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学会观察是写好习作的前提和基础。
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呢?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结合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
学生看到“观察”这个词,往往想到的就是用眼睛看。
其实,观察是需要调动多种感官的,这样才能把事物观察清楚。
眼睛虽然是最重要的观察“大将”,经常训练眼睛的观察力,能很快地把身边的或者比较远的事物看清楚、看全面,这样事物的形状、色彩、状态才能在笔下写出来。
观察不仅需要用眼睛看,而且还需要用手去摸。
经常用手去触摸事物,你的“手感”就特别灵敏,事物的轻重、软硬、冷暖、厚薄一般都是通过触摸获得的。
写文章的时候,这些内容也能帮助你把事物写具体。
此外,观察还必须用上耳朵。
耳朵接受声音的速度最快。
声音的强和弱、柔和和刺耳,都能反映事物的特定状态。
把声音写进习作,能让文章也发出“声音”。
有些事物在观察的时候还需要用到鼻子和舌头,鼻子能帮助你辨别出生活中出现的千奇百怪的气味;舌头能帮助你品尝出酸甜苦辣的滋味。
当然,在调动多种感官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脑子给落下,我们要把观察到的事物用心思考一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更细、更具体。
调动多种感官会使文章变得有声有色,读者也会从你的文章中获得形、色、声、味等方面的感受。
例如,我们面前有一只瓷茶杯,如果用眼睛观察就可以这样写:“这是一只白底兰花的瓷杯,杯口有盖,杯子的旁边有一个耳朵状的手柄。
杯子上部印的是一圈蓝色的如意花纹,中部印的是两条戏珠的蛟龙。
”如果加上手的触摸,我们还可以这样写,“当我捧起杯子的时候,我才感到杯子的重量。
原来,杯子里还盛着水,而且这杯水很烫,很烫,我必须左右手不断地交换着拿,才不致烫手”。
若再加上鼻子的嗅觉,我们可以写“打开杯盖,立刻一股龙井茶的清香扑鼻而来”。
这时你如果自然地喝上一口清茶,就又可以填上几句:“我张开嘴,细细地喝了一口,让微微带些苦味的茶水先抿在嘴里,然后再慢慢咽下。
渐渐地,苦涩散去,一股甘甜涌上心头。
多种感官来观察作者:朱红来源:《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研究》2010年第12期【学习目标】1.初步学习眼、耳、口、鼻、身等多种感觉器官来观察苹果,把观察到的苹果写成一段或几段话。
2.初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眼、耳、口、鼻、身等多种感觉器官来观察苹果,把观察到的苹果写成一段或几段话。
【教学过程】一、趣味漫画引入⒈播放漫画漫画内容:有一天,眼、耳、口、鼻、身这五种感官为了自己的功劳争吵起来。
“眼睛”瞪得圆圆地说:“没有我,你们什么也看不见!”“耳朵”不服气地说:“少了我,你们啥也听不见!”鼻子哼了一声:“要是没有我,你们能闻见花的芳香?”“舌头”伸得长长地说:“嘻!如果不是我,你们能尝到美味佳肴?”“身体”在一旁发起抖来,“听你们这样争吵,我浑身冷飕飕的。
不知你们想过没有,要是我们互不相让,各自离散,那大家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我们应该一起合作啊!”⒉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就让我们的眼、嘴、鼻、耳、身体等各种感官配合起来观察物体吧!观察什么呢?二、观察苹果说话⒈猜谜语引出观察物体——苹果(1)师:请大家猜个谜语。
(多媒体出示)红红脸,圆又圆,亲一口,脆又甜。
——生:是苹果。
(2)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苹果吗?为什么?师:好吃的苹果来到我们教室啦!我们赶紧请出苹果吧。
(学生纷纷拿出自己带的苹果)2.用眼睛看一看苹果师: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看你手中的苹果,它是什么形状?个头怎样?什么颜色?生:我的苹果圆圆的,像个足球,个头不大也不小,向阳的一面红得发紫,好像抹了胭脂。
生:我的苹果像个宝塔,比较大,果皮有红有绿,向阳的一面有一条条红线排列起来。
生:我的苹果是金黄色的,皮上有许许多多星星似的点点。
(板书:形状颜色大小)3.用耳朵听一听苹果师:那它有没有声音,会有什么动静呢?生1:敲一敲像木鱼发出的声音,清脆。
生2:搓一搓嘶嘶的声音。
生3:咬一咬咔嚓咔嚓。
师:同学们轻轻松松就听出那么多的声音,真棒!4.用鼻子闻一闻苹果师:请大家再闻一闻你手中的苹果,有没有味道?生1:淡淡的香味,有点鲜花的味道。
技巧一:写景状物——多感官描写技巧说明:利用多重感官来观察事物。
世间万物丰富多彩,我们要学会调动不同的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来观察事物,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留意到事物的多样性,更能感受到事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如何使用:①视觉。
用眼睛观看观察对象的大小、形状、颜色、构造等;②听觉。
用耳朵聆听观察对象自身或与其他事物相作用下发出的声音;③触觉。
用手触摸观察对象的冷热、软硬、干湿等状态;④嗅觉。
用鼻子闻观察对象散发的气味;⑤味觉。
有的观察对象可以用嘴巴品尝它的味道,例如苹果在不同季节时的酸甜程度。
需要留意的是,在写作时并非要将五感全部用齐,同学需根据写作主题及观察对象酌情选择2-3种,分清主次,巧妙运用。
对应范文:范文一:节选自《我爱故乡的杨梅》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遍身生着小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是那样细腻而柔软。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这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只是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点评讲解:作者运用视觉、触觉及味觉观察杨梅。
先通过视觉写杨梅的样子,再通过触觉写杨梅的刺,最后通过味觉写杨梅熟透时和未熟透时的不同味道。
从多角度出发介绍故乡的杨梅,令读者犹如亲身经历般体验。
范文二:我漫步在柔软而细腻的沙滩上,犹如踏在云朵上一样惬意。
远远望去,映入眼帘的是那蔚蓝的大海。
