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章节题库(校对的方法、工序与制度)【圣才】
- 格式:pdf
- 大小:860.96 KB
- 文档页数:39
第四章书刊校对工作第一节校对在出版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校对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2008年真题]A.以经过编辑加工的原稿为依据B.发现、订正校样的差错C.对原稿可能存在的错误提请责任编辑核实D.对原稿的明显错误直接处理【答案】D【解析】校对是指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提出疑问,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工作。
这一概念包含着两层意思:①校对工作的依据是经过三审和编辑加工整理的原稿;②校对的职责是既要根据原稿来发现、订正校样中的差错,又要注意原稿本身可能存在的差错并提交编辑处理。
2.下列关于校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2009年真题]A.为提高效率,校对工作也可由作者负责B.校对也指从事校对工作的专业人员C.在出版社内,校对是发稿后、印刷前一道重要的质量把关工序D.校对是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错误,提出疑问,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工作【答案】A【解析】A项,校对工作不能由作者负责,只能由校对人员负责。
B项,“校对”一词也指从事校对工作的专业人员和出版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之一。
C项,书刊生产流程中,校对是编辑后、印刷前对内容、文字的最后一道质量把关工序,是书刊编校质量的重要把关环节。
D项,校对是指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提出疑问,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工作。
3.校对是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工作。
[2002年真题]A.作出修改,进行加工B.订正差错,提出质疑C.改正错字,消除疑点D.找出差错,加以改正【答案】B【解析】校对是指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提出疑问,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工作。
这一概念包含两层意思:①校对工作的依据是经过三审和编辑加工整理的原稿;②校对的职责是既要根据原稿来发现、订正校样中的差错,又要注意原稿本身可能存在的差错并提交编辑处理。
此外,“校对”一词也指从事校对工作的专业人员和出版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之一。
2020年出版专业资格《基础知识(初级)》试题及答案(卷二)一、单选题1.某图书预计生产10 000册,单位销售收入23.00元。
单位销售税金0.20元。
该图书的保本成本为()元。
A. 276 000B. 232 000C. 228 000D. 184 000【答案】C2.某书正文用纸20印张,按规定每印张定价为1.30元;封面(过油加勒口)定价为1.60元;插页1页不连同正文一起印刷,定价0.50元。
该书定价应为()元。
A. 33.80B. 28.10C. 24.90D. 23.90【答案】B3.着作权法所称的“图形作品”之一是()。
A.绘画B.照片C.地图D.雕塑【答案】C【解析】图形作品指为施工、生产绘制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以及反映地理现象的地图、说明事物原理或者结构的示意图等作品。
4.不受着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
A.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B.未公开发表的作品C.作者死亡已超过50年的作品D.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答案】D5.按我国着作权法的规定,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作品,其着作权属于()。
A.文学作品作者B.制片人C.编剧、导演、摄影者、作词者、作曲者D.文学作品作者和电影作品编剧【答案】B【解析】按我国着作权法的规定,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作品,其着作权属于制片人。
但是,编剧、导演、摄影者、作词者、作曲者等享有署名权,有权按照与制片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
其中剧本、音乐等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其作者还有权单独行使其着作权。
6.某出版社委托画家甲设计一大型工具书宣传广告,但事先未就着作权归属事宜在合同中约定,则该广告作品的着作权()。
A.归该出版社B.归该出版社和甲共有C.因权利主体不明而归国家D.归甲【答案】D【解析】关于委托作品的着作权归属,我国《着作权法》第十七条作了明确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着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
