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电离平衡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288.50 KB
- 文档页数:25
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总结物质的电离度与电离平衡常数计算方法总结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组成、性质以及变化的科学。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物质的电离度与电离平衡常数是重要的概念之一。
本文将总结一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计算物质的电离度与电离平衡常数。
一、电离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电离度是指在某种溶液中,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发生离解并形成水合离子的程度。
电离度的计算方法可以依据溶液的浓度和离解度公式来进行。
1.1 浓度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电离度之前,首先需要计算溶液中每种离子或溶质的浓度。
浓度(C)可以用溶质物质的物质量(m)与溶剂的体积(V)之比来表示,即C = m/V。
常用的浓度单位包括摩尔/升(mol/L)。
1.2 电离度的计算方法电离度(α)是指溶液中电离物质的分子离解数与总物质物质的分子个数之比。
在实际计算中,电离度通常用离解度(α)来近似代替。
离解度是指溶液中电离物质离解为离子的程度。
离解度可以通过浓度计算得到。
若溶质A存在于水溶液中,溶液浓度为Ca,该溶质完全离解为离子时,离解度为1。
若溶质只有一部分离解为离子时,离解度小于1。
离解度(α)可以用离解度公式来进行计算:α = (Ca - Cb)/Ca其中,Ca为分子完全离解为离子后的浓度,Cb为实际离解物质的浓度。
二、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电离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与产物浓度的比值的定量度量。
它用于衡量反应的偏向性和反应的速率。
2.1 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一个反应的电离平衡常数(K)可以通过给定反应物和产物浓度的比值来计算。
对于一般的电离反应:aA + bB ⇌ cC + dD其中,a、b、c、d分别为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计量系数。
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为:K = (C^c * D^d) / (A^a * B^b)其中,C、D、A、B分别为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
2.2 电离平衡常数的意义电离平衡常数(K)的值可以用来判断反应的偏向性。
当K>1时,反应向产物方向偏向;当K<1时,反应向反应物方向偏向;当K=1时,反应在反应物与产物之间达到平衡。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6、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表示方法:ABA++B- Ki=[ A+][B-]/[AB]7、影响因素: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如:H2SO3>H3PO4>HF>>H2CO3>H2S>HClO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水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KW= c[H+]·c[OH-]25℃时,[H+]=[OH-] =10-7 mol/L ; KW= [H+]·[OH-] = 1_10-14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2、水电离特点:(1)可逆(2)吸热(3)极弱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①酸、碱:抑制水的电离 KW〈1_10-14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KW 〉1_10-144、溶液的酸碱性和pH:(1)pH=-lgc[H+](2)pH的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
1.将铂电极放置在KOH 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入CH 4和O 2,即可产生电流,此装置称为甲烷燃料电池。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通入CH 4的电极为正极;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 2+2H 2O+4e -=4OH -; ③通入CH 4的电极反应式为:CH 4+2O 2+4e -=CO 2+2H 2O ;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 4+10OH --8e -=CO 32-+7H 2O ;⑤放电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⑥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④⑤⑥D .①②③【答案】B【解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甲烷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氧气得到电子,所以甲烷在负极通入,氧气在正极通入。
由于溶液显碱性,所以选项②④⑥正确,答案选B 。
2. 银锌电池(钮扣式电池)的两个电极分别是由氧化银与少量石墨组成的活性材料和锌汞合金构成,电解质为氢氧化钾溶液,电极反应为 Zn +2OH --2e -=ZnO +H 2O ;Ag 2O +H 2O +2e - = 2Ag +2OH - ;总反应为:Ag 2O +Zn =2Ag +ZnO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锌为正极,Ag 2O 为负极B 、锌为负极,Ag 2O 为正极C 、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区PH 减小D 、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区PH 增大【答案】B【解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所以依据电极反应式可知,锌失去电子,作负极,负极区pH 降低。
氧化银得到电子,作正极,正极区pH 增大。
依据总反应式可知,溶液的pH 不变,所以正确的答案选B 。
3. 电解稀H 2SO 4、Cu(NO 3)2、NaCl 的混合液,最初一段时间阴极和阳极上分别析出的物质分别是( )A .H 2和Cl 2B .Cu 和Cl 2C .H 2和O 2D .Cu 和O 2【答案】B【解析】考查电解产物的推断。
