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动力学网上课堂_ch1.2
- 格式:ppt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65
系统动力学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介绍类似或模拟复杂系统和过程的学科,它旨在描述和预测系统的运行行为,以及系统中不同因素之间的依存性和相互作用。
系统动力学注重细节并清楚地描述特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模式,同时也探讨复杂系统中可能出现的行为变化。
它被用来模拟特定系统或自然系统,如病毒传播、气象模式、太阳能系统和非线性动态系统。
系统动力学中的复杂性可以来自多种不同的因素,例如,行为或角色的多样性、激发力的不确定性、规则的合理性、影响的时变性、概念的层次性和不可量化性等。
它也常用于探索系统中间接或非线性连接,以及在不同行为模式和状态变化之间的演化关系。
系统动力学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复杂系统的内在结构以及系统中的各种变量之间的复杂而密切的关系,这些关系不仅影响系统的总体行为,还可以为系统的设计和操作提供重要的指引。
因此,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帮助改善和优化系统行为,从而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有效性和效率。
总之,系统动力学是一种用来研究复杂系统和过程的重要学科,探讨系统行为和中间接关系是其最显著的特点,可以用来识别和预测复杂系统的总体行为,并以此帮助改善系统的性能,它的应用具有极其广泛的前景。
系統动力学目录第一章绪论 (2)1 系统动力学的内涵 (2)1.1系统动力学的概念 (2)1.2 SD模型的基本特点: (2)2 国内外SD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2)2.1 国外SD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2)2.2 国内SD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3)2.3 SD模型的主要应用范围 (3)3 SD建模工具简介 (3)第二章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4)1 系统 (4)2 反馈 (4)3 反馈回路 (5)4 反馈系统 (7)5 系统的结构与描述 (7)6 SD的图形表示法 (8)2、因果与相互关系图 (9)3 流图 (10)4 混合图 (11)5 速率——状态变量关系图 (12)第三章DYNAMO模拟语言 (12)1 DYNAMO中的时间下标 (12)2 DYNAMO的有关规定与规则 (13)2.1 变量名字符的规定 (13)2. 2 代数运算符的表示 (13)2.3 方程的列数 (14)2 .4 变量与常量 (14)3 DYNAMO的方程式 (14)3.1 状态(State,Level)变量方程 (14)3.2 速率(Rate)方程 (15)3.3 辅助(Auxiliary)方程 (15)3.4 表函数(Table Function) (15)3.5 N方程 (16)3.6 C方程 (16)3.7 变量与方程图形表示的通用符号 (16)4 DYNAMO的函数 (16)4.1 延迟函数(Delay) (16)4. 2 平滑函数 (17)4.3 信息延迟 (18)4.4 数学函数 (19)4.5 逻辑函数 (19)4.6 测试函数(TEST) (19)5 DYNAMO的输出问题 (21)5.1 输出语句 (21)第四章一阶系统 (21)4.1 概述 (21)4.2 一阶系统的重要参数 (22)4.2.1 指数增长及其参数 (22)正反馈系统 (23) (23)4.2 .2 正反馈过程的特征 (25)负反馈系统 (25)4.4.1 负反馈结构的因果与相互关系图、流图与方程式 (26)4.4.2 负反馈系统的特性 (27)4.4.3 寻的负反馈系统的行为的三种模式 (27)(1)GL> 0,LEV≥0,(LEV(0)-GL)< 0; (27)4.5 负反馈系统的补偿特性 (28)4.5 S形增长的反馈结构 (29)4.5.1 S形增长的系统内部结构 (30)第五章模型与方程的建立 (30)5.1 状态方程 (30)5.1.1 状态方程的标准格式 (30)5.1.2 状态变量的确定原则 (30)5.2 速率方程 (31)5.3 辅助变量方程 (35)5.3.1 辅助变量的确定原则: (35)5.3.2 辅助变量方程的代数表达式 (36)5.4 模型的参数 (36)5.5 方程的初始值 (37)5.5.1 模拟从平衡状态开始 (37)5.6 DYNAMO的差错问题 (38)5.6.1 错误分类 (38)5.6.2 常见的其他错误 (39)5.7 构思模型与建立模型方程的原则 (39)5.7.1 构思模型结构的原则 (39)第六章模型的正确性、有效性、信度与检验 (39)6.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检验 (39)6.1.1 模型结构适合性检验 (39)6.1.2 模型行为适合性检验 (39)6.1.3 模型结构与实际系统一致性检验 (39)6.1.4 模型行为与实际系统一致性检验 (40)6.2 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步骤 (40)《系统动力学导论》主要参考书1、贾仁安, 丁荣华编著. 系统动力学-反馈动态性复杂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陶在朴. 系统动态学——直击《第五项修炼》奥秘. 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53、彼得·圣吉. 第五项修炼4、王其藩著. 社会经济复杂系统动态分析.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25、苏懋康著. 系统动力学原理及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16、王洪斌. 系统动力学教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07、王佩玲. 系统动力学——社会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方法.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8、系统动力学,钟永光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99、环境模拟:环境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导论(美) Andrew Ford 著,科学出版社,200910、社会系统动力学:政策研究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系统动力学引言系统动力学是一种研究复杂系统行为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方法,它将系统看作是一系列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建立模型来描述系统的行为变化。
这种方法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分析系统的特性,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系统的动态行为。
本文将介绍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系统动力学的核心概念包括系统、变量、关系和行为。
系统指的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可以是物理系统、社会系统或生态系统等。
变量是系统中的量化指标,用于描述系统的状态。
关系则表达了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关系。
系统动力学通过建立数学方程来描述这些关系,从而揭示系统的行为模式。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动态反馈和延迟效应的。
动态反馈指的是系统中的变量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即某变量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变量并反过来影响自身,形成一个闭环系统。
延迟效应则指的是系统中的变化不会立即产生对应的响应,而是有一个时间滞后的过程。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和分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系统边界定义:确定所研究系统的边界和范围,明确需要包含的变量和关系。
2.变量识别和定义:识别系统中的各个变量,并定义每个变量的含义与度量方式。
3.关系建立:建立变量之间的关系及数学方程,描述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
4.参数设定和初始条件:确定模型中的参数和初始条件,以反映实际情况。
5.模型求解和分析: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求解模型,并进行灵敏性分析、稳定性分析等。
