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技术实务》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3.99 KB
- 文档页数:2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必考考点
一、消防水系统
1. 消火栓系统
消火栓系统是建筑内消防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必考内容包括:•消火栓系统的基本原理
•消火栓系统的分类
•消火栓系统的组成及相关设备的选型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一种主动灭火设备,必考内容包括: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基本原理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分类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组成及管道设计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水泵选型
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消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考内容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基本原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及相关设备的选型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信号接收和处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控制与监控
三、压力容器安全
压力容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储存压缩气体或液体的装置,必考内容包括:•压力容器的基本原理
•压力容器的分类
•压力容器的设计与制造
•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和维护
四、建筑结构防火
建筑结构防火是消防工程的重点内容,必考内容包括:
•建筑结构防火的基本原理
•建筑结构防火的分类和标准
•建筑防火分区及隔离带的设计
•建筑防火材料的选择与施工
五、火灾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
火灾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是消防工程的管理和应用方面的重点,必考内容包括:•火灾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火灾预防和救援能力的提升途径
•消防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和制度。
以上是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必考考点的,希望能够对广大消防工
程师们在考试中有所帮助。
需要学习的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重点复习以上内容。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必考考点总结1.消防工程设计概论:包括消防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流程和要求,了解设计工作中的各种文件和资料,例如设计任务书、设计文件审查意见等,同时还需要了解消防工程设计报告、规划方案等的编制要求。
2.建筑防火知识:涵盖建筑构筑物的防火设计和施工要求,熟悉各种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划定方法,了解建筑材料的耐火性能要求以及防火隔离带、防火墙、防火门等的设计和安装要求。
3.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包括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布置要求,熟悉消火栓、室外消火栓、室内消火栓、喷淋系统等的设计和安装要求,了解水泵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对消防给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了解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喷头的选择和布置要求,了解防火阀、水池等设备的设计和安装要求,了解灭火水泵的选择和使用,同时还要了解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5.消火栓和灭火器设备:熟悉消火栓和灭火器设备的选择和布置要求,了解各种消火栓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熟悉消防器材的维护和保养,了解消火栓和灭火器设备的修理和报废要求。
6.消防电源和电气设备:包括消防电源系统的设计和布置要求,了解消防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维护要求,熟悉消防电气设备的运行和监控方法,了解消防电源和电气设备的修理和报废要求。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了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布置要求,熟悉火灾自动报警器的选择和布置要求,了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安装和维护要求,了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运行和监控方法。
8.消防排烟和通风系统:了解建筑物排烟和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要求,熟悉排烟系统的布置和通风系统的设计和安装要求,了解排烟系统和通风系统的运行和监控方法,了解排烟和通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要求。
9.消防疏散和逃生系统:熟悉建筑疏散和逃生系统的设计和布置要求,了解疏散和逃生通道的要求,了解安全出口和疏散指示标识的安装要求,熟悉疏散和逃生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要求。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知识点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知识点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对于建筑火灾而言,最初发生在室内的某个房间或某个部位,然后由此蔓延到相邻的房间或区域,以及整个楼层,最后蔓延到整个建筑物。
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
图1-2-2为建筑室内火灾温度一时间曲线。
(一)初期增长阶段初期增长阶段从出现明火起,此阶段燃烧面积较小,只局限于着火点处的可燃物燃烧,局部温度较高,室内各点的温度不平衡,其燃烧状况与敞开环境中的燃烧状况差不多。
由于可燃物性能、分布和通风、散热等条件的影响,燃烧的发展大多比较缓慢,有可能形成火灾,也有可能中途自行熄灭(见图1-2-2中虚线),燃烧发展不稳定。
火灾初期增长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定。
(二)充分发展阶段在建筑室内火灾持续燃烧一定时间后,燃烧范围不断扩大,温度升高,室内的可燃物在高温的作用下,不断分解释放出可燃气体,当房间内温度达到400~600℃时,室内绝大部分可燃物起火燃烧,这种在一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称为轰燃。
轰燃的出现是燃烧释放的热量在室内逐渐累积与对外散热共同作用、燃烧速率急剧增大的结果。
通常,轰燃的发生标志着室内火灾进入充分发展阶段。
轰燃发生后,室内可燃物全面燃烧,可燃物热释放速率很大,室温急剧上升,并出现持续高温,温度可达800~1000℃。
之后,火焰和高温烟气在火风压的作用下,会从房间的门窗、孔洞等处大量涌出,沿走廊、吊顶迅速向水平方向蔓延扩散。
