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料抗压强度试验记录表
- 格式:docx
- 大小:252.34 KB
- 文档页数:3
公路工程石料试验报告
一、试验目的:
通过对公路工程石料进行试验,评估其物理力学性能和技术指标,为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试验方法:
1.物理指标试验:包括石料的密度、吸水率、饱和吸水率等指标的测定。
2.力学性能试验:包括石料的抗压强度、抗冻融性能等指标的测定。
三、试验结果及分析:
1.物理指标试验结果:
石料样品的密度为2.65g/cm³,吸水率为0.5%,饱和吸水率为2%,符合公路工程石料的要求。
说明石料的密实性和抗渗性较好。
2.力学性能试验结果:
石料样品的抗压强度为150MPa,抗冻融性能较好,满足公路工程石料的要求。
四、试验结论:
通过试验分析,公路工程所选用的石料具备了较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技术指标,可满足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五、试验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石料的质量控制,确保公路工程石料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2.对于石料的使用技术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
3.持续监测和评估石料的性能和指标,为后续的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六、试验总结:
公路工程石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技术指标对于公路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本次试验对于评估和选择合适的石料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可为公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然而,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石料质量和使用技术的控制与监测,确保公路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石检测原始记录范文石检测记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有助于确定石头的质量、用途以及可能存在的缺陷。
以下是我在石检测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日期:20XX年X月X日地点:石材加工厂检测员:XXX1.检测样本信息:-样本编号:ST001-石材种类:大理石-采集时间:20XX年X月X日2.样本外观检测:-颜色:浅灰色-表面光滑度:良好-表面瑕疵:无明显瑕疵3.样本物理性质测试:a.密度测试- 密度:2.67 g/cm³b.吸水率测试-吸水率:0.12%c.压缩强度测试-压缩强度:82MPad.弯曲强度测试-弯曲强度:38MPa4.样本化学性质测试:a.酸碱抗性测试-酸性抗性:优秀-碱性抗性:良好b.抗污染性测试-油类污染抗性:良好-水类污染抗性:优秀5.检测结论:综合以上测试结果,该石材样本为良好的大理石石材,适用于建筑装饰、雕刻等用途。
其物理性质如密度、吸水率和强度等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
化学性质方面,酸碱抗性和抗污染性良好,适用于各种环境条件。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注意保养和维护,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6.图片记录:展示了样本的外观以及各项测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结果。
备注:在石检测过程中,没有发现明显的石材缺陷或质量问题。
然而,作为一份原始记录,建议将样本存档,并在后续的石材使用过程中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它的质量和性能仍然符合要求。
以上是我在石检测中的原始记录,该记录提供了有关石材样本的详细信息以及物理性能、化学性质的测试结果。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评估石材的质量,并为石材的使用和维护提供参考。