风轻柔地抚摸着海水,海水立刻翻腾起好像绸缎似的白色浪花与风呼应。
浪花不停地拥抱着沙滩,溅起一团又一团的水花,仿佛一朵又一朵的梨花争相开放。
我停住了脚步,闭上双眼,静静地听着海的声音。
你听,“啪——啪——”,海浪正拍打着岩石,接连奏响一首首交响乐。
海鸥也不甘示弱,纷纷为海浪伴奏。
点评讲解:作者通过触觉、视觉及听觉勾勒出海边的场景及在沙滩漫步的感受。
由远及近,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调动五感学会观察教学目标:1、能够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
2、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作文,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有文采,有新意。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
教学难点: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作文,借助联想,运用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有文采。
教学准备:两个瓷茶杯泡两杯菊花茶,一杯放糖,一杯放醋。
课前每日美句: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
——史迈尔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
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苏霍姆林斯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序》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自己的心智去领悟生活。
教学过程:一、开课前风采展示(学生讲述幽默小故事)舔尿液一群医学院的新生,在实验室做实验.老教授左手拿一个透明杯子,里面装着浅黄色的液体,对大家说:“这是一杯尿液。
记住:我们当医生的,最要紧的是胆大心细,要看清楚每一个细节,如果粗心大意就会出问题,闹笑话。
”老教授强调说:“大家一定要看清楚我的动作!然后,跟着我的动作做,千万别做错!”说完,老教授将右手手指伸进尿液,还特别搅一下,然后拿出来,伸进嘴里舔了一下。
同学们惊讶地睁大眼睛,看着老教授已经亲自“舔了尿液”,于是,每个同学也只得按老教授的话,用手指伸入尿液,再放在舌头上舔一下。
最后,老教授笑着说:“你们这些笨学生,我叫大家一定要胆大心细,要看清楚每一个细节,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我是用食指伸入尿液,但是是把中指伸进嘴巴舔一下?竟然没有一个人是照我做的!都不及格。
”二、教师导入感谢某某同学为我们带来的小幽默,我们笑过以后,明白了些什么呢?对,我们要留心生活的细节。
生活如此,我们的作文更是如此,写好作文离不开细致入微的观察。
《红楼梦》里有一幅对联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展示课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上第五单元观察方法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细致观察:需要学生们调动多种感官,如眼睛、鼻子、手等,对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发现事物的细节和特点。
例如,在观察小动物时,可以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动作等。
2. 比较观察: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发现它们的异同点。
例如,可以比较不同种类的动物,或者同一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以了解它们的特点和适应性。
3. 长期观察:对于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生变化的事物,学生们需要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例如,可以观察一棵树的四季变化,或者观察一个昆虫的生长过程。
4. 实验观察:通过实验来观察事物的变化和规律。
例如,可以设置不同的环境条件来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或者改变动物的食性来观察它们的变化。
这些观察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事物的属性和变化规律,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感官感知的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多感官训练:尝试以多种感官来感知和体验周围的环境,例如触摸物体、倾听声音、观察细节、
品尝食物等。
这样可以增强感官的敏感度和联动性。
2. 注意力训练:集中注意力是提高感知力的关键。
可以通过冥想、专注练习或注意力训练游戏来锻炼注
意力。
3. 觉察训练:可以帮助更加敏锐地觉察周围的事物。
练习时,尝试专注于所处的环境,注意细节,观察
周围的人、物、声音和气味等。
4. 游戏化感知训练:比如盲目触摸、嗅觉辨别、听觉追踪等游戏,可以提升感官的敏感度,学会观察、
分辨和记忆。
5. 提供多样化的刺激: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刺激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带他们去参观博物馆、动物园、植
物园等地方,让他们接触不同的文化和自然环境。
6. 亲子互动:与孩子进行各种亲密的互动,比如拥抱、亲吻、握手等,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与他人的情感
联系,并让他们感受到身体接触的温暖和安全感。
7. 户外活动:大自然提供了丰富的刺激和体验,可以帮助儿童感知世界的美妙之处。
可以带他们去公园
玩耍、郊游、露营等,让他们接触大自然的美景和生态系统。
8. 音乐和艺术的体验:音乐和艺术是儿童感知力的重要培养途径。
可以给他们听各种类型的音乐,让他
们感受不同的音符和旋律。
同时,也可以带他们去参观艺术展览,让他们欣赏各种绘画和雕塑作品。
