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导读
- 格式:ppt
- 大小:5.23 MB
- 文档页数:32
名人传经典段落摘抄导读:1、无知者为梦想中的虚幻而苦苦等待,换回的不是所求的,而是岁月在脸上留下的印痕,一事无成的人一生便是虚度。
生活中,与其花时间去等待,不如加快步伐去追寻理想,试着与时间赛跑,也许身躯、心理会感到劳累,但这样的生活毕竟是充实的。
2、我若不坚强,没有人会懂我到底有多痛。
我若不坚强,没有人会懂我到底要怎么继续生活下去。
我若不坚强,没有人知道我经历了怎么样的生活。
我若不坚强,没有人知道我微笑背后所隐藏的伤痛要怎么激励。
我若不坚强,没有人知道我在想哭的时候却发现原来没有了眼泪。
3、同情,我们不要和他斤斤较量了吧。
他一生所希望而没有获到的这爱情,我们给了他吧。
他尝到一个人可能受到的一切苦难。
他目击他的故乡沦陷。
他目击意大利沦于野蛮民族之手。
他目击自由之消灭。
他眼见他所爱的人一个一个地逝世。
他眼见艺术上的光明,一颗一颗地熄灭。
4、曾经以为分手很简单,不过是分开行走,不会再互唤昵称,不再拥抱,不能亲吻,只是,我们都忘了,如何去遗忘回忆,那些只属于我们的记忆,被一遍遍的忘记,却又不停的记起,然后永远印在了心底。
这才明白,原来爱情,不是离得开,就能不爱的,原来分手也是需要练习的。
5、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
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6、所谓合适,代表的是一种比较舒适的状态。
很可能因了舒适,便产生习惯,因了习惯,而造就平淡。
没有了三天一吵,两天一闹,也就没有了刻骨铭心的爱与恨。
它的前提是,两人在性格上能够容忍、互补。
不合乎常理的爱情最美丽,合乎常理的婚姻才最长久。
7、一起走过的路太难遗忘了,现在的我已经抛弃了那个不成熟的我,只是吧,你已在我那个触碰不到的世界,你是否牵挂我这边的世界,是否知道我的安好还有挂念,看见的只是你最后苍白的容颜,我竭力让你看到我最明媚的一个微笑,目送着你远去。
2、《名人传》主要揭示了怎样的主题?【答案】伟大的天才必须向庸俗而且充满敌意的社会进行不屈的斗争,就能获得胜利,完成天才的创造事业。
3、《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写到雕塑家完成的许多雕塑,可看出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有怎样的与众不同的特征?【答案】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表现了与众不同的男性的雄伟和戏剧性的结构,形式上也具有超越时代的新鲜感,因而备受世人的尊崇。
4、读《名人传》,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是最大的幸福又是什么?【答案】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作为音乐家、作曲家却耳朵失聪;最大的幸福是他战胜痛苦,创造出拥抱欢乐的《第九交响乐》。
5、在《贝多芬》传后,作者附了“海利根遗嘱”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增加传记“引文”的真实性,同时也是贝多芬痛苦生活和读者心灵的一次撞击。
6、《贝多芬》在立意和构思上扣住什么主题选材?【答案】作者紧扣“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气息。
”7、在《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为什么把人物的痛苦作为重要情节?这痛苦是作者凭空虚构的吗?【答案】不是凭空虚构,而是从历史事实中吸收来的,为了使人物的英雄主义精神的全部伟大之处得以显示出来,其感染力在于克服痛苦,战胜痛苦,这是以痛苦为情节的目的所在。
8、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中探索了这位艺术巨匠哪两方面的内容?【答案】一是痛苦和磨难——时代与社会给他带来的种种苦痛;二是他的艺术创作带给他的短暂的狂欢。
9、请结合《托尔斯泰传》谈一谈托尔泰的艺术观。
【答案】托尔斯泰认为艺术不是一个阶级的所有物;不是一种技艺,它是真实情操的表白;艺术应当铲除强暴,它的使命是要用爱来统治一切;只有为了团结而工作的才是真正的艺术。
10、请结合《托尔斯泰传》谈一谈托尔斯泰的妇女观。
【答案】他反对现代的女权主义,称赞贤妻良母,认为勇敢的妻子应该是丈夫的助手而不是他的工作障碍。
11、《托尔斯泰传》的立意是什么?作者的着眼点在哪儿?【答案】立意是歌颂英雄主义;着眼于评论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是一部文学创作评传。
《名人传》导读●《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
他是20世纪享誉国际文坛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
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有“欧洲的良心”,之称,他们另外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国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的得意之作,在文学领域内一直被奉为经典,从首次出版到现在,其具有的独特价值让“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因此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之一。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就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小说。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作品中最为深刻和雄伟的,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
●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我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
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
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
”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的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
●在西方,提起著名的传记作家,人们首先举出的是古代希腊史学家布吕达克,著有《名人传》,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偶然翻阅此书,从中找到了可以帮助他忍受疾病痛苦并战胜痛苦的精神安慰。
