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120首
- 格式:doc
- 大小:110.50 KB
- 文档页数:11
骨病民间中草药秘方跟着倪海厦老师,学习中医药方一【组方】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荆芥、防风、附子、千年健、威灵仙、独活、路路通、羌活、桂枝、麻黄、红花各30克。
【主治】各型颈椎病。
【制法】上药共研为粗末,装入15×10厘米的布袋内,每袋 150克。
【用法】用时将布袋加水煎煮30分钟,稍凉后,热敷于颈部。
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药方二【处方】兔儿散12克,桂枝9克,刘寄奴12克,五灵脂9 克,伸筋草12克,秦艽12克,红花9克,苏木6克,桑寄生12克,大小蓟克9克,乳香、没药各9克。
【主治】各型颈椎病,尤其适用于疼痛剧烈、病史长者。
【用法】上药煎好后,将两块毛巾浸泡在药水中,轮流热敷颈部。
每天2~3次,每次3 0分钟,每剂药用2天。
跟着倪海厦老师,学习中医药方三【处方】川草乌各9 0克,附子60克,马钱子30克,乳香、没药、姜黄、当归各 60克,川芎、防风、桂枝、元胡各 30克。
【主治】各型颈椎病,尤其适用于疼痛剧烈、局部麻木、怕冷明显者。
【制法】上药共研为粗末,装入15×10厘米的布袋内,每袋 150克。
【用法】用时将布袋加水煎煮30分钟,稍凉后,热敷于颈部。
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每剂药用3天。
药方四【处方】吴茱萸300克,黄酒50毫升。
【主治】各型颈椎病,尤其头痛、颈部疼痛剧烈者。
【制法】将药末加黄酒拌匀,入锅中炒热,装入布袋中。
【用法】将炒热布袋稍凉后热敷颈部,冷后再炒再敷。
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5. 中草药热敷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方剂1、热敷方剂:细辛50克、川芎100克、肉桂100克、干姜100克、丹参100克、黄芪100克、川乌50克、草乌50克、马钱子50克、冰片50克、樟脑50克、乌药100克、三七100克、川椒100克、羌活100克、白芷100克、威灵仙100克、红花50克。
用法:上药研末,每天取100克,用酒侵泡后,装在药物短裤里,治疗时穿上,再把热疗短裤穿在外面,通电治疗40—70分钟左右,一天使用1-3次。
骨伤科常用方剂ﻫ一.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早期常用方剂:ﻫ1.七厘散(伤科七厘散《良方集腋》) [组成]血竭30 麝香0。
36 冰片0、36 乳香4。
5 没药4。
5 红花4、5 朱砂0。
36 儿茶7.2[功效与适应证]活血逐瘀,定痛止血、治跌打损伤,淤滞作痛,割伤出血、[用法]共研细末,米酒调服,每服0、2g,日服1-2次,或调敷患处。
2。
大成汤(《仙授理筋续断秘方》)[组成] 大黄20 芒硝10(冲服) 当归10 木通10枳壳20厚朴10苏木10 川红花10 陈皮10 甘草10[功效与适应证]攻下逐瘀治,跌打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者、[用法] 水煎服。
药后得下即停。
ﻫ3。
双柏散膏(《中医伤科学讲义》)ﻫ[组成]侧柏叶2份黄柏1份大黄2份薄荷1份泽兰1份[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解毒,消肿止痛。
治跌打损伤早期,疮疡初起,局部红肿热痛,或局部包块形成而无溃疡者ﻫ[用法] 共研细末作散剂备用,用时以水,蜜糖煮调成厚糊状外敷患处、亦可加入少量米酒调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
4。
四黄膏(《证治准绳》)ﻫ[组成]黄连1份黄柏3份大黄3份黄芩3份ﻫ[功效与适应证]活血解毒,消肿止痛、治创伤感染及阳痈局部红肿热痛者。
[用法] 共研细末,以水,蜜调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ﻫ5。
肢伤一方(《外伤科学》经验方)ﻫ[组成]当归12 赤芍12 桃仁10 红花6 黄柏10 防风10 木通10甘草6 生地12 乳香5[功效与适应证] 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用于四肢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初期、[用法]水煎服。
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现》)[组成]柴胡15 天花粉15 归尾15红花6 穿山甲10 酒大黄30酒浸桃仁12[功效与适应证]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治跌打损伤,血停积于胁下,肿痛不可忍者。
[用法] 水煎,分2次服,如服完第一次后,泻下大便,得利痛减,则停服,如6小时后,仍无泻下者,则服第二次,以利为度、7.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ﻫ[组成] 当归12 川芎6 乳香6 苏木5红花5 没药6 蛭虫3三七3 赤芍9 陈皮5 落得打6 紫荆藤9ﻫ[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止痛。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活血祛瘀,通利二便-大黄川芒消甘草陈皮红花当归苏木本通各枳壳厚朴(少许)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清热解毒,消散疔疮-金银花(20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子(15克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白芷(3克)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各6克金银花陈皮各9克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各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活血止痛-当归苏木末落得打(又名积雪草) 川芎红花乳香没药三七炒赤芍药陈皮紫荆藤地鳖虫1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柴胡12 天花粉12 当归10 红花8 生甘草5 炮山甲10 大黄18 (酒浸) 桃仁12 (酒浸) 18.