石料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1.对试件编号,用游标卡尺寸,对立方体试件在顶面和底面上各量取其边长,以各个面上相互平行的两个边长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其承压面积;2.对度件进行饱水处理.3.试件自由浸水48h后取出,擦干表面,放在压力机上进行强度试验.施加的荷载要保持就力速率先在0.5~1.0Mpa/s的限度内.抗冻试验:1.用放大镜止测外观,量出试件尺寸,计算受压面积,放入(105±5)℃的烘箱烘12~24h至恒温,称质量.2.让试件吸水饱和,取出擦去表水,放在铁盘中待温度降至-15℃时,放入冰箱,冻结4h后取出,放入(20±5)℃的水中融解4h,如此循环次数分为15次25次3.每隔一定循环次数详细检查有无剥落裂缝,分层,及掉角现象,并记录4.将试验后的试件烘至恒温,称质量..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1.检查试验机是否符合要求,选择合适的量程.2.检查微变形是否满足要求.3.将养护试件取出擦干表面,取三个没轴心抗压强度,取三个测弹性模量.4.将变形测量仪安装在试件两端的中线上,安放在试验机的垫板上,调整位置,开动试验机,加荷至0.5Mpa的初始荷载,保持恒载60S并记录每测点的变形读数.立即连续加荷至轴心抗压强度的1/3荷载值,保持60S并记录每一测点的变形读数.5.卸除变形测量仪.6.整理数据.辟裂抗拉强度试验1.检查试验机是否符合要求,选择合适的量程.2.检查垫块,垫条及支架是否符合规定.3.取出试件擦干表面,放在试验机下压板的位置在上下压板与试件之间垫以垫块及垫条各一条.4.开动机器,连续加荷,至试件接近破坏时停止调整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录荷载.抗折强度试验1.检查试验机是否符合要求,选择合适的量程.2.取出试件擦干表面,检查试件,不得有直径超过5mm深度超地2mm的孔洞.3.安装试件,承压面为试件的侧面.4.均匀加荷,直至试件破坏,记录破坏荷载和试件下边缘断裂位置.标准贯入试验:1.用钻机先钻试验的土层,清孔后换用标准贯入器,并量深度尺寸.2.将贯入器打入土层中,先打15cm不计击数,继续贯入30cm记录锤击数,即为标准贯入击数.3.提出贯入器和其中的土样,然后换以钻机继续钻进至下一深信,重复打操作.每隔1~2米进行一次.4.整理数据进行修正.板式橡胶支座抗压弹性模量试验:1.将试件放在试验机的承载板上,对准中心,缓缓加载至1.0Mpa稳压后核对位移感器伟无误后开始预压.2.以0.03~0.04Mpa/s速率连续增至10Mpa持荷2min,然后连续均匀卸压至1.0Mpa,保持5min记录初始值,绘图,预压三次,.4.正式加载,每一加载循环从1.0Mpa开始,以, 档速率均匀加载至4Mpa,保持2min,采集变形值,每2Mpa为一级逐级加载,并保持2min采集变形数据平均压应力为止,绘制应力-应变图呈线性关系,然后卸载至1.0Mpa..10min后进行下一循环,连续三次.管棚钢架超前支护护施工流程为:制作管棚钢架---测设中线及水平基点----检查已开挖断面尺寸及形状------安设管棚钢管-----钻管棚钢管孔眼-----安设管棚钢管-----开挖断面----喷射混凝土-----安设初期支护钢架----锚喷.支座的抗剪弹性模量试验:1.安放试验机的承载板上,应使其短边方向受剪,使其中间钢拉板的对称轴和试验机承载板中心轴处在同一垂下面上.2.以0.03~0.04Mpa/s的速率连续加至平均压应力,绘制应力-时间图,3.调整试验机使水平油缸,负荷传感器的轴线和中间钢拉板的对称轴重合.4.预加水平力,以0.02~0.03Mpa/s的速率施加剪应力等于1.0Mpa保持5min,然后卸至1.0Mpa保持5min记录始值,绘应力-应变图.预载三次.5.正式加载,每一加载循环自1.0Mpa为止,绘应力-应变图应呈线性关系,然后卸载至0.1Mpa..10min后进行下一手环.连续三次.支座的抗剪老化试验1.将试样放入老化箱内,在70℃±2℃下经72h后取出,在标准温度23℃±5℃下,停放在48h在标准温度下,2.进行剪切试验方法步骤同上.,后拔出法测砼强度方法:1.在砼表面钻孔,孔轴线与混凝土表面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大于3度,2.在圆孔中距口25mm处磨切一槽0.8mm3.将胀簧插入成型孔内,通过胀杆使胀簧锚固台阶完全嵌入环形槽内,保证锚固可靠.将拔出仪与锚固件用拉丁连接对中,并与表面垂直.4.摇动摇把,对锚固件施加拔出力,拔出力的加荷应控制在0.5~1KN/s,当加载至混凝土开裂破坏,测力显示器读数不再增加为止.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对于先安装锚具,夹具或连接器再张拉预应力筋的预应力体系.直接用试验机或试验台座加载.加载之前先将预应力钢材的初应力调匀,初应力可取钢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5℅~10℅,正确的加载步骤:按预应力钢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20℅40℅60℅80℅分4级加载,加载速度为100Mpa/min,达到80℅后,持荷1h,再逐步加载至破坏.