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5
固体分散体熔融法在药物制剂领域,固体分散体技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而其中的熔融法更是备受关注。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固体分散体熔融法。
要搞清楚固体分散体熔融法,得先明白啥是固体分散体。
简单来说,固体分散体就是将一种或多种药物高度分散在载体材料中形成的一种固体混合物。
那它有啥用呢?这可大有用处!它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让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接下来,咱们重点讲讲固体分散体熔融法。
这熔融法啊,顾名思义,就是依靠加热让药物和载体材料都变成熔融状态,然后混合均匀,再快速冷却固化。
这种方法的操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直接。
那在实际操作中,怎么用熔融法来制备固体分散体呢?首先,得选好药物和载体材料。
药物得是能在加热过程中保持稳定的,不然一加热就分解失效了,那可就白忙活了。
载体材料的选择也很关键,常用的有聚乙二醇(PEG)、泊洛沙姆等。
这些材料得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还得能和药物相容性好,这样才能保证制备出的固体分散体质量可靠。
选好了药物和载体材料,接下来就是加热啦。
一般会用专门的加热设备,把药物和载体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其中,然后升温到让它们都变成熔融状态。
这时候就得注意控制好温度和加热时间,温度太高或者加热时间太长,都可能导致药物或者载体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
等到都变成熔融状态后,就得赶紧把它们混合均匀。
这一步可不能马虎,得确保药物在载体材料中分布得均匀一致,不然有的地方药物多,有的地方药物少,那可不行。
混合均匀后,就得快速冷却固化。
这一步也很重要,快速冷却能让药物和载体材料形成一种稳定的分散状态,如果冷却太慢,可能会影响固体分散体的性能。
固体分散体熔融法有不少优点。
比如说,它不需要使用有机溶剂,这样就避免了有机溶剂残留带来的问题,更加环保和安全。
而且操作相对简单,容易控制,适合大规模生产。
不过,这熔融法也不是完美的。
它对药物和载体材料的热稳定性要求比较高,如果药物或者载体材料不耐热,那就不太适合用这种方法。
制备固体分散体的方法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包括: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研磨法,溶剂喷雾干燥法或冷冻干燥法。
1.熔融法:将药物与载体混合均匀,加热熔融,在剧烈搅拌下将熔融物冷却成固体,然后将混合物固体置于一定温度下变脆、破碎。
2.溶剂法:又称共沉淀法,是将药物和载体溶于有机溶剂中,蒸发溶剂得到混在载体中的药物而制成的共沉淀固体分散体。
3.溶剂-熔融法:将药物先溶于适当得溶剂中,制得5份~10份溶液加到100份熔融载体中,搅拌均匀,按熔融法固化后即得。
4.研磨法:将药物与载体混合后,研磨一定时间,使药物与载体通过氢键结合,形成固体分散体。
5.溶剂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将药物和载体溶解在溶剂中,然后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除去溶剂。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制剂实验教学中心一、实验目的1.掌握共沉淀法及溶剂-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
2.初步掌握固体分散体形成的验证方法。
二、实验指导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系指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等状态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体物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固体分散体的主要特点是利用性质不同的载体使药物高度分散以达到不同要求的用药目的: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或控制药物释放及控制药物于小肠释放等。
固体分散体为中间产物,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制成胶囊剂、片剂、软膏剂、栓剂以及注射剂等。
固体分散体所用载体材料可分为水溶性载体材料、难溶性载体材料、肠溶性载体材料三大类。
载体材料在使用时可根据制备目的选择单一载体或混合使用载体。
若达到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用药目的,一般可选择水溶性载体材料,如聚乙二醇类,聚维酮类等。
固体分散体的类型有,固体溶液,简单低共溶混合物、共沉淀物。
固体分散物制备方法有熔融法、共沉淀法、溶剂熔融法。
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分散状态可呈现分子状态、亚稳定态及无定形态、胶体状态、微晶状态。
可选择下列方法溶解度及溶出速率法、热分析法、粉末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等进行物相鉴别,必要时可同时采用几种方法进行鉴别。
