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试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2
凝结时间及凝结时间差测定方法1、方法概要将混凝土拌合物放入金属圆筒,一般基准混凝土在成型后3h~4h,掺早强剂的在成型后lh~2h,掺缓凝剂的在成型后4h~6h开始测定,以后每0.5h或lh测定一次,但在临近初、终凝时,可以缩短测定间隔时间,每次测点应避开前一次测孔,其净距为试针直径的2倍,但至少不小于15mm,试针与容器边缘之距离不小于25mm测定初凝试件用截面积为100mm2的试针,测定终凝时间用20mm2的试针。
2、引用标准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3、仪器设备:a.贯入阻力仪:最大符合为120kg,精度0.5kg,附有可拆装的贯入度试针两个。
其断面积分别为1cm2和0.2 cm2。
b.砂浆容器:容器要求坚实、不透水、不吸水、无油渍,截面为圆形或方形,直径或边长为15cm,高度为15cm。
C.吸管。
d.筛子:孔径为5mm。
e.计时钟。
4、试验步骤:凝结时间差按式计算:△T=Tt—Tc式中.△T---------凝结时间之差,min;Tt----------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初凝或终凝时间,min:Tc----------基准混凝土的初凝或终凝时间,min。
凝结时间采用贯入阻力仪测定,仪器精度为10N,凝结时间测定方法如下:将混凝土拌合物用5mm(圆孔筛)振动筛筛出砂浆,拌匀后装入上口内径为160mm,下口内径为150mm,净高150mm 的刚性不渗水的金属圆筒,试样表面应低于筒口约10mm,用振动台振实(约3s~5s),置于(20±2)℃:的环境中,容器加盖。
一般基准混凝土在成型后3h~4h,掺早强剂的在成型后lh~2h,掺缓凝剂的在成型后4h~6h开始测定,以后每0.5h或lh测定一次,但在临近初、终凝时,可以缩短测定间隔时间,每次测点应避开前一次测孔,其净距为试针直径的2倍,但至少不小于15mm,试针与容器边缘之距离不小于25mm测定初凝试件用截面积为100mm2的试针,测定终凝时间用20mm2的试针。
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是评估混凝土强度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的具体方法。
二、试验仪器及材料1. 试验仪器: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器。
2. 试验材料:混凝土试样、水。
三、试验前准备1. 混凝土试样的制备:按照标准要求制备混凝土试样,一般采用直径为100mm,高度为200mm的圆柱形试样。
2. 试验室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0℃±2℃。
3. 试验前应将试验仪器进行检查,确保其能正常工作。
四、试验步骤1. 在试验仪器的试验室内放置一定量的水,使温度稳定在20℃±2℃。
2. 将混凝土试样放置于试验仪器的试验架上,并且将试样与试验室内的水平面保持一致。
3. 启动试验仪器,设定试验时间。
4. 在试验过程中,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混凝土试样表面的凝结状态,直到试验时间结束。
5. 试验结束后,将试样从试验仪器中取出,进行强度试验。
五、试验结果分析1.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数值。
2. 根据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数值,可以初步判断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情况。
六、注意事项1. 混凝土试样的制备要符合标准要求。
2. 试验室环境温度要保持稳定,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3. 试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4. 试验结束后,应进行清洁和维护工作,保证试验仪器的正常使用。
七、总结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是评估混凝土强度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介绍了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的具体方法,包括试验仪器及材料、试验前准备、试验步骤、试验结果分析、注意事项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的相关知识。
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方法1. 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凝结时间是指混凝土从浇筑到达一定强度所需的时间。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对于工程进展、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并进行相应试验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方法,包括试验所需设备、试验步骤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2. 试验设备进行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时,需要以下设备: - 混凝土样品模具:用于制作混凝土样品的模具,常见的有圆柱形和立方形模具。