同时,由于烟囱效应的作用,火势会通过竖向管井、共享空间等向上蔓延。
(三)衰减阶段在火灾充分发展阶段的后期,随着室内可燃物数量的减少,火灾燃烧速度减慢,燃烧强度减弱,温度逐渐下降,一般认为火灾衰减阶段是从室内平均温度降到其峰值的80﹪时算起。
随后房间内温度下降显著,直到室内外温度达到平衡为止,火灾完全熄灭。
上述后两个阶段是通风良好情况下室内火灾的自然发展过程。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 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节 燃烧条件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具备三个必要条件的燃烧叫无焰燃烧。
一、可燃物:凡是能及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
可燃物按其 可燃物按化学组成分类: 状态分类二、助燃物:凡是及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
三、引火源: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
四、链式自由基:(有焰燃烧的第四个必要条件)多数燃烧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通过自由基和原子这些中间产物瞬间进行的循环链式反应。
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这些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中的物理现象。
完整的论述:大部分燃烧的发生和发展需要四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链式反应自由基第二节 燃烧类型 一、燃烧类型分类: (一)着火:可燃物在及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及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
可燃物着火方式分为以下几种:自燃(二)爆炸: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 是气体、蒸汽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重要特征: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的压力突变。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一)闪点1、闪点的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及空气形成混合物,遇引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 最低温度。
2、闪点的意义: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必要条件充分条件 可燃物 助燃物(氧化引火源(温度) 同时具备无机可燃物 有机可燃物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 着火爆炸点燃(或称强迫着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引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
化学自燃 热自燃 随着温度的升高 自燃点: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闪点及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
3、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
《技术实务》考点汇总【消防基础知识篇】1.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和温度(引火源)。
2.可燃物的数量是火灾严重性与持续时间的决定性因素。
3.闪点越低,火灾危(wei)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闪点与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
当4.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wei)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5.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wei)险性就越大。
6.气体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如燃气做饭、点气照明、烧气焊等)和预混燃烧(汽灯的燃烧)。
7.液体燃烧分为:闪燃(最低温度)、沸溢、喷溅。
8.喷溅发生的时间与油层厚度、热波挪移速度以及油的燃烧线速度有关。
9.固体燃烧分为: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烟熏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
10.火灾的分类(考试热度:★★★★)11.热量传递 3 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12.烟气流动的驱动力包括室内外温差引起的烟囱效应,外界风的作用、通风空调系统的影响等。
13.建造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衰减阶段。
14.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冷却、隔离、窒息(普通氧浓度低于 15%时,就不能维持燃烧)、化学抑制(化学抑制灭火的灭火剂常见的有干粉和七氟丙烷)。
15.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16.粉尘爆炸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连续性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因初始爆炸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中形成更多的爆炸性混合物而再次爆炸;(2)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普通在几十毫焦耳以上,而且热表面点燃较为艰难;(3)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考点汇总300条
1.消防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责
任制、灭火器材设施的保养和维修等。
2.火灾防控:火灾危险性评估、安全疏散通道与疏散措施、建筑消防
设计、灭火系统与设备的选择和布局等。
3.火灾扑救:火灾的发生和发展原理、火场控制与扑救的基本原则、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火源监控与火灾报警系统的运行和故障排
除等。
4.消防安全检查和评估:建筑物和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要点、消防设
备设施的日常检查和维护、消防安全评估的方法和程序等。
5.消防设施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给水设施、
防排烟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设备的安装和日常维护等。
6.消防通道与安全疏散:建筑物的安全疏散通道的划分和规划、防烟
过程的控制和安全疏散的组织和实施等。
7.消防车辆与消防器材的使用:消防车辆的种类和功能、消防器材的
分类和使用方法、火场救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
8.特种建筑和场所的消防安全:高层建筑、危险化学品仓储场所、地
下建筑物、商场超市等特种建筑和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和技术要求等。
9.火灾事故管理与应急处理: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预案和应急措施、