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原理是药物分散状态或药物所形成的高能态可增加药物溶出度,同时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具有促进作用。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尼莫地平-PVP共沉淀物的制备1.处方尼莫地平0.2gPVPk30 1.0g2.操作(1)尼莫地平-PVP共沉淀物的制备取PVPk30 1.0g,置蒸发皿内,加入无水乙醇5ml,在80-90℃水浴上加热溶解,加入尼莫地平0.2g,搅匀使溶解,在搅拌下蒸去溶剂,取下蒸发皿置氯化钙干燥器内干燥、粉碎,过80目筛,即得。
(2)尼莫地平-PVP物理混合物的制备取PVPk30 1.0g,尼莫地平0.2g,置蒸发皿内混匀,即得。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进展[摘要]固体分散体是指高度分散于惰性载体中形成的以团体形式存在的分散体系,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固体载体材料中,形成固体分散体的新技术。
研究表明,用适当的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实现药物高效、速效、长效化,也可控制药物靶向释放。
将药物加工成特定的剂型,用于增加药物稳定性,避免药物氧化、水解等。
固体分散体出现以来的各种实际应用表明,固体分散体的研究对于制剂的生产和新药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固体分散技术;固体分散体;溶解度;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固体分散技术是指制备制剂时将固体药物,特别是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数在另一种固体载体中的新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提高难溶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1961年Sekiguchi等【1】提出了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SD)的概念,并以尿素为载体材料,用熔融法制备磺胺噻唑固体分散体,口服后吸收及排泄均比口服磺胺快,1963年Levy等制得分子分散的固体分散体,溶出速率增高,也更易吸收。
固体分散体在中药制剂上的应用始于1970年芸香油滴丸的上市。
Chiou等【2】于1971年对固体分散体的形成原理,制备工艺及老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固体分散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8年Francois等【3】首次提出固体分散体在熔融时装入硬胶嚷中,在室温下固化。
此后,人们对固体分散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目的多用于改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能,制备高效,速效制剂,所采用辅料的品种越来越多,工艺也趋于成熟。
固体分散体是指将药物高度分散于惰性载体中,形成的一种以团体形式存在的分散体系[4]。
研究表明,将难溶性药物在水溶性载体中形成分子分散体系,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
而固体分散制剂技术是将药物与载体混合制成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体的一项新型制剂技术。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进展[摘要]固体分散体是指高度分散于惰性载体中形成的以团体形式存在的分散体系,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固体载体材料中,形成固体分散体的新技术。
研究表明,用适当的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实现药物高效、速效、长效化,也可控制药物靶向释放。
将药物加工成特定的剂型,用于增加药物稳定性,避免药物氧化、水解等。
固体分散体出现以来的各种实际应用表明,固体分散体的研究对于制剂的生产和新药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固体分散技术;固体分散体;溶解度;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固体分散技术是指制备制剂时将固体药物,特别是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数在另一种固体载体中的新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提高难溶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1961年Sekiguchi等【1】提出了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SD)的概念,并以尿素为载体材料,用熔融法制备磺胺噻唑固体分散体,口服后吸收及排泄均比口服磺胺快,1963年Levy等制得分子分散的固体分散体,溶出速率增高,也更易吸收。
固体分散体在中药制剂上的应用始于1970年芸香油滴丸的上市。