9. 持续学习和探索:通过持续学习和开阔视野,可以增加对不同领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感知力。
这些新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感知和理解事物,提高我们的感知力。
调动感官写好观察日记包泉泉包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用身体来写一篇观察日记听到这儿,老师知道同学们肯定会很疑惑,身体怎么能写作文呢?老师在这里先卖个关子,大家一会儿就明白了。
文君,你能说说人体都有哪些感觉器官吗?文君:有眼睛、耳朵、舌头、鼻子,嗯……还有皮肤。
包老师:说得非常好,非常准确。
这些感觉器官不仅可以让我们看到、听到、尝到、闻到、感受到外界事物,也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便利。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秘的小东西,先请两位同学上来摸一摸,猜猜它是什么。
文君:我摸着感觉硬硬的,可能是某种坚果。
阿呆:它的表皮凹凸不平,应该是桃核。
包老师: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现在来看一看。
大家发现了什么?文君:它是深棕色的。
阿呆:它的表面有很多细纹,像爷爷奶奶脸上的皱纹。
包老师:很好,使用了修辞方法后,语言一下子生动形象了,所以咱们在观察时一定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
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就可以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好观察日记。
现在来揭晓谜底,这小东西叫胖大海。
小学生作文2020.1035文君:它小小的,为什么叫胖大海呢?包老师:别看它小,它可是会变魔术的。
老师现在把它放进杯子里,然后倒入开水,见证奇迹的时刻马上就要来了,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文君:倒入开水后,它从杯底浮到了水面上。
阿呆:它身上不断冒着白色珍珠似的小水泡。
胖大海慢慢变大了,像一朵盛开的花,又像一朵蘑菇。
包老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我们在观察胖大海时是有顺序的,先观察了它静态时的样子,又观察了它入水后的变化。
在观察入水后的变化时,也是按时间顺序观察。
因此,我们在观察某物时一定要“有序”,写作时也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文君:老师,现在它越来越大了,水也变成了浅棕色。
包老师:谁来尝一尝?文君:有点儿甘甜,还有股淡淡的中药味。
包老师:对,胖大海就是一种中药材,它能清肺热,润肠通便。
文君:老师,我知道了,用身体写作文就是要用上我们的感官,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尝,用鼻子闻,用手摸。
调动多种感官描写事物作者:潘玥婷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2020年第07期名家引路一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阅读心得这段文字将一系列有特征、有意味的故乡景物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画面。
作者在“看见”与“听见”里,“想起”五彩斑斓的富饶的土地,将视觉、听觉、嗅觉等融合在一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作者魂牵梦萦的土地上,感受着作者对美丽的故土饱满的、深沉的爱与眷恋。
二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
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
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
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
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
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曹文轩《孤独之旅》阅读心得正如曹文轩所说:“一段好的风景,常常是声、色、光、影的组合。
”这段文字充分运用了视觉上的“黑”,描写了“一片黑海”,营造了暴风雨前的压抑感。
“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这一处运用通感修辞,将触觉与视觉融合,连无处不在的风都是黑色的,进一步体现出昏天暗地的景象。
同时,对风声和芦苇被撅断的声音进行描写,更是从听觉的角度全方位地描写了天气的恶劣,体现了杜小康的艰难。
三“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运用多感官参与观察的方法写一段话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依靠视觉来观察和了解事物。
只局限于视觉的观察方式可能无法完全展现事物的全貌和细节。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事物,运用多感官参与观察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多感官参与观察的方法指的是利用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种感官来全面观察事物。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事物的特点、情况和优缺点,从而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运用多感官参与观察的方法来写一段话。
运用多感官参与观察的方法能够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所观察的事物。
当我们看见一幅画时,不仅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画面的美感和细节,还可以通过触摸画布的质地和觉察画面的纹理来更深入地理解画家的用心。
通过听画廊里的音乐和闻到画作前的浓郁香味,我们可以更好地融入画作所带来的氛围和情感。