合同未作明确约定的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着作权属于受托人。
第七节标点和翻译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是()。
A.自汉以来畴人不知有黄极,西人入中国,始云赤道极之外,又有黄道极,是为七政。
恒星右旋之枢,诧为《六经》所未有B.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C.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D.八年,陈季扩复啸聚,会朝廷屡诏屡抚【答案】D【解析】A项,不当断而断,“七政”指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星,若按上例断句,则意为黄极为七政,谬矣。
其本意谓黄极是七政恒星之枢,故“七政”后的句号应去掉。
B项,当断而未断,“其不屈正也”令人费解,中间应点断,成为“其不屈,正也”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
C项,当属下而误属上,文中的“今往仆少小”“相与夫街谈巷说”语义不通。
“往”是“送往”的意思,“相与”是“送给对方”的意思。
第一句意思是说,“现在送我少年时代所著的辞赋一篇给你”。
“夫”在这里是引出议论的句首语气词。
标点应为: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
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2.下列句子中,古文标点完全正确的是()。
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B.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董仲舒之言也C.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D.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答案】C【解析】A项,不明词义而误,这里的“铸”是动词,应下读。
(正)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B项,不明古代文化常识而误,古代“孝廉”为一科,不曾分科,故“孝廉”不宜断开。
(正)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董仲舒之言也。
D项,不明语法而误,这里的“所”指代“闻”的对象,不可能指代“闻”这一行为的主动者,故“所闻”当属上读。
(正)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第四节出版工作常用信息的检索方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关于字、词的检索,说法错误的是()。
[2016年真题]A.《现代汉语词典》可用于查找常用字、词B.《汉语大字典》可用于查找冷僻字C.《新华字典》可用于查找各种字、词的来源D.《汉语大词典》可用于查找较冷僻的词语【答案】C【解析】C项,《新华字典》(第11版)收录单字10000多个,明确区分繁体字、异体字,收带注释的词语3500多个。
《新华字典》基本上可满足阅读一般著作和报刊的需要,并能起规范汉字的作用。
它是我国目前最通行的一部小型普通字典,也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辞书。
利用《新华字典》可以解决常用字、词的查考问题,但不能查找字、词的来源。
2.要查找成语“走马看花”,不宜利用()。
[2015年真题]A.《汉语大词典》B.《汉语大字典》C.《辞源》D.《辞海》【答案】B【解析】查成语、典故,可利用一般辞书。
常可利用专门的成语、典故词典,如《中国成语大辞典》《汉语成语大词典》等。
还可利用通用词典,如《辞源》《汉语大词典》《辞海》等。
B项,《汉语大字典》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形音义最完备的大型汉语字典。
它属于大型普通字典,主要用于冷僻字、词的查找,汉字古义及古文字形体的查找和汉字古音韵的查找。
“走马看花”是成语,不宜用字典,应用词典。
3.下列图书中,无法查到成语“姹紫嫣红”相关资料的是()。
[2009年真题] A.《中国成语大辞典》B.《佩文诗韵》C.《辞源》D.《辞海》【答案】B【解析】查成语、典故,可利用一般辞书。
常可利用专门的成语、典故词典,如《中国成语大辞典》《中华成语全典》《汉语成语大词典》《常用典故词典》《世界成语典故辞典》和《中外典故大词典》等;还可利用通用词典,如《辞源》《汉语大词典》《辞海》等。
此外,也可利用类书,并且类书还能查检诗词文句等。
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渊鉴类函》等类书。
B项,《佩文诗韵》是用来查汉字的古音韵的,不是查成语的。
出版专业资格《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试题及答案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构成出版活动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A.编辑B.整理创作C.复制D.发行2.在出版工作中,编辑工作处于()。
A.协调环节B.中间环节C.中心环节D.辅助环节3.下列关于编辑与整理之间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编辑离不开整理B.整理离不开编辑C.编辑和整理之间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D.编辑可以随意修改整理的稿件4.与图书相比,期刊最基本的特点是()。
