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防烟加压送风量计算(wk).
- 格式:ppt
- 大小:460.00 KB
- 文档页数:9
加压送风量的计算一、加压送风量的概念二、加压送风量计算的依据1.工作场所的面积:面积是计算送风量的重要参考数据,通常以平方米或平方英尺为单位。
2.人员密度:工作场所的人员密度决定了需要的空气质量和通风要求,通常以人/单位面积来表示。
3.人员活动强度:对于活动强度较大的场所,通常需要更高的送风量来满足人员的呼吸需求。
4.工作场所的特殊要求:一些特殊行业或特殊工艺,如化工厂、实验室等,可能需要额外的送风量以满足特殊要求。
三、加压送风量计算的基本步骤计算加压送风量需要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确定工作场所的面积:根据实际工作场所的大小,测量其面积。
2.确定人员密度:根据工作场所的人员数量,计算出人员密度,以人/单位面积来表示。
3.确定人员活动强度:根据实际工作场所的情况,判断人员的活动强度,包括静态工作、中等活动和重体力劳动等级。
4.根据人员密度和活动强度,确定推荐的送风量:根据相关规范或经验值,确定不同范围下推荐的送风量。
5.考虑特殊要求:对于一些特殊场所或特殊要求,需要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
6.选择合适的送风机:根据计算得出的送风量,选择合适的送风机型号和风机参数,满足工作场所的需求。
四、加压送风量计算的案例分析以一个工业车间为例,假设车间面积为1000平方米,有50名工人,人员活动强度为中等活动。
根据相关规范和经验值,中等活动下的推荐送风量为每人0.7立方米/分钟。
首先,计算人员密度:50人/1000平方米=0.05人/平方米。
然后,计算总的送风量:送风量=人员密度×人员活动强度×人数=0.05人/平方米×0.7立方米/分钟×50=1.75立方米/分钟。
最后,根据实际工作要求选择合适的送风机。
五、加压送风量计算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计算,避免一刀切的推荐标准。
2.需要结合实际场地特点和要求,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
加压送风量的计算
一、加压送风量的定义
二、加压送风量的计算公式
Q=V×n×3600
其中,Q为加压送风量(m^3/h),V为房间体积(m^3),n为换气次数(次/h)。
三、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步骤
(一)确定房间体积
房间体积是指需要进行加压送风的房间的空气容积,通常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尺寸和高度来计算。
(二)确定换气次数
换气次数是指在一小时内新鲜空气在室内的流动次数,常用的标准值为10次/小时。
当然,在具体项目设计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进行计算
将房间体积和换气次数代入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举例说明:
假设一个房间的体积为1000m^3,要求每小时换气10次,则加压送风量的计算如下:
Q=V×n×3600
=1000×10×3600
=3,600,000m^3/h
四、加压送风量的调整因素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还需要考虑一些调整因素对加压送风量进行修正,以确保设计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常见的调整因素如下:
1.人员密度:根据房间内人员密度来调整换气次数和送风量。
2.活动强度:考虑到人员的活动强度,调整换气次数和送风量。
3.室内热负荷:根据室内热负荷进行调整,以满足房间内的舒适要求。
五、结语
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是建筑通风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计
算和调整,可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并根据具体情况作
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正。
楼梯间及其前室机械加压送风量计算方法分析1、前言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等竖向管井,如没有考虑防排烟措施,由于烟囱效应,在发生火灾时,将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主要途径。
高层建筑每一个水平防火分区根据人员的疏散流程,是从第一安全地带(走廊),到第二安全地带(楼梯间前室),到第三安全地带(疏散楼梯),再到室外的过程。
所以,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应设独立的防排烟设施。
防排烟方式可分为自然排烟、机械排烟和机械加压送风方式。
对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但是,对于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各个设计院、甚至每个人对规范的理解有所不同,在计算中也可能采用了不同的设计方法,笔者也曾对同样的工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资料表明,对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的正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统计起来约有二十多种,至今尚无统一。
