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模式初探

“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模式初探

“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模式初探
“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模式初探

“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模式初探

【摘要】2014年以来,我国陆续发布《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等文件,坚持放、管、服、落结合,让科研人员潜心研究,为激发科技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激发了广大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

新时期背景下,如何构建顺应时代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探索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是我国大多数高校所面临的切实问题。本文旨在探索一条符合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实际情况和需求,以全面落实“放管服”政策,提升科研生产力为目标的科研管理模式。

【关键词】“放管服”;科研;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放管服”有关政策要求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能否将政策落到实处,并达到相应目标,直接反映了学校的科研管理水平。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应先从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入手,逐步分析其成因和解决方案。

一、“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自科技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计〔2012〕86号)以来,对科研项目法人责任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文件发布后,落实项目承担单位法人主体责任更是被屡屡强调。

然而在实际执行中,一些法人单位存在思想观念转变不到位、管理自主权下放不及时的现象,对一些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问题缺乏察觉、缺少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类案件层出不穷,如某大学教授王新海贪污案,陈哲宇贪污案等,更暴露出部分单位法人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出现了所谓“放而不管,服之失察”的现象。

落实法人责任制是贯彻执行“放管服”有关政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这样的形势下,面对众多科研项目,如何具体落实法人责任?这是项目承担单位应该认真思考和推动落实的问题。

2.单位内部风险控制系统不完善

所谓内部控制风险,就是指影响内部控制功效发挥和目标实现或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不确定性。我国的内部风险控制应用最早来源于企业,近年来得到各大高校的广泛重视,并逐渐有针对性的加以完善。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还未完成内控制度梳理,在风险

点识别、风险评估、内控制度制定、执行力管控、权责职能、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和有效监管等领域存在问题。部分高校虽已完成相应内控制度建设工作,但实际执行不到位,缺乏统一领导,各部门无法有效沟通,导致内控建设流于形式,未能起到根本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就很容易引发各种风险,例如贪污、渎职、过失、违反政策法规等。

内控制度建设是一项常态化建设,往往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能否高度重视并采取合理手段进行完善执行是我国高校落实“放管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3.管理部门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无法实现全面信息化,还停留在纸质数据申报、审批的层面,数据无法联通,各部门成为信息孤岛。科研与财务部门缺少科研经费管理的必要信息化手段,如数据接口、科研预决算管理平台、数据分析平台等等,以至于科研财务人员办公自动化水平较低,且只能依据传统方法和个人经验对科研项目进行筛查,缺乏必要的比较分析,同时容易导致科研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增加科研人员事务性工作负担,降低科研工作效率。这显然与“放管服”背景下科研经费管理目标相悖。

随着“放管服”有关要求的不断推进,我国高校能否在信息化领域取得进步直接决定了其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信息化推进还停留在各部门独自开发,各

自为政的阶段,与科研经费管理相关的内部办公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往往无法及时共享数据,部分高校虽然完成了数据对接,但受限于开发水平、重视程度等因素数据共享效率不高。

大数据时代下,高等学校行政服务信息化改造势在必行,20年前我们还在手工记账,10年前我们还在窥探会计电算化,而今财务大数据、云存储、云计算都已不是新鲜事物,我国高校如果还停留在被动升级,被动推进的局面,那么落后就是一种必然,在大家都在探索信息化改革的阶段,敢当“弄潮儿”,敢为人先才能立于不败,只有不断解放服务思想,才能不断解放科研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便利化程度。

4.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流于形式

《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创新服务方式,让科研人员潜心从事科学研究。项目承担单位要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为科研人员在项目预算编制和调剂、经费支出、财务决算和验收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科研财务助理所需费用可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情况通过科

研项目资金等渠道解决。”

实际执行过程中,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立了财务助理制度,但是存在制度不完善、细则不明确、准入不限制、执行

不到位、培训不及时等问题。一些高校虽然制定了相应制度,但是内容比较粗糙,缺少必要的流程和实施细则,对科研财务助理的准入缺乏限制,存在“用人唯亲”的问题,科研财务助理缺少有效的管控部门,人事、科研、财务等部门职责权限不清晰,管理、备案、培训、考核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项目组缺乏财务助理聘用管理制度,部分助理存在年龄偏大、业务水平较低、基本财务技能薄弱等问题,以至于科研财务助理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无法及时提供各项专业化服务,甚至沦落为单纯的“财务报销员”。

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是一项我国鼓励开展的创新服务方式,是“放管服”要求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绝不能流于形式,点到为止,应该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考核准入、统一管理、重视培训,使之起到辅助科研人员财务工作,减轻科研人员压力的作用。 5.科研政策落实不到位为贯彻落实“放管服”等有关要求,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和通知,然而部分高校响应较慢,重视度不够,未能及时根据我国有关要求调整本单位相关规定或规定落实有

偏差,导致政策贯彻不到位,有关要求未落实,存在“国家开了三米的门,到下面只留下三厘米的缝”情况,使得我国的政策红利遭到稀释,极大的影响了学校科研项目的健康有序发展,损害了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

二、“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模式构建

1.建立完善的法人责任制管理模式

一套完善的法人责任制组织管理模式应从上之下包含

学校管理层、各职能部处、院系和项目组,每个层面各司其责,相互监督,同时加快建章立制,并且形成稳定的沟通机制,确保管理落到实处,绩效得以考核。

以人为本的原则贯穿于落实法人责任制始终,法人责任制的核心是各类责任人。学校管理层是决策人,负责宏观调控学校各类科研项目的管理政策和制度,把方向,调节奏,促发展;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是管理人,负责项目申报、执行、结题、成果等全过程管理,帮捋顺,辅核算,促转化;学校内部审计机构及院系是监督人,负责对科研项目的进程进行监管,确保其符合我国和学校有关要求,对于科研不端行为严肃查处,以儆效尤,整饬内部风气,打通项目组与院系和学校管理层的沟通桥梁,为科研项目有序实行保驾护航;课题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应确保科研项目真实可信,项目研究及时准确,科研经费使用合理合法,对项目组成员有效领导,对参加单位负有监管职责。

