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光混合三定律
- 格式:docx
- 大小:12.21 KB
- 文档页数:2
物理色光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光的特性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也可在介质中传播。
光的传播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这一特性被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2. 光的频谱可见光是一种波长在400至70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是人眼能够感知的波长范围。
可见光的波长较短的称为紫外线,波长较长的称为红外线。
二、色光的基本概念1. 光的颜色白光是由各种波长的光波混合而成的,当光线穿过三棱镜时,会发生折射,不同波长的光线受到折射的角度不同,导致它们分散成不同的颜色。
这些颜色称为光的颜色,通常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2. 色光的三原色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和蓝。
当红光、绿光和蓝光以适当的比例叠加时,可以产生任意颜色的光。
3. 色光的加法混色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它们的光在视觉上叠加为新的颜色。
这种混色方式被称为加法混色。
在加法混色中,三种原色的混合可以产生七种颜色,即红、橙、黄、绿、青、蓝、紫。
4. 色光的减法混色减法混色是指将颜色的光的一部分吸收或减掉,使得光的颜色变化。
在减法混色中,几种颜色叠加在一起产生新的颜色,而不是产生更亮的颜色。
这种混色方式主要应用在浆料、油墨等颜料的调配上。
三、色光的混合规律1. 色光的加法和减法混合规律色光的加法混合规律是指三原色的光混合产生任意颜色的光。
而色光的减法混合规律是指三原色的光混合产生黑色的光。
2. 色光的混合量计算在色光混合过程中,各种颜色的光的强度和比例对最终的混合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混合量的计算可以确定最终的颜色的光的强度和比例。
四、光的衍射和干涉1. 光的衍射光线通过狭缝或者过边缘的时候,会发生衍射现象,使得光线在传播方向上进行了扩散。
衍射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2. 光的干涉干涉是指来自同一光源的两道波在空间中叠加时,波的干涉现象。
干涉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和波的叠加原理。
五、光的折射和透视1.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色光混合的三条定律
色光混合的三条定律是指:
1. 减色混合定律:减色混合是指将一种颜色的光线透过某种透明介质(例如棱镜)后,再与另一种颜色的光线混合,最终形成一种新的颜色。
减色混合定律表明,当光线通过棱镜时,它们会被分解成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的强度是不同的。
在减色混合中,最终的颜色取决于原始光线中各种颜色的相对强度,而不是它们的绝对强度。
2. 加色混合定律:加色混合是指将不同颜色的光线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颜色。
在加色混合中,最终的颜色取决于各种颜色的相对强度和比例。
加色混合定律是指在加色混合中,最终的颜色可以通过将各种颜色的光线的相对强度和比例相加来计算得出。
3. 彩色三原色定律:彩色三原色定律指的是将三种颜色(红色、绿色和蓝色)混合在一起,可以产生所有其他颜色。
这个定律是加色混合定律的基础,因为在加色混合中,最终的颜色是通过将各种颜色的光线的相对强度和比例相加来计算得出的。
在彩色显示器和电视中,使用的就是三原色光的加色混合。
第1页/ 共1页。
初二物理【光】知识点归纳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的特点:光源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它光源射出的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被误认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所指的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一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个条件)3、光的传播速度:光速与介质有关(但是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c =3.0 ⨯ 108m / s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 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真空中的 2/3。
4、光年:光在 1 年内传播的距离,是长度单位不是是时间单位。
5、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6、应用及现象:(1)激光准直。
(例子:种树、排队、挖掘隧道、射击)。
