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伤中药方

骨伤中药方

骨伤中药方
骨伤中药方

骨伤中药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

(一)内治法

1、健膝汤

鹿衔草、伸筋草、透山草、威灵仙、老鹳草各20g,骨碎补12g,牛膝、木瓜各15g,鸡血藤30g,路路通10g。寒湿甚者加制川乌(先煎)、桂枝、苍术:湿热甚者加生薏苡仁、黄柏、苍术;肿甚明显者加天仙藤、丹参、地龙。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将剩余药渣装入纱布袋内,放入盆中再加水1500ml,加热煮沸20分种后,加入少量黄酒,趁热熏洗膝关节,边洗边在患处按摩,待温度适宜时再将药袋放置于膝关节进行热熨。每日熏洗1次,每次约20分种。

本方有固本祛邪,疏经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67例,结果临床痊愈11例,好转54例,无效2例。

2、健骨汤

丹参、鹿角片、猴骨、黄芪各18g,松节、玄胡各15g,补骨脂、鸡内金、骨碎补各9g,炮山甲6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连服15剂为1疗程。

本方有补肾壮骨,益气活血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383例,结果痊愈103例,显效132例,有效127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94.5%。

3、蠲水汤

白花蛇舌草、土茯苓、泽泻各30g,黄柏、赤芍、夏枯草各15g,车前草、透骨草各20g,刘寄奴、王不留行各12g,全蝎9g(研末冲服)。阴雨寒冷天气关节肿痛加重者,加独活15g; 经药物治疗肿渐消而疼痛不减者,加川牛膝、红花各20g,土鳖虫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500ml,分2~3次温服,连服6天,停药1天。

本方有清热解毒,祛瘀蠲水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合并滑膜炎42例,结果显效13例,好转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

4、二仙四物汤

仙茅、仙灵脾、骨碎补、牛膝、仲筋草各15g,丹参、威灵仙各20g,木瓜10g,穿山甲、当归、川芎各9g。寒湿较甚者加川乌、草乌各10g,桂枝6g; 湿热明显者加苍术10g,黄柏6g;肿胀严重者加防己15g,生薏苡仁30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同时配合推拿方法;患者俯卧位,医者施用衮法在腘窝及腿后侧外滚动以放松肌肉,然后点按患肢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等穴,再用掌推法沿患侧下肢足太阳膀胱经平推至足跟7~8次,接着用双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循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往返提拿5~7次,以激发经气,增大经脉气血循环,最后用屈腿法,使小腿膝关节屈曲,足跟尽可能贴近臀部,活动7~8次,患者仰卧位,医者双掌重叠,按揉膝盖以舒筋活络,然后点按膝眼、犊鼻、血海、鹤顶、阳关、阳陵泉等穴,以通经活络,止痛,接着双手掌分别置于膝关节内外侧,抱而团揉以发热为度,最后用屈伸法,屈伸膝关节7~8次。

本方有舒筋通络,行气止痛,滋补肝肾,松解粘连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8例,结果经治后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者52例;疼痛缓解,功能恢复正者14例;无效2例。

5、补肾通络汤

川杜仲、赤芍、川木瓜各30g, 狗脊、黄芪、白术各20g,独活、当归、川牛膝、元胡、熟地、灵仙各15g, 川桂枝、陈皮各10g。每日日1剂,加水用文火浓煎取汁,分2次温服。药渣用纱布袋装好外敷患膝。同时作小针刀治疗;

取膝关节常见压痛点作松解,一般骨关节炎患者常可在髌骨周围、内外侧副韧带起止点找到压痛点,并可摸到条索状或结节状物,在这些点用小针刀松解。每周1次,可作1~3次。

本方有补肾通络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54例,服药最少6天,最多45天,平均15天;配合针刀治疗28 例,作2次者16例,3次者10例。结果痊愈32例,显效9例,好转 8例,无效5例。

6.寄生血藤汤

桑寄生20g,鸡血藤15g,独活、秦艽、云苓、当归、威灵仙、川芎、防风、牛膝、杜仲各10g。疼痛较甚者加川乌、草乌各3g,王不留行10g;关节积液明显者加泽泻、猪苓各lO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连服7~10剂。疼痛缓解后用六味地黄丸或肾气丸调理以巩固疗效。同时在疼痛发作期应用艾叶、泽兰、透骨草、伸筋草各30g,桂枝、川椒各15g,煎水熏洗以祛风散寒,活络止痛,每日熏洗2~3次,每次15~20分钟,外洗药每剂可重复使用2~3 天。同时结合推拿治疗: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l疗程,一般治疗l~3个疗程症状体征即可缓解或完全消失。如经2个疗程治疗症状无改善则视为无效,改用其他方法治疗。并加强功能锻炼。

本法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69例,结果临床痊愈45例,显效19例,好转3 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

7.增生消痛汤

穿山甲9g,皂刺、西红花、熟地各12g,公英、金银花各24g,赤芍、独活、王不留行、鹿衔草各15g,薏苡仁20g,土鳖虫lOg,川牛膝18g,三七粉2g(冲服)。关节肿胀明显,伴有关节腔积液,去熟地、鹿衔草,加黄柏12g,车前草20g,防己、炒水蛭各9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同时配合活血止痛方剂水煎烫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30~60分钟。

本方有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病55例,结果临床痊愈21例,显效26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55%。

8.加减补肝汤

熟地黄、木瓜各20g,白芍40g,鸡血藤、桑寄生各30g,麦冬、枸杞子、丹参各15g,川断、牛膝各12g,川芎、当归各9g。兼风寒湿者加制川乌、制草乌、独活各9g,细辛4g;兼风湿热者去当归、熟地黄,加忍冬藤50g,石膏30g,知母15g;兼瘀血者加红花、桃仁各 9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15天为l疗程。同时指导患者在患膝上下以理筋手法进行自我推按,每次每膝推按5~10分钟,每天2~3次。并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在急性期过后根据病情轻重及患者的耐受程度由轻到重选择卧床曲伸患膝、卧床踏空、床边摇膝或站立踏空等方法,每次3~10分钟,每天3~5次。

本方有补益肝肾,滋养筋骨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骨性膝关节炎76例,结果显效32例,有效3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 93.4%。

9.地鳖杜仲汤

炙地鳖、蕲蛇肉、生甘草各9g,白蒺藜、骨碎补各15g,厚杜仲、红梅梢、生薏苡仁各30g,生黄芪12g。肿胀甚者加泽泻15g,白茯苓9g;疼痛甚者加鬼针草30g,络石藤12g;骨赘明显伴有骨质稀疏者加补骨脂12g,怀牛膝9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同时配合如下手法(隔日1次):①按揉放松法:用手掌根沿髌骨周缘及关节间隙轻轻按揉5分钟;②点穴通络法:以一指禅法,取血海、梁丘、膝眼、阳陵泉、阴陵泉,每穴1分钟;③抓拿疏筋法:用拿法抓拿膝上股四头肌,手腕放松、手指用力,3分钟;④通利骨节法:用一手按住屈曲的膝关节,一手握住踝关节,作顺、逆时针方向摇动,每方向各L0次。最后尽力屈曲膝关节,再用力拉直,反复5次。以上治疗2周为l疗程。

本方有活血逐瘀,除痹通络,壮骨补肾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老年膝关节炎40例,结果1疗程内疼痛、肿胀消失,行走正常者28例;好转5例:3疗程内疼痛、肿胀均有减轻,仍跛行者4例;无效3例。

10.补肾除痹汤

干地黄30g,山药、山茱萸、制乳香、制没药各15g,泽泻、茯苓、牡丹皮、附子、桂枝各10g。关节肿胀痛甚,皮肤不红不热,全身寒湿偏重者,加制川乌、千年健、薏苡仁、独活,易干地黄为熟地黄;关节痛如针刺、屈伸不利及肌肤麻木不仁等瘀血偏重者,加当归、地鳖虫、桃仁、红花;关节红肿热痛、周身困重等湿热偏重者,原方桂枝、附子各减至3g,加黄柏、苍术、赤芍、地龙;气血虚弱者,加黄芪、党参、当归、鸡血藤;津亏腑实者,原方桂枝、附子减至5g,加寒水石、天花粉、大黄。病在颈肩部者加葛根、姜黄;在肘腕指掌部位者,加灵仙、羌活;在腰、髋部位者加牛膝、木瓜;在膝踝足趾部位者加薏苡仁、海桐皮。

本方有补肾益精,活血除痹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病有良效。

11.加昧弃杖散

熟地30g,丹参、黄芪、白芍各20g,砂仁6g,炙甘草10g。肝肾虚甚者,加仙灵脾、怀牛膝、杜仲等;痛甚者,加鸡血藤、玄胡、蜈蚣。

本方有滋补肝肾,益气活血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肝肾亏损,气血瘀滞者有较理想的疗效。

12.沙蒺藜汤

沙苑蒺藜18g,红花、防风、羌活、制没药各10g,炙黄芪、川牛膝各15g,木瓜、白鲜皮、川萆薢、海桐皮各12g,制乳香6g,制川乌、制草乌各9g(均先煎)。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2次饭前温服。同时可配合川乌、草乌外敷。

本方有祛风湿,强筋骨,通经络,消肿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症134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7.7%。

13.附补寄生汤

炙附于10g,补骨脂、穿山甲、狗脊、五加皮、路路通、白术、甘草各15g,桑寄生、党参各20g,鸡血藤30g。气血不足者,加黄芪、熟地;阳虚较甚者,加肉桂、干姜、鹿角胶;风寒偏盛者,加川乌、草乌;肢体麻木抽搐者,加木瓜、僵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同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

本方有温肾祛寒,养血荣筋,祛瘀通络,散风化湿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增生性骨关节炎38例,疗效满意。

14.杜仲狗脊汤

杜仲、熟地、骨碎补、白芍、狗脊、香加皮、木瓜、秦艽、牛膝、姜黄各10g,甘草6g。有口渴咽干、舌红、脉细数等阴虚症者,改熟地为生地,加知母、菊花、黄柏等;病位在上者,改牛膝为桑枝;关节肿胀,疼痛甚者,酌加制川乌、地龙、地鳖虫。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

本方有补肾壮骨,活血通络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骨性关节炎34例,结果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

15.健膝蠲痹汤

生黄芪、薏苡仁各15g,防己、羌活、姜黄、当归、茯苓、赤芍、红花、老鹳草、牛膝各12g,制南星、炙甘草各9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活血通络,利水胜湿,散结止痛之功。《中国中医骨伤科百家方技精华》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形成骨关节炎滑膜渗出增加者,有较好疗效。

16.三棱莪术汤

三棱、莪术、熟地、肉苁蓉、巴戟天、仙灵脾各15g,丹参、两面针、党参各18g,全蝎3g,蜈蚣l条,甘草io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同时配合外用四生汤(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王不留行、宽筋藤各30g),用两块方帕将上药分包成两个药包,放在药罐内煎20~30分钟离火。将患膝置罐口上任药包熏蒸约20分钟后,将药取出,趁热烫熨患膝,两药包交替使用,每天2次,2周为l疗程。

本方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有良效。

17.通络强筋汤

熟地黄、杜仲、桑寄生各15g,茯苓、当归、党参各12g,白芍、狗脊、牛膝各20g,防风、独活、川芎、甘草、鹿角胶(烊化)各6g,细辛3g,威灵仙、仙灵脾各18g。肾阳虚者重用杜仲、仙灵脾;’肾阴虚者加女贞子、龟板;外伤瘀滞者重用当归,加鸡血藤;病位在上者改牛膝为桑枝,加葛根;病位在下者重用牛膝,加何首乌。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同时宜外敷镇痛散:川乌、草乌各150g,白花菜子100g,乳香、没药(去油)各80g,白芷、川椒各~50g,麝香lg,冰片少许。共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以药用低度酒调成糊状,取大枣大小药膏放一块胶布中心,敷贴痛处及相应穴位上,贴敷3~6小时,足部8~12小时,每周贴2次。

本方有补益肝肾,祛风通络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骨性关节炎96例,结果痊愈43例,显效31例,好转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

18.薏苡仁汤

薏苡仁30g,白芍20g,桂枝、当归、杏仁各lOg,麻黄、炙甘草各6g。每日 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通阳健脾化湿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属湿阻阳郁者有良效。

19.乳没寄生汤

当归、川断、杜仲、羌活、炒乳香、炒没药各15g,蜈蚣2条,细辛、甘草各6g,熟地20g,桑寄生30g,乌梢蛇、丹参、川牛膝、制附子各12g。气虚明显者,加黄芪30g,党参15g;血虚明显者当归加至30g,加鸡血藤20g;阳虚者加肉桂12g,干姜10g;局部发冷疼痛剧烈者加制草乌(先煎)15g:湿邪偏盛者加防己20g,苍术15g;顽痛不已者加地鳖虫、廑虫各10g。每日I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同时配合外敷方:黑豆、食盐各1000g,食醋500g。先将黑豆炒焦轧碎与食盐拌匀,再放人锅内加热,同时加食醋,趁热(60℃左右)装入布袋外敷患处,每日1次,15日为l疗程。

