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 格式:ppt
- 大小:803.00 KB
- 文档页数:10
海水中的化学适用年九年级级所需时课内4课时,课外2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海洋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及其利用,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本单元的设置,既通过海洋这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为学生开拓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化学背景,又使学生掌握了一些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体现出“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单元将探究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何使海水中的化学元素转化为对我们有用的物质(如Mg的制取);如何使海水淡化及海底矿物的开发和利用;明确海水晒盐的原理及利用海水制纯碱的原理;还将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相互转化;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海水中的化学资源;理解海水制碱海水晒盐的原理;理解溶解度的含义及结晶的原理过程与方法:一、从“应用——认识——再应用”的理念出发,学习新知识时要密切联系实际问题,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要把握考查意图,做到有的放矢。
二、善于提取、加工、整理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化学、热爱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情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应课标一、探究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二、如何使海水中的化学元素转化为对我们有用的物质(如Mg的制取);三、如何使海水淡化及海底矿物的开发和利用;四、明确海水晒盐的原理及利用海水制纯碱的原理;还将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相互转化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 海水制镁的流程??2. 如何检验海水是否淡化?3.青海湖中冬天捞碱的道理何在?专题划分专题一海洋化学资源所需课时一课时专题学习目标1、认识海洋化学资源2、知道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措施3、知道海水制镁的流程专题问题设计1.如何使海水中的化学元素转化为对我们有用的物质?2.如何使海水淡化及海底矿物的开发和利用?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1、上网查询海洋资源的种类:2询海底矿物资源的种类2、图片展示(锰结核可燃冰,海洋生物……)学习活动设计出示导读思考题一:1、海水中溶有哪些物质?2、你对“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图是怎样认识的?3、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其工艺流程是什么?涉及到哪些重要的化学反应?组织讨论:1、海水中本来就有氯化镁,为什么不直接将海水进行电解来制取金属镁呢?2、出示导读思考题二,指导学生看书讨论:(1)海底蕴藏着哪些矿物资源?(2)为什么“可燃冰”被誉为21世纪能源?(3)目前为什么还没有对“可燃冰”进行大规模的开采?3、什么是锰结核?锰结核里主要含有哪些元素?4、海洋资源包括哪些?海洋中的资源可以再生吗?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应如何保护海洋资源?反馈学生的讨论结果,对“可燃冰”开采和储运中的问题做简单的解释。
九年级化学海水中的化学知识点化学这门学科,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为我们打开认识世界的新大门。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海水中的化学”可是一个重要的板块。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海水中蕴含的化学奥秘。
首先,我们要了解海水中的主要成分。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当然是水啦,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溶解在海水中的无机盐,那也是种类繁多。
其中,含量最多的盐类是氯化钠,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食盐。
此外,还有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钙等多种盐类。
那这些盐是怎么来的呢?这就得提到地球上的水循环和岩石风化等过程。
雨水降落到地面,冲刷着岩石和土壤,将其中的矿物质溶解并带入河流,最终汇入大海。
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就形成了海水中丰富的盐类成分。
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开发可是有着重要意义。
就拿氯化钠来说,通过晒盐等方法将其提取出来,不仅能满足我们日常生活中烹饪调味的需求,还是许多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
比如,用氯化钠制取氯气、氢氧化钠等化工产品。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
海水中的镁主要以氯化镁的形式存在。
要提取出镁,首先要将海水引入沉淀池中,加入石灰乳,使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
然后将氢氧化镁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
最后,通过电解氯化镁溶液,就能得到金属镁。
从海水中提取溴也是一个有趣的过程。
溴在海水中的浓度很低,通常是以溴离子的形式存在。
提取溴时,先向海水中通入氯气,将溴离子氧化成溴单质。
然后用空气将生成的溴吹出,并用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吸收。
最后,再用氯气将溴离子氧化,就可以得到高浓度的溴单质了。
除了这些常见的元素,海水中还蕴含着许多稀有元素,比如铀、锂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这些稀有元素的提取和利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学习海水中的化学时,我们还会接触到海水淡化的知识。
由于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不能直接饮用和用于农业灌溉。