- 振动台:用于振动混凝土样品以排除气泡和提高密实度。
- 压力机:用于施加静载荷到混凝土样品上。
- 温度计:用于测量环境温度。
3. 试验步骤步骤1:制备混凝土样品1.根据设计配合比,按照一定比例将水泥、砂子、骨料和水混合搅拌,制备混凝土。
2.将混凝土倒入模具中,并用振动台进行振动,以排除气泡和提高密实度。
3.等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取出样品。
步骤2:测量凝结时间1.将取出的混凝土样品放置在试验台上。
2.使用温度计测量环境温度,并记录下来。
3.在样品上施加静载荷,可以使用压力机进行施加。
4.持续观察样品,直到出现裂缝或破坏。
记录下此时的时间,即为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4. 数据处理根据试验得到的数据,可以进行以下处理: 1. 统计多个样品的平均凝结时间。
2. 将不同配合比、不同材料等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它们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
3. 利用统计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可靠的结果。
5. 结论通过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方法,我们可以获得混凝土在不同条件下的凝结时间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和质量的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并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1] GB/T 50082-2009 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方法以上内容为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方法的详细介绍,包括试验设备、试验步骤、数据处理和结论等内容。
1、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试验规定了测定混凝土拌和物凝结时间的方法,以控制现场施工流程。
适用于各类水泥、外加剂以及不同混凝土配合比、不同气温环境下的混凝土拌和物。
引用标准:GB/T 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6005-2008 《试验筛金属丝编织网、穿孔板和电成型薄板筛孔的基本尺寸》JG/T 248-2009 《水泥混凝土坍落度仪》T 0551-2005 《水泥混凝土试件制作与硬化水泥混凝土现场取样方法》2、仪器设备2.1 贯入阻力仪:如图1所示,刻度盘精度10N。
2.2 测针:长约100mm,平面针头圆面积为100mm2、50mm2和20mm2三种,在距离贯入端25mm处刻有标记。
2.3 试模:上口径160mm,下口径150mm,净高150mm的刚性容器,并配有盖子。
2.4 捣棒:直径16mm,长650mm,一端为半球形。
2.5 标准筛:孔径4.75mm的金属方孔筛。
2.6 其它:铁制拌和板、吸液管和玻璃片。
3、试样制备3.1 取混凝土拌和物代表样,用4.75mm筛尽快地筛出砂浆,再经人工翻拌后,装入一个试模。
每批混凝土拌和物取一个试样,共取三个试样,分装三个试模。
3.2 对于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振动台振实砂浆,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且避免过振;对于坍落度大于70mm的宜用捣棒人工捣实,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均匀插捣25次,然后用橡皮锤轻击试模侧面以排除在捣实过程中留下的空洞。
进一步整平砂浆的表面,使其低于试模上沿约10mm,砂浆试样筒应立即加盖。
3.3 试件静置于温度20±2℃或尽可能与现场相同的环境中,并在以后的试验中,环境温度始终保持20±2℃。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除在吸取沁水或贯入试验外,试筒应始终加盖。
3.4 约1h后,将试件一侧稍微垫高约20mm,使倾斜静置约2min,用吸管吸去泌水,以后每到测试前约2min,同上步骤用吸管吸去泌水(低温或缓凝的混凝土拌和物试样,静置与吸水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
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步骤:⑴取混凝土拌和物代表样,用4.75伽筛尽快地筛出砂浆,在经过人工翻拌均匀后,一次装入一个试模。
每批混凝土拌和物取一个试样,共取三个试样,分装三个试模。
对塌落度不大于70 mm的混凝土宜用振实台振实砂浆,振实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应避免过振;对塌落度大于70 mm 的混凝土宜用捣棒人工捣实,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均匀插捣25次,然后用橡皮锤轻击试模侧面以排除在捣实过程中留下的空洞,进一步整平砂浆的表面,使其低于试模上沿约10 mm,砂浆试样筒应立即加盖。
