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化学复习备考:10年高考电解质溶液选择真题汇编
- 格式:pdf
- 大小:3.32 MB
- 文档页数:29
专题04电化学2020年考纲考点2020考纲要求1、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能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3、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以及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IIIIII III本节考向题型研究汇总题型考向考点/考向考试要求选择题电化学知识综合应用III填空题电极反应式、计算III 考向题型研究(一)原电池1.(2013·全国I·T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
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漫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12S3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首先这个过程是电化学过程,而在整个过程中并未有外接电源,所以判断为原电池过程。
原电池过程一定有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我们根据题意可以寻找到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应该发生的反应。
首先,还原剂应该是金属Al,氧化剂是Ag2S,产物自然是Ag和A12S3,发生置换反应,但是考虑到该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而A12S3在水溶液中发生双水解,生成Al(OH)3和H2S,所以最终总方程式为:2Al+3Ag2S+6H2O=6Ag+2Al(OH)3↓+3H2S↑,其中氧化剂Ag2S所在电极为正极,即银器所在极为正极,Al所在极为负极。
综上所述,B正确。
1.(2019·全国I·T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 2+2MV2+2H++2MV+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答案】B【解析】由生物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可知,左室MV+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V2+,电极反应式为MV+—e—=MV2+,所以左室电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左室区因为发生氧化反应也可称为阳极区,放电生成的MV2+在氢化酶的作用下与H2反应生成H+和MV+,反应的方程式为H2+2MV2+=2H++2MV+;右室MV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V+,电极反应式为MV2++e—=MV+,所以右室电极为燃料电池的正极,右室区因为发生还原反应也可称为阴极区,放电生成的MV+与N2在固氮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NH3和MV2+,反应的方程式为N2+6H++6MV+=6MV2++NH3,电池工作时,氢离子作为阳离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向正极移动。
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电解质溶液1.(2020全国卷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醋酸溶液的pH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b =,则a b >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4NH Cl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C .31.010mol/L -⨯盐酸的pH 3.0=,81.010mol/L -⨯盐酸的pH 8.0=D .若1mL pH 1=的盐酸与100mL 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7=则NaOH 溶液的pH 11=【解析】A 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 +)减小,pH 增大,b >a ,故A 错误;B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0~10.0(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 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 错误;C 常温下酸的pH 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 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 ,体积为V 1;强碱的pH=b ,体积为V 2,则有10-a V 1=10-(14-b)V 2101421-+=⇒b a V V ,现在V1/V2=10-2,又知a=1,所以b=11【答案】D【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 的计算等基本概念【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2020全国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醋酸溶液的pH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b =,则a b >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4NH Cl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C .31.010mol/L -⨯盐酸的pH 3.0=,81.010mol/L -⨯盐酸的pH 8.0=D .若1mL pH 1=的盐酸与100mL 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7=则NaOH 溶液的pH 11=【解析】A 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 +)减小,pH 增大,b >a ,故A 错误;B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0~10.0(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 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 错误;C 常温下酸的pH 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 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 ,体积为V 1;强碱的pH=b ,体积为V 2,则有10-a V 1=10-(14-b)V 2101421-+=⇒b a V V ,现在V1/V2=10-2,又知a=1,所以b=11【答案】D【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 的计算等基本概念【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2020山东卷)15.