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基础与后处理
- 格式:pptx
- 大小:4.00 MB
- 文档页数:24
放射科胸部CT检查技术操作规程一、胸部普通检查(一)适应证1.肺良恶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2.肺急慢性炎症及弥漫性病变。
3.肺血管性病变。
4.胸部职业病。
5.胸膜病变。
6.纵隔肿瘤和大血管病变。
7.胸部外伤。
8.胸部手术后疗效的评价。
9.气管和支气管内异物。
(二)禁忌证碘过敏或有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不能使用碘对比剂增强扫描。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患者的准备(1)扫描前去除患者颈胸部位的金属物品。
(2)训练患者呼吸和屏气要领。
(3)如需要对比增强扫描,检查前4h 应禁食但不禁水,如患者因病禁水,最好经静脉补充液体。
2. 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1)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
2)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
3)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和层距。
4)扫描范围:自胸腔入口到肺下界膈面。
5)扫描机架倾斜角度:0°。
6)扫描野:30~40cm。
7)扫描层厚:5~10mm。
8)扫描间隔:5~10mm。
9)成像矩阵:512×512。
10)扫描条件:120kV,100~300mAs 或自动 mAs。
11)软组织算法或标准算法。
(2)增强扫描1)对比剂用量:80~100ml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2)注射方式:采用高压注射器行静脉注射,注射速率一般为3~4ml/s。
3)扫描开始时间:对比剂注射60~80ml后即可开始扫描。
4)其他检查程序和扫描参数:同平扫。
5)根据需要可在注射对比剂后延迟 5~30min 扫描。
3.摄片要求(1)依次循序拍摄定位片、平扫和增强扫描图像。
(2)图像显示及拍摄采用软组织窗和肺窗,如疑有癌细胞骨转移或累及肋骨者,应该加摄骨窗图像。
(3)测量病灶大小、CT 值及增强前后病灶同一层面图像CT 值的变化。
(四)注意事项1.扫描时用铅防护布遮盖下腹部以减少患者所接受到的辐射剂量。
2.患者于增强扫描结束后应继续观察20min,以防对比剂过敏反应,如无不适,方可离开,并嘱其多饮水。
放射科胸部CT检查技术操作规程一、胸部普通检查(一)适应证1.肺良恶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2.肺急慢性炎症及弥漫性病变。
3.肺血管性病变。
4.胸部职业病。
5.胸膜病变。
6.纵隔肿瘤和大血管病变。
7.胸部外伤。
8.胸部手术后疗效的评价。
9.气管和支气管内异物。
(二)禁忌证碘过敏或有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不能使用碘对比剂增强扫描。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患者的准备(1)扫描前去除患者颈胸部位的金属物品。
(2)训练患者呼吸和屏气要领。
(3)如需要对比增强扫描,检查前4h 应禁食但不禁水,如患者因病禁水,最好经静脉补充液体。
2. 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1)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
2)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
3)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和层距。
4)扫描范围:自胸腔入口到肺下界膈面。
5)扫描机架倾斜角度:0°。
6)扫描野:30~40cm。
7)扫描层厚:5~10mm。
8)扫描间隔:5~10mm。
9)成像矩阵:512×512。
10)扫描条件:120kV,100~300mAs 或自动 mAs。
11)软组织算法或标准算法。
(2)增强扫描1)对比剂用量:80~100ml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2)注射方式:采用高压注射器行静脉注射,注射速率一般为3~4ml/s。
3)扫描开始时间:对比剂注射60~80ml后即可开始扫描。
4)其他检查程序和扫描参数:同平扫。
5)根据需要可在注射对比剂后延迟 5~30min 扫描。
3.摄片要求(1)依次循序拍摄定位片、平扫和增强扫描图像。
(2)图像显示及拍摄采用软组织窗和肺窗,如疑有癌细胞骨转移或累及肋骨者,应该加摄骨窗图像。
(3)测量病灶大小、CT 值及增强前后病灶同一层面图像CT 值的变化。
(四)注意事项1.扫描时用铅防护布遮盖下腹部以减少患者所接受到的辐射剂量。
2.患者于增强扫描结束后应继续观察20min,以防对比剂过敏反应,如无不适,方可离开,并嘱其多饮水。
CT检查操作规程引言概述: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它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处理,可以生成人体的详细断层图像。
CT检查操作规程是医疗机构进行CT 检查时必须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操作步骤,旨在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CT检查操作规程的四个部分。
一、患者准备1.1 确认患者身份和病史:在进行CT检查前,医务人员必须核实患者的身份和病史,包括过敏史、手术史、孕妇情况等。
这些信息对于决定适当的检查方法和保证患者安全非常重要。
1.2 患者禁食和服药:根据检查需要,患者可能需要禁食一段时间以确保胃肠道清空,或者需要停止特定药物的使用。
