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浸出法制油的工艺

浸出法制油的工艺

浸出法制油的工艺

一、前言

浸出法制油是一种传统的榨油方法,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工艺。它主要通过物理力学和化学反应的方式,将原料中的油脂提取出来。本文将详细介绍浸出法制油的工艺流程。

二、原料准备

1.选择优质原料

浸出法制油的原料可以选择各种植物油籽,如花生、大豆、棉籽等。为了保证制油质量,需要选择新鲜、成熟度高、无霉变、无异味等优质原料。

2.清洗原料

清洗原料可以有效去除杂质和污垢,提高制油效率和产品品质。清洗时需注意不要弄湿或损坏原料。

三、浸出工艺

1.烘干

将清洗后的原料进行烘干处理,使其含水量降至10%以下。这样可以

减少浸出过程中水分对溶剂的影响,并提高浸出效率。

2.粉碎

将烘干后的原料进行粉碎处理,使其颗粒大小均匀细小(约为0.3-

0.5mm),以便于浸出剂的渗透和溶解。

3.浸出

将粉碎后的原料放入浸出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如正己烷、乙醇等),进行浸出。浸出温度一般在50-60℃之间,时间约为1-2小时。在此过程中,原料中的油脂会逐渐溶解到溶剂中。

4.分离

待浸出完成后,将浸出液进行分离。一般采用旋转蒸发器或蒸馏器进

行分离。通过这一步骤可以有效地去除残留的溶剂和水分。

5.脱臭

将分离后的油进行脱臭处理,以去除其中的异味和杂质。脱臭方法可以采用真空蒸馏、氮气冲洗等方式。

6.精制

经过以上步骤后,制得的油还需要进行精制处理,以提高其色泽、纯度和稳定性。精制方法包括磷酸脱色、碱炼等。

四、总结

以上就是浸出法制油的详细工艺流程。通过这一工艺可以制得高品质的植物油,并且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注意原料的选择、设备的维护和操作技能等方面,以确保制油质量和安全生产。

提取食用油的两种方法

提取植物油脂的两种方法 https://www.doczj.com/doc/2519344920.html, 植物中提取食用油有两种工艺方法,分化学取油法和物理取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浸出法(化学)和压榨法(物理): 压榨法:压榨法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工艺过程比较简单:把油料蒸熟、炒熟以后,用机械的方法把油从油料中挤压出来。古老的压榨法,需要操作人员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挤压过的油渣(油饼)中,残油含量相当高,因而浪费了极为宝贵的油料资源。现代的压榨法已是工业化自动化的操作,但油渣中残油含量高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 从压榨的原料的预处理来区分有冷榨法和热榨法,也叫熟榨法。冷榨就是原料不经过烘炒或者蒸制直接将原料投入榨油机挤压出油,这种方法油品颜色相对比较浅,色彩更加明亮,但出油率低,而且油料味道不浓厚,香醇。而熟榨要把油料作物在压榨前经过烘干,目的是降低原料水分,增加油脂分子的活跃性和流动性,从而提高出油率,保证油质味道的香浓。但也破坏了油品的化学组织成分,导致油的颜色更深,更黑。 油料压榨工艺的基本过程如下: 1.常规生产工艺:生料--蒸炒--压榨--机榨毛油 2.特殊油脂生产工艺:油籽--炒籽--压榨--过滤--香味油脂 3特殊油料生产工艺:油籽--整籽冷压榨--过滤--冷榨油脂 油料被挤压出油过程:当油料进入榨油机榨膛内,随着榨膛旋转,压力增大。籽料随着油脂的挤出不断挤紧,直接接触的榨料粒子间相互产生压力而造成籽料的塑性变形,尤其在油膜破裂处和粘合一体。这样在被挤出炸膛后,榨料不在是松散体,而形成一种可塑体,称为油饼。压榨时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双重作用,蛋白质会继续变质,继而影响榨料塑性,总之,蛋白质变性程度适当才能保证最好的压榨出油效果。 浸出法:浸出法是一种制油工艺。其理论依据是萃取原理,它于1843年起源于法国,是一种安全卫生、科学先进的制油工艺。现在工业发达国家用浸出法生产的油酯总产量的90%以上。浸出法制油的优点是粕饼中含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而且粕的质量高,用于饲料行业饲养效果好。 国家专门为油料加工安排生产的专用溶剂油,以其自身成分特点,能够保证其与油脂彻底分离脱除。浸出法是利用油脂和有机溶剂相互溶解的性质,将油料破碎压成胚片或者膨化后,用有机溶剂(一般情况下是正己烷)和油料胚片在名叫浸出器的设备内接触,将油料中的油脂萃取溶解出来。然后通过加热汽提的方法,脱除油脂中溶剂。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油料残渣中的残油降低至1%率以内。以大豆为例,浸出法比压榨法的出油率要高50%。 浸出法制油工艺 (1)浸出法制油工艺的分类按操作方式,浸出法制油工艺可分成间歇式浸出和连续式浸出: ①间歇式浸出料胚进入浸出器,粕自浸出器中卸出,新鲜溶剂的注入和浓混合油的抽出等工艺操作,都是分批、间断、周期性进行的浸出过程属于这种工艺类型。 ②连续式浸出料胚进入浸出器,粕自浸出器中卸出,新鲜溶剂的注入和浓混合油的抽

浸出法制油的工艺

浸出法制油的工艺 一、前言 浸出法制油是一种传统的榨油方法,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工艺。它主要通过物理力学和化学反应的方式,将原料中的油脂提取出来。本文将详细介绍浸出法制油的工艺流程。 二、原料准备 1.选择优质原料 浸出法制油的原料可以选择各种植物油籽,如花生、大豆、棉籽等。为了保证制油质量,需要选择新鲜、成熟度高、无霉变、无异味等优质原料。 2.清洗原料 清洗原料可以有效去除杂质和污垢,提高制油效率和产品品质。清洗时需注意不要弄湿或损坏原料。 三、浸出工艺

