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7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 格式:ppt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12
固体分散体的发展及制备工艺研究进展司俊仁;叶小强;李新月(综述);时念秋(审校)【摘要】根据载体材料亲水性和脂溶性,可将固体分散体分为速释型、肠溶型和缓控型。
固体分散体的常规方法包括熔融法、溶剂法、熔剂熔融法、研磨法;新型方法包括喷雾干燥法、静电纺丝法以及热熔挤出法。
对固体分散体的原理及制备工艺的深入理解,有利于该技术尽早产业化。
【期刊名称】《吉林医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4页(P300-302,303)【关键词】固体分散体;原理;分类;制备方法【作者】司俊仁;叶小强;李新月(综述);时念秋(审校)【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2011级药物制剂本科班,吉林吉林 132013;吉林医药学院2011级药物制剂本科班,吉林吉林 132013;吉林医药学院2011级药物制剂本科班,吉林吉林 13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41961年 Sekiguch提出固体分散体的概念[1],1963年Levy制得,固体分散体是一种很新颖的药物制剂技术,利用制备制剂将固体药物以及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另一种固体载体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药物制剂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它们的剂型形式、处方所含成分及工艺流程等来变更药物的分散状态和程度,以此来达到药物快速、高效、缓释及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如固体分散体技术提高新抗癫痫药生物利用度[2]。
此外,利用肠溶性载体制成便于肠道释放的固体分散体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靶向技术,可以有目的、有控制的进入到某个具体部位释放有效成分,这种方法下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不会被影响,而水溶性的载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溶出度和溶出速率。
固体分散体是指药物以分子形式、胶态形状、微晶或无定型状态分散在一种载体物质中所形成的药物。
其特点之一可以使药物处于高度的分散状态;亲水性强的载体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从而达到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目的;而溶解性比较差的载体可以延缓或控制药物的释放。
制备固体分散体的方法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包括: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研磨法,溶剂喷雾干燥法或冷冻干燥法。
1.熔融法:将药物与载体混合均匀,加热熔融,在剧烈搅拌下将熔融物冷却成固体,然后将混合物固体置于一定温度下变脆、破碎。
2.溶剂法:又称共沉淀法,是将药物和载体溶于有机溶剂中,蒸发溶剂得到混在载体中的药物而制成的共沉淀固体分散体。
3.溶剂-熔融法:将药物先溶于适当得溶剂中,制得5份~10份溶液加到100份熔融载体中,搅拌均匀,按熔融法固化后即得。
4.研磨法:将药物与载体混合后,研磨一定时间,使药物与载体通过氢键结合,形成固体分散体。
5.溶剂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将药物和载体溶解在溶剂中,然后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除去溶剂。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制剂实验教学中心一、实验目的1.掌握共沉淀法及溶剂-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
2.初步掌握固体分散体形成的验证方法。
二、实验指导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系指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等状态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体物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固体分散体的主要特点是利用性质不同的载体使药物高度分散以达到不同要求的用药目的: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或控制药物释放及控制药物于小肠释放等。
固体分散体为中间产物,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制成胶囊剂、片剂、软膏剂、栓剂以及注射剂等。
固体分散体所用载体材料可分为水溶性载体材料、难溶性载体材料、肠溶性载体材料三大类。
载体材料在使用时可根据制备目的选择单一载体或混合使用载体。
若达到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用药目的,一般可选择水溶性载体材料,如聚乙二醇类,聚维酮类等。
固体分散体的类型有,固体溶液,简单低共溶混合物、共沉淀物。
固体分散物制备方法有熔融法、共沉淀法、溶剂熔融法。