A.系统性较强B.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强C.有固定名称,按顺利编号连续出版D.开本较大5.下列关于图书封面的表述,错误的是()。
A.封面也称“书皮”、“封皮”B.封面能对书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C.封面由面封和底封组成D.封面通常印有装帧性图文6.根据国家《图书和其他出版物的书脊规则》,除外文版图书和线装书外,凡书脊宽度大于或等于()毫米的图书和其他出版物,应当设计书脊内容。
A.4B.5C.6D.87.教育类挂图宜选用的装订样式是()。
A.平装B.线装C.散页装D.精装8.编辑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不包括()。
A.编辑B.副编审C.编审D.总编辑9.下列关于书号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同装帧形式的同一种图书,使用同一个书号B.同一种图书的不同版本,使用同一个书号C.相同内容的不同开本图书,应分别使用书号D.一套多册图书只有一个总定价,不拆开销售,每册单独使用书号10.出版行政部门规定的重大选题备案范围()。
A.是确定不变的B.不是一成不变的C.是因人而异的D.是因出版单位的不同而不同的11.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对()的保护有时间限制。
A.署名权B.修改权C.保护作品完整权D.发表权12.按国家版权局《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图书原创作品的版税率标准为()。
A.2%~8%B.2%~9%C.3%~10%D.4%~12%13.侵犯著作权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对这三项责任()。
第四节书刊的装订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主要环节为“折页→配书帖和封面→订书→切书→检查包装”的是()的工艺流程。
[2013年中级真题]A.骑马订装B.平装C.精装D.无线胶背定装【答案】A【解析】骑马订装的工艺流程是最为简单的,所以采用这种装订样式的书刊不但生产周期短,而且成本也较低。
组成骑马订装工艺流程的主要环节有:折页→配书帖和封面→订书→切书→检查包装。
2.在书刊装订中,主要环节为“折页→配书帖→订书→包本→烫背→切书→检查包装”的工艺流程,是()工艺流程。
[2010年中级真题]A.骑马订装B.平装C.精装D.线装【答案】B【解析】平装和精装的订书方式有锁线订、胶粘订、锁线胶粘订等,因此,“订书”环节的具体步骤互有区别,而其他环节是相同的。
组成平装工艺流程的主要环节有:折页→配书帖→订书→包本→烫背→切书→检查包装。
3.某期刊内文有160面,用胶版纸印刷。
该刊的订书方式不宜采用()。
[2010年中级真题]A.无线胶背订B.锁线胶背订C.锁线订D.骑马订【答案】D【解析】骑马订是一种较简单的装订方法。
骑马订要求书刊中没有单页,并且还不能订太厚的书刊。
书心若用胶版纸,一般不能超过48页(96面);若用铜版纸,一般不能超过32页(64面)。
4.某32开图书的书心有6印张,用胶版纸印刷,装订时不能用()。
[2010年真题]A.平订B.无线胶背订C.锁线订D.骑马订【答案】D【解析】根据公式“印张数=面数/开数”可得该书的面数=32×6=192(面)。
骑马订是一种较简单的装订方法,骑马订要求书刊中没有单页,并且还不能订太厚的书刊。
书心若用胶版纸,一般不能超过48页(96面);若用铜版纸,一般不能超过32页(64面)。
该书使用的是胶版纸印刷,192面已远超96面,不能使用骑马订。
5.精装图书不宜采用的订书方式是()。
[2014年真题]A.胶粘订B.锁线订C.塑料线烫订D.骑马订【答案】D【解析】订书是把已经配好的某种书刊全部书帖(页)用各种方式订牢,俗称“连书帖”“书页连结”等。
第三节书刊的结构部件及其设计要素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图书必备的结构部件包括封面、主书名页、()等。
[2018年真题]A.正文书页B.辑封C.环衬D.护封【答案】A【解析】图书的必备结构部件,是指任何图书都不可或缺的结构组成部分,包括封面、主书名页和正文书页。
如果缺少其中一种,便不能称其为图书。
BCD三项均为图书可选择的结构部件。
2.图书必须具备的结构部件不包括()。
[2015年真题]A.封面B.主书名页C.附书名页D.正文书页【答案】C【解析】图书的必备结构部件是指任何图书都不可或缺的结构组成部分,具体包括:①封面,包括面封、底封、书脊、封里和底封里;②主书名页,包括扉页和版本记录页;③正文书页,一般是集合型书页。
3.图书版本记录中应该列出的出版责任人,不包括()。
[2017年真题]A.责任编辑B.责任校对C.CIP数据整理者D.装帧设计者【答案】C【解析】版本记录页习称“版权页”,位于主书名页的背面,即双码面,也不设页码。
版本记录页应列载图书的版权说明、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和版本记录。
其中,版本记录应该提供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中未包含的出版责任人记录、出版发行者说明、载体形态记录、印刷发行记录等项目。
出版责任人记录包括责任编辑、装帧设计、责任技术编辑、责任校对和其他有关责任人。
4.关于书名页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3年真题]A.书名页包括主书名页和附书名页B.附书名页一般位于主书名页之后C.主书名页包括扉页和版本记录页D.有些书可不设附书名页【答案】B【解析】书名页是图书正文之前载有完整书名信息的书页,包括主书名页和附书名页,主书名页是任何图书都必须具备的,包括扉页和版本记录页两个部分。
附书名页则是可选用的。
