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作标准化
- 格式:ppt
- 大小:9.53 MB
- 文档页数:49
模具制作标准模具制作标准是指在制造模具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确保生产出的模具符合质量要求、安全有保障、使用寿命长久。
在当今不断发展的制造业中,模具作为生产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制定模具制作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模具制作标准的目的:1.确保模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模具制造过程中,不同环节需要采取不同的标准和规范来控制和管控,以确保模具制造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比如,切削加工与磨削加工的工艺标准,表面质量的标准,钢材、电极等制造标准和选用标准。
2.确保制造过程的安全性模具制造中,涉及到的设备、工具等都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制订一套完善的操作标准可以有效保障制造过程的安全性。
在操作规范中应该包含安全标准,操作员应该遵守的安全要求,以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
3.确保模具的质量制定模具制作标准,是为了提高模具的质量水平,从而提升模具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这些规范包括材质含量标准,尺寸精度规范等,以确保模具达到或超过客户的要求及国际标准要求。
模具制作标准的详细规范:1.模具制造的成本、质量和交货期模具的制造成本、质量和交货期应始终围绕在客户要求之内。
•成本:模具制造的各阶段的成本,比如、原材料和某些模具零部件,应该与客户及制造方一致。
•质量:模具必须符合客户的质量标准。
模具必须满足设计、材料和制造方面的所有特定要求。
•交货期:模具的交货期应该符合客户的进度,确保模具在需求日前交付。
2.模具设计标准模具的设计标准决定了模具的准确性和使用寿命。
设计标准应安全、可靠。
设计标准还应包括使用材料,工艺和表面加工要求等等。
3.制造标准制造标准是模具制造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标准。
制造标准主要包括硬度标准,Moldcore 设计和加工标准,线切割要求等。
4.工装和夹具为了保障模具生产效率、质量,设计和制造定点夹具以固定模具和工装辅助模具制造过程、修补。
5.模具的维修和保养故障发生时,很多时候可以通过保养和维修来解决,以延长模具寿命。
注塑模具标准手册版本编号: 2006-V1.1编辑: 编辑日期:送呈:审核: 批准: 批准日期:目录检索一、总则 (5)二、文件控制规范2.1设计文件控制规范 (6)2.2编程文件控制规范 (7)2.3E D M、线切割文件控制规范 (9)三、设计基础相关参数3.1常见塑料原料性质一览表 (10)3.3常见模具钢料性质一览表 (20)3.6桑菲模具零件标准中英文命名 (24)四、详细的设计规范4.1模胚组件设计规范4.1.1模胚材料及整体规范 (37)4.1.2拉模扣及水口勾针设计规范 (38)4.1.3拉圾钉及哥林柱设计规范 (39)4.1.4水口拉杆与山打螺丝配合设计规范 (40)4.1.5边司(导边)长度规范 (41)4.2 模肉及镶件设计规范4.2.1模肉基准角及加工基准设计规范 (43)4.2.2模肉方位及定位设计规范 (44)4.2.3P L面设计规范 (45)4.2.4镶件设计规范 (48)4.2.5模肉及镶件字麦规范 (50)4.2.6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51)4.3 行位及斜顶设计规范4.3.1行位设计要点 (53)4.3.2行位导滑结构设计规范 (55)4.3.3硬片设计规范 (56)4.3.4行位镶件设计规范 (57)4.3.5行位压条及油槽设计规范设计规范 (58)4.3.6斜顶结构设计规范 (59)4.3.7斜顶滑块及斜顶设计规范 (60)4.4浇注系统设计规范4.4.1法兰设计规范 (61)4.4.2唧嘴设计规范 (62)4.4.3小水口唧嘴设计规范 (63)4.4.4浇注系统设计规范 (64)4.4.5主流道设计规范 (65)4.4.6入水点设计规范 (66)4.5顶出系统设计规范4.5.1顶出系统注意事项 (68)4.5.2顶针避空及顶针托止转 (69)4.5.3顶针位置排布 (70)4.5.4水口勾针设计 (72)4.5.5司筒针设计规范 (73)4.5.5先复位结构设计 (74)4.6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75)五、加工中心控制规范5.1电极设计作业规范 (76)5.2C N C编程作业规范 (78)5.3C N C操作标准规范 (79)5.4C N C加工组现场工件管理 (80)5.5铜公开料标准规范 (81)5.6C N C刀具管理规范 (82)5.7C N C工装夹具标准化 (84)六、线割、电火花加工作业规范6.1慢走丝机操作规范<A Q360L> (85)6.2慢走丝机操作规范<D K7632> (87)6.3火花机操作规范<E A8、M P-50、X-300> (89)6.4火花机操作规范<A Q360L> (90)6.5火花机加工参数标准化 (92)6.6火花机留纹加工标准 (94)6.7火花机加工方法规范 (95)6.8线割加工参数标准化<沙迪克> (97)6.9线割加工参数标准化<苏三光> (98)6.10线切割加工方法规范 (99)6.11打孔机操作规范 (101)6.12快走丝机操作规范 (103)七、组立加工作业规范7.1机床操作规范标准7.1.1铣床操作规范标准 (105)7.1.2车床操作规范标准 (106)7.1.3磨床操作规范标准 (107)7.1.4手摇平面磨床操作规范标准 (108)7.1.5锯床操作规范标准 (109)7.2 机床保养规范7.1.1铣床保养规范标准 (110)7.1.2车床保养规范标准 (111)7.1.3磨床保养规范标准 (112)7.1.4锯床保养规范标准 (113)7.3F i t模操作规范 (114)7.4省模作业规范及标准 (115)7.5模具保养管理规范 (116)7.6模具组立管理规范 (117)7.7模具零件管理规范 (118)7.8工/量具使用管理规范 (119)7.9 安全操作、安全生产规范7.9.1车床安全规范 (120)7.9.2模床安全规范及保养 (121)7.9.3天车使用安全规范 (122)七、检测相关附录表格8.1 产品评审检查报告8.2 模图初稿评审报告8.3 EDM加工检查报告8.48.5导引:<<模具标准手册>>是桑达百利电器有限公司在长期的模具制造实践中, 积累起来的经验与技术的结晶. 并且随着公司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此规范, 以此来保持和不断提高公司的模具设计水平.<<模具标准手册>>分为两部份主要内容: 一部份是设计制造规范; 一部份是检查规范附录表. 设计规范是桑菲模塑中心模具设计科在进行模具设计时所参照的主要依据及基本要求; 检查规范附录表是进行模具设计检讨, 以及在模具制造过程中针对关键步骤进行检查的依据.<<模具设计标准图册>>是根据我司的严格按照标准化设计模具部件产生的附录文件,它对于我司在模具零件上的可换性以及零件的批量生产、提高工作速度减短模具周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注塑模具的标准化与自动化设计注塑模具是注塑成型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注塑成型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标准化和自动化设计是注塑模具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可以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将详细介绍注塑模具的标准化与自动化设计。