多感官参与观察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所观察的事物。
实验表明,通过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观察事物,我们的大脑会更加活跃,记忆和理解效果也会更好。
在学习新的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看书、听讲座、触摸实验设备和尝试相关食物等多种方式来全面感知知识的各个方面,从而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多感官参与观察的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通过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获取信息,减少主观偏见和错误判断的可能性。
在购物时,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视觉观察商品的外观和价格,还可以通过触摸商品的质地、闻到商品的味道和尝试商品的口感来更全面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
运用多感官参与观察的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观察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事物、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运用多感官参与观察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的种种奥秘。
【以上为文章开头,共884字】第二篇示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观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
观察物体是学生探索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认识事物的特点、性质,加深对世界的理解。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设计。
一、观察物体的目的观察物体的目的是为了认识物体的特点和性质,学生通过观察物体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自然和社会。
在教学中,需要明确观察物体的目的,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观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二、观察物体的方法1、肉眼观察肉眼观察是最基本的观察方法之一,能够直接感知物体并提供感知信息。
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对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材料等方面进行肉眼观察,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和感知能力。
2、触摸观察触摸观察是通过手触摸物体表面,感知物体的质地、温度等特点的一种观察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通过触摸观察物体的质地,区分不同物体,锻炼学生的触觉能力。
3、嗅觉观察嗅觉观察是通过鼻子感知物体周围环境的一种观察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对物体进行嗅觉观察,区分不同物体的气味,培养学生的嗅觉感知能力。
4、听觉观察听觉观察是通过耳朵感知物体周围环境的一种观察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对物体进行声音的观察,区分不同物体的声音,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
5、味觉观察味觉观察是通过舌头感知物体味道的一种观察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对物体进行味道的观察,区分不同物体的味道,培养学生的味觉感知能力。
三、多感官观察的教学策略在进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时,需要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培养学生多感官的感知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介绍几种多感官观察的教学策略:1、开展组织游戏通过组织游戏,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感知能力。
比如,在教学生物科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物观察大比拼”游戏,让学生运用肉眼观察动物的形态、色泽、眼睛、耳朵、鼻子等特征;通过嗅觉感知动物的气味特征,并在团队合作中进行讨论和比较。
2、进行情境教学通过搭建情境教学,引发学生多感官的感知和互动,创造多元化的观察体验。
自然观察笔记中的“五感教育”“自然观察笔记”一词出自《笔记大自然》一书,笔记创作内容融合了文字和图画等形式,这些形式能够很好地结合感官认知和感官教育,促进儿童运用感官能力积极观察自然物,并对感知到的事物进行提问、总结、反思和质疑,以此提升智能。
一、“五感教育”在自然观察笔记中的体现自然观察笔记当中,观察是核心。
观察强调充分调动五感去体验、发现自然,即使用五种感官(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皮肤),以看、听、闻、尝、触的方式亲近自然,并通过事物表象认知它的实质,感受越多,理解越深刻。
1.视觉观察。
我们应指导儿童全面地去观察自然物,记录中应包括自然物的形态、颜色、形状及与其他自然物的区别。
观察方法包括实验观察、周期观察、对比观察等。
比如通过视觉观察白玉兰花的形状和颜色,并与其他同季节开花的植物作对比区分。
当视觉观察的范围受到限制时,可指导儿童借助仪器设备来进行观察。
常用的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可弥补感官局限,使视觉观察的范围深度和广度有所延伸。
相机、摄像机等设备可弥补记忆局限,纠正儿童直接观察判断产生的错觉和偏差。
2.听觉观察。
指导儿童分辨大自然的声音,并能够根据音域、音色和音高的不同分辨不同种类的动物。
