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审计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11
货币资金审计案例案例一对某企业银行存款进行审计时发现:2001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26 680元;银行存款对账单余额为25 400元(经核实是正确的)。
经核对发现2001年12月存在以下几笔未达账项:(1)12月29日,委托银行收款2 500元,银行已入账,收款通知尚未送达企业。
(2)12月31日,企业开出一张现金支票800元,企业已减少存款,银行尚未入账。
(3)12月31日,银行已代付企业电费500元,银行已入账,企业尚未收到付款通知。
(4)12月31日,企业收到外单位转账支票一张,计3 600元,企业已收款入账,银行尚未记账。
(5)12月15日,收到银行收款通知单金额为3 850元,公司入账时误记为3 500元。
[要求](1)根据上述情况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假定银行存款对账单中存款余额正确无误,试问:1)编制的调节表中发现的错误数额是多少?2)属何种性质的错误?3)2001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正确余额是多少?4)如果2001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项目中银行存款余额为28 000元,请问是否真实?案例二2002年1月21日,审计人员对某企业进行会计报表审计,查得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中库存现金余额为859.81元。
1月21日下午下班前,对出纳经管的现金进行了清点,该企业1月21日现金账面余额为759.81元,清点结果如下:1.现金实存数545.05元。
2.保险柜中有下列单据已经收、付款,但未入账。
(1)某职工借条一张,系差旅费,金额是200元,已经批准,日期是2001年12月29日。
(2)某采购员借条一张,金额是130元,日期是2001年12月20日,未经批准。
(3)保险柜中有已收款但未记账的凭证三张,金额135.24元。
(4)外地汇款单一张,汇出日期是2001年12月3日,金额是500元,尚未办理。
(5)2002年1月18日的转账支票一张,金额185元。
[案例4.5]基本案情:对某企业2008年的银行存款进行审查:2008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26680元;银行对账单余额为25400元(经核实是正确的)12月存在的未达账项如下:(1)12月29日,委托银行收款2500元,银行已入账,收款通知尚未送达企业。
(2)12月31日,企业开出现金支票一张1800元,银行尚未入账。
(3)12月31日,银行以代付企业电费800元,企业尚未收到付款通知。
(4)12月31日,企业收到外单位转账支票一张3200元,企业已收款入账,银行尚未入账。
(5)12月15日,收到银行收款通知金额为3850元,公司入账时误记为3900元分析要点:(1)根据上述情况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2)假定银行存款对账单中存款余额正确无误,试问:①编制的调节表中发现的错误金额是多少?②2008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正确余额是多少?③如果20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项目中银行存款余额为28 000元,请问是否真实?答案提示:(1)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单位:XX公司 2008年12月31日单位:元2.常见银行存款错弊(1)制造余额差错。
即会计人员故意算错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来掩饰利用转账支票套购商品或擅自提现等行为,也有的在月底银行存款日记账试算不平时,乘机制造余额差错,为今后贪污做准备。
这种手法看起来非常容易被察觉,但如果本年内未曾复核查明,以后除非再全部检查银行存款日记账,否则很难发现。
(2)擅自提现。
擅自提现手法,是指会计人员或出纳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私自签发现金支票后,提取现金,不留存根不记账,从而将提取的现金占为己有。
这种手法主要发生在支票管理制度混乱、内部控制制度不严的单位。
(3)混用“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
会计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在账务处理中,将银行存款收支业务同现金收支业务混同起来编制记账凭证,用银行存款的收入代替现金的收入,或用现金的支出代替银行存款的支出,从而套取现金并占为己有(4)公款私存。
中国工商内部审计案例今天来给大家讲一个中国工商银行内部审计时发生的超有趣案例。
话说在某个分行,表面上看起来一切都风平浪静,业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家每天都在正常地办理存款、贷款之类的业务。
这时候,内部审计团队就像一群超级侦探一样登场了。
他们可不是来走走过场的,那眼睛就像扫描仪一样,到处寻找可能存在的问题。
其中有个审计员,我们就叫他小李吧。
小李在查看分行的一些费用报销记录的时候,发现了一些特别诡异的情况。
有一些办公用品的报销,数额虽然不大,但是每个月都非常规律地出现,而且都是在同一个供应商那里采购。
这就好比你每天都在同一家店买完全一样数量的包子,这事儿就有点奇怪了。
小李就开始深挖这个供应商。
他先是查看了这个供应商的注册信息,发现这个公司规模小得可怜,就那么几个人,但是却能持续稳定地给分行提供大量的办公用品。
然后他又去查分行实际收到的办公用品情况,这一查可不得了。
他发现分行实际收到的办公用品数量和报销的数量严重不符。
比如说,报销单上写着买了100个笔记本,可实际仓库里只能找到50个,那剩下的50个去哪儿了呢?这时候,小李心里就有了个大胆的猜测:这里面可能存在“小金库”。
小李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整个审计团队。
他们就开始悄悄地调查相关人员。
这个过程就像猫捉老鼠一样,不能打草惊蛇。
他们从负责采购的员工入手。
这个采购员工刚开始还特别镇定,一口咬定一切都是按照流程来的。
但是审计团队可不是吃素的,他们拿出了一个又一个证据,什么仓库出入库记录、供应商的送货单和实际发票对比之类的。