其原因主要是影响正压送风量的因素较复杂,而且各种计算公式的出发点不同,选用不同的计算公式,其结果差别较大。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2、计算模型的假定条件由于在火灾发生时,门的开启状况,系统的运行控制方式多种多样,所以计算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的正压送风量时,首先应该确定计算模型的假定条件。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B50045-95、《上海市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GJ08-88-2000,我们作出四个假设:(1)、任意一层着火时,当系统门(楼梯间开向前室、前室开向走廊的门)全闭时,正压送风系统应保证走廊→前室或合用前室→楼梯间的压力呈递增分布,防烟楼梯间压力值为40Pa至50Pa,前室或合用前室的压力值为25Pa至30Pa.(2)、同时打开任一模拟着火层及其上下一层的防火门,其它层的防火门均关闭,模拟火灾层各门洞处的风速应大于等于0.7m/s.(3)、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
加压送风防烟系统送风量的计算讲解加压送风防烟系统是一种用于排烟和补风的系统,其主要功能是通过送风管道将新鲜空气输送到室内,从而调节室内空气的质量和温度。
送风量的计算是设计和运行该系统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加压送风防烟系统送风量的计算方法。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送风量是根据使用场所的需求和规范进行确定的。
根据不同的场所性质和使用要求,送风量的计算方法也会有所区别。
下面以商业办公楼为例,介绍常用的送风量计算方法。
1.根据人员容纳量计算送风量商业办公楼一般需要在室内保持较好的通风换气效果,以确保工作人员的舒适性。
根据人员容纳量计算送风量的方法如下:首先,根据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确定每个人所需要的新风量。
一般来说,商业办公楼的室内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可以参考每个人每小时30立方米的送风量。
2.根据房间面积计算送风量有些场所,如会议室、办公室等,通常根据房间的面积来计算送风量。
计算方法如下:首先,根据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确定每平方米面积所需要的送风量。
一般来说,商业办公建筑的送风量要求较高,可以参考每平方米面积每小时20立方米的送风量。
然后,根据实际的房间面积计算总的送风量。
假设一个会议室的面积为200平方米,根据每平方米每小时20立方米的送风量计算,总送风量为200平方米*20立方米/小时=4000立方米/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送风量时还应考虑到氧气的供应,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氧气含量达到标准要求。
通常情况下,室内氧气含量应维持在20%以上,因此,在计算送风量时应确保满足室内氧气的供应需求。
另外,送风管道的尺寸和布置方式也会影响送风量的计算。
通常情况下,送风管道的直径越大,送风量越大;送风管道的布置方式越合理,送风效果越好。
因此,在设计加压送风防烟系统时,还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系统的运行效果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送风量计算是根据使用场所的需求和规范来确定的。
根据人员容纳量或房间面积的不同,计算方法也会有所区别。
加压送风量排烟量计算根据新版防排烟规范,计算加压送风量和排烟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加压送风量和排烟量的计算方法。
一、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1.单室内环境的加压送风量计算单室内环境的加压送风量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Q=V×n×t其中,Q为加压送风量,单位为m3/h;V为室内高度,单位为m;n 为排烟换气次数,一般为10-12次/h;t为加压送风时间,单位为h。
2.多室内环境的加压送风量计算多室内环境的加压送风量计算需要考虑不同房间之间的空气流动。
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Q=∑(V×n×t)其中,Q为加压送风量,单位为m3/h;V为室内高度,单位为m;n 为排烟换气次数,一般为10-12次/h;t为加压送风时间,单位为h;∑表示对所有房间求和。
二、排烟量的计算方法排烟量是指建筑物内需要通过排烟来保持室内烟气浓度在可接受范围内的烟气量。
根据新版防排烟规范,排烟量的计算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单室内环境的排烟量计算单室内环境的排烟量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Q=S×H×Q0其中,Q为排烟量,单位为m3/h;S为烟气发生面积,单位为m2;H 为烟气发生高度,单位为m;Q0为单位面积的排烟量,一般为2.5-3.5m3/(s·m2)。
2.多室内环境的排烟量计算多室内环境的排烟量计算需要考虑不同房间之间的空气流动。
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Q=∑(S×H×Q0)其中,Q为排烟量,单位为m3/h;S为烟气发生面积,单位为m2;H 为烟气发生高度,单位为m;Q0为单位面积的排烟量,一般为2.5-3.5m3/(s·m2);∑表示对所有房间求和。
以上就是加压送风量和排烟量的计算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可以确保建筑物内的空气质量和烟气浓度达到要求,保障人员安全和舒适。
谈加压送风系统风量和风压的计算摘要:建筑加压送风防烟系统中风量和风压的计算。
关键词:加压送风一、加压送风系统风量的计算作为一位暖通设计师,建筑防排烟系统是最基本的功底,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马虎不得,以前浅谈加压送风系统中风量的计算问题。
由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8.5.1条只说明设置防烟设施的场所,而具体的风量计算没有给出,而《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迟迟没有出,对于加压送风系统风量的计算设计人员只能参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表9.3.2及对应的条文说明,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中8.3.2条及对应的条文说明。
