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光波场II
- 格式:pdf
- 大小:640.70 KB
- 文档页数:74
绪论单元测试1.电磁场的发展经历了()个阶段。
A:3B:2C:1D:4答案:A2.()测定了电荷量。
A:库伦B:安培C:杜菲D:富兰克林答案:A3.力线可以交叉。
()A:对B:错答案:B4.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A:对B:错答案:A5.麦克斯韦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A:对B:错答案:B第一章测试1.梯度是最大的方向导数。
()A:错B:对答案:B2.闭合面内的通量就是面内包含的场的总和。
()A:对B:错答案:B3.矢量场_的散度恒为零。
()A:散度B:通量C漩度D:梯度答案:C4.如果矢量场的任意闭合回路的环流恒为零,称该矢量场为无旋场,又称为O()A:保守场B:散度场C:流量场D:环流场答案:A5.在有界区域,矢量场不但与该区域中的散度和旋度有关,还与区域边界上矢量场的切向分量和法向分量有关。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基于电磁学三大定律,麦克斯韦提出的两个基本假设是()。
A:有旋磁场B:有旋电场C:位移电流D:位移磁流答案:BC2.高斯定理表明,空间任一点电场强度的散度与该处电荷密度有关,静电荷是静电场的通量源。
而对电场强度求旋度可知静电场是无旋场。
()A:错B:对答案:B3.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特斯拉,可由已知电流分布通过积分计算。
()A:对B:错答案:A4.电位移矢量穿过任一闭合曲面的通量为该闭合曲面内自由电荷的代数和。
()A:对B:错答案:A5.感应电流的磁通总是对原磁通的变化起到引导作用。
()A:对B:错答案:B第三章测试1.()为静态场边值问题的各种求解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A:电荷守恒定律B:镜像法C:唯一性定理D:亥姆霍兹方程答案:C2.点电荷与无限大电介质平面的镜像电荷有()个。
A:2B:1C:0D:3答案:A3.静电场能量来源于建立电荷系统的过程中电荷提供的能量。
()A:对B:错答案:B4.穿过回路的磁通量与回路中电流的比值称为电感。
()A:错B:对答案:B5.恒定电场中,导体表面不是等位面。
第二章静电场重点和难点电场强度及电场线等概念容易接受,重点讲解如何由物理学中积分形式的静电场方程导出微分形式的静电场方程,即散度方程和旋度方程,并强调微分形式的场方程描述的是静电场的微分特性或称为点特性。
利用亥姆霍兹定理,直接导出真空中电场强度与电荷之间的关系。
通过书中列举的4个例子,总结归纳出根据电荷分布计算电场强度的三种方法。
至于媒质的介电特性,应着重说明均匀和非均匀、线性与非线性、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等概念。
讲解介质中静电场方程时,应强调电通密度仅与自由电荷有关。
介绍边界条件时,应说明仅可依据积分形式的静电场方程,由于边界上场量不连续,因而微分形式的场方程不成立。
关于静电场的能量与力,应总结出计算能量的三种方法,指出电场能量不符合迭加原理。
介绍利用虚位移的概念计算电场力,常电荷系统和常电位系统,以及广义力和广义坐标等概念。
至于电容和部分电容一节可以从简。
重要公式真空中静电场方程:E d S q积分形式: E d l 0S l微分形式:E E 0已知电荷分布求解电场强度:1,E(r)( r ) ;1( r) ( r ) d V4 0V | r r|(r)( r r)2,E(r) d VV 4 0| r r|33,E d S q高斯定律S介质中静电场方程:积分形式:D d S q E d l0S l微分形式:D E0线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静电场方程:积分形式:E d S qE d l 0S l微分形式:E E0静电场边界条件:1,E1 t E 2 t。
对于两种各向同性的线性介质,则D1t D2 t122,D2 n D 1n s 。
在两种介质形成的边界上,则D1 n D2 n对于两种各向同性的线性介质,则1 E1 n 2E2 n3,介质与导体的边界条件:e n E0 ;e n D S若导体周围是各向同性的线性介质,则E n S;Sn 静电场的能量:1 Q21孤立带电体的能量: W e Q2 C2离散带电体的能量: W e n1i Q i i 12分布电荷的能量:W e11S d S1V 2d V l d lS 2l 21静电场的能量密度:w e D E212对于各向同性的线性介质,则w e E2电场力:库仑定律: Fq q2err4常电荷系统: Fd W eq 常数d ldW e常电位系统: F常数d l题解2-1 若真空中相距为d的两个电荷q1及q2的电量分别为q点电荷q 位于q1及q2的连线上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试求及 4 q ,当q的大小及位置。