1.烘干 将清洗后的原料进行烘干处理,使其含水量降至10%以下。这样可以 减少浸出过程中水分对溶剂的影响,并提高浸出效率。 2.粉碎 将烘干后的原料进行粉碎处理,使其颗粒大小均匀细小(约为0.3- 0.5mm),以便于浸出剂的渗透和溶解。 3.浸出 将粉碎后的原料放入浸出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如正己烷、乙醇等),进行浸出。浸出温度一般在50-60℃之间,时间约为1-2小时。在此过程中,原料中的油脂会逐渐溶解到溶剂中。 4.分离 待浸出完成后,将浸出液进行分离。一般采用旋转蒸发器或蒸馏器进 行分离。通过这一步骤可以有效地去除残留的溶剂和水分。 5.脱臭

将分离后的油进行脱臭处理,以去除其中的异味和杂质。脱臭方法可以采用真空蒸馏、氮气冲洗等方式。 6.精制 经过以上步骤后,制得的油还需要进行精制处理,以提高其色泽、纯度和稳定性。精制方法包括磷酸脱色、碱炼等。 四、总结 以上就是浸出法制油的详细工艺流程。通过这一工艺可以制得高品质的植物油,并且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注意原料的选择、设备的维护和操作技能等方面,以确保制油质量和安全生产。

油脂的浸出

第五章浸出法制油 本章内容 第一节溶剂 第二节油料的浸出 第三节混合油处理 第四节湿粕处理 第五节溶剂回收 浸出法的基本概念 一、浸出制油的一般过程: Solvent ↓ Flakes →extractor→contain→desolventastor →solvent meat cake ↓ miscella ↓ evaporator →condensor→meal ↓ extraction grade oil 二、浸出方法的特点 (一)出油率高,粕残油低浸出粕残油1%以下浸出对低含油料尤为明显(二)粕的质量高: 1.便于直接使用作食品或添加剂 2.便于提高饲料的营养和实用价值 3.便于提高肥料的效率 (三)加工成本低: 并且浸出法生产随生产量的增加,加工成本趋向降低。 例:soybean Captityty(T/D)25 50 100 500 1000 1500 Process cost(dollar/T)38 30 28 23 20 18 Decrease % 100 20 27 40 48 51 (四)自动化程度高: 1.劳动强度低 2.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 (五)环境条件好 1.封闭生产,无泄露 2.无粉尘 3.生产温度较低 (六)油脂质量好 1.浸出毛油颜色浅 2.浸出毛油脂溶性物质少,溶剂的选择性好 3.浸出毛油的悬浮杂质和胶体杂质少 (七)生产具有一定危险性 1.易燃烧易爆炸 2.液体或气体对操作人员身体的损害 第一节:油脂浸出用溶剂 一、对浸出用溶剂的要求: 1.溶解油脂性能要好 2.和油、粕、水分离性能好 3.化学性质要稳定 4.生产中的安全性能好 5.价格低,来源广

压榨油和浸出油比较

压榨油和浸出油比较 食用油被外资垄断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外资通过浸出油加工工艺,危害国人的健康。了解食用油的加工工艺后你就知道了,这不是无中生有,食用油加工分为物理压榨和化学浸出油两种加工方法,外资食用油企业基本上采用的是化学浸出法。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两种工艺: 物理压榨工艺(本文用传统物理榨油举例,设备螺旋榨油机,原料菜籽) 将菜籽加水破碎(加水的目的是防止炒焦)→然后入锅炒熟(炒到115摄氏度) →再入螺旋榨油机压榨→出毛油→将毛油沉淀 →进行毛油精炼(传统工艺是将毛油加热到130-140摄氏度后,每100Kg毛油兑水3-5Kg进行提炼,脱磷脂、脱色、脱酸介)→最后制成食用油 传统物理压榨法整个榨油和炼油过程未使用任何化学剂,所以不存在化学残留。 化学浸出油工艺 先将菜籽压成碎薄片→用称为“六号抽提溶剂油”浸泡,使油脂溶解在轻汽油中形成混合油→然后对混合油进行加

热,除去轻汽油,制成半成品油→菜籽毛油化学高温精炼脱胶、脱色、脱臭(用15波美度的碱液提炼;脱色用膨润白土,并适当加入活性炭)→最后制成食用油 浸出油工艺从半成品油到毛油精炼,整个过程都在使用化学剂,有的提炼过程中甚至使用硫酸,所以浸出食用油中会残留化学物质,用最先进的浸出油设备也会有微量化学残留。浸出油还残留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极强,其毒性为人们熟知的剧毒药KCN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黄曲霉毒素B1是目前已知的致癌性最强的生物代谢产物。毒性主要损害肝脏,可引起急性肝炎。黄曲霉毒素还有明显的慢性毒性与致癌性,持续摄入可引起肝肿大、肝细胞重度脂肪病变并发生肝硬化。 物理压榨油工艺不使用化学剂,无化学残留,不破坏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产油率低,就拿油菜籽说只有33%,所以成本高;而化学浸出油工艺使用六号轻汽油、碱液、膨润白土等化学剂,有微量化学残留,可致癌,破坏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铁、锌等营养成分,产油率高,成本低。 看过两种工艺的介绍后,你就会知道如何选择食用油了,你还会购买外资品牌的浸出油吗? 食用油压榨法和浸出法工艺的是是非非 自xx年10月1日起,在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大豆油、花