风速法计算加压送风风量时建规和高规对门洞风速的要求均为0.7-1.2m/s,而什么情况下具体取多少没有说明,这让设计人员在计算风量时有点愣。
小编在几年设计中总结了以下风速取值表:加压送风门洞风速取值表1楼梯间前室合同前室风速取值m/s送 ------ 送 0.7送送 ------ 0.7送 X ------ 1.0自送 ------ 1.2自 ------ 送 1.2如对于低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当对楼梯间加压送风,前室不送风时,按照建规表9.3.2取加压送风风量25000m3/h。
按照风速法计算,假定楼梯间的门为双扇门,规格为1.5m×2.1m。
计算如下:加压送风风量=2×1.5×2.1×1.0×(1+0.1)×3600÷1.0=24948 m3/h。
经过计算对比加压送风风量取25000 m3/h。
在项目设计中按照表1给出的门洞风速,用风速法计算及压差法计算再和规范表格中的加压送风风量对比,取大值还是比较合理的。
二、加压送风系统风压的计算加压送风系统多采用土建风道,其系统压力计算比较麻烦,在项目设计中多采用估算,小编在几年设计中总结了以下风压估算方法:方法一△P=(△P1+△P2+△P3+△P4)×(1.05~1.1)△P:加压送风风压Pa。
加压送风量排烟量计算根据新版防排烟规范,加压送风量和排烟量的计算涉及到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建筑面积、人员数量、楼层高度和应急疏散等因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加压送风量和排烟量的计算方法。
一、加压送风量计算:1.使用性质和建筑面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建筑面积可以确定加压送风量的基准值。
具体数值可参考新版防排烟规范中的相关标准。
2.人员数量: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的流通能力,可以确定需要提供给人员的空气量。
一般情况下,每人每时需要提供的空气量为55m³/h。
3.楼层高度:根据楼层高度可以确定所需的加压送风量。
一般情况下,楼层高度每增加3米,所需的加压送风量增加20%。
4.应急疏散:根据应急疏散通道的长度和宽度,可以确定所需的加压送风量。
通道长度每增加1米,所需的加压送风量增加1m³/h。
根据以上因素的综合考虑,可以计算出具体的加压送风量。
二、排烟量计算:排烟量是指在火灾发生时,排除烟气并保持疏散通道内能见度的风量。
1.使用性质和建筑面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建筑面积,可以确定排烟量的基准值。
具体数值可参考新版防排烟规范中的相关标准。
2.烟气产生速率:根据火灾发生时烟气的产生速率可以确定排烟量。
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所产生的烟气量为0.4m³/s。
3.疏散通道尺寸:根据疏散通道的长度和宽度,可以确定所需的排烟量。
疏散通道的宽度每增加1米,排烟量增加0.05m³/s。
4.烟气密度:根据烟气的密度可以确定排烟量。
一般情况下,烟气密度为1.2kg/m³。
根据以上因素的综合考虑,可以计算出具体的排烟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方法只是给出了一般的计算规则和方法,具体的计算还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相关规范进行综合考虑。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需要由专业的工程师进行详细的计算和设计。
两类典型疏散组合的机械加压送风量计算摘要发生灾情时,疏散核心筒是楼宇疏散与外部消防救援的重要通道,保障其安全无烟的防烟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消防措施。
消防工程设计中,虽然疏散核心筒构造呈现多样化,但其组合构造存在共通之处,本文选择其中两类典型的疏散组合进行机械加压送风量分析计算以供研讨。
关键词机械加压送风楼梯间前室风速送风量1机械加压系统的重要性建筑火灾作为城市建设及人类生存生活中频发灾害,其危害已被人们深深认知;预防和减少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控制和阻断火灾蔓延,降低火灾对构筑物的破坏,避免受灾及救灾人员的伤亡是工程消防设计的宗旨。
建筑火灾初期是人员疏散及消防灭火救援的重要时段,若未及时控制住火情、疏散人员,随着燃烧发烟发热量的急剧增加,火情将变得不可控且危害扩大造成重大伤亡。
火灾烟气的高温、毒性、减光性、缺氧、心理恐怖性等特性使人员疏散及消防灭火救援变得困难,控制火灾烟气流动的消防措施成为楼宇消防不可缺失组成部分。
防排烟的目是利用有关设施,防止火灾烟气扩散及侵入作为人员疏散通道的走道、消防前室、楼梯间,以保证室内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人员尽快灭火。
排烟主要是及时排除烟与热防止烟气四处无序扩散,防烟主要是防止烟气侵入前室、楼梯间等重要的疏散通道阻碍疏散;两者在整个防排烟设计和动作过程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组成一个体系,使烟气流动得到有效控制。
作为消防救灾救援人员的安全据点及受灾人员疏散重要通道的前室和楼梯间,迫切需要一个安全无烟的环境;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合理设置,使走道至前室至楼梯间的压力形成递增分布,形成气墙层层防护防止烟气入侵。
2机械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2.1目前国内外没有统一的机械加压送风量计算方法,根据原理和特点主要可归为四大类:压差计算法、门洞风速计算法、综合计算法及简化计算法;其中压差计算法和门洞风速计算法作为国内常用的两种计算法,在工程消防设计中被设计人员广范采用。
随着工程消防设计类的国家标准的实施、修正与更替以及大量的建筑建成并投入运行,消防研究所、公安消防总队等相关消防机构经过多年实践及大量运行案例得出:开启着火层疏散通道时相对保持该门洞处的风速以及能够保持疏散通道内有一定的正压值,在现实场景中更具防烟效果。
