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化学课堂提问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化学课堂提问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化学课堂提问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化学课堂提问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化学课堂提问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化学课堂提问能力

文/唐烨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课堂提问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地动起来,思考起来,成为探究问题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点拨。本文主要介绍了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让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问;教会学生提问,让学生会问三个方面来介绍了方法。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学生的课堂提问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关键词初中化学;提问能力;自主探究

《标准》指出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通过主动地思考和探究来理解知识,形成自己的问题,从而大胆地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不断地质疑和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课堂提问能力就会提高。下面谈一下本人的一些认识:一、从学生心理入手,让学生敢问

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领路人和指导者。在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方面指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合理的指导策略和手段。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教育学生提出问题,就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积极地配合教师,大胆地去进行思考和质疑,在不断地思考中养成勇于质疑的习惯。例如在学习《原子的构成》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自己存在困惑或者疑问的问题。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对于“原子”这个概念还是觉得很陌生,

很抽象,他们便提出了:“原子是构成世界最基本的材料吗?”“为什么原子之间结合有一定的特殊比例?”“原子带电吗?”等等问题。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避免直接地打击学生,让学生能够产生提问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把自己在化学学习上的问题直接地反馈给教师,让教师更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优化课堂结构和需要讲解的知识要点。虽然有些问题没有什么意义或者是没有太大的价值,但是学生提出了问题表明他们自己思考了,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思考而不是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学生提问能力的逐步提高,学生所问的问题也会越来越有深度,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愿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学生通过不断地思考,才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问题情境下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促进学生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的问题。教师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课本插图提出问题;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还可以通过自身体验提出问题……总之教师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知识,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在课堂上快速地运转。

例如在学习《化学方程式》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CO2+NaOH等一系列的方程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分析,从而掌握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思考写出了正确答案:CO2+2NaOH=Na2CO3+H2O;有的却忘记了在氢氧化钠之前加上“2”,这时,学生就提出了问题:“我的化学反应为

什么不平呀?”“所有的化学方程式都需要配平吗?”“配平的规律是什么?”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就了解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从而促进了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教师在学生形成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形成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掌握化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三、教会学生提问,让学生会问

教师在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如何提问,让学生不仅能够敢于提问,还能够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提问能力的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起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从愿学、乐学发展到愿问、乐问,近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掌握提出问题的一般方法,注意问题的由浅入深、由简入繁,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深入到知识的内部和本质,促进学生增加学习信心。教师还要及时点评学生提出的问题,好的问题要鼓励、引导,让学生能够继续主动探究,没有太大价值的问题,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和点拨,让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提出更好的问题。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集体的智慧是强大的”,学生通过彼此发问能够更快地解决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疑问,促进学生更快地学习化学知识,实现学生之间的“兵教兵”,让学生更快地进步。例如在探究碱的溶解性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学生通过探究会想到:“溶于水的碱有哪些?”“沉淀物AgCl和BaSO4为什么不溶于稀硝酸?”“为什么其他沉淀物如:Mg(OH)2BaCO3Ag2CO3等能溶于酸?”学生通过不断地思考,提出了一些问题就掌握了碱的溶解性。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的,让学生感受到了课堂参与的课前,从而主动地进行

了探究和思考。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师要善于唤醒学生,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授之以渔”的教育,让学生能够通过探究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就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提问能力和学习能力不断地增强。

参考文献

[1]王志明.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J].中学教育.2013.04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刘圩初级中学)

如何让化学课堂提问更有效

如何让化学课堂提问更有效 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标签:时机;技巧;策略;思维价值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明确我们在课堂上的那些行为能够在学生身上产生所期待的效果,从而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的”的教学理念至关重要。而提问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各有巧妙不同,我们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确能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达到启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反思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 一、课堂提问中常出现的一些误区及对策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提问方面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误区:(1)整堂课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2)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问题;(3)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了主题;(4)只提问好学生,不提问差生;专提问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5)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6)提问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7)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8)提问随意,东拉西扯,越扯越远;(9)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等等。 那么怎样设计问题才能达到有效教学呢?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提问中应处理好这样四个关系:(1)点与面的关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2)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3)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4)多与少的关系。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二、提问中要选择合适的对象和时机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都会有一些相应的特征,如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都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

