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激素和外激素
- 格式:ppt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10
物理色是由于昆虫体壁上有极薄的蜡层、刻点、沟缝或鳞片等细微结构,使光波发生散射、衍射或干射而产生的各种颜色合成色:这是一种普遍具有的色彩,它是由色素色和物理色混合而成表皮是昆虫与环境之间的一个通透性屏障,外源性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穿透体壁体腔: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隙血腔:由于昆虫的背血管是开放式的,血液在循环过程中要流经体腔,再回到心脏,所以昆虫的体腔又叫做血腔血窦:昆虫的血腔由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膈膜在纵向分隔成两三个小血腔,称为血窦消化系统:纵贯于中央(即围脏窦)的一根管道即消化道,它的前端开口于头部的口前腔,后端开口称肛门循环系统:在消化道的背面,有一根前端开口的细管,称背血管,它是推动血液循环的主要器官神经系统:在消化道的腹面,有纵贯于腹血窦的腹神经索,它与脑组成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用以呼吸的气管系统以主气管和支气管网分布在围脏窦内消化道的两侧、背面和腹面的内脏器官之间,再以微气管伸入各器官和组织中肌肉系统:肌肉系统则附着于体壁内脊、低膜下面、附肢和翅基关节以及内脏器官的表面,使昆虫表现出各种行为内分泌系统:主要的内分泌腺体,如心侧体、咽侧体和前胸腺等,位于头部、前胸内咽喉及气门气管附近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分泌、在昆虫体内起调控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排泄循环:通过端段以水溶液的形式从血液中吸收代谢废物,不断转入后肠;基段和直肠细胞将水分和无机盐选择性再吸收,并移除代谢废物贮存排泄是指血液中的的部分代谢产物被某些器官或组织吸收并贮藏起来,而不马上排出体外的特殊排泄方式昆虫生理学:是研究昆虫体内各组织、器官、系统的结构、机能及其调节机制,控制昆虫生命活动与行为的一门科学色素色:又称化学色。
是由于虫体一定部位有某些化合物的存在而造成的,这些物质吸收某种长光波,而反射其它光波形成。
消化系数:食物经消化作用后,可消化吸收的部分与消耗食物的比值,称为消化系数肠外消化:昆虫在取食前先将唾液或消化液注入寄主组织内,当寄主组织溶解后,在吸回肠内的过程,称为肠外消化。
昆虫信息素与外分泌腺体摘要信息素是昆虫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化学物质,能影响彼此的行为、习性、乃至发育和生理活动。
信息素由体内腺体制造,直接排出散发到体外,信息素依靠空气、水等传导媒介传给其他个体。
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哺乳动物都有信息素。
由于信息素靠外环境传递,故又称外激素。
生物异种之间相互作用的化学物质叫做种间信息素或异种信息素。
昆虫之间的异种信息素有利己素、利他素、信号素等。
信息素主要有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告警信息素、示踪信息素、标记信息素等。
本文还介绍了信息素的合成及其途径。
昆虫信息素以其微量、高效、无污染、与农药兼容等特点而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昆虫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它们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本文对昆虫信息素的概念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其包含的种类的相互关系和相应的概念以及信息素与分泌腺体的关系、在很多领域中的应用效果等,展望了发展前景。
关键词昆虫信息素腺体1 昆虫信息素昆虫分泌到体外,能在同种个体间或种间产生生理或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也包括由其他生物(如植物)分泌到体外,使昆虫产生反应的物质。
它是对生物群落结构起重要作用的物质流或信息流因素。
早在1690年就有人提出雌蛾释放一种气味引诱雄蛾的现象,1959年德国的布特南特(A.Butenandt)确定了家蚕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后,信息素的概念才得以公认。
随着微量分析技术的改进,信息素的研究不断扩大和深化。
如从性信息素扩大到与食性分化、协同进化有关的信息素;从单一性信息素深入到多组分性信息素,从而引入信息素的应用阶段。
信息素的广泛研究导致20世纪60年代“化学生态学”这一新学科的形成,昆虫的化学生态学也随后形成。
昆虫信息素分为作用于同种个体间的种内信息素和异种间的种间信息素两大类。
有时同一种信息素在种内和种间起不同作用,有的信息素种的特异性不强,在种内和种间起同样作用。
信息素的特点有:绝大多数容易挥发;易被氧化和生物降解;无直接杀虫作用,可以通过诱捕、迷向等方法防治害虫;毒性很低,不污染环境;生物活性很高;专化性很强;多为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各组分间有严格的比例。
名字解释有效积温: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其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取的总热量。
孵化:昆虫胚胎发育到一定时期,幼虫或假设虫冲破卵壳而孵出的现象。
授精:性成熟的昆虫,通过交配雄虫以不同的方式把精子送入雌虫的体内,这一过程叫授精。
受精:经过雌雄的交配,雄性个体把精子送入雌精子与卵子结合。
