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梯对重越程距离的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电梯维护保养人员在对重侧缓冲距离的认识方面误区分析电梯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而电梯维护保养人员的工作对电梯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电梯维护保养过程中,对重侧缓冲距离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维护保养人员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对电梯的安全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有必要对电梯维护保养人员在对重侧缓冲距离的认识方面存在的误区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我们需要明确重侧缓冲距离的定义。
重侧缓冲是指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当发生异常情况导致电梯无法正常停靠在地板平层位置时,就需要依靠重侧缓冲装置来缓冲电梯的速度,保证乘客和设备的安全。
而重侧缓冲距离就是指电梯在发生紧急制动时,从正常运行速度到完全停止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确保乘客和设备的安全。
一、对重侧缓冲距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维护保养人员对重侧缓冲距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电梯的紧急制动系统正常工作就可以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忽视了重侧缓冲距离在电梯安全中的至关重要性。
实际上,重侧缓冲距离是电梯在紧急情况下保障乘客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只有合理的重侧缓冲距离才能有效地减缓电梯的速度,保证乘客在意外情况下不受伤害。
二、对重侧缓冲距离标准的理解不清对于重侧缓冲距离标准的理解不清也是电梯维护保养人员常见的误区之一。
重侧缓冲距离标准是由国家标准规定的,在不同类型的电梯和不同的工况下都有相应的标准要求,维护保养人员应该熟悉并严格遵守这些标准,确保电梯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缓冲,而不是随意调整或忽视这些标准。
三、对重侧缓冲装置的检查和维护不够重视在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中,有些维护保养人员对重侧缓冲装置的检查和维护不够重视,认为这些装置很少出现故障,因此忽略了对其的定期检查和维护。
实际上,重侧缓冲装置作为电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出现故障可能会对电梯的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维护保养人员应该加强对重侧缓冲装置的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
电梯维护保养人员在对重侧缓冲距离的认识方面误区分析电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保障电梯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电梯维护保养人员在工作中需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包括对重侧缓冲距离的认识。
一些维护保养人员在对重侧缓冲距离的认识方面存在一些误区,这不仅可能导致维护保养工作的不规范,还会增加电梯运行中的安全隐患。
有必要对电梯维护保养人员在对重侧缓冲距离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正确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一、误区分析1. 对重侧缓冲距离认识不足一些电梯维护保养人员对重侧缓冲距离的认识存在偏差,他们认为只要电梯的缓冲装置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就可以保证重侧缓冲距离的准确性,忽视了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这种认识不足导致了他们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对重侧缓冲距离的监测不够,存在安全隐患。
2. 忽视对重侧缓冲距离的调整另一些维护保养人员虽然了解重侧缓冲距离的重要性,却在实际工作中忽视了对其的调整。
他们认为电梯在安装调试时已经进行了重侧缓冲距离的调整,而在日常维护保养中只需进行常规巡检和保养,对重侧缓冲距离的调整并不重要。
这种偏差的认识让他们忽视了电梯在长时间运行中由于磨损、老化等因素而导致的重侧缓冲距离偏差,增加了电梯运行的风险。
3. 对重侧缓冲距离的处理不当一些维护保养人员虽然重视对重侧缓冲距禿的调整,但在实际操作中处理不当。
他们可能过于追求效率,草率地进行调整,甚至不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导致了重侧缓冲距离的偏差,并在之后的运行中引发安全问题。
二、正确的认识和处理方法1. 加强对重侧缓冲距离的认识电梯维护保养人员应当加强对重侧缓冲距离的认识,了解其重要性以及受到的影响因素。
在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中,应该注重对重侧缓冲距离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重视对重侧缓冲距离的调整在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中,维护保养人员应该高度重视对重侧缓冲距离的调整。
电梯的顶部空间和对重越程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监督检验方法的探讨报告电梯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设备,为了确保其安全性能,需要对其运行参数进行监督检验。
电梯的顶部空间和对重越程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是电梯安全的关键参数之一。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参数的监督检验方法。