因此,海水淡化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常见的海水淡化方法有蒸馏法、反渗透法和电渗析法等。
蒸馏法的原理比较简单,就是通过加热海水,使水分蒸发变成水蒸气,然后将水蒸气冷却凝结成淡水。
一、填空题1.探究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请按要求填空:(1)Na、Na2O、Na2O2、NaOH久置空气中最终都是变为_______(填化学式);(2)Na投入MgCl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___。
(写一个方程式)(3)向足量的蒸馏水中加入一定量Na2O2粉末,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Na2CO32Na+2H2O+MgCl2=Mg(OH)2↓+2NaCl+H2↑2Na2O2+2H2O=4Na++4OH-+O2↑【详解】(1)Na在空气中放置,会与空气中的O2反应产生Na2O,Na2O与水反应产生NaOH;与水反应产生NaOH、H2;NaOH吸收水分变为NaOH溶液,然后与溶解在NaOH溶液中的CO2反应产生Na2CO3;Na2O2与空气中的水反应产生NaOH,NaOH吸收水分变为NaOH 溶液,然后与溶解在NaOH溶液中的CO2反应产生Na2CO3;Na2O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产生Na2CO3,故Na、Na2O、Na2O2、NaOH久置空气中最终都是变为Na2CO3;(2)Na投入MgCl2溶液中,先与水反应产生NaOH和H2,NaOH与溶液中的溶质MgCl2发生反应产生Mg(OH)2沉淀和NaCl,故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MgCl2=Mg(OH)2↓+2NaCl+H2↑;(3)向足量的蒸馏水中加入一定量Na2O2粉末,二者反应产生NaOH和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
2.研究物质时会涉及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用途等方面。
①Na2O固体②Ca(ClO)2固体③NaOH溶液④Cl2⑤熔融NaCl⑥NaHCO3固体(1)其中能导电的是___ (填标号)(2)⑥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3)将5~6mL水滴入盛有少量①的试管中。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现象为___。
(4)为制备有效成分为②的漂白粉,可利用反应中__(写化学方程式),其中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
第二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知识梳理:一、海洋化学资源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海洋需要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为人类造福。
本部分复习可从了解海洋中的物质到从海洋中提取相关物质的思路进行复习。
1、海水中的物质:(1)物质种类:水(96.5%)和可溶性盐(3.5%)(2)离子种类:Cl - 、Na + 、SO 42 -、Mg 2+、Ca 2+、K +2、海底矿物:(1)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2)新型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
甲烷燃烧的方程式:CH 4+2O 2=点燃==CO 2+2H 2O(3)多种金属矿物:多金属结核(锰结核)3、海洋资源:(1)分类: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
(2)保护措施:海洋环境立法、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提高消除污染的技术水平。
二、海洋工业:通过本部分复习,进一步了解如何从海水中提取我们需要的物质。
充分体现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1、海水淡化:从海水中获取淡水,解决日益加剧的淡水危机淡化的方法有(1)蒸馏法(2)结晶法 (3)膜法。
(都是物理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多级闪急蒸馏法。
海水与淡水的鉴别:分别取样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的是海水,没有沉淀(或沉淀很少)的是淡水。
2、海水制镁:(3) 原理:将石灰乳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就能制得金属镁。
(2)生产流程:海水或卤水→氢氧化镁→氯化镁→氯化镁晶体→熔融氯化镁→镁(3)化学方程式:MgCl 2+Ca(OH)2=Mg (OH)2↓+CaCl 2Mg (OH)2+2HCl =MgCl 2+2H 2O讨论并明确:从海水中提取MgCl 2时,经历了“MgCl 2→Mg (OH)2→MgCl 2”,的转化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 将MgCl 2富集起来,获得比较纯净的MgCl 2.通电 MgCl 2 Mg +Cl 2↑3\海水晒盐:从海水中获取食盐,解决生产、生活中需求的大量食盐(1)原理:蒸发海水使其中的无机盐(主要是食盐)结晶(2)生产流程:海水→蒸发池→结晶池→粗盐和母液(又称苦卤)原料也可采用海水淡化后的残液晒盐,更经济快捷。
九年级化学海水中的化学知识点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生环境,其中最重要的代表就是海水。
海水中包含了各种化学成分,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九年级化学中,我们学习了海水中的化学知识点,本文将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讨论。
1. 海水的物理性质海水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包含了多种物理性质。
首先是海水的颜色,它通常为蓝绿色。
这是因为海水吸收了红色和橙色的光线,而反射了蓝色和绿色的光线。
此外,海水的深度对色彩的呈现也有影响。
水深越浅,颜色越明亮;水深越深,则颜色越暗淡。
其次是海水的密度。
海水的密度比淡水高,这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各种盐类和矿物质。
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的密度也逐渐增加。
这对生物在不同深度的海水中生存和繁衍都有很大的影响。
最后是海水的盐度。
海水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其中以氯化钠的含量最大。
盐度的浓度会影响海水的密度和温度,从而对海洋环境和生物产生影响。
2. 海水中的离子和淡水相比,海水中含有更多的离子和化学物质。