一般高校都制定了本单位的科研管理制度,包括科研项目、资金、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管理办法、规定,对本单位科研项目治理的主体、职责、流程、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这种管理办法、规定为项目治理主体及各相责任人开展项目治理和管理提供了依据。“放管服”要求背景下,及时更新

本单位相关的管理办法,特别是针对关于部分管理权限下放的事项,应该明确审核审批程序及要求,为承担单位承接好、使用好这种权利提供制度条件。单位内部应建立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处理科研项目治理事宜、开展科研项目监督与检查、进行风险控制与绩效管理等事宜。建议承担单位定期形成本?挝豢蒲邢钅恐葱星榭霰ǜ妫?对科研项目的执行绩效、风险状态等进行全面的总结,对合理控制绩效偏低的项目、较大可能发生的风险事项给出处理建议,定期由决策层审核该报告,也为相关管理人了解科研项目提供基础性材料。

2.健全内控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校行政服

务水平和科研管理水平,降低各项系统风险。内控管理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统一思想,建章立制

首先要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对内控建设要足够重视,不能单纯的将内控风险视同单位内部资金风险或部门风险,要提高贯彻执行内控制度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全方位参与。其次要加快内控制度的建立,确保行政流程全覆盖,使各部门明确职责,权利行使有据可依。

(2)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高校应不断推进机构改革,“精兵简政”,推行“小机关,

大服务”理念,不断简化服务流程和事项,探索“一站式”服务中心模式,为单位内部控制的构建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3)明确风险评估机制

高校内部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提高各层级各部门风险意识,对于重大事项应进行集体决策,将风险评估与决策机制常态化运行,确保能够及时识别风险、应对风险,避免损失,提高单位风险抗压能力。

(4)重视监督管控工作

高校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单位领导层应确保监管部门能够独立行使权力,自主开展各项工作,明确奖惩制度,做到“赏必彰,惩必处”。

(5)建立内部沟通机制

学校各部门作为内控建设的各个要点需要独立开展工作,但同时不能忽视有效沟通,因为学校的各项业务与各部门存在不可分割的相关性。所以,单位内部应定期召开内控工作协调会,及时了解各部门的进展和需求,确保政策上行下达,推进如臂使指。

(6)建立内控评价机制

每一个服务事项都应在事后进行绩效评价,及时发现流程中的不足之处,根据评价结果的优劣调整下一步工作的重

心,将落实内控制度的责任明确到部门个人,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实施。

“放管服”背景下的高校内控模式应包含促进学校战略发展、确保各项事务合法合规、保证资产资金完整安全等控制目标,通过对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监督等控制要素进行有效梳理和整合,不断健全内控管理体系,对应具体的操作流程而言:一是建立业务流程细化表,规范业务操作;二是建立风险监控表,查找风险点,提出解决方案;三是对应风险点,明确领导责任和部门责任,规范权力运作。

如果说法人责任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那么内控建设则体现了都鄙有章的运作机制,也是其他内部管理模式的基础。

3.建成单位内部科研信息化管理服务模式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建成完善高校的内部科研信息化管理服务模式是提升科研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一套成熟的科研信息化管理服务模式应包含管理机构、信息化目标、信息化方案等环节。

一是应设立科研信息化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担任小组领导,由各部门院系领导担任成员,负责信息化方针制定,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形成学校、部门、项目组的三级管理体系;二是设立科研信息化专项办公室,由信息化领导小组直

接领导,负责协调各部门信息化工作,上传下达;三是建立会议报告机制,定期举办科研信息化工作推进会,及时报告进展,梳理下阶段任务目标;四是按照学校信息化实施方案统一部署,各部门的科研信息化工作都应与学校的统一部署相契合,避免闭门造车,各自为政的情况;五是制定科研信息化发展目标,按照主体可以分为学校目标与部门目标,按照时间可以分为长期目标和阶段目标,目标包括校园网络软、硬件升级优化、学校及部处办公系统升级、各部门系统对接、定制软件研发等等;六是健全内部公开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科研项目内部公开,包括项目承担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等,确保科研经费使用能够得到有效监管。

在一套合理成熟的科研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应该可以实现科研项目的全过程数据管理,包括项目申报、项目批复、预算管理、经费使用、变更审批、决算管理、审计验收等,从学校角度来说,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节省机关人力资源,强化内控,提升效能,从教师角度来说,也可以节省教师精力,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例如,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教师的项目申报、信息检索、预算调整、决算申报等工作均可以通过科研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完成,部分以前需管理部门现场审批的事项可以自行完成,这体现了“放管服”中的“放”;科研财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数据交换及时了解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及任务进展

情况,审批事项由网上完成,统计数据更加全面可靠,这体现了“放管服”中的“管”;?各部门实现线上互联,优化审核流程及事项,利用信息化手段使科研人员能够更明确的掌控项目信息,实现“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走路”,这体现了“放管服”的“服”。因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能够使科研“放管服”政策得以彰显。

4.制定科研财务助理培训管理模式

制定科研财务助理培训管理模式是实现“放管服”的重要方式,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那么如何让科研财务助理真正达到专业的程度呢?只有通过不断的培训和管理。