主书名页与正文书页共同构成书心,通常位于面封之后,作为书心的第一页;但如果图书的整体设计方案中设置有衬页、附书名页或某些内容较重要的插页等可选择部件,则主书名页置于它们之后。
第三节审稿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关于稿件来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0年真题]A.引进稿件是指通过著作权贸易或者出版交流而获得的稿件B.组织稿件是出版单位获得稿件的主要途径C.引进稿件一般都正式出版过,不需再进行审稿和编辑加工D.自投稿意味着作者主动将该作品的出版权授予出版单位【答案】C【解析】出版单位的稿件大致有四种来源:①自投稿。
这是作者自行把稿件投寄给有关出版单位,既表示希望自己的作品公开发表,同时也表示愿将该作品的出版权授予该出版单位。
②推荐稿。
这是指由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出面,把作者的稿件转交给出版单位。
③引进稿。
这是通过著作权贸易或者出版交流而获得稿件。
引进的稿件一般都已经正式出版,相关出版机构对其已经进行过审稿和编辑加工等,但由于国情和政治制度不同,我国出版单位对于引进的稿件必须与对其他来源的稿件一样,仍然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审稿和编辑加工。
④组织稿。
这是编辑根据所策划并得到批准的选题,主动物色、联系作者而获得稿件。
2.出版单位的稿件从来源分析,没有()。
[2008年真题]A.自投稿B.推荐稿C.重印稿D.引进稿【答案】C【解析】出版单位编辑人员进行审稿的对象,是作者创作的原稿。
这些稿件大致有四种来源:①自投。
这是作者自行把稿件投寄给有关出版单位,既表示希望自己的作品公开发表,同时也表示愿将该作品的出版权授予该出版单位。
②推荐。
这是指由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出面,把作者的稿件转交给出版单位。
③引进。
这是通过著作权贸易或者出版交流而获得稿件。
④组织。
这是编辑根据所策划并得到批准的选题,主动物色、联系作者而获得稿件。
3.下列关于组稿工作的表述,错误的是()。
[2006年真题]A.对自投稿要一视同仁B.为确保质量,多卷大型工具书较少采用自投稿方式C.对主管领导的推荐稿应安排出版D.对从国外引进的稿件,出版单位应进行严格的论证【答案】C【解析】C项,推荐来的稿件,与作者的自发来稿一样,同为出版单位的重要稿源。
第六节书刊正文书页版式设计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按照“单字不成行,单行不成面”的规范,处理校样时做法错误的是()。
[2017年真题]A.对“单字成行”可调整本段落其他字行中标点符号所占空间进行缩行处理B.对“单行成面”可通过缩小前面页面上的图、表边缘空进行缩面处理C.在付印样上还存在的“单字成行”只能通过伸字方式来处理D.在付印样上还存在的“单行成面”只能通过缩面方式处理【答案】D【解析】D项,缩面是指减少页面,即通过缩行或者缩小图、表的上下空位,或在图、表旁串文等方法将图文移到前一个页面中,从而减少一面。
对“单行成面”的页面,一般可用缩面方式处理。
此外,如果在付印样上还存在“单行成面”现象时,为了不让已经基本定型的后续页面发生变化而可能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差错,常用伸行方式在页面上增加一行或更多行。
2.关于图书标题版式设计,说法错误的是()。
[2015年真题]A.应根据图书的性质、内容来确定设计方案B.应根据正文标题序级的多少选择字体、字号C.应根据开本的大小来选择标题字号D.应根据标题字数多少,灵活设计各个同级标题的字体、字号【答案】D【解析】图书标题的用字设计,要根据图书的性质、内容、风格,版心大小,正文主体文字的字体、字号而定,其原则有:①根据图书开本的大小来选用标题字号;②一种图书中,各个部分的相同级别标题都必须用字统一;③图书标题的字体常用黑体、标宋体、宋体、楷体、仿宋体,一般不用艺术字体;④分级明晰,鲜明体现作品的层次,要根据标题序级,依次按“由大到小,由重到轻”的原则择定具体的字体、字号,做到“变化有序,区别有秩”;⑤最小一级标题的字号不能小于、轻于正文,起码与正文相同;⑥相邻的两级标题,即使字号不同,也不宜用同一种字体。
3.关于期刊一级标题的版式设计,说法错误的是()。
[2010年真题]A.应根据文章的长短、标题字数的多少设计标题B.标题可与正文平行,也可与正文垂直C.标题可以嵌在正文中间D.标题的用字可与正文同体同级【答案】D【解析】A项,设计期刊标题的位置时,可根据文章的内容、篇幅长短和标题字数的多少而灵活地拟定方案。
第五节审定发稿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书稿发稿时要做到()。
[2002年真题]A.齐、清、定B.严、清、全C.齐、严、定D.定、齐、全【答案】A【解析】A项,稿件必须达到“齐、清、定”这一最基本的要求,才可以发稿。
“齐、清、定”的稿件有利于保证出版物的质量,便于物质生产单位组织正常的生产,避免延长出版周期。
2.在编辑过程中,“齐、清、定”是发稿的基本要求。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齐”的内容是()。
[2003年真题]A.正文齐全B.辅文齐全C.校样齐全D.编辑流程记录齐全【答案】C【解析】稿件必须达到“齐、清、定”这一最基本的要求,才可以发稿。
其中“齐”,是指稿件的各个组成部分齐全,没有缺漏。
具体包括:①正文齐全,篇、章、节以至段落等完整无缺。
如有需单独制作而作为附件的图表,应该齐全并已填好说明文字,标明序号和位置,不得遗缺。
②应该具备的辅文齐全。
③应有齐全的编辑流程记录,以备查考。
3.图书编辑正式发稿时必须填写的格式文件不包括()。