桃仁承气汤(《瘟疫论》)-主治蓄血腹痛夜甚者-大黄芒消桃仁当归芍药丹皮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养血活血-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23.犀角地黄汤(《千金方》)-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犀角[水牛角代](30克)生地黄芍药牡丹皮24.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灵脂玄胡索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皮赤芍乌药甘草香附枳壳26.七厘散(《良方集腋》)-散瘀消肿,定痛止血-血竭、麝香、冰片、乳香、没药、红花、朱砂、儿茶27.八厘散(《医宗金鉴》)-接骨散瘀-苏木面-半两钱-自然铜-乳香-没药血竭麝香(0.3克)红花丁香番木鳖29.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止痛化瘀-丁香木香瓜儿血竭儿茶熟大黄红花当归头莲肉白茯苓白芍丹皮生甘草37.八珍汤(《正体类要》)-补益气血-当归(酒拌) 川芎白芍药熟地黄(酒拌)人参白术(炒) 茯苓炙甘草38.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 -温补气血-人参肉桂川芎地黄茯苓白术炙甘草黄芪川当归白芍药生姜大枣46.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47.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补血和血,调经化瘀-熟地当归白芍川芎48.归脾汤(《济生方》)-补气生血-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49.左归丸(《景岳全书》)-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 大怀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川牛膝(酒洗蒸熟)鹿角胶(敲碎,炒珠)龟板胶(切碎,炒珠)菟丝子50.右归丸(《景岳全书》)-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熟地24 山药12 山萸肉10 枸杞子12 菟丝子12 鹿角胶12 杜仲12 肉桂5 当归9 熟附片6 5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主治血虚寒厥证-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8枚,擘)53.补中益气汤(《东垣十书》)黄芪党参白术陈皮炙甘草当归升麻柴胡58.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70.海桐皮汤(《医宗金鉴》)-活络止痛- 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没药当归川椒川芎红花威灵仙甘草防风白芷74.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滋补肝肾-熟地黄(24克)山萸肉(12克)干山药(12克)泽泻(9克)牡丹皮(9克)茯苓(去皮,9克)81.丁桂散(《外科传薪集》)丁香肉桂上药各等份82.九一丹(《医宗金鉴》)-提脓生肌-熟石膏9份升丹1份92.金黄散(《医宗金鉴》)-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止痛消肿。
医院常用方剂手册一、协定方骨一方【来源】本院【组成】白芍 15g 防风 10g 羌活10g 钩藤 15g 白芷 10g 伏神15g 远志 10g 当归10g 川芎 10g 生地 10g 木通 10g 甘草 6g【方歌】骨1羌防芷钩藤,芎归芍地与茯神;远志木通甘草用,头伤震荡应如神。
【用法】内服。
【功用】化瘀通窍,祛风安神。
【主治】外伤所致之头痛、眩晕症。
【方解】方内羌活、防风、白芷祛风;远志、茯神通窍安神;配以钩藤解痉;赤芍、生地、当归活血去瘀;助木通利尿而解除颅内压增高达到治疗头部外伤引起的眩晕。
【现代应用】脑震荡。
骨二方【来源】本院【组成】红花3g 防风10g 连翘10g 枳壳10g 桃仁10 赤芍10 桔梗10g 栀子10g 香附10g 五灵脂12g 田七9g【方歌】骨2红花五灵脂,防翘枳桃并山栀;赤芍津梗香附用,清热凉血跌打施。
【用法】内服。
【功用】活血化瘀,祛风定痛。
【主治】跌打损伤,骨折初起之瘀血肿痛。
【方解】方内由红花、桃仁、栀子、赤芍、五灵脂破血消瘀(其中灵脂能行血中之气,气中之血,并有止痛,缓解平滑肌痉弯的作用)配连翘清肌表之热;防风解表祛风;助香附理气止痛,津梗开胸宣肺。
本方治疗跌打初起,骨折初期均可选用。
【现代应用】骨折、关节挫伤及外伤性坐骨神经痛等。
骨三方【来源】本院【组成】台乌10g 郁金12g 蒌仁10g 桃仁10g 素馨针10g 枳壳10g 生地15 栀子10g 青皮10g 前胡10g 田七6g【方歌】骨3蒌桃乌青皮,郁栀枳壳与生地;前胡素馨延胡索,和营止痛调血气。
【用法】内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方解】方内用郁金、青皮、枳壳理气解郁;素馨舒肝行气;助山栀子、生地、桃仁活血祛瘀;配前胡、蒌仁宣肺祛痰。
本方对胸部挫伤,气滞胸翳,壳达和营止痛,行气活血之效。
【现代应用】肋软骨炎,胸部软组织挫伤等。
骨四方【来源】本院【组成】银花15g 当归10g 天花粉10g 五灵脂12g 浙贝15g 防风10g 陈皮10g 蒲黄10g 白芷10g 角刺10g 甘草6g【方歌】骨4银防归白芷,粉甲角刺五灵脂;陈皮甘草蒲黄具,仙方活命加减治。