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设计

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设计 巧妙的课堂提问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心理,使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那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是有效的问题?什么样的提问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呢? 一、问题的有效性 设置有趣、新颖、巧妙的问题,是实施有效提问的最关键的一步。教师设置问题进行提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明确的指向性。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评价学生、检查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指向明确的提问。 如:《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中演示硫燃烧实验。 实验过后,一位教师问:同学们,刚才的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甲:硫能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 学生乙:我看到的和甲同学看到的一样。 …… 教师连续喊了几个同学,他们都没能把实验现象回答完全。如果教师一开始将问题设计成:“同学们,我们刚才做了硫燃烧的实验,请同学们回想一下硫粉在加热时状态有何变化,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分别是什么颜色,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有什么特征?”这样的提问,指向性明确,学生会很快领会教师的意图,回答出重要的实验现象,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折腾。 2.根据学生实际把握问题的深度。问题设置浅,不能使学生充分掌握学习内容;问题设置深,又会使大部分学生难以解决,丧失学习信心。如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中演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占1/5的实验后,直接让学生回答:“某同学实验结果小于1/5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对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讲难度过高,学生不知道从哪个方面来解决,多数会胡乱猜测,起不到思考的目的。所以对这些问题要把握好其难度,教师不妨作一些处理,如:先让学生分析一下做这个实验有哪些注意点,如果这些注意点没把握好会有什么后果,等等。学生经过上述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就能够作出正确的回答。 3.问题要有科学性。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即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明确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明了本节知识点与其它知识点的联系,明晰考纲要求,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突出章节知识重点,又明确易懂无歧义,能反映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科学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化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化学王国里遨游;科学的提问,需要教师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如在《自然界中的水》中,在学习课题2“分子和原子”时,教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电解水可以得到‘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这一结论?”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习有关分子和原子的知识。 二、问题的有效提问 1.提问后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完成教学计划,在提出问题时,没有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给学生,这是很多老师存在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要给学生思考后回答的,但有的老师按捺不住,在问题提出后很短的时间内就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忘却了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必须把课堂的重心从“自己如何教”转移到“学生如何学上来”,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多听听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在与学生的反馈交流中,检验自己提问的效果。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讨论,随意而答,教师也就不能从中发现问题设置的效果,问题的有效性也就无法得到落实。 2.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想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如:在教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我们可设计如下问题:(1)在实验中你观察到哪些现象?(主要针对中下学生)(2)水为什么会倒吸?通过实验得到什么结论?(主要针对中下学生)(3)你认为对红磷的用量应该有什么要求?对实验装置有什么要求?(主要针对中等生)(4)实验中是否可以用木炭、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主要针对中等生)(5)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小于空气体积的1/5,你能分析可能的原因吗?(主要针对中上等生)(6)从实验中你还能推知氮气的有关性质吗?(主要针对中上等生) 总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要求,巧妙设疑,提问各层次的学生,方可营造一个全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通过浏览网络,阅读了大量的网络文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感受,总结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课标、教材与考试的问题 《化学课程标准》规定,“义务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无疑是正确的和十分必要的。 教材应当体现《化学课程标准》,人教版,似乎有强调探究过程之嫌,并且在中考试卷当中,过分地加大了实验探究试题的分数比例;目前,我们不可否认,我们进行的,实际上还是应试教育;上级评定教师的业绩,实际上主要还是教师的教学成绩,这就使得大部分普通一线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那些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后进学生,慢慢地,在教学过程当中,这部分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最终违背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初衷。 教材一方面认为学生知识不够,与课改前使用的教材相比,新教材知识的要求几乎全面降低,当然,这符合《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无可非议。但是,我们一方面承认学生的知识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却希望学生有较高水平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主观地认为学生的探究能力很高。特别是在各种公开课中,似乎没有实验探究,就不可能是一节优质课,而这些课,又有多少能走向普通教学课堂? 建议在中考试卷当中,体现一定量的死记硬背的化学基本知识,这样,一方面肯定了后进生的学习成果,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改变了目前难以达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状况,从而从真正意义上,达到普及基本化学知识的目的。 二.教师本身存在的问题 如今的许多教师,几乎都是旧人教版教材“喂”大的(虽然也有新人,但新人在师傅的引领下,也慢慢“成长”了),面对新教材,表现出不适。同时,当前大部分教师工资收入不高、地位不高、教学风险的日益加大,也是导致部分教师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不强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建议考试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的启蒙性、基础性。