浸出法制油

浸出法制油 1.浸出法制油的基本过程浸出法制油是应用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经过对油料的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的油脂被萃取出来的一种制油方法。其基本过程是:把油料胚(或预榨饼)浸于选定的溶剂中,使油脂溶解在溶剂内(组成混合油),然后将混合油与固体残渣(粕)分离,混合油再按不同的沸点进行蒸发、汽提,使溶剂汽化变成蒸气与油分离,从而获得油脂(浸出毛油)。溶剂蒸气则经过冷凝、冷却回收后继续使用。粕中亦含有一定数量的溶剂,经脱溶烘干处理后即得干粕,脱溶烘干过程中挥发出的溶剂蒸气仍经冷凝、冷却回收使用。 2.浸出法制油的优点浸出法制油具有粕中残油率低(出油率高),劳动强度低,工作环境佳,粕的质量好的优点。 由此可见,较之压榨法、浸出法制油的确是一种先进的制油方法,目前已普遍使用。 3.油脂浸出的基本原理油脂浸出亦称“萃取”,是用有机溶剂提取油料中油脂的工艺过程。油料的浸出,可视为固一液萃取,它是利用溶剂对不同物质具有不同溶解度的性质,将固体物料中有关成分加以分离的过程。在浸出时,油料用溶剂处理,其中易溶解的成分(主要是油脂)就溶解于溶剂。当油料浸出在静止的情况下进行时,油脂以分子的形式进行转移,属“分子扩散”。但浸出过程中大多是在溶剂与料粒之间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它除了有分子扩散外,还有取决于溶剂流动情况的“对流扩散”过程。 4.浸出法制油工艺 (1)浸出法制油工艺的分类按操作方式,浸出法制油工艺可分成间歇式浸出和连续式浸出:

①间歇式浸出料胚进入浸出器,粕自浸出器中卸出,新鲜溶剂的注入和浓混合油的抽出等工艺操作,都是分批、间断、周期性进行的浸出过程属于这种工艺类型。 ②连续式浸出料胚进入浸出器,粕自浸出器中卸出,新鲜溶剂的注入和浓混合油的抽出等工艺操作,都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浸出过程属于这种工艺类型。 按接触方式,浸出法制油工艺可分成浸泡式浸出、喷淋式浸出和混合式浸出: ③浸泡式浸出料胚浸泡在溶剂中完成浸出过程的叫浸泡式浸出。属浸泡式的浸出设备有罐组式,另外还有弓型、U型和Y型浸出器等。 ④喷淋式浸出溶剂呈喷淋状态与料胚接触而完成浸出过程者被称为喷淋式浸出,属喷淋式的浸出设备有履带式浸出器等。 ⑤混合式浸出这是一种喷淋与浸泡相结合的浸出方式,属于混合式的浸出设备有平转式浸出器和环形浸出器等。 (2)浸出法制油工艺按生产方法可分为直接浸出和预榨浸出: ①直接浸出直接浸出也称“一次浸出”。它是将油料经预处理后直接进行浸出制油工艺过程。此工艺适合于加工含油量较低的油料。 ②预榨浸出预榨浸出油料经预榨取出部分油脂,再将含油较高的饼进行浸出的工艺过程。此工艺适用于含油量较高的油料。 (3)浸出工艺的选择依据及基本的工艺流程浸出生产能否顺利进行,与所选择的工艺流程关系密切,它直接影响到油厂投产后的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能力和操作条件等诸多方面。因此,应该采用既先进又合理的工艺流程。选择

食用油的浸出法榨油方法

食用油的浸出法榨油方法 大部分食用油都是用浸出法榨油,虽然标签上写 着用压榨法,但实际上榨油还是用浸出法.什么 叫浸出法:下面介绍一下. 浸出法制油综述浸出法制油综述 第一节概述 一、浸出法制油概念 浸出法制油是应用萃取的原理,选择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使其与经过预处理的油料进行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油脂被溶解出来的一种制油方法。 这种方法便溶剂与它所溶解出来的油脂组成一种溶液,这种溶液称之为混合油。利用被选择的溶剂与油脂的沸点不同,对混合油进行蒸发、汽提,蒸出溶剂,留下油脂,得到毛油。被蒸出来的溶剂蒸汽经冷凝回收,再循环使用。 二、浸出法制油的特点 (一)优点 浸出法制油是世界公认的一种先进的榨油方法,归纳起来,它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粕残油低 压榨法制油时,由于预处理工序不可能使油料细胞完全破坏,蛋白变性也不可能十分彻底;榨膛温度不可能很高,榨膛压力也不可能很大。因此,压榨法不可能将油脂榨净,榨饼的残油率还较高。如ZX·18型榨油机压榨多种油料得到的榨饼,其残油率均在5%—8%。相比之下,采用浸出法制油,无论是直接浸出,还是预榨浸出,都可将浸出后粕的残油率控制在1%以下。 2.粕的质量好 与压榨法制油相比较,在浸出法制油生产中,由于相关工序的操作温度都比较低,使得固体物料中蛋白质的变性程度就小一些,粕的质量相应就好一些。这对粕的饲用价值或从粕中提取植物蛋白都十分有利。 3.生产成本低 与压榨法制油相比较,浸出法制油工艺所采用的生产线一般比较完整,机械化程度较高,且易于实现生产自动化。其次,浸出车间操作人员少,劳动强度低。再者,浸出法制油工艺的能源消耗相应也要低些。因此,浸出法制油的生产成本较低。 (二)存在问题 1.采用溶剂可能引起的危害 现阶段浸出法选用的溶剂主要是烃类化合物。国内现行浸出工艺采用的轻汽油,以己烷为主要成分。这类溶剂易燃易爆,且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例如,当轻汽油在空气中的蒸汽浓度达到1.20%—7.50%时,一遇火种就会爆炸;当其浓度达30—40mg/l时,与人直接接触稍时即会致死。