一、电梯顶部空间电梯顶部空间是指电梯顶部到顶板之间的距离,通常在建设安装过程中会留出一定的空间来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在电梯不断运行的过程中,这个空间的高度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对电梯的安全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电梯运行前和运行中,需要对电梯顶部空间进行监督检验。
监督检验的方法为:将头顶板拆开,同时,将顶板靠近电梯顶部的缺口封死,再使用测高仪测量顶部空间的高度,比对结果是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二、对重越程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对重越程是指电梯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发生的运动过程:回程时传动装置在缓冲器支承面以上第一个支承点之前,电梯筒内的对重已经超过最低限度,并向上移动。
对重越程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是指,对重越程过程中,对重和轿厢之间垂直方向的最大距离,同样是电梯安全的重要参数之一。
对此,国家规定应当对每部电梯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进行监督检验。
监督检验的方法为:使用专业测量设备,将电梯轿厢和对重按照国家安全标准进行负载,同时关掉电梯的电源,使用测量软件测量“最大允许垂直距离”。
如果检验结果超出国家安全标准,需要对电梯进行修缮或重新调试。
综上所述,电梯的顶部空间和对重越程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是电梯安全的关键参数,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实际中,监督检验这两个参数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以确保电梯的安全性能。
数据分析是指在分析数据的统计数据基础上,结合业务知识、方法论、理论知识对数据进行解读、分析、预测等操作。
在实际中,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数据背后的逻辑和规律,从而为决策提供支持和帮助。
下面我们将以销售数据为例,进行一些常见的数据分析。
1. 销售额/销量数据分析通过对销售额和销量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1)从月度销售额和销量趋势来看,公司在前三个季度销量和销售额呈现上升趋势,到第四个季度略有下降,但总体来看增长趋势良好;(2)从产品销售额和销量来看,产品A和产品C占据公司销售额前两名,占比分别为40%和30%;而产品B在销售额中占比较小,但在销量中占比高,说明产品B虽然价格不高,但销售量大;(3)从区域销售额和销量来看,华北地区销售额最高,但销售量最低;而华南地区销售额最低,但销售量最高;以上分析对于公司的产品和市场分析,甚至对于制定战略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电梯井道顶部间距对对重缓冲器距离要求为防止电梯冲顶,在电梯上都设置有:上端站强迫减速开关、上限位保护开关、上极限保护开关、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对重缓冲器等作为安全保护装置。
其中,上限位保护开关及上极限保护开关均是通过制动器制动来达到保护电梯安全的。
当电梯轿厢在最高层站平层位置制动器失效、对重重量又大于轿厢重量时,电梯将向上溜车发生冲顶事故,这时GB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中4.5.1条"当轿厢在最高层站平层位置时,对于蓄能型缓冲器,缓冲器顶面与对重装置撞板之间的距离应为200mm~350mm,对于耗能型缓冲器,此距离应为150mm~400mm"。
此规定中对重与缓冲器距离能否满足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5.7.1、5.7.1.1条规定的电梯井道顶部间距,能否保证轿厢和乘客安全呢?现就此进行分析论证。
一、GB7588-2003标准对对重缓冲器距离的要求对重缓冲器距离是指:电梯轿厢在最高层站平层时,对重装置撞板与缓冲器顶面之间的距离。
根据GB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5.7.1、5.7.1.1条规定:"曳引驱动电梯的井道顶部间距应满足下列要求,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a)、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b)、轿顶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0+0.035V2m;c)、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1)、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3+0.035V2m;2)、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1+0.035V2m;d)、轿厢上方应有足够的空间,该空间的大小以能容纳一个不小于0.50m×0.60m×0.80m的长方体为准......。
电梯对重缓冲距离
1电梯重缓冲距离
电梯重缓冲距离是指一系列平稳停靠和开启距离,这些距离能满足电梯的最小安全要求,防止在运行、停靠和开启时发生安全危险或破坏性停止。
它也有助于减少电梯运行时产生的振动,改善电梯的操作习惯。
在正常情况下,电梯重缓冲距离下限应等于轿厢作平动(停靠、开启)时需要轿厢灵敏度(也是称为“无机械冲击停止”)有助于提高电梯安全性,也有助于保证电梯正常使用久远。
此外,电梯重缓冲距离明显影响电梯的行为,该状态堵塞以及在停靠和开启时的状态的演变,根据不同情况实际情况变化。
重缓冲距离也可以分为重缓冲距离、缓冲距离和恒定距离。
重缓冲距离是指电梯在靠近相关建筑物时实际应停靠距离,以保证轿厢在停止处被缓冲而不会发生撞击,而剩余距离为缓冲距离,用于减弱撞击,使轿厢的运行状态平稳。
此外,恒定距离是指重缓冲距离和缓冲距离之和。
因此,电梯重缓冲距离在电梯安全性和使用久远方面至关重要。
电梯重缓冲距离下限应等于轿厢灵敏度,以保证实际应停靠距离,确保轿厢不会发生撞击,缓冲距离则用于减弱撞击,使轿厢的运行状态平稳,改善运行习惯,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