高中化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性之我见

高中化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性之我见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对于化学教学更注重的是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再以单纯的成绩结果作为学习导向,而是在知识能力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在启发引导的过程中认知化学概念公式中的属性内涵,教师需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课堂提问设计,让学生通过问题的分析,观察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在问题引导中让学生从易到难的学习思辨,把握化学知识中转化和平衡的核心思想,在问题导学提升对于学生的针对性培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提问;提问技巧;提问方法 引言: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提升教学的成效,教师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的思维导学,在对话的交流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能够以多角度思路对问题进行探究,在问题导学中可以建立完善的思维导图和掌握化学的核心概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灌输式的教学让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课堂的提问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辨能力。 一、问题导学的连贯性,构建知识体系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必须具有连贯性,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建立连贯性的导学,每个问题之间都具有关联性和递进的原则,在问题导学的过程中,问题也是从简单进行复杂的深入,通过连贯性的提问,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以根据问题和探究思路构建知识结构,这种连贯性的提问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教师在提问的教学设计中,将单元章节的知识点嵌入到问题之中,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问题思路构架知识体系,明确连贯,递进,层次性的提问原则,在提问结束之后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并以章节的主题概念建立完善的思维知识导图,促进问题导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教学培养。二、启发性提问设计 化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化学抽象概念具化到实际的生活中,让学生产生直观的认知理解,可以在生活现象中分析背后的化学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将抽象概念和生活形象相互对应,提升学生的认知理解。例如在“离子反应”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进行生活化的例证,提问学生怎样去除生活中的水壶水垢?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回忆和复习,学生回答用醋,通过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去除水垢,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醋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本质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视角进行微观概念的探究,从而引入到离子反应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到酸碱中和反应本质上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为了水,这样才能去除了水壶中的水垢,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实践探究,让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实验现象,认知酸碱化学反应的本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技术媒体的动画视频进行离子反应的形象展示,让学生可以直观的理解离子反应过程中的转化和平衡思想。 三、科学性的提问设计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性的提问设计,化学属性之间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师通过实验设计,将这种规律让学生在实验实践中进行观察分析,而教师通过科学化的提问设计,让学生在实验中能够掌握化学实验中转化和平衡的规律。例如在“化学能与热能”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认知到生活中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譬如保暖贴,自热餐,让学生可以建立相应的生活感知,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

初三化学优质课教案详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详案) 备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过程方法 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通过实验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3、通过实验的实际操作,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通过学习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与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知识,那么实验室用哪些药品可以制取氧气呢?(用氯酸钾或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今天就由老师带领大家继续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性质。 【板书】实验活动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投影:学习目标) 【提问】同学们看老师桌面上高锰酸钾这一种药品,请大家观察其状态及颜色,直接加热它能否得到氧气呢?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实验,我们用事实来说话。(请一位同学手持试管夹,把一匙的高锰酸钾放进试管内,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再把带火星的木条放进试管内)。同学们观察,木条复燃了,说明加热高锰酸钾可以制取氧气。(投影出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提问】刚才我们制取到了氧气,如果要把制得的氧气收集起来还需要什么?(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请同学们观察并回答,投影上的这套装置中仪器的名称? 【提问】上述收集气体用什么方法?(排水集气法)为什么可以用它来收集氧气?(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讲解】选择好了药品及装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 45-P 46 ,讨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学生看书思考、讨论,教师准备演示) 【教师活动】点击投影出示七个步骤(学生齐读“查、装、定、点、收、离、熄) 【提问并演示】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个别答)(因时间原因装置气密性已经在课前检查过,此处略)如何组装仪器?(从下到上,从左到右)如何装入固体药品?注意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注意试管口还要放什么?给药品加热前得先干嘛呢?(预热)排水法收集什么时候知道集满?满了的氧气正放还是倒放? 【教师活动】收集好两瓶气体了,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请同学们先听好接下来的实验注意事项。我们要接着做的是氧气的性质的检验,先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木炭,在空气中烧得红热,再慢慢放入集气瓶中,注意不能把玻璃片全部拿开,完了再往里面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另一个实验是先把铁丝盘成螺旋状,在下面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