结构色:又称物理色,是由于昆虫体壁上有极薄的蜡层、刻点、沟缝或鳞片等细微结构,使光波发生散射、衍射或干预而产生的各种颜色。
内激素:是指昆虫分泌在体内的化学物质,用以调节其发育和变态的进程。
外激素:又称信息激素,是由一种昆虫个体的分泌腺体所分泌到体外,能影响同种〔也可能是异种〕其他个体的行为、发育和生殖等的化学物质,具有刺激和抑制两方面的作用。
孤雌生殖:昆虫的卵不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叫孤雌生殖。
两性生殖:是昆虫的常见生殖方式,其特点是要经过雌雄的交配,雄性个体把精子送入雌体,在精子与卵子结合〔即受精〕后才能形成新个体。
被蛹:全变态类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相对静止的虫态,处于幼虫和成虫之间。
围蛹:蛹体本身是离蛹,只是蛹体被第3、第4龄幼虫所脱的皮共同构成的蛹壳所包围而已。
雌雄二型现象:同种的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的结构差异和第2性征的不同外,在颜色、大小、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双名法:即昆虫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词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为种本名。
〔分类学著作中,学名后面还常常加上定名人的姓。
但定名人的姓氏不包括在双名法内〕。
虫龄:昆虫的生长和蜕皮交替进行,在正常的情况下,昆虫幼体每生长到一定时期就要蜕一次皮,虫体的大小或生长的进程可用虫龄来表示。
〔从腐化之第1次蜕皮以前的幼虫或假设虫叫第1龄假设虫……第2龄幼虫或假设虫,余类推〕。
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身体大小、体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即变态。
生活史:是指一种昆虫在一定阶段的发育史。
研究生入学考试《昆虫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昆虫形态一般结构、变异特点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掌握昆虫生物学特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3.明确昆虫器官的解剖构造和功能。
4.掌握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昆虫分类系统及其各目之间的亲缘关系,正确识别各自以及农业大田作物关系密切的7大目主要科的特征。
二、复习考试内容绪论了解昆虫纲在动物界的地位;重点掌握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第一章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本章重点:昆虫体躯的构造,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附肢的构造及其与胸足的同源关系。
第二章昆虫部的头部本章重点:昆虫头壳的构造特点及具附肢和附器的种类,几种主要口器的基本构造和变异特点,为害症状及其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第三章昆虫的胸部本章重点:昆虫胸部、翅、足的基本构造和变异特点,绘制较近用理想脉序,翅的起源和发育过程,翅关节与翅运动的关系。
第四章昆虫的腹部本章重点:昆虫腹部附肢和附器,雌雄外生殖器的模式构造,主要目的雌雄外生殖器的特点。
第二篇昆虫的内部结构和生理第一章昆虫的内部结构本章重点: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及昆虫内部结构的特点。
第二章昆虫的体壁与蜕皮本章重点:昆虫体壁的构造和功能,体壁的形成和蜕皮的过程,体壁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第三章昆虫的消化系统与营养本章重点:昆虫消化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消化道的变异特点,消化道与药剂防治的意义。
第四章昆虫的循环系统及生理本章重点:昆虫血液循环的特点,背血管的基本构造,血液循环的动力和途径,杀虫剂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第五章昆虫的排泄系统及生理本章重点:昆虫排泄器官的种类,马氏管的排泄机制和排泄过程。
第六章昆虫的呼吸系统及生理本章重点:昆虫呼吸的方式和昆虫呼吸代谢的特点,昆虫气管系统的组成和呼吸机制,杀虫剂与呼吸系统的关系。
第七章昆虫的肌肉组织及生理本章重点:昆虫肌肉的类型和组织结构,昆虫肌肉收缩机制和收缩过程。
第八章昆虫的神经系统及生理本章重点:昆虫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基本构造、类型及其功能,神经系统的传导机制和传导过程,昆虫复眼成像原理。
昆虫信息素昆虫的外分泌腺与信息素摘要:昆虫信息素在昆虫个体和社群的信息交流有重要作用。
本文综述了昆虫信息素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概况,以及昆虫信息素在防治应用上的成果。
关键词:昆虫,信息素,防治应用地球上的生物经几十亿年的进化,形成了今天生物多样化的格局,每种生物都在进化中形成了自己种群的信息联络方式。
【1】作为种类最多的昆虫,个体之间需要持久有效的物质流或信息流进行联系,除了采用声音、荧光等物理方法外,它们还经常借助于一些简单的有机分子。
【2】其中最重要的是昆虫外分泌腺产生的信息素,它们在种内和种间起作用并有多种类型。
