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光混合及物体颜色
- 格式:ppt
- 大小:280.00 KB
- 文档页数:7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色光混合的基本原理,掌握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产生其他颜色的规律,以及不同颜色光混合后的视觉效果。
二、实验原理色光混合是基于三原色理论进行的,即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线混合可以产生其他颜色。
根据色光混合的原理,两种或多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产生一种新的颜色,这就是色彩混合。
色彩混合包括色光混合和色料混合。
三、实验材料1. 红色、绿色、蓝色LED灯2. 白色墨水3. 三个透明杯子4. 滴管5. 灯箱6. 照相机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红色、绿色、蓝色LED灯分别插入透明杯子中。
2. 在灯箱内放置三个透明杯子,分别倒入等量的白色墨水。
3. 打开红色LED灯,观察灯箱内墨水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4. 打开绿色LED灯,观察灯箱内墨水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5. 同时打开红色和绿色LED灯,观察灯箱内墨水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6. 重复步骤3-5,分别观察蓝色LED灯、红色和蓝色LED灯、绿色和蓝色LED灯混合后的颜色变化。
7. 使用照相机记录实验过程中不同颜色光混合后的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当只打开红色LED灯时,灯箱内墨水呈红色。
2. 当只打开绿色LED灯时,灯箱内墨水呈绿色。
3. 当同时打开红色和绿色LED灯时,灯箱内墨水呈黄色。
4. 当同时打开红色和蓝色LED灯时,灯箱内墨水呈紫色。
5. 当同时打开绿色和蓝色LED灯时,灯箱内墨水呈青色。
6. 当同时打开红、绿、蓝三种颜色LED灯时,灯箱内墨水呈白色。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红色、绿色、蓝色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混合后可以产生其他颜色。
2. 色光混合遵循加法混合原理,即混合后的颜色亮度等于各颜色亮度之和。
3. 互补色光混合后可以得到白色光。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不同颜色光混合后的颜色变化与实际观察到的颜色有所不同,这是由于墨水吸收部分光线,导致混合后的颜色亮度降低。
2. 实验过程中,LED灯的亮度对混合后的颜色有一定影响,亮度越高,混合后的颜色越接近实际颜色。
一、光的色彩颜色
一、设计思想
本节是光学部分的首节内容,主要包括五个内容:光源、光的色散、色光混合、物体的颜色和光具有能量。
本节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想体现两个特点:一是突出了“从生活进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二是强调了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由于教学的素材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学设计中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多媒体图片的展示和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声现象和物态变化两章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具备探索新知的能力和探究过程的体验,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思考讨论的习惯,但对刚接触的光现象的认知仍然比较浮浅。
因此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实验时对仪器的使用和调整及实验条件的控制等。
从这一点上来说,本节内容不应以掌握知识为目的,而应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重视探究方法的指导。
如何让学生成功地观察到实验现象,顺利地完成本课的几个探究活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如果教学当天的天气不佳,就会影响到实验的效果,对顺利进行课堂教学不利。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条件预先准备好投影仪(至少两台),利用投影射出的白光代替太阳光进行实验。
如果学校没有投影仪,可以利用两度较高的手电筒发出的光代替。
二、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三棱镜、手电筒、红色、绿色、蓝色的玻璃纸、放大镜
三、教学流程
1 / 13
2 / 13
3 / 13
4 / 13
5 / 13
6 / 13
7 / 13
8 / 13
9 / 13
10 / 13
11 / 13
12 / 13
13 / 13。
物体的颜色与光有什么关系物体的颜色与光有什么关系2010年10月26日可见光由不同频率的光组成,就是简单来说的七色光。
如果照射在某个物体上,物体主要对某种频率的光反射,而其他频率的光被吸收,这个时候你就能看见反射回来的色光了。
这就是颜色的产生。
白色是所有颜色的光都能反射,吸收较少。
黑色是所有颜色的光都大多被吸收,反射的少颜色与光的关系色彩学上有一个概念:有光才有色.本质上,人眼看到色是光剌激的结果.人们看到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颜色则是因为剌激人眼的光的波长不同.光的波长不同,给人的颜色感觉不同,如630-760nm的波长的光给人以红色的感觉,570-600nm的波长的光给人以黄色的感觉。
颜色介质有两大类,一类是色光介质,如电脑的颜色;一类是色料介质,如颜料,油墨染料.不管是什么介质,其呈色都是离不开光.色光介质的颜色感觉是色光直接刺激人眼的结果;而色料介质则是可见光(白光)照射在色料上,经色料吸收,然后反射剩余色光的结果,也离不开光物质的颜色与光的关系当一束白炽光作用于某一物质时,如果该物质对可见光各波段的光全部吸收,物质呈黑色;如果该物质对可见光区各波段的光都不吸收,即入射光全部透过,则物质呈透明无色;若物质吸收了某一波长的光,而让其余波段的光都透过,物质则呈吸收光的互补色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物质分子吸收的是其他波段的光(非可见光)时,则不能用颜色来判断物质分子对光子的吸收与否。
表11-3 物质颜色与吸收光颜色的关系物质颜色吸收光颜色吸收波长范围(nm)黄绿色紫色 400-425黄色深蓝色 425-450橙黄色蓝色 450-480橙色绿蓝色 480-490红色蓝绿色 490-500紫红色绿色 500-530紫色黄绿色 530-560深蓝色橙黄色 560-600绿蓝色橙色 600-640蓝绿色红色 640-750关于颜色的基本理论常识1.颜色的属性。