本方有补肾壮骨,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增生性骨

关节炎40例,结果痊愈14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服药最多者65剂,最少者15剂,平均40剂。

20.骨痹系列方

1号方:黄芪50g,防风、白术、五加皮各15g,赤芍、秦艽、当归各12g,羌活、牛膝各10g;2号方:苍术、黄柏、泽泻各10g,薏苡仁20g,白术、茯苓各12g,牛膝、萆薜、夏枯草、五加皮、木瓜各15g;3号方:威灵仙、五灵脂各15g,川乌,苍术各5g,牛膝、白术、桂枝、甘草各10g;4号方:石膏30g,知母12g,甘草、苍术、黄柏、牛膝各l0g,薏苡仁15g;5号方:丹参15g,当归、乳香、没药、牛膝、川芎、桃仁、红花、秦艽、羌活、元胡、五灵脂、地龙各10g;6 号方:白芥子、桂枝、木香、没药、葶苈子、泽泻各10g,泽兰、防己各15g;7号方:白芍18g,甘草、山萸肉、菟丝子、木瓜、五加皮各15g,赤芍、牛膝各10g。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其中行痹者用1号方,着痹者用2号方,痛痹者用3号方,热痹者用4号方,瘀痹者用5号方.虚痹者用7号方,郁痹者用6号方。并根据具体病情配合手法或其他外治方法。

上方诸药共奏健脾益气,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理气通络,补益肝肾之功。有报道运用诸方辨证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1例,结果痊愈39例,显效46例,有效2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7.6%。

21.软骨丹

熟地、鹿角胶、龟板各40g,当归、川芎、红花、麻黄、桂枝、防风各30g,炙马钱子、蜈蚣、地鳖虫各lOg,炙川乌、炙草乌各5g。上药炮制后研为细末,调和均匀,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日早晚各服l丸,1个月为l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猪肉、鱼肉,禁止房事,减少重体力劳动,避免精神刺激,纠正不良姿势。体质虚弱及伴有其它病症者用量酌减。。

本方有补肝肾,壮筋骨,活血散结,祛寒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等575例,经3个疗程后,结果临床痊愈355例,显效103例,有效94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96%。

22.伸筋丹

炒地龙500g,制马钱子、红花各350g,汉防己、醋炒乳香、醋炒没药、制骨碎补、五加皮各150g。先将马钱子用砂烫至外表呈棕黄色并鼓起,去毛屑;骨碎补用砂烫去毛。将上药共研成粉末,混匀,装入胶囊,每丸含生药0.15g。每次服5丸,温开水送服,每日服3次。15天为1疗程,疗程间停药5天。

本方有活血祛瘀,通络舒筋,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骨性关节炎等68例,结果临床痊愈17例,显效32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

23.骨金丹

炙马钱子、田三七各3g,赤芍、郁金各10g,玄胡、木香、没药、乳香、红花、血竭、怀牛膝、桂枝各5g,秦艽、独活各20g。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每次服1丸。早晚空腹内服,3个月为l疗程。

本方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血瘀型骨质增生症139例,结果显效46例,好转8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7%。

24.消炎止痛散

黄芪30g,当归、红藤、制乳香、制没药各10g,金银花、紫花地丁各15g,天花粉、赤芍各9g,陈皮、生甘草各6g。按上方剂量制成散剂,每次服用15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连续12周。并于服药前l天行关节内冲洗。

本方有补益气血,消炎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例,结果近期疗效优良率为87.8%,远期疗效优良率为75.5%。

25.活血止痛胶囊

当归、黄芪各20g,白术15g,羌活、独活、云苓、牛膝各12g,薏苡仁、制乳香、制没药、土元、地龙、赤芍、陈皮各10g,甘草6g。将上方诸药研制成胶囊,每粒含生药0.5g,每次5粒,每日3次,温水送服,连服4~8周。同时配合关节内冲洗疗法:局麻下于膝关节内上和外下分别刺人16号粗针头各l枚,针尾连接输液用一次性输液器,上方注药,下方开放。先将0.9%氯化钠1000ml快速冲洗关节腔,此时可见关节液逐渐由混浊变清。冲完后更换配好的滴注液(地塞米松20mg、庆大霉素16万U、0.9%氯化钠1000m1)以每分钟60~80滴速度缓慢滴注,直至药物全部滴完止,拔除注药针头,从髌上囊往下用力推挤膝关节,使关节内冲洗液尽量排出,最后拔除排出针,无菌敷料覆盖,膝后加棉垫绷带加压包扎。每日1次,连续3日。3日内配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冲洗后l周加用中药(艾叶30g,花椒10g)用3000ml水煎开,每日2次,连用10日熏蒸患膝。

本方有益气活血通经,利水消肿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9例,经1~3个月随访,结果疗效优13例,良42例,可4例,优良率93.2%。

(二)外治法

1.祛痛消肿汤

透骨草、乳香、没药、独活、车前子(包煎)各30g,泽泻20g。若关节红肿热痛,加黄柏15g,土茯苓:30g,防己20g;若膝关节肿胀而皮色不变,无热感,加桂枝、川椒各15g。上药先用500ml水浸泡1小时,文火煎取汁300ml,二三煎各加水350ml,文火各煎取汁250mI,三煎药液混合后加温至沸。药液烫人时先熏蒸患侧膝关节,待温度降至皮肤能耐受时再用药液泡洗膝关节,每次熏洗30分钟,每天3次。每日用药l剂,10剂为1疗程。

本方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利水消肿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并关节腔积液69例,结果第1疗程痊愈15例,显效54例;第2疗程痊愈53例,显效16例。

2.通络熏洗液

苍术30g,防风、牛膝、当归、羌活、熟地、雷公藤、红花、川椒、寻骨风、川乌、木瓜、白芷、透骨草各20g,鸡血藤、乳香、没药、威灵仙、黄柏、海桐皮、伸筋草各25g,草乌、细辛各10g,马钱子1g。上方诸药用纱布包裹后,加水l000ml,武火煎20分钟,再以文火煎至600ml。去包裹后,趁热熏洗患膝,至出汗为度,并用力按摩患处,每日2次,每剂药可用5~7天,5剂为1疗程。

本方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骨性膝关节炎185例,结果痊愈85例,显效9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9%。

3.红花川椒液

红花、川椒各25g,海桐皮、荆芥、防风、艾叶、五加皮、透骨草、牛膝各

20g,公英、地丁、苦参、细辛各15g,甘草10g。上方诸药加水2000ml,煎于1500ml,以不烫为度,趁热熏洗患处,每剂药可连用3天,2周为1疗程,每日熏洗2次,每次约20~30分钟。治疗期间可减少活动。

本方有清热除湿,活血通络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骨性膝关节炎90例,结果显效54例,好转29例,有效7例。治疗最短1个疗程,最长4个疗程。

4.益肾蠲痹液

骨碎补、杜仲、生地各12g,川芎、红花、透骨草、草薜、当归各10g,赤芍、防风、白芷、制川乌、制草乌各6g,细辛3g。上方诸药加水煎煮,煎好后用4层纱布过滤药液,每剂煎2次,合液置于玻璃瓶中,放于冰箱中保存备用,经测试药液浓度为30%,pH值7~8。采用上海电子仪器三厂提供的直流感应电流治疗仪ZGL—I型。将8层白纱布垫,外包一层白绒布做成4~6cm小垫,煮沸消毒后凉干备用。使用时将药布垫置于40~50℃温药液中浸透药液后稍拧干,将药垫置于患膝两侧压痛点,药垫上放稍小于药垫的铅板,分别连接输出导线的正、负极。电流控制在8~20mA,以患者舒适为宜,连续20~30分钟,中途换电极极性1次。每日1次,连续10天为1疗程,疗程间可休息2天。

本方有补肾活血,祛风通痹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0例,结果疗效满意。

5.伸筋透骨液

伸筋草、透骨草、乳香、没药、海桐皮、宽筋藤各20g,红花、木瓜、怀牛膝各15g,川芎10g。上方诸药加水煎汤液熏洗患膝,每日1次。同时配合运用推拿手法:①点血海:患者取坐位或卧位,稍屈膝,医者一手扶膝,另一手用拇指点按血海穴。②膝部推挤:病人取仰卧或坐位,膝关节自然屈曲,下肢肌肉放松,术者用两手拇指按压住膝两侧膝眼处,其余手指置于膝关节后方,两拇指沿膝眼用适当力量对向按揉、推挤,力量由轻逐渐加重,再由重逐渐减轻,操作10~15遍。每2天治疗1次,10次为l疗程。③膝关节被动练功法:病人取仰卧位,术者一手托住膝关节下方,另一手握住踝上方,两手配合使膝关节作伸屈运动,反复10~20次。

本综合法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76例,结果经2~4个疗程后,临床痊愈61例,显效1 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7%。

6.平乐郭氏方

当归、川芎、川断、木瓜、川牛膝、艾叶、透骨草、赤芍、红花、大黄、五加皮、防风、白芷、灵仙各15g,鸡血藤、伸筋草、制乳香、制没药各30g。上药用布包好,加水3000ml,煎沸约半小时后取出药包,把药液倒入盆内,加入芒硝30g,食醋250ml搅匀。熏洗时先以热气熏蒸,并用毛巾蘸药液交替热敷痛处,待水温降至50~60℃时,将患膝浸入盆内浸洗,若水温下降可加温再洗。每次熏洗约1个小时,每日1~2次,次日仍用原药液加热再洗。冬季1剂药可熏洗3~4天,春秋季3天,夏季2天。治疗7天为l疗程。一般用2~3个疗程即可。

本方有活血祛瘀,软坚散结,除湿通络,消炎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100例,结果痊愈89例,显效7例,好转4例。

7.二乌芎归液

川乌、草乌、川芎、当归、赤芍、乳香、没药、丹参、鸡血藤、秦艽、川牛膝、伸筋草、透骨草、胆南星、白芷、羌活、独活各30g,灵仙60g。上药加

水2500m1,煎煮40分钟后滤出药液约1000ml,将药布浸泡人药液中待用。使用时把药液加热约40C,将药布取出,加上增效剂,放人治疗机的极板下面,开机后,病人感觉有热、麻、柔感为好。每次治疗30分钟,完后用TDP治疗机照射30分钟。10天为l疗程。

本方有养血舒筋,通痹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增生性关节炎10 800例,结果临床痊愈9960例,显效700例,无效140例,总有效率98%。

8.离子透入法

当归尾、赤芍各15g,红花、川断、独活、羌活、透骨草、防风、狗脊、路路通、牛膝、桂枝各10g。上方诸药加水500ml,浸泡2~3小时后用文火煎煮40分钟左右,用纱布过滤药液,使用时加温至30~40C。将8cm×12cm的8层绒布垫两块,药液均匀浸湿在药垫上放置于病变部位,上面再放6cm×10cm导电硅胶电极。选用K8832T型电脑中频电疗仪,连接输出导线,两极板上压绝缘布及

沙袋,然后开机治疗。

本法有祛风胜湿,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骨关节病30例,结果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活动正常,上下楼及下蹲膝痛好转18例;显效9例,有效3例。

9.归活通络汤

羌活、当归、乌梅、炒艾叶、五加皮、防风、炙川乌、地龙、萆薢、木通、川椒各30g,生姜150g(拍烂)。上方诸药用纱布包裹后,放入大小适中的搪瓷盆中,加冷水(约为盆容积的2/3)后置火上煮沸,过5分钟左右将盆离火置地上,趁热熏蒸患处。待稍冷后,用药液浴洗患部,并轻轻按揉。每日l~2次,每剂药用5~7天。

本方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增生性关节炎58例,结果显效30例,有效22例,无效6例。

10.蠲痹膏

生川乌、生草乌、灵仙各50g,透骨草、红花、当归、葛根、三棱、生乳没各30g,皂刺lOOg,骨碎补、生山甲各40g,白芥子、牛膝、姜黄、细辛各20g,生马钱子60g,全虫、蜈蚣、冰片、樟脑、丁香、肉桂各15g,麻油1250g,铅丹粉350g。将生川乌等14味粗料药(生乳没、全虫、蜈蚣、冰片、樟脑、丁香、肉桂等8味除外),用水煎2次,滤过后浓缩为稠膏备用;将生乳没等8味分别研成粉备用;将生马钱子、生山甲置人麻油中浸泡3日,然后加热熬油至油冒黑烟,待生马钱子呈外黑内黄,生山甲泡起时,将药渣捞去,继续加热熬油至滴水成珠时,加入黄丹粉制成膏药基质,基质人冷水中浸10余日,每日换水以去火毒:将去毒后的膏药基质加热熔化后,按适当比例加入水煮稠膏,稍冷加入生乳没等细粉充分搅匀后,再加人二甲基亚砜,充分搅拌后即成黑漆色黏膏,然后摊涂或制成膏药丸备用。用时根据增生部位贴敷,每3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

本方有活血散寒,散结止痛,强筋壮骨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骨质增生128例,经3个疗程治疗后,基本治愈42例,显效55例,好转2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3%。