首先是注塑模具的标准化设计。
注塑模具的标准化设计是指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出一套统一的标准规范,以便于模具的设计、制造和使用。
注塑模具的标准化设计可以使模具的设计、制造和维修更加方便快捷,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标准化设计还可以降低模具制造成本,提高模具的换型速度和生产灵活性。
注塑模具的标准化设计包括模具结构的标准化、模具材料的标准化和模具零部件的标准化。
模具结构的标准化是指制定出一套统一的模具结构规范,包括模具尺寸、定位方式、脱模方式等。
模具材料的标准化是指制定出一套适用于不同产品的统一模具材料标准,以便于降低模具制造成本。
模具零部件的标准化是指制定出一套统一的模具零部件规范,方便零部件的选用和更换。
通过标准化设计,可以降低模具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其次是注塑模具的自动化设计。
注塑模具的自动化设计是指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实现模具的自动化生产。
注塑模具的自动化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自动化设计可以采用机械手、输送带、传感器等自动化设备,实现模具的自动装夹、自动脱模、自动取料等功能。
自动化设计还可以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模具的自动换型、自动调试等功能。
注塑模具的自动化设计需要考虑到模具的结构特点和生产要求。
模具的结构应具备良好的刚性和精度,以适应高速注塑机的高速生产要求。
模具应具备可靠的自动化装置和控制系统,以保证模具的自动化生产。
模具的设计应具备简洁、稳定、可维护性好等特点,以便于自动化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注塑模具的标准化与自动化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模具标准化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对模具标准化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模具标准化是制造业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有助于提高模具的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分析当前模具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我们可以了解其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引言模具是制造业中的关键设备,其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制造业的发展。
模具的标准化工作旨在促进模具的互换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动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当前模具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二、模具标准化工作现状1. 标准制定与推广:目前,针对模具行业的标准制定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些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关的模具标准,如ISO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此外,一些行业协会也在积极推动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以提高整个行业的规范化水平。
2. 标准应用程度:模具标准的应用程度在不同企业和行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大型企业和知名企业普遍较重视标准的应用,根据标准进行模具设计、生产和检测。
然而,一些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工作坊可能在标准应用方面存在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宣传和培训3. 标准体系建设:模具标准体系的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但还有待完善。
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开展标准的修订和更新工作,以适应模具行业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标准宣传和培训机制,提高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标准意识。
4. 标准与技术创新的结合:模具标准与技术创新的结合是当前的一个热点。
随着模具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材料、新的工艺和新的设计理念不断涌现。
因此,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标准,以适应新的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
5. 作标准的国际交流与合:模具行业是一个具有全球竞争的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于提高标准化水平非常重要。
目前,一些国际标准组织和行业协会已经开展了一些合作项目,促进了国际标准的一致性和互认性。
未来,可以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模具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和推广。