任何一种颜色,均可用色相、饱和度(又称色彩度)、亮度(在色彩心理又称明度)来描述,即HSB,其中H=Hub为色相,S=Seturation为饱和度,B=Brightness为亮度。
下面我们来研究色光的混合过程。
我们首先看一下实验的环境。
这是一个四周墙壁全是白色的封闭的房间,我们就用它来研究色光的混合。
现在房间里开着灯,我们可以看到各面墙壁:将房间密封,关闭所有的灯,屋内变得漆黑一片,我们看不到白色的墙壁了。
这是因为屋内没有光源,我们的眼睛感觉不到光线,无论周围的物体固有的颜色是什么,我们都看不到。
此时我们使用一盏红色的射灯,将红色的光线打在白色的墙壁上。
白色的墙壁可以反射任何颜色的色光,色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我们就感觉到了颜色。
我们又加入了一盏绿色的射灯,将绿色光线打在墙壁上。
可以看到,墙壁将绿色的光线反射回我们的眼睛,我们就可以感觉到绿色的存在。
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红色和绿色相交的地方,变成了黄色。
这是因为相同份量的红色光线和绿色光线混合在一起形成了黄色的混合光,它被墙壁反射回我们的眼睛,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黄色啦。
我们再加入一盏蓝色的射灯。
可以看到这三种颜色的光相互混合,可以得到不同颜色的光。
红+绿=黄绿+蓝=青蓝+红=洋红如果是相同份量的红绿蓝色光混合在一起,就会得到白色的光。
从三个色块中间的混合部分,我们就可以得到这个结论。
这种三色光的混合颜色方式,就是RGB颜色模式。
前面我们讲了色光的分解与混合,下面我们讲一下物体的颜色特性是怎么来的。
每个物体都具备固有的颜色,比如我们看到红色的苹果,蓝色的海洋、紫色的葡萄,它们具备反射某种特定色光的特性。
红色的物体具有反射红色光,吸收绿色光和蓝色光的特点。
从前面我们学的知识得知,白色光是混合光,它是由红、绿、蓝三色光组成的。
白色的光照射在苹果上,绿色光和蓝色光绝大多数被吸收,大部分红色光线被反射回来被我们的眼睛看见,所以我们感觉到苹果是红色的。
而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完全纯净的颜色的。
各种物体都会或多或少地吸收各种色光,仅仅是因为吸收的色光的量不同,造成物体的颜色不同。
所谓的红苹果,仅仅是因为它反射的红光相对较强,在人眼中呈现红色的印象。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了解色光的基本原理,掌握色光混合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操作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实验原理色光混合实验主要基于光的三原色理论。
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三种颜色。
当这三种颜色的光线以适当的比例混合时,可以产生其他颜色。
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波具有不同的波长,当它们混合在一起时,可以相互叠加,形成新的颜色。
三、实验材料1. 红色LED灯2. 绿色LED灯3. 蓝色LED灯4. 白色屏幕5. 白色纸6. 滴管7. 白色墨水8. 透明杯子9. 记号笔10.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LED灯分别固定在白屏上。
- 将白色墨水滴入三个透明杯子中,作为观察混合颜色的对比。
2. 单一颜色观察- 分别打开红、绿、蓝三种颜色的LED灯,观察它们在白屏上的颜色。
- 记录观察到的颜色和感受。
3. 混合颜色实验- 先将红色和绿色LED灯同时打开,观察混合后的颜色,并记录下来。
- 然后将红色和蓝色LED灯同时打开,观察混合后的颜色,并记录下来。
- 最后将绿色和蓝色LED灯同时打开,观察混合后的颜色,并记录下来。
4. 三原色混合实验- 同时打开红、绿、蓝三种颜色的LED灯,观察混合后的颜色。
- 记录观察到的颜色和感受。
5. 对比实验- 将红色和绿色LED灯关闭,只打开蓝色LED灯,观察白屏上的颜色变化。
- 将红色和蓝色LED灯关闭,只打开绿色LED灯,观察白屏上的颜色变化。
- 将绿色和蓝色LED灯关闭,只打开红色LED灯,观察白屏上的颜色变化。
6. 总结与讨论- 将实验结果与预期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现象。
- 讨论光的三原色混合原理,以及混合后颜色的变化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单一颜色观察- 红色LED灯发出红色光。
- 绿色LED灯发出绿色光。
- 蓝色LED灯发出蓝色光。
2. 混合颜色实验- 红色和绿色LED灯混合后,发出黄色光。
- 红色和蓝色LED灯混合后,发出紫色光。
光的色散(基础)【学习目标】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利用色散知识解释常见现象;2.了解光的混合,知道光的三基色;3.了解透明物体的颜色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要点梳理】要点一、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经水折射后的太阳光照射到屏幕上,变成了一个彩色的光斑(色光)。
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为光的色散2.白光由色光混合而成:白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要点诠释:1、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色光混合而成的。
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2、一束太阳光照到三棱镜上,然后从三棱镜射出的光分解为各种颜色的光,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光线由空气进入三棱镜后,发生了折射,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
要点二、色光混合及物体的颜色1.光的混合:由三棱镜分解的七色光再通过另一个三棱镜后,七色光又复合成了白光,这种现象叫光的混合。
2.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3.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的混合规律:4.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通过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
5.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此物体颜色相同的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因此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要点诠释:1.三基色光混合一般是由光源直接发出的。