11.灵脂膏

五灵脂10g,制南星、川芎、白芷各5g,冰片3g,松香100g,麻油20g,蜂蜡9g。制作方法:①将上述五灵脂等4味中药粉碎过80目筛备用;②将冰片

研细过80目筛备用;③将麻油、松香、蜂蜡一同熬炼至滴水成珠,出现白色浓烟时,离火;④降温至120℃左右时,在不断搅拌下徐徐加入五灵脂等4味中药粉(注意:加入药粉不宜过快,以免药油外溢),充分抖匀后即成膏;⑤将制成的膏药徐徐倾人冷水中,每天换水1次,连换7天,以去火毒;⑥将膏药阴干,除去水分,水浴加热熔化后,加入冰片粉拌匀,摊涂于牛皮纸或厚布上备用,每贴重约7g。用时选准患者最痛部位或压痛点明显处,将膏药加温软化的同时,用乙醇或白酒棉球擦洗患处,晾干后,再用鲜生姜片擦至皮肤略发红色,即可贴药。每贴贴敷时间4天,5贴为L个疗程。贴药期间所有患者停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及激素药等治疗。避免过量活动,预防重复损伤。

本方有活血散瘀,通络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骨关节炎总有效率为93.24%。

12.灵仙膏

威灵仙60g,生川乌、生草乌、生马钱子、麻黄、元胡、鹿衔草各30g,细辛15g,肉桂8g,蜈蚣、土鳖虫各15g,全蝎、乳香、没药、骨碎补各20g,麝香少许。制法:生马钱子放在凉水中浸泡5~7个月,每天换水1次,然后刮去外皮,切成薄片晾干。将上药共研细末,按黑膏药传统熬制法制成膏药。每贴重30g,内含生药12g。用法:贴药前用小火将膏药熏烤适度,然后贴在症状最明显的部位,10天换药1次,3次为l疗程。

本方有活血化瘀,散寒除湿,搜风解痉,软坚散结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骨性关节炎46例,结果痊愈18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

13.骨痛散

生牡蛎30g,冰片、铅丹各0.03g,麝香微量,血竭、乳香各0.3g,元胡0.2g,枯矾3g。制法:先将牡蛎研成细粉,入水中浸泡24小时后,晒干研面过细筛。用醋浸泡元胡l天后晒干,再炒后研为细末。取7层草纸衬于锅内,然后把乳香放于纸上,用微火焙干。并入少许麝香、冰片、血竭混合,人擂碗研为细面。最后将3组药粉同铅丹、枯矾面和匀,装瓶备用。用法:根据骨质增生所在部位,找出痛点,按疼痛部位大小选用胶布(一般胶布即可)。敷法:

①先将药粉均匀地撒在胶布中央,然后将胶布中心对准痛点贴上,并加以固定。

②取0.5~1cm宽的胶布,将压痛点四周围起来,再将药粉撒在该痛点区,然后用一块与痛点区大小相仿的胶布覆盖,稍加固定即可。每次药敷贴7天,10次为l疗程。若1个疗程未愈,可行第2个疗程。多数病例可在l~3个疗程内痊愈。

本方有软坚散结,活血止痛之功。有人运用其治疗骨性关节炎多例,疗效满意。

14.铁矾膏

千洋铁叶子根2500g,元柏500g,白矾150g,蜂蜜6000g。制法:把洋铁叶子根、元柏、白矾3味药共研成细末,加入蜂蜜与凉开水1500g,共调成软膏备用。用法:将铁矾膏调到适当稠度,外敷于病变中心处,包扎固定。每周更换2次,3个月为l疗程。

本方有通经活络,除湿消肿,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增生性关节炎42例,结果显效17例,有效21例。

15.乌蛇皂刺散

乌梢蛇、细辛各10g,白花蛇l条,皂角刺、稀莶草、透骨草、穿山甲、生

没药、杜仲、威灵仙、仙灵脾各15g,五灵脂20g,生川乌、生草乌各9g。将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法:将上药末置瓷碗内,用陈醋或米醋(如局部疼痛发冷者可用白酒或黄酒)调成糊状。以杏核大小药膏置胶布中央,贴于增生部位或相应穴位上。隔日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

本法有透骨搜风,温经通络,祛风胜湿,活血软坚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骨性关节炎300例,结果痊愈114例,好转186例。

16.齐刺法

取穴大轮穴(经外奇穴,相当于股骨内上髁上缘,膝内侧压痛点)、膝阳关穴。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取40mm毫针,穴位正中直人1针,两侧旁开各l寸向正中斜刺2针,以得气时酸麻感觉至膝部为宜,留针20分钟,必要时加艾炷灸3壮。隔日治疗1次,5次为l疗程。

本法有活血散瘀,疏经活络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50例,结果显效12例,有效31例,无效7例。

17.针刺刺络法

取穴血海、内外膝眼、阴陵泉、足三里、委中、阳陵泉、阿是穴。根据疼痛部位选用相应腧穴3~5个。方法:穴位局部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加用电针断续波,频率50~60次/分,电流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佳。针后选痛点或血海、委中刺络拔罐,取血10ml左右。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4~5天。

本法有行气活血通络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46例,结果经1~2个疗程后,痊愈37例,显效5例,好转4例。

18.膝三针灸法

取穴阳陵泉、阴陵泉、梁丘。方法:患者仰卧,患侧下肢半屈曲位(胭窝下用软物支持,以使下肢肌肉放松)。常规消毒穴位,取30号2寸不锈钢毫针,阳陵泉直刺1.2寸,阴陵泉直对阳陵泉刺1.5寸,梁丘直刺1.2寸。手法为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3穴均于针尾插艾条段温灸。隔日1次,10次为l疗程,休息3~5天进行下1个疗程。

本法有祛风散寒,除湿通络,补气益血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190例,结果痊愈8l例,显效75例,有效33例,无效1例。

19.小针刀疗法

①术前准备:参考X片找准压痛点。用强的松龙液5ml、维生素B12500~1000ug,2%利多卡因5ml、注射用水5ml,配制成混合液备用。病人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皮肤。

②常见痛点施术法:a.双膝眼:位于髌韧带两侧中段,若肿胀,先穿刺抽出积液,每点注入混合液3ml后,刀刃与韧带平行刺人,在脂肪垫上髌骨下横切滑膜2~3刀,入关节腔左右分离2下出针。注意不可伤脂肪垫相连的滑膜皱襞。b.膝内外侧压痛点:以内侧为例,先注射混合液2~3ml后,刀刃平行于内侧副韧带刺入,达股骨或胫骨内侧髁,在半月板上或下方横切该处增生骨刺数刀,退针于韧带下,上下左右分离韧带下滑囊2下出针。注意不可伤及隐动脉。外侧痛点治疗注意腓总神经走向。c.胭窝内外侧压痛点:以外侧为例,多在股二头肌腱内侧1~1.5cm处,在腓总神经内侧切压痛点,并作内外拨动无触电感,拇指向外推挤股二头肌腱,刀刃平行于神经血管走向,刺入皮下后,如遇触电感,应略退针,达股骨外髁后缘时,纵切胭后韧带2~3刀,并纵行横行各分离2下。注意切割时不可离开骨面,禁横切。出针后再注射混合液2~3ml。

内侧痛点多在半膜肌、半腱肌肌腱外侧,针刀法同外侧。d.其他治疗点:小针刀达相应的局部骨面,如髌骨内外缘后作切开分离2~3刀,并将相应处之滑膜囊贯通即可。单膝治疗首次不超过5个痛点,皮质激素用量不超过2ml为好。术毕做被动伸屈关节数下,术后适当配合休息。一般5~7天1次,3~4次为l 疗程。不愈者半月后可开始第二疗程,最多两个疗程即可。

本法有松解粘连,消炎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121例,结果痊愈10l例,显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6%。

20.陆氏针药法

①陆氏银质针交叉温针: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取2根14.5cm长银质针,先后从患肢双膝眼穴进针,斜刺交叉透过髌骨深面至对侧表皮。另取一根儿.5cm 长银质针从髌骨下缘正前方凹陷处进针,直刺约5cm深,捻转,使患者有酸胀痛感,针感上达臀部,下抵足趾,留针,在针柄上装上艾绒,点燃。以3壮为度,患者在银质针温灸过程中有温热行窜之感。每周针刺温灸1次,3次为l疗程。②温经填髓方:杜仲、金狗脊、补骨脂、大熟地、杭白芍、山萸肉、巴戟天各12g,怀牛膝18g,丹参9g。水煎取汁分次温服,每日l剂。亦可配合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复合运用。

本综合法有温经通络,养血柔肝,益肾填髓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200例,结果显效150例,好转4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8%。其中经3次治疗获效135例,经4~6次治疗获效65例。

21.推拿加灸法

①患者仰卧位,患膝下垫枕使膝关节微屈曲,以减少施手法时的疼痛。医者先在膝关节周围寻找敏感点,多见于髌骨内下角,内外侧副韧带的起止点及股直肌髌骨内外侧边缘处,在以上部位施一指禅推法或轻揉法,配合按揉犊鼻、膝眼、曲泉、健膝、血海等处穴位。②患膝伸直,医者双手拇指压住髌骨下缘,向上推揉,然后再按住髌骨上缘向下推揉,反复数次,最后用单手扣住髌骨,稳力向上扣提髌骨,顺髌骨边缘反复扣提数次。③患者仰卧,医者一手扶患膝,一手握踝部,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反复晃数次。④患者俯卧,医者施攘法于委中、委阳、合阳、承筋等处。以上四步手法前后连贯操作完毕后,用艾条在膝关节之犊鼻、膝眼、血海等部位悬灸,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日治疗1次。

本法有活血化瘀,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32例,治疗最少10次,最多40次,平均21次。结果:痊愈5例,显效22例,有效4例,无效l例。

22.针刺综合法

①针刺:取鹤顶穴、阳陵泉、阴陵泉为主,配合足三里、膝眼、梁丘及阿是穴,得气后接KwD_808Ⅱ全能脉冲电疗仪,取疏密波低频电刺激,时间20分钟。②手法:首先以手掌大小鱼际攘按大腿部及膝关节周围筋肉,然后以双手拇、食指点按内外膝眼、梁丘、血海、足三里、太溪、三阴交。同时用掌心扣住髌骨做环形转动和横向推压,最后行膝关节被动旋转屈伸活动。③理疗:超短波治疗,膝关节处对置,每次15分钟,每日1次。④功能锻炼:仰卧床上,双下肢屈髋屈膝,左右膝关节轮流交换做向上屈伸活动,以及直腿抬高活动,特别是加强股四头肌、胭绳肌及腓肠肌的牵伸运动,短弧及全弧度股四头肌运动。每次15分钟,每日1次。

本综合法有通络止痛,强筋健骨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35例,结果显效27例,有效5例,无效3例。

(三)食疗方

1.冬瓜排骨汤

冬瓜500g,猪小排骨250g。煨汤吃,宜淡忌成。适用于发作期以肿胀为主而无明显红热者;或缓解期作保健预防复发。

2.红枣米仁粥

红枣10枚,米仁50g。不用糖,熬汤当点心,分早晚2次吃完。适用于缓解期肿痛已不明显,唯劳累或稍受风寒即感酸痛发胀者。

3.百合米仁汤

米仁50g,绿豆25g,鲜百合100g。先将百合掰成瓣,撕去内膜,用少量精盐腌一下,洗净,以去苦味;绿豆、米仁洗净后烧开,文火煎至豆酥,然后加入百合一起熬至汤稠。食时加入少许白糖,早晚各食1小碗。适用于阴虚内热骨关节红肿热痛较剧烈者。

4.蒸茄子

生茄子250g,洗净,切成长条,隔水蒸熟,加适量豆酱、姜末、麻油、精盐抖匀。适用于膝关节肿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

5.赤小豆粥

白茯苓粉20g,赤小豆50g,大枣10枚,粳米100g。先将赤小豆煮至5成酥,然后加入粳米、大枣熬粥,将稠时加入茯苓粉,熬至稠厚。适用于膝关节漫肿微热者。

6.复方当归酒

红花、制何首乌各55g,当归、鸡血藤各80g,白酒1000mI。上药制为粗末,置于绢袋中,在酒中密封浸泡10天。每次饮用10ml,早晚各1次,最大剂量不要超过20ml。功能补肾活血,通络止痛。

一、颈椎病方

(一)内治法

1.颈愈汤

炙黄芪24g,桂枝、白芍、当归、姜黄、制川乌、制草乌、鹿角胶(烊化)、乌梅、仙茅各12g,乌梢蛇9g,葛根、仙灵脾各15g。每日1剂,水煎300ml,分2次服。15天为1疗程,疗程间停药2天。

本方有滋补肝肾,活血通络,祛风散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其中服药最少10剂,最多45剂。结果治愈36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2例。

