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三年级《三单元10 在牛肚子里旅行》张文英教案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3.97 KB
- 文档页数:6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11.12.教学目标:13.1.1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想象体会红头和青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15.2.16.说说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它是怎样在青头帮助下从牛肚子里逃出来的,能体会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17.3.18.通过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了解牛反刍这一科学知识。
19.重难点:20.说说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它是怎样在青头帮助下从牛肚子里逃出来的,以及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21.课时:第二课时22.教学过程:23.一、回顾感知24.1.25.孩子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着小蟋蟀红头到牛肚子去旅行吧!26.2.27.揭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28.二、细读感悟29.(一)了解红头的旅行路线。
30.过渡:旅行,是一件令人多么快乐的事情。
但对于红头来说,这次误入牛肚的旅行却差点儿让它丧命。
可怜的红头在牛肚里会经过哪些地方呢?31.1.3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8——18自然段,圈出表现红头在牛肚子里位置变化的词语。
33.2.34.指名交流:在牛肚里,红头经过了哪些地方。
35.36.37.生:牛嘴|38.39.40.|第一个胃|41.42.43.第二个胃44.45.46.牛嘴47.(师随机板书)48.3.49.出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路线图,引导学生理清顺序,形象地感知。
50.(二)感受红头在牛肚子里的危险遭遇。
51.红头在这次旅行中,他的心情怎样?52.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红头的心情:53.|“救命啊!救命啊!”|54.“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55.“那我马上就会死掉。
”56.|57.“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58.|59.“谢谢你!”60.1.61.红头都经历了什么?请孩子们齐读红头说的话。
62.2.63.创设情境,感受惊险。
64.师:在牛肚子里旅行?真危险!我们还是来听听红头的感受吧。
|统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一课时)一、教材与学情分析《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作家张之路的一篇情节生动、可读性强的科普童话故事。
课文记叙了两只蟋蟀——青头和红头捉迷藏,红头不小心被牛吃到了肚子里,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获救的故事。
语言生动,想象丰富是本组课文的一大特点,因此本单元学习重点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而本文以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把握人物的心理读好人物的语言。
课后练习题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旨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活动,体会童话富于想象的语言表达。
本课要求认读1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三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量,具备基本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联系已识生字和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自主识字。
词语教学,“贮藏、悲哀”可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细嚼慢咽”以及“嚼”“咽”“吞”的区别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历,做动作来理解。
本课与其他童话不同的是这一篇科普童话,在引导学生了解童话特点的基础上,知道像这样藏着科学知识的童话称之为科普童话,并体会作者是怎样根据牛消化系统的特点,展开想象,编写成这个生动有趣童话的。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在梳理线路图中,讲清楚故事,读准并理解“贮藏、嚼、咽、吞”等难词,认识科普童话。
2.借助线路图,提炼红头在旅行中表现的关键词,把故事讲具体。
(重难点)3.结合童话充满想象的特点,把故事讲精彩。
(难点)三、设计理念在新课程的理念背景下,重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线路图为抓手,以读促悟,注重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把故事讲清楚,讲具体,进而讲精彩,从而落实了本课的学习目标,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准备学生:语文书、课堂作业本教师:PPT、牛的简笔画、马克笔、生字贴五、教学过程|板块一:梳理线路图,认识科普童话1.谈话引题,引出童话具有想象的特点,书写生字“旅”。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1、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2、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对文中的人物做出简单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3、让学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的同时,画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
情感、态度、价值观:4、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能体会故事中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重点: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对文中的人物做出简单的评价。
能体会故事中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并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教学准备:ppt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了解内容1、今天开心吗?我们一起来听童话故事开心吗?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童话故事《在牛肚子里旅行》。
还记得昨|天学的“六何法”吗?(学生说,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为何、如何)2、那这个故事里面有何人?发生在何时?何地?何事?为何?结果如何?(老师问,学生说)3、学生复述用六何法把故事内容串联起来。
4、完成填空练习,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青头和红头是()。
有一天,红头不小心(),青头()。
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
二、释疑解惑,小组展示1、这个故事还有哪里不懂的?老师有一个小小的疑问,红头不是已经被大黄牛吃了吗?怎么又安然无恙的出来了呢?2、指名交流:在牛肚子里,红头经过了哪些地方?3、想要弄清楚呀,我们一起来看看牛胃的构造及功能。
4、了解了它的构造之后,小组合作用彩笔画一画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
5、小组展示。
三、点评人物,感悟友情1、谈话过渡:红头在牛肚子里真是危险重重,稍不留神就会失去生命。
但最终却安然无恙地从牛肚里出来了,这可多亏了他的好朋友——青头的帮助。
那么,小小的青头是|如何救出红头的呢?2、学生读句子,说说从青头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3、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真是个奇迹啊!4、引导想象: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地流下了眼泪,他激动的千言万语汇成了三个字:谢谢你……他在心中一定还会对青头说什么呢?5、红头就没有优点吗?学生说,点评红头。