医院重点骨伤科协定方,治疗风湿骨伤疾病的经验秘方,赶紧试试1:骨科洗药处方:当归,红花,姜黄,续断,木瓜,川芎,急性子各一钱,透骨草二钱半,五加皮,乳香,没药,防风,羌活,伸筋草各一钱半制法:混合均匀,每剂一两九钱功能与适应症:舒筋活血,祛瘀消肿,适用于四肢关节,软组织的挫伤,扭伤,皮肉红肿痉痛或经络受伤者用法与用量:布包水煎,熏洗患处,次数视情况而定(一剂可洗多次)注意事项:患处出现破伤以及化脓者忌用2:紫金丸处方:生菜籽,江米各六两,无名异,自然铜,沉香,苏子,红花,地龙,桂枝,鳖甲,木鳖子,乳香,密陀僧,没药各三钱,土鳖虫四钱,当归五钱,龟板二钱,儿茶一钱制法:共为细末,泛水为丸,每付一钱重功能与适应症:散瘀活血,消肿止痛,适用于跌打损伤,血瘀作痛,闪腰岔气,伤筋动骨。
用法与用量:每日一付,温开水送下注意事项:孕妇忌服3:活血丹处方:白芍,茯苓,乳香,砂仁,熟地,芡实,没药,白术,莲子,山药,红花,当归,薏仁,大黄,川芎,甘草,血竭,丁香,朱砂各二钱,木香一钱,制法:共为细末,泛水为丸,每付一钱重功能与适应症:舒筋壮骨,活血止痛,适用于跌打损伤,伤筋骨折,气血瘀滞,肿胀痉痛者用法与用量:每日一付,温开水送下注意事项:妇女经期,孕期忌服。
4:理伤丸处方:地龙,草乌,灵脂,申姜,茴香,红娘,青皮,防风,朱砂,血竭各二钱半,狗脊三钱半,土鳖虫,乳香,没药,自然铜,黑丑各五钱,川乌二钱,禹余粮一钱。
制法:共为细面,以黄酒二两,白面六钱,调糊为丸,朱血竭上衣,每付一钱重功能与适应症:舒筋活血,消肿止痛,适用于跌打损伤,伤筋动骨,红肿作痛用法与用量:每日一付,温开水送下注意事项:妇女经期,孕期及体弱者忌服5:荣筋丸处方:吉力,沙苑子各四两,大云,当归各三两,熟地,枸杞,牛膝,川断,陈皮,杜仲,虎骨,黄芪,五味子,鱼膘各二两,茯苓,故纸,甘草各一两制法:共为细末,泛水为丸,每付一钱重功能与适应症:舒筋活血,强筋壮骨,追风散寒,适用于肝肾不足,腰酸腿软,筋骨作疼,步履艰难,配活血丹对久病劳损,老年人腰腿疼。
骨伤科协议方药骨伤I号桃仁10 红花10 当归15 赤勺15 血竭15丹参20 川断15 牛膝15 补骨脂15 延胡15甘草5骨伤n号当归15 赤勺15 丹参20 川断15 牛膝15 木瓜5 川木香5 骨碎补10 丝瓜络5 桑枝10骨伤川号方杜仲15 枸杞子15 山萸肉10 黄芪15 川断15 骨碎补15 当归15 丹参20 巴戟天10舒筋活血汤川芎6 大腹皮4.5 川断炭9 当归身9 青皮3 延胡索9 桃仁6 红花4.5 怀木通3 大黄4.5热痹方生石膏30 知母10 桂枝10 赤勺15 黄柏10苍术10 茅根10 牛膝10 防己10 延胡15杜仲15 川断15寒痹方制川乌5 土鳖虫3 羌活10 当归15 丹参20牛膝10 独活10 秦艽15 地龙10 延胡15 甘草5湿痹方茯苓15 泽泻10 威灵仙15 荆芥10 车前草15 牛膝10 苍术10 丹参20 当归15 延胡15虚痹方当归15 白芍30 山萸肉15 黄芪15 川芎10淮山15 熟地15 枸杞子10 牛膝10 桑寄生10 茯苓15 独活10羌活10 姜黄10 当归10 黄芪10 防风10 赤勺10 炙甘草5 补肾壮筋汤熟地黄12 当归12 牛膝10 山萸肉12 茯苓12 续断12 杜仲10 白芍10 青皮5 五加皮9独活寄生汤独活9 桑寄生6 杜仲6 牛膝6 细辛6 秦艽6 茯苓6 肉桂心6 防风6 川芎6人参6 甘草6 当归6 芍药6 干地黄6 身痛逐瘀汤秦艽3 川芎9 桃仁9 红花9 羌活3 没药6当归9 灵脂6 香附3 牛膝9 地龙6 甘草6 八珍汤当归10 川芎5 白芍药8 熟地黄15 人参3白术10 茯苓8 炙甘草5泽兰汤泽兰14 香附14 续断14 红花2 当归12 柏子仁12 赤芍12 牛膝6 延胡索8六味地黄汤熟地黄20 山药15 山萸肉15 丹皮12 泽泻1茯苓12补阳还五汤生黄芪60 当归尾8 赤芍8 广地龙8 红花5桃仁8左归饮熟地8 山萸肉4 山药4 茯苓3 枸杞3 炙甘草2半夏白术天麻汤蠲痹汤半夏9 天麻9 白术9 茯苓9 橘红6 甘草6 生姜6 大枣3。
骨伤科秘方
1。
活血接骨汤秘方
骨折整复后,可服此汤,有利活血止痛、消瘀、通络,促进骨折早日愈合。
红丹参、大玄参、川田七、干土鳖、光桃仁、煅龙骨、粉甘草、干地龙、春根藤、忍冬藤、条黄芩、生黄柏、当归尾各10克,红花、川续断、青防风、鹿角胶各8克,大生地15克,自然铜、干血竭各5克
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
连服有效,可据症状加减。
2。
跌打止痛汤秘方
红丹参10克,川续断10克,怀牛膝8克,大生地15克,制乳香5克,制没药5克,川田七8克,藏红花6克,木瓜片10克,川芎片5克,当归尾8克,生甘草10克。
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
连服至痛止。
方源:上两方来自于:中医六世实用秘方。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中药方剂名称2、方剂组成3、功效主治4、用法用量5、注意事项11 协议目的本协议旨在明确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的相关信息,为医疗实践、学术研究及患者用药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资料。
111 适用范围本协议适用于骨伤科领域的医疗专业人员、研究人员以及相关医疗机构。
112 协议有效期本协议自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具体时长。
21 中药方剂名称以下列出骨伤科常用的中药方剂名称:211 接骨紫金丹212 活血止痛汤213 续骨活血汤214 新伤续断汤215 跌打养营汤22 方剂组成221 接骨紫金丹:土鳖虫、乳香、没药、自然铜、骨碎补、大黄、血竭、硼砂、当归。
222 活血止痛汤:当归、川芎、乳香、苏木、红花、没药、地鳖虫、三七、赤芍、陈皮、落得打、紫荆藤。
223 续骨活血汤:当归尾、赤芍、白芍、生地、红花、地鳖虫、骨碎补、煅自然铜、川续断、落得打、乳香、没药。
224 新伤续断汤:当归尾、地鳖虫、丹参、苏木、桃仁、泽兰、炙乳香、炙没药、骨碎补、煅自然铜、续断、延胡索。
225 跌打养营汤:西洋参、黄芪、当归、川芎、熟地、白芍、枸杞、淮山药、续断、砂仁、三七、补骨脂、骨碎补、木瓜、甘草。
23 功效主治231 接骨紫金丹:具有活血祛瘀、接骨续筋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骨折筋断等。
232 活血止痛汤:有活血止痛、祛瘀消肿的作用,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233 续骨活血汤:能祛瘀止血、接骨续筋,用于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中后期。