比如在夏秋季,鸣叫的昆虫种类非常多,我们从鸣叫声可以分辨出蝉、蛐蛐、蝈蝈等,也可以通过鸣叫声判断昆虫的位置。
3.嗅觉观察。
大自然的很多信息是通过气味发出来的,比如蝽类昆虫具有臭腺,当它觉得危险时,会释放出非常难闻的气味。
4.触觉观察。
指导儿童身体力行,体验自然物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凉、冰、硬、软、滑、粗糙等)。
比如光脚在路面上行走,体验有草的路面和有石子的路面感觉的不同。
5.味觉观察。
指导儿童进行多种味觉体验,应着重指导儿童对于多种混合味道的辨别和语言描述能力。
比如味觉体验各种酸甜程度不一的水果(橙子、橘子、柚子、柠檬),通过味觉认知其不同。
进行味觉体验需要注意,该种体验方式应在老师或者家长的陪护下进行,以防发生危险。
运用多感官参与观察的方法写一段话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通过视觉来观察世界,却忽略了其他感官的作用。
事实上,运用多感官参与观察的方法能够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事物,丰富我们的感知体验。
通过触摸、嗅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感受世界的细微之处,更加真实地体会到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首先说到触摸这一感官,它是我们与世界直接接触的方式之一。
通过触摸,我们可以感受到事物的质地、温度、形状等特征。
在观察一件布艺作品时,我们可以用手去触摸它的质地,感受到织物的材质和纹理,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
通过触摸,我们可以让自己更加亲近事物,感受到它们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其次是嗅觉这一感官,它可以在我们观察事物时提供更多的信息。
有些事物具有独特的气味,通过嗅觉的参与,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它们的品质和特点。
在品尝食物时,通过嗅觉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食物的香味和味道,进而提高我们对食物的口感和口感的理解。
通过嗅觉的参与,我们可以让自己更加享受生活的美好,感受到事物带给我们的愉悦和满足。
第二篇示例:近年来,随着感知技术的发展,多感官参与观察的方法在各行各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观察方法往往只利用一种感觉来获取信息,而多感官参与观察的方法则通过多种感觉共同作用,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科学研究、医学诊断等领域,也可以用于艺术创作、产品设计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以不同领域为例,探讨多感官参与观察的方法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领域,多感官参与观察的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性。
在医学研究中,通过结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来观察患者的症状,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通过使用多种感觉来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发现事物间的隐藏关联,促进科学研究的进展。
在艺术创作领域,多感官参与观察的方法可以帮助艺术家更好地表现出作品的感染力和真实感。
通过结合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来观察自然风景、人物形态等对象,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
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就是说要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写作文也是一样从观察中获取写作素材,使“巧妇有米可炊”。
那么,如何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呢?
一、用眼睛看。
用慧眼认真观察人物、事物、景物。
要抓住特点,观察出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不同的特点,如观察荷花:“荷花的花瓣像大大的柳叶,顶端尖,中间宽,靠近花托的部分逐渐变细、变平,越是长在里面的花瓣就越小、越嫩、越艳。
”这样观察就抓住荷花的特点,把荷花形状写“活”了。
二、用耳朵听。
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要听广播、听故事、听声音……如“春天到了,河水叮叮咚咚地唱着歌儿,欢蹦乱跳地向前奔跑,似乎永远不知疲劳。
”用摹声“叮叮咚咚”,写出河水发出的响声。
三、用鼻子闻。
用鼻子嗅花的香味,闻煮菜的气味……如“茉莉花悄悄地开出了清香扑鼻的花朵,随风吹拂,阵阵茉莉花的香气散发在空气中,沁人心脾。
”这里具体地写了茉莉花的香味。
四、用舌头尝。
用舌头尝一尝水果、食品等滋味,能分辨出酸甜苦辣的味道。
如“熟透的杨梅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
五、用手摸感觉。
用手摸一摸,用触觉感受事物的性状如何。
如用手摸小鸟的羽毛是蓬松松、毛绒绒的。
六、用口问。
在观察事物中,要边观察边问,有时要追根求源,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才能获取知识,积累写作素材。
七、用脑子想。
要勤思善想,把观察到的事物、景物,进行分析、联想、推测……这样就能把事物写透彻,写生动逼真。
如游览玉女峰展开的想象:“我向前眺望,秀丽的玉女峰仿佛三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紧紧靠在一起,多么亲热。
传说老大爱戴花,老二爱抹粉,老三爱抱小娃娃。
”多么像一幅活灵活现的玉女彩图啊!
总之,在观察中,如果能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就能写出生动感人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