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唱唱我的家乡教案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8.91 KB
- 文档页数:2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13课《我爱家乡山河水》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家乡的一景一物。
(2)学会唱家乡的歌曲。
(3)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
2.情感与态度培养了解家乡、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1)热爱家乡,愿意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保护家乡的环境。
(2)能讲述家乡的故事。
4.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视频和调查讨论,充分地了解家乡,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周围的景物,会唱家乡的歌曲。
【教学难点】讲述家乡的故事。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人们熟悉的家乡景物的视频。
(2)课件。
(3)家乡的图片。
2.学生准备卡纸、剪刀、双面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
(播放《我的家乡》)二、我的家乡在这里师:家乡是我们的家所在的地方,也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你的家在哪里?生纷纷回答。
师:出示图片(家在草原、山脚下、黄土高坡、省城……)。
生1:我的家在草原上,蓝天、绿草真漂亮。
生2:我家在山脚下,村前还有一条弯弯的小河。
生3:我家住在黄土高坡上,还可以吹唢呐。
生4:我家住在城市里,小区建设了公园,还有很多的健身器材。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
可是,当你向别人介绍自己家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家的详细地址随便告诉给陌生人,要注意安全。
三、发现家乡的美师:你的家乡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吗?生思考回答。
师出示图片(各地标志性建筑)并且讲解。
广东省的标志性建筑——广州中信广场;安徽省的标志性建筑——合肥古教弩台;政务大楼;江苏省的标志性建筑——南京玄武门,是南京的一处古城门;湖南省的标志性建筑——长沙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云南省的标志性建筑——昆明东寺塔,又名慧光寺塔;四川省的标志性建筑——成都廊桥,取“天上鹊桥,地上廊桥”之意;山西省的标志性建筑——太原双塔寺,位于太原市城区东南方向。
辽海版第三册《品德与生活》教案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我上二年级了一、单元目标:1、知道自己长大了,能发现自己和同学的长处。
2、愿意从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帮助小同学。
3、知道集体生活中需要团结、分工与合作,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巨大。
4、热爱集体,愿意为班级做事。
你好小伙伴[活动目标]1、能说出二年级和一年级的不同。
2、愿意帮助小同学,从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录制几段新同学入学后的真实情况。
2、学生准备:观察学校各方面发生的变化。
[课时安排] 1课时小伙伴手拉手[活动目标]1、愿意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帮助新同学。
2、通过帮助新同学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图片2、学生准备:每人做一件帮助一年级新伙伴的小事,并把他简单记下来。
[课时安排] 1课时夸夸自己[活动目标]1、能从自己长大的表现中,找出自己的长处。
2、体会被老师、同学们欣赏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准备一些自身长处的材料、图片学生准备:把自己回忆的长处,用各种形式表述。
[课时安排] 2课时夸夸他[活动目标]1、善于发现同学的长处,学会欣赏他人。
2、与同学友好交往,增强合作的意识能力。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编排小品,演练小品。
2、学生准备:观察好朋友、同桌,找出他们的优点[课时安排] 1课时小星星亮晶晶[活动目标]1、学会制作、设计墙报,初步具有策划、制作、创造的能力,学会合作。
2、提高学生合作与分工的能力。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选好地点2、学生准备:“夸夸自己”卡片、“夸夸他”卡片[课时安排] 2课时蚂蚁的故事[活动目标]:1、学会在集体中分工与合作。
2、珍惜维护集体荣誉,愿意为班级争光。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准备有关蚂蚁的录像资料,多媒体课件,歌曲《小小的我》。
学生准备:课前到树洞旁观察蚂蚁怎样运食物。
[课时安排]:1课时寻找小岗位[活动目标]:1、能在班级里找到自己的岗位,愿意为集体做事。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我和家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到家人的关爱。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良好品德。
3. 提高学生与人沟通、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家人的概念,家庭的关系。
2. 父母的爱,兄弟姐妹的情。
3. 尊敬父母,关爱家人。
教学活动:1. 观看家庭照片,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2. 小组讨论:家人的关爱表现在哪些方面?3. 角色扮演:模拟家庭场景,展示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行为。
第二章:我的学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环境,感受学校的温馨。
2.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3. 提高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学校的环境,设施设备。
2. 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3. 热爱学校,珍惜学习时光。
教学活动:1. 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环境及设施。
2. 讲述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分享尊敬老师的原因。
3. 小组讨论:如何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第三章:我的朋友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体验友谊的温暖。
2. 培养学生真诚待人,珍惜友谊的品德。
3. 提高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朋友的概念,友谊的意义。
2. 真诚待人,尊重他人。
3. 珍惜友谊,共度快乐时光。
教学活动:1. 分享自己与朋友的美好时光,感受友谊的温暖。
2. 小组讨论:如何做一个真诚待人、尊重他人的人?3. 角色扮演:模拟朋友间的互动,展示珍惜友谊的行为。
第四章:我爱家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 提高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传承家乡的优秀传统。
3.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家乡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
2. 热爱家乡,传承优秀传统。
3. 保护环境,美化家园。
教学活动:1. 讲述自己家乡的特色,分享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
2. 小组讨论:如何传承家乡的优秀传统?3. 绘制家乡美景,提高环保意识。
《唱歌我们的家园》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唱歌我们的家园”。
本主题旨在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归属感,同时通过歌唱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歌曲《我们的家园》的旋律与歌词,并能以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歌曲学习,学生能够体验音乐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之情,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评价任务1. 歌曲演唱评价:评价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对歌曲旋律、歌词的掌握程度,以及声音的自然和谐度。
2. 音乐感受力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音乐节奏感、韵律感的敏感度。
3. 情感表达评价:通过学生的演唱情感,评价其对歌曲所表达情感的领悟与表达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我们的家园》的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与情感,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2. 学习歌曲:教师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与歌词。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分句学习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与音准。
3. 感受音乐: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拍手或用打击乐器敲击,感受音乐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教师引导学生用“啦”字哼唱歌曲旋律,进一步熟悉歌曲。
4. 情感表达:教师讲解歌曲背景及歌词含义,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然后,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互相评价与学习,提高演唱水平。
6. 汇报演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歌曲演唱,全班同学共同欣赏与评价。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小组汇报演出的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表现能力进行检测。
