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17
®挑战SUPPLIERSCUSTOMERSENTERPRISESUNHPDECICLIBMDEC VAXDECTCP/IP OS/2LANOSILU6.2RISC SYSTEM 6000EDIVAXNOVELLDECNETRISC SYSTEM 6000Bull如何连接孤岛系统?•扩展业务•提高效率•利用现有投资•减少投资WebSphere MQ 是一种经济的消息传递方式"单一的API,支持近30 种不同的平台"应用集成中间软件,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如:SNA ,TCP/IP ,SPX ,NetBios "确保消息传递"更快的应用开发"支持同步和异步的事务处理,与数据库协调工作"支持多种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Java, C++Queue 1Queue 2ABQueue 1Queue 2主要用途:"整合已有的应用"e-Business应用"数据复制"OLTP交易处理/EDI调用"文件传输WMQ 是一种消息中间件应用业务逻辑Queue integrity Time independent deliveryCommunications Assured deliveryMQSeries FamilyMessage prioritization Workflow technology TriggersInteroperabilityApplication environmentse.g. Native UNIX. . .e.g. AIX, MVS, OS/2, HP-UX, VMS, Guardian, VSE,Solaris, OS/400...e.g. RS/6000, ES/9000, DEC VAX, Tandem, AS/400,SPARC. . .操作系统硬件层MQIShield from network中间件WMQ是一种消息传递软件Websphere MQ为应用开发人员提供了一种直接、简单的手段,以实现商业应用系统在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之间传递,交换重要的商业数据和信息。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目录综述 (2)IDC网络建设 (5)IDC网络建设 (6)IDC基础系统建设 (11)IDC应用服务系统建设 (24)IDC综合管理系统 (32)IDC计费系统 (36)IDC计费系统 (40)技术服务 (43)IDC机房系统设计说明 (51)一期实施内容建议 (58)综述经历了ISP/ICP飞速发展,.COM公司的风靡后,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缩写为IDC)正悄然兴起。
它在国外吸引着像AT&T、AO- 、IBM、Exodus、UUNET等大公司的巨资投入;国内不但四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吉通开始做跑马圈地,一些专业服务商如清华万博、首都在线和世纪互联等,也参与了角逐。
IDC(Internet Data Center) - Internet数据中心,它是传统的数据中心与Internet的结合,它除了具有传统的数据中心所具有的特点外,如数据集中、主机运行可靠等,还应具有访问方式的变化、要做到7x24服务、反应速度快等。
IDC是一个提供资源外包服务的基地,它应具有非常好的机房环境、安全保证、网络带宽、主机的数量和主机的性能、大的存储数据空间、软件环境以及优秀的服务性能。
IDC作为提供资源外包服务的基地,它可以为企业和各类网站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器托管、空间租用、网络批发带宽甚至ASP、EC等业务。
简单地理解,IDC是对入驻(Hosting)企业、商户或网站服务器群托管的场所;是各种模式电子商务赖以安全运作的基础设施,也是支持企业及其商业联盟(其分销商、供应商、客户等)实施价值链管理的平台。
形象地说,IDC是个高品质机房,在其建设方面,对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IDC的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IDC的建设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网络建设IDC主要是靠其有一个高性能的网络为其客户提供服务,这个高性能的网络包括其- AN、WAN和与Internet接入等方面。
IBM数据中心存储解决方案数据集中可以使企业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数据中心的核心是数据数据存储需要存储设备存储设备的安全性决定着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存储设备的性能决定着企业数据的效率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的存储量已经不仅仅是用KB、MB、GB甚至TB来计算,在不远的将来,人们所谈论的将是PB(1petabyte=1,000terabytes)甚至EB(1exabyte=1,000petabytes)。
根据IDC公司的统计报告,企业数据的增长速度是每九个月增长100%。
在企业的作业系统和数据采掘中,大量的、频繁的数据移动将会对用户的区域网或者广域网造成巨大的影响。
此外,如何使分布的存储设备(存储农场,Storage Farm)更加有效的运行,也是摆在每个用户的问题。
从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来看,从最早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到今天的网络计算环境,今后的移动计算环境,对数据的请求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前的数据多分布在与服务器相连的独立存储之上,从而造成所谓的“信息孤岛”的现象。
这使数据的存储、利用、分析和管理都非常地复杂。