6.结果验证和应用:验证模型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并将模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系统动力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系统动力学在多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管理决策、环境保护、经济学、社会学等。
管理决策系统动力学可以帮助决策者理解和分析复杂的管理问题,并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一个公司管理团队可以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来研究市场需求、生产能力和供应链等因素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从而制定战略决策和管理措施。
系统动力学教程© 1992-2005 XJ Technologies Company Ltd. 版权所有© 1992-2005 XJ Technologies。
保留所有权利。
XJ Technologies Company LtdAnyLogic@/products/anylogicContents目录关于此教程 (1)1. 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2)1.1 创建一个新工程 (2)1.2 分析此模型 (3)1.3 将客户和潜在客户建模为存储体(stock) (4)1.4 将购买建模为一个流 (6)1.5 定义购买流对人群的影响 (6)1.6 加入常数 (8)1.7 定义存储体(stock)的初始值 (10)1.8 加入从属动作(auxiliary) (11)1.9 定义购买率公式 (11)1.10 查看因果依赖性 (12)1.11 配置仿真 (13)1.12 运行模型 (14)1.13 查看变量的值 (15)1.14 用图表显示变量的变化 (15)1.14.1 查看客户和潜在客户数目动态信息 (15)1.14.2 查看购买率 (17)1.14.3 查看不同购买源的贡献 (17)1.15 创建一个显示台(show-bench) (18)1.15.1 创建动画图 (18)1.15.2 创建动态的存储体(stock)和流图 (19)1.15.3 加入控件 (23)2. 扩展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27)2.1 加入替代性购买逻辑 (27)2.1.1 建模产品丢弃率 (27)2.1.2 修改动画 (29)2.2 建模需求循环 (31)2.2.1 向我们的模型中加入实验数据 (31)2.2.2 用公式表示购买比例 (33)2.3 建模一个推广战略 (35)2.3.1 建模广告支出 (35)2.3.2 建模一个推广计划 (37)2.4 优化产品的市场进入战略 (39)2.4.1 查看市场饱和度 (40)2.4.2 配置优化 (41)2.4.3 运行优化 (43)3. 总结 (45)关于此教程AnyLogic TM支持多种不同的建模技术。
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系统动力学是一种研究复杂系统行为的方法,它基于一些基本原理。
本文将探讨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人类的视角刻画明确,使读者感到仿佛是真人在叙述。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反馈环路。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许多系统都存在着反馈环路,它可以是正向的或负向的。
正向的反馈环路会增强系统的变化,而负向的反馈环路则会抑制系统的变化。
例如,当温度上升时,人体会出汗散热,从而降低体温,这就是一个负向的反馈环路。
另一个基本原理是动态平衡。
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的状态会随着时间而变化,但最终会趋于某种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系统会在平衡状态中保持一定的变化和调整。
例如,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但最终会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系统动力学还强调整体性和相互作用。
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中的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它们的变化会互相影响。
一个系统的行为不能仅仅通过研究其单个部分来理解,而需要考虑整体系统的特性和相互作用。
例如,一个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不能仅仅通过改善某些道路来解决,而需要综合考虑道路、公共交通、人口数量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系统动力学还关注时间延迟和非线性。
许多系统在作出反应时会存在时间延迟,这意味着系统的变化不会立即发生,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此外,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的行为不一定是线性的,即系统的输出并不总是与输入成正比。
系统的非线性行为可能导致出乎意料的结果,需要通过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预测。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反馈环路、动态平衡、整体性和相互作用、时间延迟和非线性。
这些原理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复杂系统的行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来研究和预测系统的变化。
通过人类的视角刻画,让读者感受到这些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使文章更具情感和自然度。
《系统动力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系统动力学课程编号:066306英文名称: System Dynamics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应开实验学期:第五学期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0 实验学时8 课程总学分2.5 实验学分0.5实验者类别:博士适用专业:管理科学、工业工程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系统工程一、课程简介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缩成SD),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科学,也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交叉的综合性的新学科。
它是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它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横向科学。
SD理论的基本点是强调系统的观点、整体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运动分的观点。
SD 的模型模拟是一种功能——结构的模拟,SD模型可视为实际系统的实验室,它特别适合于分析解决社会、经济、生态和生物等非线性复杂大系统的问题。
从面向工程的指导思想,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对一个给定的实际系统,能正确建立其模型并由之预测系统的动力学行为。
这是培养学生面向工程、认识和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门课程,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任务与要求通过课程实验,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于系统管理与实践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进行复杂系统的建模、仿真、分析、决策等能力。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实验方式:学生一人一机,独立实验,注意记录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基本要求:实验前,学生要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实验时,要认真上机,做好观察分析和记录;实验后,按要求编写实验报告。
96四、实验项目设置1.必修/2.选修/3.其它五、参考书目教材:《系统动力学》,王其藩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1998年。
参考书:《系统动态学》,陶在朴编,中国税务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六、实验报告要求每个实验均按统一格式编写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