在铁证面前,这个采购员工终于顶不住了,交代了实情。
原来啊,他们和这个供应商勾结,虚报办公用品的采购数量和价格。
多出来的钱就被偷偷存到了一个秘密账户里,这个秘密账户就是所谓的“小金库”。
他们用这个“小金库”来发放一些不合法的福利,比如给部分员工违规发放高额的节日补贴之类的。
这个分行的相关责任人受到了严厉的处罚,这个“小金库”也被取缔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就可以看出工商银行内部审计的厉害之处啦,就像一把利剑,斩断那些违规操作的黑手。
[案例4.5]基本案情:对某企业2008年的银行存款进行审查:2008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26680元;银行对账单余额为25400元(经核实是正确的)12月存在的未达账项如下:(1)12月29日,委托银行收款2500元,银行已入账,收款通知尚未送达企业。
(2)12月31日,企业开出现金支票一张1800元,银行尚未入账。
(3)12月31日,银行以代付企业电费800元,企业尚未收到付款通知。
(4)12月31日,企业收到外单位转账支票一张3200元,企业已收款入账,银行尚未入账。
(5)12月15日,收到银行收款通知金额为3850元,公司入账时误记为3900元分析要点:(1)根据上述情况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2)假定银行存款对账单中存款余额正确无误,试问:①编制的调节表中发现的错误金额是多少?②2008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正确余额是多少?③如果20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项目中银行存款余额为28 000元,请问是否真实?答案提示:(1)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单位:XX公司 2008年12月31日单位:元2.常见银行存款错弊(1)制造余额差错。
即会计人员故意算错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来掩饰利用转账支票套购商品或擅自提现等行为,也有的在月底银行存款日记账试算不平时,乘机制造余额差错,为今后贪污做准备。
这种手法看起来非常容易被察觉,但如果本年内未曾复核查明,以后除非再全部检查银行存款日记账,否则很难发现。
(2)擅自提现。
擅自提现手法,是指会计人员或出纳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私自签发现金支票后,提取现金,不留存根不记账,从而将提取的现金占为己有。
这种手法主要发生在支票管理制度混乱、内部控制制度不严的单位。
(3)混用“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
会计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在账务处理中,将银行存款收支业务同现金收支业务混同起来编制记账凭证,用银行存款的收入代替现金的收入,或用现金的支出代替银行存款的支出,从而套取现金并占为己有(4)公款私存。
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审计案例(推荐阅读)第一篇: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审计案例晴涧公司审计案例——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审计案例一、公司背景晴涧建筑材料公司(以下简称晴涧公司)成立于2003年6月8日,经营范围是工程施工、涂料油漆生产。
截至2008年12月31日,晴涧公司资产总额为12983万元,负债总额为9874万元,净资产为3109万元,2008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为13028万元,净利润为829万元。
二、公司的经济事项与会计处理晴涧公司为方便同客户和供应商的款项结算,在四家银行分别开设了一个账户。
银行存款期末余额1289万元,分别为:A账户593万元、B账户676万元、C账户0元和D账户20万元。
晴涧公司的大股东乙公司(持有晴涧公司60%的股权)主营工程建筑业务,乙公司资金回收期较长,资金紧张,银行贷款金额较大,且财务状况持续恶化。
2008年,晴涧公司与银行签订贷款5000万元的协议,11月25日银行将贷款发放至晴涧公司C账户。
晴涧公司当日即将此笔款项转至乙公司,双方约定,贷款利息由乙公司承担。
晴涧公司未对以上事项进行账务处理,公司贷款账户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发生额均为零。
在其他应收款科目中对大股东乙公司的往来期初期末余额也均为零,借、贷方发生额分别为25万元,为支付5000万元银行贷款利息。
支付银行贷款利息时,借记其他应收款——乙公司,贷记银行存款;收到乙公司归还贷款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应收款——乙公司。
银行每月向晴涧公司寄发对账单,会计每月根据对账单和账簿记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将对账单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装订成册。
三、注册会计师对银行存款实施的审计程序1.当注册会计师要对银行存款实施函证时,晴涧公司财务人员提出,因C账户余额为0,D账户余额较小,为了节省函证费用,不同意对这两个账户进行函证,只提供对账单;对于A账户和B账户因金额较大可以函证,注册会计师同意了公司财务人员的要求。
存款业务审计常见7大风险点及31种表现形式(附审计案例)存款业务审计是指对银行存款及其收付业务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合法性进行的审查。
存款业务审计在揭示银行存款收支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保护银行存款的安全,保证存款人严格遵守国家结算纪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案例简述】2018年3月,某银行审计部门对存款业务管理审计时发现,A分行2014年年末本外币存款存量和增量均在同业各行排名第一,三年后排名均有所下滑,其中增量排名下降至第三。
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A分行对公存款业务科技支撑不够、产品设计竞争力不强,以及对客户分层管理等维护不当,导致存款营销管理转型滞后,存款业务增长动力不足。