电梯对重越程距离的检验张国卿 魏大海 王子平 付赛军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平顶山分院 平顶山 467001摘 要:电梯对重越程距离的检验是判定电梯合格与否的重要检验项目。
在实际检验工作中,由于该项目的检验需要同时结合其他项目的检验来综合判定,同时对一些存在的特殊情况也有必要深入分析。
鉴于此,有必要对该越程距离的检验做一些归纳整理,以供检验人员在工作中更好的参考。
文中分析了现行标准、规范实施应用的情况,并对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梯;对重;越程距离;检验中图分类号:TU85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785(2019)19-0110-05Abstract: the inspection of the heavy lift distance is an important inspection item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lift is qualified or not. Inthe actual inspection work, because the inspection of this project needs to be combined with the inspection of other projects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judg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n in-depth analysis of some existing special situations. In view of this,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some induction and arrangement for the inspection of the crossing distance, so as to provide better reference for the inspectors in their 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ent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and discusses some existing problems.Keywords: elevator; counterweight; runby; inspection0 引言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建设,高楼林立,电梯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
电梯对重缓冲器距离标准电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它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而电梯对重缓冲器作为电梯安全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距离标准更是需要严格遵守。
本文将探讨电梯对重缓冲器距离标准的重要性以及对电梯安全的影响。
首先,电梯对重缓冲器的距离标准对电梯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外力的影响,如突然停电、机械故障等。
这些外力可能会导致电梯突然停止或者下坠,给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而电梯对重缓冲器的距离标准的合理设置,可以有效地减轻电梯的冲击力,保护乘客的安全。
如果电梯对重缓冲器的距离过大,那么在电梯突然停止或下坠时,缓冲器无法及时起到减速的作用,乘客将会受到更大的冲击力,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因此,电梯对重缓冲器的距离标准的合理设置,是保障电梯安全的重要环节。
其次,电梯对重缓冲器的距离标准对电梯的运行效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电梯作为一种高效的交通工具,其运行效率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出行体验。
而电梯对重缓冲器的距离标准的合理设置,可以减少电梯的停留时间,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
如果电梯对重缓冲器的距离过小,那么在电梯停止时,缓冲器会过早地起到减速的作用,导致电梯停留时间过长,影响了电梯的运行效率。
因此,电梯对重缓冲器的距离标准的合理设置,可以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为乘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最后,电梯对重缓冲器的距离标准的合理设置,还可以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
电梯作为一种大型机械设备,其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电梯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性。
而电梯对重缓冲器的距离过大或过小,都会对电梯的运行造成一定的损伤,缩短电梯的使用寿命。
如果电梯对重缓冲器的距离过大,那么在电梯停止时,缓冲器无法及时起到减速的作用,导致电梯的冲击力过大,损伤电梯的机械部件。
而如果电梯对重缓冲器的距离过小,那么在电梯停止时,缓冲器会过早地起到减速的作用,导致电梯的机械部件过度磨损,缩短电梯的使用寿命。
因此,电梯对重缓冲器的距离标准的合理设置,可以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梯的经济效益。
谈电梯对重越程距离的检验分析摘要:电梯对重越程距离的检验是判定电梯合格与否的重要检验项目,因此,有必要对这种越程距离的检查进行总结和整理,以便为相关检验工作提供更好的依据。
本文就对电梯对重越程距离的检验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对重越程距离的检验工作。