PC构件模具标准化和通用化分析摘要:针对装配式建筑中PC构件生产的模具重复利用率较低、模具配套成本较高等现状,从预制构件标准化、构件模具标准化库与模具零部件标准化、模具组合式通用化配置等方面出发,对PC构件生产中模具设计与制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对降低装配式建筑总体生产成本和提高预制构件生产效率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PC构件;模具;标准化;通用化随着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大力发展,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concretecomponents,以下简称PC构件)产品种类与型号也在不断增加,但尚未形成完整标准化设计与生产模式,预制构件模具配套成本大幅增加,从而造成预制构件整体造价偏高,阻碍了装配式建筑产业的持续发展[1-2]。
本文通过分析PC构件模具设计现状,对PC构件标准化和模数化进行研究,从PC构件模具主体结构与零部件的标准化和工程中构件模具组合式通用化配置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探索降低构件模具配套成本、提高模具设计制作效率和模具重复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1PC构件模具设计现状PC构件模具主要以钢模为主,构件类型主要包括预制剪力墙、填充墙、叠合梁、构造柱、叠合楼板、楼梯等。
模具配套设计主要依据PC构件形状、钢筋布置、预埋件位置和拆装工艺进行,其结构包括面板、支撑结构和工装吊架零部件等,且模具结构应满足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拼拆方便等设计要求。
PC 构件具有种类多样、形状复杂等特点。
不同工程中PC构件的拆分和设计尚无成熟的统一标准,导致模具适用工程单一、周转次数少、损耗严重,不能达到单一模具多次生产的目的,这也是预制构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3-4]。
2PC构件标准化研究PC构件模具设计的标准化需建立在PC构件标准化的基础上,整合大量已完工程,分析研究已生产预制构件并总结其规律性,整合开间、进深尺寸践行模数协调原则,综合考虑建筑、结构及其他专业功能要求及相互协调关系,对常用各类预制构件进行分类归纳和统计,并建立标准化预制构件库。
模具加工标准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模具加工标准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模具加工的标准化、精度要求和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模具加工的标准化是保证模具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模具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操作,包括材料选用、加工尺寸、表面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加工,才能保证模具的精度和稳定性。
其次,模具加工的精度要求是关乎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在模具加工过程中,需要确保模具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和形位公差等达到要求。
只有精度达标,才能保证模具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复制产品的形状和尺寸,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
另外,模具加工的工艺也是影响模具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模具加工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包括加工设备、刀具选择、切削参数等方面的考虑。
只有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设备选择,才能保证模具加工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模具加工标准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加工,确保模具的精度和稳定性,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模具,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模具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操作,包括材料选用、加工尺寸、表面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加工,才能保证模具的精度和稳定性。
在模具加工过程中,需要确保模具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和形位公差等达到要求。
只有精度达标,才能保证模具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复制产品的形状和尺寸,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
在模具加工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包括加工设备、刀具选择、切削参数等方面的考虑。
只有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设备选择,才能保证模具加工的效率和质量。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加工,确保模具的精度和稳定性,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模具,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模具加工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加工,确保模具的精度和稳定性,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模具,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简述模具标准化的意义
