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新课改表格教案完整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7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闻一多先生的学者形象和革命精神。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言行一致的品质。
3.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闻一多先生的学者形象和革命精神。
2.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品质。
3.课文中的重点句段理解。
三、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如何将闻一多先生的品质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闻一多先生的课文,简要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成就。
2.提问:你们对闻一多先生有什么印象?他在你们心中是一个怎样的人?(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课文中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并做好批注。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包括闻一多先生的学者形象、革命精神以及言行一致的品质。
2.学生分享自己在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对闻一多先生的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闻一多先生的品质。
2.提问:你们认为闻一多先生的品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段,理解闻一多先生的品质。
2.学生就自己认为重要的句段进行分享,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一个关于闻一多先生品质的写作话题,如:“闻一多先生的品质对你有什么启示?”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写作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闻一多先生的品质。
2.提问:你们认为如何将闻一多先生的品质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二)口语表达训练1.教师给出一个关于闻一多先生品质的口语表达话题,如:“闻一多先生的品质在你心中的地位。
”2.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就自己口语表达中的观点进行讨论,互相学习。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4、体会掌握过渡段的作用。
教学重点: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教学准备:学生:朗读全文,预习生字词,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教学设想: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的好“做人要有做人的原则”,就是说为人处事要有自己的主见、方法和准则。
这个单元记载的都是名人,他们身上都有一些闪光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我们来学习臧克家的文章,了解一下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并且思考一下,我们应学习他怎样的精神。
二、检查预习情况:1、介绍作者和闻一多(让学生先说,老师补充。
不用讲得过尽,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进去。
)2、字词(读一读、写一写生字词,并积累词语。
)衰微赫然迭起高标锲而不舍兀兀穷年呕心沥血潜心贯注心凝神会迥乎不同一反既而慷慨淋漓气冲斗牛无暇顾及目不窥园仰之弥高三、听课文录音,整体了解全文大意。
四、整体感悟:(想一想)1.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 、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五、作业:1、熟读全文2、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听写生字词)二、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完整版教案教案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目标:1. 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贡献;2. 理解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和主张;3. 培养学生对于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意识和追求;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贡献;2. 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和主张;3. 闻一多先生的代表作品赏析。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闻一多先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闻一多先生了解多少?你们对他有什么印象?二、学习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贡献(15分钟)1.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闻一多先生的出生背景、求学经历和学术成就。
2. 教师简要介绍闻一多先生的主要贡献,如他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对文学的贡献。
三、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和主张(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和主张,如自由、平等、民主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和主张,并展示给全班。
四、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代表作品赏析(20分钟)1. 教师选择闻一多先生的代表作品,如《最后的战役》等,进行课堂朗读。
2. 学生跟读并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3.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五、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学生完成与闻一多先生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检验对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闻一多先生为榜样,写一篇关于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短文。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问题:你们对闻一多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吗?你们认为他的思想和主张对我们有何启示?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2. 闻一多先生的相关资料和作品;3. 阅读理解题目;4. 学生写作练习纸。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表现;2. 学生对于闻一多先生思想和主张的理解;3. 学生完成的阅读理解题目和写作练习。
2024年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主要讲解《2024年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
具体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主题探讨及语言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其崇高的品质和为民族事业献身的精神。
2. 通过分析课文,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式,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课文中闻一多先生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民族精神。
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手法,学习散文的阅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闻一多先生的图片,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课堂讲解:a.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b.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典型句子为例,讲解散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分析课文中的其他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闻一多先生的高尚品质和民族精神,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2024年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 重点词语:崇高的品质、民族精神、散文阅读方法3. 结构图:课文结构、写作手法、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品质特点。
b. 选取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分析其表达手法。
c.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闻一多先生高尚品质的认识。
2. 答案:a. 闻一多先生的品质特点:忠诚、敬业、勇敢、担当。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四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内容包括: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背景,分析其诗歌的文学特色,详细解读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发现》和《说和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理解其文学地位。
2. 通过分析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 使学生领会闻一多先生关注民族命运、勇于担当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闻一多先生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手法。
重点:分析闻一多先生的诗歌特色,理解其文学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发现》和《说和做》的PPT展示。
2. 学具: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相关章节、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闻一多先生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关注其文学成就。
2. 讲解:详细解读诗歌《发现》和《说和做》,分析其意象、隐喻手法和文学特色。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闻一多先生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
4. 例题讲解:以《发现》中的一段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歌的意象和隐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说和做》中的一段进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发现》和《说和做》中的意象和隐喻手法,并阐述其意义。
答案示例:《发现》中的意象:“血液里燃烧的火”,隐喻了诗人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说和做》中的隐喻:“时间是刽子手”,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批判。
2. 课后拓展:阅读闻一多先生的其它诗歌,了解其诗歌创作的多样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使学生对中国现代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意象和隐喻手法的掌握程度,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代诗人及其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象和隐喻手法的分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教案
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掌握一些双音节词语和“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等成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3、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4、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5、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1、探讨研究法。
2、朗读法。
3、语感品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他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二、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习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反思
一、导入
提问:闻一多是谁?