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分散状态可呈现分子状态、亚稳定态及无定形态、胶体状态、微晶状态。
可选择下列方法溶解度及溶出速率法、热分析法、粉末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等进行物相鉴别,必要时可同时采用几种方法进行鉴别。
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原理是药物分散状态或药物所形成的高能态可增加药物溶出度,同时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具有促进作用。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尼莫地平-PVP共沉淀物的制备1.处方尼莫地平0.2gPVPk30 1.0g2.操作(1)尼莫地平-PVP共沉淀物的制备取PVPk30 1.0g,置蒸发皿内,加入无水乙醇5ml,在80-90℃水浴上加热溶解,加入尼莫地平0.2g,搅匀使溶解,在搅拌下蒸去溶剂,取下蒸发皿置氯化钙干燥器内干燥、粉碎,过80目筛,即得。
(2)尼莫地平-PVP物理混合物的制备取PVPk30 1.0g,尼莫地平0.2g,置蒸发皿内混匀,即得。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进展[摘要]固体分散体是指高度分散于惰性载体中形成的以团体形式存在的分散体系,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固体载体材料中,形成固体分散体的新技术。
研究表明,用适当的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实现药物高效、速效、长效化,也可控制药物靶向释放。
将药物加工成特定的剂型,用于增加药物稳定性,避免药物氧化、水解等。
固体分散体出现以来的各种实际应用表明,固体分散体的研究对于制剂的生产和新药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固体分散技术;固体分散体;溶解度;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固体分散技术是指制备制剂时将固体药物,特别是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数在另一种固体载体中的新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提高难溶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1961年Sekiguchi等【1】提出了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SD)的概念,并以尿素为载体材料,用熔融法制备磺胺噻唑固体分散体,口服后吸收及排泄均比口服磺胺快,1963年Levy等制得分子分散的固体分散体,溶出速率增高,也更易吸收。
固体分散体在中药制剂上的应用始于1970年芸香油滴丸的上市。
Chiou等【2】于1971年对固体分散体的形成原理,制备工艺及老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固体分散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8年Francois等【3】首次提出固体分散体在熔融时装入硬胶嚷中,在室温下固化。
此后,人们对固体分散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目的多用于改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能,制备高效,速效制剂,所采用辅料的品种越来越多,工艺也趋于成熟。
固体分散体是指将药物高度分散于惰性载体中,形成的一种以团体形式存在的分散体系[4]。
研究表明,将难溶性药物在水溶性载体中形成分子分散体系,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
而固体分散制剂技术是将药物与载体混合制成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体的一项新型制剂技术。
固体分散技术一、概述固体分散技术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另一种固体载体中的新技术。
难溶性药物通常是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水溶性、或难溶性、或肠溶性材料中呈固体分散体。
固体分散技术的特点是提高难溶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固体分散体可看作是中间体,用以制备药物的速释或缓释制剂,也可制备肠溶制剂。
1961年Sekiguchi等最早提出固体分散体的概念,并以尿素为载体材料,用熔融法制备磺胺噻唑固体分散体,口服后吸收及排泄均比口服磺胺噻唑明显加快。
1963年Levy等制得分子分散的固体分散体,溶出速率提高,也更易吸收。
根据Noyes-Whitney方程,溶出速率随分散度的增加而提高。
因此,以往多采用机械粉碎或微粉化等技术,使药物颗粒减小,比表面增加,以加速其溶出。
固体分散体能够将药物高度分散,形成分子、胶体、微晶或无定形状态,若载体材料为水溶性的,可大大改善药物的溶出与吸收,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成为一种制备高效、速效制剂的新技术。
将药物采用难溶性或肠溶性载体材料制成固体分散体,可使药物具有缓释或肠溶特性。
应用固体分散体不仅可明显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而且可降低毒副作用。
例如双炔失碳酯-PVP共沉淀物片的有效剂量小于市售普通片的一半,说明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
