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08届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题探究(7)
- 格式:doc
- 大小:249.00 KB
- 文档页数:4
2008年高考(全国Ⅱ)理综化学部分试题(WORD)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的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7.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基PH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用0.1000mol/L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8.对于IV 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共价键B.Si、C、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层电子数都是8C.SiO2和CO2中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D.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9.取浓度相等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和,所得溶液的PH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A.0.01mol/LB. 0.017mol/LC. 0.05mol/LD. 0.50mol/L10.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
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试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出现蓝色D.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出现红色11.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的H m X分子,在ag H m X分子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A.aA+m(A-N+m)mol B.aA(A-N)mol C.aA+m( A-N)mol D.aA(A-N+m)mol12.(NH4)2SO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2、H2O、N2和NH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A.SO2、H2O、N2、NH3B.N2、SO2、H2O 、NH3C.N2、SO2、NH3、H2OD.H2O、NH3、SO2、N21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2(g)+H2(g)=CO(g)+H2O (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A.乙=丁>丙=甲B乙>丁>甲>丙C.丁>乙>丙=甲D.丁>丙>乙>甲26.红磷P(S)和Cl2发生反应生成KCL3和PCL5,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2)PCl5分解生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上述分解反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mol PCl5,反应达到平衡时还剩余0.6mol PCl5,其分解率α1等于;若反应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PCl5分解率α2,α1α2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
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化学:依托基础联系实际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题型、题量、分值、命题范围与前三年试题相一致,均为8道选择题,第二卷中4道大题,体现了试题的稳定性,但试题的部分调整,强化了能力考查。
化学试题难度明显增大,一是考查内容较为广泛、灵活;二是对计算的考查是近几年来分量最重的,例如第26题,占用了16分;三是对推理能力的考查力度明显增强,如29题的有机框图,要求考生对基础知识有很好的把握。
因此只有基础扎实且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才能得到高分。
试题无一超纲立足于最基础的知识考查学的学科能力,这是自2005年以来化学试题的共同特点。
具体表现是无一题超纲,特别是2008年试题。
不过,今年试题立足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应用,联系实际命制。
如第26题,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以及第7题化合物的熔点高低,所涉及物质多,与生产(软锰矿的开发利用有较好的广泛前景)、生活都有密切联系。
基础的另一方面仍是化学用语的表达。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均属于化学用语,自2002年理综化学强化了这方面的考查,去年为36分,而今年高达44分,其中化学方程式为18分。
无论是化学用语还是化学方程式,分值都创历史新高。
试题命制新颖选用新的情景,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用学过的基础知识去解答陌生的问题。
2008年试题这方面显得较为突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恢复了计算的考查,二是强化了学科内综合;三是突出了化学中一般与特殊的考查。
虽然仍是依托最基础的课本知识,但却令人始料不及,致使很多基础不够扎实、心理素质欠佳的考生感到较为困惑,难以完成题目,甚至个别同学弃权整道大题。
如27题是将物质结构与元素性质结合的框图推断题,V(固体)与水作用生成化合物Y(白色固体)和Z(无色气体),且无色气体Z还可以与氧气在加热(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和另一种化合物X,有同学被题目中“5种化合物”吓倒而卷面空白。
至于一般与特殊,这是化学学科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方法。
天津2008年高考化学试题解析第I卷(选择题)(共42分)7.二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B、尿素食盐聚乙烯C、涤沦洗衣粉阿斯匹林D、石英橡胶磷化铟7.C【解析】纤维素有天然的,如棉花的主要成分就是纤维素,故A错;B中食盐不需要化学合成,所以B错;C中三种物质均需化学合成,所以正确;石英的成分是SiO2,不需要化学合成,故D错。
8.对平衡CO2(g)CO2(aq).△H=-19.75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8.D【解析】正反应放热,要使平衡右移,应该降低温度;另外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所以为了增加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应该增大压强,故选D。