对昆虫外分泌腺和信息素的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世界范围内为控制害虫数量以及避免对人类和农作物收到大面积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中,鳞翅目昆虫外分泌腺和信息素的研究开展最早也最详尽,其中又以蛾类性信息素研究得较为全面。
本文拟以蛾类昆虫性信息素为代表,对昆虫信息素的研究和发展、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I昆虫信息素概述I.i昆虫信息素的定义昆虫信息素(pheromone)是指昆虫个体向外释放的能在昆虫间传递信息、引起同种个体间或种间产生生理或行为反应的微量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激素。
它是对生物群落结构起重要作用过的物质流或信息流因素,包括只能作用于同种的种内信息素和能作用于其他种的种间信息素。
【3,4】它主要来源于昆虫体表的分泌腺体,借助空气和其他媒介传递,接受者以化学感受器或嗅觉、味觉等方法接纳,可表现为抑制作用,亦可表现为刺激作用。
【4】I.ii昆虫信息素的研究进程昆虫信息素研究的首要问题是信息素化学结构的鉴定,这一领域的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进展缓慢。
经过近20年的努力,Butenandt等从50万多头家蚕蛾(Bombyx mori)雌蛾的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第一个昆虫性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
【5】1971年,Law和Regnier 用“信息素”(Semiochemicals)表示支配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化学物质。
1 初生分节一般昆虫的幼期,相邻体节具环形凹陷,即节间褶,纵肌附着褶上,其体节相当于胚胎发育的真正体节,这种分节方式为初生分节。
2 世代昆虫的新个体(卵或幼虫或稚虫或若虫)自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叫生命周期,通常称这样的一个过程为一个世代。
3 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即变态。
4 昆虫的激素由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具有高度活性的微量化学物质。
5 神经元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包含一个神经细胞体或称核周质,及由此发出的神经纤维。
6 翅脉翅的两层薄壁间纵横分布的条纹,由气管部位加厚而成的,对翅表起着支架的作用。
7 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身体大小、体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迁飞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
9 趋性对某种刺激有定向活动的现象。
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1. 膜翅目Hymenoptera2. 鳞翅目Lepidoptera3. Neuroptera脉翅目4. Homoptera 同翅目5. Odonata蜻蜓目1 微气管昆虫的气管由粗到细进行分支,当分支到直径为2~5um时,伸入一个掌状的端细胞,然后由端细胞再形成一组直径在1um以下末端封闭的气管为微气管。
2 世代昆虫的新个体(卵或幼虫或稚虫或若虫)自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叫生命周期,通常称这样的一个过程为一个世代。
3 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能马上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4 雌雄二型同种的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的结构差异和第二性征的不同外,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5 信息素又称外激素,是由一种昆虫个体的分泌腺体所分泌到体外,能影响同种(也可能是异种)其他个体的行为、发育和生殖等的化学物质,具有刺激和抑制两方面的作用。
6 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联接点,神经传导的联络区。
一、名词解释1、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
2、变态:昆虫在发育过程中,从幼期状态转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
3、卵胎生:卵在母体内成熟后,并不排出体外,而是停留在母体内进行胚胎发育,直到孵化后,直接产下幼虫4、作物的耐害性:是作物抗虫机制的一种,即作物在受到害虫危害后在产量或品质上无多大的损失,或作物在害虫取食后,虽不明显影响害虫的生存,但作物具有较强的增殖和补偿能力5、趋化性:昆虫通过嗅觉器官对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行为,分正负趋化性。
6、昆虫外激素又称信息激素,是昆虫分泌到体外,在种内个体间起信息传递作用的化学物质7、昆虫内激素:由昆虫腺体分泌的激素,对昆虫内部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8、补充营养:一些昆虫,羽化后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成熟期还必须继续取食9、双名法:每个种都有一个科学名称,称为学名,学名用拉丁文书写,由属名加种名组成,这就是国际上通用的双名制。