某温度下,3F OH e ()(s )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 ,金属阳离子浓度的辩护如图所示。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解质溶液1 . (2010全国卷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醋酸溶液的pH二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二b,则a>b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NH4CI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V 7C. 1.0 10'moI/L 盐酸的pH =3.0,1.0 10」moI/L 盐酸的pH = 8.0D .若1mL pH =1的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 7则NaOH溶液的pH =11【解析】A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减小,pH增大,b> a,故A错误; B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0〜10.0 (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错误;C常温下酸的pH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 D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 ,体积为V1 ;强碱的pH=b ,体积为V2,则有10-a V1=10-(14-b)V2= =10a b",现在V1/V2=10-2,又知a=1 所以b=11V2 10【答案】D【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的计算等基本概念【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2010全国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醋酸溶液的pH二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二b,则a>b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NH q 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V 7C. 1.0 10”mol/L 盐酸的pH =3.0,1.0 10‘mol/L 盐酸的pH =8.0D. 若ImL pH =1的盐酸与lOO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 7则NaOH溶液的pH =11【解析】A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减小,pH增大,b >a,故A错误;B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0〜10.0 (无色一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错误;C常温下酸的pH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 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体积为V1;强碱的pH=b,体积为V2,则有10-a V1=10-(14-b)V2= Y!,10a24,现在V2 IUV1/V2=10-2,又知a=1 所以b=11【答案】D【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的计算等基本概念【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2010山东卷)15.某温度下,F(OH )3 (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辩护如图所示。
高考化学试题汇编—电解质溶液1.(2012上海∙21)常温下a mol·L-1 CH3COOH稀溶液和bmol·L-1KOH稀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A.若c(OH-)>c(H+),a=b B.若c(K+)>c(CH3COO-),a>bC.若c(OH-)=c(H+),a>b D.若c(K+)<c(CH3COO-),a<b 2.(2012安徽∙12)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可用来刻蚀玻璃。
已知25℃时①HF(aq)+OH—(aq)=F—(aq)+H2O(l) △H=−67.7KJ·mol—1②H+(aq)+OH—(aq)=H2O(l) △H=−57.3KJ·mol—1在20mL0.1·molL—1氢氟酸中加入VmL0.1mol·L—1Na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氢氟酸的电离方程式及热效应可表示为:HF(aq)=H+(aq) +F−(aq) △H=+10.4KJ·mol—1B.当V=20时,溶液中:c(OH—)=c(HF) +c(H+)C.当V=20时,溶液中:c(F—)<c(Na+)=0.1mol·L—1D.当V>0时,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F—)>c(OH—)>c(H+)3.(2012海南∙11)25℃时,amol.L-1一元酸HA与bmol.L-1NaOH等体积混合后,pH为7,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a =b B.a>b C.c(A-) = c(Na+) D.c(A-)<c(Na+)4.(2012四川∙10)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中加入固体NaOH:c(Na+) = c(Cl−) + c(ClO−) + c(OH−)B.pH = 8.3的NaHCO3溶液:c(Na+) > c(HCO3−) > c(CO32−) > c(H2CO3)C.pH = 11的氨水与pH = 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c(Cl−) = c(NH4+) > c(OH−) = c(H+) D.0.2mol/LCH3COOH溶液与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2c(H+) – 2c(OH−) = c(CH3COO−) – c(CH3COOH)5.(2012江苏∙15双选)25℃,有c(CH3COOH)+c(CH3COO-)=0.1mol·L-1的一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值的关系如图所示。
2020届高考化学专题强化电解质溶液(含答案)1.20℃时向20 mL 0.1 mol·L-1醋酸溶液中不断滴入0.1 mol·L-1 NaOH(aq),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