2020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1.已和二甲胺[(CH3)2NH·H2O]在水中的电离与一水合氨相似,关于常温下pH=12的二甲胺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c(OH−)=c[(CH3)2NH2+]B. 加水稀释时c[(CH3)2NH2+]增大c[(CH3)2NH⋅H2O]C. 与pH=2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中性D. 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可抑制二甲胺的电离,电离常数K b变小2.若定义pc是溶液中微粒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则常温下一定浓度的某酸(H2A)水溶液中pc(H2A)、pc(HA−)、pc(A2−)随着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 0.1mol·L−1的NaHA溶液显碱性B. 常温下,该酸的电离常数K a2=10−4.3C. 常温下,c(H2A)+c(HA−)+c(A2−)是定值D. 常温下,pH=3时,c(HA−)=c(A2−)3.常温下,向20.00mL0.1mol·L−1的甲胺(CH3NH2)溶液中滴加0.1mol·L−1的盐酸,混合溶液的pH与相关微粒浓度比值的对数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已知甲胺的碱性稍强于氨,甲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NH2+H2O⇌CH3NH3++OH−B. b点加入的盐酸的体积V<20.00mLC. 将等物质的量的CH3NH2和CH3NH3Cl溶于蒸馏水,可得到a点对应的溶液D. 常温下,甲胺的电离常数为K b,则pK b=−lg K b=3.44.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的HX和HY两种一元酸溶液加水稀释至1000mL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下的电离常数:HX>HYB. 水的电离程度:a<bC. 等体积的pH=3的两种酸消耗相同浓度NaOH溶液的体积:HX=HYD. 浓度均为0.1mol·L−1的NaX和NaY组成的混合溶液中:c(H+)+c(HY)+c(HX)=c(OH−)5.常温下,用NaOH溶液吸收SO2尾气,含硫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φ)与溶液的pH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2SO3的二级电离常数的数量级为10−7B. pH=2.2时,c(H2SO3)=c(HSO3−)C. 由图可知:NaHSO3溶液呈酸性D. pH=6.8时:c(Na+)=c(HSO3−)+c(SO32−)+c(H2SO3)6.相同温度下,根据三种酸的电离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酸HX HY HZ电离常数Ka9×10−79×10−61×10−2A. 相同温度下,0.1mol/L的NaX、NaY、NaZ溶液,NaZ溶液pH最大B. HZ+Y−=HY+Z−能够发生反应C. 三种酸的强弱关系:HX>HY>HZD. 相同温度下,1mol/L HX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小于0.1mol/L HX7.常温下,向20mL某浓度的硫酸溶液中滴入0.1mol/L氨水,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随加入氨水的体积变化如图。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用FeCl3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制备Fe(OH)3胶体B. FeCl3、FeCl2和Fe(OH)3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得至UC 40gNaOH固体溶解于500m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D.根据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2.现有常温下pH=2的醋酸溶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c(H+)=c(CHCOO-)3B.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iC.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口.加入醋酸钠固体可抑制醋酸的电离,但电离常数Ka不变3.在室温下,0.1mol/L100mL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其溶液的pH减小,但又要使醋酸电离程度减少,应采取A.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B.通入少量HCl气体C.升高温度口.加入水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其电离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电解质是可以导电的化合物C.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D .强电解质易溶于水导电性强,而弱电解质难溶于水导电性弱5.已知常温时CH 3COOH 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
该温度下向20 mL 0.1 mol-L _1 CH 3COOH 溶 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 —i NaOH 溶液,其pH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
下列说法中错 误的是( )A. a 点表示的溶液中c(H +)等于10-3 mol-L —iB. b 点表示的溶液中c(CH 3COO -)>c(Na +)C. c 点表示CH 3COOH 和NaOH 恰好反应完全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 2S 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3s2H ++ S2 -,向H 2S 溶液中加入少量CuCW 体,电离平衡正向移动B. KHSO 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KHSO = K ++ H ++ SO 2-,向醋酸中加入少量KHSO 4 444固体,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 .向稀氨水中滴加少量2mol/LNH NO ,溶液,NH +与OH -结合生成NH • H 。
电离平衡状态及特征归纳与分析要点一、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当溶液的温度、浓度以及离子浓度改变时,电离平衡都会发生移动,符合勒夏特列原理,其规律是:1、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在稀释溶液时,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而离子浓度会减小。
2、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因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温时平衡向右移动。
3、同离子效应: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增大了CH3COO-浓度,平衡左移,电离程度减小;加入稀HCl,平衡也会左移,电离程度也减小。
4、能反应的物质: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锌或NaOH溶液,平衡右移,电离程度增大。
要点诠释:使弱酸稀释和变浓,电离平衡都向右移动,这二者之间不矛盾。
我们可以把HA的电离平衡HA H++A-想象成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化学平衡:A(g)B(g)+C(g),稀释相当于增大体积,A、B、C的浓度同等程度地减小即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B、C的物质的量增加但浓度减小,A的转化率增大;变浓则相当于只增大A的浓度,v(正)加快使v(正)>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B、C的物质的量和浓度均增大,但A的转化率降低了,A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了而B、C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了。