浸出法制油工艺流程

浸出法制油工艺流程 一、浸出法制油的定义 浸出法制油,是指利用合适的浸出剂,在油料中提取出油脂的工艺。浸出剂是通过将油料浸泡在另外的溶剂或溶剂组合中,从中提取油脂的物质。 浸出法制油的主要特点是可以选择合适的浸出剂,实现高效、快速地提取出油脂。由于浸出剂的选择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油料提取油脂。 二、浸出法制油的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 浸出法制油是需要使用油料作为原料的,具体的原料种类和数量会根据目标油脂的需求而有所不同。在进入浸出工艺之前,需要对原料进行一定的前处理。 2. 破碎处理 为了保证浸出剂更好地进入油料内部,需要先将油料进行破碎处理。通常采用碾压或者磨碎等方式,将油料破碎成适当的颗粒度,以方便浸出剂的渗透。 3. 烘干 烘干是为了去除原料中的水分,因为水分会干扰浸出剂对油脂的提取。一般采用热风烘干的方式,将油料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烘干。 4. 浸出 在浸出工艺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浸出剂,使得其和油料中的油脂发生反应,从而提取出油脂。常见的浸出剂有石油醚、正己烷、乙醇、丙酮等。 将油料送入浸出器内,由于浸出剂的渗透作用,使得油料中的油脂向浸出剂中转移。在同等条件下,浸出效果取决于浸出剂的选择、浸出时间、温度和油料的性质。 5. 分离 在浸出过程中,被提取出来的物质包含有浸出剂、油脂和其他杂质。要使得浸出后的溶液更加纯净,就需要对其中的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 分离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蒸馏、萃取、溶剂回收等。最常用的分离方式是蒸馏,可以将浸出剂和油脂分离开来,从而得到纯净的油脂。 6. 精炼

为了提高油脂的品质和纯度,需要对其进行精炼处理。具体的精炼方式会根据不同的油料及其用途而有所不同,但是普遍的精炼方法包括脱酸、脱色、脱臭等。 三、浸出法制油的优缺点 1. 优点 (1)高效:浸出法制油可用于各种油料的提取,因此更具效率和灵活性。 (2)环保:与传统的热压式制油工艺相比,浸出法制油更加环保,因为它不会产生废水和废渣,也不会产生高温烟尘。 (3)提高产量:由于浸出法制油可以更好地提取油脂,因此可以提高油脂的产量,从而提高工艺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2. 缺点 (1)浸出剂选择限制:浸出的效果取决于浸出剂的选择,因此在应用浸出法制油时,需要选择适合的浸出剂,这个选择受到很大的限制。 (2)浸出时间长:虽然浸出法制油可以提高产量,但是浸出时间通常较长,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等待油脂的释放。 (3)成本高:由于浸出法制油需要使用到较多的试剂和仪器设备,因此在经济成本方面会有一定的压力。 四、浸出法制油的应用 浸出法制油可以应用于多种油料的制备,如花生、大豆、棕榈等植物油料的提取。它还可以用于动物油脂、种子油等类型的油料制备。 浸出法制油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多个领域,如食品、化工、医药、日用化妆品等行业。在食品行业中,它可以用于油脂的提取、制造和添加剂制造;在化工行业中,它可以用于生产洗涤剂、合成脂肪酸等领域。在医药行业和日用化妆品行业中,它还可以用于生产各种药物和护肤品。 五、总结 浸出法制油是一种有效的工业制油方法,可用于各种类型的油料制备,可用于多个行业领域。虽然它在浸出剂选择和浸出时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但其高效、环保和提高产量的特点仍值得推广和应用。

浸出法制油工艺技术

浸出法制油工艺技术 一、简介 1、油脂浸出的基本原理 油脂浸出的基本原理,油脂浸出亦称“萃取”,是用有机溶剂提取油料中油脂的工艺过程。油料的浸出,可视为固一液萃取,它是利用溶剂对不同物质具有不同溶解度的性质,将固体物料中有关成分加以分离的过程。在浸出时,油料用溶剂处理,其中易溶解的成分(主要是油脂)就溶解于溶剂。当油料浸出在静止的情况下进行时,油脂以分子的形式进行转移,属“分子扩散”。但浸出过程中大多是在溶剂与料粒之间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它除了有分子扩散外,还有取决于溶剂流动情况的“对流扩散”过程。 2、浸出制油的优点 浸出制油具有粕中残油率低(出油率高),劳动强度低,工作环境佳,粕的质量好的优点。 二、浸出制油工艺 1、工艺过程图 2、工艺规程基本说明

原料浸出→脱粕分离(离心机高速分离)→混合油→真空滤油机分离溶剂(冷却回收)→循环过滤→油罐储存 3、浸出车间工艺技术参数 (1)工艺参数:①进浸出器料胚质量直接浸出工艺,料胚厚度为0.3毫米以下,水分10%以下;预榨浸出工艺,饼块最大对角线不超过15毫米,粉末度(30目以下)5%以下,水分5%以下。②料胚在平转浸出器中浸出,其转速不大于100转/分钟;在环型浸出器中浸出,其链速不小于 0.3转/分钟。③浸出温度50~55℃。④混合油浓度入浸料胚含油18%以上者,混合油浓度不小于20%;入浸料胚含油大于10%者,混合油浓度不小于15%;入浸料胚含油在大于5%、小于10%者,混合油浓度不小于10%。⑤粕在蒸脱层的停留时间,高温粕不小于30分钟;蒸脱机气相温度为74-80℃;蒸脱机粕出口温度,高温粕不小于105℃,低温粕不大于80℃。带冷却层的蒸脱机(DTDC)粕出口温度不超过环境温度10℃。⑥混合油分离系统真空滤油机分离溶剂,精度最低不大于5μM ,脱水含量10ppm,加热温度0-80℃(任意设定)。真空滤油机上自带冷凝系统冷却水进口水温30℃以下,出口温度45℃以下。凝结液温度40℃以下。 (2)产品质量:①毛油总挥发物0.2%以下。②粕残油率0.01%以下(粉状料0.002%以下),水分0.002%以下,引爆试验合格。③一般要求毛油达到如下标准:色泽、气味、滋味正常;水分及挥发物0.5%;杂质0.5%;酸价参看原料质量标准,不高于规定要求。④预榨饼质量,在预榨机出口处检验,要求:饼厚度12毫米;饼水分 6%;饼残油;13%,但根据浸出工艺需要,可提高到18%。 (3)有关设备计算采用的参数:料胚密度(γ)400~45O千克/米3 ;饼块密度(γ) 560~620千克/米3;层式蒸炒锅总传热系数K=628千焦/(米2?时?℃);入浸出器料胚的容重,大豆粕按360千克/米3,预榨饼按600千克/米3,浸出时间90分钟。