9.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H++CH3CO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c(OH-)+c(CH3COO-)B、0.10mol/L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减小C、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D、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9.B【解析】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H+)=c(OH-)+C(CH3COO-),故A项对;0.1mol/lCH3COOH 在加水稀释过程中酸性减弱,即c(H+)减小,而在一定温度下,[H+]·[OH-]=Kw是一定值,故c(OH -)增大,所以B错;在醋酸中加入醋酸钠,c(CHCOO-)增大,所以平衡向左移动,故C对;pH=23的CH3COOH中pH=12的NaOH中c(H+)=c(OH-),但由于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故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NaOH,二者等体积混合后,醋酸过量,所以溶液显酸性,即pH<7,所以D 对。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第Ⅰ卷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Na 23 K39Mn 55 Cu 64 Zn 65 Ag 108 Pb 207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Ba2+、Cl-、NO3-B.K+、AlO2-、Cl-、SO42-C.Ca2+、Mg2+、NO3-、HCO3-D.Na+、Cl-、CO32-、SO32-7.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SiO2 CsCl CBr4 CF4B.SiO2 CsCl CF4 CBr4C.CsCl SiO2 CBr4 CF4D.CF4 CBr4 CsCl SiO2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9.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l稳定化合物的是A.3和17 B.1和8 C.1和6 D.7和12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HF、HCI、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11.已知:4NH3(g)+5O2(g)==4NO(g)+6H2O (g),△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12.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L1.0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mol/下列排序正确的是()()()()+->HAcAc.OHcHB>>Hc()()()()+->--cOHc.BA>>HcBc()()()()+-->-cOHc.CB>>HcAc()()()()+->cOHc.DHBc>H>HAc13.电解100mL含L+的下列溶液,)3.0(=c/molH当电路中通过mol.0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04的是A.0.10mol∕L Ag+B.0.20mol∕L Zn2+C.0.20mol∕L Cu2+D.0.20mol∕L Pb2+第Ⅱ卷26.(16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实验室可有软锰矿(主要成分为2M nO )制备4K M nO ,方法如下: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 和3K C IO 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24KM nO )和K C I ;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24KM nO 转变为2M nO 和4K M nO ;滤去2M nO 沉淀,浓缩滤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4K M nO 。
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考理科综合试题(全国I卷)化
学部分解析
瞿峰;王芳
【期刊名称】《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年(卷),期】2008(000)008
【总页数】4页(P61-64)
【作者】瞿峰;王芳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南二中,2766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2005高考研究性学习真题大解析(全国卷一)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 [J], 田玉凤
2.2006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全国卷一)的特点:化学部分 [J], 甘喜武
3.2005高考研究性学习真题大解析 (北京卷)理科综合试题之专家解析篇化学部分 [J], 田玉凤;
4.在平实中继承和创新以基础考查能力和素养——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化学试题分析 [J], 王军翔
5.2002年全国统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试题分析 [J], 李淑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8年高考四川理综化学试题第Ⅰ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Al 127 Cl 35.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L B .1mol 臭氧和1.5mol 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C .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 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D .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7.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kJ/mol ,则H 2SO 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 =2×(-57.3)kJ/molB .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 ,则2CO 2(g) =2CO(g)+O 2(g)反应的ΔH =2×283.0kJ/mol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1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 2(g) +I 2(g) 2HI(g),在温度 T 1和T 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A .T1>T 2,ΔH >0 B .T 1>T 2,ΔH <0 C .T 1<T 2,ΔH >0 D .T 1<T 2,ΔH <0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租序数B .除点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个元素C .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 .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 族的所有元素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周围均吸引着6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B .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电场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移动C .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很低,常温下都呈液态或气态D .原子晶体中的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 1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足量硫酸铝与纯碱反应:↑+↓=++-+232233CO 3)OH (Al 2O H 3COI 3Al 2 B .硫酸铜与烧碱反应:--+↓=+2424S O )OH (Cu OH 2CuS OC .苯酚与碳酸钠反应:O H CO O H C 2CO OH H C 222562356+↑+=+--D .碳酸钡与硫酸反应:↓=+-+4242BaSO S O Ba 12.胡椒粉是植物挥发油的成分之一。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化学试题及其答案5.据报道,我国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池车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运动员提供服务。