一是要制定科研财务助理管理制度,使科研财务助理的聘用、培训、考核、管理有章可循;二是要明确科研财务助理的管理主体,人事管理应在学校人力资源部门,日常管理应在学院及科研项目组;三是要明确科研财务助理的培训主体,可以是学校人力资源部门、科研管理部门或财务管理部门;四是要建立培训制度,定期举办科研财务助理培训,涵盖财务报销业务、项目预决算审核、项目审计等;五是建立考核制度,明确科研财务助理的职责和考核指标,适当予以量化,奖惩分明,通过激励和惩戒提高科研财务助理实际工作效率。

科研财务助理培训管理模式由学校相关部门承担对科研财务助理的管理和培训,能够基本保障科研项目组的日常

需求,把科研人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让科研人员潜心从事科学研究,极大地提高了项目组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是“放管服”有关要求的集中体现。

5.建立科研政策落实成效评价模式

科学合理的科研政策评价体系是“放管服”落到实处的有力保障。高校行政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应兼任科研政策落实评价机构职能,并设立政策制定组、督办组、协调组等小组,分工落实政策评价工作。

一是政策制定组负责协助各部门按照我国有关要求制定或修订科研管理相关规定,细化实化政策规定;督办组负责督促各部门政策落地,狠抓执行;协调组负责沟通各部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打通“堵点”,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量化政策落实成效评价指标,使科研政策的实施成效能够量化考核。考核指标例如科研经费执行率、绩效使用率、固定资产使用率、科研成果转化率等等,通过指标的比较,分析政策执行成效。

三是建立政策执行反馈机制,政策制度的出台往往具有时效性、指向性和局限性,能否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增??科研人员改革的成就感和获得感,还应向科研人员本身

要答案。建议高校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建立反馈机制,定期以问卷、座谈会、宣讲会等形式倾听科研人员的诉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对科研管理政策进行合理修订,使之更符合“放管服”的有关要求,能够真正促进科学研究发展。

三、结束语

“放管服”政策强调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其落脚点在于扩大高校、科研院所管理权限,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营造良好环境,实施的保障在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问题,合理的科研管理模式贯穿始终,通过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从而确保高校能够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造力,增加科研人员的“获得感”与“认同感”,提升高校科技生产力。

参考文献:

[1]黄振胜,张嘉祺. “放管服”背景下N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研究[J].会计之友,2017(24).

[2]张剑飞. “放管服”政策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新思路[J].经济研究导刊,2017(29).

[3]刘静. 高校科研“放管服”改革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7(12).

[4]章欢平. 高校内部控制及其体系的构建[J].绍兴文理

学院学报,2015(12).

一、科研管理的二级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及主要问题

一、科研管理的“二级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及主要问题 目前多数高校在科研管理上采取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即在学校科研处领导下,各个院系设置科研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科研管理。其中,高校科研处是一级管理单位,院系科研管理部门是二级管理单位。 现有的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实线为目前运行良好的部分,虚线为目前亟待加强的部分)。在目前的“二级管理模式”中高校科研处基本上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行政管理部门,即按照国家科技主管部门的要求,对科研项目进行被动管理。在过程管理中由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发出指令(1),高校科研处制定相应的办法,下达给院系科研管理部门(2),由院系科研管理部门通知教师来执行(3)。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高校科研处还是院系科研管理部门都是被动地按照上级指令执行。教师在“二级管理模式”中是最终执行者,在科技重大项目的组项中高校科研处往往直接与教师进行沟通(4),教师也会把掌握重大项目的信息反映到高校科研处(4′),教师与高校科研处双向交流的过程比较顺畅。另外,对于高校比较有优势的研究领域,国家科技主管部门会聘请该校教师作为专家对项目进行咨询和评审(5)。以上描述的是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这种被动的组织模式很难发挥“二级管理模式”更能激发院系和教师积极性的优势。在这里有两个重要的问题:①信息流在“二级管理模式”中往往是单向的,存在断裂现象,导致了科研管理信息的不畅;②“二级管理模式”的执行是被动的,导致了在这种运行机制下院系和教师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能来事照办,很难满足科研工作要以国家目标为牵引,主动提出和组织符合国家重大需求项目的要求。 二、研究高校“二级管理模式”中科技重大项目组项问题的重要意义 科技重大项目是指针对国家目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优势力量进行联合攻关,经费投入大,人员配备多,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科研项目。包括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部重大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冯鑫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结合新形势下的特点,分析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并对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办学主体多元化,高校对象普及化,这对于高校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工作也将接受新的挑战。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生数量剧增,加之当代青年思想活跃,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市场经济的重利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切感受到,现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难做了。这就要求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再沿袭过去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 一、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 1、忽视理论学习与研究。长期以来学生工作在客观上存在着人手少,任务重的问题,学生工作者大多陷于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在主观上仍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忽视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对学生管理教育的基础规律很少加以研究,故而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面临新的人才观、质量观的要求,人们对学生管理工作普遍感到困惑,不知从何入手。于是采取观望等态度者有之;凭老经验应付日常工作者有之;认为只要采取习惯性做法就可以不出差错者有之,由于教育传统观念的长期影响,再加上缺乏教育理论的熏陶,高校学

生工作往往忙于事务,流于形式,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学习与研究。 2、重管理轻服务。受传统习惯和经验主义的影响,学生工作常常重管理,轻服务。“管好学生”经常成为学生工作者的口头禅。在这种管理的约束下学生就好像是生活在襁褓中的孩子不能独立,个性得不到发展,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一句口号。从学生工作本质上看,它应该是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应重视并相应确立学生学校的主体地位,相应满足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愿望,在严格规章制度管理、强调自律与他律的同时,将管理变为更深层次的服务,真正把“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落实到日常学生工作中去,扎扎实实地提高服务质量。 3、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校学生工作具体可概括为: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等等,除了“两课”教育是在课堂上完成,其他工作都是在课堂以外时间进行的。例如,为了摸清学生思想生活、学习情况,就需要学生管理干部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和学生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从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再比如,高雅的艺术活动、高品位的学术讲座也大多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举办,以活跃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知识,这就需要有学生的参与认同方可收效。可见,学生工作的弹性很大,工作的情况也很难用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衡量,关键在于建立学生工作激励机制,一方面,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表现量化考核,建立档案,搞好综合测评,推进学风建设,另一方面,鼓励调动学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工作的质量。