此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错误的是()A.a点:c(CH3COO-)>c(Na+)>c(H+)>c(OH-)B.b点:c(Na+)=c(CH3COO-)>c(H+)=c(OH-)C.c点:c(H+)=c(CH3COOH)+c(OH-)D.d点:c(Na+)>c(CH3COO-)>c(OH-)>c(H+)【答案】C2.常温下,向20.00 mL 0.100 mol·L-1 CH3COONa溶液中逐滴加入0.100 mol·L-1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挥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①所示溶液中:c(CH3COOH)=c(Cl-)>c(OH-)=c(H+)B.点②所示溶液中:c(Na+)>c(Cl-)>c(CH3COO-)>c(CH3COOH)C.点③所示溶液中:c(CH3COOH)>c(Na+)>c(H+)>c(CH3COO-)D.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c(H+)+c(Na+)=c(CH3COOH)+c(CH3COO-)【答案】A3.(双选)常温下,用0.100mol/L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0mol/LHCl和20.00mL 0.100mol/L醋酸溶液,得到如下图2条滴定曲线,以HA表示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1B.达到B、D状态时,两溶液中离子浓度均为c(Na+)=c(A-)C .达到B 、E 状态时,反应消耗的n(CH 3COOH)>n(HCl)D .当0 mL < V (NaOH) < 20.00mL 时,对应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c (A -)>c (Na +)>c (H +)>c (OH -)【答案】AB4. 常温下,向20 mL 0.1 mol/L 酒石酸(用H 2T 表示)溶液中逐滴滴加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
高考化学知识点复习《电解应用》十年真题汇总含答案含答案1.【2022年北京卷】利用下图装置进行铁上电镀铜的实验探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中气体减少,推测是由于溶液中()+c H 减少,且Cu 覆盖铁电极,阻碍+H 与铁接触B .①中检测到2+Fe ,推测可能发生反应:+2+2+2+2Fe+2H =Fe +H Fe+Cu =Fe +Cu 、C .随阴极析出Cu ,推测②中溶液()2+c Cu 减少,()2+2+334Cu +4NH Cu NH ⎡⎤⎣⎦平衡逆移D .②中2+Cu 生成()2+34Cu NH ⎡⎤⎣⎦,使得()2+c Cu 比①中溶液的小,Cu 缓慢析出,镀层更致密【答案】C【解析】由实验现象可知,实验①时,铁做电镀池的阴极,铁会先与溶液中的氢离子、铜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氢气和铜,一段时间后,铜离子在阴极失去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实验②中铜离子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四氨合铜离子,四氨合铜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缓慢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在铁表面得到比实验①更致密的镀层。
A .由分析可知,实验①时,铁会先与溶液中的氢离子、铜离子反应,当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和放电生成的铜覆盖铁电极,阻碍氢离子与铁接触,导致产生的气体减少,故A 正确;B .由分析可知,实验①时,铁做电镀池的阴极,铁会先与溶液中的氢离子、铜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氢气和铜,可能发生的反应为+2+2+2+2Fe+2H =Fe +H Fe+Cu =Fe +Cu 、,故B 正确;C .由分析可知,四氨合铜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缓慢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随阴极析出铜,四氨合铜离子浓度减小,()2+2+334Cu +4NH Cu NH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 错误;D .由分析可知,实验②中铜离子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四氨合铜离子,四氨合铜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缓慢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在铁表面得到比实验①更致密的镀层,故D 正确;故选C 。
高中化学高三真题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汇编电解质溶液高中化学电解质溶液1.〔08海南卷〕以下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A.HCOOH+H2O HCOO-+ H3O+B.CO2+H2O HCO3-+ H+C.CO32-+ H2O HCO3-+ OH-D.HS-+ H2O S2-+ H3O+解析:选项A、B、D表示的差不多上电离。
答案:C。
2.〔08上海卷〕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13mol·L-1,该溶液可能是( )①二氧化硫②氯化铵水溶液③硝酸钠水溶液④氢氧化钠水溶液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解析: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13mol·L-1,讲明溶液既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碱性。
①SO2+H2O H2SO3,H2SO3HSO3-+H+,HSO3-SO32-+H+,溶液呈酸性;④NaOH===Na++OH-,溶液呈碱性。
答案:A3.〔08上海卷〕某酸性溶液中只有Na+、CH3COO-、H+、OH-四种离子。
那么以下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A.该溶液由pH=3的CH3COOH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B.该溶液由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混合而成C.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CH3COO-)>c(Na+)>c(OH-)>c(H+)D.加入适量氨水,c(CH3COO-)一定大于c(Na+)、c(NH4+)之和解析:此题的关键应注意题中的〝酸性〞两个字,选项B溶液NaOH与CH3COOH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溶液呈碱性;选项C中当加入NaOH后溶液仍旧呈酸性,那么c(H+)>c(OH-),不成立,当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那么c(Na+)>C(CH3COO-),当碱过量时,必定c(Na+)>C(CH3COO-),因此在任何情形下溶液的离子关系都不能成立;选项D中加入氨水,由电荷守恒得:c(CH3COO-)+c(OH-)=c(Na +)+c(NH4+)+c(H+),当溶液仍呈酸性即c(OH-)<c(H+),那么c(CH3COO-)>c(NH4+)+c(Na+);当溶液呈中性时,c(H+)=c(OH-),那么c(CH3COO-)=c(NH4+)+c(Na+);当溶液呈碱性时,c(H+)<c(OH-),那么c(CH3COO-)<c(NH4+)+c(Na+),因此c(CH3COO-)一不定大于c(Na+)、c(NH4+)之和。