浸出油

浸出油 浸出油是指用浸出制油工艺制成的植物油。浸出法制油工艺的理论依据是萃取原理,它于1843年起源于法国,是一种安全卫生、科学先进的制油工艺。工业发达国家用浸出法生产的油酯总产量的90%以上。浸出法制油的优点是粕饼中含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而且粕的质量高,饲养效果好。 概念 油料经直接压榨制取的油,叫做压榨油。国家专门为油料加工安排生产的专用溶剂油,以其自身成分特点,能够保证其与油脂彻底分离脱除。而且国家规定了严格的植物油生产质量标准,保证了食用油的安全卫生。消费者应购买标明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油脂产品。 生产工艺 浸出油-制作工艺:浸出法是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这也是大豆色拉油的价格一般要低于压榨油的原因之一。浸出过程中,食用油中的残留不可避免,国家标准规定,即使合格的浸出大豆油每公斤也允许含有十毫克的溶剂残留。 达不到一级、二级压榨标准的花生油,加上部分通过浸出后再精炼的油,使其达到原标准一、二级或新标准浸出油三、四级,由于经过多道化学处理,油脂中的部分天然成分被破坏,且有溶剂残留。 营养成分

浸出油是无色、无味的,经加工后大部分营养成份被破坏。 由国家粮食局负责起草的花生油标准已出台实施,取消了中国使用的1986年、1988年制定的老标准,新标准规定:压榨花生油、浸出花生油要在产品标签中分别标识“压榨”、“浸出”字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讲究营养与健康成为人们的追求,将花生油生产工艺透明化,就是为了让消费者了解花生油的生产工艺,把知情权交给消费者,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专家建议 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秘书长王俊籽认为,从安全和环保上看,压榨油由于能够保持原有营养,油的品质比较纯;而浸出油则很难满足人们追求食品天然、环保的消费心理。中国农科院山东花生研究所育种专家、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医药专家毛文岳也指出,判断食用油的优劣,生产工艺是一个重要标准。 与此同时,国家食物与营养学会理事、全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农绍庄教授表示,两种油各有利弊,食用油的好坏关键看是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就可安全食用。 压榨油与浸出油 根据油料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制作工艺,一般情况下,如芝麻、花生、橄榄、油菜籽等本身就是油料作物含油量较高,可以选择压榨法制油;但是像大豆、米糠等本身含油量少多半采用浸出法制油。此外还有“水溶法”、“水代法”等工艺。

山茶油压榨的好还是浸出的好

压榨山茶油,浸出山茶油,压榨山茶油和浸出山茶油,压榨油,浸出油 压榨山茶油好还是浸出山茶油好 我们先看一看山茶油压榨和浸出这两种工艺有何区别. 生活中,食用油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日常食品,其中包括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等,价格大多数差距不是很大,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购就好.稍微有些常识的消费者会查看一下油品的等级,等级1234属1级的最好.由于转基因技术的广泛运用,作为食用油原材料的大豆、花生等也有转基因栽培,转基因技术也被很多人所熟知,在转基因技术安全问题存在争论的情况下,更加精明的消费者会查看食用油原材料是否使用了转基因.然而,有一种情况大多数消费者都不会去看,就算看到了也不是很了解,这就是关于食用油的提取方法,包含两种,一种是“浸出”,一种是“压榨”,这两种方法到底哪一种比较好,你真的了解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浸出油和压榨油,哪个又比较好呢 浸出油 浸出油是指用浸出制油工艺制成的植物油.浸出法制油工艺的理论依据是萃取原理,是一种安全卫生、科学先进的制油工艺,是目前最先进的制油方法了.工业发达国家用浸出法生产的油酯总产量的90%以上.浸出法制油的优点是粕饼中含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而且粕的质量高,饲养效果好.浸出法是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这也是大豆色拉油的价格一般要低于压榨油的原因之一.浸出过程中,食用油中的残留不可避免,国家标准规定,即使合格的浸出大豆油每公斤也允许含有十毫克的溶剂残留. 浸出油虽然工艺精,效率高,收益好,成本低,但是使用了化学原料,又经过多道化学程序的生产,其 营养成分大多数都被破坏,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太大的营养作用.但浸出油没有任何使用安全问题,此处不必担心. 压榨油 油料经直接压榨制取的油,叫做压榨油.压榨油的加工工艺是“物理压榨法” 物理压榨法的生产工艺要求原料要精选,油料经去杂、去石后进行破碎、蒸炒、挤压,让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机榨过程中添加炒籽,经榨机榨制后,采用高科技天然过滤提纯技术而制成的.保持了花生的原汁原味,香味醇厚,富含维生素E,保质期长,且无任何添加剂,不含溶剂残留和含皂量,是一种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结合生产出的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压榨油具有色、香、味齐全,保留了各种营养成份之特点. “机榨油”由于采用的是纯物理压榨法,保留了油料的原汁原味,所以对原料要求非常严格,原料要求新鲜,酸价、过氧化值低,因而价格相对偏高;同时由于只进行压榨,油饼中残油高,压榨油出油率相对偏低.所以压榨油的价格相对偏高 压榨油原料要求高,出油率低,价格偏贵,但是物理方法,无化学添加,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料的营养成分,对饮食营 养有特殊意义.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压榨油的营养价值是高于浸出油的,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山茶油,压榨山茶油比浸出山茶油的价格都要贵一点.比如众里寻食、苦含香等压榨就要比浸出的贵 总结一下浸出油与压榨油的对比: 压榨油:产量低,效益少,但营养好,价格高 浸出油:工艺精,效率高,但有化学添加和残留,营养价值低,价格也低