加压送风量计算下面是一个高层的防烟楼梯间的平面图,建筑层数19层楼梯间及前室均不具备自然排演的条件2个门均为1.6X2.0的双扇门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他的加压送风量我们姑且按照放在上面来计算(按照高规中的公式)压差法:先计算A,也就是漏风面积2X1.6的双扇门,其门缝长度是2+2+2+1.6+1.6=9.2m门缝宽度为0.002~0.004m,这里我们取0.004那么一层的漏风面积为9.2X0.004=0.0368m2则十九层总的漏风面积是0.0368X19=0.6992m2防烟楼梯间的压差取50Pa指数1/nX1.25=0.625所以F=0.827X0.6992X50(0.625次幂)=6.668m3/s=24003m3/h风速法我们先来确定参数每档门开启的断面积f=2X1.6=3.2m2断面风速u=0.7~1.2m/s,这里我们取1.2m/s同时开启门的数量,20层以下n=2所以l=3.2X1.2X2=7.68m3/s=27648m3/h通过上面的计算我们可以知道压差法的计算结果和建筑物的层数关系比较密切,是一个正比的关系。
我们的计算所取的参数是按照表格8.3.2-1中采用的“标准工况”所选取的,而得出的结果24003是小于表格8.3.2-1所推荐的风量25000~30000的,而我们也是选择的19层这一个层数(小于20层的最大值)。
这似乎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压差法所计算的风量本来就小?这个公式是否有用?首先,风速法也好、压差法也好,其实都是设计必须要满足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不知道我的逻辑表达有没有错误),如同我们计算新风量,既要满足人员最基本的卫生要求、又要满足保持空调房间的最小正压一样,要取最大的数值。
另外,压差法的实际意义在于一些具体的情况下,比如,楼梯间有外窗(这种情况也是很普遍)的情况下,下面我们根据实际的例子再继续讨论关于上面的计算方法,大家可以先看看,消化一下,有什么问题请踊跃发言。
3.4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量计算3.4.1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
3.4.2 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的计算风量应由本标准第3.4.5条〜第3.4.8条的规定计算确定。
当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24m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应按计算值与表3.4.2-1〜表3.4.2-4的值中的较大值确定。
注:1 表3.4.2-1〜表3.4.2-4的风量按开启1个2.0m×1.6m的双扇门确定。
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可乘以系数0.75计算。
2 表中风量按开启着火层及其上下层,共开启三层的风量计算。
3 表中风量的选取应按建筑高度或层数、风道材料、防火门漏风量等因素综合确定。
3.4.3 封闭避难层(间)、避难走道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间)、避难走道的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少于30m3/h计算。
避难走道前室的送风量应按直接开向前室的疏散门的总断面积乘以1.0m/s门洞断面风速计算。
3.4.4 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满足走廊至前室至楼梯间的压力呈递增分布,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Pa〜30Pa;2 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40Pa〜50Pa;3 当系统余压值超过最大允许压力差时应采取泄压措施。
最大允许压力差应由本标准第3.4.9条计算确定。
3.4.5 楼梯间或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L j = L1 + L2(3.4.5-1)L s = L1 + L3(3.4.5-2)式中:L j——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L s——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L1——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m3/s);L2——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下,其他门缝漏风总量(m3/s);L3——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m3/s)。
3.4.6 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应按下式计算:L1= A k vN1 (3.4.6)式中:A k——一层内开启门的截面面积(m2),对于住宅楼梯前室,可按一个门的面积取值;v——门洞断面风速(m/s);当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均机械加压送风时,通向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均不应小于0.7m/s;当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只有一个开启门的独立前室不送风时,通向楼梯间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不应小于1.0m/s;当消防电梯前室机械加压送风时,通向消防电梯前室门的门洞断面风速不应小于1.0m/s ;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或合用前室机械加压送风而楼梯间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系统时,通向独立前室、共用前室或合用前室疏散门的门洞风速不应小于0.6 ( A l/ A g+1)(m/s);A l为楼梯间疏散门的总面积(m2);A g为前室疏散门的总面积(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