|1/3《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抓住文中描写青头的词句进行理解、体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青头临危不惧,解救红头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真挚的情感。
2、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
2、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1、开门见山,提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4、教师梳理问题,导入新课。
|2/3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分段指名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5、教师强调识字难点。
6、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读文解疑,整体感知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1)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
(2)从文中画出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
(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四、总结课堂,了解牛吃食的特点1、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4—17自然段。
|3/32、说说:从红头的旅行过程,你还发现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一、同学们好,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那你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呢?你们读的童话故事可真多,光听名字就非常有意思。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词,那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有趣的童话故事——在牛肚子里旅行。
来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首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旅”这个字,左右结构,两边书写的时候要互相谦让。
我们一起书写它的笔顺,齐读课题。
这篇童话故事仅从题目看都非常吸引人,你能根据课题提出哪些问题呢?大家都真会思考。
那接下来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这篇童话故事吧!二、出示朗读要求: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并用圆圈圈出来。
现在开始读吧!有的同学已经找好了,其他同学也快了。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学生“青头、红头、大黄牛”板书何人“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一天,吃过早饭。
谁能把时间说的具体一点呢,老师就要一个时间段,谁来?早饭后。
“同意不同意?”板书何时“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谁来?”草堆里。
板书何地三、(一)1.“那老师来问一问,青头、红头、大黄牛,他们吃|过早饭后,在草堆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谁能用一句话来进行概括?回顾一下课文,谁来说一下?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的文字都在写大黄牛吃红头吗?再想一想”板书何事文中大部分文字都在描写——青头救红头。
“那老师就有一个疑问了,青头为什么要救红头呢?谁来说?”(提问两名学生)“他们的答案是一样的,正是因为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所以青头要救红头。
”板书为何2.那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它俩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将你的找到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完成后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开始吧!3.“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了,那现在我们就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句子吧!谁来?请你。
”学生找到的句子可分为五类,教师在学生读完后引导提炼总结,做好标记:①当红头被牛吃到嘴里时,它们的表现;②当红头被牛吃到肚子里时,它们的表现;③当红头沮丧悲哀时,它们的表现;④当红头不能动时,它们的表现;⑤当红头出来时,它们的表现。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型讲读课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
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吞进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学生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
本课篇幅较长,且以对话为主,学生概括文章大意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通过提供问题、完成填空等启发性的方法,让学生有思考和表达的抓手。
再者本文的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清楚明了,使学生一学就懂。
因此,文章渗透的科学知识,教师无须作过多地讲解。
同时,本课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达的机会。
因此,可设计一定的练习题引导学生想象交流。
另外,青头身上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解救朋友的丰富情感和品质值得学生仔细朗读品味,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基本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少有添字、漏字、唱读等现象。
但有个别学生读音不够到位,课上让这些孩子多锻炼。
另外,大部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品读,进而理解课文的中心,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但本文主旨内涵丰富,即对朋友要重情义,遇到危险要沉着冷静,懂得用知识战胜困难。
因此学生的领会难以全面、深刻,教学时,设计了多种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提供阅读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创设多种平台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体会,让学生在边读边想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内化文本的人文思想。
本课介绍了有关牛胃的知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不过学生在课前搜集了相关资料和图片,对牛胃形成直观、感性的认识,而且课文也用了生动、浅显的语言对此作了介绍,大部分学生能初步了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根据提示概括课文和小节的主要内容。
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他们的思维往往停留在具体感知的事物上,不善于在具体感知后进行抽象概括。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介绍一下你去过哪里旅行呢?有什么旅行感受呢?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真是见多识广啊!今天邓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师:哇!在牛肚子里旅行,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2、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3、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4、怎么结束旅行的?师:我也很好奇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有感情有表情地对着屏幕读一读绘本故事。