2.蠲痹汤

羌活、防风、片姜黄各12g,当归10g,赤芍、炙黄芪各15g,炙甘草8g。若项臂冷痛加制川乌、青木香各10g,蜈蚣1条;剧者再加田七粉6g(为末,分3次冲服);有头晕目眩者加天麻、钩藤各10g;血压偏高者加怀牛膝、杜仲各15g;纳差者加山药15g,白术10g;腹胀者加陈皮10g。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连服20剂为l疗程。

本方有益气和营,祛风除湿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颈椎病48例,结果临床痊愈36例,显效ll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

3.颈椎舒

粉葛根、片姜黄、鸡血藤、白芍各30g,威灵仙20g,羌活、川芎、秦艽各15g,土鳖虫、淫羊藿各10g,乳香、没药各6g,蜈蚣2条。头晕、恶心加菊花、

钩藤、陈皮、法半夏;手臂麻木加丝瓜络、地龙:偏寒加桂枝、细辛、制附片;偏热加金银花、连翘;偏湿酌加茯苓、苍术;气虚血瘀者加党参、生黄芪、丹参;肾虚加枸杞子、巴戟天。水煎,分2~3次服,每日l剂。

本方有调补肝肾,养血化瘀,祛风通络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颈椎综合征180例,结果治愈55例,显效71例,好转3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达91%。

4.活络汤

当归、葛根各20g,赤芍15g,川芎、桃仁、红花各10g,鸡血藤30g,川牛膝18g,桂枝6g,地龙、威灵仙各12g,全蝎8g。偏肾气虚衰者加杜仲18g,桑寄生24g,续断15g:气血亏虚者加党参、熟地各15g,黄芪24g;脾虚痰阻者加橘红10g,茯苓15g,白术12g;寒凝气滞者加制川乌、仙灵脾各10g,干姜8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30天为1疗程。

本方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颈椎病80例,服药1~3个疗程后,显效42例,好转34例,无效4列。

5.芍仙汤

自芍40---60g,葛根、威灵仙、肉苁蓉各15g,仙灵脾10~15g,甘草10g。肢体麻木甚者加姜黄;头痛甚者加全虫、川芎;颈背痛剧者加羌活,葛根量加倍;头晕甚者加天麻、旋复花;夜寐多梦者加郁金、石菖蒲;痰湿盛者加茯苓、法半夏:肝肾不足者加山茱萸、女贞子;肾阴虚甚者加骨碎补、菟丝子。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6剂为1疗程,连服2~7个疗程。服药后个别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头晕、胃脘不适,改为饭后服药即可消失;服本药期问停用其他治疗。

本方有补肾舒筋通络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颈椎病37例.结果显效24例,有效1l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5%。

6.宣痹通络汤

。。羌活、仙灵脾各15g,姜黄、白芥子、当归、毛冬青各10g,黄芪、葛根各15~30g。风湿热痹型酌加桂枝、细辛、制川乌、制草乌、川芎、木瓜;痰瘀阻络型酌加法半夏、制南星、竹茹、橘络、石菖蒲、乳香、没药;肝肾亏损型酌加桑寄生、;川断、杜仲、枸杞子、旱莲草、女贞子;头痛甚加白芷、白蒺藜等。水煎,日1剂,分2~3次温服.14天为l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本方有宣痹通络,祛痰化瘀,补益气血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颈椎病43例,结果1个疗程临床治愈2例,好转37例,无效4例;2个疗程临床治愈7例;3个疗程临床治愈9例。

7.舒筋活血汤

当归、川芎、红花、桃仁各10g,桂枝lO~15g,葛根、赤芍各15~20g,白芍、甘草各20~30g,丹参20g,陈皮12g。疼痛甚者加灵仙20g,;晕者加菖蒲12g。每日l剂,水煎2次,共500ml,分2次服用,10剂为l疗程。

本方有解肌祛风,活血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5例,结果显效84例,好转32例,无效9例,有效率92.8%。

8.活血通络汤

祖师麻、千年健各20g,活马根30g,伸筋草、桂枝各10g,丹参、川芎、鹿衔草各15g,甘草5g。头昏眩者加白蒺藜、天麻、蜈蚣、僵蚕、钩藤;局部僵硬者加蜂房、皂角刺、甲珠、地龙;瘀血内阻者加赤芍、红花、白芍;颈项强痛者加葛根、北细辛;阳虚形寒、倦怠乏力者加黄芪、鹿角片、熟地;阴虚

口干者加麦冬、龟板、知母、黄柏;手指酸麻者加稀莶草、小胡麻、桑枝。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同时配合外治:每日作颈椎(牵引带)牵引后,外用舒筋药酒涂搽患处,用手法推拿颈、肩背部;外用舒活散(六月寒、千里香、二乌、甘松、苏木等组成)加热贴敷患处,2日换药1次,10次为l疗程。

本方有通经络,活气血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8例,1.5个疗程后临床治愈53例,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 9.葛根二藤汤

葛根、鸡血藤各30~60g,钩藤10~30g。眩晕泛恶苔白腻者加天麻、白术、清半夏、茯苓各10g;苔黄腻者加竹茹、橘红、枳实各10g;枕部头痛加川芎、羌活各10g;颈项痛重加僵蚕10g;巅顶痛加藁本10g;头晕不清加菖蒲、菊花各10g;双侧头痛加川芎、蔓荆子各10g;额痛连目眶者加白芷10g;头部久痛或有外伤史者酌加全蝎10g,蜈蚣1~2条;颈肩挛急疼痛加白芍30g,甘草、姜黄各10g;背胀痛加羌活、姜黄、白术各10g;胸痛及背者加丹参15g,瓜蒌30g,薤白10g;手臂痛麻者加桑枝、伸筋草各15~30g;臂痛不举者加土鳖虫、地龙各10g;颈椎骨质增生者加威灵仙20g或炮山甲10~15g;肢冷畏寒背凉者选加桂枝、淫羊藿、肉苁蓉、鹿角霜各10g。每日l剂,水煎2遍混匀,早晚分服。15天为l疗程,症状消失后继服1个疗程。

本方有活血,解痉,宣痹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颈椎病4l例,结果治愈22例,显效15例,好转3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为97.5%。其中服药1疗程痊愈8例,2疗程痊愈10例,3疗程痊愈2例,4~5疗程痊愈2例。

lO.桃红葛根汤

桃红、红花、当归、川芎、地龙、土鳖虫各10g,葛根、白芍、鳖甲(先煎)、海风藤各30g,生地、党参、黄芪、灵仙各15g,丹参20g。水煎,日l剂,取清水500tnl浸泡上药30分钟,然后文火煎至200rnl,分2~3次温服,10天为l疗程。同时配用手法治疗,每3天行单人旋转复位法1次,5~6次为l疗程。手法治疗最少3次,最多12次,平均8.1次;中药最少6剂,最多12剂,平均9.8剂。

本方有活血化瘀,益气补血,祛风除湿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颈椎病45例,结果有效42例,无效3例。

11.活血祛风汤

葛根、丹参各30g,川芎、红花、川木瓜、白芷、灵仙、香附、元胡各15g,桂枝10g。疼痛较重者,加三七粉3g(冲服);头晕、头痛,加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各15g;肢体麻木,加全虫、乌梢蛇各15g,蜈蚣3条;失眠、多梦,加炒柏子仁、炒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各15g;心悸闷气,加瓜蒌、薤白、广木香各15g,青皮、陈皮各12g;气虚四肢无力,加生黄芪30g,党参15g。水煎服,每日1剂。

配合牵引和手法:①枕颌带牵引:采用间断牵引法。坐位,一般从2.5kg 开始,逐步增至5kg左右。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日为1疗程。②手法按摩:于每次牵引后进行。首先用两手拇指指腹沿患者颈项两侧,从上至下做回旋揉捻3~5分钟。用力要均匀深透而速度不宜过快,压痛点处可加重指力,放慢速度。然后用拇指指腹沿与颈部肌束相垂直的方向往复行揉筋拨络手法3~5分钟。再用拇指尖或中指指尖关节点按或揉捻大椎、风池、夹脊、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天宗、肩髑及阿是穴,每穴20~30秒钟。最后,一手托患者下颌部,一手托枕骨粗隆处,两手缓慢、均衡、持续用力向上牵引颈部,边牵引边

左右摆动患者头部,感到灵活舒适时,结束治疗。

本方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1~3个疗程后,结果痊愈78例,显效14例,好转8例。

12.葛根颈椎汤

煨葛根30~60g,山萸肉、制附子、杜仲、细辛、地鳖虫各10g,桂枝、当归、羌活、独活各15gj鸡血藤、川牛膝、赤芍各30g,甘草5g。瘀血阻络加川芎、制乳香、制没药各10g;痰阻经络加半夏、炒白术、天麻各15g,生龙骨、牡蛎各30g。水煎,日1剂,分2~3次温服。药渣再加食醋100m1,加热用布包好,放在颈部热敷,1日数次。15天为1疗程,一般l~3疗程。

本方有散风祛湿,活血通络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颈椎病251例,结果临床治愈129例,好转82例,有效3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8%。

13.搜风通络汤

葛根20~30g,全蝎10~12g,蜈蚣2条,乌梢蛇、赤芍、川芎、自然铜、穿山龙、木瓜各13~15g,鹿衔草30g,黑木耳10~12g,甘草6g。气候变化时症状加重者加稀莶草、汉防己;椎动脉型或合并冠心病者加丹参、红花;合并高血压者加玄参、钩藤;气虚者加黄芪;肾虚者加仙灵脾、补骨脂。水煎,每日l剂,分2~3次温服。10天为1个疗程,一般服用2~3个疗程。

本方有祛风通络,活血散瘀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颈椎病89例,结果临床痊愈26例,显效44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

14.白芍葛根汤

白芍45g,葛根20g,炙麻黄3g,桂枝9g,甘草6g。肢体麻木较甚,加全蝎、桑枝;病久,上肢活动受限,加桃仁、红花;颈背疼痛较剧,加羌活、制乳香、制没药;头痛头晕,失眠多梦,加天麻、川芎、地龙。水煎,每日l剂,分2~3次温服,5剂为l疗程,可连服5~8疗程。

本方有养血润筋,通络除痹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痹证型颈椎病42例,结果显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

15.补阳还五汤

黄芪50g,赤芍、当归、甘草各20g,川芎、桃仁、红花、葛根各15g,地龙25g,丹参、白芍各30g,全蝎6g,蜈蚣2条。伴头晕目眩者,加天麻15g,钩藤20g;气虚不甚者,黄芪用量为20g;瘀阻甚者,加乳香、没药各6g,元胡各20g;肌肉萎缩明显者,加熟地、鸡血藤各30g,何首乌、菟丝子各20g;小便失禁者,加益智仁15g,桑螵蛸20g;便秘者,加大黄15g;语言不清者,加石菖蒲20g,远志15g。水煎,每日l剂,日服2次。1个月为1疗程,停药3~5天后再继续下一疗程,共3个疗程。

本方有补气活血,祛瘀通络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2例,服药3个疗程后,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

16.荣筋活络汤

当归、白芍、生地、丹参、乳香、没药、枣仁、桂枝、木瓜各10g,川芎、甘草各6g,葛根30g。风湿者加秦艽、防风各10g,乌梢蛇30g:瘀血甚者加桃仁10g,蜕螂虫6g;肾虚者葛根减至15g,去乳香、没药、川芎,生地易熟地,并加山萸肉、金毛狗脊各10g,鹿衔草、山药各30g;精亏髓虚者加紫河车、鹿角胶、甘枸杞各10g;气虚者加炙党参、炙黄芪各10g;痰阻经络者加制南星、制半夏、广陈皮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本方有补益荣筋,活血通络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颈椎病2l例,结果治

愈1l例,显效5例,好转4例,无效1例。服药最少者6剂,最多者55剂,平均20.7剂。

17.益肾活血汤

骨碎补、鸡血藤、威灵仙各20g,川断25g,川牛膝、鹿角霜、泽兰叶各15g,当归、葛根各10g。气虚加黄芪;肢麻者加地龙;眩晕者加天麻;胸背痛者加芍药、甘草;血压高者加地龙、钩藤。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留取煎液10ml,加食醋10ml,混匀后外敷患处,每日2~3次。

本方有补肾活血,舒筋通络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颈椎病78例,结果临床痊愈25例,显效32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9%。

18.华佗眩晕方

党参、当归、防风、黄芪、白芍、麦冬各15g,独活、葛根各30g,菊花12g,天麻9g,甘草3g。头痛甚者加全蝎3g;痛引肩背者加桑枝30g;心悸、气短者去防风,改党参、黄芪各30g,加枣仁、茯神各12g;失眠者去防风,加制首乌15g,合欢皮、夜交藤各30g;腰痛、耳鸣者去防风,加寄生、磁石各30g,枸杞12g;四肢关节疼痛者加灵仙、秦艽等。日1剂,水浸20分钟,煎沸25分钟取汁,两煎取汁混合,分3次饭后温服。5天为1疗程。

本方有益气养血,祛风通络,生津舒筋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颈椎病27例,结果1个疗程治愈20例,2个疗程治愈4例,3个疗程治愈2例;无效1例。