有效化学课堂教学中优质提问的策略

有效化学课堂教学中优质提问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0-10-28T10:38:29.653Z 来源:《学园》2010年9月上期供稿作者:孙凤祥 [导读] 化学教学中,教师在重视课堂提问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这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 孙凤祥江苏省淮安市文通中学 【摘要】优质提问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优质提问必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要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频度和等候时间,才能切实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把握时机调控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9-0143-02 课堂上一个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状态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达到乐学的境界;反之,一个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则使学生茫然、无所适从,打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会使学生精力分散。掌握课堂提问的方法与策略,对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营造氛围,创设提问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首先拿出一瓶学生经常饮用的雪碧,打开瓶盖,让学生观察现象。学生会仔细观察,此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学生会猜测此气体是二氧化碳,并且思考检验的方法,此时提出如何检验?学生会立即在脑海中搜索已有的知识,明确利用澄清的石灰水,看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混浊的方法来检验,此时再引导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讨论后老师让学生回答并让学生演示实验,此时学生非常兴奋。实验结束后老师提问:实验说明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它的溶解能力如何呢?向两个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分别加入一些水和一些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让学生观察现象,可想而知学生对实验结果很好奇,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为什么一个略有变形,而另一个显著变形?此时提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是否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学生纷纷举手抢答,请一位同学回答,并要求其他同学判断回答是否正确,全体同学的思维就会集中在此问题上,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对问题的答案进行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当学生沉浸在自我获取知识的喜悦中时,继续提问: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吗?为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一组探究实验。这时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新的问题情境中来,充分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就是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层层推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达到乐学的境界,从而收到好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 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通过设计有明确目标的问题,学生可以轻松地进入新课,教师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问”,使学生通过问题解答,逐步突破难点、把握要领、掌握规律。问题设计的角度要新颖。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素。教学中的一些老问题,如果变换一个角度,使之新颖奇特,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例如讲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提问: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了新的物质,物质总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否改变呢?学生的思维会集中在这个问题上并大胆地提出假设,增大、减少或不变。这时告诉学生“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来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认真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实验,从而获得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接着又提出问题: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学生又会对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自主探究守恒的原因,而此时会有一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这时我会问学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在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水通电分解这个反应的微观动画,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从中总结出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不变。然后问学生:质量守恒定律有哪些应用呢?在学生对此有着极大好奇心的前提下,我通过举例子向学生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使学生顿时豁然开朗。这样的一节课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思考与探索,而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思则明,有明则通,有通则能应万变,我想这样教学才应该是有效的。 化学教学中,教师在重视课堂提问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这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教师要根据教学实施情况适时提问,具体的方法技巧包括:(1)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前设疑,引人入胜,或课中置疑,波澜跌宕,或课后留疑,回味无穷,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2)提问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处。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旧知识的支撑,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更全面地理解新知识。(3)提问于学生思维的“盲区”。自然科学的很多定义、规则都是从客观存在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果脱离了客观存在,脱离了具体形象去讲授这些知识,学生就会感到深奥,学起来就很吃力。如何为学生搭建知识与客观存在的桥梁呢?教师精心设置问题并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来,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三掌握提问的控制技巧,提高提问效果 调控课堂提问的难易度,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不仅使学生无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会使提问失去价值。因而,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提问时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后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显而易见,“填鸭式”教学是不足取的。提问频繁的课堂往往被人们理解为讨论式的课堂,可以加强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事实上,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提问过多不仅繁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加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对于如何控制课堂提问的频度问题,我们认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思考量大的问题,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这样的提问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可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提问。 适时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一两秒就开始点名。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由于思考不充足、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进而,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既不经济又容易招致学生反感。这样的课堂提问往往是无效的或者是低效的。因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一方面要根据