10、三名法:由属名加种名加亚种名组成11、孤雌生殖:卵不经过受精就可以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12、两性生殖:卵子和精子结合,雌性产下受精卵,每粒卵发育成一个子代个体,这样的繁殖方式,称为两性生殖13、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时,便可恢复生长发育的生理现象。
14、滞育:是昆虫长期适应不良环境而形成的种的遗传性。
在自然情况下,当不良环境到来之前,生理上已经有所准备,即已进入滞育。
光周期的变化是引起滞育的主要因素15、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的昆虫纲。
昆虫纲的特征是:1.体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2.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有的还有1~3 个单眼;3.胸部生有 6足4 翅(所以昆虫也称六足纲);4.腹部由10 节左右组成,末端有外生殖器。
(具有以上特征的生物称为昆虫)16、捕食:捕杀并取食动物的行为17、寄生:以一种寄主为食,但并不立即致死寄主的行为18、微生物:生物中的一种,体微小,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19、有益昆虫:在生态环境中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包括害虫的天敌昆虫等20、植物检疫:又叫法规防治,它是国家或地区政府,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植物及其产品的人为引入和传播,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措施强制实施的保护性植物保护措施。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特征。
目前在昆虫体内已经发现的激素主要有发育激素、性激素和变色激素等。
发育激素能够促进幼虫变态成为成虫,产生这类激素的内分泌腺有脑神经分泌细胞、咽侧体、胸腺#或称前胸腺$以及环腺等。
脑神经所分泌的激素与昆虫的蜕皮化蛹有关;咽侧体分泌的激素可抑制成虫特征的出现,以保持幼虫特征,其化学本质是带有环氧与双键的脂类物质,又称保幼激素;胸腺#或前胸腺$所分泌的激素与昆虫的蜕皮变态有关,从胸腺激素中已经分离提纯得到蜕皮激素!型及"型,其化学本质是类固醇衍生物;环腺分泌的激素与幼虫成熟有关,比如切除果蝇幼虫的环腺并植入更年幼的同种果蝇幼虫中,可使幼虫提早化蛹。
某些种类昆虫#如鞘翅类、双翅类、直翅类等$的雌虫体内能产生促性腺激素以控制性腺和附属性腺的正常分泌活动,有的昆虫分泌一种性激素,然后排到体外,这类激素称为外激素,外激素在昆虫个体间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故又称信息素,信息素具有传递性行为、集结和追踪等作用。
变色激素是指某些昆虫#如甲壳类$的头部能分泌的一种激素,在受外界刺激时,能促使表皮细胞内部的色素颗粒发生收缩或伸张而改变身体外表的颜色,使之与周围环境的色调相近似,以此保护自身的安全,一般昆虫的保护色或警戒色都和这种变色激素有关。
昆虫激素已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实现“以虫治虫”。
这种方法主要是破坏昆虫体内的激素平衡,破坏昆虫的正常生长、分化和变态程序,造成畸形与死亡。
通常是根据昆虫激素的结构,化学合成一种带有气味的引诱剂,将昆虫引诱到一定区域,再以适当的方法集中杀灭。
目前将昆虫激素用于杀虫方面已有很大进展,人工合成的保幼激素类似化合物的效果超过天然激素%&倍以上,如我国合成的!,’(二叔丁基枯基酚对蚊子幼虫有专属性的保幼激素活性,是一种新型激素杀虫药物。
人工合成的舞毒蛾引诱剂是一个%)碳化合物,比天然引诱剂多两个碳原子,药性效力与天然引诱剂相当。
普通昆⾍学名词解释1.初⽣分节:⼀般昆⾍的幼期,相邻体节具环形凹陷,即节间褶,纵肌附着褶上,其体节相当于胚胎发育的真正体节,故称这种体节为出⽣体节。
2.蜕裂线:是幼⾍脱⽪时裂开的线,通常呈倒Y 形,它的中⼲起⾃胸部的背中央,伸到复眼间分叉成两条测臂。
3.翅脉:翅脉是翅的两层薄壁件纵横分布的条纹,由⽓管部位加厚⽽成,对翅表起着⽀架的作⽤,主要的翅脉有⼀定的名称。
4.脉序:⼜叫脉相,指翅脉在翅⾯上的分布形式。
不同类群的脉序存在⼀定的差别,⽽在同⼀类群中⼜相对稳定。
5.消化系数:⾷物通过消化作⽤后,⼀部分变成为可吸收的养分,另⼀部分则不能吸收⽽排除体外,可消化吸收的部分与消耗⾷物的⽐值,称消化系数。
6.肠外消化:昆⾍在取⾷前先将唾液或消化液注⼊寄主组织内,当寄主组织溶解后,再吸回肠内的过程。
7.神经元:⼜称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8.神经节:神经节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成的结节状构造。
9.突触:昆⾍各类神经元的树状突、侧枝活轴突的端丛,并⾮是直接连着的,⽽是在脑内、神经节内活神经肌⾁连接点等处形成突触,进⾏联系和传递信息的10.突触传导:神经元之间在组织学上的间断性,使动作电位不能直接通过突触,⽽必须借助神经递质进⾏传导。
11.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12.昆⾍激素:昆⾍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
可经体液运⾄全⾝各处,对昆⾍的⽣理机能、代谢、⽣长发育、变态、滞育、⽣殖等起调节控制作⽤。
13.信息素:⼜称外激素,是由⼀种昆⾍个体的分泌腺体分泌到体外,能影响种件或种内其他个体的⾏为、发育和⽣殖等的化学物质,具有刺激和抑制两⽅⾯的作⽤。
14.受精:是卵⼦和精⼦融合为⼀个合⼦的过程。
15.授精:两性交配时,雄⾍将精液或精珠注⼊雌⾍的⽣殖器管内,使精⼦储存与雌⾍的受精囊中的过程,称为授精。
16.孤雌⽣殖:也称单性⽣殖,指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