二、理清文脉,复述故事|1、同学们读得真有味道!你们刚才读的故事其实就是我们语文课本第10|课课文,大家齐读课题(板书)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掌握了吗?老师来检验一下,每个词语读两遍:旅行、咱们、可怜、救命、扫、胃、管、刚才、流泪、算作2、读过课文,那初看题目时的疑问,有了答案吗?3、谁在牛肚子里旅行?4、指名说说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旅行的起因:红头和青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红头躲在了草堆里,一头大黄牛把它和草一起卷到嘴里了。
)5、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同学们可以使用连接词来表达。
(旅行的经过:红头首先是被大黄牛卷进了嘴里,接着到了肚子里的第一个胃里,然后到达第二个胃里,最后回到了牛嘴里。
)口语练习:红头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红头首先______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
6、牛到底有几个胃?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
(介绍反刍)|7、怎么结束旅行的?(旅行的结果:红头随着一团草喷了出来)三、读读演演,深化理解红头:1、师:由于得到青头的帮助,红头顺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那青头是怎么帮助红头的呢?哪些自然段讲到了呀?(8—18)请同学们翻到第8到18自然段,找出讲述红头的部分,再找出讲述青头帮助红头的部分。
找好后,同桌之间分角色扮演青头和红头,注意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说话时的不同语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了解红头的旅行过程,感受青头对红头的鼓励和帮助,体会朋友之间真挚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遇事沉着,冷静,与朋友要相互帮助的习惯和不离不弃的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青头的遇事冷静、机智、勇敢和见多识广。
【教学难点】养成遇事沉着冷静、相互帮助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快乐分享,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一:快乐分享进入课题今天,有两只可爱的小蟋蟀也进行了一次冒险之旅,你们知道是去哪里?想不想和老师去看一看?打开课本,翻到课文。
2.板书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
齐读。
出示课件2在牛肚子里旅行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出示课件3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文中主要写了谁和谁,它们是什么关系,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结果怎么样?出示课件4:()和()是一对()。
它们在()的时候,红头躲在了()里。
正在这时,一头(),可怜的(),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在青头的(),最后,红头()。
过渡:在牛的肚子里旅行,可是一场及其危险的事情,那红头到底会遭遇什么样的危险呢?青头又是怎样把红头给救出来的?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瞧一瞧吧。
三、深入学习,理解内容。
出示课件五:1.快速地浏览课文,勾画出红头与青头的对话。
2.想象:红头在牛的肚子里都遇到了哪些危险,青头又是怎样帮助红头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感受去读对话。
汇报:出示课件六:“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嘴里......救命啊!救命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肚子里去......”“那我马上就会死掉。
”红头哭了起来。
“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
|11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咱、偷”等15个生字,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能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运用字理等方法理解“偷偷地、胃、细嚼慢咽”等词语及重点语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思维导图概括出课文的主要意思。
3.培养学生树立质疑求解的意识,能通过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大致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了解“反刍”的科普知识,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1.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文中重点词句;2.借助思维导图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根据提示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小朋友们喜欢旅行吗?出示词语:旅行2.指导认读、识记生字“旅”。
①重点强调“旅”字是边音。
|②识记“旅”字。
重点强调右下部分的笔画是:丿、、丿、?。
?齐读词语“旅行”。
||223.你都去过哪里旅行?感觉旅行怎么样?(生交流,师概括)4.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一次特别的旅行。
出示课题,指名读题:10.在牛肚子里旅行。
5.质疑课题。
预设:?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在牛肚子里旅行,去过哪些地方呢??在牛肚子里旅行感觉怎么样?6.小结质疑情况,相机出示板书。
二、初读课文,多种方法识字。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集体交流。
?咱们偷偷地答应卷到嘴里指名读后,强调读音,理解词义:A、联系上下文理解“咱们”:在文中“咱们”是指谁和谁?(青头和红头)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我们)B、联系上下文理解“偷偷地”:在上文中找出“偷偷地”的近义词“悄悄地”;通过朗读体会词义;指导朗读词语所在的语句。
C、识记多音字词语“答应”:“答”是第一声,“应”是第四声,在词语中读轻声。
D、联系生活理解“卷到嘴里”:生活中,我们会卷起袖子加油干(师边说边做动作),领会“卷”的意思。
1|《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唐山市路南区南厂小学许文英教学目标:⒈在阅读中独立认识6个生字,能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贮藏、消化、细嚼慢咽”等词语及重点语句。
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根据提示概括小节的主要意思。
⒊能通过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大致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⒋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1.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句子感受青头为了朋友不顾个人安危。
2.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你喜欢旅行吗?你到过哪里旅行?谁愿意向大家讲讲你的旅行故事?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趣又惊险的故事。
板书课题。
3.读题,激疑。
读了课题后,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谁在牛肚子里旅行?它为什么要到牛肚子里去旅行?在牛肚子里旅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1.听课文录音朗读。
思考: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
3.同桌对读,互相检查读书效果。
4.讨论交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5.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使你感触最深?再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词,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
2.认读生字词,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检查自学情况。
3.指导写字。
相机指导:用“换一换”的方法可以记住“堆、怜、吞、眯”四个生字。
重点指导:旅,右边部分共六笔,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提”,不要将这两笔合为一笔。
胃:上下结构,下部“月”的第一笔写成“竖”。
4.将自己从本课中积累的词语写入“我的词语库”。