⑵砂浆试样制备完毕,编号后应置于温度为20C ±2C的环境中或现场同条件下待试,并在以后的整个测试过程中,环境温度应始终保持(20C塑C)。
现场同条件下测试时,应与现场条件保持一致。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除在吸取泌水或进行贯入试验外。
试样筒应始终加盖。
⑶凝结时间测定从水泥与水接触瞬间开始计时。
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确定测针试验时间,以后每隔0.5h测试一次,在邻近初、凝时可增加测定次数。
⑷在每次测试前2 min,将一片20 m厚的垫块垫入底部,使其倾斜,用吸管吸取表面的泌水,吸水后平稳地复原。
⑸测试时将砂浆试样筒置于贯入阻力仪上,测针端部与砂浆表面接触,然后在(10塑)s 内均匀地使测针贯入砂浆(25±2)m深度,记录贯入压力,精确至10N;记录测试时间,精确至1min ;记录环境温度,精确至0.5C。
⑹各测点的间距应大于测针直径的两倍且不小于15 mm,测点与试样筒壁的距离应不小25 mm o⑺每个试样做贯入阻力测试在0.2〜28MP间,应至少进行 6次,最后一次的单位面积贯入阻力应不低于28MP °从加水时算起,常温下普通混凝土3h后开始测定,每次间隔为 0.5h;早强混凝土或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则宜在2h后开始测定,以后每隔 0.5h测一次;缓凝混凝土或低温情况下,可在5h后开始测定,以后每隔2h测一次。
凝结时间差试验凝结时间差是指掺用外加剂混凝土拌合物与不掺外加剂混泥土拌合物(基准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的差值。
本试验介绍了测定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的方法,以控制现场施工流程,适用于各类水泥、外加剂以及不同混凝土配合比、不同气温环境下的混凝土拌合物。
一.试验目的1)了解对控制混凝土凝结过程的重要性;2)了解混凝土标准稠度净浆凝结时间测试的国家规范;3)测试混凝土标准稠度净浆凝结时间。
二.试验原理混凝土失去塑性但不具备机械强度的时间称为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失去塑性且具备机械强度的时间成为终凝时间。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对混凝土施工非常重要,混凝土到了初凝意味着混凝土已经到了触变极限,也就是说混凝土已失去塑性,不能你采用震动棒,高频振捣器,混凝土都已无法发生塑性变形,也就到了混凝土施工的极限,初凝后的混凝土不能再进行施工,否则会出现严重的强度下降,蜂窝狗洞。
而混凝土终凝标志着混凝土一开始具备强度可以承受一定的荷载的。
1)水泥凝结:水泥和水以后,发生一系列物理与化学变化,随着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水泥浆体逐渐失去流动性、可塑性,进而凝固称具有一定强度的硬化体,这一过程成为水泥的凝结。
水泥凝结时间,在工程应用上需要测定其标准稠度净浆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2)凝结反常:有两种不正常的凝结现象,即假凝(粘凝)和瞬凝(急凝)。
①假凝特征:水泥和水后的几分钟内就发生凝固,且没有明显的温度上升现象;②瞬凝特征:水泥和水后浆体很快凝结成为一种很粗糙、和易性差的混合物,并在大量的放热情况下和凝固。
三.试验主体设备仪器1)贯入阻力仪——如图所示,刻度盘精度5N;2)测针——长约130mm,平面针头圆面积分100mm^2,50mm^2和20mm^2三种;3)试模——150mm×150mm铁制试模,或下口内径为150mm,净高150mm的刚性不渗水的金属圆筒;4)钢制捣棒——直径160mm,长650mm,一端为半球形;5)标准筛——孔径5mm;6)其他——铁制拌合板、吸液管和玻璃片。
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检测方法1.1.1 概述本方法按《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02)编制。
1.1.2 试验步骤1)在按标准制备或现场取样的混凝土拌合物试样中,用5m m标准筛筛出砂浆,每次筛净,然后将其拌合均匀。
将砂浆一次分别装入三个试样筒中,做三个试验。
取样混凝土坍落度不大于70m m的混凝土宜用振动台振实砂浆;取样混凝土坍落度大于70m m的宜用捣棒人工捣实。
用振动台振实砂浆是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不得过振;用捣棒人工捣实时,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均匀插捣25次,然后用橡皮锤轻轻敲打筒壁,直至插捣孔消失为止。
振实或插捣后,砂浆表面应低于砂浆试样筒口约10m m;砂浆试样筒应立即加盖。
±的环境中或现场2)砂浆试样制备完毕,编号后应置于温度为202o C同条件下待试,并在以后的整个测试过程中,环境温度应始终保持±。
现场同条件测试时,应与现场条件保持一致。
在整个测试202o C过程中,除在吸取泌水或进行贯入试验外,试样筒应始终加盖。
3)凝结时间测定从水泥与水接触瞬间开始计时。
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确定测针试验时间,以后每隔0.5h测试一次,在临近初、终凝时可增加测定次数。