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现状 高校信息化建设正处在逐渐深入阶段,但信息化管理系统与校园实际情况存在误差,因此,系统的适用性与功能性均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化程度也亟待提升。同时,部分高校信息化建设速度存在过快现象,无法与现有教学资源对接,出现信息孤岛的问题。高校在信息化教学管理中,虽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却无法得到相应回报。在实际应用角度来看,教学管理体系服务与校园教学工作,若系统脱离教学环境,将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真正的辅助功效。可见,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应进一步提升[1]。 二、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1.构建信息化教学管理组织 构建一支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可为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提供保障。该组织应保证具有整体性、完善性、权威性,且其中应包括学校信息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小组、内部信息化教学技术职称服务部门等。该组织机构应立足于校园整体,同时,该组织机构应为校园最高决策机构,以此构建完善的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促使其与校园实际接轨。

2.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的有关规范 高校应准确定位信息化教学,并对其保持清晰的认知。将信息化教学在校园有关政策中体现出来,并不断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规范的内容应包含机构、工作规范、人员管理规范等。机构规范主要包括对信息化教学管理性质的定义,职责权限定义等。而工作规范则主要针对信息化教学所承担的主要责任,如硬件资源建设、软件资源开发、校园实践等。总之,规范应立足长远目光,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价值,在全校范围内构建、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有关规范。 3.构建科学的信息处理系统 教学管理系统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结合的根本手段。信息化教学管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为实现教学管理网络化、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利用该系统,构建更加先进、可靠、完善的技术平台。 (二)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实践路径 1.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教学的主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并运用当代教学方法、理念进行学习。传统思想观念认为信息化教学管理仅表现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信息化教学管理不再仅局限于技术的使用方式,还要包括当代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利用。因此,要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转变思想观念,进而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实践途径

学校扁平化管理模式汇编

学校扁平化管理模式——年级部管理 李金池 管理是质量的保障,创新是进步的灵魂。由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师生人数快速激增,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学校的超常规发展。实现学校管理的扁平化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法宝。我校拥有学生六千余名,教职工四百余名,2010年李金池校长上任伊始,在我校推行年级部管理,通过良性竞争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并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突破。级部体系更新管理模式 学校的发展带来办学规模的扩大,而学生的增加又使学校管理的压力逐渐变大。实行低重心管理是缓解学校管理压力的有效途径,是发展优质教育的必行举措。我校确定“管理重心下移,领导工作下沉”的“低重心管理”思路,即实施以级部主任为核心的级部管理负责制,改变“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传统管理模式,以此来实现学校管理模式的全面更新。我校在每个年级成立年级部,设立级部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级部主任处于全年级管理的中心地位,对年级部的整体工作全面负责。学校从教学一线遴选不但业务素质高而且教学成绩突出的级部主任,他们都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 一个年级部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由级部主任在竞聘上岗时聘任。在学校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年级部主任在这些教师中再任命各学科组组长,并安排组长负责组织本学科的具体教学工作。对于本级部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选拔,级部主任也遵循“重师德、看能力、讲成绩”的原则,并依照高三、高二、高一的顺序进行教师的选拔。 实施级部主任负责制,使年级部具有了相对独立的管理权,有利于本年级教育教学任务的统筹安排。各位年级部主任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对教学工作进行管理,工作起来更因地制宜,符合实际。实施级部主任负责制,简化了学校各处室职能,其只负责对各年级部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协调和评估,能够将本职工作开展得有的放矢。学校则通过处室管理级部或直接抓年级部,做到宏观调控,统筹帷幄。 实施级部主任负责制的改革实践,是对传统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创造性地发挥了年级部的团体作用,变个人激励为整体激励,使学校管理走向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系列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竞争链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处于高效运转的竞争网中。教学工作各环节展开的良性竞争激发了教师个体的竞争意识,推动教学工作的动态运行。严密完整的竞争网络,是对以往线形教学模式的颠覆,为实现教学工作的动态运行提供着动力保障。我校通过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打团体战。在教学评价中,学校关注个人成绩的同时,更多的重视团体成绩,如重点研究分析平行的级部之间、学科组之间、班级之间成绩的差距,并督促提高。良好的合作导向使学校形成众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小团体”,在团结协作中良性竞争。 合作是基础,竞争为手段。以“双轨制动系统”为主线的教学质量竞争模式,可以极大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教学活动随时充满生机与活力。学校引导教师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这种不断的借鉴与超越,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动力源。 环环相扣实现动力运行 管理的创新使得学校各方面工作实现动力运行,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决策系统,各处室、年级部相互配合支持的执行系统,由教育处、教务处、课改处等落实的开放式监督系统,学校校长行政办公会、处室例会、级部例会有机结合的反馈系统。通过这四个动力系统,学校各项工作犹如装上了动力装置,实现高速、高效运行。 制定计划,展开目标。一切管理活动都围绕着如何实现管理目标而展开。学校管理的首要内容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以此制约、引导、凝聚、激励全体师生员工出色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从而获得办学的成功。 学校确定总目标,年级部在执行过程中把总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的子目标。因此,学校的管理