Chiou等【2】于1971年对固体分散体的形成原理,制备工艺及老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固体分散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8年Francois等【3】首次提出固体分散体在熔融时装入硬胶嚷中,在室温下固化。
此后,人们对固体分散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目的多用于改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能,制备高效,速效制剂,所采用辅料的品种越来越多,工艺也趋于成熟。
固体分散体是指将药物高度分散于惰性载体中,形成的一种以团体形式存在的分散体系[4]。
研究表明,将难溶性药物在水溶性载体中形成分子分散体系,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
而固体分散制剂技术是将药物与载体混合制成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体的一项新型制剂技术。
固体分散技术一、概述固体分散技术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另一种固体载体中的新技术。
难溶性药物通常是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水溶性、或难溶性、或肠溶性材料中呈固体分散体。
固体分散技术的特点是提高难溶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固体分散体可看作是中间体,用以制备药物的速释或缓释制剂,也可制备肠溶制剂。
1961年Sekiguchi等最早提出固体分散体的概念,并以尿素为载体材料,用熔融法制备磺胺噻唑固体分散体,口服后吸收及排泄均比口服磺胺噻唑明显加快。
1963年Levy等制得分子分散的固体分散体,溶出速率提高,也更易吸收。
根据Noyes-Whitney方程,溶出速率随分散度的增加而提高。
因此,以往多采用机械粉碎或微粉化等技术,使药物颗粒减小,比表面增加,以加速其溶出。
固体分散体能够将药物高度分散,形成分子、胶体、微晶或无定形状态,若载体材料为水溶性的,可大大改善药物的溶出与吸收,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成为一种制备高效、速效制剂的新技术。
将药物采用难溶性或肠溶性载体材料制成固体分散体,可使药物具有缓释或肠溶特性。
应用固体分散体不仅可明显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而且可降低毒副作用。
例如双炔失碳酯-PVP共沉淀物片的有效剂量小于市售普通片的一半,说明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
硝苯地平-邻苯二甲酸羟丙甲纤维素(HP-55)固体分散体缓释颗粒剂提高了原药的生物利用度。
吲哚美辛-PEG6000固体分散体丸的剂量小于市售普通片的一半时,药效相同,而对大鼠胃的刺激性显著降低。
利用水不溶性聚合物或脂质材料作载体制备的硝苯吡啶固体分散体体外试验有明显缓释作用。
又如米索前列腺醇在室温时很不稳定,对pH值和温度都很敏感,有微量水时,酸或碱均可引发11位-OH脱水形成A型前列腺素。
Chen D.等制成米索前列腺醇-Eudragit RS及RL固体分散体,稳定性明显提高。
Pignatello R.等将水杨酸类非甾体抗炎药、具有光敏毒性的二氯尼柳制成二氯尼柳-Eudragit RS100固体分散体,大大降低了二氯尼柳对细胞膜的光敏毒性。
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河南新纪元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郑州市中兽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目的:
利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增加其溶解性,掩盖氟苯尼考的苦味。
二.材料:
1.原料:氟苯尼考。
2.辅料:PEG6000、PVPK30。
3.仪器:粉碎机、烧杯、烘箱、托盘等
三.处方筛选
将氟苯尼考与PEG6000,按照不同的筛选比例,进行混合(如下表),粉碎,置于65℃水浴上,分别于5min、10min、15min、20min,进行观察。
氟苯尼考与PEG6000处方筛选表。
结果,在20min内,上述不同比例的药物均可以全部融化,氟苯尼考与PEG6000以1:5的比例,融化时间最快,融化最彻底,以1:1的比例融化时间最慢,且不能全部融化,所以,本实验以氟苯尼考与PEG6000以1:5的比例进行制备分散体。
四.制备方法:
1.将氟苯尼考、PEG6000,分别进行粉碎,过3号筛,备用,
2. 取氟苯尼考50g,PEG6000 250g,按照等量递增方法进
行混合。
3. 将上述混合物,置于65℃的烘箱中,放置20min,使其充分融化。
4.取出后,迅速放凉,使其凝固。
5.将凝固的混合物,进行粉碎,过筛,即可。
五.检查:
1.性状
取本样品,放于白纸上观察,本品为淡黄色的粉末,其色泽一致。
2.稳定性实验
将上述所配制的样品置于开放的环境中,放置7天,取出后观察样品无吸潮、结块现象。
3.水溶性实验