第一章1. 光电子器件按功能分为哪几类?每类大致包括哪些器件?光电子器件按功能分为光源器件、光传输器件、光控制器件、光探测器件、光存储器件、光显示器件。
光源器件分为相干光源和非相干光源。
相干光源主要包括激光器和非线性光学器件等。
非相干光源包括照明光源、显示光源和信息处理用光源等。
光传输器件分为光学元件(如棱镜、透镜、光栅、分束器等等)、光波导和光纤等。
光控制器件包括调制器、偏转器、光开关、光双稳器件、光路由器等。
光探测器件分为光电导型探测器、光伏型探测器、热伏型探测器等。
光存储器件分为光盘(包括CD、VCD、DVD、LD等)、光驱、光盘塔等。
光显示器件包括CRT、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LED显示。
2.谈谈你对光电子技术的理解。
光电子技术主要研究物质中的电子相互作用及能量相互转换的相关技术,以光源激光化,传输波导(光纤)化,手段电子化,现代电子学中的理论模式和电子学处理方法光学化为特征,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⒌据你了解,继阴极射线管显示(CRT)之后,哪几类光电显示器件代表的技术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显示技术的主体?等离子体显示(PDP),液晶显示(LCD),场致发射显示(EL),LED显示。
第二章:光学基础知识与光场传播规律⒈ 填空题⑴ 光的基本属性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粒子性的典型现象有光的吸收、发射以及光电效应等;光波动性的典型体现有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
⑵ 两束光相干的条件是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最典型的干涉装置有杨氏双缝干涉、迈克耳孙干涉仪;两束光相长干涉的条件是(0,1,2,)m m δλ==±±L L ,δ为光程差。
⑶两列同频平面简谐波振幅分别为01E 、02E ,位相差为φV ,则其干涉光强为22010201022cos E E E E φ++V ,两列波干涉相长的条件为2(0,1,2,)m m φπ==±±V L L ⑷波长λ的光经过孔径D 的小孔在焦距f 处的衍射爱里斑半径为1.22f D λ。
3 波动方程的解及地震波的特点3 波动方程的解及地震波的特点本章包括: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平面波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球面波地震波的动力学特点地震波的运动学特点13 波动方程的解及地震波的特点3 波动方程的解及地震波的特点 P波?波动方程 P波?波动方程无限大、均匀各向同 S波?波动方程无限大、均匀各向同 S波?波动方程性介质中的平面波 SV波性介质中的平面波 SV波 SH波 SH波23 波动方程的解及地震波的特点3 波动方程的解及地震波的特点位移方程P74位移方程P74 胀缩点震源胀缩点震源?? ??球面纵波球面纵波震震胀缩力胀缩力物理含义物理含义无限大、各向同性源源无限大、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球面波性性旋转力旋转力介质中的球面波质位移方程质位移方程旋转点震源??球面横波旋转点震源??球面横波物理含义物理含义33 波动方程的解及地震波的特点3 波动方程的解及地震波的特点球面纵波的传播特点球面纵波的传播特点视波长λ视波长λ波剖面视波数k 关波剖面视波数k 关振动图(实际记录) 振动图(实际记录) 视周期视周期T T 系系视频率f视频率f地震波的动力学特点能量密度地震波的动力学特点能量密度能量和球面扩散能流密度能量和球面扩散能流密度球面扩散球面扩散地震波的谱分析(傅立叶变换 )地震波的谱分析(傅立叶变换 )应用识别不同的地震波应用识别不同的地震波识别岩性识别岩性43 波动方程的解及地震波的特点3 波动方程的解及地震波的特点惠更斯惠更斯- -夫列涅尔原理夫列涅尔原理? 地震波的运动特点射线积分理论-克希霍夫积分地震波的运动特点射线积分理论-克希霍夫积分费马原理和波的射线费马原理和波的射线时间场和视速度定理时间场和视速度定理53 波动方程的解及地震波的特点3 波动方程的解及地震波的特点在均匀、各向同性、理想弹性介质中的弹性波方程为:2U2? U gr ad F?2t 两边取分别散度和旋度,并且令2V? 2 /P2V? /S 则可得纵波方程和横波方程2?2 2VP2t2?2V2t63 波动方程的解及地震波的特点3 波动方程的解及地震波的特点波动方程反映了物体波动过程的普遍规律。