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意识到这种数据分散带来的问题:总拥有成本的升高和信息技术系统效率的降低技术支持与行政管理人员的增加缺乏统一的标准系统安全与数据完整性的风险增加软件投入与硬件维护费用呈螺旋上升的趋势计算机资源利用的低效率无法在企业整体范围内实行应用与数据的统一为财务管理、数据分析和资产控制带来困难用户虽然拥有的数据,但是无法将这些数据发挥更大的效益,难以实现数据分析、数据采掘、决策支持等商务智能的工作。
存储区域网采用存储区域网,可以通过快速的、专用的光纤网络,将上百个甚至几千个存储设备连接起来,组成低成本的、易于管理的存储区域网络。
存储区域网不仅可以减少数据移动对现有的网络系统的压力,从而降低存储的成本,而且可以通过将存储设备的集中,方便地进行监视和调整,从而实现灵活方便的管理。
⼗⼤优秀中间件解决⽅案编者按:⼜经过⼀年的培育,中间件应⽤得到进⼀步普及。
与去年本报开展中间件⽅案评析时相⽐,今年不管是中间件产品的成熟度,还是⽤户对产品的了解,都有了长⾜进步。
这⼀点从专家和⽤户代表组成的评委会共同评选出来的下⾯这10个优秀中间件解决⽅案中可以得到显明的体现。
IBM: 企业业务整合技术⽅案构筑基于WebSphere的统⼀业务流程平台。
某电信业客户为了适应市场业务的快速发展,缩短海外及内地员⼯的报销审批时间,使CFO能够及时掌握公司资⾦的使⽤情况和有效的控制资⾦的使⽤,针对报销审批业务,准备建⽴统⼀的业务流程平台。
系统的建设⽬标项⽬的建设涉及众多部门,涉及的业务种类繁多,业务流程⽐较复杂,需要详尽的审计和监督功能。
原有的报销系统是基于胖客户端的两层架构模式,⽹络响应速度慢,海外员⼯报销审批时间很长,CFO⽆法掌握公司资⾦的总体流向。
另外,公司的各个基础数据分别保存在各个应⽤系统中,没有进⾏有效的整合,没有统⼀的平台来存储、管理、分析以及利⽤各类有效资源。
具体⽽⾔,在信息应⽤层⾯,⽬前的信息系统是按部门的职责设定和开发的,没有按照业务流程去定义,所以在信息的关联、流通和共享上存在着障碍。
造成的问题是不同部门在收集数据上产⽣重叠,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重复存储,部门之间的协同⼯作不顺,资源被浪费。
在应⽤功能层⾯,缺乏知识累积、再⽣和分享⽅⾯的应⽤,造成的问题是知识分散在个⼈或某些部门,⽽需要这些知识的⼈因为沟通不畅需要重新累积经验,使得重复犯错或知识的获得成本增加。
⽅案实现针对⽬前的情况和上⾯的描述,建议采⽤基于WebSphere的系统架构来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平台,并推荐选⽤IBM公司的WebSphere Business Integration(简称WBI)和其提供的连接器(Adapter)。
WBI⾸先保证在⼀个异构的环境中实现信息稳定、可靠的传输,它能屏蔽掉⽤户硬件层、操作系统层、⽹络层等相对复杂、烦琐的界⾯,为⽤户提供⼀个统⼀、标准的信息通道,保证⽤户的逻辑应⽤和这些底层平台没有任何关系,最⼤限度地提⾼⽤户应⽤的可移植性、可扩充性和可靠性。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协同平台设计整合协同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从其它子系统中提取共享数据,并对多来源渠道的、相互不一致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基于数据字典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组织,以保证数据间关系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并避免数据冗余;以各种形式提供数据服务,采用分层次的方法对各类用户设置权限,使不同用户既能获得各自所需要的数据,又能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及共享数据的互操作性和互用性;维护基础信息、动态业务数据以及系统管理配置参数;支撑系统的网络构架、信息安全、网络管理、流程管理、数据库维护和备份等运维能力。
整合协同平台根据功能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基础数据和共享数据的交换服务和路由流程管理,该部分是交换平台的基础,包括:静态交换数据、动态交换数据、图形数据及表格、统计资料等属性数据。
.word 格式 .第二部分,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实现,根据事先制订好的规范、标准,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传输操作。
在接入中心平台时,应按系统集成要求设计系统结构,各类数据接口遵循系统集成规范。
第一章中心平台设计1.1 平台功能结构整合协同平台服务器是公共基础平台的核心部分, XMA 整合协同平台提供一整套规范的、高效的、安全的数据交换机制。
XMA 整合协同平台由部署在数据中心和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交换服务器、数据接口系统共同组成,解决数据采集、更新、汇总、分发、一致性等数据交换问题,解决按需查询、公共数据存取控制等问题。
各业务子系统都要统一使用XMA 整合协同平台进行数据交换。
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制定数据交换标准。
各业务部门通过数据级整合或者应用级整合通过XMA 整合协同平台向数据中心提供数据,也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访问共享数据。
XMA 整合协同平台的基本功能如下:共享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更新、维护。
业务资料库、公共服务数据库的数据采集。
提供安全可靠的共享数据服务。
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
结合工作流的协调数据服务。
管理、控制、配置、传输管理、安全接口运部服系数数数数会会会行署务统据据据据话话话管管管日解转模路策模控理理理志析换板由略式制传输传数据压缩传协议管理传输输输传输控制加解密管管故障检测连接共享理理数据需方数据供方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接口适配接口适配数据层接口应用层接口数据层接口应用层接口共享交换共享交换共享交换共享交换数据库应用数据库应用功能流程说明:数据供需方的接口数据系统:为了满足应用层交换和数据层交换,交换代理必须有应用层和数据层的连接和接口适配功能,数据代理必须有数据格式的转换功能。