审计提示相关问题后,A分行加强了对存款的营销管理,对公存款竞争力逐步增强。
【案例启示】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是银行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存款战略目标应完全贯穿到经营决策和业务经营中并影响业务拓展和经营效果。
各银行应增强资本回报和成本效益核算意识,以实现投入产出最大化。
二、储蓄存款业务审计储蓄存款是指个人所有的存入在中国境内的储蓄机构的人民币或外币存款。
储蓄存款种类包括活期储蓄存款、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整存零取定期储蓄存款、定活两便储蓄存款和华侨(人民币) 定期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的凭证(如存折或借记卡) 不能流通转让,也不能透支。
【案例简述】2016年4月,某银行审计部门对F分行开展非现场监测发现,该行贵宾客户储蓄存款增长乏力、创利情况不理想。
为强化审计增值服务职能,审计部门进一步对F分行开展了贵宾客户管理审计调查,发现该行尚未完全构建与贵宾客户分级管理相对应的组织管理体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同时专业队伍数量严重不足、素质有待提升。
审计提示后,该分行根据审计建议对贵宾客户管理体制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制定了专业人员培养的相关措施等。
【案例启示】贵宾客户是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支柱和基石。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审计例子
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投资选择,从而实现财富增值。
然而,由于理财业务涉及复杂的金融产品和市场,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通过风险审计来确保理财业务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以下是一个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审计的实际例子:
某商业银行的一家分行开展了一项新的理财产品,旨在吸引更多的个人客户投资。
该产品承诺稳定的收益和低风险,释放了较高的利率吸引着大量客户。
然而,在进行风险审计时,审计团队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风险隐患。
首先,银行在销售该产品时,并未充分向客户说明风险信息,客户可能对产品的实际风险缺乏清晰的认识。
其次,银行内部对该产品的风险进行评估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准确性。
最后,银行未能做到客户投资资金与银行自有资金的有效隔离,存在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基于以上发现,审计团队向银行提出了一些建议,以降低理财业务的风险。
首先,银行应加强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披露,向客户提供充分的信息,使其可以理性决策。
其次,银行应建立更加科学和全面的内部风险评估机制,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最后,银行应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客户投资资金与银行自有资金的有效隔离,并且制定相应的流动性管理策略。
通过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审计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风险审计在确保理财业务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审计团队的发现和建议有助于银行识别和管理潜在风险,进一步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只有确保理财业务的风险可控,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投资渠道。
案例分析——“小金库”的审计案例分析目的通过阅读与分析案例资料,思考由于“小金库”具有较强隐蔽性,注册会计师该如何去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小金库”?案例一:审计局对某单位进行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时,发现该单位9月68#的一张记账凭证上记载着:借银行存款6377.93元,贷预算外收入6377.93元,所附原始凭证是某储蓄所存款利息结算单,上面反映本金50,907元。
为什么记账凭证上没有反映出本金金额,是会计人员一时疏忽漏记了,还是存在账外账?带着疑问,审计人员质询了财务科长,回答说是帮朋友完成储蓄存款任务,本金转出转进都不作财务处理。
审计人员不相信这个解释,决定监盘现金。
突击盘点,经过清点,实际盘存64,034.75元,比账面结存多12,425.59元。
审计人员要求出纳人员在盘点表上签字时,出纳员沉默片刻后,从抽屉中摸出一张15,000元的领款单据,说这张领款单忘了交会计入账。
审计人员尊重事实,加上未入账的领款单后,实际盘存又比账面短少2,574.41元。
出纳员又从另外的一个抽屉中摸出一张某某出差借支5,000元的借条,说是借条上的金额忘了加上,加上借条金额后,又盘盈2,425.59元。
出纳员继续从抽屉中摸……,审计人员继续加……减……。
当出纳员终于停止摸动时,现金盘盈32,250元。
现金为什么会盘盈这么多?出纳员为什么不将重要的原始凭证存放入保险柜?为何一次次调整现金后仍与账面相差甚远?审计人员断定这里面与未入账的本金有联系。
通过核对银行账户和延伸审计所属二级单位,证明该单位一直拥有大量现金。
在掌握了有力证据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又一次向当事人进行了面询:一是追查存款本金的去向,二是追查现金盘盈的来源。
当事人先是回答“不清楚,不知道,我想想看。
”后是说:“可能是前后搅和错了。
”再就是支支吾吾。
审计人员讲明不配合审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强大的政策攻势下,当事人不得不如实相告:原来该单位为逃避有关部门的监管,使用部分白条收费。