模具标准化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生产效率:模具标准化可以使生产过程中的模具设计、加工、调试等环节得到有效的优化和提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标准化的模具可以在不同产品之间进行灵活转换,减少生产线停机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
2. 降低成本:模具标准化可以减少模具制造过程中的设计、加工和调试成本。
通过设计和制造标准化的模具,可以实现模具部件的互通性,减少重复设计和制造,降低库存和材料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3. 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化的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可以保证模具的产品质量。
标准化模具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高,可以有效地减少产品的尺寸偏差和缺陷,提高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
4. 促进产业发展:模具标准化可以提高模具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促进产业发展。
标准化的模具可以满足不同企业和生产线的需求,促进模具行业协同发展,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提质增效。
5. 便于技术交流和合作:模具标准化可以降低不同企业和地区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和经验分享。
标准化的模具设计和制造规范可以作为参考和交流的基础,促进模具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合作交流。
浅谈注塑模具标准化设计流程发布时间:2021-10-13T01:10:47.85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15期作者:曹伟[导读] 注塑模具标准化设计流程所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设计内容曹伟四川宜宾普什模具有限公司四川省宜宾市 644000摘要:注塑模具标准化设计流程所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设计内容,采取不同的设计管控方式。
在此过程中,设计师还需要积极地调用过往模具设计、制造和生产的经验来对全新的模具进行定向化地设计和创新。
本文简要对注塑模具标准化设计流程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注塑模具;标准化设计;流程引言:在对注塑模具标准化设计流程的制定工作中,首先应当确保相应的工作在标准化体系的框架之下来进行,对应的模具设计工作要满足后续产品开发、模具制造和产品生产的基本条件,便于进行定制个性化的模具设计。
在进行模具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客户需求、产品外观和尺寸、模具制造客观条件、客户已有注塑设备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对不同类型产品对应的模具设计方案进行个性化调整。
一、注塑模具设计标准化体系框架在对当前注塑模具标准化设计体系以及相关框架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全面考量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所具备的行业准则以及技术指导文件。
相关模具的设计既要考量后续模具批量化生产工作所具备的可行性,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模具在投入生产制造环节所具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体来说,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量,即经营管理标准化、模具设计标准化、模具制造标准化,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但是三个部分所具备的核心是在于其所具备的数据库内容以及生产结构形式。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针对注塑模具标准化设计技术的使用需要全方位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整合,结合标准化的数据库结合两个层面的工作内容,即从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出发,对相关工作进行定向化地约束,结合对应的零件尺寸、参数、规格,以及生产管理作业的需求,实施对模具设计管理作业标准化地管控。
模具标准化体系包括四大类标准,即:模具基础标准、模具工艺质量标准、模具零部件标准及与模具生产相关的技术标准。
模具标准按模具主要类别分:冲压模具标准、塑料注射模具标准、压铸模具标准、锻造模具标准、紧固件冷镦模具标准、拉丝模具标准、冷挤压模具标准、橡胶模具标准、玻璃制品模具和汽车冲模标准等十大类。
目前,中国已有50多项模具标准共300多个标准号及汽车冲模零部件方面的14种通用装置和244个品种,共363个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订和宣传贯彻,提高了中国模具标准化程度和水平。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进口模具国产化工作的发展以及三资企业对其配套模具的国际标准要求的提出,一方面在标准制订方面注意了尽量采纳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国家标准,包括采纳先进企业的标准;另一方面许多模具标准件生产企业根据市场需要,除按中国标准生产模具标准件外,同时也按国外先进企业的标准生产模具标准件。
例如日本“富特巴”、美国“DME”、德国“哈斯考”等公司的标准已在中国广为流行。
模具标准化程度是指“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
由於中国模具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模具标准件生产、销售、推广和应用工作也比较落后,因此,模具标准件品种规格少、供应不及时、配套性差等问题长期存在,从而使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一直较低。
近年来虽然由於外资企业的介入,比例已有较大提高,但总的来说还很低。
据初步估计,目前这一比例大致为40%至45%之间。
而国际上一般在70%以上,其中中小模具在80%以上。
由於中国模具企业的性质和所在的地区不同,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存在很大差异。