取本样品1g,加入500ml自来水中,搅拌5分钟,静止,样品完全溶解。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研究进展赵宝国1杨绍军2(1.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2.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质量与安全系,吉林吉林132000)摘要:将药物制备成适当的固体分散体,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也可控制药物的靶向释放,固体分散体的研究对药物制剂研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综述了近些年来几种用于制备药物固体分散体的新技术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进展中图分类号:R944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赵宝国(1987-),男,助教,研究方向:化学工程与技术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通常是指将一种难溶固体药物以分子、微晶或无定形等状态高度分散到另一种固体载体中形成的分散体系[1]。
将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的制剂技术称为固体分散技术,此技术利用不同性质的载体使药物处于高度分散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达到不同的用药目的:通过提高难溶药物的溶出度,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水溶性载体);控制药物在小肠内释放(肠溶性载体);延缓药物释放(难溶性载体)[2]。
1常用载体材料固体分散体系中,载体材料的性质与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决定着药物的溶出度,载体应具有生理惰性、无毒;来源广泛,成本低;不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不影响药物药效与含量的测定等特点。
载体材料主要分为水溶性、肠溶性和难溶性载体等三类[3]。
其中水溶性载体有聚乙二醇(PEG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糖类、尿素、聚氧乙烯及β环糊精衍生物等;常用的肠溶性载体有纤维素类和聚丙烯酸树脂类两种[4];难溶性载体有乙基纤维素、胆固醇、聚丙烯树脂类、乙基纤维素、蜂蜡、脂质体类等。
2制备固体分散体新方法固体分散技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以来,各国工作者对其技术的改进与探索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制备固体分散体的传统方法有:熔融法、溶剂法、研磨法等,近些年来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被应用到制备固体分散体中,主要包括超临界流体技术、热熔挤出技术、电沉积技术、推拉式渗透泵技术、流化床包衣技术、微波照射技术等。
药物固体分散剂的制备与评价药物固体分散剂在医药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能够将溶解度差的药物转化为可溶性较高的形式,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制备方法和评价指标两个方面探讨药物固体分散剂的相关内容。
一、制备方法1. 干燥法干燥法是常用的制备药物固体分散剂的方法之一。
它通常包括以下步骤:将药物与增溶剂共溶,并置于真空下进行溶剂的去除,最终得到固体分散剂。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多种药物。
2. 液滴沉淀法液滴沉淀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制备方法。
它通过向药物溶液中滴加沉淀剂,使药物形成微小颗粒并分散在溶液中。
接着,通过离心、过滤等步骤将固体分散剂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溶解度的药物。
3. 激活沉淀法激活沉淀法是一种较新的制备方法。
它利用超声波、激光等物理或化学手段对药物溶液进行处理,促进药物颗粒的生成和分散。
这种方法可以得到颗粒尺寸更小、分散更均匀的固体分散剂。
二、评价指标1. 颗粒大小颗粒大小是评价药物固体分散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较小的颗粒大小能够提高药物的表面积,增加溶解速率,提高生物利用度。
因此,制备过程中应尽量控制颗粒大小的分布和均匀性。
2. 分散性能分散性能是指药物固体分散剂在溶剂中的分散状态。
好的分散性能意味着药物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溶剂中,并且不易发生聚集。
分散性能可以通过测定悬浮液的浑浊度、粒径分布等指标来评价。
3. 稳定性稳定性是评价药物固体分散剂长期保存能力的指标。
固体分散剂应在储存期间保持药物颗粒的分散稳定性,避免颗粒聚集或析出。
稳定性可以通过观察样品形态的变化、测定溶解度等来评估。
4. 溶解度药物固体分散剂的溶解度直接影响其在体内的溶解速率和生物利用度。
因此,评价药物固体分散剂时需要测定其溶解度,并与原药物进行对比。
5. 药效药物固体分散剂的药效是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的重要指标。
通过临床试验和对比研究,可以评估固体分散剂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和药物的副作用。
固体分散技术的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固体分散技术的方法,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玩意儿!你说这固体分散技术啊,就像是一位神奇的大厨,能把各种不同的材料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做出一道道独特的“美味佳肴”。