19.葛根四虫散

葛根、全蝎、僵蚕、地龙、炙鳖甲各60g,蜈蚣、丹参、白芍、牛膝各30g,姜黄15g,羌活、独活、桔梗、桂枝各10g。将上药研成细末,过筛为散剂,分成45包备用。服用时每次l包,日3次,15天为1个疗程,休息3天,开始第2个疗程。眩晕耳鸣严重者,用天麻、钩藤煎水送服上药;上肢疼痛为主者,用桑枝、秦艽煎水送服;上肢麻木无力者,用黄芪、当归煎水送服;恶心呕吐明显者,用竹茹、半夏煎水送服。

本方有补肝肾,益气血,通经络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颈椎病92例,服药最短12天,最长45天,大部分患者服药35天左右。3个疗程内痊愈48例,显效25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7%。

20.活络效灵丹

生乳香、生没药、当归、丹参、狗脊、骨碎补各15g,葛根、灵仙各20g,白芍20~50g,川牛膝、川芎各10g。偏寒者加桂枝6g,羌活10g,细辛5g;偏热者加地龙、菊花、升麻各10g;痰湿者加白芥子、茯苓各10g,苍术9g,或合温胆汤;疼痛甚者加制川乌、制草乌等;麻木甚者加羌活、桑枝各10g,稀莶草15g,或合归脾丸;肝肾不足者加熟地、补骨脂各10~20g,仙茅10g,阴虚阳亢者加龟板、天麻各lOg,煅龙骨、牡蛎各20g,或合天麻钩藤饮。水煎,日1剂,分3次温服,黄酒少许为引,服后药渣加透骨草50g,川椒适量水煎热敷局部。5剂为l疗程。

本方有补益肝肾,活血通络,除痹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颈椎病50例,结果痊愈23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一般需4~7个疗程,最长者13个疗程,最短者1个疗程。疗效分析见痹证型、落枕型、眩晕昏厥型疗效较好,混合型次之且疗程较长,痿证型较差。

21.颈椎宁胶囊

制马钱子粉、白花蛇粉、狗脊粉、琥珀粉、桂枝粉,按0.1:1:1:0.3:

0.3之比例混合均匀装入空心胶囊内,每粒重0.4g。治疗第l~3天每日3次,每次1粒;以后每次2粒,每日3次,饭后服用。45~60天为1疗程,一般治疗l~3个疗程。少数患者服药后可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胃肠道反应,对症处理后症状可消失。

22.增昧虎挣丸

制马钱子、制川乌、乌梢蛇、炮山甲、蜈蚣、田三七、血竭各60g,天麻45g,云南一口剑80g。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0.15g。每晚服1次,每次15~30丸,连服15日为l疗程。

本方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颈椎病100例,结果疗效达优者69例,良者22例,有效5例,无效4例。

23.骨蛇桂葛丸

金钱蛇3条,粉干葛、骨碎补各120g,羌活、当归、桂枝各60g,生白芍90g,甘草、炮山甲、制乳香、制没药各30g,鸡血藤、巴戟天各80g。上方药共为细末,水泛为丸,绿豆大小。每日3次,每次6g,开水送服。上药量为l 料药量。

本方有养血活血,补。肾祛风通络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颈椎病20例,结果服l料药(40天)取得显效者6例;服2料药取得显效者12例;服3料药取得显效者2例。

24.蛇灵丸

白花蛇4条,威灵仙72g,当归、土鳖虫、血竭、透骨草、防风、川芎各36g,白芍、葛根各60g,桂枝40g。上方诸药烘干,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或制成水丸,每丸重6g,每日2次,早晚各服6g,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l疗程。本方有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颈椎病31例,结果痊愈16例,显效8例,好转6例,无效1例。

25.风伤酊

上骨片5g,蛤蚧(去头爪)lOg,蕲蛇(去头)30g。上药人白酒600ml中浸泡7天后,去渣过滤,贮瓶备用。每次服10~20ml,每天3次,15天为l疗程,间隔7~10天后继服第2疗程。一般2~3个疗程。可酌情配合针灸、推拿、牵引、理疗等辅助治疗,可提高疗效。

本方有补肾益精通脉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6例,结果痊愈9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2例。

(二)外治法

1.药枕I方

侧柏叶、艾叶、野菊花、夏枯草、桑叶、晚蚕砂、稽豆衣、仙灵脾、通草、薄荷、苏梗、苍术、丁香、官桂、山奈、荜拨、冰片、樟脑各适量。以灯芯绒面料制成长38cm、直径10cm的长圆形枕,将后6味中药粉碎混匀,另包一小袋。与余药共填枕中。每周治疗2~3次.5周为l疗程。同时进行如下治疗:①理筋手法:用点按、拿捏、攘法、拔伸旋转法等,每周2~3次。②口服中成药:连续服用复方丹参片,部分病人加服大活络丹或颈复康冲剂。

本方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颈椎病41例,经治疗5周后,疗效达优14例,良15例,好转1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3.56%。 2.药枕Ⅱ方

方1:生川乌、生草乌、桂枝、红花各30g,芒硝、细辛各20g,樟脑15g,

雷公藤60g;方2:川芎150g,吴茱萸30g,川乌、草乌、当归、没药、细辛各20g,威灵仙、甘草、冰片、樟脑各10g,薄荷20g。取干桑树木材制成36cmX 18cmx 6cm的拱形枕头,中间制成8cm×12cm×2.5cm的小槽;绸布适量。先将方1中诸药共研细末.人白酒6000ml,浸泡10日后置木枕和绸布于药液中再浸泡10日,然后取出晾干。将方2中前9味共研粉末,用醋在微火上炒至有焦香味时加入冰片、樟脑及薄荷粉拌匀。然后用晾干的绸布包方2药末放人木枕槽中,夜枕,白天用塑料袋封装。每个木枕配装的药物使用期为3个月,1月为l疗程。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颈椎病144例,结果痊愈140例,好转3例,无效l例。 3.祛风活血方

葛根40g,丹参、灵仙、防风、荆芥、桑枝、桂枝、五加皮、当归各30g,麻木甚者加细辛15g,川椒30g;疼痛重者加乳香15g,白芍20g。将上药倒入盆中,加水3000ml稍浸渍后煎沸15分钟,用毛巾蘸药水趁热洗敷颈肩部,洗后擦干。第2天仍用原汤加热外洗。1剂药洗3天,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本方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颈椎病40例,结果痊愈24例,好转12例,无效4例。

4.蛇麝散

白花蛇10g(焙黄),乳香、没药(去油)、肉桂、川乌、草乌、川椒、白芥子各5g,麝香1.5g,冰片少许。诸药共研细末,取药粉少许撒在约3cm×4cm的胶布上,并贴于颈部压痛最明显处,每周换药2次,4周为1疗程。同时内服汤剂:葛根、威灵仙各30g,全虫6g,透骨草、仙灵脾、白芍、狗脊、鸡血藤、木瓜各15g,桑枝10g,青风藤12g;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颈椎病93例,结果痊愈45例,显效24例,有效15例,无效9例。

5.两乌两草方

威灵仙300g,续断60g,透骨草、伸筋草各80g,川芎、白芷各50g,川乌、草乌各30g,冰片6g,米醋400ml。将上各药为粗末装入布袋中,首次使用时,用米醋浸湿药袋,放入锅内蒸10分钟,取出晾至40℃时敷颈部。每次热敷l~2小时,每日l~2次。以后每次使用加醋少许,加温后再敷,每个药袋用15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l~3个疗程。

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颈椎病1086例,其中神经根型725例,椎动脉型52例,交感神经型34例,脊髓型28例,混合型247例。结果显效880例,有效183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97.9%。

6.活血镇痛膏

红花、秦艽、独活、川芎、草乌、当归、伸筋草、公英、透骨草各30g,细辛、白芥子、花椒、穿山甲、沉香各20g,乳香、没药、磁石(火煅)各25g,灵仙60g,羌活10g。将红花、秦艽、独活、灵仙、川乌、川芎、草乌、当归、伸筋草、透骨草、羌活、公英,用0.5kg植物油按传统的熬膏药方法加热,炸取粗药料,去渣炼油加铅丹成膏。待温度不高于100℃时,另将细辛、乳香、没药、白芥子、磁石、花椒、穿山甲、沉香研粉人上膏,贮存备用。用时加温贴于患者颈部,3天l换。同时用牵引机行颈椎枕颌牵引,牵引重量适宜,每次牵引20

~30分钟,日1次,10次为l疗程。

有报道运用本法配合治疗颈椎病50例,结果痊愈21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

7.两乌刮痧方.

生川乌、生草乌、细辛、川椒、乳香、没药、川芎、桃仁、红花、羌活、桂枝、葛根各适量。将上方诸药研末入桐油内,油药比例为6:l,浸泡l周后,将油和药入锅中用文火煎至药物枯焦呈黑色时(以不使药效失去为原则),捞去油渣,过滤的药油即为刮痧的介质。刮痧板采用梨、樟等质密杂木制成,形如口,表面边缘光滑。治疗时,患者颈肩部充分暴露,把药油涂于颈肩部,然后手拿刮痧板以45度角刮拭,颈部由上而下,肩部由内向外,用力均匀,风池、颈夹脊、大椎、肩井及督脉在颈部一段重点刮拭,当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痧点时即可。间日1次,10次为1疗程。

有报道运用本法治疗颈椎病38例,经2个疗程后,痊愈29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l例,愈显率为92.1%。

8.离子透入方

葛根30g,桂枝10g,细辛6g,白芍、寻骨风、羌活、独活、当归各15g。上药加水500ml,煎30分钟,取汁300ml,二煎加水400ml,煎取汁250ml,混匀后加醋50ml,浓缩后装入容器中,放冰箱保存备用。治疗时患者俯卧位,暴露颈部皮肤,将浸有药液的药垫放在颈部病变颈椎棘突部位,接通颈椎治疗仪的正极,另一衬垫放在肩胛骨内侧缘或冈上下窝部位,接通治疗仪的负极,开启电源,调整电流强度至病人感觉局部有针刺样感即可。每次治疗25分钟,每日1次,12次为1疗程,疗程间间隔7天。

有报道运用本法治疗颈椎病68例,经2个疗程后,临床痊愈55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98.5%。

9.穴位埋线法

取穴:双侧C5和C7夹脊穴。操作:先令患者俯伏坐位,标定C5夹脊穴,常规消毒后,用2%的利多卡因作穴位局部浸润麻醉,然后剪取0~1号铬制羊肠线3cm,用小镊子将其穿入制作好的9号腰椎穿刺针管中;再作垂直快速进针,当针尖达皮下组织及斜方肌之间时,迅速调整针尖方向,以15度角向枕部透刺,当针尖达C3夹脊穴时寻找强烈针感向头或肩臂部放射后,缓慢退针,边退边推针芯,回至C5夹脊穴后拔针,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再作创口贴固定。完后行C7夹脊穴及对侧两穴埋线,方法同上。埋1次即为l疗程。一般15天左右行第2个疗程,多数病例埋1~5次即可,多埋者6次。

有报道运用本法治疗颈椎病118例,结果临床痊愈7l例,显效23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4.1%。

10.针刀松解法

患者取坐位,头伏于治疗台上,使颈椎屈曲,棘突间隙拉大,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确定需要松解的每一个棘突间隙,龙胆紫标记。局麻后用自行研制的微型刀平脊椎后正中线刺入,刺到棘上韧带处改变刀口线呈垂直后正中线,横切3~4次,使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松解,出刀后压迫止血,刀口不需缝合。

有报道运用本法治疗经保守治疗疗效不佳的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结果痊愈49例,显效29例,有效8例。

11.电熨疗法

甲组方:桂枝、赤芍、草乌、羌活、独活各3g,川芎、乳香各lg,于姜5g。乙组方:赤芍、当归、丹参、威灵仙各4g,川芎、乳香各1g,三棱、莪术、木瓜、透骨草各3g,草乌2g。将甲、乙两组方各药按比例粉碎,混合分别装袋,

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标准煎液的申报资料要求

附件2 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标准煎液的 申报资料要求 (征求意见稿) 一、申报资料项目 (一)综述资料 1. 药品名称 2. 证明性文件 3. 处方来源及历史沿革 4. 方义衍变 5. 临床应用 6. 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 (二)药学研究资料 7.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7.1 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7.2 分析与评价 8. 药材 8.1 来源 8.2 资源评估 8.3 质量评价

8.4 参考文献 9. 饮片炮制 9.1 炮制方法及参数的确定 9.2 质量评价 9.3 参考文献 10. “标准煎液”的制备 10.1 工艺研究 10.2 药材、饮片与“标准煎液”的量值传递关系 10.3 参考文献 11. “标准煎液”的质量控制 11.1 基本要求 11.2 化学成分及关键质量属性研究 11.3 质量研究 11.4 标准正文 11.5 样品检验报告书 11.6 参考文献 二、申报资料撰写说明 (一)综述 1. 药品名称 药品名称包括: ①中文名; ②汉语拼音名; ③命名依据。 —2 —