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的原则

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的原则 发表时间:2011-03-16T15:08:51.75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12期供稿作者:吴立发 [导读] 针对性是指教师能紧紧围绕化学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关键环节进行设计。 吴立发(楚州区茭陵中学,江苏淮安223241) 提问是课堂教学常用的手法,运用得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反馈教学信息,检查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在当前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问到底”。 结果,教师不断发问,使学生忙于作答,没有思维与想象的空间,没有自我的内化,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被动地往前“跑”,课堂提问失去应有的魅力。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一、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是指教师能紧紧围绕化学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关键环节进行设计。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问题要有典型性,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问题击中要害,让学生进入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中。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现象来证明CO2溶于水呢?同学们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同时老师提供一塑料瓶CO2气体,由于有的同学课前作了预习,很快设计出教材中的实验方案,也有同学提出了其它方案。教师拿出变瘪的塑料瓶提出下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说出塑料瓶变瘪的原因。一般同学回答的是由于CO2溶于水的原因。此时,教师鼓励大家可以大胆猜测,是否还有其它原因呢?这一追问,点出了要害,学生陷入沉思,进而猜想:“CO2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可能与水反应了?”在学生疑惑之时,教师向塑料瓶中滴入适量的紫色石蕊试液,振荡后,与滴入紫色石蕊的蒸馏水比较,让学生观察颜色变化,引入到CO2与水反应的探究上来。 二、整体性原则 提问要对教学过程全盘考虑,作出整体性安排,要把问题集中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整堂课的问题链,从“起始提问”到“后续提问”,再到“归结提问”,步步为营;其排列顺序,或并列、或梯进、或归纳、或演绎,既符合逻辑,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 如《二氧化碳制取》,对于CO2学生并不陌生,但是怎样制取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学生并不熟悉。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组产生驱动性问题:①找出你所知道的能生成CO2的反应。并思考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CO2?为什么?②设计什么发生装置制取CO2最理想?依据是什么?③选择什么收集装置?依据是什么?④在这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制取一般气体的思路和方法。⑤同时让学生思考:制取的CO2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应用?⑥能否用家庭废旧物品代替实验仪器来制取CO2或其他类似气体?这几问围绕教学目标,环环相扣,层层相接,配套贯通,从分解走向综合。 三、适度性原则 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不应为提问而提问。问题的难易度,是衡量提问有效性的首要条件。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提出“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的提问甚至不假思索便可说出答案,对促进学生思考是无甚益处的。问题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也会让学生无从下手。只有将问题设在最近发展区内,问题既不容易也不很难,让学生跳一跳,然后摘到“桃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有一位教师在上《金属的防护》一节内容时问学生:铜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后面,为什么还会生锈?使铜生锈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学生在很长时间里没有任何的反应。因为学生没有铜生锈的知识基础,根本无从下手。如果教师告诉学生:铜生锈是因为铜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碱式碳酸铜。此时再提出问题:①根据铜生锈生成碱式碳酸铜,猜测铜生锈过程中反应物有哪些?②参照铁生锈的探究性实验,设计出铜生锈的验证实验方案。这样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置的悬念,在学生可能形成的思想、观念等原始生长点处设置问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掀起其感情波澜。 四、趣味性原则 在讲授时,教师不妨通过讲故事、猜谜语、打比喻、夸大的对比等形式进行提问,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思维,从而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兴趣中思考。 化学教学内容中的概念、定律、计算等一般比较抽象、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对其缺乏兴趣。