2. 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练习歌曲《我们的家园》,并录制自己演唱的视频或音频,下次上课时带到课堂进行分享。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和理解“家乡”、“山水”、“田野”等词语。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美丽景色和特色。
(2)运用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家乡资源、保护家园的意识。
(3)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家乡的美丽景色和特色。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描述。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家乡的图片、实物等。
4.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家乡图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为学生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齐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家乡的美丽景色和特色。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向游客介绍家乡。
(2)各组展示角色扮演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家乡的景色,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短文的写作能力。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利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实物演示等手段,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家乡的认识和喜爱之情。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记住这些词语。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谈论课文中描述的家乡景色、风土人情等。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课文中描绘的家乡特点。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乡。
(2)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角色扮演,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家乡的特点。
(2)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提出保护家乡环境、传承家乡文化的建议。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品德与生活》教案二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备注:颜色突出处为德育渗透内容第1单元我上二年级了一、单元目标:1、知道自己长大了,能发现自己和同学的长处。
2、愿意从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帮助小同学。
3、知道集体生活中需要团结、分工与合作,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巨大。
4、热爱集体,愿意为班级做事。
二、课时安排:备注:以上课时安排仅供参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你好小伙伴[活动目标]1、能说出二年级和一年级的不同。
2、愿意帮助小同学,从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录制几段新同学入学后的真实情况。
2、学生准备:观察学校各方面发生的变化。
[课时安排] 1课时小伙伴手拉手[活动目标]1、愿意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帮助新同学。
2、通过帮助新同学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图片2、学生准备:每人做一件帮助一年级新伙伴的小事,并把他简单记下来。
[课时安排] 1课时夸夸自己[活动目标]1、能从自己长大的表现中,找出自己的长处。
2、体会被老师、同学们欣赏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准备一些自身长处的材料、图片学生准备:把自己回忆的长处,用各种形式表述。
[课时安排] 2课时夸夸他[活动目标]1、善于发现同学的长处,学会欣赏他人。
2、与同学友好交往,增强合作的意识能力。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编排小品,演练小品。
2、学生准备:观察好朋友、同桌,找出他们的优点[课时安排] 1课时小星星亮晶晶[活动目标]1、学会制作、设计墙报,初步具有策划、制作、创造的能力,学会合作。
2、提高学生合作与分工的能力。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选好地点2、学生准备:“夸夸自己”卡片、“夸夸他”卡片[课时安排] 2课时蚂蚁的故事[活动目标]:1、学会在集体中分工与合作。
2、珍惜维护集体荣誉,愿意为班级争光。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准备有关蚂蚁的录像资料,多媒体课件,歌曲《小小的我》。
唱歌《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一、课时:1课时二、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歌词简单易懂,充分体现了对家园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环保意识,同时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能。
他们对音乐充满好奇和热情,喜欢唱歌和表演。
然而,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兴趣。
同时,学生对"家园"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
四、教学目标1.审美感知感受歌曲《我们的家园》的优美旋律和愉快节奏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对家园的热爱之情2.艺术表现能够准确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学会用适当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3.创意实践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如绘画、表演等)来表达对家园的理解和热爱4.文化理解理解"家园"的概念,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爱护家园、热爱祖国的情感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演唱歌曲《我们的家园》理解歌词内容,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2.教学难点: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理解"家园"的广泛含义六、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示范法、讨论法、游戏法、表演法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歌曲音频、各种家园场景的图片、小白板、彩笔八、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歌,它的名字叫《我们的家园》。
在学习之前,我想请问大家,什么是"家园"呢?生:(可能的回答)家、学校、城市等。
师:很好!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这些图片(展示各种家园场景的图片),你们能说说这些是什么地方吗?生:(描述图片内容)师:没错,这些都可以称为我们的家园。
家园不仅仅是我们住的房子,还包括我们生活的社区、城市,甚至整个地球都是我们的家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一起感受我们美丽的家园。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学会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家乡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能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总结家乡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家乡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家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景色。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喜爱之情。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对家乡的描述。
(2)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解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
3.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提到的家乡特点。
(2)每个小组选取一个特点,进行分享和展示。
4. 总结与拓展(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总结家乡的特点。
(2)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资源,珍惜家乡的环境。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家乡,并写上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3. 调查家人或朋友对家乡的了解,分享调查结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访谈或调查报告,了解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环保意识的提升。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引导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反思作业布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是否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