银行存款审计案例资料:中华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张悦审计新宇公司2017年度的财务报表,了解到新宇公司开立有基本存款账户A、一般存款账户B和C。
2017年12月31日,A账户存款余额为563 824元,B账户余额为100 000元,C账户的余额为0。
张悦决定对A账户采用肯定式询证函的方式,对B账户采用否定式询证函的方式,对C账户主要采用检查相关记录和原始凭证来验证其余额。
在对A账户函证时,注册会计师张悦的做法是:将询证函交由新宇公司出纳员填写银行账号、存款余额及联系方式等事项后,由注册会计师审核后交出纳送交M 银行。
具体函证内容如下:银行询证函M银行:本事务所接受委托对新宇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要求,应当询证新宇公司与贵行相关的信息。
下列信息出自新宇公司记录,如有不符,请在“信息不符”处列明不符金额。
有关询证费用可直接从本账户中收取。
回函请寄至新宇公司财务部(通信地址:略)。
除上述列示的银行存款外,新宇公司并无在贵行的其他存款。
中华会计师事务所(盖章)2018年2月25日结论:信息不符,请列明不符项目及具体内容。
(银行盖章)年月日经办人:***2018年3月5日出纳将M银行的回函交给注册会计师,银行确认的2017年12月31日新宇公司存款余额563 824元。
注册会计师检查了新宇公司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表显示:A账户:银行对账单余额为563 824元,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560 000元;B账户银行对账单余额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均为100 000元。
注册会计师复核了调节表中加计数的准确性,通过调节,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是一致的,调节表显示A账户调节后银行存款余额为557 800元,注册会计师据此得出了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663 824元的记录是准确的结论。
注册会计师审计确认,2017年12月31日库存现金的余额为50 000元。
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所有未达账项均不重要,且B 和C账户未发现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最终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的金额为713 824元。
[案例4、5]基本案情:对某企业2008年得银行存款进行审查:2008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26680元;银行对账单余额为25400元(经核实就是正确得)12月存在得未达账项如下:(1)12月29日,委托银行收款2500元,银行已入账,收款通知尚未送达企业。
(2)12月31日,企业开出现金支票一张1800元,银行尚未入账。
(3)12月31日,银行以代付企业电费800元,企业尚未收到付款通知。
(4)12月31日,企业收到外单位转账支票一张3200元,企业已收款入账,银行尚未入账。
(5)12月15日,收到银行收款通知金额为3850元,公司入账时误记为3900元分析要点:(1)根据上述情况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2)假定银行存款对账单中存款余额正确无误,试问:①编制得调节表中发现得错误金额就是多少?②2008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得正确余额就是多少?③如果20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项目中银行存款余额为28 000元,请问就是否真实?答案提示:(1)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单位:XX公司 2008年12月31日单位:元2、常见银行存款错弊来掩饰利用转账支票套购商品或擅自制造余额差错。
即会计人员故意算错银行存款日记账得余额(1),为今后贪污做准备。
这种手法瞧,,提现等行为也有得在月底银行存款日记账试算不平时乘机制造余额差错, ,否则很难发现。
以后除非再全部检查银行存款日记账但如果本年内未曾复核查明起来非常容易被察觉,,私自签发现金支,,(2)擅自提现。
擅自提现手法就是指会计人员或出纳人员利用工作上得便利条件从而将提取得现金占为己有。
这种手法主要发生在支票管理制度混乱、内不留存根不记账提取现金票后,,, 部控制制度不严得单位。
将银行存款收混用“现金”与“银行存款”科目。
会计人员利用工作上得便利(3),在账务处理中,或用现金得支出代替银,支业务同现金收支业务混同起来编制记账凭证用银行存款得收入代替现金得收入, 从而套取现金并占为己有,行存款得支出(4)公款私存。
金融机构审计案例金融机构的审计是保证金融安全的必要措施。
审计人员通过对金融机构产生的财务数据的审核,评估其合规性、可靠性和准确度,以确认其符合所有相关法规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几个金融机构审计案例,以帮助我们了解审计的重要性和作用。
案例一:花旗银行花旗银行是全球知名的金融机构之一。
在2002年,花旗银行曾因涉嫌违反发行股票的规定而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调查。
在芝加哥地区的一个分部门涉嫌存在违规行为。
SEC指控该分支机构违反了美国证券法的规定,提供了虚假的销售证明,并且未能适当地披露与它现有销售计划相关的重要风险。
审计人员提醒花旗银行加强内部控制程序,确保其合规性和透明度。
案例二:瑞银集团瑞银集团是瑞士的一家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其业务遍布全球。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瑞银集团因为与子公司UBS开展交易活动而蒙受损失,导致其业绩不佳。
在这次金融危机后,瑞银集团开始审视其内部控制程序。
2015年,瑞银集团承认在一些投资项目上违反了内部规定,并对此事进行了外部审计。
审计人员发现了大量交易上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和违规行为。
审计人员的指导和建议,促使瑞银集团加强内部审核程序,以更好的管理百万交易量。