记录.千斤顶校验步骤:把千斤顶的活塞杆推出,取下封尾板,在缸体内放入一根无缝钢管,然后将千斤顶两脚向下立于试验机中心部位,调整试验机使钢管的上端与试验机上压板接紧,下端与缸体内活塞接紧,开动油泵,千斤顶进油,活塞杆上升,顶试验机上压板,在千斤顶顶试验机使荷载平缓增加的过程中,自零位到最大吨位,将试验机被动标定的结果逐点标记到千斤顶的油压表上,标定点均匀分布在测点范围内不少于5个点,各点重复标定3次,取平均值.漆膜厚度现场试验:1.调零:取出探头,插入仪器的插座上,将已打磨未涂漆的底板擦洗干净,把探关注和在底板上按下电纽,再按下磁芯,当磁芯跳开时如指针不在零位,应旋动电位器,使指回零,,重复数次.2.校正,取标准厚度片放在调零用的底板上,再将探头放在标准厚度片上,按电钮,再按磁芯,待磁芯跳开后旋转标准钮,使指针回到标准片厚度值上,重复数次.3.测量,取距边缘不少于1cm的上中下三个位置进行测量,将探头放在样板上,按下电钮,再按下磁芯,使之与补测漆膜完全吸合,此时指针缓慢下降,待磁芯跳开表针稳定时,即可读出漆膜厚度值,取各眯算术平均值.化学浆液粘度测定:把试样注入测试器,直到高度达到锥形面下部边缘,将转筒浸入液体直到完全浸没为止,把测试器放在仪器支架上,把转筒挂于仪器的转轴钩上.启动电机,转筒晃动直到完全对准中心任务为止将测试器在托架上前后左右移动,以加快对准中心,稳定后读数.(悬吊结构)冷铸填料性能试验:1.冷铸填料温度稳定性试验;主要检验冷铸填料低温脆性和高温强度下降趋势.低温脆性试验时温度可选桥位处年最低温减10~15℅作为试验温度,考查冷铸填料在低温状态下强度的变化和试压时有无脆性破坏现象.高温强度试验时可以按一定温度增量从常温到100℃逐级对冷铸填料进行抗压强度试验,2.钢丝拔出试验:取不同钢丝握裹长度(12~28cm,每级相差4cm)测试钢丝拔出力,计算平均抗拔力和拔出时钢丝应力,确定钢丝的最小握裹长度,,试验考查环氧填料与钢丝的粘结力.3.热老化性能试验:将环氧填料抗压和抗折试件放入烘箱150度高温240h加速老化,然后进行抗压和抗折强度试验,比较结果.各种桥梁荷载试验工况的确定1.简支梁桥:跨中最大正弯矩工况.L/4最大正弯矩工况.支点最大剪力工况.桥墩最大竖向反力工况.2.连续梁桥:主跨跨中最大正弯矩工况.主跨支点负弯矩工况.主中桥墩最大竖向反力工况.主跨支点最大剪力工况.边跨最大正弯矩工况.3.悬臂梁桥(T型钢构桥:支点最大负弯矩工况.锚固孔跨中最大正弯矩工况.支点最大剪力工况.挂孔跨中最大正弯矩工况4无铰拱桥:跨中最大正弯矩工况.拱脚最大负弯矩工况.拱脚最大推力工况.正负挠度绝对值和最大工况.5刚架桥:跨中截面最大弯矩工况.柱腿截面最大应力工况.节点附近截面应力最大工况.6悬索桥:主梁控制截面最大弯矩应力工况.主梁扭转变形工况.主梁控制截面位移或挠度工况.塔顶最大水平变位工况.塔柱底截面最大应力工况.钢索最大拉力工况.7斜拉桥:主梁跨中最大正弯矩工况.主梁最大负弯矩工况.主塔塔顶顺桥向最大水平位移工况.斜拉索最大索力工况.主梁最直角坐标法(测隧道超欠挖):将激光打点仪置于补测断面,照准隧道或线路中线方向,拨90度角固定水平盘,使各测点处于同一断面,利用其发出的激光束照准被测断面一定距离设置另一经纬仪,用以测量激光打点仪照准各点的水平角及竖直角用水平仪测量经纬仪的标高,用钢尺丈量两置镜的距离.简述断面仪测量开挖断面的原理:激光断面仪法的测量原理为极坐标法,以某水平方向为起算方向,近一定角度距离依次测定仪器旋转中心与实际开挖轮廓线的交点之间的距离及刻距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将这些端点依次获得实际开挖的轮廓线.通过洞内的施工控制导线可以获得断面仪的定点定向数据,完成实际开挖轮廓线与设计开挖轮廓线的空间三维匹配,最后成图形,并可输出各测点与相应设计开挖轮廓线之间的超欠挖值,.简述钢支撑施工质量的检测内容。
砂石材料试验1.1 石料毛体积密度及孔隙率试验(蜡封法)1.1.1 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1)试验目的:测定石料在干燥状态下包括孔隙在内的单位体积固体材料的质量,评定石料质量及其技术性能。
(2)适用范围:适用于遇水崩解、溶解和干缩湿胀性松软石料的毛体积密度测定。
1.1.2 试验设备试件加工设备、物理天平(感量0.01 g)、烘箱、石蜡(密度一般为0.93 g/cm3,可测定)、软毛刷、细线、大烧杯等。
1.1.3 试验步骤(1)试件制备:将石料试样锤打成边长为40~60 mm的立方体试件,并把尖锐棱角用砂轮打磨光滑;或采用直径为48~52 mm圆柱体试件。
测定天然密度的试件,应在岩样拆封后,在设法保持天然湿度的条件下,迅速制样、称量和密封,同一含水状态,试样数量每组不得少于3个。
(2)测天然密度时,应取有代表性的岩石制备试件并称量;测干密度时,将试件放入烘箱,在(105±5)℃下烘至恒重,烘干时间一般为12~24 h,取出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3)从干燥器中取出试件,放在天平上称其质量m(精确至0.01 g)。