其中最重要的是氯化物、钠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这些离子在海洋环境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氯化物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离子。
它们来自海洋中的多种化合物,如氯化钠和氯化镁等。
氯化物能保持海水的电解质平衡,同时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也有贡献。
钠离子是海水中第二多的离子。
它们和氯化离子一样,来自多种化合物,特别是氯化钠。
钠离子在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肌肉和神经系统正常运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硫酸根离子是来自硫酸的离子。
它们在海洋环境中起到了稳定盐度和pH值的重要作用。
同时,硫酸根离子还参与了海洋环境中的多种化学反应,如钙离子的沉淀等。
碳酸根离子则是海洋环境中最重要的电解质之一。
它们在碳酸盐循环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碳酸循环是地球上最大的自然平衡之一,通过生物和非生物过程,使得地球上的海洋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得到平衡。
3. 海水的影响海洋中的化学物质和离子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首先,海洋中的氯化物、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都能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一、填空题1.按要求填空:(1)写出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过氧化钠的颜色为:___________,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写出工业制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的氢氧化钙,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化工生产中常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名不符实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2)“三酸”与“两碱”之间均可反应,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六个(酸过量时),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却只有两个,请写出这两个离子方程式(酸过量时):__________,_______;(3)向一定量的Ba(HCO3)2溶液中,逐滴加入NaHSO4溶液,直至不再生成沉淀,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沉淀完全后,继续滴加NaHSO4溶液,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烧碱、纯碱溶液均可吸收CO2。
向含有7.2 gNaOH的溶液中通入CO2,当通入的CO2与溶液中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7∶9时,则所得溶液中NaHCO3的质量为______g。
3.氯气有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1)氯气可以用于制备“战略金属”钛,其中有关反应如下,用双线桥(或单线桥)标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TiO2+2C+2Cl2TiCl4+2CO。
___(2)反应8NH3+3Cl2=N2+6NH4Cl可用于氯气管道的检漏,在该反应中,N2为__产物(填“氧化”或“还原”)(3)氯气可与NaOH溶液反应制备“84”消毒液,在2020年初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疫情中,“84”消毒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检测题一、选择题1、海洋是人类丰富的资源宝库,下列措施不属于...保护海洋环境,也不属于...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是A.禁止向大海中排放污水B.海水晒盐C.海水淡化D.船舶垃圾直接倾倒2、青岛是个美丽的沿海城市,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食盐,所以青岛有很多晒盐场。
从海水中能获得食盐的方法是A. 降低海水的温度B. 减小食盐的溶解度C. 蒸发海水中的水D. 过滤海水得到食盐3、下列方法可以用来淡化海水的是A.过滤B.使海水结冰脱盐C.加入明矾净化D.蒸馏4.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的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增加B.溶剂质量减少C.溶液质量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下列因素:5、天热的时候把半杯糖水(蔗糖已全部溶解)放进冰箱的冷藏室,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出现了部分蔗糖晶体。
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未放入冰箱前的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B.降低温度可从糖水中获得蔗糖晶体C.放入冰箱前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比放入冰箱后大D.温度降低后蔗糖的溶解度随之变6. ①水的温度②固体物质的种类③水的质量④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⑤溶液是否饱和;⑥是否搅拌,其中不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有()A.①④⑤B.②③③⑤⑥C.①②D.③④⑤⑥7、t℃时,向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仍为饱和溶液B.溶质的质量变小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8、将某温度下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加入硝酸钾晶体B.加水C.升高温度D.增大压强鱼9、. 被称为我国制碱工业先驱的科学家是()A.张青莲B.钱学森C.侯德榜D.道尔顿10、味道鲜美,但剖鱼时弄破鱼胆,胆汁沾在鱼肉上,便有苦味的,产生苦味的是胆汁酸,其pH约为6,且难溶于水。
下列物质中,在沾有胆汁的地方涂上可消除苦味的是A. 食醋B. 白酒C. 纯碱溶液D. 白糖11、.下列是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究后的结果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纯碱”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剂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C.用纯碱可除去发面团发酵产生的酸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12、蒸馒头时,面碱(主要含Na2CO3)放多了会发黄。