四、再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红头和青头两只蟋蟀在草地上捉迷藏时,红头被牛吃进了肚子里,经历了一次惊险的旅行。
这节课我们随同红头和青头再作一次旅行。
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第1页共8页|《在牛肚子里旅行》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学校:西固区福利路第二小学姓名:张玉燕|第2页共8页《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部编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十课第34—36页《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材解读】|《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
|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
文章渗透的科学知识,|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
同时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明白要关爱朋友,帮助朋友。
【设计理念】科学童话是理与趣的结合,教学时也应做到有理有趣。
课文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因此在教学中会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
首先让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借助关键词句,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梳理出牛反刍的科学知识;接着让学生关注对话和提示语,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红头和青头的心情变化,读出相应的语气,边|第3页共8页读边想象故事场景;然后通过讲故事,边讲边演,感受通话中丰富的想象。
【学情分析】科学童话将科学知识与童话故事完美结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
教学中应抓住课文内容生动有趣、想象丰富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
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咱、偷”等11个生字,读准“答、应、骨、几”4个多音字,会写生字“旅”,会读“旅行、悲哀、细嚼慢咽”等词语。
一、复习导入
(一)
导入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会认会写的生字,通读了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板书课题)
学生跟着教师一起书空。
(二)
幻灯片展示课题,兴趣导入。
旅”字第三笔学生们易错,这里板书时加以强调。
二、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一)学习红头跑到牛肚子里的部分
同学们看到课题会有怎样的疑问呢?学生们会提出:
1、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呢?
2、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是怎样的?
接着让学生们快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些段落讲到了下面的问题。
学生们读课文时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牛及它的四个胃的轮廓。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简笔画的表现更加直观,孩子们兴趣会更加浓烈)
(二)让学生回答刚才的两个问题。
(第1—7自然段描写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第8—20自然
段描写红头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这样用两道问题很自然的就把全篇课文分成了两部分
三、学习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部分
|了解红头的旅行路线
1、观看课文朗读的视频,边听边思考红头在牛子里的旅行路线。
师:与学生们一起观看课文朗读视频一边思考。
设计意图:完整的感受全篇课文的情节及红头和青头的对话描写,感受朗读时应该把握的语气。
2、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红头旅行路线的句子。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回答。
(培养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的习惯)
3、观看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图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课件展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图)
4、学生们说出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培养孩子们仔细观察并思考的习惯。
5、让学生们找出课文中红头说的话教师指导朗读。
(红头由一开始的害怕、绝望到最后被救出后的感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们运用正确的语气朗读课文的能力。
四、了解关于牛胃的知识,体会青头对朋友的友谊。
(一)了解关于牛胃的知识,学习准确的表达
1、让学生们在课文中找出描写青头救红头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
2、教师指导,学生们通过比赛朗读的形式感受青头的临危不惧和聪明、勇敢。
3、出示青头的话:
“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
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当然有用。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
4、让学生们思考从青头的话中,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们会说出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
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牛胃的介绍
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牛的反刍现象
(二)让学生们通过比赛朗读的形式感受青头的临危不惧聪明、勇敢和对朋友的鼓励和援助。
1、比赛有感情的朗读
“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
——鼓励、安慰
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鼓励、给红头信心2、让学生们试着补充红头得救后还会说的话语。
学生们看图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们懂
得感恩。
3、通过两道习题巩固学生们对于课文的掌握
教师出示习题,学生们在书中找出答案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知识并训练孩子们的阅读和做题能力。
|五、归纳小结
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是一次意外,如果没有得到青头的帮
助,它也不可能顺利的从牛肚子里出来。
从它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有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们打开思维说出自己的所想和学习所得)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学生们学习遇事冷静思考,并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们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六、巩固并拓展
1、学生戴头饰上台,全体师生共同表演这个完整的童话故事。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身临其境的体会到遇到困难时机智勇敢的重要性,以及朋友给予帮助的重要性。
2、假如你的同学或朋友遇到了麻烦事,你会怎样做?
板书设计
红头:
在牛肚子里旅行
青头:勇敢、知识丰富、聪明、
|
机智、冷静
教学反思:幻灯片的运用,形象、直观、生动。
特别是牛的四个胃的特殊构造图直观的展示出了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孩子们一目了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简笔画的运用,增强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自做红头、青头和大黄牛头饰让孩子们表演的兴趣更浓了,教学效果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