数字校园系列软件产品数据交换平台功能白皮书目录1产品概述 . .............................................................................................................................. - 3 - 1.1 产品简介 . .................................................................................................................. - 3 - 1.2 应用范围 . .................................................................................................................. - 3 - 2 产品功能结构 . ...................................................................................................................... - 4 - 3产品功能 . .............................................................................................................................. - 5 - 3.1 数据源适配器 . .......................................................................................................... - 5 -3.1.1 数据源类型 . .................................................................................................. - 5 - 3.1.2 数据获取方式 . .............................................................................................. - 5 - 3.2 数据抽取 . .................................................................................................................. - 6 -3.2.1 抽取全量、增量数据 . .................................................................................. - 6 - 3.2.2 数据过滤 . ...................................................................................................... - 6 - 3.2.3 数据关联 . ...................................................................................................... - 7 - 3.2.4 数据分包 . ...................................................................................................... - 8 - 3.2.5 数据加密 . ...................................................................................................... - 8 -3.2.6 数据压缩 . ...................................................................................................... - 8 - 3.2.7 数据备份、删除 . .......................................................................................... - 8 - 3.3 数据传输 . .................................................................................................................. - 9 - 3.4 数据映射、转换 . ...................................................................................................... - 9 - 3.5 数据同步 . .................................................................................................................. - 9 -3.5.1 数据同步方式 . ............................................................................................- 10 - 3.5.2 数据同步异常 . ............................................................................................- 10 - 3.6 服务调度 . ................................................................................................................- 10 - 3.7 运维监控 . ................................................................................................................- 11 -3.7.1 告警监控 . ....................................................................................................