中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比较与思考

中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比较与思考 主要对中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初步比较。希望在与国外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比较时能发现国内教学管理模式的不足加以改进,挖掘国内教学管理模式的长处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并提出了人文管理和科学管理融合、国际性和中国特色等建议。 标签:中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教学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是高校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而对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与外国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可以寻找到我国教学管理模式的不足和独有的特点。不足之处要进行改进,而独有特点要发扬光大。 一、中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异同点探寻 对各国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比较会发现一些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改正自身错误更好地向前发展。 从时间的发展顺序看中国高校管理模式的发展,会发现有着明确的阶段性变化。反观国外亦是如此。又因为地域、观念的不同,各地又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但仔细观察研究会发现现存不同教学管理模式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或多或少又都遵循着同一条规律发展。只要摸清了这条规律,就能在我们自身发展中做到有所借鉴,少走弯路。 国内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有一种较多人提及的分类方法是以理论基础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把我国现有教学管理模式分为经验型、行政型和科学型等三种。而国外现有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因各国历史、地缘等多种原因又有不同的分类:以英国为代表的社团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以欧洲大陆(法、德)为代表的科层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是国外最为明显的三种分类。两者表面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联系,用心比较思考会发现其中的微妙关联。本文试着从以下几点进行比较。 (一)经验型教学管理模式与社团型管理模式 虽然这两者一个是从管理理论理念命名,一个是以管理者命名,但深究其本质会发现一些有趣的共同点。两者可以说都是最早出现的现代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经验型早于其他两者最早出现在中国高校中;而社团型更是可以说有着最悠久历史的现代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不管是人类思维模式大致相同,还是各种社会发展都遵循着相同的规律,中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都选择了大致相同的起点。之所以说两者是大致相同的可以从分析其本质见得。 所谓经验型教学管理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这是一个以经验为中心的教学管理

科研院所科研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科研院所科研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科研管理工作是科研院所日常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科研院所战略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得以实现的关键。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完善,科研管理工作的工作模式和工作重心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不同,科研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虽然如此,目前科研院所的科院管理工作仍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仍旧需要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因此,本文就对我国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据此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科院院所科研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所助益。 一、科研院所科研管理的现状 第一,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虽然近些年来,根据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使得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科研院所的整体结构也相应的发生了诸多的变化。但是仔细研究可以发现,目前的科研院所管理体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仍旧无法完全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大发展的需求,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科学性和系统性有待提

升等方面。 第二,创新意识薄弱。 在我国,很多科研单位都是国有企业,或者是属于国家科研单位,而与此相对应的,其承担的项目也多是来自国家计划的科研项目或是上级部门的科研需求,一般就是国家的科研计划就什么,就申报什么,上级部门需要什么,就申报什么,而却很少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去考虑、分析和研究,以致于在科研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除此之外,科研单位在科研管理的过程中,重视研究成果的申报,而且却轻视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转化这一点,也同样凸显了科研院所在开展科研管理工作中创新意识薄弱的问题。 第三,管理模式单一。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科研院所的科院管理模式过于单一,绝大多数科研院所的项目管理模式均采用的是课题负责的方式。在这样的课题负责制的管理模式,虽然有助于激发课题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充分发挥课题负责人的能动性,让课题组成员能够将精力完全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去。但是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特别是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需要进行沟通和协调时,在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下,沟通协调起来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简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简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人才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必须要重视人才的培养。针对河北省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暴露出的培养学生目标不明确、师资水平较低、管理模式落后、不能及时把握最新信息、转变自身管理模式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以完善河北省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十九大中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1],同时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由此可见教育的重要性。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背景下,河北省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不能很好的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下面,通过对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深入研究以促进河北省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转变,顺应时代发展,适应京津冀协

同发展需要,从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1河北省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现状、问题及成因 培养目标不明确,发展定位不准确。教育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京津冀各个高校承担着人才输出的重要责任,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所以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顺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应该是以培养出时代需要社会需要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也应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可是当下河北省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并不太明确,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学生管理模式自然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培养出的人才自然就不能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从而阻碍京津冀协同发展。师资水平较低,直接导致管理模式落后。北京、天津的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他们的老师都是处于各个学科前沿或者在该专业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决定了他们制定出的学生管理模式是最先进的,是处于教育最前沿的。他们也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模式。而与北京、天津两地的师资相比,河北省高校的师资力量较弱,优秀教师数量较少,大多数教师水平与京津地区相比水平较低,创新精神和能力也相对较低。他们的自身的水平决定由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比较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比较

(2)建筑工程管理(CM)方式 建筑工程管理方式(CM方式: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pproach)模式又称“边设计、边施工”方式或快速轨道方式,CM模式是由业主委托CM 单位,以一个承包商的身份,采取有条件的“边设计、边施工”,即Fast Track 的生产组织方式来进行施工管理,直接指挥施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设计活动,而它与业主的合同通常采用“成本+利润”方式的这样一种承发包模式。此方式通过施工管理商来协调设计和施工的矛盾,使决策公开化。施工管理商早期介入工程项目,工程项目通过快速路径法,可以做到提前施工、提前竣工。它打破过去那种待设计图纸完全完成后,才进行招标建设的连续建设生产方式。其特点是由业主和业主委托的工程项目经理与工程师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完成一部分分项(单项)工程设计后,即对该部分进行招标,发包给一家承包商,无总承包商,由业主直接按每个单项工程与承包商分别签订承包合同。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缩短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到交付业主使用的周期,节约建设投资,减少投资风险,业主可以较早获得效益。其缺点是分项招标导致承包费高,因而要做好分析比较,认真研究分项数目,选定最优结合点。这是近年在国外广泛流行的一种合同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与过去那种设计图纸全都完成之后才进行招标的连续建设生产模式不同,一般的招标发包方式与阶段发包方式的比较如图2。 图2 连续建设模式和阶段发包模式对比图 CM模式的两种实现形式:

图3 CM模式的两种管理方式 第一种形式为代理型建筑工程管理(“Agency”CM)方式。在此种方式下CM经理是业主的咨询和代理,业主和CM经理的服务合同规定费用是固定酬金加管理费。业主在各施工阶段和承包商签订工程施工合同。 第二种形式称为风险型建筑工程管理(“At Risk”CM)方式。采用这种形

构建高校管理模式探析.doc

构建高校管理模式探析- 摘要:综合型高校的发展需要高效的管理能力,结合新型技术提升管理水平,以技术促管理从而达到高效服务的目标。信息技术作为提升高校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提高各部门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促使高校管理模式的合理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管理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数据的精确化、管理效果的最优化、管理效率的最大化、管理质量的标准化,为高校教育管理实现整体信息化创造条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管理中,建立一套完善的高校信息化系统有助于当前校园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高校管理;管理制度 1引言 高校的大规模发展促使管理事务具有跨部门、跨系统的特点,并且随着校园发展逐步和社会应用需求相契合,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高校管理部门的业务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如何应对管理系统不断新增相关业务的变化,促进管理部门持续发展,提高服务能力,是高校进一步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探究高校信息化管理模式,不是单纯的安装、运营一套应用软件,这个信息化管理方式要迎合新型高校管理制度的梳理、管理体系的优化、管理方法的确立。任何信息系统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必需要与已经存在的校园其他数字系统相整合,这样才能长期合理的运行。在信息化服务刚刚兴起的时候,在校园里运营改进具有较高的操作性,容易得到及时的应用反馈和修正,对未来其它社会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可以起到借鉴的效果。 2信息化管理的价值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化经济时代,作为信息化的主要推

手计算机网络,它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将各个独立的资源连接在一起,最大化利用共享信息,实现事务的集中管理和分类处理。实施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形成一套管理标准,打破信息闭塞,提高服务效率。信息化服务的基础就是管理的标准化,依托管理制度、人员培训、系统工具等环节的支持,在业务流程中不断重复正确的操作。在同一流程的相关岗位共享进度、任务、文档等信息,降低信息查询的时间,提高沟通效率,减少差错。信息化可以突破信息孤岛,加快管理信息的提取、汇总、上报、分析、反馈的速度,对于高层管理者可以更好的掌控全局,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 3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益 基于网络的信息化管理,所有信息资源可以存放在网络云中。首先,以往纸质文件或是独立的数字系统,容易导致文件丢失或存档错误。遗漏重要信息等情况,在网络信息中可以大幅降低甚至消除错误造成的损失。其次,信息化可以提高业务流程中的可视化程度,所有服务岗位工作人员都清楚自己在服务流程中的角色,并且可以确切地了解业务在办理过程中所处的状态。这样既提高了信息透明度,又明确了职责,所以人都可以在网络终端服务器上清楚的了解到自己应当完成的工作。这样可以减少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延误、疏忽或推脱现象。第三,信息化管理可以极大的提高办公效率。分散在不同办公场所的各个部门在处理事务时,所需上报和待审批的文件都可以在网络终端上完成,这样就实现了审批流程网络化:如当前多数业务审批流程是,主管管理者需要当面审批办公文件,管理者往往工作繁重,职员无法及时向主管的上级反映情况,这样职员在处理业务时,容易造成事务堆积现象,这样既耽误时间又耽误工作。如果高校实现信息化

高校教学管理新方向和发展模式

高校教学管理新方向和发展模式 在高校管理中,教学管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关系着高校教育的发展。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持续扩大,使得高校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学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以期在创新发展模式与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教学管理的具体情况展开研究分析,提出高校教学管理的发展模式与新的方向,从而提升高校教学的整体质量,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标签:高校教学管理;管理新方向;发展模式 一. 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情况 通常来说,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含了两个部分,即过程管理与计划管理,它与学生未来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将会由大众化教学模式取代精英化教育模式,为此,高校无论是生涯结构还是招生数量均产生了一些变化。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学管理的管理制度与行政机制并未给予及时的创新与完善,传统精英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依然存在,社会发展需求与教育发展之间也将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在教学中实施的管理工作效率并不能达到预期要求,这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高校招生的总人数也持续增加,教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管理工作人员较为欠缺,而一线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缺乏致使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同时,由于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一些高校的教学管理还未形成规范性的标准,不恰当与不合理的问题也将由此体现,最终阻碍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 二.高校教学管理的新方向 (一)创新教学理念,强调分级教学管理。 各高校要想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完善到位,首要条件是与时俱进,对教学管理理念加以创新,使教学计划与教学管理结合起来,让教师与教学计划设定者提升对教学管理的认识,以此来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在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统一好战线后才能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管理工作才能落至实处。专业教师的教学活动通常开展于教研室,所以,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重心则需放在专业考研室上,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运用分级教学管理的方式让高校教师以主体的地位呈现于教学管理中,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可更好的增加教师的感染力,学生则能更加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高校队伍建设,展开民主教学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持续扩大在提升其管理工作效率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还须强调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以集中培训的基本方式提升管理人员互相学习、沟通交流的平台,以此来提升高校教学

