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为什么选豌豆做实验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354.00 KB
- 文档页数:2
第1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考点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1.实验材料的选择与相关概念(1)常用符号及含义——P:亲本;F1:子一代;F2: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
(2)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①豌豆是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的植物。
②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3)杂交过程的要求: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高茎与矮茎,②亲本是纯种;对杂交结果提出问题:F1为什么全部为高茎的;F2发生了性状分离,其比例为什么总是3︰1。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由此可见,F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3高∶1矮,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 =1∶2∶1。
【解惑】F1配子的种类有两种是指雌雄配子分别为两种(D和d),D和d的比例为1∶1,而不是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画出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测交⎩⎪⎨⎪⎧目的:验证分离现象解释的正确性选材:F1与隐性纯合子预测:Dd×dd→1Dd∶1dd实验:F1×矮茎→30高茎∶34矮茎≈1∶1结论: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符,从而证明对分离现象理论解释的正确性【提示】孟德尔验证实验中用隐性类型对F1进行测交实验的原因: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只含有一种隐性配子,能使F1中含有的基因,在后代中全表现出来,分析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即可推知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
4.分离定律的实质1.正误判断(1)豌豆的高茎与矮茎、圆粒与皱粒分别是相对性状(√)(2)家兔的长毛与细毛是相对性状,大象的长鼻与猿猴的短鼻也是相对性状(×)(3)杂交实验种植高茎、矮茎两个品种时,孟德尔已充分考虑两者花期一致(√)(4)用豌豆的另外6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F2时均统计出近3∶1的性状分离比,预示着这个比值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某种内在规律起作用(√)(5)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2012·江苏)(×)(6)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2.(教材改编题)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纯合子糯性品种与纯合子非糯性品种杂交得到F1,让F1自交得到F2。
第一章基因的分离规律第一节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学习目标 1.分析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
(重难点) 2.理解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重点)一、恰当地选择实验材料1.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不受外界花粉的干扰。
(2)花大,容易去雄和人工授粉。
(3)具有稳定的、可以明显区分的相对性状。
2.人工杂交试验操作去雄→套袋→人工传粉→再套袋。
二、孟德尔科学实验的方法1.巧妙运用由简到繁的方法(1)孟德尔在众多的相对性状中,首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子分析,发现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2)当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清楚后,由简到繁,进一步同时研究了两对以至多对相对性状,最终发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2.合理地运用数理统计(1)孟德尔对所研究的性状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了不同性状在各代出现的数据,研究目的性状在各代间是如何传递的。
为此孟德尔巧妙地引入了数理统计的方法处理这些数据。
(2)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将得到的子二代不同性状的数据经过数量统计处理后,都接近3∶1的比例关系。
在同时研究两对性状时,得出了9∶3∶3∶1的比例关系。
(3)后人在继续研究中发现,只有满足大样本的条件,才能够实现孟德尔数理统计的比例关系。
(4)孟德尔成功地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研究生物的遗传问题,从而把遗传学研究从单纯的描述推进到定量的计算分析,化无形为有形,开拓了遗传学研究的新途径。
3.严密地假说演绎针对已有事实→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并在不同植物的杂交试验中分别验证假说的正确性→普遍规律。
1.判断对错(1)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2)豌豆的高茎与粗茎是一对相对性状。
()(3)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答案](1)×分析: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故去雄操作应在开花前进行。
(2)×分析:相对性状是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粗茎是两种性状。
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时间:月日1.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易于成功的原因:(1)豌豆是、,所以自然状态下豌豆都是。
(2)豌豆有多对易于区分的。
(3)花大,易于操作。
2.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如高茎;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如矮茎。
后来,人们将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
(P4)3.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的研究方法是,两大定律的适用范围:。
4.分离定律实质:减数分裂Ⅰ后期。
5.判断基因是否遵循两大定律的方法:。
6.孟德尔验证假说的方法是7.测交实验结果能说明:。
8.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方法是;不断提高纯合度的方法是;判断纯合子和杂合子方法是(植物常用)、(动物常用)。
9.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内容:(1)生物性状是由决定的。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3)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进入不同的配子。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P5)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时间:月日1.孟德尔针对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提出的“自由组合假设”:F1(YyRr)在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可以自由组合。
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
(P10)2.孟德尔用实验验证了其“自由组合假设”是正确的。
(P11)3.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和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P12)4.自由组合定律实质:。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个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的基因可能是。
5.孟德尔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①选用了正确的实验材料:;②用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③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试验→分析→假说→验证→结论,即法。
④由的研究思路;⑤用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遗传因子,有利于逻辑分析遗传的本质。