[2011、2017年真题] A.发稿单B.图书装帧设计单C.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申报单D.图书印制委托单【答案】D【解析】稿件送审应附的文件包括:①审读加工记录单,主要是在审稿意见的基础上总结编辑加工整理的情况;②发稿单,这是编辑部门交给出版部门、发行部门的有关稿件基本情况及对整体设计、排印、发行等工作提出要求的通知单;③图书装帧设计单,这是反映编辑对于图书外部装帧设计意见的文件;④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申报单,这是用于向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中心申请核发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的文件;⑤征订单,这是供发行部门了解图书内容以便做好征订工作用的文件。
4.下列关于编辑加工整理后稿件送审的表述,错误的是()。
[2008年真题] A.呈报的编辑加工记录单主要内容是在审稿意见的基础上总结编辑加工整理的情况B.责任编辑应明确给出稿件是否已经达到出版要求的结论C.初级技术人员完成编辑加工整理后,稿件就可送复审、终审D.复审者、终审者审查后退回的稿件,可以交作者再复核【答案】C【解析】C项,初级技术人员完成编辑加工整理后,应先将原稿交责任编辑审核认可。
第六节发稿后的编辑工作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审定发稿后,责任编辑处理校样的工作不包括()。
[2014年真题]A.审读校样B.处理作者对校样的修改和校对的质疑C.承担终校工作D.检查付印清样【答案】C【解析】稿件排出校样后,编辑人员需要处理校样。
编辑处理校样的工作主要包括:①审读校样;②处理作者在校样上的修改和解决校对在校样上提出的疑问;③检查付印清样。
2.关于校样处理,说法正确的是()。
[2017年真题]A.审读校样的工作必须由责任技术编辑来承担B.检查付印清样不属于编辑的工作内容C.审读校样一般采取通读的方式D.处理作者的修改可以由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承担【答案】C【解析】编辑处理校样的工作主要包括审读校样、处理作者在校样上的修改和解决校对在校样上提出的疑问及检查付印清样。
编辑人员审读校样,一般采取通读方式。
审读校样的工作,一般由责任编辑承担,也可以由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在责任编辑指导下进行。
处理作者修改和校对质疑及检查付印清样的工作,由责任编辑负责。
3.下列关于书刊成批装订前的样书、样刊检查的表述,错误的是()。
[2007年真题]A.印装厂必须先装订10本样书送出版社查验B.样书或样刊经责任编辑检查签字认可后,就可以退回印装厂C.检查的依据和项目是《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规定的D.如果检查发现问题,出版社应通知印装厂封存待装订的印成品等候处理【答案】B【解析】B项,编辑要从总体上对样书(样刊)的质量进行审核。
如发现问题,应立即向领导汇报,由出版部门通知印装厂封存待装订的印成品并进行处理;如没有问题,责任编辑、编辑室主任、出版单位领导应该分别在样书(样刊)上签字表示认可,再由出版部门退印装厂,表示可以开始成批装订。
4.一部书的编辑工作,到()后才宣告完成。
[2006年真题]A.处理校样B.检查样书C.宣传推广新书D.收集反馈信息【答案】D【解析】稿件发出后,编辑工作并没有结束,在书刊印制、发行的过程中,编辑还要做好一系列工作:①校样处理;②样书检查;③做好宣传工作;④收集反馈信息。
第一节出版业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我国出版业由出版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出版专业教育单位和科研单位等构成。
[2015年真题]A.各级出版行政机关B.制作单位C.印刷材料生产单位D.出版物复制设备生产单位【答案】B【解析】我国出版业的构成包括:①出版单位,是从事出版活动的机构;②制作单位,是对精神生产内容进行技术加工处理,制成能够据以批量复制出版物的“母版”的专门单位;③印刷复制单位,是从事出版物物质生产过程的部门;④发行单位,是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经营单位;⑤出版专业教育单位,是为出版业培养人才的机构;⑥科研单位,是专门从事出版科学研究工作的单位。
2.关于出版社业务部门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1年真题]A.编辑部门主要保证出版物精神文化内容的质量B.校对部门的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补充C.出版部门负责全社出版计划的制定D.发行部门负责促进出版物在市场上顺利流通并实现其价值【答案】C【解析】C项,出版部门根据各种出版物的生产特点对精神生产成果作一定的技术处理,使之具备可以转入物质生产过程的条件,并联系、委托、监督物质生产单位按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物质生产。
编辑工作是制订和实现出版计划的核心。
3.在我国,出版单位不包括()。
[2016年真题]A.报社B.图书馆C.期刊社D.期刊编辑部【答案】B【解析】出版单位是从事出版活动的机构。
包括报社、期刊社、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和电子出版物出版社等。
法人出版报纸、期刊但不设立报社、期刊社的,其设立的报纸编辑部、期刊编辑部视为出版单位。
4.期刊出版单位不得委托其他单位承担期刊的()。
[2017年真题]A.广告业务B.采编业务C.封面设计工作D.排版印刷工作【答案】B【解析】期刊社是以出版期刊为主要任务的出版单位,其内部机构设置,按期刊的性质、类型、规模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必须有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负责编辑、校对和整体设计工作,并有专业人员从事委托印制、监督印制质量和发行等方面的工作。