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以下简称经典名方)制剂的药品名称原则上应与古代医籍中的方剂名称相同。 2. 证明性文件 证明性文件包括: ①申请人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复印件; ②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的注册证书复印件或核准编号; ③其他证明文件。 3. 处方来源及历史沿革 应规范表述处方组成、各药味剂量、功能主治以及拟定的用法用量。 应详细说明处方来源(著作及作者)、颁布朝代或年代;提供原文记载的处方药味组成、炮制方法和剂量,同时说明处方中每一药味的规范名称;提供原文记载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上述资料需附著作原文条目。 应提供历代本草文献,需注明出处(包括作者、出版年以及版本情况),并提供全面反映处方历史沿革的综述资料。 4. 方义衍变 应用中医理论对经典名方主治病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进行论述,需对处方的配伍原则(如君、臣、佐、使)及药物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系统梳理历代方义及其相对应治则治法的衍变情况,需注明文献出处。 —3 —

近代中医骨伤科发展述略

近代中医骨伤科发展述略 摘要在近代,中医整体的发展虽然缓慢,但中医骨伤科却在短短百年中获得了较大进步:理论上强调内外并治,调气血、补肝肾、培脾土、治心神,使整体观和辫证施治思想全面体现于伤科之中;诊断上方法迭出,掐指甲、观指纹、辫尿液,使诊断指征客观化;治疗上重视手法整复中麻醉药的使用和创造新的固定方法,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特别是中西医学在骨伤科领域的沟通,为后来中西医结合在骨伤领域中的蓬勃发展和新骨科的产生莫定了基础。骨伤科内治法,在祖国医药学发展中,不断完善、总结、整理和提高。在西周时期的疡医已能采用五气养之、五脏药之、五味节之的内治法。《周礼天官)记载:“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剧杀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五气养之、以五脏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我国医学文献中最早的典籍—《黄帝内经),反映了这个时期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经验的医学巨著,对于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和诊断等基本理论有了全面的阐述。(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均有关于伤科理论的论述。(灵枢·经筋)篇描述了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素问)阐发了“气伤痛,形伤肿”以及“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等理论。这些理论原则一直指导着伤科基本理论和临床研究实验。 关键词中医,骨伤科,近代,骨伤科内治 1传统中医骨伤科的进步 1. 1理论的深化针对前人治骨伤重外治而轻内治的不足,明代陆师道在《正体类要·序》中强调:“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己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岂可纯任手法,而不求脉理,审其虚实,以施补泻哉。”[1j之后,清代医家就颇重视骨伤病内治理论的研究,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汪机《外科理例》等书中均有论述,至晚清名医唐宗海,于骨伤科血证的探讨最有见地。他在《血证论》中指出:“跌打折伤一切,虽非失血之正病,而其伤损血脉,与失血之理,固有可参,因并论之”,凡跌打已见皮破血出者,其症“无偏阴偏阳之病”,务从止血为安,“止得一分血,则保持一分命”;至于伴“有癖血肿痛者,宜消癖血”。近代中医骨伤科发展述略与其“离经之血便是疲”的学术观点完全吻合,成为治骨伤肿痛之指南。凡未破皮者,唐氏细分为血损坏、肌肤肿痛、筋骨打碎等各症。初期逐癖生新、接骨续筋,后期则宗肾主骨、肝主筋之理,补益肝肾,温通经脉,达到祛除伏留之血的目的。唐氏除对骨伤血证的病理机制和治疗理论提出卓越见解外,在方药施治上亦有建树。他认为:凡失血家忌汗、吐之法,当以和法“为血证之第一良方”,擅长运用小柴胡汤达表和里,升清降浊,以治疗跌打损伤之患怒,周身作痛,寮血着滞三焦,感冒,内伤饮食等多种血证,皆能获俘鼓之应。C2]此外,唐氏倡导的治骨伤血证当补气止血、祛察生新、消癖定痛、通窍活血之法则,对后人也有很大影响,民国时期骨伤科名医王子平、李广海、高云峰、刘寿山、陆银华等,无不尊其旨意而发挥于临床。对此,上海石氏伤科总结日:“理伤仅用外治,气血难复,恢复不易;仅用内治,则筋骨不正。理应调气血,壮筋骨,内服外敷、针刺手法、夹缚活动、相互参用,使疗效显著,而少后遗、复发之虞。;[3]归纳全面,并蕴含着丰富的辨证主义思想。 正是在整体观念、内外并重、辨证施治的原则指导下,中医骨伤医师还进一步探讨了内外兼治的不同治法对患者生理机能的改善及调节骨面生长的影响。四川名医杨天鹏就重视培补脾土,认为:人体之后天强盛,运化有节,则气血充盈,断骨得气血滋养必能较快愈合。石氏伤科则侧重于气血之中的“气”,认为:“气血兼顾,以血为先是临床常用的治标之法,以气为主的气血兼顾为刻刻留意的图本之计。’心〕因为形体之所以能抗拒外力,百节能得以屈伸活动,皆赖气所充盈;血之化液濡筋,成髓而养骨,也离不开气的作用。杨氏、石氏的见解虽各不同,但都是从不同角度深化了内外并重,整体辨证施治骨伤的理论,在继承先

骨伤科医院简介

汝州市骨伤科医院简介 汝州市骨伤科医院位于汝州市洗耳河畔广城西路2号,占地面积47亩,现总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资产总值1.3亿元,拥有床位600张,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是汝州市交通事故、工伤保险、司法鉴定、人寿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教学协作医院,郑州骨科医院友好协作医院,河南中医学院本科毕业生实习基地。汝州市首家医养结合型的汝州市康宁托老中心、汝州市唯一由河南省卫生厅审核批准的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机构——河南润恒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汝州市开展司法鉴定业务最早的平顶山金正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汝州市卫生系统唯一的中药制剂中心均设在我院,另外与民政系统合作成立汝州市12349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公安系统合作成立看守所、拘留所卫生室,也是汝州市拥有唯一省新闻出版局核发的内部连续性资料的医院。 骨伤科医院现有职工420人,中高级职称60人,多名技术骨干为本地区多学科学术带头人,医院设有内科、普外、胸外、脑外、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脊柱关节科、骨科创伤科、显微手足外科及烧伤整形科、疼痛科、中医康复科、妇产科、普通儿科、NICU、PICU、小儿神经康复科、急诊医学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影像科、皮肤科、肛肠科、碎石科等科室,已经发展为涵盖各种疾病治疗的大专科型综合医院。

为了进一步优化诊疗环境,医院在汝州市首家实现病区中央空调化,病房内设有标准规范的中心供氧、中心负压、中心呼叫、闭路有线电视系统。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业务发展的需要,近年来购置了0.5T磁共振、美国GE-CT机、飞利浦彩超、贝克曼整体化验设备、日本希森美康KX-21血球技术仪、意大利驰马特C型臂、日本东芝数字X光机、动态脑电图、鸟牌呼吸机及半导体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冲击波治疗机、拇外翻治疗机等一流的微创设备。建设了现代化的净化手术间,可同时开展各种手术8台。最近,医院又引进一台河南省第五台、平顶山地区第一台的德国西门子炫速双源CT机(动态800排),1秒钟成像,它将极大缩短病患者的检查时间,为汝州及周边县市的病患者带来福祉。 长期以来,医院坚持“科技兴院、关爱健康”的办院方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其业务范围涵盖郏县、鲁山、宝丰、汝阳、登封等周边县市,现已成为豫西南地区最大的突出专科特色的大型综合性医院。

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

呃逆1 段某,女50岁 就诊时间:2009-6-2 主诉:呃逆2天。 现病史:因胃镜检查后发生呃逆不止, 不能入睡, 不能进食, 用镇静药无效, 靠补液维持, 已有2天。呃逆时头胀痛, 口苦。苔淡黄腻偏干, 脉弦滑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外伤、中毒、手术、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诊断:呃逆(肝气犯胃,胃有湿热) 治则:平肝和胃, 降逆化湿。 处方:行间太冲足三里内关 操作:捻转补泻手法。宜用平补平泻,加6502型电针治疗仪2-3组,输出波形为连续波,强度为轻度,留针20~30分钟;用TDP电磁波照射局部。每日针刺1次,12次为1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共针2次而愈。 按: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偶然发作,不治自愈,持续不断者方需治疗。慢性病晚期发生呃逆,多为严重的预兆。本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为其他疾病而产生,据临床报道有肺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流行性出血热、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胆囊炎、肺结核、食道憩室、胃粘膜脱垂、癔病及外科手术等。本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膈肌痉挛症。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是胃气上逆,失于和降所致。《灵枢·口问篇》云:“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 俱还入于胃, 新故相乱, 真邪相攻,气并相逆, 复出于胃,故为哕。”有寒热之分,属实证。久病多因肝肾阳虚或胃阴不足致使胃气上逆,属虚证。治疗时要分清寒热虚实。 本病者属肝气犯胃, 由于肝气偏盛见脉弦; 肝气上逆见头痛; 口苦、苔淡黄腻, 为胃中湿热。肝气犯胃是肝之经脉夹胃故也, 故用平肝和胃, 降逆止呃之法, 针取足厥阴肝经荥火穴行间, 及肝经原穴太冲, 该2穴以挫肝气横逆之势, 泻足三里以清胃中湿热, 加内关以降逆, 理气宽胸。

常见病的中药治疗

常见病的中药治疗 内科病症 一、感冒: (一)含义:感受触冒风邪为主的六淫之邪和时行病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内科常见疾病。(二)病因病机 1.病因:以风邪为主因 (1)六淫风邪常兼夹它邪致病:寒、热、暑湿、湿、燥; (2)时行病毒; (3)生活起居失当; (4)正气虚馁,卫外不固。 2.病机 (1)发病:卫气之强弱及感邪的轻重 (2)病位:主要在肺卫。 (3)病性:一般以实证居多,若素体正虚,又感外邪,为本虚表实证。 (4)病势:邪袭肺卫,多以表证为主,很少发生传变。 (5)病机转化:初起多见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外邪束表犯肺,肺卫功能失调。在病程中且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 (三)分类及用药 1.风寒感冒:包括风寒表实证和风寒表虚证。 (1)风寒表实证 证候特点:轻者仅见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咽痒,咳嗽,痰白,舌苔薄白,脉浮。重者可伴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脉浮而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内闭,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代表方剂:荆防败毒散。 常用中成药:荆防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伤风停胶囊、表实感冒颗粒、风寒感冒颗粒、感冒软胶囊、感冒疏风丸、都梁丸、小儿清感灵片等。 正柴胡饮颗粒 【药物组成】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初起,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等症。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g或3g (无糖型),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2)风寒表虚证 证候特点:恶风发热,汗出,头痛,或有项强,咳喘,咳痰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缓。证机概要:风寒袭表,营卫失和,肺气不利。 治法:辛温解表,调和营卫。 代表方剂:桂枝汤。 常用中成药:桂枝合剂、表虚感冒颗粒,等等。 桂枝合剂 【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用于外感风邪,头痛发热,鼻塞干呕,汗出恶风。【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ml,一日3次。 2.风热感冒:包括风热犯表证及暑湿伤表证。 (1)风热犯表证 证候特点:身热较著,微恶风,无汗或有汗不畅,咳嗽,痰粘或黄,咽燥,或咽喉红肿

经典中药方要点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 常用方剂歌诀 第一章解表剂 辛温解表 1.麻黄汤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 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 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 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

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 7.银翘散 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 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 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 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 11.败毒散 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 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

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 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 寒下 15.大承气汤 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 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 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 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 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攻补兼施 19.黄龙汤 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人参当归 功用: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谵语甚或循

骨科医院基本标准

骨科医院基本标准(试行) 三级骨科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300张以上,其中骨科专业床位占60%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创伤骨科、关节科、脊柱科、手外科、小儿骨科、骨肿瘤科、足踝科、骨内科中的5个科以及内科、外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麻醉科和康复科。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科、超声科、电生理检查科(室)、药学部、输血科、营养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 设骨肿瘤科的,必须设放疗科。 (三)职能科室:至少设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器械科、病案(统计)室、信息科。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1.4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病区实际每床至少配备0.6名护士。 (三)临床科室各科主任应当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至少有2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每增加20张床位,至少增加1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四)各科室医师结构合理,并应当能够满足三级医师责任制等医疗核心制度要求。 四、房屋 (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间距不少于0.8米。 (三)开展关节置换手术的,应当设有百级层流手术间。 (四)设有石膏房。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至少配备诊桌、诊椅、治疗车、抢救车、病历车、药品柜、给氧装置、呼吸器、呼吸机、电动吸引器、心电图机、心脏除颤器、心电监护仪、多功能抢救床、万能手术床、无影灯、麻醉机、麻醉监护仪、高频电刀、移动式X光机、X光机、B超机、多普勒成像仪、动态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脑血流图机、肺功能仪、净化工作台、显微镜、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紫外线分光光度计、酶标分光光度计、酶标分析仪、尿分析仪、血凝分析仪、血球计数仪、分析天平、细胞自动筛选器、冲洗车、电冰箱、恒温离心机、敷料柜、器械柜、冷冻切片机、石蜡切片机、高压灭菌设备、恒温培养箱、蒸馏器、紫外线灯、洗衣机、冲洗工具、下收下送密闭车、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净物存放消毒灭菌密闭柜、通风降温烘干设备、热源监测设备(恒温箱、净化台、干燥箱)、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