(4)将石蜡加热熔化,在石蜡温度为55~58℃(石蜡熔点)时,用软毛刷在石料试件表面涂上一层厚度不大于1 mm的石蜡层,冷却后准确称出涂有石蜡试件空气中的质量m。
1。
(5)将涂有石蜡的试件系于天平上,称出其在水中的质量m2(6)擦干试件表面的水分,在空气中重新称取蜡封试件的质量,检查此时蜡封,如超过0.05 g,说明试件蜡封不好,水已浸试件的质量是否大于浸水前的质量m1入试件,应取件重新测定。
1.1.4 试验数据整理(1)计算石料毛体积密度,精确至0.01 g/cm3:式中:ρ——石料毛体积密度,g/cm3;m——烘至恒重时的试件质量,g;——涂石蜡后的试件在空气中的质量,g;m1m——涂石蜡后的试件在水中的质量,g;2ρ——石蜡的密度,g/cm3;p——水的密度,g/cm3。
项目名称
施工单位取样日期合同段
监理单位试验日期单位工程
检验单位分部工程
工程部位分项工程
使用范围进场单号
取样位置岩石种类
序号标准溶液氢离子浓度(mol/L)石料清洗烘干研磨筛分后试样质量(g)试验前清液的氢离子浓度(mol/L)纯碳酸钙粉末试样质量(g)试验后清液的氢离子浓度(mol/L)
石料的碱值自检意见
监理意见原始记录
本表号册号
页码
序号SYF12
石料碱值试验记录表JTG E41-2005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页码 共 页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复核:试验室主任:试验监理工程师:。
目录试验表l 水质分析试验记录表试验表2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记录表试验表3 塑料排水板性能试验表试验表4 粗细骨料含泥量试验记录表试验表5 碎石针片状含量试验记录表试验表6 粗集料筛分试验记录表试验表7 细集料筛分试验记录表试验表8 粗集料视比重、松散容重及空隙率试验记录表试验表9 压碎值试验记录表试验表10 石料抗压强度试验记录表试验表11 磨耗试验记录表试验表12 粗集料磨光值试验记录表试验表13 土颗粒组成分析(筛分法)试验记录表试验表14 土颗料组成分析(比重计法)试验记录表试验表15 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记录表试验表16 承载比(CBR)试验记录表试验表17 土壤膨胀量试验记录表试验表18 重型击实试验记录表试验表19 含水量试验记录表试验表20 相对密度试验记录表试验表21 天然稠度试验记录表试验表22 室内回弹模量试验记录表试验表23 野外回弹模量试验记录表试验表24 标准砂标定试验记录表(灌砂法用)试验表25 半刚性基层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记录表试验表26 水泥剂量测定试验记录表试验表27 回弹法测试原始记录试验表28 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回弹强度计算表试验表29 水泥砼配合比设计计算表试验表30 水泥砼(砂浆)配合比设计强度试验记录表试验表31 水泥砼(砂浆)抗压抗折强度试验记录表试验表32 钢材力学性能试验记录表试验表33 钢材焊接力学性能试验记录表试验表34 预应力钢筋冷拉试验记录表试验表35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记录表试验表36 沥青粘结力试验记录表试验表37 粘稠沥青含水量试验记录表试验表38 沥青粘度试验记录表试验表39 沥青加热损失试验记录表试验表40 沥青闪点和燃点试验记录表试验表41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记录表试验表42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记录表试验表43 沥青混凝土沥青用量选定图试验记录表试验表44 沥青混凝土芯样密实度试验记录表试验表45 速凝剂试验记录表试验表46 粉煤灰试验记录表试验表47 锚杆抗拔力试验记录表试验表48 混凝土抗渗试验记录表试验表49 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试验记录表试验表50 砼抽芯取样抗压强度试验报告试验表51 水泥砼路面芯样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报告试验表52 水泥混凝土粗集料技术性能试验记录试验表53 水泥混土细集料技术性能试验记录试验表54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记录表试验表55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试验表56 沥青混凝土矿料组成试验记录试验表57 沥青用集料试验记录试验表58 预应力筋锚固组锚固性能试验报告试验表59 预应力锚(夹)具试验报告试验表60 钢筋机械连接件拉伸试验报告试验表(1)编号:试验表(2)编号:试验表(3)编号:试验表(4)编号:试验表(5)编号资料资料监理意见记录计算复核质检负责人项目主管筛孔尺寸(mm)粗砂3.7-3.1 中砂3.0-2.3 细砂2.2-1.6 特细砂<1.6 M x2 M x平均值该样品属依据规范JTJ041-2000,该砂属于Ⅱ区中砂。