案例三:华尔街金融危机2008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而引发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影响到了全球金融市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金融危机表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缺陷,必须得到重视。
审计师需要积极帮助金融机构监控风险和管理资产,帮助其未来业务的健康发展。
金融机构的审计虽然是一项有益的任务,但它也仅仅是为金融机构提供一种监督和安全保障,而不是保障完美的状态。
审计是关于业务风险和稳定性的建议和提醒,它被认为是金融监管和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审计作为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提高内部机制和限制违规行为,确保其合规性和稳定性。
审计人员需要秉持公正、诚信、专业的原则,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各种审计任务,帮助金融机构管理业务风险和稳定风险。
人民银行金库审计案例一、故事的开头:审计任务的降临。
话说有这么一天,咱们一群审计人员接到了一个超级重大的任务——对人民银行的金库进行审计。
这可就像是要去探秘一个装满宝藏的神秘城堡,既兴奋又紧张。
为啥呢?人民银行的金库那可是保管着巨额的货币、金银等重要资产,就像一个超级大的钱罐子,责任重大得很呢。
二、初入金库:眼花缭乱的财富世界。
我们进入金库的时候,眼睛都看直了。
一堆堆整齐摆放的现金,像小山一样,那金光闪闪的金条,在灯光下简直晃瞎眼。
不过我们可没被这眼前的财富冲昏头脑,马上就开始了严谨的审计工作。
# (一)库存现金盘点:数钱数到手抽筋是真的。
首先就是库存现金盘点。
这可不是简单地数数钱就完事儿了。
我们得按照严格的程序,把现金分成不同的面额、券别,一捆一捆地仔细清点。
那些现金工作人员一开始还挺自信,觉得他们日常管理得井井有条,肯定不会有问题。
可是呢,这一盘点就发现了小状况。
有一捆现金的封签看起来有点可疑,就像是被人不小心撕开又重新粘上的。
这可就像是平静的湖面上突然泛起了涟漪。
# (二)金银资产核对:黄金真的不会“长脚跑”吗?接着就是金银资产的核对。
那些金条、银锭都有自己的编号,就像它们的身份证一样。
我们得把账面上的记录和实际的金银一块一块地对号入座。
您猜怎么着?有一块小金条居然在账上有记录,但是在金库里找了半天都不见它的踪影。
这可就像家里丢了最贵重的传家宝一样,大家都紧张起来了。
三、深入调查:抽丝剥茧找真相。
发现这些问题后,我们就像侦探一样开始深入调查。
# (一)可疑封签背后:是粗心还是另有隐情?对于那个可疑封签的现金捆。
我们先找来了负责封装这捆现金的工作人员询问。
他一开始支支吾吾的,说可能是不小心弄的。
但是我们审计人员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我们查看了当天的监控录像,发现原来是他在封装的时候被同事叫走了一下,回来的时候就弄错了一些步骤,虽然不是故意的,但这也暴露了管理上存在漏洞。
要是有人心怀不轨利用这个漏洞,那可就麻烦大了。
《银行函证审计风险案例研究》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银行函证审计作为企业财务审计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企业资金安全、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银行函证审计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本文通过对一起典型的银行函证审计风险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揭示银行函证审计风险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为提升审计质量提供参考。
二、案例描述某大型企业(以下简称“A公司”)在年度财务审计过程中,委托某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B所”)进行银行函证审计。
B 所向A公司的开户银行发函,要求核实A公司在该行的存款余额及资金流向等信息。
然而,在收到的回函中,银行方面发现部分资金流向与A公司提供的资料存在不符之处,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注意。
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 资金转移涉嫌违规操作:经查证,A公司部分资金通过非正常渠道转移至其他账户,涉及金额较大。
2. 银行回函信息不准确:由于银行内部管理不规范,部分员工参与非法操作,导致回函中部分信息失真。
三、风险分析1. 内部审计风险:由于A公司内部管理不善,可能导致财务数据失真,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和风险。
2. 外部审计风险:B所在进行银行函证审计时,可能因银行回函信息不准确或未能发现A公司存在的违规行为,导致审计结论失真。
3. 法律法规风险:涉事银行员工和A公司相关人员涉嫌违规操作,可能面临法律追究。
四、风险应对措施1. 加强内部审计:A公司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财务制度,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2. 优化外部审计流程:B所在进行银行函证审计时,应与银行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回函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应加强对A公司财务数据的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3. 强化法律法规意识:涉事银行应加强员工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同时,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严肃处理违规行为。