2023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精选题及答案内部版一、单选题1.下列要求中,不属于机械打样工艺要求的是()。
A.纸张相同B.油墨相同C.机器相同D.色序相同2、当出版物市场上的〃供〃大于〃求〃时,容易出现出版物滞销积压现象,这种状况下的出版物市场一般称为()。
A.卖方市场B.买方市场C.需求市场D.供给市场3、书刊外表的主要部位不包括()。
A.裁口B版口C.书脊D.书顶4、开展出版活动的首要条件是()。
A.资金充足B.有市场需求C.复制技术成熟D.有作者创作的作品5、下列关于校对的表示中,错误的是()。
A.为提高效率,校对工作也可由作者负责B.校对也指从事校对工作的专业人员C,在出版社内,校对是发稿后、印刷前一道重要的质量把关工序D.校对是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错误,提出疑问,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工作【答案】1~5:CBBDA二.判断题1、做膳食调查时,一般称重法的调查时间为半个月。
()2、数据录入采用双录入,错误的机率会升高。
()3、不同的烹调方法对食物能量的影响不同。
()4、紫外线可以促进油脂的氧化分解。
()5、职业道德的遵守与提高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无关。
()6、除了字段名以外,数据库的每一行所有单元格输入的数据字符性质应相同。
()7、畜肉中铁的含量以猪肝最为丰富,且以非血红素形式存在,消化吸收率较高。
()8、进口食品比国产食品营养价值高。
()9、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服务对象来决定是否遵守承诺并不违反职业道德规范中关于诚实守信的要求。
()10、不完全蛋白质是指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既不能维持生命,也不能促进生长发育的蛋白质。
()【答案】1-5:××√√×6~10:××××>∕。
第一节书刊印制概述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书刊印制是一个通过()批量复制文字、图像从而获得成品的过程。
[2006年真题]A.组稿、制版、印刷B.制版、印刷、印后加工C.审稿、印刷、印后加工D.制版、校对、印刷【答案】B【解析】书刊印制是指根据作品原稿制作生产图书、期刊的整个过程。
通常包括三个阶段:①印前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按照已作整体设计的书刊原稿,在印刷之前进行图文信息设计、图文输入、图文处理和图文输出等,并制出印版(或相应的电子文件);②印刷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使用模拟或数字的图文载体,将呈色剂/色料转移到纸张上复制出图文;③印后加工阶段,又称为“装订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将已经印有图文的书页加工成册,制成书刊成品。
2.关于印刷要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0年真题]A.印刷要素包括原稿、印版、承印物、印刷油墨和印刷机械B.以非纸张材料作为承印物的印刷称为“特种印刷”C.按版面结构特征不同,印版分为凸版、凹版和平版三种D.原稿可分为文字原稿、线条原稿和图像原稿三大类【答案】C【解析】在书刊印制的主要工艺过程中,原稿、图文载体、承印物、呈色剂/色料和印刷机械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它们构成印刷的要素。
其中,原稿一般可分为三大类:文字原稿、线条原稿和图像原稿。
以其他材料(如金属、塑料、玻璃等)作为承印物或者不使用油墨的印刷,称为“特种印刷”。
C项,按版面结构特征不同,通常分为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四类。
3.印刷的要素不包括()。
[2015年真题]A.承印物B.原稿C.整饰材料D.呈色剂【答案】C【解析】印刷是指使用模拟或数字的图文载体,将呈色剂/色料转移到承印物上复制出图文的过程。
其构成要素有:①原稿,是指完成复制所依据的原始图文信息。
②图文载体,是指能够传递需印刷的原始视觉信息的介质。
③承印物,是指能接受呈色剂/色料影像的最终载体。
④呈色剂/色料,是指印刷过程中最终在承印物上形成可视图文的呈色物质。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题库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以下是一份精心整理的题库,包含了常见的考试题目。
考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复习。
一、基础知识类题目1.什么是版面设计?答:版面设计是指将文字、图片等元素有机地组织、布局于页面上,以达到信息传递和美观呈现的目的。
2.请简要介绍一下出版物的制作流程。
答:出版物的制作流程包括编辑、排版、印刷和装订等环节。
编辑负责策划和编辑内容,排版则涉及版面设计和文字处理,印刷是将排版好的稿件印刷成成品,而装订则是对印刷好的成品进行裁剪、折叠、装订等加工处理。
3.在排版中,什么是行距?如何调整行距?答:行距是指行与行之间的间距。
可以通过调整行距的数值来改变不同行之间的间距,常用单位有磅、毫米等。
4.印刷中的CMYK是什么意思?分别代表哪些颜色?答:CMYK是一种印刷颜色模式,分别代表青色(Cyan)、品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和黑色(Black)。