教学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学习《利用化学反应的简单计算》时,由于在此节课的前些天“神七”升空在全国都受到瞩目,本节课便在“飞得更高”的歌声中开始,我先提示同学们回忆前些天让他们激动的事情是什么?学生很自然的就会想到“神七”升空,于是我的提议“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得到了同学们的响应。借此机会我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很多同学都脱口而出:飞船升空的时候有燃料燃烧产生推动作用。我追问:“若推动‘神七’升空的火箭用液氢做燃料,用液氧做助燃剂,你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火箭点火时发生的反应吗?”这个化学反应很简单,也顺便复习了上节课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这些生动有趣的视频和提问,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盎然,从而让学生在主动、轻松的心态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境界。 五、主体性原则 化学教学中,要想把提问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首先就必须建立新型的民主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其次,教师也要舍得放开手,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由思考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讨。第三,教师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自我学习、主动提问的积极性。这样做不但是极为重要的,而且也是真正让学生乐于思考,主动提问的关键所在。 讲《燃烧和灭火》一课时,教师可利用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创设学习情景,把用75%的酒精溶液浸泡过的手帕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点燃,发现手帕表面有火焰,但最终火熄灭时,手帕并没有烧坏。“刚才火势这么大,小小手帕怎么会安然无恙呢?”教室里的疑问声和好奇声此起彼伏。“为什么手帕不燃烧?”“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后,教师进而引导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学生的思路就会时刻围绕着课堂问题,从而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六、开放性原则 化学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开放性,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束缚,让答案具有多元性,力争引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主要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恰当的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师,要想搞好教学工作,掌握一定的课堂提问技巧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一节化学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由于没有抓准课堂提问的契机,或者不了解提问的技巧,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 (1)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没有回答问题的切入点。 (2)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通常毫无价值,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3)提问态度生硬、缺乏耐心。 (4)提问没有新意,总是照搬教材中的问题。 (5)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提问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化学教学的目标,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奋点来问,使课堂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如在进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的教学中,在与学生共同探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时,当时学生物理课还没有学习压强等知识,在做完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讲解完氧气和红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后,此时若直接问学生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则会犯上述错误2。我是这样引导、提问的:红磷没燃烧前打开止水夹,水不进入集气瓶,(实验时演示过)说明水进入集气瓶一定和红磷燃烧有关,一定是红磷燃烧惹的祸,它怎么惹的祸?我们必须让它心服口服才行,红磷燃烧怎么就使水进入集气瓶了呢?(设问)红磷燃烧是它和氧气反应,消耗掉氧气,生成P2O5固体,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少,从而压强减少,外面的大气压不变,因此水被压进集气瓶中,有的同学可能发现了“生成固体”的板书用红笔写,说明这一点很重要,它重要在什么方面呢?请大家思考:若生成的是气体,且消耗掉多少氧气,又生成多少气体,瓶中的压强还会减少吗?水能进入集气瓶吗?若生成的气体比消耗的氧气多,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呢?(以上三个问题请中等偏下的学生回答)通过这样的引导提问,能使绝大多数同学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下面谈谈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几点做法:

化学课堂上有效教学的提问策略

化学课堂上有效教学的提问策略 全芙君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案例,分别从创设好问题情景、设计好问题层次、利用好问题设计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几点在实施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时设问的策略。 有效教学的理念是要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关注教学的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构建学生主体参与的平等的教学模式。因此,努力创建好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的教学问题情境,是教师的课堂活动中的中心任务。因为问题是教师提出的内容和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之间架设桥梁的工具。而所谓有效的问题,是指那些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Chuska,1995;Wilen,1991)[1]。 下面本人结合案例谈谈在化学课堂上提出有效问题的几点策略。 1 创设好课堂问题情境,促进有效教学 杜威曾说过:“学生能听到多少,读到多少,并不重要——假如学生需要这种信息资料,并且能在他自己的情景中加以应用,那么这种知识愈多愈好。”即真正理解才是教育的一个直接目的,是多元智能的教育观念[2]。在明确了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恰当设置学习的情景,是激发学生主动性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而问题的设置与课堂情境是水乳交融的,问题设置本身要体现在某些情境中,恰当的问题情景不仅仅要能够激发兴趣,掌握知识,增强理解,还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愿望,从而增强学生自己的学习效能感。有效的问题情景能促使学生大脑产生问题,最终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经过同化和顺应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促使学生能力形成和智力发展。 1.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对于化学教学而言,设置情境不仅仅是做些趣味实验或演示实验、举几个物质或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等,而是要充分挖掘这些素材的内涵,从中创设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思考的驱动性。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探讨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19-11-27T10:50:56.64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2期作者:阿曼古丽?吐尔逊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中,必须通过有效的提问策略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在课堂上更有效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化学成绩。基于此,本文将从有效提问的强目的性、以兴趣导入和提问的递进性三个方面来对初中化學课堂教 阿曼古丽?吐尔逊喀什英吉沙县实验中学新疆喀什 8440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中,必须通过有效的提问策略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在课堂上更有效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化学成绩。基于此,本文将从有效提问的强目的性、以兴趣导入和提问的递进性三个方面来对初中化學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问题策略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和阐述。【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0-175-0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提问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相应知识的兴趣。因此,有效的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以最好的学习状态投入学习。同时,由问题,学生可以和分析深入地思考他们学到的知识,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和综合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初中化学课和提高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强化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的目的性 在实际的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应该在教师的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设置目的性比较强的问题来进行提问,将教学目标更好的与问题进行融合,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相应的教学目标,对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也能更加清晰、更容易理解。比如,老师在讲解“溶解度”这一课时,在教学的知识部分,教师的难点知识应该清楚,同时应要求学生掌握溶解度、温度、溶剂量等相关概念。为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氯化钠和硝酸钾哪个更容易溶解?”假设我们用60g氯化钠溶解在100g中,温度为40℃的水中,它的溶解度仍然保持在60g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测定硝酸钾的溶解度应注意哪些条件?有了这些目的性强的问题,学生就会根据老师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置课堂提问 众所周知,兴趣才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老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不仅要有效地提问,还要引导学生去积极的发现、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问题,以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一定的实验结果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当镁棒被点燃时,学生们会看到非常明亮的光等等。通过对这些化学现象的演示,学生将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对相关问题产生疑问。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能够提出问题来获得知识。再比如,在讲解燃烧和消防知识点时,教材详细讲解了灭火的正确方法和火灾时的自救方法。为了让学生对这场灾难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看一些火灾现场的视频,并引导学生讨论,当发生火灾时,应该用什么方法自救?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察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而且可以认识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性,提高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三、注重课堂有效提问的递进性 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和有效的化学思维模式,他们可能会发现一些抽象的化学概念很难或模糊地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置循序渐进、行之有效的问题,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化学概念。例如,在“溶液导电性”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固体NaCl导电性和液体NaCl导电性的实验来指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固体NaCl没有特定的电导率,而液体NaCl有电导率。学生对实验有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NaCl离子的组成是什么?离子是带电的吗?固体不导电,但液体却导电。NaCl和NaCl有什么不同?这种进步问题的指导,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课本中的相关概念,“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氯化钠带电但不能自由行动,而氯化钠溶液离子,可以自由行动,因此他们可以导电”。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自我探索和思考,不仅能够对相应的知识加深印象,同时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在今后学生化学的过程中也会更加轻松,更有自信。 结语 总之,初中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进行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去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让学生们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努力的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老师要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对课堂中的问题进行认真仔细的思考,为学生们找到更多的引导性问题,让学生们对化学的兴趣得到更好的提升,化学成绩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路漫.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监控教学策略探究--以“原子和离子”教学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5(6):33-34. [2]缪陈亚.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中学化学, 2017(6):10-12. [3]朱永军,殷会琴.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探微[J].考试周刊, 2014(7):150-152.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提问技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58644775.html,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提问技巧 作者:李娜新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5年第06期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恰到好处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在提问后,如果学生没有思路,教师应正确的引导,接通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就教师应如何进行正确的提问及提问后对问题的处理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化学课堂提问技巧引导 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它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有计划的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回答。所以要求教师应在课堂的提问和引导上掌握一定的技巧,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使我们的教学效果更加满意。 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如果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或者把提问当成课堂的一个环节而走走过程,这样的提问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又浪费了课上的宝贵时间。所以提问必须恰到好处。如何恰到好处的提出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提问时不仅要注意教学的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接受问题的能力。 一、提问 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语言要简练、明确,使学生确切掌握教师的要求。提问时要使全班学生都注意所提的问题并思考,不应先指定回答者,避免只限于指定学生参与所问问题的思考。具体来说应遵循以下几点: (1)清晰(学生一听就知道问的是什么) (2)问题的价值(提出的问题必须有思考的价值,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层的思考和把握) (3)趣味性(引人入胜,深入浅出) (4)大众性(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共鸣) (5)广度和开放性(好的提问能激发不同角度的思维,因而也有不相同的回答) 2.停顿。提出问题,不要要求学生立即回答。要稍停片刻,给全体学生思考问题、组织语言的时间,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复杂程度,掌握稍停时间。这是由于学生要回答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必须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对问题做出深层次的探究和多向的判断,并选择比较准确的语言,尽可能对问题做出完善的、富有创造性的答复,这都需要一定的