多一种颜色就使光线更加明亮,所以复色光的亮度要大于单色光的亮度。
如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的色彩,就是由三基色光混合而成。
2.无色:如果透明物体通过各种色光,那么它就是无色的,如:空气、水等能通过各种色光,它们是无色的。
3.白色、黑色:如果不透明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那么它是白色的,如:白纸、牛奶、白色光屏等反射各种色光,它们是白色的。
如果不透明物体几乎吸收各种色光,那么它就是黑色的,如:黑板、黑色皮鞋等吸收各种色光,几乎没有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看起来是黑色的。
【典型例题】类型一、光的色散1.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光的色彩颜色【教材解读】本节课是第三章的第一节,教学内容有光的色散(实验),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和光具有能量,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光学知识的基础。
本节通过大量的光源图片引入,展示生活中多彩的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光源的概念,并对它们实行分类.通过对太阳光的分解活动,理解太阳光是复合光,并尝试解释彩虹形成的原因.再让学生从获取单色光入手,进一步探究色光的混合.学生理解物体的颜色可能难度较大,应让学生理解相关实例,并加以讨论,如了解滤色镜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物体的颜色最后通过让学生看图片,理解光是具有能量的。
【课程标准分析】要求: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太阳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初步了解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解读:(1)学生设置实验,能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2)通过实验分析现象,总结出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包含三个内容:光的色散、色光混合、光具有能量.前两个内容都需要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探究得出.所以,如何在探究活动中获得色光,及确定物体颜色是本节内容的中心。
【教法分析】本节的主要物理知识蕴含于探究活动之中.所以本节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指导、协助学生观察到清晰的实验现象.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明显,不必在这个探究中作过多纠缠,而要把主要精力花在探究物体的颜色上,教案从实验探究和生活实际两个不同角度入手,系统地探究和验证了物体的颜色这个光学性质实用简洁,表现方式自然,学生易于理解。
【学法分析】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习小组的协作精神,激起小组间的竞争意识,在实验探究后,能沉下心来冷静地分析实验现象.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顺利地得出结论.【教学目标】1.了解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2.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3.知道色光的三原色.4.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体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重要方法.2.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自主探究色光的混合活动,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现实世界的绚丽多彩和美好,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热爱科学.2.通过亲自的体验,使学生感悟实验方法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3.通过探究性物理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的活动。
色光混合口诀
色光混合口诀
1. 红黄蓝三原色,彩色混色有规律。
红加黄,亮丽黄;红加蓝,靓丽紫;
黄加蓝,鲜亮绿;红加绿,明艳橙;
品红加黄加蓝变黑,红加绿加蓝变白;
光的颜色很丰富,彩色相加有七色。
2. 红色加黄色变成橙色
红色和黄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就会变成橙色,这是由人类视觉系统颜色混合定律中的相加混色规律决定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两种颜色的叠加产生新的颜色。
3. 红色加蓝色变成紫色
红色和蓝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就会变成紫色。
这也是由人类视觉系统颜色混合定律中的相加混色规律决定的。
4. 黄色加蓝色变成绿色
黄色和蓝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就会变成绿色。
这是因为在光的三原色中,绿色是由蓝色和黄色两种基本颜色混合而成的。
5. 红色加绿色变成黄色
红色和绿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就会变成黄色。
这是因为红色和绿色是互补色,它们在色轮上呈180度角。
当两种颜色混合时,它们会相互抵消,产生另一种颜色,即黄色。
6. 品红加黄加蓝变黑色
品红、黄、蓝是彩色印刷中的三种基本颜色,它们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可以产生黑色。
这是因为品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在色轮上呈120度角,它们的混合物会吸收所有投射到它们的可见光,从而产生黑色。
7. 红加绿加蓝变白色
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它们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可以产生白色。
这是因为这三种颜色在色轮上呈180度角,它们的混合物会反射所有投射到它们的可见光,从而产生白色。
在彩色电视和计算机屏幕上,每个像素都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它们通过调整各自的颜色强度来产生各种不同的颜色。
色光混合现象的规律
咱今儿个就来讲讲这色光混合现象的规律,嘿,这可有意思啦!