关键词:电梯;对重越程距离;检验分析一、概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越来越多,对电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现在商场、超市、医院使用的电梯越来越多;办公大楼、居民区等人群密集的地方,乘坐电梯已经成了人们工作和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中,关于电梯对重越程的距离有一个很清楚的定义,在电梯对重缓冲器附近必须有一个永久的对重越程距离标识,在该标识中,当电梯轿厢在顶部平层的位置上,必须对对重装置撞板与它的缓冲器顶部间的最大垂直间距进行控制。
电梯对重越程距离标识,要标明最大允许值。
在实际检验过程中,检验员必须在电梯顶部空间满足检规要求的情况下确定对重越程距离的最大值。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物数量越来越多,对电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现在,在商场、超市、医院、写字楼、住宅等人群密集的地方电梯被广泛应用,已经逐渐的变成了一个日常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在日益增多的同时,也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因此,对电梯的安全性检验就显得格外的必要,尤其是对某些关键的检测项目,更要慎重、精确地掌握。
电梯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规则中规定在对重缓冲器附近,应该有一个对重越程距离永久的清晰标志;这个标识表明当轿厢位于顶部平层时对重缓冲器顶部到对重装置撞板间的最大距离。
这个对重越程距离,本文就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1]。
二、影响电梯对重越程距离的因素(一)电梯对重越程距离影响因素1.对重导轨制导行程也会影响对重越程距离。
因此,根据检规规定,当轿厢缓冲器完全被压缩时,对重轨道的制导行程不少于。
因此,在决定对重越程距离时,也要保证在轿厢缓冲器完全被压缩时,对重导轨的制导行程大于,在保证了最大的制导行程的情况下,剩余的对重导轨可以用来增大对重越程距离。
电梯维护保养人员在对重侧缓冲距离的认识方面误区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电梯维护保养人员在对重侧缓冲距离的认识方面存在的误区。
文章强调了电梯维护保养人员对重侧缓冲距离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存在的误区:一是缺乏对重侧缓冲距离标准的了解;二是忽视维护保养手册中的重侧缓冲距离要求;三是对重侧缓冲距离检查不够严谨;四是认为重侧缓冲距离不影响电梯正常运行。
结论指出正确认识和重视重侧缓冲距离对于保障电梯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建议电梯维护保养人员应加强对该项工作的认识和实践,确保电梯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帮助电梯维护保养人员避免误区,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关键词】电梯维护保养人员、重侧缓冲距离、误区分析、标准、维护手册、检查、影响、认识、重要性、结论。
1. 引言1.1 引言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设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电梯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电梯维护保养人员的精心维护和保养。
在电梯维护保养过程中,对重侧缓冲距离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
重侧缓冲距离是指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电梯底坑与电梯底坎之间及电梯侧缓冲器与限位器之间的垂直距离。
这个距离的正确设置和检查对于保障乘客的安全和电梯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电梯维护保养人员往往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电梯维护保养人员在对重侧缓冲距离的认识方面存在的误区,希望能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和注意,确保电梯设施的安全运行。
2. 正文2.1 电梯维护保养人员对重侧缓冲距离的重要性电梯维护保养人员在对重侧缓冲距离的认识方面,重要性不言而喻。
重侧缓冲距离是指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通过重侧缓冲装置来减缓电梯的冲击力,保护乘客和设备的安全。
正确理解和掌握重侧缓冲距离的标准对于保护电梯运行安全至关重要。
电梯维护保养人员需要了解各种型号的电梯在不同情况下对重侧缓冲距离的要求。
不同型号的电梯可能有不同的重侧缓冲装置设计和标准,维护保养人员需要熟悉这些要求,确保电梯的重侧缓冲距离符合标准,以保证电梯在运行时的安全性。
Exploring the Inspection Method for the Top Space of Traction Driven Elevator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Distance of Counterweight OvertravelDONG Wei(Qianxinan Prefecture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Institute,Xingyi 562400,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testing method for the top space of a newly installed traction drive elevator car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distance of the counterweight over travel,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onformity between the top space of the car and the distance of the counterweight over travel.And through verification examples,measure the relevant data of the elevator car on the top level and the over distance of