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之语言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1
中考语文阅读之语言赏析语言赏析题一般答题思路:解答语言赏析题,可从以下四步入手分析,即:(1)怎样写的;例: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写得怎样;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强调了)(3)写出了什么;写出了对象的……特征(4)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例: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河湾奔去。
”赏析: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全村鸡鸭鹅狗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老村与老屋的活力与生机,体现了作者对老村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体会词语的妙用或表达效果解题思路:①词语本身的含义②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③词语的感情色彩④词语适用的对象或范围⑤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⑥近义词辨析答题格式:①动词:生动地表现出XX人/事/物的特点,(或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XX的情态),表现了人物XX的心情。
②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XX的特点、情态,反映了人物XX的心情。
一、从用词的角度赏析作品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
(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叠词则增添语言的音韵美。
特别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
)例: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赏析:本句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答题格式:。
词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 ……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二、从修辞角度赏析例:朱自清《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记叙文阅读之语言赏析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记叙文是中考必考的文体形式,在中考试题中占有19分以上的分值。
因此,记叙文的复习在整个初三复习阶段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
近年来,中考语文试卷加强了对叙事性文章的考察,其中词语的含义、赏析,句子的赏析等是常考题型。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语言赏析四种类型题的答题技巧2.让学生学会运用答题技巧做相关习题三、说教法:由于疫情的特殊原因,这节课以钉钉直播的方式开展网上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
从记叙文的相关知识谈起,复习并强调文学常识的重要性。
(二)中考记叙文考点:明确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复习重点。
(三)阅读方法指导: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参考答案,教师讲解点播,最后归纳出答题规律、解题思路、答题格式等。
(PPT展示)文章一:1.分析文章一的情节发展:开端→老耿头进快餐店点菜不点酒,自带“高粱酒”发展→老耿头自斟自酌两小时,喝光了“高粱酒”高潮→老耿头接下自习的孙子,被孙子误会又喝酒后证明自己没喝酒结尾→店主确认老耿头又没喝酒后被感动,想起了自己的父亲(目的: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能够更好地分析文章内容和人物感情。
)2.出示考点:请按要求赏析下面划线的词语。
(1)稍顿,就静止不动,如一幅古画般定格在那里。
(划线词语的含义)(2)两杯酒下肚后,老耿头终于拿起筷子,伸向那盘花生。
(赏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3.考点分析:第(1)题→考察“词语含义”第(2)题→考察“赏析词语”4.探究答题技巧类型一:词语含义(,)2010原创: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理解划线词语含义)(2分)中考常考其他设问链接2008河南10题:结合文艺,谈谈你对第7段中加点词语“令人尊敬的痛苦”的理解。
(2007设问方式同此)2019四川凉山州16题:请简要分析第四段中加点词语“博弈”的含义。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三)赏析句子(一)【出题模式】①赏析文中画线句。
②请说一下句子的表达效果(二)【答题模板】技巧+内容+作用(情感/人物/主题)具体来说:【技巧】: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设问、反问等。
②表现手法:悬念、照应、衬托、对比、动静结合、象征等。
③描写的角度: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
④词语运用: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⑤句式特点:长句、短句、倒装句等⑥语言特点:口语话、朴实等【内容】:句子含义【作用】:对人物、对情感、对主题等的作用【注】赏析句子题侧重技巧,同时也包含句子含义和句子作用等。
(三)【例题】(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是一盏灯崔立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
”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
”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儿子害怕了。
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着见了点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
儿子说:“爸,你怎么了?”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李恩中【技巧指导】语言赏析题是现代文阅读的主要题型之一,近几年大量出现在各级各类语文考试中。
同学们面对这类题的时候,大多感到一片茫然,不知从何下手。
其实,这种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下面就从解题的方向和内容、答题的步骤、答题必备的知识三个方面作一指导,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解题的方向和内容所谓“语言赏析”,就是让你从语言的形式、内容、作用三方面进行分析。
形式包括词语的特色、句子的修辞、语言运用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内容就是指句子本身的意思和它隐藏的含义;作用是指这个句子(这段话)对文章的中心、文章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的作用。
因此,在做语言赏析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这段话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它的内容(意思含义)是什么?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三个问题考虑清楚了,答起题来就会有的放失。
例如,赏析下面的语句。
(为便于同学们理解,我只举教材中的例子)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分析:①句子中“偷偷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后面是为了强调小草嫩绿的特点;②句子的意思是说“春草破土而出”;③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春草在不经意之间悄然而出的惊喜的感觉。
答案:句中“偷偷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表现出春草在不经意之间已经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嫩嫩的,绿绿的” 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这样写,使整个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2.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老舍《济南的冬天》)分析:①“睡着”“唤醒”是拟人修辞,将“老城”人格化;②句子的意思是:“老城在阳光下暖和安适地睡着”③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答案:句中“睡着”“唤醒”运用拟人修辞,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和意味,表现出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上面两个例子都是从形式、内容、作用三方面进行分析、回答的。