制油

制油 油料: 凡油脂含量在10% 以上,具有制油价值的植物种子和果肉等称为油料。植物油脂制取的主要方法:机械法(压榨法)、浸取法、水代法 一、压榨法制油 (一)压榨法制油的基本原理及要素 1、机械压榨法制油:借助机械外力把油脂从料坯中挤压出来的过程 2、压榨法制油基本原理:在压榨过程中,料坯的颗粒受到强大的压力作用,致使其中油脂的液体部分和非脂物质的凝胶部分分别发生两个不同的变化:即油脂从料坯空隙中被挤压出来,料坯受压榨变形,形成坚硬的饼粕。 3、特点:1)工艺简单,配套设备少,对油料品质适应性强 2)油品质质量好、色泽浅、风味纯正 3)压榨后的饼残油量高、出油效率低,动力消耗大,零件易损耗 4、压榨制油的基本过程:进料段(预压段)→主压榨段(出油段)→成饼段(重压沥油) 5、设备:液压榨油机、动力螺旋榨油机两类 (二)工艺流程 油料→清理→破碎→软化→轧坯→蒸炒→压榨→毛油→去除机械杂质→脱胶→脱酸→脱色→脱臭→脱蜡 1、原料预处理 (1)清理 目的:a.减少油料油脂损失,提高出油率 b.提高油脂及饼粕的质量 c.提高设备的处理能力 d.保证设备安全工作 e.保证生产环境卫生 (2)破碎:用机械外力将油料粒度变小的工序目的:有利于轧坯(3)软化:调节油料的水分和温度,改变其硬度和脆性,使之具有适宜的可塑性,便于轧坯和蒸炒。

(4)轧坯:利用机械挤压力,将颗粒油料轧成片状油料 生坯:经轧坯制成的片状油料成为生坯。 熟坯:生坯经蒸炒制得的称为熟坯 轧坯对压榨法制油的作用: a.尽量破坏细胞组织 b.减少物料厚度,增加物料表面积,有利于蒸炒 c.油料各个部分的物理性质趋于一致,蒸炒时,成熟快,均匀一致 (5)蒸炒:油料的蒸炒是指生坯经过湿润、加热、蒸坯等处理成为熟坯的过程 蒸炒的目的和作用: a.使油脂凝聚,提高油料出油率 b.调整料坯的组织结构,借助水分和温度的作用,使料坯的可塑性、弹性符合压榨要求 c.改善毛油品质,降低毛油精炼的负担 2、压榨:利用机械外力把油脂从料坯中挤压出来 3、油脂的精炼 油脂精炼的目的和意义:油脂精炼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用途与要求,除去油脂中的有害成分,并尽量减少中性油和有益成分的损失。 毛油中杂质种类: (1)机械杂质 (2)水分 (3)胶溶性杂质 (4)脂溶性杂质 (5)微量杂质(微量金属、农药) 油脂精炼6脱:除去毛油中悬浮杂质、脱胶、脱酸、脱色、脱臭、脱蜡(1)毛油中机械杂质的去除:沉降法、过滤法、离心分离法 (2)脱胶:除掉油中胶体杂质的工艺过程称为脱胶 方法:水化法 水化法原理:利用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将一定量的热水加到油脂中,使胶体杂质吸水膨胀并凝聚,从油中沉降析出与油脂分离

菜籽油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菜籽油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1. 制取原油 ⑴压榨法制油工艺流程: 清理→轧胚→蒸炒→压榨→菜籽原油。 ⑵浸出法制油工艺流程: 清理→软化→轧胚→浸出→蒸发→汽提→菜籽原油 2. 油脂精炼 化学精炼工艺流程: 原油→过滤→脱胶(水化)→脱酸(碱炼)→脱溶→成品油 (二)关键控制环节。 油脂精炼:脱胶,脱酸。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 酸值(酸价)超标; 2. 过氧化值超标; 3. 溶剂残留量超标; 4. 加热试验项目不合格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企业应建在无有害气体、烟尘、灰尘、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地区。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厂房设计合理,能满足生产流程的要求。企业的不同性质的场所能满足各自的生产要求。 厂房具有足够空间,以利于设备、物料的贮存与运输、卫生清理和人员通行。 厂区道路应采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沥青及其他硬质材料铺设,防止积水和尘土飞扬。

厂房与设施必须严格防止鼠、蝇及其他害虫的侵入和隐匿。 生产区域(原料库、成品库、加工车间等)应与生活区分开。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 压榨法制油生产的企业应具备 (1)筛选设备;(2)软化设备(需要软化时);(3)轧胚设备(需要轧胚时);(4)蒸炒设备(需要蒸炒时);(5)压榨设备;(6)毛油过滤设备;(7)其他必要的辅助设备。 2. 采用浸出法制油生产的企业应具备 (1)筛选设备;(2)软化设备;(3)轧胚设备;(4)压榨设备;(5)浸出器 (6)蒸发器;(7)汽提塔;(8)蒸脱机;(9)其他必要的辅助设备。3.油脂精炼设备 (1)脱胶设备(炼油锅,离心机);(2)碱炼设备(炼油锅,离心机);(3)脱溶(水)设备;(4)其他必要的辅助设备。 所列生产设备应根据生产工艺设计的需要进行配置。 四、产品相关标准 GB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1536-2004《菜籽油》;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浸出法制取大豆油