你想想看啊,这世界为啥这么五彩斑斓呀?就是因为有了色光的混合呀!红的、绿的、蓝的,各种颜色凑在一起,就像一场奇妙的魔法。
就说那三原色吧,红、绿、蓝,它们就像是三个好兄弟,能变出各种各样的颜色来。
你要是把红色和绿色光混合在一起,哇塞,就变成黄色啦!这不是很神奇吗?就好像你把两种不同味道的糖果放在一起,突然就有了一种新的味道。
那要是再加上蓝色呢?嘿,又不一样啦,变成青色啦!这颜色的变化,就跟变魔术似的。
你说这大自然多会玩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那可不就是各种色光在跳舞嘛。
有时候看着彩虹,那七种颜色排排站,多好看呀!那不就是色光混合的杰作嘛。
咱平时生活里也到处都是色光混合的例子呢。
你看那舞台上的灯光,一会儿变红,一会儿变绿,一会儿又变成其他颜色,多有意思呀!那就是灯光师在玩色光混合的游戏呢。
还有那电视屏幕、手机屏幕,那些漂亮的画面,不也是通过色光混合呈现出来的嘛。
再想想,如果没有色光混合,这世界得多单调呀!只有一种颜色,那多无聊呀!还好有了这个神奇的规律,让我们能看到这么多美丽的色彩。
你说这色光混合是不是很奇妙?它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更多的惊喜。
我们可以通过它创造出更多的美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呀,可别小瞧了这色光混合现象,它可有着大魔力呢!这就是我对色光混合现象规律的理解,你觉得怎么样呢?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觉得它超级神奇呀!。
色彩混合的种类和空间混合的规律第三章色彩混合规律我们通常所见到的颜色,大多是多种色彩的混合色。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互相混合而产生新色彩的方法、称之为色彩混合7彩图三原色一、色彩混合彩图4色彩混合主要有以下三种:加色混合、减色混合和中性混合。
1、加色混合(色光混合)1)用途加色混合多用于色光的混合。
2)加色混合的特点是混合的色彩愈多,色彩的明度愈高。
3)加色混合的三原色是朱红、翠绿、蓝紫。
4)加色混合的效果如下:朱红+翠绿=黄色;翠绿+蓝紫=蓝绿色;蓝紫+朱红=品红色。
这是色光的第一次间色。
如果用色光的三原色与它相邻的三间色相加,可得出色光的第二次间色。
如此类推,最终可得近似光谱的色彩。
色光混合当全色光混合后明度增加到最高呈自色光、所以加色混合也称为色光混合。
其特征是.混合后色光的明度增高。
加色法混合效果是由人的视觉感官协助完成的,因此它是一种视觉混合。
加色混合的结果是改变色相和明度、而纯度不变。
如果将色光的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还可得出更多的色光。
例如红光与蓝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分别得出品红、红紫、紫红色光:蓝光与绿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分别得出绿蓝、青、青绿等色光。
这种加色混合的方法、原理及其效果,对于设计工作都是极为重要的。
我们日常见到的舞台灯光就是此原理的运用、把色光的三个基本色重叠、配置、变化、组合而成的。
2、减色混合减色混合:是指颜料或物体色的混合。
●颜料混合是以玫红、淡黄、湖蓝为三原色混合后得到:●玫红+淡黄=大红●玫红+湖蓝=蓝紫●淡黄+湖蓝=翠绿●三原色混合则为黑。
减色混合的特点●定义三原色混合等于增加黑浊度故称之为减色混合。
●特点减色混合的特点刚好与加色混合性质相反、混合的色彩成分愈多、色彩明度愈低。
●实例精美的印刷图片,就是根据这种减色混合原理制作的。
印刷油墨的三原色分别是:玫红(M)、淡黄(Y)、孔雀蓝(C).加上黑色(K)、经过四次印刷成为全色图像。
3、中性混合中性混合包括色盘旋转混合与空间混合两种:色盘旋转混合是将色彩等面积地涂到色盘上,用马达带动旋转后、在人们的视觉中混合成一个新的色彩效果。
混合颜色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颜色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视觉感知元素,它们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而在设计和艺术领域,混合颜色是一项重要的技术。
混合颜色可以创建新的颜色,拓宽了我们的视觉体验。
本文将介绍混合颜色的原理及其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混合颜色。
2. 混合颜色的原理2.1. 光的三原色混合颜色的原理基于光的三原色:红色、绿色和蓝色(RGB)。
这是一种加色混合的方式,通过不同比例的三种原色光混合可以产生新的颜色。