医务人员需要向患者提前告知禁食和停药的时间和要求,并确保患者正确遵守。
1.3 患者穿着和准备:患者需要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以便进行检查。
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更换医院提供的病号服或去除金属物品,如首饰或假牙。
二、设备准备2.1 CT设备检查:在进行CT检查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对CT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
这包括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辐射剂量控制系统的准确性等。
确保设备正常工作是保证检查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基础。
2.2 预测扫描范围和参数设置:根据医生的要求和患者的情况,医务人员需要预测扫描范围和设置适当的参数,如扫描层数、层厚、扫描时间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对于获得准确的影像和减少辐射剂量非常重要。
2.3 辅助设备准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辅助设备来帮助进行CT检查,如静脉注射造影剂、呼吸门控装置等。
医务人员需要确保这些设备的准备和使用符合相关规范,并保证患者的安全。
三、检查操作3.1 患者定位和体位:在进行CT检查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将患者正确定位和安置在适当的体位。
这需要考虑到检查部位和患者的舒适度,以确保获得清晰的影像。
3.2 辐射剂量控制:在进行CT检查时,医务人员需要注意控制辐射剂量,以减少对患者的辐射损伤风险。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扫描参数、使用剂量限制技术和监测辐射剂量等。
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tomography,CT)是继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医学影像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由于具有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高、对病灶定位和定性准确、可以为临床提供直观可靠的影像资料等优势,CT检查已成为临床医学不可缺少的诊断手段,在我国已经普及到各级医疗机构。
规范CT检查技术,为临床和诊断提供普遍公认的优质图像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CT检查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国内相关专家综合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起草了本版CT检查技术专家共识。
CT扫描前准备一、设备准备1.检查室按照各类型设备的要求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依照CT设备开机的要求按步骤操作。
3.按设备要求预热X线管。
4.建议按设备要求进行空气校正。
5.建议确保有足够的存储空间。
如果有PACS 系统,需要确保数据传输通畅。
6.确保高压注射器处于完好待用状态。
7.确保影像交付介质处于正常状态。
8.定期做好CT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设备状态维护)。
9.CT室配备常规急救器械和药品[1]。
二、受检者准备1.受检者检查前,去除被检部位的金属饰品或可能影响X线穿透力的物品,嘱受检者在扫描过程中保持体位不动。
2.不合作的受检者(如婴幼儿、躁动不安或意识障碍者),在CT扫描前给予镇静。
3.根据检查部位做好检查前相关准备。
胸、腹部检查前进行屏气训练,保证扫描时胸、腹部处于静止状态;胃肠道检查前饮水;颈部和喉部检查前告知受检者不能做吞咽动作;眼部检查前告知患者闭上双眼,尽量保持眼球不动,不能闭眼者让其盯住正前方一个目标。
三、操作者准备1.掌握基本的影像诊断知识,能根据受检者的特点、诊断的需要设置个性化的扫描流程与参数。
2.熟练掌握CT机的性能和特点。
3.落实“查对”制度。
4.向受检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检查时取得患者配合。
5.能够及时发现检查过程中受检者的异常情况。
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在受检者发生意外时能及时参与抢救。
6.熟悉影像危急值的范围。
胸部CT技术规范胸部CT技术规范一、检查前准备1.了解病史:在进行胸部CT检查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等,以便为检查提供参考。
2.告知风险:在检查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告知CT检查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患者准备:要求患者脱去上衣,取下金属饰品,以免影响CT图像质量。
二、检查技术1.检查定位:根据检查部位,确定扫描范围。
一般采用仰卧位进行扫描,头先进。
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侧卧位或其他体位进行检查。
2.扫描参数: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选择适当的扫描参数,包括扫描层厚、扫描时间、管电压等。
胸部CT一般采用薄层扫描,常用的层厚为1-3mm。
3.扫描方法:一般采用螺旋扫描方式进行扫描。
对于特殊情况下需要观察肺小叶结构的病例,可以采用高分辨率CT(HRCT)技术进行扫描。