- 11 - 3.7.2 流程监控 . ....................................................................................................- 12 - 3.7.3 资源监控 . ....................................................................................................- 12 -3.7.4 日志管理 . ....................................................................................................- 13 - 4产品特点 . ............................................................................................................................- 13 - 4.1 支持多种数据交换方式 . ........................................................................................- 13 - 4.2 服务调度时间多种选择 . ........................................................................................- 14 - 4.3 进行可视化的数据交换过程监控 . ........................................................................- 14 - 4.4 提供多种数据个性化业务处理 . ............................................................................- 14 - 4.5 支持海量数据处理 . ................................................................................................- 14 - 4.6 先进的体系结构 . ....................................................................................................- 14 - 4.7 完善的安全设计 . ....................................................................................................- 15 - 5运行环境 . ............................................................................................................................- 15 - 5.1 服务器配置 . ............................................................................................................- 15 - 5.2 客户端配置 . ............................................................................................................- 15 - 6 典型客户 . ............................................................................................................................- 15 -1 产品概述1.1 产品简介在校园信息化趋势日益高涨的同时,暴露出很多问题: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指导和总体规划,各部门独自为战,信息孤岛现象日益严重由于建设时期不同,采用的技术架构和建设情况各有差异,各系统之间的运行管理维护等也相对独立缺少统一应用平台,不能提供基于全面准确的标准数据及基于此的决策分析等深层次的增值服务数据交换平台正是立足于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对现有的系统进行数据整合,尤其是对相关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校园内各种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连和数据共享,形成统一的数据服务层,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服务,为校园综合信息服务的便利、完善和高效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建议方案目录第一章EPVision应用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EPVision运行环境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玉柴EPVISION硬件平台建设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EPVISION硬件方案 .. (2)2.1.服务器的选型 (3)2.2.高可靠性的双机环境 (5)2.2.1.服务器HACMP 环境 (5)2.2.2.ORALCE双机环境 (6)2.2.3.IBM WAS在HACMP环境下使用 (8)2.3.硬件平台配置建议 (8)第三章. 相关产品介绍 (17)3.1.IBM POWER 7 710介绍 (17)3.2.IBM Webshere 介绍 (18)3.2.1.Web 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产品特性 (18)3.2.2.为什么选择Webshere application server (19)3.2.3.高效支付和管理业务应用程序和服务 (19)3.3.IBM HACMP介绍 (20)3.3.1.高可用技术 (20)3.3.2.群集多处理技术 (21)3.3.3.HACMP群集的硬件组成 (22)第二章EPVISION硬件方案22.1.服务器的选型从产品库存现场管理改造项目本身看:其解决方案是:通过用户外移把终端用户扩展到用户现场,管理现场库存;通过条码技术等实时采集出货信息,实现ERP系统库存信息的实施更新。