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D.用该电池电解CuCl2溶液,产生2.24LCl2(标准状况)时,有0.1mol电子转移6.对H2O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Cl: B.26M3+C. D.A.H:••••7.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A. Na2CO3B. Na2O2Na2CO3C. NaOH Na2CO3D. Na2O2 NaOH Na2CO3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D.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瓦耳斯力,可能不存在共价键9.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即可鉴别的是①KOH Na2SO4AlCl3②NaHCO3B a(O H)2H2SO4③HCl NaAlO2NaHSO4④C a(O H)2Na2CO3BaCl2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0.X、Y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m X a+与n Y b-,得m+a=n-bB.X2-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C.X、Y一定不是同周期元素D.若X的原子半径大于Y,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X一定大于H n Y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pH=7时,c(SO 42->c(NH 4+)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c 1和c 2,pH 分别为a 和a+1,则c 1=10c 2C .pH=11的NaOH 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D.向0.1mol/L 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32c(OH )c(NH H O)增大 12.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 4(g)+2H 2(g)Si(s)+4HCl(g);△H=+QkJ/mol(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 4的转化率B.若反应开始时SiCl 4为1mol ,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kJC.反应至4min 时,若HCl 浓度为0.12mol/L ,则H 2的反应速率为0.03mol/(L min)D .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kJ 时,生成的HCl 通入100mL 1mol/L 的NaOH 溶液恰好反应25.(16分)菠萝酯是一种具有菠萝香气的食用香料,是化合物甲与苯氧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
绝密★启用前2008年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Al 127 Cl 35.5第Ⅰ卷本卷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单选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LB.1mol臭氧和1.5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C.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6.C【解析】1mol氧气含有6.02×1023个O2,氧原子数为12.04×1023,1mol氧气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故A对。
1mol臭氧(O3)与1.5mol氧气(O2)均含有3mol氧原子,B正确。
磷酸是弱酸,在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
而盐酸是强酸,能够完全电离,故等体积、等浓度的磷酸和盐酸溶液中H+浓度比小于3:1。
显然C错。
设有1mol干冰(CO2)、1mol葡萄糖(C6H12O6);根据分子式:碳原子数比为1:1×6=1:6,氧原子数比为1×2:1×6=1:3,D 对。
7.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 =2CO(g)+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B【解析】中和热是指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与酸、碱的元数无关,A错。
燃烧热是指燃烧1mol纯物质生成最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CO的燃烧热为283.0kJ/mol,则说明燃烧1molCO放出这些热量;其逆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故B对。
08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化学调研试题命题人:河南省内乡县高级中学(邮政编码:474350)陈宗申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IN—14O—16Al—27S—32Zn—65Cu—64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mol甲基所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标准状况下,22.4LC02与CO的混合气体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Na1L1mol/L的盐酸中,所含有的氯化氢分子数为Na标准状况下,11.2L三氧化硫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将下列每组内的四种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后,既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又有沉淀产生的一组是(酸均过量)()W2O2、NH4CI、NaCl、W2SO4Na2CO3、Bad?、?S、盐酸KHCO3、Ca(OH)2、MgCI2>硫酸FeO、AICI3、Na2SiO3、硝酸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HCO3+H2O——LH2CO3+OH一向沸水中滴加三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Fe3++3H2O「_Fe(OH)3+3H+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Ca2++2CIO一+SO2+H2O=CaSO3J+2HCIO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Ba2++SO42-=BaSO4J某溶液的PH=a,向其中插入两惰性电极,该电解质是某溶液的PH=a,向其中插入两惰性电极,该电解质是(设电解液的温度没有变化)稀H2SO4B.饱和CuSO4溶液A、B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通电一段时间后为测知溶液的PH=b,且b=a.则C.NaCI溶液D.饱和Na2CO3溶液xA(g)+yB(g)一zC(g),△H<0;达到化学平衡后测得A气体的浓度为0.5mol/L;当恒温下将密闭器的容积扩大一倍并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A气体的浓度为0.3mol。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平衡向右移动B.x+y>zC.B的转化率提高D.C的体积分数增加有一种名叫L—多巴的药物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综合症,其结构简式为: Ha一Ha一H-COOHF列关于L—多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个平面该机物既可以与盐酸反应,又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该有机物与互为同分异构体C.该有机物与互为同分异构体D.该有机物属于芳香烃类下列关于实验问题处理方法或操作不正确的是()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中,至少需经过4次称量中和热测定中要用稍过量的酸(或碱),以便使碱(或酸)能够完全被中和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在烧杯中加一定体积的水,再边搅拌边加入浓硫酸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14分)A、B、C、D、E、F六种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短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与C为同一周期,A与D、C与F分别为同一主族,A、D两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之和是C、F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一半。