234 新伤续断汤:主要功效为活血祛瘀、止痛接骨,用于新伤骨折。
235 跌打养营汤:具有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的作用,用于骨折后期气血虚弱、肝肾不足。
24 用法用量241 接骨紫金丹:口服,每次具体剂量,每日次数。
242 活血止痛汤: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次数服用。
243 续骨活血汤:用水煎服,一剂分次数服。
244 新伤续断汤:水煎,每日一剂,分次数温服。
245 跌打养营汤:水煎,每日一剂,分次数服。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在骨伤科的治疗中,中药方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具有独特的疗效。
以下是一些骨伤科常用的中药方剂。
一、活血化瘀类1、桃红四物汤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
功效: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常用于跌打损伤初期,瘀血肿痛。
方解: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为君药;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养血和血,共为臣佐药。
2、血府逐瘀汤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柴胡、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适用于损伤后瘀血内阻,胸痛头痛等症。
方解: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行气宽胸;柴胡疏肝解郁;生地清热凉血;甘草调和诸药。
3、复元活血汤组成: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
功效: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多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疼痛不已。
方解:柴胡疏肝理气;当归、红花、桃仁活血化瘀;瓜蒌根润燥消瘀;穿山甲破瘀通络;大黄荡涤凝瘀败血;甘草调和诸药。
二、接骨续筋类1、续骨活血汤组成:当归、赤芍、白芍、生地、红花、地鳖虫、骨碎补、煅自然铜、川续断、落得打、乳香、没药。
功效:祛瘀止血,活血续骨。
用于骨折中期,瘀肿渐消而未尽,疼痛减轻。
方解:当归、赤芍、白芍、生地、红花活血养血;地鳖虫、骨碎补、煅自然铜、川续断、落得打接骨续筋;乳香、没药消肿止痛。
2、新伤续断汤组成:当归尾、地鳖虫、丹参、乳香、没药、骨碎补、泽兰叶、延胡索、苏木、续断、桃仁、桑枝。
功效:活血祛瘀,止痛接骨。
适用于新伤骨折,筋脉损伤。
方解:当归尾、桃仁、丹参、地鳖虫、苏木活血化瘀;乳香、没药、延胡索活血止痛;骨碎补、续断接骨续筋;泽兰叶活血利水;桑枝通经络。
3、接骨紫金丹组成:土鳖虫、乳香、没药、自然铜、骨碎补、大黄、血竭、硼砂、当归。
功效:接骨续筋,活血止痛。
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断。
方解:土鳖虫、自然铜接骨续筋;乳香、没药、血竭、当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大黄逐瘀通经;硼砂清热解毒。
骨伤科常用方剂
(一)桃红四物汤
功用:养血活血主治:血虚兼血瘀证
(二)独活寄生汤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独活寄生艽防辛,归芎地芍苓桂心,
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三)血府逐瘀汤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证
血府当归生地桃,赤芍红花甘草壳,
柴胡牛膝芎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痨。
(四)桃核承气汤
功用:逐瘀泻热主治:下焦蓄血证
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
瘀热互结小腹胀,蓄血如狂此方治。
(五)五味消毒饮
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主治:火毒结聚之疔疮
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六)四妙勇安汤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治:热度炽盛之脱疽
组成:金银花、玄参、甘草、当归。
骨伤科1骨关节疼痛1.1风湿骨痛药组成:当归30g,防风30g,麻黄30g,秦艽20g,独活20g,续断20g,羌活20g,鸡血藤20g,川芎20g,牛膝10g,木瓜10g,生杜仲10g,土鳖虫10g,白芷10g,制川乌10g,制草乌10g,紫草10g。
功能:追风散寒、舒筋活络。
主治:因受风寒引起四肢麻木、关节疼痛、风湿麻痹、伤筋折骨。
用法:每日一剂,一日两次。
2关节炎2.1痰瘀阻络汤组成:牛蒡子9g,土鳖虫9g,僵蚕9g,独活6g,白芷4.5g,半夏9g,丹参12g,制天南星9g,蒺藜9g。
功能:豁痰逐瘀,祛风通络。
主治:痰瘀阻络型增生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术后关节黏连症、滑囊炎等。
用法: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2.2补益风湿汤组成:盐菟丝子10g,烫狗脊10g,炒杜仲10g,续断10g,熟地黄15g,牛膝10g,肉桂5g,党参10g,麸炒白术10g,当归10g,酒白芍10g,制川乌6g,细辛6g,独活6g,防风6g,威灵仙10g。
功能:温补肝肾,益气养血,佐以祛风散寒燥湿。
主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痛,风湿肌肉痛、腰痛、坐骨神经痛。