咱就拿常见的药物来说吧,有些药物单独存在的时候,可能效果不太好,或者不容易被人体吸收。
这时候,固体分散技术就出马啦!它就像是个魔法棒,轻轻一挥,就能让药物和一些特殊的载体材料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一抱可不得了,药物的溶解性啊、稳定性啊都能大大提高呢!就好比一个人原本孤零零地站在那,现在有了好朋友陪着,立马变得强大起来。
那怎么实现这个神奇的过程呢?其实也不难理解啦。
比如说,咱可以用熔融法呀。
这就像是把巧克力融化了,然后再和别的东西混合均匀,等冷却下来,就变成一个全新的整体啦。
还有溶剂法呢,就好像泡茶一样,把药物溶解在溶剂里,再加入载体材料,然后通过一些手段让溶剂跑掉,剩下的就是紧密结合的固体分散体啦。
这固体分散技术的好处可多了去了。
它能让药物更快地发挥作用,就像短跑运动员一样,“嗖”地一下就冲到前面去啦。
而且还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呢,让人体能更好地吸收利用药物,这多棒啊!你想想看,如果没有这神奇的技术,那很多药物的效果可能就大打折扣啦。
那病人得多遭罪呀!所以说,固体分散技术真的是太重要啦!咱再打个比方,这固体分散技术就像是给药物穿上了一件超级厉害的“铠甲”,让它在人体内能勇往直前,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而且这“铠甲”还能根据不同的药物和需求进行定制呢,多贴心啊!哎呀呀,说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对固体分散技术的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啦?反正我是觉得这玩意儿真的很神奇,很了不起!它就像是隐藏在药物背后的无名英雄,默默地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呢!大家说是不是呀?以后再看到那些效果好的药物,可别忘了固体分散技术的功劳哟!。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2. 了解固体分散体的性质及影响因素;3. 研究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等性能。
二、实验原理固体分散体是指将药物以分子、无定型、微晶态等高度分散状态均匀分散在载体中形成的一种以固体形式存在的分散系统。
通过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难溶性药物:布洛芬;- 载体材料:聚乙二醇(PEG);- 溶剂:乙醇;- 其他试剂:蒸馏水、稀盐酸、盐酸滴定液等。
2. 实验仪器:- 分析天平;- 高速搅拌器;- 烘箱;- 溶出度仪;- 滴定仪;- 药物分析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固体分散体:(1)称取一定量的布洛芬和PEG,置于烧杯中;(2)加入适量乙醇,搅拌溶解;(3)将溶液倒入烘箱中,干燥至恒重;(4)取出固体分散体,研磨成粉末。
2. 性能测试:(1)溶出度测试:将固体分散体置于溶出度仪中,以稀盐酸溶液为介质,在特定温度下测定药物的溶出速率;(2)生物利用度测试:通过比较固体分散体与普通布洛芬片的生物利用度,评价固体分散体的生物利用度;(3)药物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固体分散体中布洛芬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出度测试结果:通过实验,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明显快于普通布洛芬片,说明固体分散体能够提高药物的溶出速率。
2. 生物利用度测试结果:通过实验,固体分散体的生物利用度高于普通布洛芬片,说明固体分散体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 药物含量测定结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固体分散体中布洛芬的含量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说明实验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质量良好。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成功制备了固体分散体;2. 固体分散体能够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3. 实验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是一种有效的药物制剂技术。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在制备固体分散体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药物与载体的比例,以保证药物在载体中的均匀分散;2. 在溶出度测试过程中,应确保溶液的pH值与人体胃肠道环境相近,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在药物含量测定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色谱条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