(2)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3)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 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 2 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 3 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4)小孔成像: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i r镜面 O第二节 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1) 反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
入射光线 N 法线反射光线(2) 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
法线:从光的入射点 O 所作的垂直于镜面的线 ON 叫做法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用符号i 表示。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用符号r 表示。
(3) 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光线沿原来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界面上,这时的反射光线定会沿原来的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去。
调色基础知识一、概述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色彩美感的追求不断提升,颜色的调配也就日益显现出了它的重要性。
不难发现,调色技术就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各方各面,主要在纺织印染、涂料、油墨、食品、药品、化妆品、纸、墨水、陶瓷等领域。
下面将要学习的只是涂料行业中木器涂料的颜色调配,但不论那方面的调色,都应是遵循颜色在色谱中的变化规律的。
木器涂装中色彩的调配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在木器的透明涂装中,需要通过对木材进行底着色和面着色,来表现木材特有的木纹,添加美感和层次感,使家具增加艺术和文化的附加值。
面对家具市场的激烈竞争,老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新产品不断涌现,对产品的涂装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涂装的颜色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色彩的外观质量已成为产品竞争的重要内容。
华润家具涂料系列中,已经有许多丰富的现成的色彩,但是在某些场合,需要某些新颖色彩,而在一时又难找到现成色彩的产品情况下,用户适时必要自己进行一定量的涂料的配色,以及时满足产品涂装施工要求,是一种极好的补救办法。
凡是涂料用户,这种配色的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从事木家具涂装生产技术工作的有关人员,这更是必须具备的涂装技术基本功。
通过涂装生产过程中的不断实践和积累经验,逐步熟练的掌握涂料调色的技术要领,为涂装生产服务,给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增添美的色彩。
二、颜色理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了各种色彩,如蓝天、白云、红花、绿叶以及一切物体颜色。
所有这些都只有在光线照射的条件下才能呈现出来。
物体在日光照射下的颜色,如果光源的颜色改变后也将随之改变。
由此可知,人眼之所以能看到色彩是由于光的存在,颜色都是光作用在物体表面后,发生了不同的反映,再刺激了我们的眼睛而产生的。
不同的光产生不同的刺激,从而得到不同的颜色感觉。
自然界物体可分为发光体和不发光体两大类:发光体:本身能发射光谱的物体称为发光体或称发光源,发光体的颜色是由它的发射光谱决定的。
第三节颜色视觉我们生活在颜色的海洋中,昂首可望蔚蓝的天空,环顾四周可见草绿花红。
颜色不仅装扮了大自然,也极大地丰富了人眼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色彩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
彩色电影、彩色电视能再现大自然的无限美妙的色彩,画家画出大自然奇妙的景象都需要颜色。
色觉是视觉的基本机能。
但人眼很少看见单纯的只有一种波长的光波,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同波长的光波混合起来的色光。
颜色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是由于光投射到物体,根据物质的性质,反射出没有被吸收的光的特性,并作用于我们的视觉而引起感觉的结果。
人类认识颜色的本质最早是由牛顿(Sir Isaac Newton, 1642~1727)的研究开始的。
牛顿于1704年发表了《光学》以后,研究色度的工作就从浅到深由表及里地发展,终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下面我们先从视觉的颜色现象入手展开讨论。
一、视觉的颜色现象颜色的基本特征是认识颜色现象的基础,尽管颜色现象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但心理学家正是从研究颜色的基本特征入手,开始研究五彩缤纷的颜色世界的。
(一)颜色的基本特征颜色可分为两大类:非彩色和彩色。
非彩色是指从黑色到白色,由深浅不同的灰色组成的系列,这个系列的梯度可以用一条垂直线来表示,见图6-12。
非彩色系列是无色系列,基本特征主要是明度。
非彩色系列各梯度色没有绝对的纯度指标,系列中的各梯度色的非彩色反射率代表物体的明度,反射率越高越接近白色;反射率越低,则越接近黑色。
一般地说,白色表面的反射率达 80%左右,而黑色表面的反射率小于10%。