4.图像重建:根据需要,对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得到不同角度的图像。
常用的重建方法包括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等。
5.图像处理:对于需要进一步分析的图像,可以进行一些图像处理,如窗宽、窗位调整、图像放大等。
三、图像质量评价1.图像清晰度:图像的清晰度是评价CT图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应保证图像清晰度足够高,以便观察胸部结构和病变细节。
2.对比度:良好的对比度对于胸部CT图像的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调整窗宽和窗位,可以获得最佳的对比度。
3.定位准确性:定位准确性是指图像中各结构的位置是否准确。
对于胸部CT图像来说,定位准确性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对于观察气管、支气管和血管等结构的位置准确性。
4.辐射防护: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以减少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辐射损伤。
四、常见病变的观察与分析1.肺部病变:肺部病变是胸部CT最常见的检查目的之一。
应观察肺内有无肿块、结节、肺炎等病变,并分析其性质。
2.支气管病变:支气管病变也是胸部CT常见的检查目的之一。
应观察支气管有无狭窄、扩张、异物等病变,并分析其性质。
CT机胸部的使用流程简介CT(计算机断层扫描)机是一种利用X射线进行断层成像的医疗设备。
胸部CT是常用的诊断手段之一,能够提供详细的胸部结构图像,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使用流程1. 患者准备在进行CT胸部扫描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 脱掉胸部上半身的服装和饰品,保留下身的衣物。
- 在需要的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穿上一套医用斗篷,以避免影响图像质量。
- 移除任何可能干扰扫描的金属物品,如钥匙、手机等。
- 在扫描前告知医生有关过敏、妊娠等特殊情况。
2. 安排患者位置在确保患者准备好之后,将其安置在CT机的扫描台上,并确保患者的身体位置正确。
- 患者应该平躺在CT机的扫描台上,并将身体调整到适当的位置。
- 扫描台上可能有支撑装置,用于固定和支撑患者的身体部位。
3. 设置扫描参数在安排好患者位置之后,医生或技术人员需要设置CT机的扫描参数,以获取所需的图像。
这些参数可以包括: - 扫描层厚度:确定断层的粗细程度,影响图像分辨率。
- 扫描范围:确定图像覆盖的区域,通常是胸部的特定区域。
- 扫描时间:确定每个图像的扫描时间长度,影响辐射剂量的选择。
4. 执行扫描设置好扫描参数之后,可以开始执行CT胸部的扫描了。
- 患者需要保持静止,不要移动身体,以避免图像模糊。
- CT机会通过扫描旋转一圈,每个旋转周期可以生成多个断层图像。
- 患者可能需要在扫描过程中保持呼吸暂停,以避免呼吸运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5. 图像处理和解读完成扫描后,CT机会生成一系列的图像文件,可以进行后续的图像处理和解读。
- 医生或放射技师可以使用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调整,以优化图像质量。
- 医生会对图像进行解读,分析胸部的结构和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 根据图像结果,医生可以制定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CT胸部扫描需要使用X射线,因此需要避免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辐射剂量。
简述胸部ct检查操作流程
胸部CT检查操作流程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检查方法,旨在评估胸部组织、
骨骼和器官的状况。
以下是一般的胸部CT检查操作流程:
1. 准备:在进行胸部CT检查之前,患者需脱掉上身的衣物,并穿上医用服装。
患者还需要移除任何可能影响影像质量的金属物品,例如首饰和胸部上的金属物品。
2. 定位:患者会被请到一个CT机的扫描台上躺下。
CT技术人员会帮助患者正确定位,确保胸部位于扫描区域内。
3. 固定体位:为了保持扫描的准确性,患者可能需要保持特定的固定体位,例
如仰卧、俯卧或侧卧等,取决于医生的要求。
4. 对比剂注射(如果需要):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要求给患者注射对比
剂以增强扫描的效果。
对比剂通常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
5. 扫描:一旦患者位于正确的位置并进行了必要的准备,CT技术人员会离开
扫描室,并在控制室操作扫描设备。
扫描台会缓慢地通过一个环形装置,称为CT
机的环,该环会围绕患者进行旋转,同时获取多个不同角度的X射线图像。
6. 静止和呼吸暂停:在某些扫描过程中,患者可能会被要求屏住呼吸,以减少
图像模糊。
CT技术人员会在扫描期间给予指导,并根据需要告知患者暂停呼吸的
时机。
7. 完成扫描:一旦扫描完成,CT技术人员会返回扫描室,帮助患者离开扫描台,并协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活动。
最后,医生会评估胸部CT扫描图像,并与患者讨论结果。
这样的胸部CT检
查操作流程通常在医疗环境中执行,旨在提供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
请记住,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能因医院和医生的要求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