5.请简要介绍一下图像分辨率和色彩模式。
答:图像分辨率是指图像中每英寸的像素数,常用单位是dpi。
色彩模式是指图像中色彩的表现方式,常见的有RGB和CMYK两种。
二、编辑类题目1.请简要介绍一下编辑的工作内容。
答:编辑的工作内容包括对稿件进行审核、修订和策划。
编辑要确保稿件的内容准确、通顺,并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进。
2.以一本新书的编辑工作为例,详细说明编辑的具体流程。
答:一本新书的编辑流程包括确定出版方向、策划图书内容、征集稿件或委约作者、审核修订稿件、进行定稿和校对等环节。
3.请简述编辑在策划出版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答:编辑在策划出版物时需要考虑读者群体、市场需求、图书内容的可行性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与作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合作,确保图书的质量和品味。
4.编辑在审稿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答:编辑在审稿时需要注意稿件的内容是否准确、逻辑是否通顺、语言是否得当等问题,同时还要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确保稿件的质量和可读性。
第七节经史子集与四部分类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四书”中不包括()。
[2015年真题]A.《尚书》B.《中庸》C.《大学》D.《论语》【答案】A【解析】南宋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抽出,与《论语》《孟子》合在一起,加以注释,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
A项,《尚书》属于“十三经”。
2.西汉末年刘向、刘歆奉命校书时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书籍分类系统,将书籍分为()。
[2006年中级真题]A.经、史、子、集四部B.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类C.经典、记传、子兵、文集、木伎、佛法、仙道七录D.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答案】B【解析】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法是“七分法”。
它创始于《七略》。
《七略》是我国第一部全国综合性目录书。
《七略》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分,其中“辑略”是综述学术源流的结论。
所以《七略》虽以“七”为名,实际上只有“六类”。
3.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法是()。
A.“七分法”B.“四部分类法”C.“十二类法”D.“五类法”【答案】A【解析】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法是“七分法”。
它创始于《七略》。
《七略》是我国第一部全国综合性目录书。
《七略》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分,其中“辑略”是综述学术源流的结论。
B项,“四分法”指的是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方法。
“四分法”起源于魏晋,定型于唐代。
从此,四部分类法便成了我国古典目录分类法的主流。
C项,南宋郑樵的《通志》,以及清代孙星衍《孙氏祠堂书目》采用“十二分类法”。
D项,“五类法”,清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分经部、史部、子部、集部、丛书部,共“五类”。
4.“十三经”不包括()。
A.《尚书》B.《周礼》C.《中庸》D.《论语》【答案】C【解析】到了北宋中叶,形成“十三经”,即《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春秋左氏传》《春秋毂梁传》《春秋公羊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第二节校对的方法、工序与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主要用于校异同的校对方法是()。
[2015年真题]
A.对校法
B.本校法
C.他校法
D.理校法
【答案】A
【解析】现代著名学者陈垣在其所著《校勘学释例》一书中,将校对的基本方法分成四种类型,即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其中,对校法是比照原稿核对校样,使校样上的文字、符号、图表、公式等内容与原稿完全相符,版式符合设计要求的一种校对方法,主要用于校异同,要求从校样与原稿(有时还有前次校样)的对照中分辨出它们的异同,消灭排版差错。
2.把原稿放在校样边上,先看原稿再看校样的校对操作方式是()。
[2014年真题] A.点校
B.连校
C.读校
D.分校
【答案】A
【解析】点校是对校法的具体操作方法之一。
点校是将原稿放在校样上方或左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进行校对。
点校一般适用于改动较大的原稿或者原稿文字排列方向与校样横竖不一的情况。
3.关于对校法具体操作方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3年真题]