基于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研究.doc

二、改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 1、健全科研项目立项制度 科研项目立项须遵循对社会或科技发展有用的原则,不能只看课题带头人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影响。同时,科研项目立项过程中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民众和相关机构的监督。项目立项后,事业单位还要与科研经费的项目负责人签订相关合同,按照科研合同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财务部门要加强科研合同管理,配合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经费使用等。 2、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科研经费的预算应当满足课题研究的现实需要。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是否合理,要求财务部门与科研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财务部门必须参与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与科研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参与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提出合理的财务建议。二是多个科研项目预算时,财务部门要发挥管理职能,协调各科研经费预算项目,进行科研经费预算的合理配置。三是财务部门要与科研部门进行沟通,制定经费资金使用预算计划,落实经费预算负责人。 3、规范科研经费使用管理 财务人员要熟悉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相关项目经费的规定,在会计账务系统中按项目单独建账核算。同时,财务人员要加强对科研经费各项支出的审核,制定权限审批机制,对重大或敏感费用坚持多级审核。对项目经费使用过程中形成的资产要建立台账,防止资产流失或费用化处理。另外,项目经费使用情况需形

成定期报告机制,按月、季、年或项目节点编制项目经费实际使用与预算差异表,动态跟踪科研经费实际使用情况,对超预算或项目久未启动的,要及时通告相关责任人,保证科研经费的使用有序进行。4、落实科研经费决算管理 财务部门应与科研管理部门保持沟通,跟踪科研项目进展,对已完结项目及时提供会计核算资料,配合科研管理部门做好项目决算工作。对于持续时间较长、跨年度的科研项目,财务部门可以依据项目进度计划,做好项目经费各年度结转,保持科研经费项目的连续性,为项目经费决算提供依据。重大科研项目的验收,如需提供第三方审计报告的,财务部门要提供相关审计报告。同时,财务部门要根据项目经费决算意见,做好会计核算中项目经费的结转、处置,形成科研项目收入支出、费用明细等分析报告,由项目责任人签字确认后归档,实现项目决算和财务决算的统一。 5、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科研项目从项目立项到结题决算,都要有行之有效的监督。在项目立项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确认课题的科研价值、审核科研人员的能力,对科研经费进行严格核定。在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核对项目预算,完善科研经费审核机制,确保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事业单位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杜绝科研人员在经费使用中的种种不规范行为。在科研经费决算时,可以聘请第三方对经费进行独立审计,形成审计报告。此外,可以建立经费使用三级或四级等多级审批管理体制,加强对科研经费的业务、财务监控。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办学主体多元化,高教对象普及化,这对于高校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工作也将接受新的挑战。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生数量剧增,加之当代青年思想活跃,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市场经济的重利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切感受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难做了。这就要求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再沿袭过去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而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1]首先,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从学校获取知识的权威性受到怀疑。在网络普及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捷地获取信息,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有关干部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时间、数量上已不占明显优势。 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淹没”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尤其是凶杀、色情等不健康信息的冲击,使学校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沉淀,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其次,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孳生地和传播地。一部分人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社会政治,一些虚假、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使得大学生难以判别和抵御,有的上当受骗,还有的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2.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使学生教育管理面临新的变革 目前,全国各高校普遍实施了学分制。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打破了学年制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专业班级观念淡化,形成了以课程为纽带的、多变的听课群,使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校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学生管理工作不仅局限于本专业学生,而且还要管理选修课程形成的其它专业或其它学校的学生。同时,学生管理除了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思想生活管理外,还需指导学生选课,帮助学生构造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并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定向学习变为自主选择性学习,学生管理工作由学年制下的指令性管理变为指导性管理。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寻找和构建新的“平台”。 3.90后学生思想独立,具有反叛意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CM承包模式其全称是:Fast-Track-Construction Management.它是由业主委托一家C M单位承担项目管理工作,该C M单位以承包商身份进行施工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设计活动,使工程项目实现有条件的"边设计边施工".CM单位有代理型和非代理型两种.代理型C M 单位不负责工程分包的发包,所有分包商直接与业主签合同,CM单位只负责工作管理,其收入只是简介的成本加酬金;而非代理型C M单位负责工程分包的发包,所有分包商直接与C M单位签合同,其收入是工程的总费用加酬金. CM承包模式简单的说可理解为项目管理总承包,不是施工总承包也不项目总承包.它不象施工总承包或项目总承包那样赚取总分包差价 工程项目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1957年美国杜邦公司把这种方法首次应用于设备维修,使维修停工时间由12小时锐减为7小时;1958年美国人在北极星导弹设计中,应用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使设计阶段的完工期缩短了两年,此后工程项目管理的理念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科学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建设部与国家计委、经贸委意欲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行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办法》,以制定工程总承包与项目管理(服务)的实施细则,规范其基本做法,进一步促进其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从而指导我国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接轨。 项目经理(PM)在我国已成为新世纪的黄金职业,项目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已开始试点。为实现21世纪我国的新发展,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就必须分析和研究当前国内外项目管理科学体系发展的现状,了解和掌握国际通行的模式、程序和标准,取长补短,与时俱进。这对于我国企业尤其是石化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概况 1.1 目前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形式 国外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有项目管理承包(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 缩写为PMC)、项目管理组(Project Management Team 缩写为PMT)和施工管理( Constriction Management缩写为CM)等形式。 (1)项目管理承包(PMC) PMC是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包括进行工程的整体规划、项目定义、工程招标、选择EPC(EPC是英文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的缩写,即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承包商,并对设计、采购、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理,一般不直接参与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阶段的具体工作。PMC的费用一般按"工时费用+利润+奖励"的方式计取。PMC是业主机构的延伸,从定义阶段到投产全过程的总体规划和计划的执行,对业主负责,与业主的目标和利益保持一致。 对大型项目而言,由于项目组织比较复杂,技术、管理难度比较大,需要整体协调的工作比较多,业主往往都选择PMC承包商进行项目管理承包。作为PMC承包商,一般更注重根据自身经验,以系统与组织运作的手段,即:业主首先委托一家有相当实力的国际工程公司对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承包;其次,把项目分成两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叫做定义阶段,第二阶段叫做执行阶段。在项目定义阶段,PMC 的任务是代表业主对项目的前期阶段进行管理,即对项目进行多方面的计划管理(Program Management),比如,有效地完成项目前期(FEL)阶段的准备工作;协助业主获得项目融资;对技术来源方进行管理,对各装置间的技术进行整合;对参与项目的众多承包商和供应商进行管理(尤其是界面协调和管理),确保各工程承包之间的一致性和互动性。在执行阶段由总承包商负责执行详细设计、采购和建设工作,PMC在此阶段里,代表业主负责全部项目的管理协调和监理作用,直到项目完成。在两个阶段中,PMC都及时向业主报告工作,业主则派出少量人员对PMC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力求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总成本最低。 PMC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代表业主管理项目,同时还承担一些界外及公用设施的EPC工作。这种方式对PMC来说,风险高,而相应的利润、回报也较高。 ②代表业主管理项目,同时完成项目定义阶段的所有工作,包括基础工程设计、±10%的费用估算、工程招标、选择EPC承包商和主要设备供应商等。 ③作为业主管理队伍的延伸,负责管理EPC承包商而不承担任何EPC工作,这种方式的风险和回报都比较小。PMC的合同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PMC合同结构框图 鲁姆斯(ABB LUMMUS)认为,PMC方式与EPC方式的主要区别如表1。 表1 PMC方式与EPC方式的主要区别