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完整版

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呃逆1 段某,女50岁 就诊时间:2009-6-2 主诉:呃逆2天。 现病史:因胃镜检查后发生呃逆不止,不能入睡,不能进食,用镇静药无效,靠补液维持,已有2天。呃逆时头胀痛,口苦。苔淡黄腻偏干,脉弦滑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外伤、中毒、手术、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 诊断:呃逆(肝气犯胃,胃有湿热) 治则:平肝和胃,降逆化湿。 处方:行间太冲足三里内关 操作:捻转补泻手法。宜用平补平泻,加6502型电针治疗仪2-3组,输出波形为连续波,强度为轻度,留针20~30分钟;用TDP电磁波照射局部。每日针刺1次,12次为1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共针2次而愈。 按: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偶然发作,不治自愈,持续不断者方需治疗。慢性病晚期发生呃逆,多为严重的预兆。本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为其他疾病而产生,据临床报道有肺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流行性出血热、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胆囊炎、肺结核、食道憩室、胃粘膜脱垂、癔病及外科手术等。本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膈肌痉挛症。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是胃气上逆,失于和降所致。《灵枢·口问篇》云:“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有寒热之分,属实证。久病多因肝肾阳虚或胃阴不足致使胃气上逆,属虚证。治疗时要分清寒热虚实。 本病者属肝气犯胃,由于肝气偏盛见脉弦;肝气上逆见头痛;口苦、苔淡黄腻,为胃中湿热。肝气犯胃是肝之经脉夹胃故也,故用平肝和胃,降逆止呃之法,针取足厥阴肝经荥火穴行间,及肝经原穴太冲,该2穴以挫肝气横逆之势,泻足三里以清胃中湿热,加内关以降逆,理气宽胸。

常见病中药配方解析

痰湿 清半夏15g 黄芪15g 黄莲10g 党参15g 炙甘草10g 桂枝15g 白芍15g 柴胡15g 柿蒂15g 丁香15g 枳实15g 防己15g 茯苓15g 冬瓜皮30g 荷叶30g 白术15g 山楂30g 湿寒 清半夏15g 黄芪15g 黄莲10g 党参15g 炙甘草10g 桂枝15g 白芍15g 柴胡15g 柿蒂15g 丁香15g 枳实15g 干姜10 g 生姜5片大枣10 枚 清解脂肪丸 黄芪20g 党参20g 茯苓20g 防己20g 人参8g 白术15g 首乌15g 泽泻35g 山楂30g 茵陈蒿30g 水牛角30g 仙灵脾30g 大黄10g 脱发 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 脾阳虚的中医治疗法: 基本方药:小建中汤加减:白芍15g、桂枝10g、干姜10g、黄芪12g、白术10g、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0g、饴糖30g(兑服)、甘草10g。本方能甘温补中,益气散寒。

1 实脾饮加减:茯苓15g、白术12g、大腹皮10g、干姜10g、草果10g、附片6g、厚朴10g、猪苓10g、泽泻10g、车前子10g、牛膝l0g。本方能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2 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20g、桂枝12g、白术15g、法半夏10g、干姜6g、黄芪12g、甘草10g。本方能健肿益气,温阳化饮。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温服。 3 加减变化:脘腹冷痛,手足不温者,用基本方(1)加蜀椒6g、广木香10g 以温中散寒.行气止病。周身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小便短少,伴气短乏力者,用基本方(2)加黄芪15g、党参10先,补益小气。若呕吐清水痰涎,伴脘腹胀满者,用基本方(3)加厚朴10g、砂仁8g、大腹皮10g以理气温胃。 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 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金匮要略》茯苓泽泻汤) 治脾虚不化 茯苓、党参、白术各60克,神曲、麦芽、山楂、山药、砂仁、陈皮、肉豆蔻霜各30克,木香、黄连、甘草各22克,共研细末,水泛为健脾丸,每服9克,日2服,温开水送。 凉感冒治咳嗽 金银花10 连翘10 薄荷10 大青叶8 冬花8 白术10 桔梗8 黄莲6 柴胡5 甘草3 葛根10 姜3片 凉感冒

中医名方 个经典处方

中医名方135个经典处方 1、益气通瘀 组成:太子参15 克、枣仁15 克、苏木15 克、降香15 克、丹参15 克、桃仁15 克、川芎 5 克、干草5克、石菖蒲15克。 功用:益气宁心,活血祛瘀。 组治;冠心病之心慌气短,胸闷胸疼,心律不齐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休息二天,每个疗程20 剂。 加减运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心火旺盛者,可加麦冬15 克、莲子心 2 克、心悸怔忡、夜卧不安者,可加珍珠母20 克、胸闷甚、舌苔厚腻者,可加法半夏12 克、郁金12 克、积壳10 克、高血压、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20 克、白芍15 克、僵蚕、夏枯草12 克。 2、逐瘀调经汤 组成;当归10 克,赤芍10 克,五灵脂10 克,三棱10 克,莪术10 克,益母草15 —30 克,肉桂 3 克,[后下] 功能;逐瘀通脉,化脱子宫内膜。 主治;较重的血瘀性痛经,血瘀性出血痛证,如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性月经过多。使用本方必须掌握时间,行经的初期[1 —2] 天或行经的中期[2 —3] 天为适合。

加减运用;腰酸明显者,加用川断10 克,杜仲10 克,狗脊10 克;加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促子宫内膜之化解和脱落。神疲乏力,小腹中作 坠,大便偏溏者,加用白术10 克,黄芪10 克,煨木香 5 克,党参15 克,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既有助于子宫内膜脱落。腹疼剧烈,胀疼 拒按者,加入延胡10 克、灸乳没各 6 克、景天三七10 克,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经量过多、头昏心慌者,加入炒蒲黄6 克,〈包煎〉、雪竭粉6克分吞,花蕊石15 克,以增强化瘀止血的作用。胸闷烦躁、舌苔黄腻,加入制苍术10 克、炒柴胡 5 克、炒丹皮10 克、勾藤15 克,以清除肝经湿热。若烦热口渴,大便干躁者,可加积壳10 克、大黄 6 克〈后下〉。 3、化瘀止漏汤 组成;当归20 克、山楂20 克、川芎10 克、五灵脂10 克、蒲黄10 克。 功能;活血化瘀、通利血脉、消积止漏。 主治;产后恶露不止、腹痛阵作,或在流产、早产之后漏下淋沥,腹痛日久不止。 加减运用;热者加黄芩、黄柏,寒者加桂枝、泡姜,脾虚气弱者加黄芩、白术,肺肾两虚者减去五灵脂与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相合

经典药方大全

经典药方大全 (2012-11-09 11:38:01) 转载▼ 分类:健康知识 标签: 健康 经典药方大全 1;清理血管壁的好方子; 丹参天麻三七山楂西洋参瓜娄壳何首乌这七味药各等量,放在一起打成粉,每天早晚一小勺,(胶囊可5粒)坚持吃3--5个月的。 2:调节虚寒体质方子; 干姜,肉桂,蜀椒。1:1:1的比例,3味药等份混合打成粉,装入两层(袜子,手套,帽子)之间,那发凉发冷的部位就行了。《百科全说》 3:各种骨刺; 用干皂角捣碎加最好的山西老陈醋合成糊狀,贴在患处。每次可用半小勺多,后固定好,上面用热宝加热,将骨刺软化掉。 4 :预防血脂的升高和缓解轻度血脂高代茶饮方子: 山楂20克,红曲10克,决明子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养生堂) 5:治疗尿蛋白方;(赵林教授) 每天一两花生仁(红皮),用水煮烂,每天早晨空腹当早餐吃,约40天就好了(一般肾炎。糖尿病出现的尿蛋白都可治。 6:治心肌缺血方;(同仁堂大夫开的) 五味子,桂圆肉,丹参各3两,红参须,红花各1两,红枣半斤,共分成3份煎成药汁,每天随意喝。 7:心阴虚失眠,手足热;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合用很好的。 8; 小米粥可控制糖尿病。每天早晨煮一碗小米粥,要煮的干一点,里面放点核桃仁,枸杞子,又补脑,又补肾,又不升糖。 9; 王院长也给出了一个代茶饮小方,大家平时可以喝一些来达到强筋壮骨的目的。枸杞10克,大枣(炙烤)3枚,菊花5朵。开水冲泡代茶饮。王院长还推荐了一个具有很好的壮骨功效的小方——鹿茸酒。鹿茸10克,白酒500毫升,泡1个月每次服用30毫升. (对于肝肾筋骨有补益作用,预防退行性骨关节病,帮助睡眠,睡觉前喝每晚30克。) 10 :胃溃疡,胃粘膜脱落:用猪蹄2-4个煮烂,沾白胡椒面(几岁就用几粒,研成面,分成7包),每天早空服一次,大约7天。一般2-3次即愈。 11:脑中风出院后用药:同仁堂牛黄安宫丸一丸(好的)+民间种的葫芦籽研粉,早晚各一勺大约用12丸。后在用步长脑心通。(民间) 12; 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

级骨科医院基本标准

级骨科医院基本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骨科医院基本标准(试行) 二级骨科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至少100张以上,其中骨科专业床位占60%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创伤骨科、关节科、脊柱科、手外科、小儿骨科、骨肿瘤科、足踝关节科、骨内科中的3个科以及内科、外科、重症监护科(室)、急诊科、麻醉科、康复科。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科、超声科、药剂科、血库、营养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 (三)职能科室:至少设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器械科、病案(统计)室、信息科。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病区实际每床至少配备名护士。 (三)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副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每增加20张床位,至少增加1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四)各科室医师结构合理,并应当能够满足三级医师责任制等医疗核心制度要求。 四、房屋 (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间距不少于米。 (三)设有石膏房。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至少配备诊桌、诊椅、治疗车、抢救车、病历车、药品柜、给氧装置、呼吸器、呼吸机、电动吸引器、心电图机、心脏除颤器、心电监护仪、多功能抢救床、万能手术床、无影灯、麻醉机、麻醉监护仪、高频电刀、移动式X光机、X光机、B超机、多普勒成像仪、动态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脑血流图机、肺功能仪、净化工作台、显微镜、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紫外线分光光度计、酶标分光光度计、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分析仪、尿分析仪、血凝分析仪、血球计数仪、分析天平、细胞自动筛选器、冲洗车、电冰箱、恒温离心机、敷料柜、器械柜、冷冻切片机、石蜡切片机、高压灭菌设备、恒温培养箱、蒸馏器、紫外线灯、洗衣机、冲洗工具、下收下送密闭车、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净物存放消毒灭菌密闭柜、通风降温烘干设备、热源监测设备(恒温箱、净化台、干燥箱)。 消毒供应、医学检验或病理检查与其他合法机构签订相关服务合同,并由其提供服务的,在满足急诊工作需要的基础上可不配备消毒、检验或病理检查设备。 (二)专科设备:至少配备牵引手术床、骨科牵引床、手术显微镜、双极电凝、床旁X线机、C型臂X线机、电子止血带、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CT)、上下肢功能恢复器。 (三)信息化设备:在住院部、信息科等部门配置自动化办公设备,保证医院信息的统计和上报。 (四)病房每床单元基本装备同二级综合医院。

消化内科病历范文

职业:个体生意户 工作单位:无 现住址:贵州贵阳市 入院日期: 2016.9.12 询问病史日期: 2016.9.12 病 历记录时间: 2016.9.12 主诉:反复胸骨后烧灼感 1 年,加重伴反酸 3 天 现病史: 患者 1 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胸骨后烧灼感, 吃刺激性食物及饭后 30 分钟加重, 能忍受, 伴反酸、 厌油, 未引起重视,常于喝醋后缓解,未经系统诊治,无呃逆、呕吐、呕血、黄疸、便血、腹痛、腹泻等。 烧灼感无明显诱因较之前有所加重,无法忍受,喝醋后无缓解,伴反酸、厌油,无呃逆、呕吐、呕血、黄疸、便血、腹 痛、腹泻等。就诊于我院门诊,胃镜示“胃窦及窦体交界多发息肉样隆起、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 系统治疗,以“胃窦息肉并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收入我院,病后精神、饮食尚可,睡眠欠佳,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 增减。 既往史:患者于 10 个月前行脑动脉瘤切除术,预后良好。否认“肝炎、伤寒、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 尿病”、等慢性病史,无外伤史、输血史、食物药物过敏史,疫苗接种史不祥,血型为 系统回顾: 呼吸系统:无慢性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低热、盗汗等。 循环系统:无心悸、气急、发绀、心前痛、晕厥、水肿、高血压、动 脉硬化、心脏疾病等。 消化系统:无嗳气、腹泻、腹痛、呕血、便血、黄疸、便秘等。 泌尿系统:无尿频、尿急、尿痛、少尿或无尿、尿失禁、排尿不畅等。 造血系统:无乏力、皮肤瘀点、紫癜、血肿、鼻衄、牙龈出血 等。 神经精神系统:无头痛、晕厥、意识障碍、痉挛、瘫痪、感觉及运动异常等。 骨骼肌肉系统:无关节肿痛、运动障碍、肢体麻木、痉挛等。 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无畏寒、发热、多汗、食欲异常、烦渴、多尿、性格改变等。 个人史:岀生于湖南益阳,长期居住在湖南益阳,否认疫区旅居史,从事槟榔生意,工作环境好,生活条件以及居 姓名: xxx 年龄: 54 岁 住院病历 性别:女 籍贯:湖南益阳 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 可靠程度:可靠 民族:汉 婚姻: 3 天前,患者胸骨后 , 为进一步 AB 型