A.点校一般适用于改动较大或者文字排列方向与校样横竖不一的原稿
B.折校是最为常用的对校法
C.通读付印样时,必须用折校法,不能用点校法
D.折校时既可折原稿,也可折校样
【答案】C
【解析】对校法是比照原稿核对校样,使校样上的文字、符号、图表、公式等内容与原稿完全相符,版式符合设计要求的一种校对方法。
对校法有折校、点校、读校等具体操作方式,其中以折校法和点校法应用最广泛。
折校一般是把原稿放在桌子上,再将一页校样夹在两手的手指间压在原稿上面,并把校样上的字句对准原稿相应位置的字句,逐字比对。
点校在原稿文字排列方向与校样横竖不一的情况下必须采用,在其他情况下可以选用,而对校样进行核红时也要变通采用点校方式。
4.关于对校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1年真题]
A.对校法有折校、点校、本校等具体操作方式
B.折校法适用于改动较少的原稿
C.由于折校法是一目两行地校对,形似字的错误容易被忽略
D.点校法适用于改动较大的原稿
【答案】A
【解析】校对的基本方法分成四种类型: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对校法是比照原稿核对校样,使校样上的文字、符号、图表、公式等内容与原稿完全相符,版式符合设计要求的一种校对方法。
对校法有折校、点校、读校等具体操作方式,其中以折校法和点校法应用最广泛。
5.对校法有点校、读校和()等具体操作方式。
[2012年真题]
A.本校
B.折校
C.他校
D.理校
【答案】B
【解析】现代著名学者陈垣在其所著《校勘学释例》一书中,将校对的基本方法分成四种类型,即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其中,对校法是比照原稿核对校样,使校样上的文字、符号、图表、公式等内容与原稿完全相符,版式符合设计要求的一种校对方法。
对校法有折校、点校、读校等具体操作方式,其中以折校法和点校法应用最广泛。
6.若原稿的文字排列方向与校样不同,最好采用()法校对。
[2010年真题] A.点校
B.倒校
C.折校
D.理校
【答案】A
【解析】对校法有折校、点校、读校等具体操作方式。
其中,点校是将原稿放在校样上方或左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进行校对。
点校在原稿文字排列方向与校样横竖不一的情况下必须采用,在其他情况下可以选用,而对校样进行核红时也要变通采用点校方式。
7.对校法中点校的优点是()。
[2008年真题]
A.校对速度快
B.不易产生疲劳
C.能自由支配校对速度
D.很少产生漏校
【答案】C
【解析】其中,点校是将原稿放在校样上方或左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进行校对。
点校的优点在于:①校对人员阅读原稿和校样的视野比较宽,便于看清原稿上的各种修改和标注;②自由支配校对速度。
8.通过稿件中前后、左右内容的互证和比较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以订正讹误的校对方法是()。
[2010年真题]
A.对校法
B.本校法
C.读校法
D.他校法
【答案】B
【解析】校对的基本方法分成四种类型: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其中,本校法是通过本稿件上下文的互证和比较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以订正差错的一种校对方法。
本校法的特点是依据稿件内在的联系,将目录与正文、上下文内容、文字与图片、文字与表格、正文与注释相校,对名词术语和概念等进行前后互校。
9.某书校样多次出现古职官名“提点刑狱”,但前后写法有“提点刑狱”“指点刑狱”“提典刑狱”,校对对此提出疑问,这是采用了()。
[2016年真题]
A.折校法
B.点校法
C.他校法
D.本校法
【答案】D
【解析】题干中校对员通过稿件前后说法不统一发现差错,属于本校法。
本校法是通过本稿件上下文的互证和比较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以订正差错的一种校对方法。
本校法的特点是依据稿件内在的联系,将目录与正文、上下文内容、文字与图片、文字与表格、正文与注释相校,对名词术语和概念等进行前后互校。
10.校对时核对目录与正文标题是否统一,属于()。
[2017年真题]
A.对校法
B.本校法
C.他校法
D.理校法
【答案】B
【解析】A项,对校法是比照原稿核对校样,使校样上的文字、符号、图表、公式等内容与原稿完全相符,版式符合设计要求的一种校对方法;
B项,本校法是通过本稿件上下文的互证和比较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以订正差错的一种校对方法,其特点是依据稿件内在的联系,将目录与正文、上下文内容、文字与图片、文字与表格、正文与注释相校,对名词术语和概念等进行前后互校;
C项,他校法是在对校样内容存在疑问时,利用内容相关的其他权威文献来判断正误的一种校对方法;
D项,理校法是通过推理分析作出是非判断的一种校对方法。
11.下列关于本校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2007年真题]
A.本校法通过本稿件的前后、左右互证和比较来发现问题
B.现代校对的通读检查采用的就是本校法
C.本校法的特点是一定要依据本稿件的内在联系进行前后互校,不能和其他校对方法交叉运用
D.本校法是在脱离原稿的情况下进行的校对
【答案】C
【解析】A项,本校法是通过本稿件上下文的互证和比较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以订正差错的一种校对方法。
BD两项,现代校对的通读检查采用的便是本校法。
校对人员在脱离原稿的情况下,集中注意力辨别校样上的文字,理解文句的含义,通过比较、前后互证来发现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