由于人的视觉在明亮的白天和昏暗的夜晚是由两种不同的细胞进行工作的,这样二种感光细胞对明暗光的敏感程度不同,所以选择视觉刺激要考虑这些因素。
视觉感受一种颜色取决于三个特性,即亮度、色调和饱和度。
任何一种颜色都是由三者总效果的结果。
亮度(brightness)是彩色和非彩色所共有的属性,它是指作用于物体的光线的反射系数,它同光能的强度密切有关。
色彩的混合一色光加色法(一)、色光三原色的确定三原色的本质是三原色具有独立性,三原色中任何一色都不能用其余两种色彩合成。
另外,三原色具有最大的混合色域,其它色彩可由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并且混合后得到的颜色数目最多。
在色彩感觉形成的过程中,光源色与光源、眼睛和大脑三个要素有关,因此对于色光三原色的选择,涉及到光源的波长及能量﹑人眼的光谱响应区间等因素。
从能量的观点来看,色光混合是亮度的叠加,混合后的色光必然要亮于混合前的各个色光,只有明亮度低的色光作为原色才能混合出数目比较多的色彩,否则,用明亮度高的色光作为原色,其相加则更亮,这样就永远不能混合出那些明亮度低的色光。
同时,三原色应具有独立性,三原色不能集中在可见光光谱的某一段区域内,否则,不仅不能混合出其它区域的色光,而且所选的原色也可能由其它两色混合得到,失去其独立性,而不是真正的原色。
在白光的色散试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红、绿、蓝三色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可见光谱上,而且占据较宽的区域。
如果适当地转动三棱镜,使光谱有宽变窄,就会发现:其中色光所占据的区域有所改变。
在变窄的光谱上,红(R)、绿(G)、蓝(B)三色光的颜色最显著,其余色光颜色逐渐减退,有的差不多已消失。
得到的这三种色光的波长范围分别为:R (600~700nm),G(500~570nm),B(400~470nm)。
在色彩学中,一般将整个可见光谱分成蓝光区,绿光区和红光区进行研究。
当用红光、绿光、蓝光三色光进行混合时,可分别得到黄光、青光和品红光。
品红光是光谱上没有的,我们称之为谱外色。
如果我们将此三色光等比例混合,可得到白光;而将此三色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就可得到多种不同色光。
从人的视觉生理特性来看,人眼的视网膜上有三种感色视锥细胞--感红细胞、感绿细胞、感蓝细胞,这三种细胞分别对红光、绿光、蓝光敏感。
当其中一种感色细胞受到较强的刺激,就会引起该感色细胞的兴奋,则产生该色彩的感觉。
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有好多种;按形成原因分,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按发光原理分,可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灯笼鱼、斧头鱼、乌贼、水母等。
人造光源:手电筒、火把、油灯、蜡烛、白炽灯、日光灯、霓虹灯以及钠灯、汞灯、氖灯等。
热光源:太阳、手电筒、火把、油灯、蜡烛、电灯等。
冷光源:萤火虫、灯笼鱼、斧头鱼、乌贼、水母等。
【注意】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常见的均匀介质如:空气、水、玻璃等。
【注意】光在不均匀介质中如不均匀的空气、不同介质的界面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3.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叫光线,一般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非作歹形象、直观的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方便研究光学现象而假设虚构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人眼睛不仅对单色光产生一种色觉,而且对混合光也可以产生同样的色觉。
例如520毫微米的单色光刺激人眼产生绿色觉,将510毫微米与530毫微米的单色光混合刺激人眼也可以产生绿色觉;又如580毫微米的单色光刺激人眼产生黄色觉,将700毫微米的红光与510毫微米的绿光混合刺激人眼也可以产生黄色觉,而且人眼感觉不出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
光谱中色光混合是一种加色混合,用3种原色光:红(R)、绿(G)、蓝(B)、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色光或光谱上任意一种光。
格拉斯曼将色光混合现象归纳为三条定律:补光律、中间色津、代替律。
补色律–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同它相混合而产生白色的色光,这两种色光称为互补色光。
例如蓝光和黄光,绿光与紫光,红光与青光混合都能产生白光。
中间律–两种非补色光混合则不能产生白光,其混合的结果是介乎两者之间的中间色光。
例如红光与绿光,按混合的比例不同,可以和到介乎两者之间的橙、黄、黄橙等色光。
代替律–看起来相同的颜色却可以由不同的光谱组成。
只要感觉上是相似的颜色,都可以相互代替。
例如颜色光A=色光B,色光C=色光D,则A+C=B+D;又如
A+B=C,而X+Y=B,则A+(X+Y)=C,如:A(黄光)=B(红光+绿光),C (青光)=D(蓝光+绿光),A(黄光)+C(青光)=B(红光+绿光)+D(蓝光+绿光),其结果是A(黄光)+C(青光)=淡绿光,B(红光+绿光)+D(蓝光+绿光)=红光+绿光+蓝光+绿光=白光+绿光=淡绿光。
这就是代替律。
它在色彩光学上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定律,现代色度学就是以此为理论基础而建立的。
色光混合
定律属于加色混合,它与染料、颜料的混合相反,后者为减色混合,其混合的规律也完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