用法:每日一剂,温服两次。
2.3通痹汤组成:羌活15g,秦艽15g,细辛3g,川芎15g,当归15g,杜仲20g,赤芍20g,萆薢10g,木瓜10g,茯苓20g,牛膝20g,乳香10g。
功能: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风湿类关节炎、类风湿类关节炎所见关节肿胀、疼痛,筋脉拘急,活动不利等。
用法: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3骨质增生3.1益肾坚骨汤组成:黄芪30g,补骨脂15g,骨碎补12g,菟丝子12g,狗脊12g,川断12g,枸杞子12g,干地黄20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2g,鸡血藤30g,葛根12g。
功能:益肾养血,和络止痛。
主治:颈椎、胸椎、腰椎增生,上肢麻痛,脊柱活动欠利者。
用法:每日一剂。
4椎间盘突出症4.1腰舒汤组成:党参10g,当归10g,狗脊20g,丹参10g,川牛膝10g,制川乌6g(先煎一小时),桑寄生10g,熟地10g,全蝎粉3g(装胶囊用药汁分三次吞服)。
⾻病民间中草药验⽅,根治⼀切⾻病的秘⽅药⽅⼀【组⽅】伸筋草、透⾻草、海桐⽪、荆芥、防风、附⼦、千年健、威灵仙、独活、路路通、羌活、桂枝、⿇黄、红花各30克。
【主治】各型颈椎病。
【制法】上药共研为粗末,装⼊15×10厘⽶的布袋内,每袋 150克。
【⽤法】⽤时将布袋加⽔煎煮30分钟,稍凉后,热敷于颈部。
每次30分钟,每⽇2次。
药⽅⼆【处⽅】兔⼉散12克,桂枝9克,刘寄奴12克,五灵脂9 克,伸筋草12克,秦艽12克,红花9克,苏⽊6克,桑寄⽣12克,⼤⼩蓟克9克,乳⾹、没药各9克。
【主治】各型颈椎病,尤其适⽤于疼痛剧烈、病史长者。
【⽤法】上药煎好后,将两块⽑⼱浸泡在药⽔中,轮流热敷颈部。
每天2~3次,每次3 0分钟,每剂药⽤2天。
药⽅三【处⽅】川草乌各9 0克,附⼦60克,马钱⼦30克,乳⾹、没药、姜黄、当归各 60克,川芎、防风、桂枝、元胡各 30克。
【主治】各型颈椎病,尤其适⽤于疼痛剧烈、局部⿇⽊、怕冷明显者。
【制法】上药共研为粗末,装⼊15×10厘⽶的布袋内,每袋 150克。
【⽤法】⽤时将布袋加⽔煎煮30分钟,稍凉后,热敷于颈部。
每次30分钟,每⽇2次,每剂药⽤3天。
药⽅四【处⽅】吴茱萸300克,黄酒50毫升。
【主治】各型颈椎病,尤其头痛、颈部疼痛剧烈者。
【制法】将药末加黄酒拌匀,⼊锅中炒热,装⼊布袋中。
【⽤法】将炒热布袋稍凉后热敷颈部,冷后再炒再敷。
每次30分钟,每⽇2次。
5. 中草药热敷治疗腰间盘突出的⽅剂1、热敷⽅剂:细⾟50克、川芎100克、⾁桂100克、⼲姜100克、丹参100克、黄芪100克、川乌50克、草乌50克、马钱⼦50克、冰⽚50克、樟脑50克、乌药100克、三七100克、川椒100克、羌活100克、⽩芷100克、威灵仙100克、红花50克。
⽤法:上药研末,每天取100克,⽤酒侵泡后,装在药物短裤⾥,治疗时穿上,再把热疗短裤穿在外⾯,通电治疗40—70分钟左右,⼀天使⽤1-3次。
中医骨科医生常用的骨伤科20个方子需要掌握的骨伤科20个方1 桃红四物汤桃仁9 g 红花6g 当归 9g 白芍9 g 川芎6g 生地黄12g2 独活寄生汤独活10g 桑寄生12g 杜仲9 g牛膝9 g细辛3g 秦芁9 g茯苓12g肉桂3 g防风10 g川芎 9g当归 6g白芍9g熟地12g3 乌头汤制川乌(先煎)10g制草乌(先煎)10g 桂枝 15g甘草10g 黄芪20g天麻 10g防风15 g赤芍9g 当归25 g 海桐皮15g4 六味地黄丸熟地24 g 山茱萸12g 山药12g 泽泻9g 丹皮 9g茯苓 9g5 续骨活血汤当归10g 赤芍10 g 生地15g 红花5g 地鳖虫6g 骨碎补12g 锻自然铜(先煎)15 g 川断12g 落得打10g 乳香6g 没药6 g 白芍10g6 八珍汤党参15g 白术10 g茯苓10 g炙甘草5g 川芎9g 当归10 g熟地30g 白芍10 g7 金匱肾气丸熟地30 g淮山药12 g 茯苓9g 泽泻15g 萸肉12 g丹皮 10g肉桂 3g附子(先煎)6g8 身痛逐瘀汤桃仁9 g 红花9g 川芎6g 当归9g 白芍 9g 没药6 g五灵脂6g 秦芁3 g 香附3 g羌活3 g 地龙6g 牛膝9g 甘草6g9 右归丸熟地9g 山药12 g 山茱萸9 g枸杞子9 g菟丝子9g 鹿角胶12 g 杜仲12g 肉桂3 g当归9g 制附子(先煎)6g10 左归丸熟地15g 山药 12g 山茱萸 10g 枸杞子10g 菟丝子15 g鹿角胶12g 龟板胶15g 川牛膝9g11 大秦芁汤秦芁15g 当归12 g甘草6g羌活12g 防风9 g白芷12g 熟地10g 茯苓9 g石膏30 g 川芎9g 白芍12 g 独活9g黄芩12g 生地12g 白术12g 细辛3g12 薏苡仁汤薏苡仁30g 川芎9 g当归 12 g麻黄9g 桂枝12g 羌活12g 独活9g 防风 9g 制川乌(先煎)6g苍术12g 甘草6g 生姜6g13 尫痹汤生地12g 熟地10g 川断15g 制附子5g(先煎)独活9 g骨碎补12g 桂枝12g 仙灵脾12g防风9 g 威灵仙6g 皂刺 9g 白芍12 g 狗脊10g 知母6g 伸筋草9g 红花6 g14 身痛逐瘀汤桃仁9g 红花6g 川芎6g 没药6g 五灵脂6g 秦芁3 g 香附3 g羌活3 g地龙6g 当归6 g牛膝9g 甘草6 g15 荆芥细辛汤熟地30g 细辛6g 荆芥9g 蜈蚣3条徐长卿12g 桑寄生10g 独活10g白术10g 制狗脊10 g 生黄芪30g 当归15g16 复元活血汤柴胡15g 天花粉15 g当归尾15g红花6g穿山甲10g 酒大黄30g 酒浸桃仁12g 川朴9 g枳壳9g 生地12g 狗脊9g 泽兰9g17 补肾壮筋汤当归g 川断g熟地g 白芍g杜仲g 淮牛膝g 青皮g 茯苓g 萸肉g 五加皮g18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15g 野菊花6g蒲公英6g 紫花地丁6g 紫背天葵6g19 补阳还五汤生黄芪125g 归尾6g 赤芍6g 地龙6g 川芎6g 红花6g 桃仁6g20 壮筋续骨汤当归15g 川芎9g 白芍12g 熟地15g 杜仲12g 川断9g 五加皮9g骨碎补15g 桂枝9 g 三七15g 黄芪20g 狗脊12g 补骨脂12g。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在骨伤科的治疗中,中药方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多种中药的合理配伍,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等功效。