XX省电子政务系统数据交换平台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 2005.5目录:1 概述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是协作式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包括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电子协作、政府与公众/企事业单位的服务管理等)的核心基础服务模块,负责实现跨系统的数据交换、流程控制和分布式数据存储服务。
数据交换平台的目的是实现每个合法用户将其所要传输的数据包安全可靠地传输到指定的地方。
数据交换平台支持常见数据库类型、多种业务类型、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和网络特性,是各类应用系统共享信息资源的公共渠道,是应用系统扩展的接口。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有各种各样的系统、应用程序以及不同时期和技术的体系结构。
集成来自多个厂商跨不同平台的产品和应用系统,一直是企业IT部门的主要挑战。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
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
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以服务为导向、开放、松散耦合的总体目标架构,在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时,我们遵循如下业务集成参考架构。
图IBM基于SOA的业务集成参考架构SOA 的主要组件包括服务、动态发现和消息。
服务是能够通过网络访问的可调用例程。
服务公开了一个接口契约,它定义了服务的行为以及接受和返回的消息。
术语服务常与术语提供者互换使用,后者专门用于表示提供服务的实体。
接口通常在公共注册中心或者目录中发布,并在那里按照所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分类,就像电话簿黄页中列出的企业和电话号码一样。
客户(服务消费者)能够根据不同的分类特征通过动态查询服务来查找特定的服务。
这个过程被称为服务的动态发现。
服务消费者或者客户通过消息来消费服务。
因为接口契约是独立于平台和语言的,消息通常用符合XML 模式的XML 文档来构造。
SOA结构中,中立的接口定义(没有强制绑定到特定的实现上)的特征称为服务之间的松耦合。
松耦合系统的好处有两点,一点是它的灵活性,另一点是,当组成整个应用程序的每个服务的内部结构和实现逐渐地发生改变时,它能够继续存在。
而另一方面,紧耦合意味着应用程序的不同组件之间的接口与其功能和结构是紧密相连的,因而当需要对部分或整个应用程序进行某种形式的更改时,它们就显得非常脆弱。
对松耦合的系统的需要来源于业务应用程序需要根据业务的需要变得更加灵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比如经常改变的政策、业务级别、业务重点、合作伙伴关系、行业地位以及其他与业务有关的因素,这些因素甚至会影响业务的性质。
我们称能够灵活地适应环境变化的业务为随需应变业务,在随需应变业务中,一旦需要,就可以对完成或执行任务的方式进行必要的更改。
服务包括:1)用户交互服务。
为用户在界面上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功能入口。
通过将内部和外部各种相对分散独立的信息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保证了用户既能够从统一的渠道访问其所需的信息,也可以依据每一个人的要求来设置和提供个性化服务。
2)应用服务。
通过HUB或总线架构,实现应用与应用之间的连接,完成相关的数据路由与数据格式转换。
3)信息集成服务。
实现数据或整合,在异构的数据源之间实现数据层的直接整合。
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来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信息转换。
4)工作流程服务。
实现业务流程管理,包括工作流管理、自动化流程两层面。
它将不同的应用系统连接在一起,进行协同工作,并提供商业流程管理的相关功能,包括流程设计、监控和规划,实现业务流程的实时管理。
同时支持行业标准(如RossetNet、ebXML、EDI、CIDX、SWIFT、FIX)以适应企业集中、扁平、透明的管理机制,适应企业供应链、企业内部流程共享和流程优化。
5)B2B集成服务。
通过多种连接方式,接入第三方的系统,如ERP等。
企业服务总线每个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多个应用系统(可能运行于不同的平台之上,采用不同的开发语言与模式进行开发)之间的相互集成需求(Information Connectivity&Integration或者大家熟知的EAI),采用何种集成体系结构必须慎重考虑。
当前大部分的企业采用的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是一种点对点的体系结构,具体请见下图:图基于点对点的集成架构点对点的应用系统集成结构的出发点很简单,当两个系统之间需要相互协作时,为这两个系统开发相应的连接组件(Adapter)将二者互联。
这种由简单出发的结构存在着严重的隐患:随着应用系统个数的增加,连接组件(Adapter)的数目将快速增长(总数为n*(n-1)个连接组件,其中n为应用系统的个数),而且在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由于缺乏自动提交请求的机制,必须在相关的连接组件内部固化请求的提交功能,应用系统之间存在着高度的藕合性,这为系统的维护带来了巨大的复杂性,任何一个系统的升级或改动都将影响到其它与之相关的应用系统的修改;同时当一个新的应用系统需要纳入整个应用集成体系时整个工作变得非常复杂。