6.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验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即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理解基因的显隐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概念。
3. 掌握测交法验证遗传规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规律。
他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两个基因控制同一性状,这两个基因可能相同(纯合子)或不同(杂合子)。
在形成配子时,这两个基因会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遗传给后代。
孟德尔提出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即:1. 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三、实验材料1. 豌豆种子:红花与白花、高茎与矮茎、圆粒与皱粒等。
2. 玻璃器皿:培养皿、试管等。
3. 实验工具:镊子、剪刀、放大镜等。
四、实验方法1. 选择具有不同性状的豌豆种子,进行杂交实验。
2. 观察并记录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
3. 通过测交法验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五、实验步骤1. 选择红花与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得到F1代。
2. 观察F1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1代均为红花。
3. 将F1代与白花豌豆进行测交,得到F2代。
4. 观察并记录F2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2代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
5. 选择高茎与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得到F1代。
6. 观察并记录F1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1代均为高茎。
7. 将F1代与矮茎豌豆进行测交,得到F2代。
8. 观察并记录F2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2代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3:1。
9. 选择圆粒与皱粒豌豆进行杂交,得到F1代。
10. 观察并记录F1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1代均为圆粒。
11. 将F1代与皱粒豌豆进行测交,得到F2代。
12. 观察并记录F2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2代圆粒与皱粒的比例为3:1。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孟德尔选取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及方法(1)豌豆的优点: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豌豆在自然状况下,一般都是纯种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豌豆花大,易去雄和人工授粉。
(2)人工异花传粉操作步骤去雄―→套袋―→传粉→套袋(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的干扰)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P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性状分离现象)3∶1(性状分离比)3.假说(对分离现象的解释)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目的验证对分离现象解释的正确性。
(3)理论预测(4)测交实验结果测交后代的64株豌豆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矮茎,这两种性状的分离比接近于1∶1。
(5)结论: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是杂合子,产生D和d两种配子,这两种配子的比例接近于1∶1。
5.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模拟实验的条件①甲、乙两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②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③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分析结果得出结论①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
②彩球组合代表的显、隐性数量比:显性∶隐性≈3∶1。
二、分离定律(1)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核基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三、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设甲、乙为一对相对性状)(1)隐性纯合子:表现为隐性性状的个体都是隐性纯合子。
(2)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方法(设一对相对性状中,甲为显性性状个体,乙为隐性性状个体)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及比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逆推类型)方法一:遗传因子填充法。
先根据亲代性状表现写出能确定的遗传因子,如显性性状的相关遗传因子组成可用AA 或Aa(A -)来表示,那么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只有一种aa ,根据子代中一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遗传因子组成。
孟德尔的豌⾖杂交实验知识点总结(1)孟德尔的豌⾖杂交实验知识点总结知识点1:⼏组基本概念(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熟记)1、交配类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交配,如DD×dd等;×(显隐性判定)⾃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如DD×DD、Dd×Dd等;○×(显隐性判定、鉴别纯合⼦和杂合⼦、获×符号需给学⽣讲清)得植物纯种)(何时⽤○测交:杂种⼀代×隐性纯合⼦,如Dd×dd(验证杂(纯)合⼦、测定基因型)P:亲本、♀:母本、♂:⽗本、 F1:⼦⼀代、F2:⼦⼆代2、性状类(1)性状:⽣物体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理⽣化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物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3、基因类(1)相同基因:同源染⾊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性状的基因。
在纯合⼦中由两个相同基因组成,控制同⼀性状的基因,如图中A 和A就是相同基因。
(2)等位基因:⽣物杂合⼦中在⼀对同源染⾊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图中B和b、C和c、D 和d 就是等位基因。
(3)⾮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有两种,即⼀种是位于⾮同源染⾊体上的基因,符合⾃由组合定律,如图中的A和D;还有⼀种是位于同源染⾊体上的⾮等位基因,如图中的A和b。
(4)复等位基因:若同源染⾊体上同⼀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在两个以上,称为复等位基因。
如控制⼈类ABO⾎型的I A、IB、i三个基因,ABO⾎型是由这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的。
因为I A对i是显性,I B对i是显性,I A和I B是共显性,所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只能是:I A I A,I A i—A型⾎;I B I B,I B i—B 型⾎;ii—O型⾎;I A I B—AB型⾎。
4、个体类(1)基因型与表现型①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表现型:⽣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第一章孟德尔遗传规律知识点清单①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②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①在花未成熟前去母本的全部雄蕊②对母本套上纸袋③传粉④套袋(不同植株的花在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时随机的。
本实验分别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①在甲乙小桶内放入两种彩球各10各。
②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充分混合。