火灾事故的调查与原因分析、伤员救治与人员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与处理方法。
10.消防宣传和教育:消防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消防演练和逃生演练、火灾事故案例的分析与研究等。
以上仅为部分考点的总结,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考试内容较为广泛和繁杂,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掌握。
在备考过程中,应结合考点进行重点复习和习题练习,同时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和模拟考试的练习。
一级消防师考试《消防技术实务》重点知识点汇总人防工程安全出口形式1.疏散楼梯间人防工程发生火灾时,工程内人员不可能像在地面建筑那样还可以通过阳台或外墙上的门窗依靠云梯等手段救生,只能通过疏散楼梯垂直向上疏散,因此楼梯间必须安全可靠。
设有下列公共活动场所的人防工程,当底层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于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1)电影院、礼堂;(2)建筑面积大于500m’的医院、旅馆;(3)建筑面积大于1000m’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礼堂、多功能厅、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健身体育场所(溜冰馆、游泳馆、体育馆、保龄球馆、射击馆等)等。
2.避难走道避难走道是走道两侧为实体防火墙,并设置有效防烟等设施,仅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当人防工程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数量和位置受条件限制时,可设置避难走道。
避难走道的设置是为了解决坑、地道工程和大型集团式工程防火设计的需要,其作用与防烟楼梯间是相同的,防烟楼梯间是竖向布置的,而避难走道是水平布置的,人员疏散进入避难走道就可视为进入安全区域。
人防工程中的避难走道的设置要求:(1)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避难走道只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时,其直通地面的出口可设置1个,但该防火分区至少应有1个不通向该避难走道的安全出口;(2)通向避难走道的各防火分区人数不等时,避难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设计容纳人数最多一个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之和;(3)避难走道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4)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前室,前室面积不应小于6m2,前室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5)避难走道应设置消火栓、火灾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人防工程安全出口设置要求人防工程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
人防工程有2个或2个以上防火分区相邻,可将相邻防火分区之间防火墙上设置的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考点消防工程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领域,而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则是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严格考核。
在《技术实务》这一科目中,包含了众多关键考点,下面我们来逐一探讨。
一、燃烧基础知识燃烧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理解燃烧的条件对于预防和控制火灾至关重要。
燃烧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可燃物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助燃物通常是氧气,它能支持和帮助可燃物燃烧。
引火源则是能够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常见的有明火、电弧、电火花、高温等。
同时,要了解燃烧的类型。
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着火又分为点燃和自燃,自燃还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爆炸则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二、火灾基础知识火灾是一种失去控制的燃烧现象,它具有多种分类方式。
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火灾可分为 A 类(固体物质火灾)、B 类(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C 类(气体火灾)、D 类(金属火灾)、E 类(带电火灾)和 F 类(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
火灾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和熄灭期。
在初起期,火灾燃烧面积不大,火焰不高,辐射热不强,烟和气体流动缓慢,是灭火的最佳时机。
发展期火势迅速扩大,燃烧面积增大,温度升高,烟和气体流动加速。
最盛期火势达到最大值,燃烧强度最大,放出的热量最多。
熄灭期火势逐渐减弱直至熄灭。
三、建筑防火建筑防火是消防工程中的重要部分。
建筑的耐火等级决定了其在火灾中的抗火能力。
根据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将建筑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
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的划分也是关键考点。
防火分区是指采用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的区域,其目的是限制火灾蔓延。
防烟分区则是在建筑内部采用挡烟设施分隔而成的区域,用于控制烟雾的流动和扩散。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1、燃烧是指可燃物及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2、燃烧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3、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着火三角形):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这是无焰燃烧的必要条件。
4、大部分燃烧的四个必要条件(着火四面体):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这是有焰燃烧的必要条件。
5、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按其处所的状态,可分为固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气体可燃物。
6、常见的引火源有:明火,电弧、电火花,雷击,高温,自燃引火源。
7、燃烧分类:按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按燃烧物形态,可分为固体燃烧、液体燃烧和气体燃烧。
8、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自燃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9、气体燃烧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扩散燃烧比较稳定,火焰不运动,不会发生回火现象;预混燃烧速度快,不扩散,会发生回火现象。