The Hub and Spoke提供克服传统点对点缺点和Enterprise Service Bus (ESB)趋势的分配和模块架构。
重要的是一个建立在ESB上的集成趋势,它提供一个普通的商业目标模式,它运作起来像数据隔离层,分隔特别应用数据和逻辑过程相关数据。
另外,相比以前的趋势,连接器和接口数减少,整合努力减少了。
继续上面的例子,只有5个连接器和10个接口需要建设。
图基于Application Hub的集成架构良好的EAI体系结构应该保证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高度内聚,同时又保持各个应用系统的相对独立性,系统之间存在着松散的藕合关系。
基于Application Hub的EAI结构能够满足复杂的企业应用集成需求和发展的需求。
与点对点的EAI结构相比,在基于Application Hub的EAI体系结构中,连接组件的数目很少(一个应用系统对应于一个针对Application Hub的连接组件,总数为n个。
n为被集成的应用系统的个数);而且各相互集成的应用系统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关联,所有的集成工作通过中央Application Hub进行,当某应用系统需要与其它的系统集成时该应用程序发请求(一般通过消息的方式)给Application Hub,由Application Hub自动地将该请求转发给相应的目标系统进行处理后将结果返回给请求者。
在这种体系结构中,系统的维护非常简单,每一个应用系统的更新和修改都能够实时地实现,同时当新的应用系统出现时能够简便的纳入到整个IT环境当中,与其它的应用系统相互协作,共同为用户提供服务。
企业服务总线(ESB)和以服务为导向的应用架构体系(SOA)紧密连接在一起,企业服务总线(ESB)是以服务为导向的应用架构体系(SOA)的核心组成部分。
企业服务总线(ESB)为以服务为导向的应用架构体系(SOA)提供了连通性基础架构,它是SOA架构下Application Hub 的具体体现。
如上图所示,在SOA架构上发布的业务服务是ESB的“用户”,这些基于SOA架构的业务系统所开放出来的服务通过ESB进行交互。
它们的交互请求被以事件的方式进行发布和订阅。
IBM的企业服务总线解决方案是WebSphere MQ以及WebSphere Business Integration Message Broker。
2 数据交换系统采用中间件的必要性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管理计算资源和网络通讯。
它在计算机系统中是一个关键软件,它能实现应用的互连和互操作性,能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
中间件的跨平台性可以屏蔽操作系统的差异,克服网络状况不理想的限制,另外,使用中间件可以缩短系统的开发周期,使集成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各有价值的业务应用开发中。
目前中间件的种类很多,为实现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交换平台和应用整合方案,利用消息传输中间件(MOM)是最佳的选择。
它简化了应用之间数据的传输,屏蔽底层异构平台,提供一致的通讯标准和应用开发,确保数据交换网络上可靠的、跨平台的信息传输和数据交换。
它基于消息队列的存储-转发机制,并提供了特有的异步传输机制。
优秀的消息中间件能够基于消息传输和异步事务处理实现应用整合与数据交换。
在XX省电子政务数据交换项目中,使用中间件的必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数据传输量大数据交换应用系统建成以后是一个覆盖各委办局的复杂的应用系统,并且在这些节点之间存在大量的数据需要传输,在如此众多的应用节点之间如果缺乏快速可靠的消息传输机制,将导致整个系统的故障率大幅上升,从而使整个系统陷于不可用状态。
因此快速而可靠的消息传输机制将是企业内部统一数据交换系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要求很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客户满意度系统维护和管理的任务和风险很大,某些单位的工作人员的IT水平有限,需要采用一种自动化的数据传输和管理手段,降低系统维护的成本与其他单位的数据交换在实现数据交换的同时,电子政务系统还存在与其它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需求。
各种应用系统的互通,在多个应用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而未来参与数据交换的局委办应用系统数目更会不断的增加,如何应用维护的工作量最小。
在未来数据交换的进行过程中,对于用户需求的变化带来的用于应用系统之间交换的数据格式、数据内容的改变,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
鉴于以上方面的考虑,我们建议在电子政务数据交换项目中采用适当的中间件技术来实现项目的建设和规划。
为了解决数据传输的问题,我们推荐IBM公司的WebSphere MQ和Message Broker通讯中间件。
WebSphere MQ是IBM公司为用户提供的消息服务中间件,以80%左右的全球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于其它所有的MOM(Message-Oriented Middleware)中间件产品。
WebSphere MQ采用异步的消息机制在不同的服务器节点之间保证可靠的信息传递服务,在此过程中WebSphere MQ能够自动屏蔽各种异常和故障而保证将数据信息传送到目的地,每种信息将至少被传递一次而且只被传递一次。
在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应用系统中,采用WebSphere MQ,相关信息(以及其它任何所需的信息)能够在各局委办之间实现灵活而可靠的消息传递,即使在传输过程中网络或任何软件、硬件系统出现故障,WebSphere MQ也能够保证将信息安全地传送到目的地。
它的特点:统一的接口,缩短开发周期;可跨多种平台;保证复杂环境下的可靠传输;适用于分布式处理;处理不依赖于时间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