4. 完善监管机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力度,规范银行函证审计流程,确保回函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务日益丰富,银行存款作为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众多法律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银行存款法律责任案例的分析,探讨银行在存款业务中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以期为银行业务的法律合规提供参考。
二、案例背景某甲,男,35岁,个体工商户。
2018年5月,某甲在乙银行开设了一个个人储蓄账户,并存入人民币10万元。
2019年3月,某甲因急需资金,向乙银行申请办理提前支取存款业务。
乙银行工作人员告知某甲,其存款已满一年,可以提前支取,但需支付一定的提前支取手续费。
某甲同意支付手续费,并办理了提前支取手续。
然而,在办理过程中,某甲发现乙银行多扣除了500元手续费。
某甲多次与乙银行协商解决,但乙银行始终不予理睬。
无奈之下,某甲将乙银行诉至法院,要求乙银行退还多扣手续费。
三、案例分析1. 乙银行是否应退还多扣手续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乙银行在办理某甲提前支取存款业务时,未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收取手续费,构成违约行为。
根据法律规定,乙银行应承担违约责任,退还多扣手续费。
2. 乙银行是否存在不当得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规定:“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
”本案中,乙银行多扣除某甲500元手续费,构成不当得利。
某甲作为受损失人,有权请求乙银行返还取得的利益。
3. 乙银行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乙银行的违约行为给某甲造成了经济损失,某甲有权要求乙银行承担赔偿责任。
四、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乙银行在办理某甲提前支取存款业务时,未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收取手续费,构成违约行为。
银行审计案例1:某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97年6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业务范围包括影视等。
至2002年8月31日,公司资产2561万元,负债213万元,净资产2344万元。
公司总经理任期为1997年6月至2002年8月,需对总经理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即离任审计)。
我所四名从业人员对此项目进行了审计,其中一人负责银行存款审计,审计时间为2002年11月7日至11月12日,审计收费4万元。
本所出具了正式审计报告,列示了经审计确认的2002年8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和97年6月至2002年8月的损益表,并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了正面评价,未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提出疑问。
审计报告出具不久,公司发现,出纳采用伪造银行对账单等手段贪污公款80万元,即银行存款少80万元,并将此情况通报本所。
审查审计工作底稿,可见审计人员主要进行了四个审计程序:编制了银行存款明细表,三核对相符;获取了银行对账单,其余额与明细账调节相符;摘录了30笔会计分录,无审计意见;复印了2张会计凭证及其原始单据,无审计意见。
我们发现银行存款审计方面存在如下问题:1.未进行内部控制的调查和符合性测试,完全依赖实质性测试。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有“审核”、“核对”、“对账”三个控制点,从本案来看,前两项做得较好,后一个控制点没有,即“由非出纳人员逐笔核对银行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并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
”因此,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未引起重视。
2.未对银行存款余额进行函证,仅核对了银行对账单和调节表。
因为“对账”控制点没有,与其相关的银行对账单和调节表的证明力大打折扣,而函证这一关键程序未执行。
3.公司提供的银行对账单存在明显的异常,未引起注意,并查明原因。
如2001年12月与2002年8月的对账单字体明显不同,2001年12月31日对账单余额有手工改动痕迹(盖了银行章和人名章,后证实是伪造的)。
项目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审计计划阶段仅有业务约定书,没有编制审计计划,在审计总结中有这样的描述:本次主要针对以下会计科目的重点项目及大额业务采取凭证抽查等方法进行审计: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交税金和损益类科目。
三、参考答案:1.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三项与上年相比,绝对额增加较多,应该列为审计重点。
另外,作为审计重点的还应该包括管理费用、投资收益和所得税费用,其原因是:管理费用在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不增反降似乎异常;本年度投资收益金额较大,而上一年度为0;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总额的比例与税率相差很大,应查明是纳税调整的原因还是计算错误。
2.张磊认为该公司在销售和收款业务方面内控制度值得信赖,不必进一步测评,可以直接进行实质性审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该公司未对新顾客进行信用调查就赊销表明其在销售和收款业务方面内控制度仍然存在不足。
审计人员在决定依赖内部控制的情况下,一般情况应对内部控制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测试,如果上一年度已经过测试,则应了解当年是否有新的变化,如果有,则应该对新的变化情况进行测试和评价。