三资企业要比其它企业高,南方的企业要比北方的高。
这在广东表现得最明显。
广东集中了大量的三资企业,他们带动了其它企业观念的转变和市场的发展,因而广东的模具企业模具标准件的使用覆盖率远远高於其它地区的模具企业。
贯彻模具标准,采用模具标准件,不但能有效提高模具质量,而且能降低模具生产成本及大大缩短模具生产周期。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采用模具标准件可使企业的模具加工工时节约25%-45%,能缩短模具生产周期30%-40%。
模具配件标准化
模具配件标准化是指在模具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制定一系列统一的标准,规范模具的零部件、尺寸、工艺和检验等方面,以提高模具的互换性、可靠性、生产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模具配件标准化:零部件标准化:定义模具常用的零部件,如导柱、导套、顶针、弹簧等,规定它们的形状、尺寸、材料和加工工艺等。
这有助于提高零部件的互换性,降低制造成本。
尺寸标准化:确定模具各个零部件的标准尺寸,以确保模具在不同生产场合下的兼容性。
尺寸标准化有助于模具设计和制造的一致性,减少定制化的需要。
工艺标准化:制定模具制造和加工的工艺标准,包括加工精度、热处理、表面处理等,以确保模具的质量和性能。
工艺标准化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因制造过程差异而引起的问题。
连接方式标准化:规定模具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如螺纹、销钉、销子等,以确保连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连接方式标准化有助于提高模具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检验与测试标准化:制定模具零部件的检验与测试标准,以确保模具在生产中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检验与测试标准化有助于减少缺陷产品的产生。
材料标准化:确定模具所用材料的标准,包括金属材料、塑料材料等。
材料标准化有助于提高模具的性能和耐用性。
通过模具配件标准化,制造商可以更容易地选择、替换和维护模具零部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为整个模具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标准化还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推动模具行业的协同发展。
1。
模具标准化设计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模具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模具设计是制造厂商为了满足生产需要而进行的一种专门技术,它能够将产品的形状与大小转化为一个具备起模、冷却、脱模等功能的结构化产品外形模具。
模具标准化设计是指根据行业标准要求,规范化制作模具设计图,提高模具的制造工艺和质量,从而提高产品的制造效率及准确性。
它是指定模具的尺寸、形状、材料、制造精度、结构稳定性等系列要素的科学方法,从而使设计出的模具能够满足标准化要求。
一、模具的标准化设计意义1.提高生产效率模具标准化设计采用标准化的尺寸、形状、工艺方法等,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减少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因为在模具设计过程中采用的标准尺寸和形状,自然就减少了制造和修改的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因常规设计错误而造成的材料浪费。
2.提高产品质量模具标准化设计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因为标准的模具能够保证产品的尺寸标准化。
使用标准化的模具设计,会减少因尺寸不一致、结构错误等问题而造成的产品缺陷和质量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3.提高企业竞争力模具标准化设计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标准化的模具设计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突破市场壁垒,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二、模具的标准化设计内容1.标准化尺寸标准化尺寸是指规范化尺寸,它是模具标准化设计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标准化尺寸能够使得模具工艺、工作方式、配件等参数一致,从而提高了制作和调试的效率,减少了材料的浪费。
2.标准化材料常用材料中有许多常规的、轻量化并且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性、耐磨损等特点的材料,来制造标准化的模具,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节约成本。
3.标准化工艺标准化工艺在模具的制作中也非常重要,因为每一个工艺流程都有相应的方法和要求。
在标准化工艺中,模具完工后可以保证所有的工艺细节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以实现与其他模具相配合,因而减少制作失败、成本的浪费等问题4.标准化原材料标准化原材料是指在设计模具过程中使用的各种不同的材料,对于所有的元件都需要使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
模具设计的原则有些模具设计六大原则模具设计的原则大家都知道有哪些吗?下面,为大家分享模具设计六大原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设计规范化、标准化模具标准化是组织模具专业化生产的前提,而模具的专业化生产是提高模具质量、缩短模具制造周期和降低成本的关键。
1.采用和购买标准模架及其它标准件模架及标准件由专门的厂家、企业通过社会化分工进行生产,使有限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模具通常在报废之后只是凸凹模(或型芯型腔)不能再用,但模架还基本完好无损,因此,使用标准模架有助于模架的再利用。
冲压模和注塑模的模架都有很多种类,而这些模架也基本是由标准的上下模座、导柱、导套等部件组成。
同时,模架的标准化,可以使生产模架所使用的设备大大减少,从而节约资源,也利于管理。
2.模具各结构单元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样可加快设计速度,缩短设计周期,方便加工管理。