可以做适当补充。
(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闻一多画像。
二、初读感知
播放示范录音。
三、检查预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音、。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抓住关键句,理解文章的主旨。
(3)学会通过阅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在生活中践行“说”和“做”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
(2)学会通过阅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预测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引导学生通过勾画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探讨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
(2)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课文。
(2)分析课文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践行“说”和“做”的品质。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重点句子。
(2)写一篇关于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感悟。
四、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感受到他的崇高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作方法,学会欣赏课文。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部分学生在课堂发言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训练。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领悟文意。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3、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4、学习闻一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闻一多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
教师:播放《七子之歌》,学生可跟唱,创造情境。
(学生熟悉此歌,由此可猜到作者,教师也可随机提问。
)这首歌的作者是闻一多先生,他是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
他有强烈的爱国热情,是一位为人所敬的民主战士,他敢作敢为,言行一致。
现在我们学习臧克家写的一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解他的精神品质。
二、作家作品简介。
1、作者介绍臧克家,诗人。
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
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
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
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2、臧克家和闻一多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
”可见相知之深。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3、闻一多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
七、教学反思
八作业布置
1、课后字词
课外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诗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九、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视频导入:
播放电视剧《热土》中闻一多最后
一次讲演片断。
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闻一多!看了短片,你的心,你的血会有什么变化?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来介绍一下闻一多?
你们见过真正的闻一多吗?想不想见?不过见到他是不可能了,因为他早在我们出生前就由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被国民党杀害了,幸运的是我们能看到他的画像?请大家看课本中的插图,看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的哪些特点?
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写的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来进一步了解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欣赏视频,回答教师提问
(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
我们能感受
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了大无畏的
英雄气概)
明确: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
国民主战士。
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1923年出
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
爱国主义激情。
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
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
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
民主运动,直到牺牲生命。
(不爱修饰,把时间用到了研究上。
留了一把胡子。
抗战八年中,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
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目光坚毅,说明他对中国的
未来充满了希望。
为了祖国,他红烛一样燃烧自
己)。
视频震撼人心,
能调动学生参
与课堂的积极
性。
根据图像解读
人物,能培养学
生的观察分析
能力
1、听课文朗诵,请学生谈感受。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
(多媒体显示)
衰微赫然迭起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迥乎不同慷慨淋漓
小楷气冲斗牛
3、自读课文后,出示分组合作探究(多媒体显示):
(1)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的?围绕这两方面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从中可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2)据此,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交流感受。
(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闻一多先生高贵的人格
1、研究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多媒体显示重要语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shuāi hè dié qiè
lì jiŏng kāngkăilínlí
kăi qì dǒu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教师适时点拨:
(1)课文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
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的?围绕这两个
方面课文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
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稿政治
传单、在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
课文最后评价: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
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
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2)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
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
(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
“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
个段落过渡。
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
开启下文。
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
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
刻印象。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 “人家
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
点拨:对比中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
虚美德
多媒体容量大,
直观性强,易调
动学生。
自主学习能培
养学生的独立
思考的能力;合
作探究性学习
能相互启迪,共
享成功的喜悦。
点拨:形象再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凛然大义,又充满着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景仰。
小结: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也是一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言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球寻求宝藏。
点拨:刻苦钻研学术
3)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
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
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点拨:
治学目的是救国。
药方是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
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
有这样一位作家,他
之前以诊病救人为己任,后看到国民的愚昧,转
而拿起文学的笔。
他是谁?鲁迅。
4)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头发零乱,饭
几乎忘了吃点拨:治学专心刻苦,废寝忘食。
5)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格子,“群蚁排衙”,写
成密密麻麻的小楷。
点拨:一丝不苟,严谨治学。
6)先生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
楼”的主人点拨:用心极专
7)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
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
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
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点
拨:为祖国而献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8)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点拨:为人民讲
话,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9)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
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点拨:不一致:前期他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
寝忘食,目不窥园,无声无息;后期投身于民主
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
惧,视死如归,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一致:爱国情和使命感。
潜心学术是为了
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
救国救民的血路。
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
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
终如一的。
比较,既加深了
对闻先生的认
识,又训练了学
生的思维能力
学以致用
文中是怎么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的?点拨: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2、学者和革命家是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的表现。
你觉得两个阶
段,闻一多先生在“说和做”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一致吗?为什么?
3、探究了闻一多先生这位英雄,我们会等到怎么样的启示呢?
4、人们很崇拜明星,那像闻一多先生这样的民族英雄,我们是否应该去追随?假如我校要设置闻一多先生的雕像,请设计高度概括闻一多先生精神的话。
(四)质疑问难
1、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以由老师代答。
2、课文中的写法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如“精于剪裁”,“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夹叙夹议的写法”,可以让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点拨予以解决。
(五)拓展延伸
1.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我们今后的生活中怎样对待说和做呢?点拨: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
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
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无畏,视死如归的
精神,我们更要学习他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健
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
烈士;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生当作人杰,死亦
为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等。
点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一言
九鼎”“ 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
追”“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讷于言
而敏于行”,“言行一致”,像闻一多先生那样,
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加深对闻先生
的认知,也为学
习追星埋伏笔。
学习文章的精
彩写法。
2.欣赏歌曲〈〈七子之歌〉〉
199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的日子里,当时大家都在传唱闻一多
先生的《七子之歌澳门》,因为这首歌充分表达了澳门被侵略者强占后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体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感。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歌,再次感受闻一多先生真挚的爱国情怀!学生爱唱歌。
此环节能更进一步让学生再次感受闻先生的爱国情怀。
板书突出闻先生的爱国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