只有在被审计单位为小规模单位、相关内控不存在、内控未有效执行或者控制测试的工作量可能大于其所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时,审计人员可以不必对相关内控进行测试。
3.“情况⑴”是问题。
根据规定,采用预收账款方式的应当在发出货物时确认收入实现,不应在2010年度虚开发票虚列收入。
该笔错误对损益真实性的影响为:多计主营业务收入2 400万元、多计应交税费——应税增值税(销项税)408万元、多计利润2 400万元,多计所得税792万元。
“情况⑵”不是问题。
根据规定,企业要在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后才能确认销售商品的收入,新产品在试用期内,因为有可以退货的约定,主要风险没有转移,不应确认收入,只有当购买方正式接受该商品或退货期满时才确认收入。
对损益的真实性没有影响。
4.对于“情况⑶”,应实施必要的追加审计程序,检查与销售有关的文件,包括销售合同、销售订单、销售发票副本、发运凭证;检查赊销批准的手续,询问有关经办人;尤其关注在对方不承认有此经济业务往来的情况下,临江公司管理层的反应,是否有通过法律手段追讨该笔欠款的行动或打算,借以判断虚实,查清是否虚构客户从中舞弊。
[案例4.5]基本案情:对某企业2008年的银行存款进行审查:2008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26680元;银行对账单余额为25400元(经核实是正确的)12月存在的未达账项如下:(1)12月29日,委托银行收款2500元,银行已入账,收款通知尚未送达企业。
(2)12月31日,企业开出现金支票一张1800元,银行尚未入账。
(3)12月31日,银行以代付企业电费800元,企业尚未收到付款通知。
(4)12月31日,企业收到外单位转账支票一张3200元,企业已收款入账,银行尚未入账。
(5)12月15日,收到银行收款通知金额为3850元,公司入账时误记为3900元分析要点:(1)根据上述情况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2)假定银行存款对账单中存款余额正确无误,试问:①编制的调节表中发现的错误金额是多少?②2008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正确余额是多少?③如果20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项目中银行存款余额为28 000元,请问是否真实?答案提示:(1)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单位:XX公司 2008年12月31日单位:元2.常见银行存款错弊(1)制造余额差错。
即会计人员故意算错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来掩饰利用转账支票套购商品或擅自提现等行为,也有的在月底银行存款日记账试算不平时,乘机制造余额差错,为今后贪污做准备。
这种手法看起来非常容易被察觉,但如果本年内未曾复核查明,以后除非再全部检查银行存款日记账,否则很难发现。
(2)擅自提现。
擅自提现手法,是指会计人员或出纳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私自签发现金支票后,提取现金,不留存根不记账,从而将提取的现金占为己有。
这种手法主要发生在支票管理制度混乱、内部控制制度不严的单位。
(3)混用“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
会计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在账务处理中,将银行存款收支业务同现金收支业务混同起来编制记账凭证,用银行存款的收入代替现金的收入,或用现金的支出代替银行存款的支出,从而套取现金并占为己有(4)公款私存。
即将公款转入自己的银行户头,从而、侵吞利息或挪用单位资金。
其主要手法有:将各种现金收入以个人名义存人银行,以“预付账款”名义从单位银行账户转汇到个人银行账户。
虚拟业务而将银行存款转人个人账户,业务活动中的回扣、劳务费、好处费等不交公、不入账,以业务部门或个人名义存入银行等。
(5)出借转账支票。
即指会计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非法将转账支票借给他人用于私人营利性业务的结算,或将空白转账支票为他人做买卖充当抵押。
(6)转账套现。
指会计人员或有关人员通过外单位的银行账户为其套取现金。
这种手法既能达到贪污的目的,也能达到转移资金的目的。
在这种手法下,外单位的账面上表现为“应收账款”受“银行存款”等科目以相同的金额一收一付,而本单位为外单位套取现金,从中牟取回扣。
(7)涂改银行对账单。
涂改银行对账单上的发生额,从而掩饰从银行存款中套取现金的事实。
在这种手法下,一般是将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上的同一发生额一并涂改,并保持账面上的平衡。
为了使账证相符,有的还涂改相应的记账凭证。
(8)支票套物。
是指会计人员利用工作之便擅自签发转账支票套购商品或物资,不留存根不记账,将所购商品据为己有。
(9)从银行提现不记现金账。
指会计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在由现金支票提出现金时,只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不登记现金日记账,从而将提出的现金占为己有。
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的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分两个账本,如果不对照检查,这种手法极难被发现。
(10)截留银行存款收入。
指会计人员利用业务上的漏洞和可乘之机,故意漏记银行存款收入账,伺机转出转存占为己有。
这种手法大多发生在银行代为收款的业务中,银行收款后通知企业,会计人员将收账通知单隐匿后不记日记账,以后再开具现金支票提出存款。
(11)重复登记银行存款支出款项。
指会计人员利用实际支付款项时取得的银行结算凭证和有关的付款原始凭证,分别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使得一笔业务两次报账,再利用账户余额平衡原理,采取提现不入账的手法,将款项占为己有。
(12)出借账户。
指本单位有关人员与外单位人员相互勾结,借用本单位银行账户转移资金或套购物资,并将其占为己有。
也有单位通过对外单位或个人出借账户转账结算而收取好处费。
在这种手法下,一般是外单位先将款项汇入本单位账户,再从本单位账户上套取现金或转入其他单位账户。
这样收付相抵,不记银行存款日记账。
(13)涂改转账支票日期。
会计人员将以前年度已入账的转账支票收账通知上的日期涂改为报账年度的日期进行重复记账,再擅自开具现金支票提取现金不入账并将现金占为己有。