——电解质溶液【专题训练】1.常温下,分别向体积相同、浓度均为0.1 mol/L 的MOH 、ROH 两种碱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pH 与溶液浓度的对数(lg c)间的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K b (MOH)的数量级为10-5B .a 、b 两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 <bC .等体积等浓度的ROH 和MCl 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OH -)>c(H +)D .用相同浓度的盐酸分别中和a 、b 两点溶液,消耗盐酸体积:V a >V b解析:选D 。
A.没有稀释前MOH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10-11 mol/L ,则氢氧根是10-3 mol/L ,所以K b (MOH)=10-3×10-30.1-10-3≈10-5,A 正确;B.a 、b 两点溶液中a 点溶液碱性强,对水的抑制程度大,所以水的电离程度:a <b ,B 正确;C.根据图像可知碱性是MOH >ROH ,ROH 的电离常数大于MCl 的水解程度,因此溶液显碱性,即c(OH -)>c(H +),C 正确;D.两种碱溶液的物质的量相等,用相同浓度的盐酸分别中和时消耗盐酸体积相等,即V a =V b ,D 错误。
2.T ℃时,浓度均为1 mol/L 的两种弱酸HA 、HB 中不断加水稀释,并用pH 传感器测定溶液pH 。
所得溶液pH 的两倍(2pH)与溶液浓度的对数(lg c)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已知:①HA 的电离平衡常数:K a =c (H +)·c (A -)c (HA )-c (A -)≈c 2(H +)c (HA );②pK a =-lg K a 。
A .酸性:HA>HBB .a 点对应的溶液中:c(HA)=0.1 mol/L ,c(H +)=0.01 mol/LC .T ℃时,弱酸HB 的pK a ≈5D .弱酸的K a 随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大解析:选D 。
从图中得到,浓度相等的时候,HB 溶液的pH 更高,所以说明HB 的酸性更弱,A 正确;a 点溶液的纵坐标为4,即溶液的pH 为2(注意纵坐标为pH 的2倍),所以c(H +)=0.01 mol/L 。
1.(20xx江苏高考14)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在0.1 mol·L-1NaHCO3溶液中:c(Na+)>c(HCO3-)>c(CO32-)>c(H2CO3)B.在0.1 mol·L-1Na2CO3溶液中:c(OH-)-c(H+)=c(HCO3-)+2c(H2CO3-)C.向0.2 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1NaOH溶液:c(CO32-)>c(HCO3-)>c(OH-)>c(H+)D.常温下,CH3COONa和CH3COOH混合溶液[pH=7, c(Na+)=0.1 mol·L-1]:c(Na+)=c(CH3COO-)>c(CH3COOH)>c(H+)=c(OH-)继续:本题属于基本概念与理论的考查,落点在水解与电离平衡、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溶液中存在水解与电离两个过程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似乎是考试热点内容,高三复习中要反复加强训练。
A.在0.1 mol·L-1NaHCO3溶液中,HCO3-在溶液中存在水解与电离两个过程,而溶液呈碱性,说明水解过程大于电离过程,c(H2CO3)>c(CO32-)B.c(OH-)-c(H+)=c(HCO3-)+2c(H2CO3-)中把c(H+)移项到等式另一边,即是质子守恒关系式。
C.向0.2 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1NaOH溶液后,相当于0.05 mol·L-1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混合液,由于Na2CO3的水解程度大于NaHCO3的水解程度,因此正确的关系是:c(HCO3-)>c(CO32-)>c(OH-)>c(H+)。
D.常温下,CH3COONa和CH3COOH混合溶液,包括CH3COO-水解和CH3COOH电离两个过程,既然pH=7, 根据电荷守恒式,不难得出c(Na+)=c(CH3COO-) =0.1 mol· L-1,c(H+)=c(OH-)=1×10-7 mol·L-1。
专题05 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水解平衡2020年考纲考点2020年考纲要求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4、了解溶液pH 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pH 的简单计算。
5、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7、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理解溶度积( Ksp)的含义,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ⅠⅡⅡⅡIIIIIIIII本节考向题型研究汇总题型考向考点/考向考试要求选择题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沉淀平衡III填空题K sp计算滴定计算III考向题型研究(一)电离平衡水解平衡1.(2015·全国 I·T13)浓度均为0.10 mol·L -1、体积均为V 0的MOH 和ROH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 ,pH 随lg VV 0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MOH 的碱性强于ROH 的碱性B .ROH 的电离程度:b 点大于a 点C .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 (OH -)相等 D .当lg VV 0=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c M +c R +增大【答案】D【解析】由图像分析浓度为0.10 mol·L-1的MOH 溶液,在稀释前pH 为13,且当体积每扩大10倍,PH 变化1,说明MOH 完全电离,则MOH 为强碱;而ROH 的pH<13,且溶液体积每扩大10 倍,PH 变化小于1,说明ROH 在溶液稀释过程中会继续电离,说明ROH 没有完全电离,ROH 为弱碱。
所以,A 项MOH 的碱性强于ROH 碱性正确;B 项曲线的横坐标lg VV 0越大,表示加水稀释体积越大,由曲线可以看出b点的稀释程度大于a 点,弱碱ROH 存在电离平衡:ROH R ++OH -,溶液越稀,弱电解质电离程度越大,故ROH 的电离程度:b 点大于a 点正确;C 项中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溶液的pH 接近于7,故两溶液的c (OH -)相等正确;D 项中当lg V V 0=2时,溶液V =100V 0,溶液稀释100倍,由于MOH 发生完全电离,升高温度,c (M +)不变;ROH 存在电离平衡:ROH R ++OH -,升高温度促进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c (R +)增大,故c M +c R+减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