一、填空题1.氯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因而具有多种性质,根据新制氯水分别与如图四种物质发生的反应填空(a 、b 、c 、d 、e 中重合部分代表物质间反应,且氯水足量)。
()1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有2H O 、2Cl 、___________、H+、Cl -、___________、OH -七种。
()2久置的氯水变为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b 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e 过程中所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能证明氯水具有漂白性的是___________填“a”、“b”、“c”或“d”)。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氢钠的化学式是_______,其水溶液显______(填“酸”“碱”或“中”)性。
(2)碳酸氢钠可治疗胃酸(0.2%~0.4%的盐酸)过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NaHCO 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碳酸钠稳定,受热不分解,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可用加热的方法,写出NaHCO 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
3.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物质。
(1)SO 2有毒,且能形成酸雨,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
石灰-石膏法和碱法是常用的烟气脱硫法。
石灰-石膏法的吸收原理:①SO 2+Ca(OH)2=CaSO 3+H 2O ;②2CaSO 3+O 2+H 2O=2(CaSO 4•2H 2O)。
碱法的吸收原理:将含SO 2的尾气通入足量的烧碱溶液中,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已知: 试剂 Ca(OH)2 NaOH价格/(元·kg -1) 0.36 2.9和石灰-石膏法相比,碱法的优点是吸收快、效率高,缺点是__。
(2)在石灰-石膏法和碱法的基础上,科学家们又设计了双碱法,该法能实现物料循环利用。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教师活动教师:氯是一种重要的“成盐物质”。
教师:在自然界中除了以NaCl、MgCl2、CaCl2等形式大量存在于海水中,还存在于陆地的盐湖和盐矿中。
(展示图片)教师:氯的单质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大量用于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农药、染料和药品等。
(展示图片)教师提问:氯有哪些性质呢?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思维启迪: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将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受当时流行学说的影响,舍勒未能确认这种气体。
直到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才确认这种气体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氯气。
(展示照片)思考讨论:教师:从氯气的发现到氯被确认为一种新的元素,时间长达三十多年,其间经历了数位科学家的不懈探索。
你从这一史实中得到什么启示?教师:启示1:科学研究需要由正确的理论做指导,错误的理论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教师:启示2:科学研究需要以大量事实为依据,只有大量事实才能推翻错误理论,建立正确的理论或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
教师:启示3:科学研究需要有热爱科学的思想和奉献科学的精神。
思维启迪:氯气的命名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以大量事实为依据,确认黄绿色气体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并将这种元素命名为chlorine。
这一名称来自希腊文,有“绿色”的意思。
中文译名曾为“绿气”,后改为“氯气”。
新课讲解:氯气的性质①形态:气体②颜色:黄绿色③熔点:-101℃④沸点:-34.6℃⑤密度:3.214g/L(0℃)思考讨论:①氯气能否和金属反应?教师:从氯的原子结构来看,它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使最外电子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总结:氯气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强氧化性。
新课讲解: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
例如,钠、铁、铜等都能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
第1节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一、钠的物理性质1、结构:2、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地柔软,熔点低(小于100 ℃),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二、钠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1)常温:4Na +O 2===2Na 2O (2)加热:2Na +O 2Na 2O 2(过氧化钠)2、与水反应:2Na +2H 2O===2NaOH +H 2↑【注意】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水,也不能用泡沫灭火器,应用沙土盖灭。
实验探究:钠与水的反应烧杯中加入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加入绿豆大小的钠,观察现象。
现象:浮—— 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 钠的熔点低,该反应放热 游—— 生成了气体,推动钠粒游动 响—— 反应剧烈,产生气体 红—— 生成了碱(NaOH ) 3、与酸反应:2Na +2HCl===2NaCl +H 2↑【注意】钠和酸的反应比水更剧烈,在酸溶液中,钠先和酸反应,酸反应完后,过量的钠会和水继续反应。