③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彩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
④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③重复做50—100次。
Dd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的数目要远远多于雌配子。
只不过是含D的雌配子和含d的雌配子比例接近1:1,含D的雄配子和含d的雄配子比例接近1:1。
例1、某种高等植物的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 、雄配子很多,雌配子很少 C、雌配子:雄配子=1:3D、含A遗传因子的雌配子:含a遗传因子的雄配子=1:1。
例2.豚鼠的黑体色对白体色是显性。
当一只杂合的黑色豚鼠和一只白豚鼠杂交时,产生出生的子代是三白一黑,以下对结果的合理解释是A.等位基因没有分离B.子代在数目小的情况下,常常观察不到预期的比率C.这种杂交的比率是3∶1D.减数分裂时,肯定发生了这对等位基因的互换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而且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等位基因,在减I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高一生物必修二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时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是( )①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又容易区分的性状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②③④2、下列不属于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原因的是( )A.豌豆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B.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C.豌豆在自然条件下都是纯种D.豌豆是单性花,易于操作3、下列各项符合孟德尔根据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作出的假设性解释的是()A.具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表现出隐性性状B.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C.生物体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和环境共同决定D.生物体所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4、下列不属于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原因的是()A. 豌豆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B. 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C. 豌豆子代数量多,便于统计D. 豌豆是单性花,易于操作5、在下列实例中,分别属于相对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是( )①羊的长角与短腿②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③兔的粗毛和狗的细毛④开红花的牡丹与开白花的牡丹杂交,后代全开粉红花⑤一对正常的夫妇所生子女中有一个是白化病患者A.①⑤B.②④C.②⑤D.③⑤6、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大象的身高与体重B.猪的长毛与短毛C.鹦鹉的白毛与蓝眼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7、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中,最简单、最有力反驳融合遗传观点的操作步骤及其现象的是()A.高茎与矮茎杂交,高茎做母本的正交,F1全部表现高茎B.高茎与矮茎杂交,高茎作父本的反交,F1全部表现高茎C.杂种高茎自交,后代出现高茎与矮茎之比为 3:1D.纯种高茎自交,后代全部表现为高茎8、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遗传因子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9、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中两种性状比接近1∶1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10、控制某性状体细胞基因型为Mm的个体称为( )A.隐性性状B.纯合子C.显性性状D.杂合子11、高粱的糯性(M)对非糯性(m)为显性,一株杂合的糯性高粱自交,子代非糯性高粱植株所占比例为()A.25% B.50% C.75% D.100%12、用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杂交时,需在开花前除去父本的雌蕊 B.F1自交时无需除去雌蕊或雄蕊C.杂交时,高茎豌豆必须做母本 D.人工授粉后,无需套袋处理13、用甲、乙两个桶及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进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模拟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主要目的是模拟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B.甲、乙两个小桶中小球的总数量一定要相等C.统计40次,小球组合AA、Aa、aa数量应为10、20、10D.每个桶中都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并且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相同14、下列有关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B.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C.自交能提高纯合子所占的比例D.测交能判断待测显性个体的基因组成15、二倍体高等植物剪秋罗雌雄异株,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
孟德尔随机化实验是一种用于探究遗传规律的经典实验方法。
此方法由奥地利植物学家格里高利·约翰·孟德尔于19世纪中期提出并运用于豌豆杂交实验中。
通过对不同性状的豌豆进行交叉配对,并观察子代的表现,孟德尔发现了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从而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
孟德尔随机化实验的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步骤:1. 选择实验材料: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豌豆具有多种性状,如颜色、形状等,且易于培养和观察。
2. 制定实验方案:孟德尔根据豌豆的性状,设计了一系列交叉配对的实验方案,例如黄色籽粒与绿色籽粒的交叉、圆形籽粒与皱纹籽粒的交叉等。
3. 进行交叉配对:孟德尔按照实验方案,进行豌豆的人工授粉和杂交,确保不同性状的豌豆能够交叉产生子代。
4. 观察子代表现:孟德尔观察并记录了每一次杂交后子代的表现情况,如颜色、形状等性状的表现比例。
5. 统计数据分析:孟德尔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了一定的规律和比例关系。
通过这一系列实验,孟德尔得出了两个重要的遗传规律:显性和隐性基因的存在以及遗传物质的分离和组合规律。
这些规律后来被称为孟德尔定律,对于后世的遗传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德尔随机化实验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了遗传规律,更在于奠定了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孟德尔随机化实验采用了严格的实验设计和系统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成为了后世科学研究的典范之一。
孟德尔随机化实验是一次开创性的科学实验,它揭示了遗传规律,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同时也为后世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提供了范例。
这一经典实验方法至今仍在遗传学和其他学科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孟德尔随机化实验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揭示了遗传规律,更在于奠定了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统计分析,孟德尔确立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这对于后世的遗传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 孟德尔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两个重要的遗传规律,即“显性和隐性基因的存在”和“遗传物质的分离和组合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