A的转化率即相当于弱酸的电离程度。
要点二、电离平衡常数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的比值是—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
用K表示。
2.数学表达式。
对一元弱酸(HA):HA H++A-。
对一元弱碱(BOH):BOH B++OH-。
3.K的意义:K值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越易电离,所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强。
从K a和K b的大小,可以判断弱酸和弱碱的相对强弱,例如弱酸的相对强弱:H2SO3(K a1=1.5×10-2)>H3PO4(K a1=7.5×10-3)>HF(K a=3.5×10-4)>H2S(K a1=9.1×10-8)。
高中化学分步搞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要点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只要具备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其中一个条件的化合物即称为电解质。
(3)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化合物本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时,才是电解质,如NH3、CO2等的水溶液能够导电,但NH3、CO2却是非电解质,因为是NH3、CO2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的NH3·H2O、H2CO3电离出的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使溶液导电的。
(4)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固态NaCl),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Cu);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5)某些离子型氧化物,如Na2O、CaO、Na2O2等,它们虽然溶于水后电离出来的自由离子不是自身的,但在熔融状态时自身却可完全电离,故属于电解质。
(6)电解质溶液里的导电能力由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决定。
要点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完全电离部分电离化学键离子键或强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电离特点无电离平衡,不可逆存在电离平衡,过程可逆书写用“=”号用“”号溶液中微粒只有离子(水合离子)离子(水合离子)和分子示例HCl、H2SO4、NaOH、Ba(OH)2、K2SO4等CH3COOH、NH3·H2O、HClO、H2CO3、H2O等(1)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与其溶解性无关。
某些难溶或微溶于水的盐,由于其溶解度很小,如果测其溶液的导电能力,往往是很弱的。
但是其溶于水的部分,却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仍然属于强电解质,例如:CaCO3、BaSO4等。
相反,少数盐尽管能溶于水,但只有部分电离,仍属于弱电解质。
(2)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与有无外电场无关。
划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标准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划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标准是在水溶液里是否完全电离。
(3)导电能力强不一定是强电解质,强电解质不一定导电能力强。
高中化学溶液离子平衡知识点一、知识概述《高中化学溶液离子平衡知识点》①基本定义: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呢,简单说就是在溶液里,离子的浓度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就是离子生成的速度和它消失(或者说反应掉)的速度达到一样的情况,就好像水池里一边进水一边出水,最后水位不变差不多的道理。
②重要程度:在高中化学里这可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溶液中的很多反应、现象都跟离子平衡有关。
像化学物质的溶解、沉淀的产生、酸碱性这些都离不开离子平衡的知识。
要是这个没学好,很多后面的化学知识理解起来就会很吃力。
③前置知识:你得先熟悉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像物质的溶解性、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这些。
还得知道一些常见离子的性质,比如说哪些离子会和水里面的氢离子或者氢氧根离子有反应之类的。
④应用价值:实际生活里可以用来解释很多东西。
比如说我们刷牙用的含氟牙膏,氟离子和牙齿表面的钙离子等会有个平衡,适量的氟离子可以保护牙齿;还有在污水处理中,加入某些试剂调节离子平衡可以让有害物质沉淀下来,让水变得干净些。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离子平衡是化学平衡里很重要的一部分,溶液里涉及到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还有沉淀溶解平衡都是离子平衡的分支内容。
②关联知识:它和化学平衡的原理是差不多的,就像是同一家族的成员。
和酸碱中和反应、盐类的水解反应都有着特别紧密的联系。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还是有点难的。
难点在于理解那些动态平衡的过程,毕竟它是微观的离子之间的反应。
就像你要想象一群特别小的粒子在溶液里进行着不停的结合又分开的舞蹈一样。
- 关键点:关键是要抓住离子浓度的变化、平衡移动的方向这几个方面。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那可太重要了,无论是平时的小测试还是高考,都是必考的内容。
- 考查方式:会有选择题来考基本的概念,比如问你某种离子浓度的变化对平衡的影响。
还有简答题让你解释一些和离子平衡有关的现象,像碳酸钠溶液为什么显碱性之类的。
第48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2.理解电离常数的含义,掌握电离常数的应用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离的速率和离子结合为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2.电离平衡的特征3.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1-+【易错诊断】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理由。
1.弱电解质溶液中至少存在两种共价化合物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气溶于水,当NH3·H2O电离出的c(OH-)=c(NH4+)时,表明NH3·H2O电离处于平衡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室温下,由0.1 mol·L-1一元碱BOH溶液的pH=10,可知溶液中存在BOH===B++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稀释弱电解质溶液时,所有粒子浓度都一定会减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