C50混凝土抗压强度记录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指在一定试验条件下,混凝土试件在垂直加载下最大承载能力。
C50混凝土通常用于需要较高抗压强度的工程项目,如高层建筑的梁柱、桥梁等。
本文将记录C50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的相关数据和结果分析。
首先,为了得到可靠的抗压强度数据,我们需要准备试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对于C50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材料:1.水泥:按设计强度等级选用合适的水泥。
2.砂:选用细砂,符合建筑材料标准的要求。
3.石料:选用骨料,符合建筑材料标准的要求。
4.水:清洁、无碱度过高、无其他有害物质的自来水。
设备:1.混凝土搅拌机:用于将水泥、砂、石料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2.混凝土模具:制作混凝土试件,常用的模具有立方体模具和圆柱体模具。
3.压力试验机:用于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压力加载,测定其抗压强度。
在准备完以上材料和设备后,我们可以进行C50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以下是试验的具体步骤: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水泥、砂、石料和水的配合比例。
2.使用混凝土搅拌机将水泥、砂、石料和水按配合比例搅拌均匀,直至形成均匀的混凝土糊状物。
3.使用模具将混凝土糊状物倒入,填满模具,轻轻震动以排除气泡和空隙。
4.等待混凝土的初凝和养护时间,通常为24小时。
5.从养护好的混凝土试件中选择适量的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6.将试件放入压力试验机中,逐渐施加加载直至试件破坏。
7.记录加载过程中的压力和变形数据,以及试件破坏时的压力和变形数据。
8.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得到C50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抗压强度试验完成后,我们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以下是对C50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分析内容:1.计算平均抗压强度:根据试验结果,计算所有试件的抗压强度的平均值。
可以使用公式:平均抗压强度=所有试件抗压强度之和/试件数量。
2.计算标准差:根据试验结果,计算所有试件抗压强度的标准差。
标准差表示试验结果的离散程度,可以使用公式:标准差=√[∑(抗压强度-平均抗压强度)²/(试件数量-1)]。
实验四:石料(粗集料)的强度和磨耗试验一、实验目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是测定规则形状岩石式样单轴抗压强度的方法。
只要用于岩石的强度分级和岩性描述。
本法采用饱水状态下的岩石立方体(或圆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来评定岩石强度(包括碎石或卵石的原始岩石强度)。
注:在某些情况下,对于某些材料可以要求试件具有其它的含水量,如天然含水量(此时要求试样保管期不超过3od )或在105 ±5℃下烘至绝对干操的含水量。
这种含水量要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集料压碎值用于衡量石料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是衡量石料力学性质的指标,以评定其在公路工程中的适用性。
磨耗试验用于测定标准条件下粗集料抵抗摩擦、撞击的能力,以磨耗损失(%)表示。
本方法适用于各种等级规格集料的磨耗试验。
二、试验原理详见实验目的、实验内容。
三、预习要求1、理解单轴抗压强度、压碎值、磨耗值的概念及应用,了解试验原理。
2、了解试验仪器及设备的用法,掌握石料(粗集料)的强度和磨耗试验方法。
四、实验仪器(1)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仪器1、检验合格且能很好地按所要求的速率加载的300 -2000kN 的压力试验机。