4)在每次测试前2min,将一片20m m厚的垫块垫入筒底一侧使其倾斜,用吸管吸去表面的泌水,吸水后平稳地复原。
5)测试时将砂浆试样筒置于贯入阻力仪上,测针端部与砂浆表面接触,然后在10±2s内均匀地使测针贯入砂浆25 2m m深度,记录贯入压力,精确至10N;记录测试时间,精确至lmin;记录环境温度,精确至0.5o C。
6)各测点的间距应大于测针直径的两倍且不小于15m m。
测点与试样筒壁的距离应不小于25 m m。
7)贯入阻力测试在0.2~28Mpa之间应至少进行6次,直至贯入阻力大于28Mpa为止。
8)在测试过程中应根据砂浆凝结状况,适时更换测针。
10.1.3 计算:fpr=P/A式中:fpr—贯入阻力(MPa);P—贯入压力(N);mm)A—测针面积(2计算应精确至0.1MPa。
.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步骤:⑴取混凝土拌和物代表样,用4.75㎜筛尽快地筛出砂浆,在经过人工翻拌均匀后,一次装入一个试模。
每批混凝土拌和物取一个试样,共取三个试样,分装三个试模。
对塌落度不大于70㎜的混凝土宜用振实台振实砂浆,振实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应避免过振;对塌落度大于70㎜的混凝土宜用捣棒人工捣实,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均匀插捣25次,然后用橡皮锤轻击试模侧面以排除在捣实过程中留下的空洞,进一步整平砂浆的表面,使其低于试模上沿约10㎜,砂浆试样筒应立即加盖。
⑵砂浆试样制备完毕,编号后应置于温度为20℃±2℃的环境中或现场同条件下待试,并在以后的整个测试过程中,环境温度应始终保持(20℃±2℃)。
现场同条件下测试时,应与现场条件保持一致。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除在吸取泌水或进行贯入试验外。
试样筒应始终加盖。
⑶凝结时间测定从水泥与水接触瞬间开始计时。
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确定测针试验时间,以后每隔0.5h测试一次,在邻近初、凝时可增加测定次数。
⑷在每次测试前2 min,将一片20㎜厚的垫块垫入底部,使其倾斜,用吸管吸取表面的泌水,吸水后平稳地复原。
⑸测试时将砂浆试样筒置于贯入阻力仪上,测针端部与砂浆表面接触,然后在(10±2)s 内均匀地使测针贯入砂浆(25±2)㎜深度,记录贯入压力,精确至10N;记录测试时间,精确至1min;记录环境温度,精确至0.5℃。
⑹各测点的间距应大于测针直径的两倍且不小于15㎜,测点与试样筒壁的距离应不小25㎜。
⑺每个试样做贯入阻力测试在0.2~28MP间,应至少进行6次,最后一次的单位面积贯入阻力应不低于28MP。
从加水时算起,常温下普通混凝土3h后开始测定,每次间隔为0.5h;早强混凝土或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则宜在2h后开始测定,以后每隔0.5h测一次;缓凝混凝土或低温情况下,可在5h后开始测定,以后每隔2h测一次。
在临近初、终凝时间时可增加测定次数。
混凝⼟凝结时间⽤Excel进⾏混凝⼟凝结时间的快速计算2010-11-14 15:10:07| 分类:知识海洋| 标签:|字号⼤中⼩订阅摘要:利⽤电脑Excel进⾏混凝⼟凝结时间的快速计算,可以减轻⼯作上的计算繁琐,提⾼⼯作效率和计算精度。
关键词:凝结时间、Excel、快速计算。
我们在⽇常的混凝⼟拌合物性能检测中,会遇到在检测混凝⼟凝结时间的计算上的繁琐,按照GB/T50080-2002标准⽅法进⾏计算,计算过程⽐较复杂,耗时也⽐较多,更容易在计算精度上产⽣误差,不利于提⾼⼯作效率。
我们经过长时期的电脑的Excel进⾏混凝⼟凝结时间的快速计算,觉得⽅便简捷快速,现介绍如下,抛砖引⽟以求得更加完善。
下⾯例举⼀组我们的测试的混凝⼟凝结时间的测定结果,表中的斜体数字是测定的原始数据,正体数字是Excel的计算值。
表格外框的A、B、C……和1、2、3……是Excel⾥的定位。
我们就计算过程作简要的说明如下:斜体数字是测定的原始数据,只要按照测定的原始数据结果输⼊就⾏了。
前⾯的Excel计算就⽐较⽅便进⾏设置,例如表中的F5我们可以设公式为“=D5-E5”,F6设为“=D6-E6”下同。
G5设为“=F5/C5”,G6设为“=F6/C6”,下同。
H5设为“(A5*60+B5)-(C2*60+E2)”,H6设为“(A6*60+B6)-(C2*60+E2)”,下同。
ln(fPR)的计算我们⽤“返回给定数值的⾃然对数”,即⽤“LN”,如I5设为“LN(G5),I6设为“LN(G6),下同。
ln( t)和上述⼀样,J5设为“LN(H5),J6设为“LN(H6),下同。
这样就完成了表格上半部分的计算。
表格⾥下半部分的计算⾸先是涉及到线性回归⽅程式的计算。
根据GB/T50080-2002标准的4.0.4中的第2条:“凝结时间宜通过线性回归⽅法确定,是将贯⼊阻⼒fPR和时间t分别取⾃然对数ln(fPR)和ln( t),然后把ln(fPR)当作⾃变量,ln( t)当作因变量作线性回归⽅程式:ln( t)=A+B ln(fPR)”,我们利⽤电脑Excel作如下设定:线性回归⽅程式ln( t)=A+B ln(fPR)中的A、B为线性回归系数,我们⼤家知道要呈线性回归,其要求相关系数r≥0.85,所以我们在表中增设有相关系数r这⼀栏,以便于同时验证所求线性回归⽅程式的相关系数r.线性回归⽅程式ln( t)=A+B ln(fPR)中的A值即表格中的B17,我们⽤公式栏⾥的“通过⼀条线性回归拟合返回⼀个预测值”,即可选⽤函数“FORECAST”来完成计算,我们把B17设为“= FORECAST(I5:I12,J5:J12)”来得到A值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