4、与盐溶液反应:如CuSO 4溶液, 2Na +2H 2O +CuSO 4===Cu(OH)2↓+Na 2SO 4+H 2↑ 【注意】千万不能误解为钠更活泼,而置换出铜单质。
5、钠的制取与保存(1)制取: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电解2Na +Cl 2↑。
(2)钠易与空气中的O 2、H 2O 反应,且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大,不与煤油反应,故通常将钠保存在煤油知识梳理钠及其化合物中。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拓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探究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2NaHCO3Na2CO3+CO2↑+H2O;Na2CO3受热不分解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除杂四、焰色反应【注意】1.焰色反应产生的火焰颜色与元素的存在状态无关,如:灼烧钠的化合物和单质时,火焰颜色均为黄色。
几种常见金属的焰色:钠:黄色,钾: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钙:砖红色。
2.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海水是一种典型的溶液,以及溶液的组成。
2、通过归纳总结开发利用海水的方法,复习巩固“海水提镁”“海水制碱”的原理;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和海水淡化的方法,对比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理解蒸馏、蒸发、结晶的关系。
3、通过绘制知识网络图,将本单元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4、通过交流、讨论,提升化学观念,如溶液是一种混合物,海水“晒盐”和海水淡化都是在用物理的方法分离混合物,而“海水制镁”和“海水制碱”是用化学方法改造物质,从而认识到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有两种途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教学重点1、利用溶液知识重新认识海水中的化学,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注意提升自己的化学观念和化学理念,领悟到对终身学习有益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对于大海我们并不陌生。
本节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大海,探秘海水中的化学知识,本节课我们复习——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学习目标】首先,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
【任务一】认识海水的组成人们称大海是“蓝色的聚宝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已经知道,海水中蕴涵着丰富的物质资源,请看大屏幕:海水成分(各离子含量)的图表。
通过图表,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意图:认识海水的组成,知道海水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是盐,溶剂是水。
【任务二】开发和利用海水(一)提出问题:海洋是人类的聚宝盆,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从中获取有用的物质,你知道从海水中可以获取哪些物质?意图:总结人类获取物质的方法:(一)物理方法(二)化学方法(二)重点强化1、“海水提镁”“海水制碱”的原理。
(一位同学板书,其他同学完成在导学案中)。
意图:复习巩固“海水提镁”“海水制碱”的流程和原理。
2、海水晒盐、海水淡化的原理?对比二者的区别。
意图:复习蒸馏、蒸发、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例:( 2014烟台)海水淡化。
2.1钠的知识总结一、钠的物理性质:质软、硬度较小。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熔点较低。
密度大于煤油、小于水。
热和电的良导体。
(软、白、小、低、导)二、钠单质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常温的反应:4Na + O2 = 2Na2O实验现象:银白色固体变为白色固体2、与氧气加热的反应:实验现象:受热熔化,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3、与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2Na + 2H2O = 2NaOH + H2↑离子方程式:2Na + 2H2O = 2Na+ + 2OH- + H2↑实验现象:浮、熔、游、响、红。
钠浮于水面上、熔成一个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变为红色。
将一块钠投入盛有煤油和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钠在煤油与水交界处上下跳动。
4、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2Na + 2HCl = 2NaCl + H2↑离子方程式:2Na + 2H+ = 2Na+ + H2↑5、与CuSO4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2Na + 2H2O + CuSO4 = Na2SO4 + Cu(OH)2↓+ H2↑实验现象:有气体、蓝色沉淀生成。
6、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剩余钠放回原瓶。
钠的灭火:用干燥的沙土盖灭。
三、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1、氧化钠与水:Na2O + H2O = 2NaOH2、过氧化钠与水:2Na2O2 + 2H2O = 4NaOH + O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过氧化钠的用途:作为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氧化剂、漂白、杀菌消毒。
3、自然条件下,钠的存在形式:自然条件下,钠最终都以碳酸钠的形式存在。
四、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比较:Na2CO3NaHCO3俗名苏打、纯碱小苏打性状白色粉末白色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溶于水吸放热情况放热吸热滴加酚酞溶液深红(碱性强)浅红(碱性弱)用途纺织、制皂、造纸、制药、焙制糕点制玻璃、做馒头1、套管实验证明NaHCO3固体可以高温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