the counterweight.Through this method,calculating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op space of the elevator does not meet the relevant current safet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and propose rectification measures.Keywords :elevators;top space;buffer;over range distance;compression stroke探析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的检验方法及与对重越程距离的关联性董委(黔西南州特种设备检验所,贵州兴义562400)【摘要】本文提出了新装曳引驱动电梯轿厢顶部空间的检验方法及与对重越程距离的关联性,对轿厢顶部空间和对重越程距离进行符合性判定。
对重跃层距离计算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自2010年4月1日开始实施后,对重缓冲距的确定较02版《检规》有很大不同,就是说,从执行新《检规》本身理解,在满足井道顶部空间要求和极限开关在接触缓冲器之前动作的前提下,对重缓冲距已不再需要区别蓄能型和耗能型,也不受150mm~400mm(耗能型)、200mm~350mm(蓄能型)限制,只要顶层高度足够,对重缓冲距可以足够大,如顶层高度不够充足但又能满足极限开关在接触缓冲器之前动作,对重缓冲距也可以小于150mm。
正确确定对重缓冲距的步骤和方法如下:第一步先测量出电梯在上端站平层位置时的下列距离值:1、导靴上端距导轨顶端之间的距离较小值A2、轿顶最高可站人面积(上梁一般被认为是不可站人的)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包括梁和固定在井道顶下的零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B3、井道顶部的最低部件与轿厢护栏内(护栏距轿厢外缘不得大于0.15m)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C;4、井道顶部的最低部件与导靴或滚轮或护栏最高部分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D;第二步确定对重缓冲器的压缩行程Y1、测量出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的层门地坎与轿门地坎之间的距离W;2、测量出对重缓冲距X;3、利用下式计算出对重缓冲器的压缩行程YY=W-X第三步按以下式子计算出可能的对重缓冲距SS1=A-Y-(0.1+0.035v2)S2=B-Y-(1.0+0.035v2)S3=C-Y-(0.3+0.035v2)S4=D-Y-(0.1+0.035v2)第四步确定最大允许缓冲距取S1、S2、S3、S4中的极小值就是允许的最大对重缓冲距。
第五步在对重缓冲器附近,标注出醒目、永久的允许的最大对重缓冲距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在满足极限开关在接触缓冲器之前动作的前提下,对重缓冲距以小为好。
0.035V2意思是0.035×V的二次方V是电梯的额定速度。
电梯维护保养人员在对重侧缓冲距离的认识方面误区分析【摘要】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的质量根本所在就是其负责维护保养的电梯能够安全的使用,电梯维护保养人员应当按照电梯维护保养规则(TSG T5002-2017)进行工作,按照维护保养规则,电梯维保单位应当制定不低于保养规则并且适用于所维保电梯的工作要求,以保证所维保电梯的安全性能,一个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的做制定的工作要求严谨程度、细化程度对于其所维保电梯的安全性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结合一起电梯公司内部自检发现、排查的对重侧缓冲距离过小的隐患进行分析,认识到对待维护保养项目应当严谨、细致、细化,不能浮于表面理解。
【关键词】电梯维护;重侧缓冲距离;认识误区一、安全隐患情况2017年08月,我院检验员对某小区10台电梯进行定期检验,这10台都是有机房曳引驱动乘客电梯:额定载重量为800kg,额定速度为1.50m/s,采用2:1曳引方式,11层11站。
检验过程中发现:其中4台对重缓冲距过小,距离分别在90~140mm之间。
查看当轿厢在顶层端站平层时,测量极限打板与极限开关距离173mm。
显然,对重在压缓冲器前是无法动作上极限开关的,因此该设备不符合检规TSG T7001-2009要求。
二、问题产生原因(一)负责该小区的维保人员存在对检规“对重越程距离”理解误区电梯检规规定:“对重缓冲器附近应当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标明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装置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并且该垂直距离不超过最大允许值。
”GB10060-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中第4.5.1条规定:“轿厢在两端站平层位置时,轿厢、对重装置的撞板与缓冲器顶面间的距离,耗能型缓冲器为150~400mm,蓄能型缓冲器应为200~350mm,轿厢、对重装置的撞板中心与缓冲器中心的偏差不大于20mm。
”而GB/T10060-2011 《电梯安装验收规范》已经取消了上述内容要求,对其范围的具体数值不作要求。
电梯检验项目“对重制导行程”的检验方法及应用探析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梯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大量使用电梯,因此需要保证极高的运行质量,必然对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电梯在检验中必然要检查其安全性能。
本文首先概述了电梯对重制导行程的检测方法,接着分析检验中对重制导行程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最后分析了实际检验中解决某小区电梯对重制导行程不足的方法。