以下为您介绍一些骨伤科常用的中药方剂。
一、活血化瘀类1、桃红四物汤由桃仁、红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组成。
具有养血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常用于跌打损伤初期,瘀血肿痛明显者。
2、血府逐瘀汤包含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适用于损伤后瘀血内阻,胸部疼痛等症。
3、复元活血汤有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
主要功效为活血祛瘀、疏肝通络,多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疼痛不止。
二、消肿止痛类1、消肿止痛汤通常由赤芍、丹参、乳香、没药、延胡索、三七、苏木、桃仁等组成。
能有效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常用于骨折、软组织损伤导致的局部肿胀疼痛。
2、七厘散由血竭、麝香、冰片、乳香、没药、红花、朱砂、儿茶组成。
具有化瘀消肿、止痛止血的功效,对外伤出血、跌打肿痛有较好的疗效。
3、跌打丸主要成分有三七、当归、白芍、赤芍、桃仁、红花、血竭、刘寄奴等。
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瘀血肿痛等。
三、接骨续筋类1、接骨紫金丹由土鳖虫、自然铜、骨碎补、大黄、血竭、当归、乳香、没药、硼砂组成。
具有接骨续筋、活血止痛的作用,是治疗骨折中期的常用方剂。
2、续骨活血汤由当归尾、赤芍、白芍、生地、红花、地鳖虫、骨碎补、煅自然铜、川续断、落得打、乳香、没药组成。
能祛瘀生新、接骨续筋,适用于骨折中期,骨位已正,筋已理顺,但瘀肿未消者。
3、新伤续断汤包含当归、地鳖虫、丹参、苏木、桃仁、泽兰、延胡索、川断、桑枝、木香。
具有活血祛瘀、止痛接骨的功效,常用于新伤骨折。
四、舒筋活络类1、舒筋活血汤由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等组成。
能舒筋活络、活血止痛,适用于筋伤后期,关节屈伸不利者。
凤庆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十灰散《十药神书》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茜茅荷丹榈随二蓟栀黄皆妙黑,凉降止血此方推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大成活血便立通,硝黄枳壳厚归红木通苏木陈皮草,煎服不行加蜜冲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紫地丁蒲公英与天葵子,痈仓疥肿亦堪灵4.四生丸〔《妇人良方》〕四生三叶在其间,艾柏鲜荷生地餐热迫血行成吐衄,血随火降一时还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加味乌药元胡索,香砂香附甘草剉每服一钱姜三片,脐腹疼痛成效卓.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佳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当归补血东垣笺,黄芪一两归二钱血虚发热口烦渴,脉大而虚宜此煎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鸡鸣归尾桃大黄10.金铃子散〔《圣惠方》〕金铃子散止痛方,玄胡酒调效更强疏肝泄热行气血,心腹胸肋痛经匡11.抵当汤〔《伤寒论》〕抵当汤中用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少腹硬满小便利,攻瘀逐热治发狂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活血止痛乳没鳖,归穹芍红陈三七紫荆苏木落得打,水酒煎服痛能医13.独参汤〔《景岳全书》〕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顺气活血桃砂仁,枳朴木香苏木邻苏梗归芍红香附,损伤气滞非七情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复元通气木茴香,山甲青陈贝母良白芷漏芦甘草共,瘀消气畅不为殃1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复元活血用柴胡,花粉当归山甲珠桃仁红花大黄配,跌打损伤正宜服.17.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18.桃仁承气汤〔《瘟疫论》〕桃仁承气硝黄甘,活血祛瘀通便良。
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四物汤加桃仁、红花2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21.清营汤〔《温病条辨》〕清营汤是鞠通方,热入心包营血伤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佐之良22.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蓝根侣升柴马勃连翘陈,僵蚕薄荷为末咀23.犀角地黄汤〔《千金方》〕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可治,热入营血服之安24.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膈下逐瘀桃牡丹,赤勺乌药玄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25.黎洞丸〔《医宗金鉴》〕黎洞丸用山羊血,五香冰麝三血竭阿魏儿茶乳没入,开窍活血化瘀结26.七厘散〔《良方集腋》〕七厘麝香冰朱砂,乳没血竭茶红花定痛止血消瘀肿,瘀血肿痛服之佳27.八厘散〔《医宗金鉴》〕八厘然铜古铜钱,红花木鳖麝丁全乳香没药同苏木,血竭调服酒服全28.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生血补髓四物共,芪杜膝续五加红筋肉软弱体虚损,扭挫伤筋此方宗29.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正骨紫金竭儿莲,大黄丁香木香联归芍苓草丹红花,活血生血此方研30.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壮筋养血归杜丹,地芍红花牛膝堪川芎续断共为伍,筋络损伤煎服安。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120首 1.十灰散(《十药神书》)-凉血止血-大蓟 小蓟 荷叶 侧柏叶 茅根 茜根 山栀 大黄 牡丹皮 棕榈皮 各等分[各9g]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活血祛瘀,通利二便-大黄 川芒消 甘草 陈皮 红花 当归 苏木 本通各 枳壳 厚朴(少许)