第8讲记叙文阅读——语言赏析课前一品味轻吟一句情话,执笔一幅情画。
绽放一地情花,覆盖一片青瓦。
共饮一杯清茶,同研一碗青砂。
挽起一面轻纱,看清天边月牙。
爱像水墨青花,何惧刹那芳华。
——席慕容知识梳理1、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赏析品味语言,即是品味词语的表现力。
有时,一个词甚至是一个字的使用,就能让事物变得生动,让人物变得鲜活。
2、阅读思路:分析标题→明确内容→理清结构→把握主题→人物理解→语言赏析3、秘笈:(1)词回句,句回段,段回篇;方法分解:①结合句义,同义替换解词;②时刻牢记:语言为刻画人物服务;③勾上连下,依据情节分析修辞对塑造人物的作用;④思考语句与中心的关系,明确呈现主题。
(2)两个角度,三个要点。
两个角度:修辞和用词三个要点:运用具体词语、依据相关情节、紧扣中心答题金题精讲题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的往事①我是个乡下孩子。
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
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②念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的一中。
在递给我两罐咸菜后,又兴奋..地塞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
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
”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嚷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
”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
多年来一直舍不得戴,压在箱底。
③母亲走后,我打开一小瓶营养液,慢慢地喝下了那浑浊的液体,没想到我当天晚上便被送进医院。
原来母亲带来的那盒营养液是伪劣产品。
回到学校,我把它全扔了。
④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欣然道:“那营养液还真没白喝呀,当初你爸还怕人家骗咱呢。
”我使劲儿点着头。
⑤一个炎炎夏日,正读大学的我收到一个来自家里的包裹单。
排比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可有力渲染艺术形象,使句子气势磅礴,使情感的抒发酣畅淋漓。
反问使观点鲜明有力,感情更强烈。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能使论点突出,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对比能鲜明地显示出事物间的差别,能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特点。
对偶使表达得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映衬,和谐整齐。
反复对于说理文中,起强调作用;用于抒情诗或散文中,起加强感情的作用。
引用可使所表达得内容生动活泼,感染力增强;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提供有力的依据,增强说服力。
例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新,美,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答题格式:修辞手法+内容+情感例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萌发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角度二:描写手法】例三: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
(《我的老师》)答:运用动作描写,“落”和“轻轻地敲”表明蔡老师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表现了蔡老师性格温柔,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亲密。
答题格式:描写手法+内容+情感(性格特点)例四:“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
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
(《王几何》)答:语言描写,突出王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表现了王老师思想的民主与开放。
例五: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社戏》)答: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交代了“我”和小伙伴们月夜行船的情形,渲染了夜景优美宁静的氛围,烘托出“我”想看社戏的急切之情。
记叙文语言表现力《考试手册》(2015年)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2014年)能依据文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2.2能运用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11种标点符号。
2.3能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2.4能识别和运用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等4种句式。
2.9能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6种修辞方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2.11能识别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和环境描写(自然、社会)的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20.第14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
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
(4分)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的成绩单。
答案示例:本句中的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阿益对“我”所说话语的不满。
评分说明:(1)思考点: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标点符号运用,动词运用等(2)分析。
两种考法:直接考:修辞手法的作用;人物描写的作用;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改句与原句的表达效果赏析;……赏析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修辞手法:答题要点:基本作用+具体作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所具有的喻体的特点),体现了人物……的形象/情感。
(后半句容易被学生忽略,特别是复杂的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物……的特点,体现了某人……的形象/情感。
排比:增强语势,体现了……的特点夸张:形象地写出……的特点或突出强调了……(心情、感受等)。
反问:强调……设问: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兴趣……1.比喻和夸张混淆:2012年长宁一模《履痕》:少年时代,最费的便是鞋,差不多两个月就得穿破一双。
妈妈说:“吃鞋一般,坏得这么快。
”答案: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夸张,其作用是:突出“我”穿鞋之费。
选准角度,赏析语言※答题策略赏析语言一般从用词、修辞手法、写作方法、句式、内涵或哲理等角度进行,通常分三步:第一步,指明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或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等:第二步,结合语境来分析其作用:第三步:与中心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说明作用。
1.从修辞角度入手揣摩词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的内容情感和效果。
①比喻: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拟人:本句运用的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夸张:本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④对比:本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⑤反语:本句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显得幽默风趣,讽刺了×××,流露了作者×××的感情。
