修复功能减退等原因容易并发感染,而感染又可引起和加重糖尿病,故糖尿病与感染是两种相互影响的疾病。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在女性更为常见,而老年男性患者伴发的尿路感染更为复杂。
2008~2010年收治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21例,对其诊断及治疗作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21例,年龄60~79岁,中位年龄71岁,病程2~13年。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均符合WHO(1999)标准,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小时血糖(PG)水平≥11.1mmol/L。
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凡是真性细菌尿者,均可诊断为尿路感染。
真性细菌尿是指在排除假阳性的前提下,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2>/sup>/L,如临床上无症状,则要求2次细菌培养均为有意义的细菌尿,且为同一菌种;膀胱穿刺尿细菌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
观察指标:血糖(空腹)、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培养菌株分布、前列腺彩超、前列腺液檢查。
标本收集:反复冲洗患者尿道口,留取中段尿于无菌瓶中,立即加盖送检;前列腺液由患者在泌尿外科门诊采集送检。
统计学方法: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构成比或率的比较用X2>/sup>检验。
结果病程与血糖、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关系:空腹血糖<10mmol/L者8例,空腹血糖>10mmol/L者13例。
病程2~5年者6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正常均<150mg/24小时;病程6~13年者15例,其中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24小时者5例,显示糖尿病病程越长,出现蛋白尿的机率就越大。
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尿路感染是泌尿外科患者经常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复发性。
本文从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帮助泌尿外科患者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尿路感染。
一、危险因素1、手术创伤。
泌尿外科手术对尿道和膀胱产生了一定的创伤,增加了细菌进入尿路的机会,因此手术创伤是尿路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导尿。
泌尿外科患者中存在较高比例的导尿情况,导尿管可以成为细菌进入尿路和增殖的重要途径,导致尿路感染的发生。
3、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容易被各种病原菌感染,尤其是泌尿道感染,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等。
4、尿潴留和尿路结石。
尿潴留和尿路结石会导致泌尿道阻塞和创伤,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让细菌滋生繁殖,并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危险。
5、女性患者。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尿路感染,这是由于女性的尿道短小、位置靠近肛门、泌尿道口距离肛门较近等因素造成的。
二、预防措施1、手术室内清洁操作。
手术室内应采用严格的清洁操作,防止手术区域和手术器械受到污染。
2、合理使用导尿管。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导尿操作,使用导尿管时要千方百计保证无菌操作和导尿过程中不破坏尿道黏膜。
3、加强免疫系统修复。
在治疗泌尿外科疾病的同时,加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如适量运动、合理饮食、维生素补充等措施。
4、预防尿潴留和结石。
避免长时间的憋尿,定时排尿,增加饮水量,维持尿路的通畅。
5、女性阴道清洁。
女性应注意私处清洁和卫生习惯,适当更换卫生巾和内裤。
需要指出的是,尿路感染的预防治疗不仅是患者自身责任,同样也需要医师严格把关手术操作的每个环节,预防和控制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
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