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改革指明化学教育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能力等,这些都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其崭新的理念明确了课程目标上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化学学习的内容上强调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与问题;在化学学习的方式上突出学生的动手实践、体验感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丰富多样适合九年级孩子心理的的方法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里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习困难的帮助者、学习动因的激励者、课程资源的重组者等。显然化学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就成了本轮课改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本轮课改的成败。课堂教学评价也就成了课程评价中最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要求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其评价的价值取向、内容和方式等左右着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实施过程及目标的达成。新课程对课堂教学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其崭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课程观、学习评价观、教师评价观等都给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延伸等赋予了新视角和新空间,无疑也丰富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 一、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构建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评价有利于化学教学中“文化价值”——以社会为本位与“学术价值”——以知识为本位双向价值融合的教育价值观的形成。 2、评价有利于化学教学中多元化教学目标形成。“三维目标”提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于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寓于双基学习之中。或者理解为后两维目标都是以双基目标为载体而且是更有效地、甚至高效地达成双基目标的途径、方法、手段。 3、评价有利于建立良好互动型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角色转变以实现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的原则。化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生生互动、动态生成及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评价要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初中化学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和技巧 关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方法和技巧问题,很多老师都提出了很好的观点。但是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生搬硬套别人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这样既教不出好成绩,也不可能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因此,每一位化学老师都应该根据学校和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探索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通过分析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并借鉴其他化学教师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下面我就自己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和大家分享。 一、抓好课前小测,发挥它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尤其是初中化学基础性较强,知识点繁多,需要记忆的更多,而且需要有效长久的记忆。从我教化学的第一天起就坚持进行课前小测,因为我觉得课前小测有利于督促学生加强记忆,加强化学基础知识的落实,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课前小测能迅速有效地调整学生上课的学习状态,能起到很好的温故而知新的教学作用,能很好地为教师提供更为准确的学生学习信息,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习能力,最后能喜欢上化学爱上化学。 可是,渐渐的我发现,随着化学知识难度的加深,真正能坚持每天都抽出十分钟来背化学的同学越来越少。每当我走进教室发纸条要默写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声音:“老师,今天默那块内容呀。老师再给点时间吧,昨天因为作业写太晚没背。老师,怎么天天都默写啊……” 其实,我每天的作业都有两项,一项背的一项写的,而且让课代表在黑板上把布置的作业再给同学们写一遍,可同学们根本不把背的作业当做作业,临到上课前看两眼,一默写稀里哗啦,或者默完一会就忘了。我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到底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们轻松而又愉快的学好化学呢?我想了好久,也试用过了很多的方法,对课前小测进行了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超前准备、提前将默写内容告诉学生 提前备课,提前将一周的课前小测设计好并打印出来,提前一天发到学生的手中,并且让他们把我发的小纸条不要随处乱放而是里放到笔袋中。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可以提醒同学们别忘背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