2008年江西省高考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卷分析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陈俊一、2008年试卷特点1、第I卷立足基础从上表我们不难看出,第I卷选择题属常规题型,与前两年考点相比,重现率极高,难度比去年稍有加大,这主要是第13题造成的,如果不考虑第13题因素的话,实际难度稍有降低。
第I卷选择题也都是关于基础知识的考题,其中涉及的考点有:离子反应与微粒浓度的比较、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电解原理、典型分子构型和同分异构体、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等。
试题不偏、不怪、不难、不繁,且大多源于课本、紧扣教材,只要基础知识扎实,第I卷拿高分难度不大。
2、第Ⅱ卷力求创新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分工明确,Ⅰ卷重在考查主干基础知识和学生学科素养。
而Ⅱ卷试题以思维能力考查为核心,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近几年,第Ⅱ卷试题类型也基本定型,一般为等分值的四道题,即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题、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题、实验题、有机结构性质题。
就在大多数人认为随着新课程高考即将在全国铺开,这两年普通高考,从稳定过渡的要求和命题人员的关注点已发生转移的现实来看,应该不会作大的调整,然而就在这种强烈的预判下,今年的第Ⅱ卷却一反常态,力求创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第26题摒弃了以往必考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题的思路,而是以化学语言考查为载体,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方程式配平和化学计算等,从定性和定量结合的角度考查学生分析处理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化学计算也不是和以往一样命制巧解巧算试题,考查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今年的26题计算较繁琐,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全面思维的能力。
所以仅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任何把希望放在押题上面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
我们研究高考主要是研究高考对教材知识的评价要求.分清哪些知识是属于了解,哪些属于理解和掌握;明确高考的能力要求;明确哪些知识点是增加的、哪些知识点是删掉的、哪些知识点的考试要求有变化;研究高考试题的主干知识和基本方法,明确各主干知识间的联系;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命题方向,研究试题设问方式;研究近几年高考题知识点的分布情况等。
高考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题(7)
(非选择题)
1.(16分)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下面是以苯
为原料的两条合成路线:
(1)上述反应过程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 处。
上述转化中B →C 处发生了加成
反应,你认为还有哪处发生加成反应__________(用字母回答。
若有多处,只要写出一处就行)。
(2)写出C 、F 的结构简式 、 。
(3)写出C →D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分)(1)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难溶的碳酸钙粉末,发现碳酸钙粉末逐渐溶解,
同时还产生的现象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上述现象的本质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一种单质,也会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这种单质
是_________。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①P ;②S ;③Mg ;④Cu 。
(3)在氯化铁和氯化铝混和溶液中 ,其中Fe 3+和Al 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1mol ,在此
溶液中加入90mL4mol·L -1的NaOH 的溶液,使其充分反应。
设Al 3+物质的量与总物质的量之比为x 。
当x =04.时,溶液中产生的沉淀是_________(写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当沉淀只有Fe(OH)3时,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3.(18分)以石油产品乙烯为起始原料进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F 和G ,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E 的分子式为C 4H 6O 2,F 的分子式为(C 4H 6O 2)n (俗名“乳胶”的主要成分),G 的分子式为(C 2H 4O)n (可用于制化学浆糊),
2CH 2=CH 2+2CH 3COOH+O 2−−
→−催化剂
2C 4H 6O 2(醋酸乙烯酯)+2H 2O ,卤代烃(R —X )能发生消去反应和水解反应,例如:
CH 3CH 2Cl −−−−→−∆
/醇溶液NaOH CH 2=CH 2+HCl
CH 3CH 2Cl+H 2O −−−−→−∆/水溶液NaOH CH 3CH 2OH+HCl 又知:与
结构相似的有机物不稳定,发生分子重排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结构简式:E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②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 −→−B 、B −→−C 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6分)工业上要将尾气中的SO 2转化为硫酸铵。
下面是摘自某厂生产记录的一些资料:
“……初步处理后的废气含0.2%的二氧化硫和10%的氧气(体积含量),在400℃时废气以5m 3/h 的速率通过五氧化二矾催化剂层与20L/h 速率的氨气混合,再喷水,此时气 体温度由400℃降到200℃,在热的结晶装置中得到硫酸铵晶体”(气体体积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仔细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按反应中的理论值,二氧化硫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该资料中的比值是多
少?为什么跟化学反应中的理论值相差较大?