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一、地震勘探基本原理1.地震地质模型基本分类2.光滑、理想弹性介质中的三维波动方程3.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4.地震波的散射、反射和偏折5.多层黏弹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6.几何地震学原理7.地震波速度及地震地质条件1.1地震地质模型基本分类1.地震地质模型2.液态沦为弹性介质的条件3.人工激发震源与岩层的弹性4.常用的弹性介质模型1.3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1.3.1无限大光滑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平面波1.3.2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球面波1.3.3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1.3.4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1、动力学特征(动力学参数)2、运动学特征(运动学参数)3、动力学特征的彰显:远近震源处的加速度波形变化球面扩散、振动图和波剖面谱分析4、运动学的原理和定理:huygens、fermat、snell5、时间场和射线的关系6、基本概念:射线、视速度、频波关系、波数、波长动力学信息(反映动力学特征的信息)振幅、频率、波形、稀释膨胀、极化特点、连续性等特征。
运动学信息(反映运动学特征的信息)传播时间(旅行时间)、传播时间-空间距离的关系、波的传播路径、地震速度等特征 1.4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1.平面波的散射和反射2.弹性分界面上的波型转换和能量分配3.球面波的散射、反射和偏折4.地震面波1、斯奈尔定理(包含散射定理、反射定理)2、波的转换(同类波、转换波)3、能量分配zoeppritz方程(法线入射、入射自由表面、反射产生条件)4、弯曲入射光及折射波的产生(产生条件、原因)5、折射波的特点(波前为圆锥台、射线为直线、能量蔓延比反射波慢、折射盲区、屏蔽现象)6、ava曲线(临界入射前、临界入射、过临界入射)7、面波的特点(传播速度、质点位移、频散现象)1.5多层黏弹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1.黏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和大地滤波作用2.多层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3.地震波的簿层效应4.地震衍射波5.地震波的波导效应6.反射波地震记录道构成的物理机制黏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基本概念黏滞性介质地震薄层地层对弹性波的吸收作用薄层的干涉作用voigt黏弹性理论薄层的谐波促进作用吸收系数及特性地震纵向分辨率大地滤波促进作用地震衍射波地震子波地震横向分辨率品质因素菲涅尔拎半径波导效应地震道褶积模型1.6几何地震学原理1.6.1地震反射波运动学1.6.2地震折射波的时距曲线1.6.3地震绕射波的时距曲线1.6.4多次反射波的时距曲线1.6.5垂直时距曲线方程1.6.6τ-p域各种波的运动学特点1.6.7地震横波运动学特征1、几何地震学的有关概念:几种深度、倾角的概念,几种深度的关系,视倾角与真倾角的2、反射波时距曲面方程:时距曲面的形状3、单个水平界面、单个弯曲界面、多层界面的时距曲线单个水平界面时距曲线的特点(极小点,渐进线方程,正常时差的概念)单个弯曲界面时距曲线的特点(极小点与界面、女性主义的关系,倾角时差)界面曲率对时距曲线的影响;多层介质反射波时距曲线的速度问题连续介质中波的时间场和反射波时距曲线4、地震折射波时距曲线一个水平、弯曲界面折射波时距曲线(时距曲线的特点、盲区、二者遇时距观测系统)多个水平层折射波时距曲线弯曲界面的折射波、穿透现象5、拖射波的时距曲线(时距曲线的特点、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区别与联系)6、多次波时距曲线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