关键词:电梯,检验,对重制导行程正文:1.电梯对重制导行程的测量检验方法1.1要求电梯运行中,制导行程的存在可以有效降低冲顶蹲底时导靴脱离导轨的风险,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中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要求当电梯的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对重导轨有不小于0.1+0.035v2(m)的制导行程,此要求中虽然明确指出是“轿厢完全压缩在缓冲器上时”的行程,但由于轿厢缓冲距和缓冲器压缩行程都容易获得,因此只需测量出轿厢在底层端站平层时对重导轨的制导行程即可。
1.2测量轿厢在底层端站平层时,对重位于井道上方,检验人员无法直接接近对重从而测量制导行程,这就是测量难度的来源。
TSG T7001-2009中推荐的痕迹法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测量方法,不过痕迹法操作起来比较复杂,还需要带一些痕迹标记物,实用性差。
在实际测量中,可以使用一把卷尺进行。
在电梯中,左边是轿厢在顶层端站平层时的状态,右边是轿厢在底层端站平层时的状态。
对重导轨顶端距离对重导靴的距离△S即为轿厢在底层平层时的制导行程,轿厢完全压缩在缓冲器上时的制导行程只需用△S减去缓冲距和压缩行程即可,可以概括为:△S=a-b;其中a为对重导轨顶端与顶层地坎之间的距离,可以在轿顶上测量获得,b为轿厢在顶层平层时对重上导靴与底层地坎之间的距离,可以在底坑测量获得。
电梯运行的两个状态下(运行至顶层和底层),轿厢的运行距离等于提升高度L1,对重的运行距离同样等于提升高度L1。
关于电梯对重制导行程的探讨本文主要通过实际检验案例对日常对重制导行程检验中容易忽略的方面和关于对重制导行程不足,导致电梯存在潜在危险如何解决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寻找解决方法,为今后检验提供参考。
标签:电梯;对重;制导行程;脱轨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蓬勃发展,电梯作为楼宇运输重要的一环,其重要性日渐深入人心,电梯安全也随之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对重装置的安全作为电梯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电梯安全运行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旦对重制导行程不足引起对重框脱出轨道或者对重框架变形引起对重块掉落,都会对轿厢及里面的乘客造成致命的危险。
本文主要通过实际检验案例,对日常对重制导行程检验中容易忽略的一些方面和关于哪些关联方面容易引起对重制导行程不足,导致电梯存在潜在危险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寻找解决办法。
1 电梯对重制导行程案例某使用单位两台同型号规格电梯A和电梯B,额定运行速度2.0m/s,同样的提升高度,轿厢一楼平层在同一水平面,对重导轨顶端距离楼板距一样,其理论对重制导行程应大于0.240m 。
A电梯底层平层时经测量对重制导行程为0.750m,轿厢完全压实缓冲器,对重制导行程实测0.200m0.240m,判定:合格,其轿厢缓冲距为0.230m。
同样条件的两者却出现偏差较大的对重制导行程和不一样的判定结果。
原因分析:经检查,A电梯和B电梯对重架下方的缓冲器碰块(见图1所示)高度不一,相差0.400m,安装单位在裁剪曳引钢丝绳时A电梯比B电梯多裁了0.400m,导致整个对重架在對重导轨行程上上移了0.400m,为保证对重缓冲距符合厂家图纸设计要求:0.150m-0.400mm之间,A电梯增加了对重碰块数量。
这就造成了两者对重缓冲距相差不大,在同样提升高度,同样的导轨长度,对重制导行程却产生了较大的偏差和完全不同的判定结果。
今后应注意的事项:影响对重制导行程的因素很多,应该综合分析考虑防止误判。
下面我们就对引发对重制导行程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从中找出如何避免对重制导行程不足的解决方法。
关于电梯对重越程距离的探讨
在电梯的检验过程中经常需要我们计算对重越程距离的允许范围,以及判断电梯顶层空间是否满足要求,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本文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就电梯的对重越程距离进行详细的阐述。
标签:电梯检验;对重越程距离
1 引言
当前,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主要依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含第1 号修改单和第2 号修改单)(以下简称检规)对使用单位的在用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进行检验检测。
《检规》附件A第3.15-(5)项:“对重缓冲器附近应当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标明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装置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并且该垂直距离不超过最大允许值。
”同时《检规》中附件A第3.2项也规定了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电梯井道顶部空间应满足的条件:①轿厢导轨提供不小于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②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 1.0+0.035v2(m);③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不小于0.3+0.035v2(m),与导靴或者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1+0.035v2(m);④轿顶上方有一个不小于0.50m×0.60m×0.80m 的空间(任意平面朝下即可)。
上文提到的“最大允许值”为满足《检规》中附件A第3.2项的要求,通过现场尺寸测量及计算可得。
此值在电梯安装完毕就固定,一般不会改变。
而“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只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在计算值的基础上适当缩小,为电梯顶部多留安全空间,尽量不要触及顶部空间的“安全底线”。
而最多能缩小多少呢?即“最小允许垂直距离”,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规定曳引驱动电梯对重越程距离的最小值。
“最小允许垂直距离”太小会导致什么问题呢?