常见病症-中药配方

中医 【中】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蜜麻黄5 g、 川射干10 g、 紫苏子10 g、 细辛3 g、 陈皮6 g、 山药10 g、 盐补骨脂10 g、 丹参10 g、 法半夏10 g、 五味子6 g 【中】风寒感冒 柴胡6 g、 葛根15 g、 荆芥10 g、 白芷6 g、 川芎6 g、 防风10 g、 羌活10 g、 生姜6 g 【中】风热感冒 桑叶10 g、 菊花10 g、 荆芥10 g、 桔梗10 g、 甘草3 g、 炒牛蒡子10 g、 连翘10 g、 大青叶15 g、 前胡10 g 【中】慢性扁桃腺炎 桔梗10 g、 甘草6 g、 玄参20 g、 枇杷叶9 g、 金银花20 g、

【中】慢性支气管炎 党参10 g、 麸炒白术10 g、 茯苓10 g、 陈皮6 g、 法半夏10 g、 山药10 g、 盐补骨脂10 g、 丹参10 g、 紫苏子10 g、 黄芩10 g、 桔梗10 g、 枳壳10 g 【中】暑热 荷叶10 g、 建曲10 g、 青蒿10 g、 茵陈15 g、 滑石10 g、 甘草3 g 【中】厌食 建曲10 g、 茯苓10 g、 陈皮6 g、 苍术10 g、 山楂10 g、 炒鸡内金3 g、 炒麦芽15 g、 砂仁6 g、 甘草3 g 【中】尿频 黄芪10 g、 党参10 g、 白术10 g、 陈皮6 g、 升麻6 g、 柴胡6 g、 益智仁1 g、 肉桂3 g、

【中】反流性食管炎 柴胡6 g、 白芍10 g、 枳壳10 g、 桔梗10 g、 蒲公英10 g、 夏枯草10 g、 厚朴6 g、 代赭石15 g、 海螵蛸20 g、 煅瓦楞子15 g、 甘草3 g 【中】小儿痴呆 紫河车3 g、 人参(直条)5 g、 山药10 g、 枸杞子10 g、 益智仁10 g、 石菖蒲6 g 【中】遗尿 山茱萸10 g、 盐菟丝子10 g、 山药10 g、 益智仁10 g、 金樱子10 g 【中】慢性胃炎 醋延胡索10 g、 白芍10 g、 炒川楝子10 g、 海螵蛸10 g、 蒲公英10 g、 沉香3 g、 乌药10 g、 甘草3 g 【中】疳积 木香6 g、 砂仁6 g、 人参(直条)5 g、

传统中医经典名方解

传统中医经典名方解 桂枝汤 【组成】桂枝10g 赤芍10g 甘草6g 生姜10g 大枣10g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 【特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临床应用及研究】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寻麻疹等属于营卫不和者。4使用注意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银翘散 【组成】连翘9g 二花9g 桔梗6g 薄荷6g 竹叶3g 甘草6g荆芥6g牛蒡子9g.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特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临床应用及研究】1 辨证要点《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是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2 加减变化渴甚者,为伤津较甚,加天花粉生津止渴;项肿咽痛者,系热毒较甚,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纽者,由热伤血络,去荆芥穗、淡豆豉之辛温,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凉血止血;咳者,是肺气不利,加杏仁苦降肃肺以加强止咳之功;胸膈闷者,乃夹湿邪秽浊之气,加藿香、郁金芳香化湿,辟秽祛浊。3 现代运用本方广泛用于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初起阶段,如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腮腺炎等辨证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皮肤病如风疹、寻麻疹、疮疡疖肿,亦多用之。4使用注意凡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者禁用。因方中药物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 华盖散 【组成】麻黄10g 桑皮10g 紫苏10g 杏仁10g 茯苓10g 陈皮10g 甘草10g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肺感风寒. 【特征】咳嗽上气,痰气不利,脉浮数者. 麻杏甘石汤 【组成】麻黄9g,杏仁9g,炙甘草6g,生石膏24g。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郁热致喘

坪山平乐骨伤科医院2020广东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坪山区中医院)招聘141人公告

坪山平乐骨伤科医院2020广东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坪山区中医院)招聘141人公告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成立于1986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有卫生事业单位,深圳市首家三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全国微创骨科示范中心、中华中医药学会无痛骨伤科医院示范单位。医院的主要特色技术“平乐郭氏正骨医术”是我国中医正骨四大流派之一。因其疗效显著、患者痛苦小且愈后复发率低而蜚声中外。2008年6月,“平乐郭氏正骨医术”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保护名录。医院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5个、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个、市级特色专科8个,专科特色突出,疗效显著。 目前,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正式移交坪山区人民政府,纳入区直属事业单位,按“一总院+两分院”的模式运营,“一总院”即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区中医院)总部,“两分院”即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坪山分院和罗湖分院,以坪山总院为核心,坪山分院、罗湖分院以中医骨伤、慢病防治为平台,各院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全力打造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产业为一体的区域医疗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辐射深港及粤东地区。因医院院区扩大,现面向社会招聘人才,基本条件如下: 待遇 1.录用人员按劳动合同法订立劳动合同; 2.五险二金(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法定假期、餐补、协助办理深圳入户等福利; 3.薪酬:医师22.5-28万元/年,主治医师29-39万元/年,副主任医师39-52万元/年,主任医师53-72万元/年,其他专业面议。 备注

1、以上岗位有在三甲医院工作经验者优先。 2、应届毕业生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并且毕业当年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联系人:徐小姐、董小姐联系电话:82492369 发送电子简历请附身份证、学历证(学位证)、执业证、资格证、职称证书等证书扫描件。

呃逆(打嗝)的原因评估治疗等相关医疗知识

呃逆(打嗝)的原因评估治疗等相关医疗知识呃逆是反复的不自主的膈肌痉挛,而后是快速、嘈杂的声门关闭。膈肌是将腹和胸分开的肌肉,负责呼吸。声门是声带之间的开口,关闭阻止空气进入肺内。呃逆在男性中更常见。 短暂的嗳气(持续几分钟)非常常见。偶尔的,即使在正常人群也可出现一段时间呃逆。有时呃逆可以持续2天甚至超过1个月。这些较长的发作称为持续性或顽固性的(难以治疗获痊愈)。这些较长的发作不常见,但是会非常难受。 原因 医生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呃逆,但是他们认为它可能涉及到控制呼吸肌的神经或大脑中枢(包括膈肌)。 短暂呃逆通常没有明显的原因,但是有时由下列原因引发: ●胃气胀 ●饮酒 ●喝热的或刺激性的物质 在这种情况下,呃逆通常始于社交场合,也许是由某些大笑、讲话、进食和饮水(尤其是饮酒)联合引起。有时热的或刺激性食物或液体是病因。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水平降低时,更容易发生呃逆。当人们过度呼吸时,可能发生二氧化碳水平降低。 持续性或顽固性呃逆发作,有时存在更严重的病因。例如,膈肌因肺炎被累及、胸或胃外科手术或肾功能障碍时废物在血液中积累(尿毒症)。罕见的,当脑部肿瘤或中风累及大脑呼吸中枢时发生呃逆。 当原因严重时,呃逆有持续的趋势直到病因被纠正。由脑部肿瘤或中风导致的呃逆可能很难停止,让人疲惫不堪。 评估 短暂的呃逆不需要医生进行评价。对于持续性呃逆,下面的信息可以帮助患者决定是否需要医生进行评价和帮助他们知道如何评估预期。 警示特征 呃逆患者中某些症状和特征需要引起关注,包括它们包括 ●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无力、麻木和平衡缺失)

何时就医 存在呃逆和报警性信号的患者应当立即就医。没有警告信号的患者,如果呃逆持续大于2或3天,应当就医。 医生会怎么做 医生首先询问有关患者症状和病史的问题。医生接下来进行体格检查。在病史和体格检查过程中的发现通常提示呃逆的原因和需要进行的检查。 病史侧重于呃逆持续了多长时间、应用了什么治疗方法和是否近期生病或手术。医生也询问患者是否有任何 ●食管胃反流 ●吞咽困难 ●咳嗽、发热或胸痛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疼和/或步行、谈话、讲话、视物困难) 医生也询问患者饮酒史。 体格检查侧重于完整的神经系统检查。全面的检查通常不能揭示什么,但是医生探寻慢性疾病信号如严重的肌肉和脂肪组织消瘦(恶病质)。 治疗 呃逆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治疗潜在疾病。例如,医生给予肺炎患者抗生素,给予胃食管反流疾病患者质子泵抑制剂。 短暂呃逆 几乎所有的打嗝经治疗或不治疗后都会停止。许多家庭补救措施用于治疗短暂呃逆。大多数没有疗效或只有轻微的效果。不过,因为这些方法通常安全且简单,尝试这些方法没有危害。很多方法包括提高血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如下: ●屏住呼吸 ●深呼吸到一个纸袋(不是塑料的) 其他方法试图刺激从脑到胃的迷走神经。以下方法可以刺激这条神经: ●快速饮水 ●吞咽干面包、砂糖或碎冰 ●轻拉舌头 ●刺激呕吐(如通过将手指伸向喉咙)

中医经典方剂

.' 中医经典方剂 一.实证用方 (一)治风剂 1.疏散风寒剂 人参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代表方】【组成】人参、柴胡、前胡、枳壳、桔梗、羌活、独活、茯苓、川穹、甘草。 常用剂量:原方诸药各等分。现成人常用上药各10克,3岁以上小儿上药各6克。 风寒感冒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痛,及(原方主治:【主治】。寒壅咳嗽,鼻塞声重,呕岁寒热,并皆治之。) 【方解】本方针对外感风寒之邪所设。方中羌活、独活并用祛风散寒、除湿解表,辅助正气祛邪外出,为君药。柴胡、前胡,一升一降,一表一里,宣肃气机;柴胡助羌活、独活以解表,前胡助桔梗、枳壳而理肺。风寒邪气侵犯皮肤肌表,皮毛内合于肺,皮毛受邪则肺气不利为咳嗽。方中桔梗宣提,枳壳肃降,令肺气和平,以助解表。此四药合力助君,为臣药。肺主气,现在肺受风寒所困,气机不利,气不行则血不行,气不行则津液不行。故方中又以茯苓除湿,川穹行血,以防气滞之后出现进一步的津血问题。方中另用人参(今常代之以党参),其意在辅助正气,托邪外出,兼可固护人体,防邪深入。正气不足时,参之用尤其重要。此三药或防患于未然,或祛邪于轻微,为佐药。生甘草调和表里上下,为使药。 本方制法完备,考虑周详,备受历代医家推崇。并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形成了一批败毒散荆防败毒为表邪较重可增加荆芥、正气充实可去人参为防风解表;败毒散类方。如散。本方除可治疗风寒外感外,对于咳嗽、脾胃虚弱也有很好的疗效。被后世称作“咳门第一神方”同类常用中成药 (1)感冒清热颗粒 【组成】荆芥穗200克,防风100克,白芷60克,紫苏叶60克,柴胡100克,薄荷60克,芦根160克,葛根100克,桔梗60克,苦杏仁80克,苦地丁200克。 【方解】此药是北京地区治疗感冒最常用的中成药之一。方中用药较繁,既有辛温解表之荆芥、防风、苏叶、白芷,又有辛凉解表之柴胡、薄荷、芦根、葛根。两类药分量相当,普通感冒,寒热表现不明显,或偏于风寒者,所以对于解表之力独彰。寒热之性不显,皆可服用。(2)午时茶 【组成】紫苏叶75克,防风50克,白芷50克,羌活50克,广藿香50克,连翘50克,柴胡50克,桔梗75克,前胡50克,枳实50克,苍术50克,厚朴75克,陈皮50克,甘草50克,山楂50克,六神曲(炒)50克,麦芽(炒)75克,川穹50克,红茶600克。 【方解】本方是我国南方地区常用的一种感冒中成药。针对南方多湿热的环境特点,本方解表药多选性味温和,兼有和里作用的药物(苏叶、藿香)。同时增加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即平胃散,为燥湿和胃的经典方剂),以健脾和中;加山楂、麦芽等消食药以消食滞,从而更加适合当地的感冒病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