浸出法制取大豆油 发布者: acr 发布时间:2021-7-22阅读:1 027 次 浸出法制油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取油技术.自1870 年间世以来,经过了百余年的历史,其工艺不断得到改良和完善,到目前为了止,已成为了世界油脂工业中植物油制取的主要方式. (一)浸出法制油的根本原理及要素 浸出法制油是利用能溶解油脂的溶剂,通过润湿渗透、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的作用,将料胚中的油脂浸指出来,然后把由溶剂和脂肪所组成的混合油进行别离,回收溶剂而得到毛油,同样也要将豆粕中的溶剂回收,得到浸出粕. 这个过程中,根本要素是溶剂和料胚以及决定浸出效果的浸出方式和工艺参数. 1.溶剂的选择 理想的浸出溶剂应符合以下根本要求: ①能在室温或低温下以任何比例溶解油脂; ②溶剂的选择性要好,即除油脂外,不溶解其它成分. ③化学性质稳定,对光和水具稳定性,经加热、蒸发与冷却不起化学变化. ④要求溶剂沸点低,比热小和汽化潜热小,易从粕和油中别离回收. ⑤溶剂本身无毒性,呈中性,无异味,不污染. ⑥溶剂与油、粕和设备材料均不发生化学反响. 我国制油工业实际生产中应用最普遍的浸出溶剂有工业已烷或轻汽油等几种脂肪族碳氢化合物.其中轻汽油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溶剂,它是石油原料低沸点分馏产物,符合溶剂上述的根本要求.但最大缺点是易燃易爆,空气中含量到达 1.25 〜

4.9%时,有爆炸危险.同时,轻汽油成分复杂,沸点范围较宽. 除此之外,还有丙酮、丁酮、异丙醇、丁烷以及一些复合型溶剂都可用于油脂浸出,有些已在钻研试用. 2.对料胚的要求 大豆原料经过预处理,应使其料胚的结构与性质满足浸出工艺要求,才会获得好的浸出效果. ①细胞破坏程度越彻底越好. ②料胚薄而结实,粉末度小.这样浸出距离短,溶剂与料胚接触面积大, 有利于提升浸效率.大豆直接浸出法要求料胚厚度 0.2〜 0.3mm . ③水分适宜,浸出溶剂不溶于水,如果料胚中水分高了,内部空隙充满水分,就会影响到溶剂的渗透和对油脂的溶解作用.所以料胚水分宜低. (<13% 5〜7%)④适当的温度,料胚温度高,油脂粘度低,容易流动,浸出效果好,但应注意,料胚温度不宜超过溶剂的沸点,以免使溶剂汽化.所以料胚温度一般控制在45〜55C,不宜超过60C. (二)、浸出制油工艺 1. 常规工艺总体流程 一个完整的浸出工艺包含溶剂浸出,混合油别离、湿粕脱溶烘干以及溶剂回收等工序. 浸出法工艺流程图 2.浸出工艺 溶剂浸出是浸出法制油的主体工序.在浸出工序中,通过特定的浸出装置,以合理的浸出方式,实现溶剂与料胚的充分接触,从而到达充分溶解油脂,提取油脂的目的. 良好的浸出效果,又是由正确的浸出方式,适宜的浸出工艺条件来保证的.

油脂工业工艺流程

大豆油浸出精炼工艺流程 一、浸出工艺: 油脂浸出,可视为固一液萃取,系利用溶剂对不同物质具有不同溶解度性质,将固体物料中有关成分加以分离过程。在浸出时,油料经溶剂处理,其中易溶成分(主要是油脂,还有少量磷脂及其它脂溶性伴随物)溶于溶剂. 浸出法制油是应用萃取原理,选用某种能溶解油脂有机溶剂(我国较常用是6 #溶剂,亦称工业己烷,也有用4#溶剂或其它溶剂),经对油料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油脂被萃取而出一种制油方法。其基本过程是:把油料胚(或预榨饼)浸于选定溶剂中,使油脂溶解在溶剂内(组成混合油),然后将混合油与固体残渣(粕)分离,混合油再按不同沸点进行蒸发、汽提,使溶剂汽化变成蒸气与油分离,从而获得浸出毛油.溶剂蒸气则经冷凝、冷却回收后可继续使用。油粕中亦含有一定量溶剂,经脱溶烘干处理后即得干粕,脱溶烘干时挥发溶剂蒸气仍需经冷凝、冷却,可回收使用。 浸出法制油具有粕残油率低(出油率高)、劳动强度低、油粕质量好等优点. 浸出车间产水: 浸出车间的工艺废水是从分水器或蒸煮罐排入水封池的废水。这些废水来自于所有冷凝器排出的混合冷凝液中所含的冷凝水,而这些冷凝水最终来源于湿粕蒸脱、混合油汽提、矿物油解吸、含溶废水蒸煮等工艺操作中喷人的直接蒸汽, 以及混合油负压蒸发系统的蒸汽喷射真空泵喷入的直接蒸汽。 浸出车间废水特点: 在良好的生产条件下,浸出车间排放的工艺废水中含有少量的粕末、溶剂、油脂等.通常其C O D在2 0 0 0 mg/L以下,含油小于5 00 mg/L。但若分水器排放出的废水温度较高、含有较多的粕末,甚至发生乳化,又未经过蒸煮,那么废水中污染物含量就会大大增加。 二、精炼工艺: 毛油一般指从浸出或压榨工序由植物油料中提取的含有不宜食用(或工业