现场检验工作中,有时我们在对在用曳引驱动乘客电梯进行定期检验时发现,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时,继而在机房进行检修上行时发现对重已经接触缓冲器并使验证柱塞复位电气安全装置动作了极限开关尚未动作(对于蓄能型缓冲器,极限未动作时电梯曳引轮已打滑)。
检验员难以观察轿厢何时动作极限开关或者对重何时接触缓冲器,可能存在极限开关电气失效或者当对重接触缓冲器而缓冲器开关尚未动作。
另一方面,对于无紧急电动运行的电梯,需要在机房分别短接限位开关(如果有)、极限开关和缓冲器开关(如果有),而对于有紧急电动运行的电梯,需要通过观察控制柜或者借助仪器观察限开关以及缓冲器开关的动作情况,不方便检验员开展现场检验工作,严重影响检验工作效率。
此时根据《检规》附件A3.10 的规定“井道上下两端应当装设极限开关,该开关在轿厢或者对重(如有)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并且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
若判断为不符合要求,是极限开关的位置不符合或者电气失效还是对重与缓冲器的距离不符合要求呢?
2出现问题的分析
理论上当电梯安装完毕后顶部空间大小基本就确定了,但实际上电梯在使用过程中曳引钢丝绳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伸长现象,那么对重与其缓冲器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小。
甚至会出现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已经接触缓冲器导致验证柱塞复位电气安全装置动作。
而《检规》附件A3.16(5)项只规定了对重越程距离的最大允许值及标识,并未规定对重越程距离的最小值。
综合《检规》附件A 3.10项的要求,该问题是由于曳引钢丝绳过长导致的,根本原因是曳引钢丝绳过长,致使对重与其缓冲器距离边短,而不是极限开关安装的位置不符合要求。
实际上对重越程距离的最大值是根據检规附件 A 3.2 项要求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需同时满足的几个条件综合确定的,对于不同电梯由于顶层高度、电梯运行速度轿顶部件位置等不同,其对重越程距离的最大值也是不一样的。
检规没有规定对重越程距离的最小值,也没有规定极限开关的具体位置,如距离端站平层位置多远。
GB 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1 0.5.1 也只是提到极限开关应设置在尽可能接近端站时起作用而无误动作危险的位置上,并没有具体数值要求。
《检规》附件A3.10 项只规定了极限开关应在轿厢或者对重接触缓冲器前动作,并且在缓冲器压缩期间保持动作状态。
因为通过检修运行冲底或冲顶试验,可以判断极限开关和缓冲器验证柱塞复位的电气安全装置(以下简称缓冲器开关)的动作情况,只需要符合《检规》附件A3.10 项的要求,也就是极限开关在轿厢或者对重接触缓冲器前动作即可。
实际上对重越程距离的最小值和极限开关的位置是相关联的。
即对重越程距离的最小值可以根据极限开关的位置来确定,因为根据检规附件 A 3.10 项的规定,极限开关应在轿厢或者对重(如有)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所以一旦极限开关的位置确定,对重越程距离的最小值也就确定了。
实际上,极限开关的位置在电梯安装好后就固定不变的,即使开关失效需要更换,只需在原来位置安装新的极限开关即可。
同样,对重越程距离的最小值也就随极限开关位置确定了。
3 结束语
通过讨论电梯对重与其缓冲器的“最大允许值”、“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及“最小允许垂直距离”,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电梯知识的认知,提高了电梯检验检测的质量与效率,同时为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及时调整曳引钢丝绳及日常维护保养的具体操作人员提供简单、明确又易于对比的依据。
从对重缓冲器顶部引“水平基准线”,再从该水平线向上量取“最大允许垂直距离”的高度画为“水平越程线”,在两线之间明显表写“对重越程距离最大值xxx”,建议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参照对重越程距离最大值标识方法,根据现场极限开关的位置,增加对重越程距离最小值的标识。
平时维护保养时只要发现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装置撞板低于其越程距离最小值标识,及时拆除对重底部撞块(如有)或调整曳引钢丝绳,确保实际对重越程距离大于其最小值。
这样在方便检验机构开展电梯现场检验,提高检验效率的同时,维保单位也能及时发现问题,消除电梯安全隐患。
为使用单位安全使用电梯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TSG T7001-2009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3] GB 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