罗曼•罗兰由此得到启发,他计划编写一组大人物传记,以安慰和鼓励那些不幸的人们,使他们振作起来,和命运作斗争,从(精神)和(道德)的角度,改造社会。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部传记。
名人传主要内容简介篇一:名人传故事梗概《名人传》导读一、关于本书:《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家、小说家、剧作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写的,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三部“英雄传记”。
二、关于作者:罗曼·罗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
1915年,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他的小说特点,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三、书中人物介绍:(一)贝多芬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
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
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
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3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
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
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
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
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
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
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
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
《名人传》导读公开课教案旭阳沈亚芹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名人传》相关常识,了解其中第一本《贝多芬传》主要内容,多角度认识人物,整理阅读思路。
2 过程与方法:用教师自己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多媒体课件辅助,音乐引导贯穿。
3 情感价值观:学习贝多芬挑战命运的坚强精神,领悟人性之美。
教学重点:多角度认识人物,激发情感体验教学难点:在学生未深入阅读的情况下引导思路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调查学生阅读情况,教师朗读自己的读书笔记,引导学生阅读目的。
教师配乐朗读读书笔记:当我郑重地读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译者傅雷先生的序言迎头砸中:“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
”我甚至需要一点时间,才能读懂第一个句子,原来苦难,还要分作幻想的苦难,与真实的苦难。
忽然想起不久以前做过的另一个调查,学生们喜欢看的书,我看到哈里波特式的神话故事,看到纵横古今的穿越网文,看到充满恋爱忧郁的校园小说,那里面无一不有苦难,甚至是宿命的,不能逃脱的,硕大的苦难。
然而归根结底,那些苦难,不过是衣食无忧的我们,坐在温暖的书斋里,或是躺着舒适的大床上,给自己已经平淡到无聊的生活寻找一点刺激。
幻想的苦难是用来审美的,是可以微笑着欣赏的。
而当我们翻到贝多芬的传记,那样一个惨烈的生命拼尽自己的全部燃烧给我们看时,我们忽然害怕了。
他太真实,真实到会刺伤我们的平静亦或平庸。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
”这是一个比任何时代都拥有更多名人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比任何时代都缺少伟人的时代。
他们迅速的成名,再迅速地销声匿迹,直至在遗忘中腐朽。
我的孩子们,包括八零后的我,我们喜欢谈论着时尚和八卦,却从不关心永恒的意义与心灵的价值。
我的班上,有那么多的孩子有出色的钢琴技巧,他们考过了一个又一个级,炫耀着自己的比赛成绩,而却不能说出,自己所弹奏的作品,究竟感人在哪里。
名著细读起凤书院作者信息:罗曼·罗兰(1866—1944)国 籍:法国地 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类别:人物传记成书时间:《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其他作品: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1915) 《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格莱昂波》《皮埃尔和吕丝》 音乐理论与音乐史:《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886年,罗曼·罗兰怀抱着崇高的社会理想和热情,考取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但周围的现实却让他苦闷困惑,于是他给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信寻求生活的答案。
托尔斯泰很热情地写了一封二三十页的回信,并指出:“一《名人传》名著导读林岩|作家作品||基础要点|写作背景名著细读起凤书院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
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他们或有病痛的折磨,或有悲惨的遭遇,或有内心的惶恐矛盾,或三者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
他们之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们的信心。
贝多芬供大家享乐的音乐,是他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米开朗琪罗给后世的不朽杰作,是他一生血泪的凝聚。
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里,描述了万千生灵的渺小与伟大,描述了他们的痛苦和痛苦中得到的和谐,借以传播爱的种子,传达自己的信仰:“当一切人都实现了幸福的时候,尘世才能有幸福存在。
”《名人传》中的名人都是世界级的艺术大师。
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时代而不衰。
作者紧紧把握住这三位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