10、液体燃烧的方式有:闪燃、沸溢和喷溅。
11、液态烃类燃烧时产生橘色火焰和黑烟;醇类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
12、含有水分、粘性较大原油、重油、沥青油等有扬沸现象(沸溢和喷溅)。
发生沸溢的时间比发生喷溅的时间早。
13、固体燃烧方式有:表面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阴燃(熏烟燃烧)和动力燃烧(爆炸)五种。
14、属于蒸发燃烧的有:樟脑、萘、松香、沥青、蜡烛、硫、磷、钾、钠等。
属于表面燃烧的有:木炭、焦炭、铁、铜等。
属于分解燃烧的有: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等。
属于阴燃的有:大量堆积的煤、纸张、稻草、锯末等。
15、阴燃是固体特有燃烧方式。
16、几种常见液体的闪点:汽油-50,煤油38-74,酒精12,松节油35,甲醇11。
17、燃烧生成的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丙烯醛、氯化氢等。
两种主要燃烧产物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常见的有毒气体有:HCN(氢化氰)、NH3(氨气)、HCI(氯化氢)、SO2、CO、NO2等。
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知识点讲义一知识点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控制模块数量要求1.任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所连接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总数和地址总数,均不应超过 3200 点,其中每一总线回路连接设备的总数不宜超过200 点,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 10% 的余量;2.任一台消防联动控制器地址总数或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所控制的各类模块总数不应超过 1600 点,每一联动总线回路连接设备的总数不宜超过 100 点,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 10% 的余量。
3.系统总线上应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每只总线短路隔离器保护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消防设备的总数不应超过32 点;总线穿越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
【例题】某建筑高度为88m的民用建筑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需要配备总数为1800点的联动控制模块,故应至少选择()台消防联动控制器或联动型火灾报警控制器。
A.1B.3C.2D.4【答案】C【解析】任意一台消防联动控制器地址总数或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所控制的各类模块总数不应超过1600点,每一联动总线回路连接设备的总数不宜超过100点,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10%的余量。
知识点2消防联动模块分类消防联动模块是用于消防联动控制器和其所连接的受控设备或部件之间信号传输的设备,包括输入模块、输出模块、输入输出模块。
1.输入模块是接收受控设备或部件的信号反馈并将信号输入到消防联动控制器中进行显示。
2.输出模块是接收消防联动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并发送到受控设备或部件上。
3.输入输出模块是同时具备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的功能。
【例题】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器需要接收到干粉灭火系统启动气瓶电磁阀动作反馈信号,消防联动控制器与电磁阀的连接线路上需安装()。
A. 输入模块B. 输出模块C. 输入/输出模块D. 短路隔离器【答案】A【解析】输入模块功能是接收受控设备或部件的信号反馈,并将信号输入到消防联动控制器内进行显示。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技术实务》知识点
(三)建筑消防设施
1.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消防给水系统的类型和特点,分析、判断建筑物室内外消防给水方式的合理性,正确计算消防用水量,解决消防给水系统相关技术问题。
2.自动水灭火系统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和系统特点,针对不同保护对象,分析、判断建设工程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选择和设置的适用性与合理性,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3.气体灭火系统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各类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和系统特点,针对不同保护对象,分析、判断建设工程中气体灭火系统选择和设置的适用性与合理性,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4.泡沫灭火系统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低倍数、中倍数、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的灭火方式和系统特点,针对不同保护对象,分析、判断泡沫灭火系统选择和设置的适用性与合理性,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5.干粉灭火系统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干粉灭火系统的'灭火方式和系统特点,针对不同保护对象,分析、判断干粉灭火系统选择和设置的适用性与合理性,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报警方式和系统特点,针对不同建筑和场所,分析和判断系统选择和设置的适用性与合理性,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7.防烟排烟系统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方式和特点,分析、判断系统选择和设置的适用性与合理性,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8.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建筑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设置的方式和特点,针对不同建筑和场所,分析、判断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选择和设置的适用性与合理性,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9.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的方式和特点,分析、判断系统选择和设置的适用性与合理性,组织研究、制定系统设置的技术要求和运行使用要求。
10.建筑灭火器配置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不同灭火器的种类与特点,针对不同建筑和场所,分析、判断灭火器的选择和配置的适用性与合理性,正确计算和配置建筑灭火器。
11.消防供配电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建筑消防用电负荷等级和消防电源的供电负荷等级.针对不同的建筑和场所,分析、判断消防供电方式和消防用电负荷等级,组织研究和解决建筑消防供配电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