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清热解毒,消散疔疮-金银花(20克) 野菊花(15克) 蒲公英(15克) 紫花地丁(15克) 紫背天葵子(15克
4.四生丸(《妇人良方》)-凉血止血- 生荷叶[9g] 生艾叶[9g] 生柏叶[12g] 生地黄[15g]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行气活血,调经止痛-香附 乌药 延胡索 缩砂仁 木香 生姜(各10g)甘草 (5g)
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白芷(3克) 贝母 防风 赤芍药 当归尾 甘草节 皂角刺(炒 ) 穿山甲(炙 ) 天花粉 乳香 没药 各6克 金银花 陈皮 各9克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当归 生地 桃仁 红花 枳壳 赤芍各 柴胡 甘草 桔 梗 川芎 牛膝
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补气生血-黄芪(30克) 当归(6克)
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攻下逐瘀- 归尾 桃仁 大黄 10.金铃子散(《圣惠方》)-疏肝泄热,活血止痛-金铃子[川楝子] 玄胡索
11.抵当汤(《伤寒论》)-破瘀血,消癥瘕- 水蛭 虻虫 桃仁 大黄 蜜糖适量 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活血止痛-当归 苏木末 落得打(又名积雪草) 川芎 红花 乳香 没药 三七 炒赤芍药 陈皮 紫荆藤 地鳖虫
13.独参汤(《景岳全书》)-补气、摄气、固脱-人参30克 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苏梗 厚朴 枳壳 砂仁 归尾 红花 木香 炒赤芍 桃仁 苏木末 香附
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 -消肿疗伤,行气止痛-木香、茴香、青皮、川山甲(炙酥)、陈皮、白芷、甘草、漏芦、贝母(去心,姜制)各等分
1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柴胡12 天花粉12 当归10 红花8 生甘草5 炮山甲10 大黄18 (酒浸) 桃仁12 (酒浸)
17.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陈皮 柴胡 川芎 香附 枳壳 芍药 甘草炙
18.桃仁承气汤(《瘟疫论》)-主治蓄血腹痛夜甚者-大黄 芒消 桃仁 当归 芍药 丹皮
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养血活血-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桃仁 红花
2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泻火解毒-黄连(9克) 黄芩(6克) 黄柏(6克) 栀子(9克)
21.清营汤(《温病条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犀角[水牛角代(30克)] 生地黄玄参 麦冬 丹参 竹叶心 黄连 银花 连翘
22.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清热解毒,疏风散邪-黄芩 黄连 陈皮 甘草 玄参柴胡 桔梗 连翘 板蓝根 马勃 牛蒡子 薄荷 僵蚕 升麻
23.犀角地黄汤(《千金方》)-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犀角[水牛角代](30克) 生地黄 芍药 牡丹皮
24.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灵脂 玄胡索 当归 川芎 桃仁 红花丹皮 赤芍 乌药甘草 香附枳壳
25.黎洞丸(《医宗金鉴》)-续筋接骨,疏风活络-三七2两,生大黄2两,阿魏2两,孩儿茶2两,天竺黄2两,血竭2两,乳香2两,没药2两,雄黄1两,山羊血(无真者,以小子羊鲜心血代之)5钱,冰片2钱5分,麝香2钱5分,牛黄2钱5分(以上各研细末),藤黄(以秋荷叶露泡之,隔汤煮10余次,去浮沉,取中,将山羊血拌入,晒干)2两 26.七厘散(《良方集腋》)-散瘀消肿,定痛止血-血竭、麝香、冰片、乳香、没药、红花、朱砂、儿茶
27.八厘散(《医宗金鉴》) -接骨散瘀-苏木面-半两钱-自然铜-乳香-没药 血竭 麝香(0.3克 )红花 丁香 番木鳖
28.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生血补髓-黄芪 当归 生地 白芍 川芎 杜仲 续断 茄皮 牛膝 红花 29.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止痛化瘀-丁香 木香 瓜儿血竭 儿茶 熟大黄 红花 当归头 莲肉 白茯苓 白芍 丹皮 生甘草
30.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主治伤筋络- 白芍 当归 川芎 川断 红花 生地 克 牛膝 牡丹皮 杜仲
31.壮筋续骨丹(《伤科大成》) 主治:腿骨折两段-当归2两,川芎1两,白芍1两,炒熟地4两,杜仲1两,川断1两5钱,五加皮1两5钱,骨碎补3两,桂枝1两,三七1两,黄耆3两,虎骨1两,破故纸2两,菟丝饼2两,党参2两,木瓜1两,刘奇奴2两,地鳖虫3两。