在光的三原色模型中,红色加绿色生成黄色,红色加蓝色生成洋红色,绿色加蓝色生成青色,而三种原色光的混合会产生纯白色光。
2.2. 颜料的三原色在颜料的混合中,三原色是青色、品红和黄色(CMY)。
这是一种减色混合的方式,颜料的混合是逐渐吸收光线的过程。
青色是品红和黄色的混合,品红是青色和黄色的混合,黄色是青色和品红的混合。
在这种混合中,三种颜料的混合能够吸收所有的光,呈现黑色。
2.3. 光的和颜料的混合在实际应用中,混合颜色往往是光和颜料的混合。
比如电视和计算机屏幕使用光的三原色混合,打印机使用颜料的三原色混合。
这种混合方式能够在不同的媒介上呈现出各种丰富的颜色。
3. 混合颜色的应用混合颜色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3.1. 绘画和艺术在绘画和艺术中,混合颜色是非常重要的技术。
艺术家们可以通过混合各种颜色来创造出无限的颜色和效果。
混合颜色的技术和理论是绘画中的基础知识之一。
3.2. 设计和视觉传达在设计领域,混合颜色广泛应用于图形设计、网页设计等方面。
设计师可以通过混合颜色来打造各种独特的配色方案,以更好地传达信息和引起观众的共鸣。
3.3. 印刷和出版在印刷和出版领域,混合颜色被广泛用于印刷品、杂志、书籍等的色彩设计。
通过合理的颜色混合,可以呈现出更丰富、更饱和的色彩效果,使作品更加吸引人。
3.4. 摄影和电影摄影和电影艺术也需要运用混合颜色的原理。
通过色彩的混合和调整,摄影师和电影导演可以塑造出影像的氛围和情感,给观众以更好的视觉体验。
武汉龙文教育学科辅导讲义4.4 光的色散与看不见的光一、知识和技能要求1、认识光的色散现象;2、认识色光的混合和物体的颜色;3、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4、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二、重点难点精析1、光的色散(1)、单色光:不能分解为其它颜色的光,称为单色光。
复色光:由若干种单色光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光的色散:把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结论: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和紫七种颜色的光。
如图所示。
(2)、正确理解光的色散: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阳光发生了色散,揭开了物体的颜色之谜.: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白光进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紫光偏折程度最大,红光偏折程度最小。
“彩虹”是常见的一种色散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太阳光被悬在空中的许多小水珠色散而形成了彩色光带。
2、物体的颜色:(1)、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色光;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
彩色电视机、电脑显示器、室外的大屏幕的色彩是利用光的三原色合成的。
(2)、色光的相加混色:A、红+绿=黄;B、红+蓝=品红;C、绿+蓝=靛;D、红+绿+蓝=白。
(3)、物体的颜色: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通过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能使与它相同颜色的色光通过,吸收其他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3、红外线和紫外线:太阳发出的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纸屏上形成彩色光带,叫做光谱。
彩色光带的颜色按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这表明,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
在红光、紫光外还有人眼看不见的光,分别是:红外线,紫外线。
(1)、红外线:一切物体不停地发射红外线。
1800年,美国物理学家赫歇耳在研究各种色光的热效应时,发现了红外线。
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很宽,人们将不同波长范围的红外线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