压榨油和浸出油比较

食用油被外资垄断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外资通过浸出油加工工艺(该工艺产油率高,故成本低),危害国人的健康。了解食用油的加工工艺后你就知道了,这不是无中生有,食用油加工分为物理压榨和化学浸出油两种加工方法,外资食用油企业基本上采用的是化学浸出法。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两种工艺: 物理压榨工艺(本文用传统物理榨油举例,设备螺旋榨油机,原料菜籽) 将菜籽加水破碎(加水的目的是防止炒焦) → 然后入锅炒熟(炒到115摄氏度) → 再入螺旋榨油机压榨→ 出毛油(半成品油)→ 将毛油沉淀 → 进行毛油精炼(传统工艺是将毛油加热到130-140摄氏度后,每100Kg毛油兑水3-5 Kg进行提炼,脱磷脂、脱色、脱酸介) → 最后制成食用油 传统物理压榨法整个榨油和炼油过程未使用任何化学剂,所以不存在化学残留。 化学浸出油工艺 先将菜籽压成碎薄片→ 用称为“六号抽提溶剂油”(俗称六号轻汽油)浸泡,使油脂溶解在轻汽油中形成混合油→ 然后对混合油进行加热,除去轻汽油,制成半成品油→ 菜籽毛油化学高温精炼脱胶、脱色、脱臭(用15波美度的碱液提炼;脱色用膨润白土,并适当加入活性炭) → 最后制成食用油 浸出油工艺从半成品油到毛油精炼,整个过程都在使用化学剂,有的提炼过程中甚至使用硫酸,所以浸出食用油中会残留化学物质,用最先进的浸出油设备也会有微量化学残留。浸出油还残留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极强,其毒性为人们熟知的剧毒药KCN 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黄曲霉毒素B1是目前已知的致癌性最强的生物代谢产物。毒性主要损害肝脏,可引起急性肝炎。黄曲霉毒素还有明显的慢性毒性与致癌性,持续摄入可引起肝肿大、肝细胞重度脂肪病变并发生肝硬化。 物理压榨油工艺不使用化学剂,无化学残留,不破坏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 等营养成分,产油率低,就拿油菜籽说只有33%,所以成本高;而化学浸出油工艺使用六号轻汽油、碱液、膨润白土等化学剂,有微量化学残留,可致癌,破坏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铁、锌等营养成分,产油率高(油菜籽可达40%),成本低。 看过两种工艺的介绍后,你就会知道如何选择食用油了,你还会购买外资品牌(如金龙鱼、香满园、胡姬花)的浸出油吗? 食用油压榨法和浸出法工艺的是是非非

大豆油生产工艺

大豆油生产工艺 1.压榨法制油工艺流程 2.以花生果为例:清理一剥壳一破碎一轧胚一蒸炒一压榨一花生原油(毛油) 3.2.浸出法制油工艺流程 4.以大豆为例:清理一破碎一软化一轧胚一浸出一蒸发一汽提一大豆原油(毛油) 5.3.油脂精炼工艺流程 6.原油(毛油)一过滤一水化(脱胶)一碱炼(脱酸)一脱色一脱臭一成品油 油脂精炼 毛油一般指从浸出或压榨工序由植物油料中提取的含有不宜食用(或工业用)的某些杂质的 油脂。 毛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肪酸酯的混合物(俗称中性油)。除中性油外,毛油中还含有非 甘油酯物质(统称杂质),其种类、性质、状态,大致可分为机械杂质、脂溶性杂质和水溶性杂质等三大类。 1.油脂精炼的目的和方法 (1)油脂精炼的目的油脂精炼,通常是指对毛油进行精制。毛油中杂质的存在,不仅影响 油脂的食用价值和安全贮藏,而且给深加工带来困难,但精炼的目的,又非将油中所有的杂 质都除去,而是将其中对食用、贮藏、工业生产等有害无益的杂质除去,如棉酚、蛋白质、磷脂、黏液、水分等都除去,而有益的"杂质",如生育酚等要保留。因此,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用途,将不需要的和有害的杂质从油脂中除去,得到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成品油,就是油 脂精炼的目的。 (2)油脂精炼的方法根据操作特点和所选用的原料,油脂精炼的方法可大致分为机械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三种。

上述精炼方法往往不能截然分开。有时采用一种方法,同时会产生另一种精炼作用。例如碱 炼(中和游离脂肪酸)是典型的化学法,然而,中和反应生产的皂脚能吸附部分色素、粘液 和蛋白质等,并一起从油中分离出来。由此可见,碱炼时伴有物理化学过程。 油脂精炼是比较复杂而具有灵活性的工作,必须根据油脂精炼的目的,兼顾技术条件和经济 效益,选择合适的精炼方法。 2.机械方法 (1)沉淀 K沉淀原理沉淀是利用油和杂质的不同比重,借助重力的作用,达到自然分离二者的一种 方法。 L沉淀设备沉淀设备有油池、油槽、油罐、油箱和油桶等容器。 M沉淀方法沉淀时,将毛油置于沉淀设备内,一般在20〜30c温度下静止,使之自然沉淀。 由于很多杂质的颗粒较小,与油的比重差别不大。因此,杂质的自然沉淀速度很慢。另外, 因油脂的粘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提高油的温度,可加快某些杂质的沉淀速度。但是, 提高温度也会使磷脂等杂质在油中的溶解度增大而造成分离不完全,故应适可而止。 沉淀法的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其所需的时间很长(有时要10多天),又因水和磷 脂等胶体杂质不能完全除去,油脂易产生氧化、水解而增大酸值,影响油脂质量,不仅如此, 它还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要求,所以,这种纯粹的沉淀法,只适用于小规模的乡镇企业。 (2)过滤 K过滤原理过滤是将毛油在一定压力(或负压)和温度下,通过带有毛细孔的介质(滤布),使杂质截留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