2、试件两端的承压板为洛氏硬度不低于HRC58 的圆盘钢板,压板直径应大于试件直径D +2mm 或试件承压面对角线,压板厚度至少为15mm ,圆盘表面应磨光,其平面度公差应小于0 . 005mm 。
3、两压板之一应是球面座。
球面座应放在试件的上端面,并用矿物油稍加润滑.以使在滑块自重作用下仍能闭锁。
试件、压板和球面座要精确的彼此对中,并与加载机器设备对中,球面座的曲率中心应与试件端面的中心相重合。
4、切石机或钻石机、磨平机。
5、游标卡尺(精度0.lmm )、角尺及水池等。
注:压力机吨位的选择视试件的破坏荷载大小而定。
一般试件的破坏荷载宜大于压力机(度盘)最大吨位的30%、小于其80% ,所测结果较为准确。
(2)压碎值试验仪器1、石料压碎值试验仪:由内径150㎜、两端开口的钢制圆形试筒、压柱和底板组成,其形状和尺寸见图4-1和表4-1。
含水率试验记录表编号:S—002—□□□—□□□□压实度检测记录表(灌砂法)编号:S—004—□□□—□□□□土地界限含水量试验记录表(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编号:S—022—□□□—□□□□土的击实试验记录表(重型)编号:S—024—□□□—□□□□地基承载力检验记录表编号:S—025—□□□—□□□□土的承载比试验(CBR密度记录)编号:S—026—□□□—□□□□石料密度试验记录表编号:S—032—□□□—□□□□石料的毛体积密度、孔隙率试验记录表(蜡封法)编号:S—033—□□□—□□□□石料吸水率试验记录表编号:S—034—□□□—□□□□□石料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记录表编号:S—035—□□□—□□□□□粗集料含泥量、泥块含量试验记录表(筛洗法)编号:S—042—□□□—□□□□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记录表(游标卡尺法)编号:S—047—□□□—□□□□集料坚固性试验记录表编号:S—049—□□□—□□□□粗集料堆积密度及空隙率试验记录表编号:S—051—□□□—□□□□集料含水率试验记录表编号:S—052—□□□—□□□□细集料筛分试验记录表(干筛法)编号:S—056—□□□—□□□□通过百分(%)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记录表(容量瓶法)编号:S—057—□□□—□□□□细集料含泥量(石粉含量)、泥块含量试验记录表(筛洗法)编号:S—058—□□□—□□□□编号:S—060—□□□—□□□□编号:S—061—□□□—□□□□细集料棱角性试验记录表编号:S—062—□□□—□□□□细集料堆积密度试验记录表编号:S-063—□□□—□□□□矿粉筛分试验记录表编号:S-067—□□□—□□□□矿粉含水率试验记录表编号:S-069—□□□—□□□□路基路面回弹弯沉测定记录表编号:S-133—□□□—□□□□平整度检测记录表(3m直尺)编号:S-134—□□□—□□□□宽度、中线偏位现场检查记录表编号:S-136—□□□—□□□□纵断面高程、横坡度现场检查记录表编号:S-137—路面厚度现场检查记录表编号:S-138—□□□—□□□□编号:S-139—□□□—□□□□回弹法测试原始记录表编号:S-143—□□□—□□□□灌砂筒及标准砂标定记录表编号:S-147—□□□—□□□□试验记录表格目录1、含水率试验记录表2、压实度检验记录表(灌砂法)3、土地界限含水量试验记录表(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4、土的击试验记录表(重型)5、地基承载力检验记录表6、土的承载比试验(CBR密度记录)7、石料密度试验记录表8、石料的毛体积密度、孔隙率试验记录表(蜡封法)9、石料吸水率试验记录表10、石料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记录表11、粗集料含泥量、泥块含量试验记录表(筛洗法)12、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记录表(游标卡尺法)13、集料坚固性试验记录表14、粗集料堆积密度及空隙率试验记录表15、集料含水率试验记录表16、细集料筛分试验记录表(干筛法)17、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记录表(容量瓶法)18、细集料含泥量(石粉含量)、泥块含量试验记录表(筛洗法)19、细集料吸水率试验记录表20、细集料砂当量试验记录表21、细集料棱角性试验记录表22、细集料堆积密度试验记录表23、矿粉筛分试验记录表24、矿粉含水率试验记录表25、路基路面回弹弯沉测定记录表26、平整度检测记录表(3m直尺)27、宽度、中线偏位现场检查记录表28、纵段面高程、横坡度现场检查记录表29、路面厚度现场检查记录表30、路基边坡现场检查记录表31、回弹法测试原始记录表32、灌砂筒及标准砂标定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