(2)若每天某厂排放10000m 3这种废气,按上述方法每月(按30天计算)消耗氨气多
少吨?
5.(20分)已知:A 、B 、E 为固体化合物;D 、G 为固体单质;F 、X 、Z 为可燃性气体, 且F 、X 燃烧的火焰呈蓝色或淡蓝色。
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能实现如图所示的变化。
(1)写出A 、B 、Z 、的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E____________。
(2)G 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气体X 和溶液,写出Y 跟这种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G 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1molZ 跟1molH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6分,最后一空4分,其余每空3分)
(1)4;F →G 。
(2)C 6H 5C(CH 3)2-OH 、C 6H 5-CO-CH 2-NH-CH 3。
(3)。
2.(20分)
(1)①无色气体产生(2分);②生成红褐色沉淀(2分);
2Fe 3++3CaCO 3+3H 2O=2Fe(OH)3↓+3CO 2↑+3Ca 2+(写分步反应也可)(4分)
(2)③(2分)
(3)Fe OH mol X ()..300606;;≤。
(第一空2分,后两空各4分)
3.(18分,每空3分)
(1)E 为CH 3COOCH=CH 2,F 为。
(2)加成反应、水解反应。
(3)ClCH 2CH 2Cl+H 2O −−−−→−∆/水溶液NaOH ClCH 2CH 2OH+HCl ;
ClCH 2CH 2OH −−−−→−∆/水溶液NaOH CH 3CHO+HCl 。
(提示:根据合成路线中的反应条件易推出,A 是ClCH 2CH 2Cl 。
B 是HOCH 2CH 2OH 还是ClCH 2CH 2OH 呢?抓住A −→−B 、B −→−C 中的反应条件,可知A −→−
B
发生了取代反应,B −→−C 发生了消去反应,所以可确定B 是ClCH 2CH 2OH 。
C 是CH 3CHO ,D 是CH 3COOH 。
在这个基础上,再结合E 的分子式可推知E 是乙酸乙烯酯。
)
4.(16分)
(1)V (SO 2):V (O 2)=0.2%:10%=1:50。
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增大氧气的量,可以促进化学
平衡向正反应方面进行,从而提到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6分)
(2)每月排入的废气中二氧化硫的体积为:
1000m 3×30×0.2%=600m 3(2分)
废气以5m 3/h 的速率通过五氧化二矾催化剂层与20L/h 速率的氨气混合,相当于SO 2跟NH 3以1:2的体积比混合。
(3分)
即发生反应为:4NH 3+2SO 2+O 2=2(NH 4)2SO 4(2分)
所以,600m 3的二氧化硫气体需氨气的体积为:600×2=1200m 2 相当于0.912t 。
(3分)
5.(20分,化学方程式每个4分,其余每空3分)
(1)二氧化硅、氧化钙、碳化钙。
(2)复分解反应。
(3)Si+2NaOH+2H 2O=Na 2SiO 3+2H 2+H 2O 。
(4)HC ≡CH +HCl −−
→−催化剂
CH 2=CH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