硝苯地平-邻苯二甲酸羟丙甲纤维素(HP-55)固体分散体缓释颗粒剂提高了原药的生物利用度。
吲哚美辛-PEG6000固体分散体丸的剂量小于市售普通片的一半时,药效相同,而对大鼠胃的刺激性显著降低。
利用水不溶性聚合物或脂质材料作载体制备的硝苯吡啶固体分散体体外试验有明显缓释作用。
又如米索前列腺醇在室温时很不稳定,对pH值和温度都很敏感,有微量水时,酸或碱均可引发11位-OH脱水形成A型前列腺素。
Chen D.等制成米索前列腺醇-Eudragit RS及RL固体分散体,稳定性明显提高。
Pignatello R.等将水杨酸类非甾体抗炎药、具有光敏毒性的二氯尼柳制成二氯尼柳-Eudragit RS100固体分散体,大大降低了二氯尼柳对细胞膜的光敏毒性。
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河南新纪元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郑州市中兽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目的:
利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增加其溶解性,掩盖氟苯尼考的苦味。
二.材料:
1.原料:氟苯尼考。
2.辅料:PEG6000、PVPK30。
3.仪器:粉碎机、烧杯、烘箱、托盘等
三.处方筛选
将氟苯尼考与PEG6000,按照不同的筛选比例,进行混合(如下表),粉碎,置于65℃水浴上,分别于5min、10min、15min、20min,进行观察。
氟苯尼考与PEG6000处方筛选表。
结果,在20min内,上述不同比例的药物均可以全部融化,氟苯尼考与PEG6000以1:5的比例,融化时间最快,融化最彻底,以1:1的比例融化时间最慢,且不能全部融化,所以,本实验以氟苯尼考与PEG6000以1:5的比例进行制备分散体。
四.制备方法:
1.将氟苯尼考、PEG6000,分别进行粉碎,过3号筛,备用,
2. 取氟苯尼考50g,PEG6000 250g,按照等量递增方法进
行混合。
3. 将上述混合物,置于65℃的烘箱中,放置20min,使其充分融化。
4.取出后,迅速放凉,使其凝固。
5.将凝固的混合物,进行粉碎,过筛,即可。
五.检查:
1.性状
取本样品,放于白纸上观察,本品为淡黄色的粉末,其色泽一致。
2.稳定性实验
将上述所配制的样品置于开放的环境中,放置7天,取出后观察样品无吸潮、结块现象。
3.水溶性实验
取本样品1g,加入500ml自来水中,搅拌5分钟,静止,样品完全溶解。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2. 了解固体分散体的性质及影响因素;3. 研究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等性能。
二、实验原理固体分散体是指将药物以分子、无定型、微晶态等高度分散状态均匀分散在载体中形成的一种以固体形式存在的分散系统。
通过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难溶性药物:布洛芬;- 载体材料:聚乙二醇(PEG);- 溶剂:乙醇;- 其他试剂:蒸馏水、稀盐酸、盐酸滴定液等。
2. 实验仪器:- 分析天平;- 高速搅拌器;- 烘箱;- 溶出度仪;- 滴定仪;- 药物分析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固体分散体:(1)称取一定量的布洛芬和PEG,置于烧杯中;(2)加入适量乙醇,搅拌溶解;(3)将溶液倒入烘箱中,干燥至恒重;(4)取出固体分散体,研磨成粉末。
2. 性能测试:(1)溶出度测试:将固体分散体置于溶出度仪中,以稀盐酸溶液为介质,在特定温度下测定药物的溶出速率;(2)生物利用度测试:通过比较固体分散体与普通布洛芬片的生物利用度,评价固体分散体的生物利用度;(3)药物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固体分散体中布洛芬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出度测试结果:通过实验,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明显快于普通布洛芬片,说明固体分散体能够提高药物的溶出速率。
2. 生物利用度测试结果:通过实验,固体分散体的生物利用度高于普通布洛芬片,说明固体分散体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 药物含量测定结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固体分散体中布洛芬的含量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说明实验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质量良好。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成功制备了固体分散体;2. 固体分散体能够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3. 实验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是一种有效的药物制剂技术。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在制备固体分散体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药物与载体的比例,以保证药物在载体中的均匀分散;2. 在溶出度测试过程中,应确保溶液的pH值与人体胃肠道环境相近,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在药物含量测定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色谱条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