⑥排比:本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富有气势,抒发了×××强烈的×××感情。
2.从用词特点入手从用词的“准确、生动、形象、贴切、传神”等角度理解词语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和作用。
从词语感情色彩,语言环境去赏析,分析其深层含义和在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3.从描写方法入手判断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体会这些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从句式角度入手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就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缓;疑问句加强语气,会引起读者主义和思考;感叹句能抒发强烈感情;对偶句能使语言节奏感强烈,富有表现力。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赏析某个词语或者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表达效果)答题格式:1、明确用法(修辞、动作、语言、叠词、拟声词、大词小用贬义褒用、褒义贬用等)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或突出强调了(a物体的特点、状态 b 人物的形象或状态)3、表达了或表现了(结合作者情感和主旨)一、从修辞的角度入手。
1、修辞手法 + 内容 + 感情: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1)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将A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事物的……特征,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拟人:将……人格化,赋予……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夸张:突出某某事物的……特征,加强了……感情。
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强调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要表达的感情。
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反复:增强语气,加强节奏感,强调突出……的内容、感情。
(6)对偶: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7)设问:设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8)反问:加强语气,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增加文章情感的表达。
3、例子:简要分析朱自清《春》里优美句子的表达效果: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案:通过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生命力;是美的,活泼生动的;是健壮有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分析重要句子(或段落)的作用一、分析句子作用分析某句话(或某段话)的作用,这一阅读考查的知识点,一直都是现代文阅读中需要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答题时不仅要熟读文章,读懂题意,更要透彻了解阅读的公式,做到活学活用,才能在紧张的考场上获得好成绩常见题型①分析某句话(某段话)在文章主题和结构上的作用②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意义及作用③文章开头(结尾句)在文中的作用重要句子(1)与文章主旨有关系的句子(2)结构和内容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3)运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二.公式一:在结构上(1)、句子在文章开头:①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②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③为下文写作铺垫(伏笔);④开篇点题等。
(2)、句子在文章中间:①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②承上启下,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3)、句子在文章结尾:①篇末点题②总结全文,深化中心③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照应题目④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X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公式二:在内容上开头:奠定感情基调,渲染气氛中间:点明主旨(中心),深化主题+具体内容结尾:点明主旨(中心),深化主题+具体内容「实例分析」问:在文章《驿路梨花》的最后一句,作者用陆游的诗句结束全篇:"驿路梨花处处开"这样写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什么好处?答:从结构上看,题文相应(点题),从内容上看,形象地写出雷锋精神不断传递、处处发扬,升华了主题。
(注意:回答这样的问题不能就句论句,要联系原文,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3.从表现力来看:应该结合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来分析。
我们把常见的修辞手法和针对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做一个小结:(1)比喻。
答题:把…比作…,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2)拟人:把……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使其形象鲜明,更生动地写出了事物……(人和物的相似性)的特点。
现代文阅读赏析语言特点【考查重点】1.语言风格2.句式特典3.语言特色【命题趋势】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记叙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走向:一是从选文范围看,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拓展,大多出自文摘类杂志(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特别关注》《微型小说选刊》)等精美时文,作者一般集中于当代热点作家(如张丽钧、张抗抗、毕淑敏、刘亮程、周国平、李丹崖、周海亮、马德、丁立梅等)。
二是从选文内容看,更加贴近《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要求,更加注重对文化内涵、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挖掘,十分重视选文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写青少年成长历程的文章占较大比例。
三是从命题方向看,分值比重仍会不断加大,主观试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受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有所体现。
试题重点考査考生的知识与能力,关注考生对阅读材料的体验和感悟能力,体现阅读个性。
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增多,且更具开放性。
应注意的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考向1:语言风格1.常见题型说说本文的语言风格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2.语言风格分类语言风格是在语言交际的主客观因素的制导下由运用语言表达手段的诸多特点综合表现出来的气氛和格调。
语言风格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别,如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个人风格、语体风格、表现风格,等等。
这里着重讲表现风格。
语言的表现风格是从不同侧面对综合运用语言表达手段所形成的气氛和格调作出的抽象概括。
这样抽象概括出的表现风格往往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常见的表现风格有豪放与柔婉,繁丰与简洁,明快与含蓄,绚丽与平实等等。
(一)豪放与柔婉豪放,又叫刚健、雄健,其特点是气势雄浑,境界开阔,色彩鲜明,格调高昂,感情激荡,大气磅礴,具有阳刚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