32.补筋丸(《医宗金鉴》)-补肾壮筋,益气养血,活络止痛-五加皮 蛇床子 好沉香 丁香 川牛膝 白云苓 白莲蕊 肉苁蓉 菟丝子 当归(酒洗)熟地黄 牡丹皮 宣木瓜各30克 怀山药24克 人参 广木香各9克
33.和营止痛汤(《伤科补要》)-活血通经止痛,祛瘀生新-赤芍、归尾、川芎、苏木、陈皮、乳香、桃仁、续断、乌药、没药、木通、甘草 34.接骨紫金丹(《杂病源流犀烛》《万氏家抄方》)-主治跌扑损伤,瘀血攻心-土鳖 乳香 没药 自然铜 大黄 骨碎补 血竭 当归尾 硼砂 35.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主治筋络、筋膜、筋腱损伤-羌活 防风 荆芥 独活 当归 续断 青皮 牛膝 五加皮 杜仲 红花 枳壳
36.蠲痹汤(《百一选方》)-祛风除湿,蠲痹止痛-甘草、姜黄、黄耆、当归、赤芍、防风、羌活。《医学心悟》蠲痹汤组成:秦艽 羌活 独活 乳香 木香 桂心 川芎 当归 桑枝甘草 海风藤
37.八珍汤(《正体类要》) -补益气血-当归(酒拌)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酒拌)人参 白术(炒) 茯苓 炙甘草 38.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 -温补气血-人参 肉桂 川芎 地黄 茯苓 白术 炙甘草 黄芪 川当归 白芍药 生姜 大枣
39.三痹汤(《妇人良方》) -治气血凝滞,手足拘挛,风寒湿三痹- 黄耆、续断、人参、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杜仲、川牛膝、桂心、细辛、秦艽、川独活、防风、生姜、大枣
40.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川乌(炮,去皮脐)草乌(炮,去皮脐 )地龙 (去土) 天南星( 炮 ) [各6g] 乳香、没药 [各5g]
41.大活络丹(《兰台轨范》引宋·《圣济总录》) -调理气血,祛风除湿,活络止痛,化痰熄风- 白花蛇、乌梢蛇、威灵仙、两头尖(俱酒浸)、草乌、天麻(煨)、全蝎(去毒)、何首乌(黑豆水浸)、龟甲(炙)、麻黄、贯众、甘草(炙)、羌活、肉桂、藿香、乌药、黄连、熟地黄、大黄(蒸)、木香、沉香(用心)各60克,细辛、赤芍(去油)、没药(去油)、丁香、乳香(去油)、僵蚕、天南星(姜制)、青皮、骨碎补、白豆蔻仁、安息香(酒熬)、附子(制)、黄芩(蒸)、茯苓、香附(酒浸焙)、玄参、白术各30克,防风75克,葛根、虎胫骨(炙)、当归各45克,血竭21克,地龙(炙)、犀角、麝香、松脂各15克,牛黄、冰片各4.5克,人参90克。
42.大红丸(《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常服补损,坚筋固骨,滋血生力- 赤敛1斤(即何首乌,焙干),川乌1斤7两(火煨坼),天南星1斤(焙),芍药1斤(焙),土当归10两(焙),骨碎补1斤(姜制,焙),牛膝10两(酒浸,焙),细辛8两(去苗叶,焙),赤小豆2升(焙),自然铜4两(煅存性),青桑炭5斤(煅,醋淬。欠此1味亦可。其上俱要制焙后,方秤斤两)。
43.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滋阴降火- 熟地黄 知母(盐炒) 黄柏(盐炒) 龟甲(制) 猪脊髓
44.乌头汤(《金匮要略》) -主治寒湿痹证-麻黄 芍药 黄耆 甘草各9克(炙) 川乌6克(哎咀,以蜜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即出乌头)
45.五加皮汤(《医宗金鉴》) -治跌打损伤皮破-当归(酒洗) 没药 五加皮 大 皮消 青皮 川椒 香附子 各9克 丁香3克 麝香0.3克 老葱3根 地骨皮3克 丹皮6克
46.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47.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补血和血,调经化瘀-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48.归脾汤(《济生方》)-补气生血-白术 茯神 黄芪 龙眼肉 酸枣仁 人参 木香 炙甘草 当归 远志 生姜 大枣
49.左归丸(《景岳全书》)-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 大怀熟地 山药 枸杞 山茱萸 川牛膝(酒洗蒸熟) 鹿角胶(敲碎,炒珠 ) 龟板胶(切碎,炒珠 ) 菟丝子
50.右归丸(《景岳全书》)-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熟地24 山药12 山萸肉10 枸杞子12 菟丝子12 鹿角胶12 杜仲12 肉桂5 当归9 熟附片6 5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主治血虚寒厥证-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 炙甘草 通草 大枣(8枚,擘 ) 52.防风根汤(《杂病源流犀烛》)白术 当归 姜黄 生黄芪 桑枝 防风根 53.补中益气汤 《东垣十书》 黄芪 党参 白术 陈皮 炙甘草 当归 升麻 柴胡 54.补肾壮筋汤(《伤科补要》) 熟地黄 当归 牛膝 山萸肉 茯苓 续断 杜仲 白芍 青皮 五加皮 55.补肾活血汤(《伤科大成》) 熟地 杜仲 杞子 破故纸 菟丝子 归尾 没药 山萸肉 红花 独活 肉苁蓉 56.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羌活 独活 藁本 防风 甘草 川芎 蔓荆子 57.健步虎潜丸(《伤科补要》) -去风湿,散寒通络,强壮筋骨-龟胶 鹿角胶 虎胫骨 何首乌 川牛膝 杜仲 锁阳 当归 熟地黄 威灵仙 黄柏 人参 羌活 白芍 白术 大川附子 蜜糖 58.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黄芪 桂枝 芍药 生姜 大枣 59.太乙膏(《外科正宗》)-消肿清火, 解毒生肌- 玄参 白芷 归身 肉桂 赤芍 大黄 生地 土木鳖 阿魏 轻粉 柳槐枝 血余炭 60.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当归5份 白芷1.2份 白蜡5份轻粉1份 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