材料的选择模具材料的绿色程度对最终产品的绿色性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绿色设计的材料选择必须建立在绿色材料的基础上,摒弃过去对材料进行表面处理所采用的化学方法,以物理的方法达到防腐或易于脱模的目的。
选择优质镜面模具钢加工模具型腔,用不锈钢材料来加工防腐的模具以替代电镀,或用对环境危害小的镍磷镀替代电镀铬。
绿色材料应具备的基本性能有:1.低污染、低耗能、低成本;2.易加工和加工过程中无污染或少污染;3.可降解,可重复使用。
可拆卸性设计模具在使用过程当中,部分零部件由于承受过大的摩擦与冲击,磨损较大。
这时,只需更换这部分零部件,模具仍可使用。
此外,有时只要更换工作零件,即可实现一种新产品的生产。
因此,不可拆卸不仅造成大量可重复零部件材料的浪费,而且还会因废弃物不好处置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因而,在设计初期就要考虑到拆卸的问题:1.尽可能选择通用结构,以便更换;2.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可拆卸联接,如用螺纹联接,不用焊接、铆接等。
制造环境设计机械生产车间,尤其是冲压车间的噪音和污染非常严重,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威胁,也干扰了周边的安宁,所以,在进行模具设计时,要对产生的噪音加以控制,甚至消除。
模具设计工业标准1. 引言模具设计是工业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模具的设计质量和精度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为了确保模具设计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工业界普遍采用一系列的模具设计工业标准。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模具设计工业标准,并对其内容和应用进行解析。
2. 国际标准2.1 ISO 9001ISO 9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项质量管理标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对于模具设计工业而言,ISO 9001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原则,包括组织结构、质量管理体系、设计过程控制等。
遵循ISO 9001标准,可以确保模具设计的质量和一致性。
2.2 ISO 14001ISO 14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在模具设计工业中,通过遵循ISO 14001标准,可以有效管理和控制模具设计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2.3 ISO 45001ISO 45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标准。
在模具设计工业中,按照ISO 45001标准进行设计和制造,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和控制模具设计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3. 国家标准3.1 GB/T 1234-2014《模具设计基本要求》这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模具设计基本要求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模具结构、尺寸和公差、材料选用、表面处理等方面的要求。
遵循这一标准,可以确保模具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3.2 GB/T 16749-2018《模具设计与制造》该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模具设计和制造的技术要求,包括模具结构、加工工艺、材料选用、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方面。
遵循这一标准,可以提高模具设计和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4. 行业标准4.1 JIS B 0111-2019《模具结构》该标准是日本工业标准化国际化协会制定的模具结构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模具结构的基本要求,包括模具结构的命名、尺寸和公差、加工精度等。
模具设计标准化手册内容
模具设计标准化手册是模具设计领域的参考指南,其中包含了一系列规范和标准,旨在确保模具设计的质量和可靠性。
该手册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模具设计规范:介绍了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包括几何尺寸、材料选择、焊接和装配等方面的规范。
这些规范的目的是确保模具设计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二、模具设计参数:列举了模具设计中常用的参数和计算公式,如模具尺寸、孔距、强度计算等。
这些参数的正确使用和计算对于模具设计的精确性至关重要。
三、模具零件标准:介绍了常用的模具零件和标准件的规格和使用方法,如导柱、导套、压板等。
这些零件的正确选择和使用能够提高模具的性能和寿命。
四、模具设计技术:介绍了模具设计中涉及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如CAD/CAM技术、仿真分析、快速成型等。
这些技术和方
法的运用能够提高模具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五、模具设计案例:给出了一些实际的模具设计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帮助设计人员理解和掌握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六、模具设计流程:介绍了模具设计的一般流程和步骤,如需
求分析、初步设计、详细设计、试模等。
这些流程和步骤的遵循能够确保模具设计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七、模具设计检验:介绍了模具设计的验收标准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性能试验等。
这些检验的目的是验证模具设计的符合性和可行性。
总之,模具设计标准化手册是模具设计人员必备的参考资料,通过遵循手册中规定的规范和标准,可以提高模具设计的质量和可靠性,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