这种手法下,由于重复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将大于银行对账单余额。
(14)套取利息。
会计人员利用账户余额平衡原理,采取支取存款利息不记账手法将其占为己有。
企业的贷款利息,按规定应抵减存款利息后,记入财务费用。
月终结算利息时,如果只记贷款利息而不计存款利息,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就会小于实有额,然后再支出利息部分款项不入银行存款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的余额就自动平衡,该项利息也就被贪污了。
这种手法,在对账单和调节表由出纳一人经管的单位很难被发现。
(15)涂改银行存款进账单日期。
会计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将以前年度会计档案中的现金送存银行的进账单日期,涂改为本年度的日期,采取重复记账的手法侵吞现金。
这样就能将现金占为己有,但由于与银行对账单不符,因而容易被发现。
所以,有些会计人员为了保持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一致,也相应地在银行对账单上填列借方余额;或采用收款不入账的手法掩饰真相,使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自动平衡。
(16)其他一些错弊。
主要包括:①未将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全部、及时地送存开户银行。
②通过银行结算划回的银行存款不及时、足额入账。
③违反国家规定进行预牧货款业务。
④开立“黑户”,截留存款。
⑤签发空头支票、空白支票,并由此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
⑥银行存款账单不符。
案例分析:从专业的角度提炼博达63亿现金不翼而飞的原因博达63亿现金不翼而飞的内幕一、博达63亿现金不翼而飞,四大6位会计师遭停签两年或半年处分2004年6月15日以砷化镓为主业的台湾上市公司博达发布消息,证实该公司已于十四日向法院声请重整,经过四个月的调查,博达公司掏空案,检方侦查终结,博达帐面上63亿(新台币)资金不翼而飞,幕后黑手一一被揪出来。
博达资产负债表上「现金与约当现金」的数字,过去一年增加了25亿元‚2004年第一季度末余额高达63亿元约当现金。
因为帐上现金数字明显高过「一年到期的长期借款」。
所以投资人放胆在市场上买进博达的可转换公司债,放款银行也没有急着抽回长短期贷款47亿元。
董事长叶素菲在博达声请重整后却说这些钱是衍生性金融商品,无法用来偿还即将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借款三十余亿元。
63亿元约当现金,为何无法动用?安侯建业会计师事务所(台湾毕马威)表示,安侯建业负责博达公司财务报表查核,是到2003年第三季,在03年半年报查核时,博达公司存放于菲律宾首都银行约29亿元现金,经向银行函证,银行回复均表达这笔资金的所有权没有问题,也没有被限制用途。
至于04年第一季的63亿元现金为何不见?安侯建业会计师事务所表示,博达公司2004年第一季财报并非由安侯建业查核(改由勤业众信(台湾德勤)审计)安侯建业不便表达意见。
此外,针对博达公司将巨额的资金存放在国外的银行,安侯建业在查核时,难道没有发现其中有可疑吗?安侯建业会计师事务所指出,博达公司于菲律宾首都银行帐户,是在2002年9月开户的,在2003年6月,帐户的资金就将近29亿元,这部分博达公司对会计师的讲法,是该公司在境外银行的资金,主要是用来购买原料以及机器设备,而会计师只能查核客户在境外是否确实有这么多钱,而无法查核客户将资金放在国外的意图。
事后查明,博达涉嫌在香港、美国虚设10家以上的人头公司,以假销货的方式,膨胀应收帐款高达141亿元,再经由上下游厂商配合,虚增应付帐款,掏空博达,博达透过国外人头客户虚增营收,势必产生巨额应收帐款,容易启人疑窦。
为了掩盖事实,博达董事长透过海外人头公司向国外银行借款买下这些应收帐款或所衍生的应收帐款连动证券(CLN)。
经由这些交易博达巧妙地将应收帐款,转变成帐上的现金。
然而博达所得到的资金必须存于这些国外银行,并且限制用途(博达不能动用这笔资金)。
此举等同要求这些存款要作为海外人头公司借款的抵押,并且当海外人头公司无法还款或者博达发生财务危机时,这些帐上存款将和人头公司的借款自动抵销。
因审计失职,台湾金管会在04年7月处罚勤业众信和安侯建业四位签证的会计师‚分别遭停签两年处分;04年12月又处罚了安侯建业两位会计师,分别遭停签半年处分二、从银行存款审计入手侦查重大舞弊银行存款,很多CPA认为是非重点审计科目,往往交给实习生或审计助理完成;当前国内对银行存款审计典型的四步曲是:第一步,编制了银行存款明细表,三核对;第二步,核对银行对账单与明细账、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第三步,询证所有的银行存款账户;第四步,抽查重要、异常凭证及截止性测试。
好象很简单,但一些“小儿科”问题,很多CPA不一定见得会解决,如银行存款询证函询证余额是填对账单还是明细账的?存款询证时是否要求银行注明定期存单、保证金及其他受限制银行存款余额?询证函是寄给银行哪个部门还是具体经办人?银行存款审计技巧是CPA基本功,相当CPA对银行存款审计不真正了解,不懂得从该科目入手发现公司重大舞弊。
最近,中国银河证券有限公司刘琼及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童丽丽发表了一篇很有见地的银行存款审计文章:《关注银行存款审计中的几个问题》,本文综合山东正源和信会计师事务所赵艳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王金易《银行存款审计应关注的几个问题》见解,系统介绍一下银行存款审计注意事项,供CPA批判。
控制函证银行存款函证,是银行存款审计的传统方法,也是证明银行存款存在性及所有权的主要手段。
为了提高银行存款审计的质量,控制审计风险,在执行银行存款审计业务时,函证程序应该注意以下方面:1.审计人员必须取得被审计单位银行对账单,并根据对账单审计基准日的存款余额,填写银行询证函。
(注意,是对账单余额)2.对于本会计期间新开户和销户的银行账户,要取得有关资料,一并函证,特别是要函证销户账户的原开户行,以确认是否存在未入账贷款。
3.银行询证函应该由审计人员直接发出并接收。
(注意,不能经过客户之手)4.对于银行账户较多的企业,要了解账户较多的原因,防止其他可能的审计风险。
这是天职孜信会计师事务所一则审计失败案例,北大科技(600878)为一家上市公司,经营困难,本所第一次接受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