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模式探讨

收稿日期:2006-09-04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课题(06CGGL26YBQ) 作者简介:郭军灵(1978-),男,汉族,江西峡江人,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技术联盟、非营利科研机构。 0前言 非营利科研机构(non-profit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 tions)是指以推动科技进步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 从事社会公益性的学科研究、技术咨询与服务活动的独立部门[3]。非营利科研机构主要向社会提供公益性的科技服务,公益性特征意味着它们提供的是“公共”或“准公共”科研产品和服务。所以非营利科研机构科研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保证非营利科研机构的公共科研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保证其科研的效率最大化。其基本宗旨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科研效率,提高科研设备和成果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完成国家科技战略目标。目前,我国正大力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问题是改革的一个重点。在这方面我国并没有成功的经验,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对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上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因此,本文将结合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现状,分析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探讨适合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模式。 1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科研管理的现状 非营利科研机构是我国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产物。自 1999年引入非营利科研机构这个概念后,已经得到了学术 界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它对于今后我国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并且是我国科研院所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勿庸讳言,非营利科研机构在我国的发展刚刚起步,在各方面还很稚嫩。而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非营利科研机构存在的科研管理混乱、用人制度僵化、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分配与激励制度 不适应科技发展等问题日益暴露出来。 (1)从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现状来看,缺乏一支科研管理专业队伍,难以对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进行高效率、低成本的全方位管理。科研管理工作还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没有真正与国际接轨。 (2)目前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运行效率不高。我国目前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很多科研活动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主要仍由公立科研院所承担,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非营利科研机构改革的滞后。科研资金和设备的分配体制不合理,科研人员的管理、激励机制僵化,缺乏科学有效的科研人员的贡献评估机制,极大地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3)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服务和支持系统水平低。现状是科研设备跟不上科研发展的需要,而且和其它科研机构相比也比较落后。同时,没有形成一种公开监督与协调、合理使用的有效机制,因部门利益而各自为政的现象突出,一些先进设备的利用率低,重复购置现象严重。对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公益性科研成果不能及时广泛地实现共享,造成科研资源和成果的浪费。 (4)不重视专业管理人员的培养。科研机构比较重视专业技术人才,很多或者可以说太多的技术专业人才进入到管理层,他们用技术上的方法与知识去进行行政管理。这些科研管理人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思考问题,有很强的专业技术背景,但是没有经历过管理方面的锻炼,导致他们的科研管理行为经常带有较浓重的个人色彩。这不仅仅表现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还表现在对待管理的态度上。这种状况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科研管理不专业。目前科研机构的一些不良现象妨碍了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系统全面地掌握前人成果少、认真反复地做实验测数据的时 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模式探讨 郭军灵 (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 要:科研管理模式改革是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首先分析了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 研管理现状及其问题,然后归纳总结了发达国家非营利科研机构科研管理的经验,最后探讨了适合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模式。 关键词:非营利科研机构;科研管理;科研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G3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07)10-0018-03 第24卷第10期 2007年10月科技进步与对策 Science&TechnologyProgressandPolicy Vol.24No.10Oct.2007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摘要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做好学生管理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保证学生安全。管理者需要认真研究当前我姑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塑造德才兼备,遵纪守法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就业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400/https://www.doczj.com/doc/2517146506.html,ki.kjdks.2015.04.074 On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Innovation Model LI Qifeng,ZHANG Zizhen (Hu'nan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 and Biology,Hengyang,Hu'nan 421005) Abstract Student manage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university management,management of students to promote student learning and growth,to ensure the safety of students. Managers need to carefully study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my aunt problems and issues for innovation management,update management concepts,improve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quality,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ideological level,shaping ability and integrity, law-abiding highly qualified personnel.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employment development,and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training highly qualified personnel necessary for the development communit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innovation model 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做好学生管理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和学习,才能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才能保证学生安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世界各国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正是为了更好地实施人才发展战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走向大众化,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成长环境各不相同,对高校管理提出更多的挑战,高校不仅要重视教育管理,更应重视学生管理,注重管理模式创新。 1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学生管理体制不健全 高校学生管理必须靠完善的制度,建立健全学生管理体制,制定明确的学生管理目标,明确管理权限、责任和义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